A. 中國地理區域怎麼劃分
中國具體的區域劃分: 1、華東地區(包括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上海); 2、華南地區(包括廣東、廣西、海南); 3、華中地區(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 4、華北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 5、西北地區(包括寧夏、新疆、青海、陝西、甘肅); 6、西南地區(包括四川、雲南、貴州、西藏、重慶); 7、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 8、台港澳地區(包括台灣、香港、澳門)。華北地區: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的一部分 華中地區:中國中部地區的簡稱。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華東地區:中國東部地區的簡稱。「華東六省一市」包括:山東省,江蘇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灣省)和上海市。 華南地區:中國南部地區的簡稱。華南三省(區)包括:廣東省,海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廣義上的華南地區還包括福建省中南部,台灣、香港、澳門。 西南地區:中國西南地區包括中國西南部的廣大腹地,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東南部,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大部。西南四省(區)一市包括:四川省、雲南省、貴州省、西藏自治區和重慶市。 西北地區:中國西北地區是中國西北內陸的一個區域,地理上包括黃土高原西部,渭河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北部內蒙古高原西部,柴達木盆地,和新疆大部的廣大區域。通常簡稱「西北」。西北五省區包括: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B. 讀「中國四大地理分區圖」,回答.(1)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地理區域名稱:A______,B______,C______,D_
(1)根據四大地理區域劃分,A為西北地區,B為北方地區,C為南方地區,D為青藏地區.
(2)C位於南方地區,耕地類型主要為水田.
(3)B地位於北方地區的東北平原地區,此地位於長城以北的北方地區,主要糧食作物為春小麥,作物熟制為一年一熟,C地位於南方地區,作物熟制一年兩熟至三熟.
(4)根據地理位置①地位於東北平原地區,以平原為主,②地位於黃土高原區.
(5)②地位於我國黃土高原地區,該地區是我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
故答案為:(1)西北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青藏地區;(2)水田;(3)春小麥;一年兩熟至三熟;(4)①;②;(5)②.
C. 中國地理的區域劃分以及所屬省份
中國一般分為七大地理地區:
1、東北(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
2、華東(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台灣省);
3、華北(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
4、華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5、華南(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6、西南(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重慶市、西藏自治區);
7、西北(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3)中國地理分區地理怎麼答擴展閱讀
中國地理區劃可以認為是國家地理區域劃分的簡稱。地理區域劃分首先是把全國國土作為一個整體。就是把一個國家的全部國土區域按照其特點劃分成幾個大塊,以便進行地理、氣候、經濟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管理。
由於中國疆域的寬廣,從地形、氣候、人文、經濟和政治各個角度分析,有各種類型的地理區域,各種地理區域類型可以劃分為自然帶、亞地帶、自然大區、自然區等等亞區。
四大經濟分區:
根據我國經濟社會加速發展的新形勢,全國分為四大經濟區域:東部地區、東北地區、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內容為: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
東北地區(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的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錫林郭勒盟)
中部地區(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
東部地區(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東省、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廣東省、海南省)
西部地區(四川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貴州省、雲南省、重慶市、陝西省、甘肅省、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西藏自治區)
D. 中國的區域怎麼劃分的
中國一般分為七大地理地區:
東北(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
華東(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台灣省);
華北(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
華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華南(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西南(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重慶市、西藏自治區);
西北(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中國地理區劃可以認為是國家地理區域劃分的簡稱。地理區域劃分首先是把全國國土作為一個整體。就是把一個國家的全部國土區域按照其特點劃分成幾個大塊,以便進行地理、氣候、經濟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管理。
中國區域地理,其劃分從各個時代、研究重點、綜合性與可比性考慮,存在多種多樣的劃分方式,每種方式主題和重點各不相同。根據美國地理學家理查德·哈特向(Richard Hartshorne)對區域的定義,「區域是一個具有具體位置的地區,在某種方式上與其他地區有差別,並限於這個差別所延伸的范圍之內,區域往往有具體的地方所指」。
由於中國疆域的寬廣,從地形、氣候、人文、經濟和政治各個角度分析,有各種類型的地理區域,各種地理區域類型可以劃分為自然帶、亞地帶、自然大區、自然區等等亞區。
E. 中國七大地理分區口訣
七大自然地理分區的基本依據,一是中國自然地理區劃方面眾多權威專家多年的科研成果,二是全國高校地理專業師生普遍使用的《中國自然地理》教材,三是根據長期以來中學地理教材《中國地理》編寫中形成的共識。
區劃:
▲華東(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山東省、福建省、台灣省)
華東地區,簡稱「華東」。建國初期,華東區曾為中國六大行政區之一,為當時一級行政區,於1954年撤銷,轄區相當於現在的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山東和台灣等地,江西省當時屬中南區。1961年,華東經濟協作區成立,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山東等地,1978年後撤銷。
