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冰島效應
是一種與熱島效應相對應的現象。中心的溫度比四周低,在垂直方向上,中心氣流下沉,地面形成高氣壓中心。在地面,大氣由中心向四周輻散,北半球呈順時針方向,南半球呈逆時針方向。
⑵ 地理問題,什麼叫狹管效應
當氣流由開闊地帶流入地形構成的峽谷時,由於空氣質量不能大量堆積,於是加速流過峽谷,風速增大。當流出峽谷時,空氣流速又會減緩。這種地形峽谷對氣流的影響稱為"狹管效應"。
由狹管效應而增大的風,稱為峽谷風或穿堂風。液體在管中流動,經過狹窄處時流速加快。
氣流在地面流經狹窄地形時類似液體在管中的流動,流速也會加快,並因氣體具有可壓縮性,密度也會增大。地球上山地的許多風口和許多地方出現的地形雨都與氣流經過狹窄地形密切相關。
(2)地理溜冰效應是什麼擴展閱讀
形成條件:
1、自然的峽谷地形可對風速產生影響,引發狹管效應。
2、就像峽谷里的風總比平原風猛烈一樣,城市高樓間的狹窄地帶風力也特強,易造成災害。一些樓間窄地的瞬間風力就大大超過七級,以至於行駛的汽車都會打晃。城市「峽谷風」是各大城市面臨的新問題,有關國際組織已將其列入大都市面臨的20種新的城市災害中。
有關氣象部門測試顯示,在城市颳起六七級大風時,狹管效應能使通過高樓之間的瞬間風力達到12級,廣告牌和一些院牆很難抵禦。
「狹管效應」的威力大小,與一個城市高層建築的數量、間距、建築物的位置有著密切關聯。高層建築物越多、體積越大、間距越近,出現「狹管效應」的機會越大,反之則越小。
⑶ 什麼是"冰山效應"
「冰山效應」,即一個支持企業管理、決策的信息系統,是建立在大量信息數據的正確採集和加工上的基礎上的,用戶在前台看到的內容也許並不顯得特別多,但是在他看不到的後台,龐大得多的系統正在運行著。就好比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它的百分之一,水下的部分足可把「鐵達尼」這種小不點撞沉無數次。
⑷ 地理短板效應揭示了什麼道理
揭示了資源是影響資源環境承載力大小的主要因素,而資源的「最短板」直接決定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大小。
思路點撥
1、根據「短板效應」理論,一個木桶的容水量,不取決於桶壁上那塊最長的木板,而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
2、影響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因素除了自然資源外,還有科技發展水平、居民消費水平以及區域獲取其他地方資源的能力,解決自然資源「短板」問題。
⑸ 自然環境效應是什麼
自然環境效應是以地能和太陽能為主要動力來源,環境中的物質相互作用所產生的環境效果;人為環境效應則是由於人類活動而引起的環境質量變化和生態變異的效果。這兩種環境效應都伴隨有物理效應、化學效應和生物效應。
⑹ 滑冰和沖浪分別適合在什麼樣的地理環境中開展
沖浪最好的浪形以中間崩潰往兩邊斜面推進的海浪最好,最危險的浪是以一排湧起瞬間崩潰的海浪,如果遇到這樣的浪,最好上岸休息。
沖浪運動以浪為動力,要在有風浪的海濱進行。海浪的高度要在1米左右,最低不少於30厘米。
夏威夷群島常年有適合於沖浪運動的海浪,特別是冬天或春天都有從北太平洋涌來的海浪,浪高達4米,可以使運動員滑行800米以上。因此夏威夷群島一直是世界沖浪運動中心。
注意事項
1、沖浪板攜行要注意轉彎的地方,放在地上時要輕放、風很大時擺在沙地上要用沙子蓋在沖浪板上,避免被風吹走。
2、沖浪板拿著朝海邊走出去時,手上拿著沖浪板的角度要成直線,千萬不可把浪板放在身體前面,防止海浪撞擊浪板打到自己的身體。
