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信息中有哪些分層方法

地理信息中有哪些分層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04 03:29:42

1. 地理信息系統中矢量數據分析的幾種基本方法

有四種基本方法:1、矢量空間分析。2、鄰近分析;3、疊置分析;4、地圖操作。

2. gis空間數據的分層組織和分塊組織的異同和優缺點

什麼是GIS?
從學科的角度, GIS 是在地理學、地圖學、測量學和計算機科學等學科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學科,具有獨立的學科體系; 從功能上, GIS 具有空間數據的獲取、存儲、顯示、編輯、處理、分析、輸出和應用等功能; 從系統學的角度, GIS 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是一個完整的系統. 簡而言之, GIS 是一個基於資料庫管理系統( DBMS )的分析和管理空間對象的信息系統,以地理空間數據為操作對象是地理信息系統與其它信息系統的根本區別.
什麼是地圖資料庫?
地圖資料庫(cartographic database)是以地圖數字化數據為基礎的資料庫,是存儲在計算機中的地圖內容各要素(如控制點、地貌、土地類型、居民地、水文、植被、交通運輸、境界等)的數字信息文件、資料庫管理系統及其它軟體和硬體的集合.

3. 地理信息系統功能的數據處理與存儲管理

對數據的存儲管理是建立地理信息系統資料庫的關鍵步驟,涉及對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的組織。 GIS中的數據分為柵格數據(X、Y)和矢量數據(經、緯度)兩大類,如何在計算機中有效存儲和管理這兩類數據是GIS的基本問題。柵格模型、矢量模型或柵格/矢量混合模型是常用的空間數據組織方法。空間數據結構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系統所能執行的數據與分析功能。在地理數據組織與管理中,最為關鍵的是如何將空間數據與屬性數據融合為一體。
大多數GIS中採用了分層技術,即根據地圖的某些特徵,把它分成若干層(如道路層、水系層、公共設施層等),整張地圖是所有層疊加的結果。在與用戶的交互過程中只處理涉及的層,而不是整幅地圖,因而能夠對用戶的要求做出快速反應。
GIS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管理大量的專業地圖,按專題分類將各部門所需的地圖合理地組織為空間資料庫。幾十乃至上百張圖按地圖網格拼裝為一個圖層,而每張圖層上包括的對象在取捨上有嚴格的分類標准。按專業含義由粗到細劃分為層次狀專題分類,每一圖層上的空間對象歸屬於某一專題類,因此常稱為專題圖層。這些圖層與各行業的更為專業的圖層相疊置(透明疊放在一起),並進行空間關系分析,可以得出有用的決策信息。
資料庫技術是數據存儲和管理的支撐技術。在GIS中,資料庫具有數據量大、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聯系緊密,以及空間數據之間具有顯著的拓撲結構等特點,因此GIS資料庫管理功能,除了與屬性數據有關的DBMS功能之外,還需要具備對空間數據的管理。對空間數據的管理主要包括:空間資料庫的定義、數據訪問和提取、空間檢索、數據更新和維護等。

4. 如何對基礎地理信息要素進行分類

1.1 科學性和系統性
要素分類要符合科學性與系統性的基本原則。分類的科學性體現在能反映各類要素最主要、最穩定的信息特徵;分類的系統性則體現在既要完整地反映基礎地理信息的層次結構,又要反映要素類之間的相關性、繼承性和行業之間的協調性。
1.2 面向實體對象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面向對象技術是目前計算機領域中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為此,本標准打破以往面向地圖(符號)對象的要素分類方法,引入面向實體對象的概念,以人們長期以來所認識和共識的、性質最為穩定的實體要素為研究對象,保持實體對象要素名稱和代碼的唯一性,從而解決了以往不同比例尺之間要素分類、名稱以及代碼的不穩定性和不協調性問題。
1.3 穩定性與靈活性相結合
保持頂層的分類和代碼結構在長時間內的穩定性和確定性,同時使底層的分類和要素可根據行業或不同地方的具體情況及要求在此基礎上具有可擴充性。
1.4 基礎性和實用性
要素的分類和代碼充分體現其基礎性,以滿足各個行業和不同地區的使用。各個行業和地方可根據此要素分類與代碼增加其相關的信息要素,本標准不過多體現各專業的信息內容。
1.5 准確性和完整性
根據概念模型確定要素的具體內容(即標准中所包含或選取的要素對象),要素的選擇取決於對現實世界抽象原則的確定。本標準是從基礎地理信息角度去選擇要素的,所選擇的要素應具備語義上的准確性與內容上的完整性。
1.6 擴展性
基礎地理信息要素類(大類、中類、小類和子類)及要素代碼內部留有足夠的空碼位,以便能夠滿足其他專業對各類專題要素的擴充需求。

