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翻轉課堂課堂10分鍾八年級下冊地理答案
(1)山區和平原——根據等高線的數值和疏密情況,圖中東南部應該為山區,西北部應該為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這是根據自然區域的標准來劃分的.
(2)林區和農耕區——根據農業區域的劃分標准,圖中東南部的山區應該發展林業,西北部的平原應該成為農耕區,發展種植業.圖中坡度較大,海拔較高,而又沒有樹木生長的地區應如何發展呢?雖然入口增加,居民區擴大,劃分農耕區可以增加糧食產量.但該地區坡度較大,不適宜耕種,且會造成水土流失,影響整個區域的環境.所以,應發展林業.
㈡ 地理教師如何翻轉課堂
地理教師如何翻轉課堂
2014年6月12日,諸暨市「趙文名師工作室」組織了諸暨市高中地理翻轉課堂與微課研討活動,來自全市高中學校80餘位地理科任教師參加了本次研討活動。本次活動由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浙江省一級學校、百年老校牌頭中學聯合舉辦,受邀來賓有全國優秀中學地理教育工作者、江蘇省連雲港市海濱高中丁夏男老師、浙江省教研室地理教研員郭劍鋒老師、紹興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地理教研員湯國榮老師。會議由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地理教研員、名師工作室導師趙文老師全程主持。
趙文老師首先對本次研討活動進行了介紹,本次活動由三個部分組成。首先由連雲港市海濱高中丁夏男老師應邀為各位地理老師做了題為《翻轉課堂:開啟中學地理教學的「微時代」》的專題講座。在近2個小時的講座中,丁老師主要從「翻轉課堂的啟示;如何理解微課程與微課;地理微課如何進行開發與製作;微課給今天的教學帶來了哪些機遇」四個方面展開了講解。講座資料詳盡具體,有案例視頻的操作演示。丁老師的講解生動、透徹,使與會人員對於「微課程」有了較為清晰全面的了解,為地理教師創作「微視頻」提供了理論支撐和技術支持。
第二部分活動由紹興市教科院地理教研員湯國榮老師做了「行走於地理」的教研培訓,湯老師以文章為載體給老師做了細致的講解,這篇「行走」的文章「形散神不散」,從地理「行走」足跡中給與會老師帶來了別樣的教學情感,使老師們深受啟發。
研討活動第三部分由浙江省地理教研員郭劍峰老師給諸暨市高中地理教師做了2015年浙江省地理新課改教學的專題培訓,使地理老師對新課程教學的把握有了新的方向與指南。
本次研討活動最後由趙文老師做活動總結,並對今年諸暨市高中地理微課評比活動做了動員與發動。本次活動,與會教師紛紛表示學有所獲,耳目一新,改變自己的教學認知,是一場實實在在的頭腦風暴。
本次活動結束後,三位老師受趙老師邀請參觀了「趙文名師工作室」,「趙文名師工作室」是首批諸暨市名師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以來有兩位老師獲得了全國地理優質課特等獎,在自製教具大賽、紹興市課程評選中均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省市教研員對工作室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希望「趙文名師工作室」能夠做好做優,成為諸暨市地理教學的一支主流力量,依託牌頭中學成為地理教師的「明星工程」。本次活動浙江省諸暨市牌頭中學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持,在這里深深致謝!
㈢ 除夕快樂,白天可以祝福嗎
除夕快樂,白天可以祝福嗎?
