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從地圖上獲取有效的地理信息
1、標準的地圖,可以看經緯度、圖例,比例尺和陸高海深表,來了解圖上不同顏色區域的地形、海拔高度、城市等級、人口總量、交通分布等信息。
2、非標準的地圖,可以看圖例和題目信息來分析,相應的要素。
⑵ 如何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與基本技能
地理學科高考命題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學科素養,即考生對所學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考核目標與要求如下: 1.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 ·能夠從題目的文字表述中獲取地理信息,包括讀取題目的要求和各種有關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夠快速、全面、准確地獲取圖形語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讀和分析各種地理圖表所承載的信息。 ·能夠准確和完整地理解所獲取的地理信息。 2.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基本技能 ·能夠調動和運用基本的地理數據、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徵及分布、地理原理與規律等知識,對題目要求作答。 ·能夠調動和運用自主學習過程中獲得的相關地理信息。 ·能夠選擇和運用中學其他相關學科的基本技能解決地理問題。 ·能夠運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標的判斷和識別,不同類型地理數據之間的轉換,不同類型地理圖表的填繪,地理數據和地理圖表之間的轉換,基本的地理觀測、地理實驗等。 3.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 ·能夠用簡潔的文字語言、圖形語言或其他表達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徵,地理事物的分布和發展變化,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的要點。 ·能夠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和相關學科的知識,通過比較、判斷、分析,闡釋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 4.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 ·能夠發現或提出科學的、具有創新意識的地理問題。 ·能夠提出必要的論據,論證和解決地理問題。 ·能夠用科學的語言、正確的邏輯關系,表達出論證和解決地理問題的過程與結果。 ·能夠運用正確的地理觀念,探討、評價現實中的地理問題。
⑶ 如何提高地理做題能力
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
1.審清題乾的習慣
①逐字逐句讀題,不能掃讀。②找中心詞、關鍵詞、限定語,准確把握這些詞語的內涵與外延。如選擇題備選項中,有「都」「全」等詞多為錯項。③嚴防題目中的概念被自己偷換,如:華北與華北平原、氣候區與氣候、分布規律與分布地區、水能與水電等,這些相似詞語的地理含義是不同的。④對長句作一定的語法分析,准確斷句。⑤可在試卷上用鉛筆作標記:畫點、畫線、畫圈等。
2.抓住信息的習慣
①分項檢索信息,如:示意圖要先讀圖例,坐標圖要先弄清各坐標軸所代表的地理事物,表格要先讀表頭,再讀其他內容。②對某一地理事物不同年代的變化圖、多項因素統計表,要細心地比較信息的變化。③對圖、文、表三者中相關信息要進行有機整合。④對圖、文、表中的信息進行轉換。⑤正確運用信息(尤其是數據信息)來回答問題。
3.展開聯想的習慣
從圖、表、文中不能直接獲得答案的,要進行聯想。聯想要盡量回歸課本,回歸地理原理和規律;要挖掘題中的隱含信息,但不能改變題目的條件或添加條件。
4.前後互推的習慣
對選擇題題組、簡答題的各個小題,解題時要前後照應,互相推理,從中啟發思維,尋求答案。但要注意,選擇題題組的總題乾的材料,才是各小題的可靠條件和依據,不能改變題目的條件或添加條件。前後互推一般是在感覺題干信息不足以解答問題時,擴充有效信息來幫助正確解答問題。這種迂迴戰術在碰到難啃的「硬骨頭」時十分有效。
怎樣提升地理信息解讀能力?
1、從文字背景材料中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試題所提供的背景文字材料都是經過精選的,無效的或有一定干擾作用的信息一般沒有。解題時一定要仔細閱讀,在最短的時間內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如果忽視材料的存在或者不能快速准確提取出有效的地理信息就會影響解題的思路和速度。
2、從試題的設問中獲取和解讀信息。設問是試題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明確試題要求和命題者考查意圖的重要依據。一般可以獲取有效信息如:明確試題考查的具體知識點,時間段和空間范圍;明確設問的分值,預設答題的要點數及深廣度。
3、從地理圖形中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地理圖表判讀時要注意分清主次,在盡量短的時間內確定應該從地圖上獲取哪方面的信息,如經緯度、海陸輪廓、等值線、特殊地名與特殊景觀、交通線等。然後再按設問的要求進行分析,排除干擾,提高解題的速度和准確度。
4、從試題答案中獲取和解讀信息。選擇題和非選擇題都屬於組合式的試題,在設問時各題間具有一定的關聯性,前一題的答案往往為解答後一題提供信息。如果前一題解答錯誤就會為後一題提供一個錯誤的信息。
⑷ 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有哪些
1.資料收集積累法。包括:(1)閱讀法。閱讀有關的文件、報刊、雜志、圖書、資料等,從中獲取所需的信息。(2)購買法。向教育科學中心、咨詢服務單位、教育研究機構、有關大專院校等購買有關信息。(3)收聽法。從廣播、電話等獲取有關信息。(4)詢問法。向有關信息源詢問獲取有關信息。(5)觀看法b從電視、錄相、電影等獲取有關信息。(6)預測法。用預測方法和技術,分析、預測有關信息。 (7)採集法。有目的地派專人到有關地區,部門收集有關信息。 2。調查研究法。對於一些沒有固定來源的信息的收集,需要採用調查研究法。 (1)調查法。調查法包括面談調查法,書面調查法,留置問卷調查法,電話調查法等。在學校管理中,最常用的是面談調查法。它是指當面聽取被調查者的意見、要求、反應、批評、建議。在廣度上,有個別面談、小組訪問及座談,座談會及個別面談都應注意挑選不同類型及典型,使之有代表性,在深度上,有一次面談、多次面談及反復深談;在策略上,一種是有準備地調查,事先給提綱請對方堆備充分意見,一種是有意識地不讓對方先入為主,隨便交談,以獲得對方較直觀的意見和要求;在方法上,有走出去上門訪......