5. 地理信息系統的數據存儲採用「分層」技術,廣泛應用於地理學研究。下圖提供了我國某區域的地理位置、河流


小題1:A
小題2:B

6. 什麼格式能分層存儲電子地圖地理信息。

目前電子地圖地理信息的存儲都是以矢量數據或者資料庫方式,使用的軟體ArcGIS,MapGIS等

7. 地理信息系統由哪些部分組成地理信息系統的基本功能有哪些是否可以把一個圖像地圖轉化成數字地圖

一般指RS,GPS,GIS,通常簡稱3S,具體不太了解,高中教材略有提到。至於將圖像地圖轉化為數字地圖肯定是可以的,但是需專業人士、專業軟體。

8. 地理信息系統的數據模型包括那些相互聯系的方面試舉例說明

1.引言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今天的GIS系統已經具備了較強的數據存貯、管理和輸入輸出功能,但目前大多數的GIS仍然是以數據為中心的,在完整表達客觀地理世界、進行高層次的空間分析和直接提出決策方案的能力方面還遠遠不夠,導致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在於現有GIS的數據模型不能准確地表達客觀地理世界。為此,作者為現有GIS軟體總結了兩種典型的數據模型[1]:拓撲關系數據模型和面向實體的數據模型,並分析了它們各自的優缺點,指出應該在整體論的基礎上為地理空間建立一個能夠直接反映人們認知的整體數據模型。

2.面向對象的整體數據模型

GIS本質上是對客觀地理世界的近似模擬,其理想狀態應該是盡可能准確地反映地理世界,同時做到數據量最小,又便於人們從中獲取所需要的信息和規律。要達到這種理想狀態,我們需要做好兩步工作:1)准確理解地理空間;2)為地理空間建立面向對象的整體數據模型---一個基於地理空間整體論、完全以面向對象方式組織的GIS數據模型。
地理空間的理解可以簡單概括為[1]:地理空間是一個目標組合排列集,每個目標或說對象都具有位置、屬性和時間信息,及與其它對象的拓撲關系、語義關系等。基於這一認識,我們可以得到,表達地理空間的整體GIS數據模型有如下特徵:
■ 將地理空間按照人的思維方式理解為基於目標的空間和定義在地球表層目標集上的關系。除了要研究對象的幾何位置及拓撲關系外,還要重視研究對象間的語義關系。
■ 整體數據模型雖然要求我們將客觀世界作為整體看待,但在執行具體的數據組織時也需要對眾多的地理實體進行分層。分層是基本的和必要的,但由於為一種目的進行的分層很難滿足另外的需求,因此重要的不是提供一種通用的分層,而是對方便地加入、刪除對象等維護層的操作予以足夠的支持。復合圖層含有不按對象維數分層的含義,能夠很好地體現客觀 世界的整體特徵,為不同層中的關聯對象或用戶感興趣的不同類型對象提供了一個集中存貯與交互的獨立空間,整體數據模型尤其應該增強復合圖層的功能,使用戶能夠自由地加入、刪除、修改、查詢任意類型(點、線、面和復雜實體)的地理實體,同時能夠進行強大的空間分析;
■ 雖然傳統的GIS數據模型常將基於對象的模型用矢量結構表達,而將基於場的模型用柵格結構表達[2][3],其實可將對象和連續場這兩種看似對立的模型統一在面向對象的整體數據模型中,因為面向對象的方法作為一種框架不僅可以描述基於對象的模型,也可以描述基於場的模型[3][4]。
■ 空間對象是處在三維空間中的,並具有多尺度特徵。
■ 整個數據模型完全以面向對象的方式組織。