可以呀,白天是除夕日,晚上是除夕夜。
㈣ 教學方法里有沒有翻轉課堂教學法
1)講授法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講授法包括講述法、講解法、講讀法和講演法。教師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時,大多都伴之以講授法。這是當前我國最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 2)談論法談論法亦叫問答法。它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並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談論法特別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語言表述的能力。初中,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常用談論法。 談論法可分復習談話和啟發談話兩種。復習談話是根據學生已學教材向學生提出一系列問題,通過師生問答形式以幫助學生復習、深化、系統化已學的知識。啟發談話則是通過向學生提出來思考過的問題,一步一步引導他們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識。 3)演示法演示教學是教師在教學時,把實物或直觀教具展示給學生看,或者作示範性的實驗,通過實際觀察獲得感性知識以說明和印證所傳授知識的方法。 演示教學能使學生獲得生動而直觀的感性知識,加深對學習對象的印象,把書本上理論知識和實際事物聯系起來,形成正確而深刻的概念;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學習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有助於對所學知識的深入理解、記憶和鞏固;能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進行思維活動,發展觀察力、想像力和思維能力。 4)練習法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依靠自覺的控制和校正,反復地完成一定動作或活動方式,藉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為習慣的教學方法。從生理機制上說,通過練習使學生在神經系統中形成一定的動力定型,以便順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練習在各科教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工具性學科(如語文、外語、數學等)和技能性學科(如體育、音樂、美術等)。練習法對於鞏固知識,引導學生把知識應用於實際,發展學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學生的道德品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5)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參考書以獲取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學生掌握書本知識,固然有賴於教師的講授,但還必須靠他們自己去閱讀、領會,才能消化、鞏固和擴大知識。特別是只有通過學生獨立閱讀才能掌握讀書方法,提高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6)課堂討論法 課堂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針對教材中的基礎理論或主要疑難問題,在學生獨立思考之後,共同進行討論、辯論的教學組織形式及教學方法,可以全班進行,也可分大組進行。 7)實驗法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件的操作過程,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從觀察這些現象的變化中獲取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教學方法。在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識等學科的教學中,實驗是一種重要的方法。一般實驗是在實驗室、生物或農業實驗園地進行的。有的實驗也可以在教室里進行。實驗法是隨著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興起的。現代科學技術和實驗手段的飛躍發展,使實驗法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通過實驗法,可以使學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識同書本知識聯系起來,以獲得比較完全的知識,又能夠培養他們的獨立探索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科學研究興趣。