⑸ 獲得地理信息的途徑有哪些
獲得地理信息的途徑很多,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通過實地測繪、調查訪談等獲得原始的第一手資料,這是最重要、最客觀的地理信息來源。第二類是藉助空間科學、計算機科學和遙感技術,快速獲取地理空間的衛星影像和航空影像,並適時適地識別、轉換、存儲、傳輸、顯示並應用這些信息。第三類是通過各種媒介間接地獲取人文經濟要素信息,如各行業部門的綜合信息、地圖、圖表、統計年鑒等。
⑹ 如何指導學生讀出地理信息
可以通過網上信息指導。
⑺ 在地理區域 氣候中如何獲取標題、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高考試題中地理信息的載體是各不相同的,地圖信息有的蘊藏在地理試題的題干文字中,有的蘊藏在各種地理圖形的表述語言中,有的蘊藏在各種地理統計圖表的文字和數字中,還有的蘊藏在地理試題的問題設計、各種地理圖形的主圖和附圖、各種地理圖形的組合和整合的分析中。因此在解題時要注意試題的方方面面。根據地理信息載體的不同,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途徑就必然存在差異。獲取地理信息的途徑主要有:
1.從文字背景材料中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
2.從試題的設問中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
3.從地理圖形的表述語中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
4.從地理圖形中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
5.從地圖和表格的組合中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
6.從試題的答案中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
⑻ 如何培養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
1.提供教材之外的信息。地理試題中提供的地理信息,逐漸脫離了教材,即呈現教材之外的信息。即使呈現教材中已有的信息,也不直接給出。如果信息中涉及學生沒有學到的概念和原理,試題中也會對概念或原理給出解釋,使提供的信息不會給解題產生障礙。這些信息或基於實際問題、熱點問題,或是合理的假設、推理,都是為了一定的能力考核目的而提供的。
2.多以圖表的形式提供信息。地理試題多以圖表的形式提供信息,不僅便於閱讀,而且能考查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
3.情境化的信息。不僅教學、教材編寫在創設情境,高考地理試題中提供的信息也在追求情境化,以使考查內容融於一定的情境之中。
4.提供信息的不完整性。試題中提供的地理信息往往很簡練,且可能隱含了一些信息,使得信息本身不完整。一般來說,無論是文字還是圖表,對解題無用或無關的信息必須刪去,因為任何多餘的信息都可能對學生解題形成障礙或干擾。
5.提供組合信息。有時候,為了特定的綜合能力考查,地理試題還可能在同一題中以中文、圖、表等不同形式給出組合信息。這類信息一般出現在非選擇題中,或考查學科內知識的綜合,或考查學科間知識的綜合。
⑼ 如何從地圖上獲取地理信息
提高讀圖能力是提高地理成績、乃至文科綜合成績至關重要的環節。而讀圖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要靠日積月累,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考生每天拿出一定時間投入到地圖上,做到多見多看、多畫多練、多思考。這些都是高中地理提高讀圖能力的方法。
一下是筆者總結的一些讀圖方法,希望對學生有所幫助。
1.地圖和知識點相結合。
地理離不開地圖,學生平時需要多看地圖,將知識點與地圖結合,並逐一在圖中查找、落實,把地圖印在腦子里,並在圖上再現知識。這樣,在解答地理問題時,頭腦中就會有清晰的地圖,可以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從容作答。如:在學習氣候類型的成因分布時將知識點與氣壓帶、風帶分布圖與氣候類型的分布圖聯系在一起,進行比較分析,學習起來,就比較容易。
2.掌握正確的讀圖方法,培養良好的讀圖習慣。
第一步:分類。拿到一幅地圖,首先要進行分類,分析判讀這是一幅什麼圖。如:光照圖、地形剖面圖、景觀圖、等值線圖。只有對圖作出准確的判斷,才更易解題。
第二步:讀圖。讀圖要注意先後順序。首先看圖名,這是一幅什麼圖,哪個地區的圖等;其次看圖例,如:比例尺、指向標。如,2010年廣東省高考題:從1971-2000年甲乙兩地各月氣溫與降水分布圖中,判斷氣候類型,把曲線設計為降水,柱狀設計為氣溫。很多學生沒有認真看圖例,按照平時的慣性思維,把曲線認定為氣溫,柱狀認定為降水,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最後看圖,這個時候需要仔仔細細地研究圖,不漏掉任何信息。
第三步:用圖。把跟這幅圖相關的知識點在腦中反映出來,結合題目,找到有效的信息進行分析解答。如,拿到一幅洋流方面的圖,腦中就要反映出有關洋流的知識點:洋流的分布規律、洋流的性質、洋流的成因、洋流的地理意義等,找到與題目相關的知識點,再跟題目相結合,分析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