由上可見,在整體數據模型中,地理空間被表達為一個具有相互關系的對象集。每個對象不僅具有自己的幾何信息、屬性信息和時間信息,而且與其它對象之間具有拓撲關系和語義關系。所有這些信息在整體數據模型中都處於同等重要的地位,其中起著連接作用的是對象本身。根據對象的形狀特點,同時為了方便計算機實現與管理,我們可以將地理空間中的對象分為5種基本對象:點、線、面、注記和復雜對象。其中,前面四種對象比較簡單,統稱為簡單對象,這里只介紹第5種對象---復雜對象。
復雜對象是由簡單對象組合派生的,可以劃分為如下兩種類型:
1)單純型復雜對象
多個同樣類型的對象合並成為一個單純型復雜對象。·復雜點:點群,由多個點狀對象構成的集合,整個集合是一個對象,如聚集在一起的多個水文站等;•復雜線:線群,由多個線狀對象構成的集合,整個集合是一個對象,如一線狀水系,一徑流網路等;·復雜面:面群,由多個面狀對象構成的集合,整個集合是一個對象,如一湖泊群,一海洋群島等。
2)混合型復雜對象
點、線、面共存的復雜對象。混合型復雜對象的混合種類包括:點與線混合,點與面混合、線與面混合及點、線、面同時存在的混合,多個不同類型對象合並成一個就構成了混合型復雜對象,因此混合型復雜對象不屬於點、線、面中的某一基本類型,在屬性上也就不具備這些基本類型對象的一些特有信息,如線對象的長度,面對象的面積和周長等,這在資料庫表結構的設計中要予以必要的考慮。
單純型復雜對象可以在相應類型的簡單對象集中存貯和在相應圖層中顯示,也可以在復合對象集中存貯和在復合圖層中顯示;混合型復雜對象只能在復合對象集中存貯和在復合圖層中顯示,它們不適合存入簡單對象集,也不宜在點、線、面簡單圖層中顯示,因為它們的加入會破壞簡單對象集和簡單圖層的專題特性,也不便於管理。
上面介紹的這5種對象在地理空間中都是以三維形態存在的,但由於三維GIS建設的成本較高,在技術實現上也有相當的難度,而目前二維GIS能夠滿足大部分實際需求,因此我們在表達三維客觀地理世界、實現整體GIS數據模型時以開發二維GIS為主,而在某些需要查看具體三維細節的地方提供機制以表現其三維結構,例如可以另開辟一個小的三維地圖窗口來表現對象的三維形狀、結構和拓撲關系等。
時間問題[5]-[8]、語義關系和拓撲關系[9]-[11]一直是GIS界長期研究的熱點,雖然它們在整體數據模型裡面佔有很重要的位置,但是本文的重點在於確定整個數據模型和系統的總體組織,對它們的具體討論將在以後逐步展開。

3 系統數據組織

3.1 對象集

對象集是指由眾多對象構成的集合。劃分對象集的目的在於存儲和管理對象的方便,它可以是由同種幾何類型的對象構成的集合,也可以是由不同類型對象組成的集合。在整體GIS數據模型中,有如下三類對象集:
■ 簡單對象集:包括簡單點對象集、線對象集、面對象集和注記對象集四類;點對象集是由簡單點對象或單純型復雜點對象組成的集合,線對象集是由簡單線對象或單純型復雜線對象組成的集合,面對象集是由簡單面對象或單純型復雜面對象組成的集合。簡單對象集也可稱為專題對象集。
■ 復合對象集:由簡單點、線、面對象、注記對象、單純型復雜對象或混合型復雜對象等不同類型對象組成的集合。在這種對象集合中,可以包含任意類型的對象元素;
■ 場:場是由有機關聯的對象構成的集合,其中的元素在幾何上不再相互獨立,而是緊密相關,這一點與以上兩種對象集不同。如TIN、GRID、影像和網路等。場中的元素對象一般較多,場本身就是一個對象集,因此我們在概念上不再另設場對象和場對象集。
由上可見,對象類型與對象集類型並不是完全一一對應的,例如:單純型復雜線對象與簡單線對象一樣分別存貯與顯示在簡單線對象集和簡單線圖層中,不必要專門的單純型復雜線對象集和單純型復雜線圖層來存貯和顯示。
除了點、線、面三種單純型復雜對象外,其它各種對象(點、線、面簡單對象、注記對象和混合型復雜對象)與對象集類型都是一一對應的。另外,場是一種對象集,不過由於其中的元素並不是場對象(沒有場對象概念),因而場與場中的元素也不存在一一對應的關系,但在實現時開發者完全可以設計一個場類來管理各種各樣的場。
值得指出的是,整體GIS數據模型認為人們感知的客觀世界是一個由眾多類型不同的地理實體組成的整體世界,而不是人為分割的、僵化的對象層,但由於分層能夠為GIS管理和顯示地理對象提供極大的方便,因此我們在基本分層(在本文中是對象集)的基礎上,特別提出並強調復合對象集的概念,以此來表達和實現整體GIS數據模型的整體思想。復合對象集打破了GIS中傳統分層的框架,為不同對象集中的關聯對象或用戶感興趣的不同類型對象提供了一個集中存貯與交互的獨立空間,但同時也為系統開發和管理帶來了一定難度。比如,單純型對象集的顯示、修改、存貯、管理、分析和輸出都可採用統一的方法進行,而復合對象集的這些操作則必須在內部進行分別處理(按對象類型)。雖然如此,但單純型對象集與復合對象集都是為了滿足不同的用戶需求而設計的,二者在對象組織、系統實現和空間分析上各有優缺點,一個功能強大的GIS應該同時支持它們。