它是提高自然科學有關學科教學質量不可缺少的條件。 8)啟發法啟發教學可以由一問一答、一講一練的形式來體現;也可以通過教師的生動講述使學生產生聯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實現。所以說,啟發性是一種對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活動都具有的指導意義的教學思想,啟發式教學法就是貫徹啟發性教學思想的教學法。也就是說,無論什麼教學方法,只要是貫徹了啟發教學思想的,都是啟發式教學法,反之,就不是啟發式教學法。 9)實習法實習法就是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在校內外組織學生實際的學習操作活動,將書本知識應用於實際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能很好地體現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精神,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特別是實際操作本領具有重要意義。實習法,在自然科學各門學科和職業教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這種方法和實驗方法比較起來,雖有很多類似的地方
㈤ 怎樣在地理教學中採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高中地理是一門實用性和應用性都很強的學科,在展示課程原理,傳授教學內容,介紹有關課程案例的時候,教師可以合理的利用微課來開展地理課堂的教學。此外,在教師教授地理中有關基本原理、規律和定理的時候,由於教師本身的能力參差不齊,教學准備的完成程度也大相徑庭,致使這些教師在教學中很容易出現解讀不完整、不準確現象的發生。如果這時候教師可以設定一個微課設計小組,對於地理的備課內容進行共同的研討,這樣學生很容易掌握有關的教學內容。
㈥ 翻轉課堂可以在初中生物哪些方面得到應用
「慕課」從2011年秋天開始,在世界各地以燎原之勢席捲而來。這場教育風暴引發了各界的密切關注,喚起了對教學模式的重新審視。無獨有偶,在基礎教育界,藉助於數字化技術,一場以「翻轉課堂」為手段的變革也迅速地到來。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教學思想或者說教學模式,被全國各地的學校在原有的教學模式基礎上進行改進或者再造,呈現出諸多形式。接下來我將以《氣溫曲線圖的繪制》為例介紹我在地理教學中對翻轉課堂模式的嘗試。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介紹:一、課前設計;二、課堂活動設計;三、總結反思。一、課前設計當前,我們中小學的課程主要是以課程標准或者說教學目標為基礎的。我所實踐的翻轉課堂教學始終圍繞課程標准,是在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的嘗試。1、課標、教材和學情分析課標解讀:運用氣溫資料,繪制氣溫曲線圖。教材分析:本節為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三章第二節,是氣候部分的基礎知識,內容包括氣溫的變化和氣溫的分布兩大部分。前者涉及氣溫的概念、氣溫的測量、氣溫的日變化、年變化、氣溫變化曲線圖的繪制。氣溫曲線圖是表示氣溫變化的方法,同時也是研究氣候時常用的工具。因此,繪制氣溫曲線圖是學生必須學會的能力。學情分析:初一學生在前階段學習過地球和地圖、海陸分布等知識,和上一節剛學過多變的天氣知識,是學習本節氣溫變化與分布知識的基礎,但他們對這些基礎知識掌握並不牢固。同時七年級學生僅僅學習了數軸的知識,而對於數學中的平面直角坐標系的相關知識未進行學習。本節課基於課標、教材和學生情況分析下,確定「根據氣溫資料,繪制氣溫變化曲線」為教學重難點。2、《導學案》設計(1)設計意圖為了讓學生對本節知識體系有個初步認識,遵循人類思維發展邏輯規律,我通過設計《導學案》,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內容,了解氣溫的概念、氣溫的觀測、氣溫的變化等方面的知識,同時也為學生學會繪制氣溫曲線圖做鋪墊。(2)《導學案》完成情況反饋:全班52人,其中44人完成,約佔84.6%;8人未完成,約佔15.4%。3、微課設計為了學生能達到課標要求,我錄制了微課《氣溫曲線圖的繪制》。微課內容主要有兩大部分:講解如何繪制氣溫曲線圖和進階作業設計。(1)如何繪制氣溫曲線圖在微課中我考慮班級學生的不同層次,從較低層次學生角度出發,將繪圖過程分解成一步一步小步驟,同時貼近學生實際操作(例如:用直尺)。最後為了讓學生容易掌握繪圖的方法,我簡明扼要地總結繪圖步驟「一橫月,二縱溫,三定點,四連線,五寫名」。微視頻短小精悍,目標明確,主題突出,講解透徹,易於掌握,學生從中也容易獲取成功,建立自信。學生觀看視頻情況反饋:觀看微課完成情況:全班52人,其中48人觀看,約佔92.3%;4人未觀看(3人因電腦未聯網不能觀看,1人忘記學習任務),約佔7.7%。