▲華北(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中部)
華北地區,屬於自然地理分區,按照地理教科書,華北地區一般指秦嶺-淮河線以北,長城以南的中國的廣大區域;北與東北地區、內蒙古地區相接。大致以≥10℃積溫3200℃(西北段為3000℃)等值線、1月平均氣溫-10℃(西北段為-8℃)等值線為界。
該區的京津冀地區是我國北方經濟規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區。
▲華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中國華中地區,簡稱華中,中國七大地理分區之一,包括河南、湖北、湖南三省(按照自北向南排序),華中國土總面積約56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國土總面積的5.9%。截至2016年底,華中地區常住總人口約2.22億人,生產總值約10.37萬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約4.66萬元。
華中地區位於中國中部黃河中下游和長江中游地區,涵蓋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四大水系,地處華北、華東、華南、西南、西北等地區之間,眾多國家交通干線通達全國,具有全國東西、南北四境的戰略要沖和水陸交通樞紐的優勢,起著承東啟西、連南望北的作用。
▲華南(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華南地區,中國七大地理分區之一,簡稱「華南」。包括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在民國時代的教科書中,[1]將華南范圍定義為:廣東、廣西、海南和香港、澳門,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再進一步把台灣省加入其中,合稱「華南六省」,而民間的「華南地區」則有多種說法,廣義自然地理上的華南地區還包括福建中南部及台灣省區。
▲西南(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重慶市、西藏自治區)
西南地區,中國地理分區之一,狹義包括四川省
F. 中國四大地理區域是什麼
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其中,秦嶺、淮河一線是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為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的分界線。我國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以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分界線。
我國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在地形、氣候、河流流量和植被類型等方面均有明顯差異;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人們,在生產方式、生活習慣、文化傳統等方面也有很大差異。
影響因素:界線A,(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主導因素是季風與非季風的分界線和400mm年等降水量線;界線B,(秦嶺—淮河):大致與1月份0℃等溫線、800mm年等降水量線重合;主導因素是氣候(氣溫、降水)。
界線C:主導因素是地形地勢,即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線(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
(6)中國地理分區地理怎麼答擴展閱讀
根據我國經濟社會加速發展的新形勢,全國分為四大經濟區域:東部地區、東北地區、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內容為: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
東北地區(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的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錫林郭勒盟)
中部地區(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
東部地區(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東省、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廣東省、海南省)
西部地區(重慶市、四川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貴州省、雲南省、陝西省、甘肅省、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西藏自治區)
G. 如何劃分中國地理分區
東北: 水繞山環、沃野千里是東北區地面結構的基本特徵,南面是黃、渤二海,東和北面有鴨綠江、圖們江、烏蘇里江和黑龍江環繞,僅西面為陸界。內側是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系的高山、中山、低山和丘陵,中心部分是遼闊的松遼大平原和渤海凹陷。東北區平原面積高於全國平原面積的比重,東北平原(包括松嫩平原、遼河平原和三江平原三部分)、呼倫貝爾高平原以及山間平地面積合計,和山地面積幾乎相等華北。
西北:西北地區大體上位於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昆侖山—阿爾金山以北,包括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作為地理概念的「西北地區」是指「中國西北內陸乾旱半乾旱區」,是中國三大自然地理區劃之一。
華北:一般指中國北部2省2市1區所在的區域,包括河北省、山西省、北京市、天津市和內蒙古自治區的部分地區。主要有丘陵、平原、山地三個地形帶。屬典型的暖溫帶大陸性季風華北地圖氣候。地理意義的現代華北指的是和黃土高原,南起秦嶺—淮河,北至長城—燕山。
華中,自然地理上狹義指中國秦嶺、淮河西部,南嶺以北,巫山、雪峰山以東的長江流域地區。行政上包括湖北省、湖南省、河南省。廣義華中還包括陝西、山西、甘肅東部、寧夏、內蒙古南部、四川東部、重慶、貴州等在中國版圖中部的地方。
華東:按照地理區域劃分一般狹義指中國東部6省1市(包括台灣省為7省1市)所在的區域,包括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和上海市、台灣省。廣義華北包括狹義華北和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東部、東北三省。1950~1954年曾為一級行政區域。地形以丘陵、盆地、平原為主,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
華南:自然地理廣義上指中國淮河、秦嶺以南地區,而根據現在的行政區劃,最狹義的華南僅包括廣東(包括東沙群島)、廣西、海南(包括南海諸島)、香港和澳門五省區。華南地區位於我國最南部。北與華中地區相接,南麵包括遼闊的南海和南海諸島,與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汶萊等國隔海相望。西南界線是我國與越南、寮國、緬甸等國家的邊界。
西南:自然地理區劃上包括現在的四川、重慶、貴州、雲南、西藏以及陝西南部、湖北西北部、廣西北部。西南地區以四川盆地為中心形成發散狀的分布。
東南:指我國東部沿海地區(華東)的南部,包括浙江、福建、台灣三省。
西部地區:包括重慶、四川、貴州、雲南、廣西、陝西、甘肅、青海、寧夏、西藏、新疆、內蒙古等十二個省、市和自治區。"10+2+2"是西部地區的最新定義.中國西部由西南五省市(四川,雲南,貴州,西藏,重慶),西北五省市(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寧夏)和內蒙古,廣西,以及湖南的湘西,湖北的恩施兩個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