3.2 圖層

對象集加上自己特有的顯示屬性即是圖層,因此對象集類型與圖層類型是一一對應的。由於對象集包括點、線、面、注記對象集、復合對象集和場6種基本類型,因此圖層也有相應的點、線、面、注記圖層、復合圖層和場圖層6種基本類型。對象集用來存貯對象的空間與屬性數據,而圖層則用來設置對象集的顯示風格並控制對象集的顯示範圍、顯示比例和操作特性(如可顯示、可選擇、可編輯和可捕捉等),二者各司其職又相互聯系。在對應關繫上,一個圖層只對應一個對象集,而一個對象集卻可顯示在不同的地圖窗口中對應多個圖層,因此對象集與圖層之間的關系是一對多的關系。

表1 各種對象的存貯與顯示對比表
Tab.1 Contrast of store and display of all kinds of objects

對象類型
存貯的對象集
顯示的圖層

點與單純型復雜點
簡單點對象集表
簡單點圖層

線與單純型復雜線
簡單線對象集表
簡單線圖層

面與單純型復雜面
簡單面對象集表
簡單面圖層

混合型復雜對象
復合對象集表
復合圖層


多個非同類簡單對象集表
場圖層

注記對象
注記對象集表
注記圖層

3.3 資料庫

我們這里所說的資料庫是指廣義的資料庫,其定義為「存貯對象的集合」。物理上不管是以文件形式還是以商業資料庫形式存在,只要存貯有對象,我們都稱為資料庫。就綜合性能而言,一般是文件系統在小量數據方面有自己的長處,而商業資料庫則對大量數據的支持有著文件系統無法替代的優勢。

3.4 地圖或地圖窗口

對象集是用來存貯地理對象的,圖層是用來控制對象的顯示的,兩者都不等同於地圖或地圖窗口。我們的地圖或地圖窗口是一種框架,是顯示對象的實際載體,也是控制圖層並對之進行操作和分析的主體。

3.5 工作空間

工作空間是為系統管理方便而設計的,相當於一個大的倉庫,裡面存貯有數據的基本信息,如資料庫的名字與尺寸、地圖和其它資源(如點、線、面型符號)。系統運行時可調入資料庫對之進行管理控制。

4 數據存儲與訪問

4.1 存儲結構

4.1.1 簡單對象集對應的表結構

如前文所述,對象集包括點、線、面、注記對象集、復合對象集和場6種基本類型,因此在資料庫中應該設計與之對應的6種表。對於文件系統而言,表的概念可以擴展為結構,也就是說用6種結構來存貯這些對象集的各個元素。其中,結構的成員與表的欄位是一一對應的,為了操作方便,我們還可以定義一個專門的類來管理這個結構。對於商業資料庫而言,表就是關系資料庫系統中的普通表,不必進一步考慮。
不同的對象類型對應不同的表,但所有對象集都可採取形如表2的結構,當然不同類型的對象集在空間坐標串的組織及屬性欄位名字上會有不同。由於點對象與單純型復雜點對象除了空間坐標串組織方式稍有不同外(不過都是用同樣的方法打包成外部不可見的二進制塊,可視為相同),其餘欄位都相同,因此它們可以共存於一個表,也可以一起顯示在同一圖層中,在各方面的處理上幾乎沒有什麼差別。線對象與單純型復雜線對象、面對象與單純型復雜面對象的關系與此類似,也可同存於一個表和在同一圖層中顯示。當然,簡單對象與單純型復雜對象的空間坐標串的組成結構不同,單純型復雜對象應該有能夠識別多個同類型簡單子對象的格式或標記。對於混合型復雜對象,必須用單獨的混合型復雜對象表存貯,表結構中除了沒有簡單對象公有的長度、面積等欄位外,其它欄位均可根據需要進行設置,結構形式仍同於表2。