(2)進階作業設計在學生學習完如何繪制氣溫曲線圖這部分知識後,為了監測和矯正學生的學習和保證學習效果,我設計了兩個相關的進階作業:一個是游戲《大家來找茬》,另一個是繪制《蚌埠全年日均最高氣溫變化曲線圖》。①進階作業一:游戲《大家來找茬》的設計我結合教學經驗,把以往學生繪圖過程中的易錯點設計成游戲活動。這款游戲是一款大家課余時間比較喜歡玩的游戲。這樣的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易於使學生處於一種積極、輕松的學習狀態,同時幫助了學生在繪圖過程中注意易錯點。各位評委老師們,也請你們放鬆下吧,我們一起進入這個游戲環節游戲《大家來找茬》中互動情況反饋:全班52人,其中30人參與互動,約佔57.7%;22人未參與互動,約佔42.3%。②進階作業二:繪制《蚌埠全年日均最高氣溫變化曲線圖》在微課最後一環節,我出示蚌埠的氣溫資料,讓學生繪制蚌埠全年日均最高氣溫曲線圖,完成後放置QQ群並分享至空間。這一環節意在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幫助大多數學生達成學習目標,同時起到監測學生的學習和檢查全班學習效果,以便進行翻轉課堂活動設計。繪制《蚌埠全年日均最高氣溫變化曲線圖》情況反饋:全班52人,其中47人已提交作業(其中繪圖規范的有23人,約佔全班44.2%;不規范繪圖的有24人,約佔全班46.2%);5人未提交作業,約佔9.6%。二、課堂活動設計相對於傳統教學過程而言,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知識傳授在課前通過信息技術的輔助完成,知識內化則是通過課堂中老師的幫助和同學的協助而完成。如何通過課堂活動設計幫助學生完成知識內化的最大化。建構主義者認為,知識的獲得是學習者在一定情境下通過人際協作活動實現意義建構的過程。因此,我在設計課堂活動時,充分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完成對當前所學知識的內化。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我的課堂活動進行介紹。1、確定問題我根據學生完成《導學案》、觀看視頻、進階作業的完成情況進行分析發現的問題有:(1)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進行學法指導。(2)一些學生未參與進階作業的互動環節。(3)一些學生未能規范繪圖。2、獨立探索獨立學習能力是學習者應該具備的重要素質之一。從個體的發展角度來說,學生的學習是從依賴走向獨立的過程。在翻轉課堂的活動設計中,我注重和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基於學生學習微課反饋的數據分析,一些學生未參與《大家來找茬》互動游戲環節,故我在翻轉課堂中採取學生獨立探索並以搶答的形式進行了繪圖步驟的復習總結和指出進階作業中正確答案。3、協作學習學習協作活動有利於發展學生個體的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個體之間的溝通能力及學生相互之間的包容能力。此外,協作學習對形成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與創新性思維,提高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自尊心與形成個體間相互尊重的關系,都有明顯的積極作用。從學生繪制《蚌埠全年日均最高氣溫變化曲線圖》完成反饋情況看,一半以上的學生未能進行規范繪圖,我在課堂上組織學生以小組協作完成繪制《蚌埠全年日均最低氣溫變化曲線圖》的活動,以達到生幫生,師幫生,提高課堂效率。4、成果展示學生經過獨立探索、協作學習之後,完成個人或者小組的成果集錦。我設計了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匯報,分享作品製作的成功和喜悅。三、總結反思我所進行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嘗試,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理念,改變了傳統課堂的教學模式,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課堂的不足:在課程設置方面,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在教學方法上,改變了傳統的教師「一言堂」,由學生自己掌控學習進度,學生觀看視頻的節奏快慢全在自己的掌握,提倡互動式、開放式地理教學。在學習方法上,變被動為主動,課堂外學生主動觀看微課視頻,查找資料進行學習,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課堂上學生積極向教師及同伴提出問題,是師生會話的發起者。在教學手段上,構建基於現代地理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創造適宜的環境。以紙質筆試的傳統測試方式是無法測試出學生在翻轉課堂中全部的學習效果,因為,翻轉課堂還涉及到學生合作能力、組織能力、個人時間管理能力、表達能力等。如何在翻轉課堂模式下給予學生客觀的評價?我將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思考,總結,前進。