3、沖浪板由外海沖回岸邊距離水深約30公分時,請立即下板,避免沖浪板直接沖擊到石頭上。
4、沖浪板跟海浪在撞擊的時候,千萬不可用手去拉安全腳繩和沖浪板,以免手被拉傷。
5、沖浪時每個人在海上的距離請保持二個沖浪板的長度。
6、當你是初級的沖浪手,請注意下水前要檢查裝備,蠟塊打過沒、安全繩、救生衣檢查好,暖身運動做二十分鍾後,始可下海沖浪。
⑺ 地理中的"陽傘效應"是什麼求大神幫助
指由大氣污染物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而引起的地面冷卻效應。有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前者如火山噴出大量塵埃和海水浪花飛濺將各種鹽分帶入大氣中;後者如工業、交通運輸和生活中燃燒化石燃料排放的煙塵。此外,農業生產和植被破壞等,產生許多灰塵由地面進入大氣環境,使懸浮在大氣中的顆粒物大大增加。這些氣溶膠粒子會吸收和反射太陽輻射,減少紫外線通過,使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大大減弱,導致地面溫度降低。大氣中氣溶膠粒子增加,增多了凝結核,使雲量、降水量、霧的頻率增多,對地表亦起冷卻作用。由於這種作用宛如陽傘遮擋太陽輻射而使地面溫度降低,故取此名 補充: 由 氣溶膠 的輻射特性引起的冷卻作用因為類似於 遮陽傘 ,故稱為「陽傘效應」。 懸浮在大氣中的氣溶膠顆粒一方面將部分太陽入射輻射反射回宇宙空間,削弱了到達地面的 太陽輻射能 ,增加行星反照率,使地面接收的 太陽能 減少;另一方面某些 吸濕性 的粒子有作為凝結核,促使周圍水汽在它上面凝結,導致低雲、霧的增多,改變雲的光學特徵和壽命,使雲的反照率增加,同樣具有減少入射輻射,使地面和底層大氣的溫度降低的作用。「陽傘效應」在北半球表現的最為明顯,其原因在於本地區較高的工業化程度和由此產生的 空氣污染 。
⑻ 從地理的角度解釋松花江上溜冰安全嗎
冬天東北地區氣溫低,松花江上應該結冰比較厚,不過這可不是一個因素的作用的,比如局地氣候的影響,時間的早晚,都有關系的.而且冰上運動本身就不是太安全的.
⑼ 地理上都有些什麼效應
一、溫室效應
指各種溫室氣體(如CO2、N2O、CH4等)對地面長波輻射強烈吸收或散射回地面,從而使大氣和地面增溫的現象。溫室效應的直接結果是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會引起海平面上升,威脅沿海低地;引起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濕狀況的變化,進而導致世界各國經濟結構的變化。
在各種溫室氣體中,以CO2的溫室效應最為顯著。隨著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長、工農業的發展,人類活動排放到大氣中的CO2不斷增加;同時因人類對森林等綠色植物破壞日趨嚴重,使植物吸收、固定的CO2迅速減少,大氣中的CO2含量明顯上升。
模擬結果表明,當大氣中CO2濃度加倍時,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將會上升1.5℃~4.5℃。其中極地高緯度地區溫度升高幅度更可達5℃以上。
二、熱島效應
城市人口集中、工業發達,居民生活、工業生產和汽車等交通工具每天消耗大量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礦物燃料,釋放大量的廢熱,加之CO2的溫室效應,導致城市的氣溫高於郊區,使得城市宛如一個溫暖的島嶼,人們稱之為「熱島效應」。當大范圍的大氣環流運動微弱時,會形成城市熱島環流。研究這種現象對城市規劃建設衛星城和工業用地布局具有指導意義,一般會考慮建在城市熱島環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