表2 簡單點、線、面對象及單純型復雜點、線、面對象表
Tab.2 Data structure of all kinds of objects

對象ID
用戶ID
空間信息
語義關系1…
屬性1…
屬性n






…,三維結構與時間表存在的標志

由上可見,我們並未如拓撲關系模型那樣在面對象表的空間坐標欄位里用一系列弧段標識號來表示面對象的組成,而是直接用其坐標串。雖然這樣在多邊形的公共邊上會有重復存儲現象出現,但在計算機存儲設備日益增大的今天,這已經不再是主要問題,相反這種坐標存儲方式使面對象表不再依賴線對象表,其中的元素也變成為相對獨立、完整的對象,同時也將提高系統訪問數據的速度。這種方式是面向實體的數據模型和面向對象整體數據模型在內部實現機制上的一個特色,是一種以空間換時間的存儲方式。

4.1.2 三維結構與時間屬性的表結構

目前的GIS仍然以二維GIS為主,但有時又需要查看少數對象的三維結構與時間特性,因此我們在整體GIS的資料庫中為這部分對象單獨設計了「三維結構與時間表」。為了討論方便,我們把上面的表2稱為主表,而把這個表稱為副表(表3)。副表中並不存儲整個對象集的全部對象,而是只存儲部分具有三維結構與時間特性的對象。至於哪些對象能有三維結構與時間屬性存貯在副表中,則要看它們在主表中最後一個屬性欄位里的標志值。如果標志值為真,則有,否則在三維結構與時間屬性表中就沒有這些對象。
有時候對一部分對象我們只關心其三維結構或只關心其時間屬性,這部分對象的取值不能簡單地設為真或假,此時要修改標志變數的值域將之設置為4值域,即V={0, 1, 2, 3},其中0表示既沒有三維結構又沒有時間屬性,1表示有三維結構但沒有時間屬性,2表示沒有三維結構卻有時間屬性,3表示兩者都有。如果整個對象集中存在值為1或2的對象,那麼該表就要拆分成兩部分以分別存儲它們的三維結構與時間屬性,當然這些對象的其它信息仍然存儲於主表中。

表3 三維結構與時間表
Tab.3 3D data structure and time attribute of all kinds of objects

對象ID
三維結構
時間屬性1
時間屬性2
時間屬性n







4.1.3 復合對象集對應的表結構

復合對象集是整體GIS數據模型中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對於復合對象集,我們可以用兩種方式存貯它。1)物理方式,即在物理上將對象的所有信息都集中存放於一個表中。由於不同類型對象的欄位不盡相同,因而必然會造成一些欄位的空間浪費,例如點對象的長度和面積欄位在現實世界中沒有實際意義,所佔空間自然就是浪費。顯然,復合對象集中對象的類型越多,造成的空間浪費就越大。不過,如果復合對象集中包含的對象類型只是簡單點與單純型復雜點,或簡單線與單純型復雜線,或簡單面與單純型復雜面,那麼就不會存在欄位不一致導致的空間浪費問題。2)邏輯方式,即復合對象集中只存貯對象的系統ID號,而實際的信息仍存在於簡單點、線、面對象和單純型點、線、面復雜對象表---主表中。只是當讀取復合對象集中對象的信息時,要打開並訪問相應類型的主表,需要耗費一定的系統時間。到底採用何種方式合適,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作者的建議是,當復合對象集中對象類型較少時,採用物理方式較為合適。反之,採用邏輯方式則更為合理。作為一個好的GIS系統,應該對這兩種存貯方式都進行強有力的支持。