㈦ 如何在地理教學中家中培養核心素養
1、課堂是學習的主陣地,要學會高效聽課。
①課前要先預習,找出不懂的知識、發現問題,帶著知識點和問題去聽課會有解惑的快樂,也更聽得進去,容易掌握;②參與交流和互動,不要只是把自己擺在「聽」的旁觀者,而是「聽」的參與者,積極思考老師講的或提出的問題,能回答的時候積極回答(回答問題的好處不僅僅是表現,更多的是可以讓你注意力更集中)。③聽要結合寫和思考。純粹的聽很容易懈怠,能記住的點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學會快速的整理記憶。④如果你因為種種原因,出現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識,課上或者課後一定要花時間去弄懂,不然問題只會越積越多。
2、學會整合知識點,提高知識理解和記憶能力。
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這樣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3、沒有記憶就沒有學習,記憶是學習的根本。
提高記憶力,可以專門的訓練一下。這一類的訓練比較多,比如我比較熟悉的:速讀記憶、編碼記憶、思維導圖記憶。速讀記憶是一種快速閱讀之後的重點記憶和理解記憶;編碼記憶是一種將編碼信息與恰當的線索聯系起來的個性化記憶;思維導圖記憶是一種將所需記憶內容整合成關鍵詞句後的思維記憶。以上三種記憶,是我個人用下來比較好用的方法,但都需要系統的訓練,具體比較多,就不一一詳細講述了,大家可以自己去了解,或者參考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體,軟體中對我上述的三種訓練都有具體的講解和訓練。
4、高效復習,溫故而知新。
①制定階段性的復習目標,合理規劃自己每一天的學習復習任務。什麼時候復習什麼科目,什麼時候做題訓練,什麼時候看書背誦,什麼時候查缺補漏等等,都一一明確下來。
②復習的時候,不要長時間的只復習一科,也不要頻繁的更換復習科目。每一個時段的復習都要保證學科的完整性,按計劃復習完一個學科再進行另外一個學科的復習。
③自己在復習的時候,一定要跟上老師的節奏,最好就保持同步進行。如果你掌握的很好,可以快於老師的安排,但不能被老師遠遠落下。
④每一小階段的復習之後,要檢查掌握情況。可以自己一個人進行:合起書本,回憶一下這一階段都學習復習了哪些知識,哪些知識是已經掌握了的,哪些是比較模糊的、還沒有掌握的、有疑問的,針對有問題的要趁熱打鐵,折回去快速溫習鞏固。也可以找你的夥伴一起進行,相互檢查、考校。
5、認真做題和面對每一次考試。
做題的時候:①要仔細審題,而且要審准、審透,提煉出有效信息。②要講究效率,會的就過(一定是要真的會,而不是感覺會),把時間放在不會的上。③不要動不動就去看答案解析。看答案做題會讓你覺得題目很簡單,但實際做題的時候就不知道如何下筆了。④適當進行題海戰術,掌握各類型題目的解題思路。
認真面對每一次考試。考試除了是檢驗你學習效果的方式,同時也是你積累經驗的過程,比如:①學會如何分配和把控時間;②掌握作答中各種細節的處理技巧;③磨練考試心態;④幫助自己認識掌握的不足之處,復習提升。
㈧ 為什麼要開展深度學習 核心素養
深度學習,翻轉課堂瞄向核心素養
——讀馬LL地理翻轉課堂案例有感
蘇州市電化教育館 金陵
X省X高級中學地理教師馬莉莉在「翻轉課堂本土創新暨微課程教學法教學觀摩會」 借班執教翻轉課堂示範課之後寫了一篇文章:《「微課程教學法」地理翻轉課堂的設計、過程與反思》。
讀這篇文章你會發現:翻轉課堂不是「玩」,而是課前在任務單的引領和微的支持下,打好深度學習的基礎;課堂在檢測、進階的基礎上開展以「微項目學習」為代表的深度學習,促進學生內化知識,發展面向未來挑戰的核心素養。
梳理馬LL設計與施教中的關鍵點,大致有三:
其一,貫徹微課程教學法目標管理的實施導向。首先對學習材料作清晰的梳理,為提煉達成目標創造條件。然後,把課程標准轉變為可量化的課前和課中各有側重的達成目標,使目標管理從課前貫徹到課堂,保證微觀課程實施綱舉目張,保證不會縱馬跑偏,用活了微課程教學法的系統設計觀。
進而,把學習內容轉化為一系列問題,形成學習任務,方便學生在教材和技術的支持下,開展發現式學習。這些學習任務與達成目標具有一一對應的關系,保證只要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就能達成學習目標,為保證課堂檢測這一課前學習評價的質量創造條件。
其二,貫徹微課程教學法需求導向的開發方法。馬LL根據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可能遇到的困難確定開發的主題,力求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完成學習任務。因此,始終與學習任務如影隨形,技術硬生生介入教學的拼湊感已經盪然無存。這與把課程學習變成學習微課的糟糕做法是截然不同的。