三、綠島效應
乾旱、半乾旱的沙漠地區,氣溫的日較差比較大,降水稀少。而沙漠中的綠洲地帶,由於土壤濕度大、蒸發和植物蒸騰到空氣中的水分比較多,空氣濕度較大,降水相應增多;由於含水較多土壤的熱容量比較大,加上蒸發、蒸騰作用對熱量的調節,土壤溫度和近地面氣溫的日較差明顯變小。林地和草地的這種可以降低近地面溫差、提高近地面大氣相對濕度,通過調節局部地區小氣候而產生的影響就叫綠島效應,又稱綠洲效應。
四、沙漠化效應
在乾旱半乾旱地區,當地表植被遭到破壞時,則可能導致嚴重的沙漠化。。由於地表植被層和由沙石組成的裸露地面二者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相差很大(前者為15%~20%,後者為35%~40%)。當地表植被被破壞時,地面反射率明顯增大,地面吸收的太陽輻射能量減少。盡管沙石比熱小,在陽光照射下地面增溫強烈,但因空氣中雲量極少,大氣逆輻射微弱,地面散失的熱量很多。在缺少平流熱量輸入的情況下,為了維持熱量平衡,空氣盛行下沉運動,以壓縮增溫。由於下沉的氣流十分乾燥,缺乏降水,使得氣候進一步變干,從而導致地表植被的進一步減少,形成沙漠化效應。
五、湖泊效應
在湖泊及其周圍,由於湖泊與周圍地區地面存在熱容量差異,導致局地性大氣環流和小氣候的產生。當太陽照射時,由於湖面升溫較之周圍地面緩慢,大氣盛行下沉氣流,近地面大氣將湖面蒸發的水汽輸送到周圍地區形成降水,因而湖泊周圍地區空氣濕度較大,降水較多。
六、封凍效應
大洋表面因低溫結冰而產生的種種環境效應叫做封凍效應。從理論上講,大洋表面出現封冰現象將產生的效應包括:①阻斷了洋流,影響高低緯度之間的熱量交換,從而導致中高緯度地區的氣候變冷;②增大了大洋表面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使得地面獲得的熱量減少,引起氣候變冷;③緩解了大洋水汽的蒸發,氣候變得乾燥;④隔斷了水圈與大氣圈之間的物質和能量變換,海水含氧量減少,海洋生物生產率大大降低。
七、焚風效應
沿水平方向運行的氣流遇到地形阻擋後,在山地迎風坡絕熱爬升,大氣中水汽隨著氣溫的下降而凝結成雲,此後,大氣按濕絕熱遞減率降溫,逐漸形成降水,即地形雨。越過山頂後,在背風坡氣流順坡而下,大氣按干絕熱遞減率下沉壓縮升溫,水汽難以凝結,降水稀少,形成雨影區。由於背風坡大氣比較乾燥,干絕熱溫度變化率比濕絕熱溫度變化率大,氣溫聲速上升,形成沿著背風坡向下吹的既干且熱的風,往往容易導致可燃物發生燃燒現象,叫做焚風效應。一般會引起山地背風坡森林發生火災,對山地植被類型的形成及生態特徵、土壤類型和形成都有一定影響。這種現象在我國西南峽谷地區表現最為明顯。
八、狹管效應
大氣運行經過山間峽谷地帶時,因風速加快、風力加大而引起的一系列地理環境效應,稱為狹管效應。如冬季北方冷氣流沿著西伯利亞山間南北縱列的谷地吹襲,風力加急形成烈風,加劇了嚴寒程度,使得奧伊米亞康成為北半球的「寒極」。甘肅河西走廊和內蒙古阿拉善地區,由於北臨騰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加上近十年來自然生態環境惡化以及人為因素的影響,北方強冷空氣以及人為因素的影響,北方強冷空氣以及人為因素的影響,北方強冷空氣南下在這一區域引起狹管效應,使該地區成為目前中國北方強度最大的沙塵暴策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