4.1.4 場對應的表結構

面向對象的整體GIS數據模型不僅在概念上將地理對象作為一個個獨立的實體看待,而且在內部存儲上也是將它們獨立存儲,各對象表之間並不存在拓撲依賴關系,這一點與基於拓撲關系的數據模型有很大的不同。那麼,面向對象的整體GIS數據模型如何處理對象間的拓撲關系呢?我們知道,拓撲模型存貯對象間拓撲關系的一個很重要的目的是為了實現數據共享(同時也降低了訪問速度),整體GIS放棄了這一點,它在對象的單個表中為每個對象都存貯了完整的坐標信息。拓撲關系在GIS中並不是最基本的信息,當在特殊情況下需要時我們可以將它們臨時構建出來,生成的拓撲關系存放於新的對象集中,形成專門的具有拓撲關系的對象集,這種對象集就是場(這里特指矢量場)。場表的欄位設置基本上採用了拓撲關系數據模型的表結構,面與線之間的坐標存儲具有依賴關系。
其實,拓撲關系數據模型中預先存儲的拓撲關系和整體GIS數據模型中臨時構建的拓撲關系都是最基本的點、線、面鄰接關系,並未涉及到相交、相離、覆蓋等更多的拓撲關系,鄰接關系也是拓撲關系中最常用的一種,因此我們只討論點、線、面間的鄰接拓撲關系,其它關系可根據空間查詢和分析運算得到。
1)網路場
網路場是包含並強調點、線拓撲關系的最典型代表,網路場對應的對象表有兩個:以弧段為主的弧段---結點表(表中含坐標串欄位)與以結點為主的結點---弧段表(表中可含結點坐標欄位,也可不含)。其中結點---弧段表中可存貯弧段標識號,也可不存(如果不存,可在弧段---結點表中查得結點的弧段),但結點表一定要存在,因為結點有屬性要保存。網路場的兩個表包含了點與線之間的鄰接拓撲關系,我們可以通過它們查得任意結點的鄰接弧段和結點,可以查得任意弧段的起止結點。弧段的位置信息一般存於弧段---結點表的空間坐標串欄位中,端點的坐標可存於該欄位中,也可在結點---弧段表中設一坐標欄位存貯。
2)TIN場
TIN場由兩類表即可存貯:三角形表和點表。三角形的坐標存於點表的坐標欄位中,三角形表本身不存儲坐標信息,而只存三角形頂點序號,這些序號的排列有嚴格的順序,不能隨意顛倒。
3)點-線-面場
有了多邊形---弧段、弧段與結點和多邊形、結點---弧段三個表,我們就可以得到任意多邊形、任意弧段和任意結點的拓撲鄰接關系[1]。其中弧段與結點和多邊形表是樞紐,為弧段默認設置了空間坐標串欄位、從結點、到結點、左多邊形和右多邊形5個欄位。含有這種點、線、面之間拓撲關系的典型場有城市街區圖、地籍管理中的宗地等。
其它場如GRID模型、影像數據是柵格數據管理的范圍,數據結構相對簡單,本文不作討論。

4.1.5 資料庫選擇

在資料庫類型選擇上,有三種模式可供參考:
■ 全文件方式,即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都存貯在文件系統中;
■ 文件資料庫混合方式,即空間數據存貯在文件系統中,而屬性數據存貯在商業資料庫中;
■ 全資料庫方式,即空間數據與屬性數據都存貯在商業資料庫中,兩種數據可以存放於同一個表也可分別存放於兩個表中。

4.2 訪問機制

上一小節討論了地理對象的存貯方式,作為一個大的空間資料庫,僅有這些表是不夠的。6種基本對象集表只是給我們提供了裝載對象的空間,其中的商業資料庫表雖然也給我們提供了訪問介面(文件系統中表的介面則需要我們自己開發),但究竟如何進行有效的調度訪問則還需要進一步設計和組織。

4.2.1 空間索引

我們知道,由於每個表具有相對固定的欄位結構,因此一個表只適合存貯類型相同的對象,在整體GIS數據模型里,一個表通常對應一個對象集。一個資料庫中往往有多個表,為了管理表的方便,可以用一個統一的表---總表來管理所有對象集對應的表,總表使我們在不必訪問資料庫各表的情況下就能得到它們的基本信息(如對象集的范圍、對象集的索引表等)。一個資料庫中只存在一個總表。
在解決了統一管理對象集表的問題後,進一步,為了快速訪問各表中的地理對象,我們可以為每個表建立空間索引和屬性索引。屬性索引可以直接利用關鍵字在資料庫中建立,而空間索引則需要採用一定的演算法來實現,常用的方法有R樹索引、網格索引和四叉樹索引等。為每個對象分配的空間索引編號都存在該對象集的空間索引表中,即一個對象集表對應一個空間索引表。一個資料庫中所有對象集表和相應的空間索引表都只對應一個總表。

表4 對象集表對應的空間索引表
Tab.4 Spatial index table of all kinds of object sets

索引塊編號 索引塊內的對象ID集合


….