其三,深度學習指向核心素養。微課程教學法不提倡課堂上玩技術,認為只有在互動和質疑討論中才能達到深度學習。馬LL用活了微課程教學法創意的微項目學習,檢測、進階之後,開始「S州城市化」主題探究:讓學生動手繪制S州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變化圖;以「S州城市化,讓生活更美好還是更糟糕」為題展開討論;以「S州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形式,讓學生學以致用,為S州新型城鎮化建設獻計獻策,使課堂成為聚會智慧的場所。
我們發現,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完成了知識內化,而且,發展了合作與交流能力、信息與通訊技術運用能力、公民素養、創造性、批判性思維等核心素養。就這樣,微課程教學法直指核心素養,促進教學質量提升,為翻轉課堂探索出極具魅力的發展前景。
值得一提的是,馬LL涉足翻轉課堂實驗之後,很快發現「翻轉課堂倒逼我再次成長」(馬LL語),於是一頭扎進微課程教學法——翻轉課堂本土創新的理論與方法的研究與實踐之中。2015年,她的地理翻轉課堂案例參加「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獲部優;2016年,她被評為S州市高中地理學科帶頭人。
㈨ 翻轉課堂教學在地理教學中有什麼優勢
課前學習文本材料,主要作用是指導學生課前對課本內容的自學。筆者創建課前學習文本材料時,對本節的教材(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三節)內容進行了整合和補充,由教材的四塊內容(地球表層差異性的表現、地域分異的基本規律、主要的陸地自然帶、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與因地制宜)整合為兩塊,即地球表層差異性的表現和地域分異的基本規律。為了便於學生的學習,在「地球表層差異性的表現」部分筆者還補充了「理想大陸陸地自然帶與氣候分布對照圖」。為加強學生課前學習的有效性,針對每一部分的內容,還設計有相應的問題。
㈩ 初中地理翻轉課堂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初中地理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
1.以學生為主體。
翻轉課堂與傳統課堂的根本區別,在於教師與學生的位置產生了互換,教師的主要任務不再是向學生灌輸知識,而是作為一個引導者和促進者,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並在適當的時候、以合適的方法促進學生有效地思考和學習,從而使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探索知識。因此,翻轉課堂的教學設計應始終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應圍繞學生展開,教師應作為次要角色起指導作用。
2.以問題解決為導向。
「問題解決」是指通過一連串的思維活動及操作活動,解決某個或某些問題的過程。待解決的問題應由具體的情境產生,並對應設定應用合理的知識和技能,即可加以解決的具體目標。在設定解決目標的過程中,應注意認知水平、心智水平、主動性、技能水平、思維定勢、情緒性格等方面的差異與影響。在翻轉課堂中,所有的教學設計都應以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為導向,在課前准備中就應讓學生通過計算機、移動終端等方式進行主動學習(例如預先錄制的教學視頻),從而對要學習的知識產生初步的認知及疑問,並引導其整理問題。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展示問題,並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通過資料查閱、科學實驗、交流討論等方式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案,並予以實施。最後,組織學生對討論的問題及解決方案進行整理及總結,使學生更細致、完整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與技能。以問題解決為導向的教學,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3.評價原則。傳統的評價體系主要以語言能力和邏輯能力為評價要素,過於單一片面,難以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能力與發展。翻轉課堂的評價體系以美國心理發展學家Howard·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論為基礎,強調評價要素的多元化,通過學生在多項教學活動(如自主學習情況、作業完成情況、思考情況、實踐情況、討論情況等)中的表現來評價其多方面的能力(如自學能力、自律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等),從而得出客觀、完整的評價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