4.2.2 對象存取

關系資料庫以結構簡單規范著稱,訪問存取操作技術也易為人們理解和掌握。當我們把地理對象存入資料庫中以後,後面對這些對象的訪問、修改也就容易了,在表中加、刪記錄也相當簡單。採用的方法都是將給定的空間、屬性條件組織成標準的SQL語句,輸入查詢運算元裡面執行即可。當然,對於空間條件的處理,需要自己寫演算法實現。總體來說,對資料庫中對象的訪問是以記錄集為媒介的,不管是讀出對象信息,還是修改、加入、刪除記錄(寫進),都要通過記錄集進行,因此必須首先進行查詢(SQL查詢和空間查詢)得到帶有所需欄位的記錄集。對於不支持這種規范化操作的文件型資料庫,可以自己開發類似的訪問引擎實現對象存取。圖3表示了在資料庫中進行對象存取的一種機制。

5 系統實現

相對於以前的GIS數據模型而言,整體模型更能真實地逼近客觀世界,我們開發的商品化軟體---SuperMap 系列軟體很好地體現了整體GIS數據模型的思想,能夠滿足整體GIS的大部分需求,目前已經在國內外市場上得到了廣泛應用。

圖4展示的是SuperMap系列軟體之一的通用桌面GIS系統---SuperMap Deskpro 3.0版本,該系統完全以面向地理實體的方式組織,不僅存貯有地理實體的位置與屬性信息,而且能夠方便地存取實體之間的拓撲關系和語義關系。在圖層的組織方面,不僅符合用戶對地理世界的直接感知模式(通過復合對象集實現),而且支持用戶根據自己的需要對地理數據進行理性地思考、組織、存貯、管理與顯示(簡單對象集不僅能滿足用戶的專題需要,同時也能避免用戶誤操作對專題數據統一性的破壞)。在數據存貯與管理方面,既支持小數據量的文件型資料庫,同時也支持市場上廣為流行的大型商用資料庫,如SQL Server和Oracle等,空間索引和查詢的速度也滿足海量數據用戶的實際需求。作為桌面GIS系統,SuperMap Deskpro 3.0為用戶提供了友好的圖形界面,在操作上也為用戶批量處理數據提供了很大的方便。SuperMap Deskpro 3.0參加國家科技部和國家遙感中心組織的2001年度國產地理信息系統軟體測評後,作為優秀的桌面GIS產品獲得了科技部的表彰推薦。

6 結語

用戶感知到的地理世界是一個整體,而不是一個個數據層,而且是動態變化和處於三維空間中的。地理世界中的各種實體之間具有拓撲關系和語義關系。為了使做出來的GIS盡可能地符合用戶對地理世界的認知,面向對向的整體GIS數據模型及其實現系統需具有如下特點:

1) 強調拓撲關系與語義關系;
2) 強調特定對象的三維結構與時間屬性;
3) 重視在復合對象集與復合圖層方面增強功能,例如增加任意類型的對象與對象集;
4) 面向對象與拓撲關系數據結構相結合、面向實體與面向場數據模型共存;
5) 客觀世界是一個整體,本質上沒有GIS的分層概念,但有時在GIS系統中也需要跨層研究對象之間的關系。對於這種跨層拓撲關系我們可以用三種方法揭示:①將各層顯示在同一地圖窗口中進行觀察;②跨圖層查詢並將結果顯示在同一地圖窗口中,結果也可保存為地圖或復合對象集;③利用整體數據模型中的網路場和點-線-面場有效地模擬跨層之間的拓撲關系。
6) 地理實體之間的語義關系可以通過對象的屬性來標識。

9. 簡述地理信息系統中主要有哪些空間分析方法

地理信息系統所屬現代詞,指的是由電子計算機網路系統所支撐的,對地理環境信息進行採集、存儲、檢索、分析和顯示的綜合性技術系統。

10. gis中數據為何分層和如何分層

CAD制圖數據到GIS 數據的加工
一、現有基礎測繪數據的生產狀況:
基礎測繪數據成果的情況,取決於當時生產所採用的設備情況和當時的技術要求。設備包括硬體和軟體,當沒有電子設備和計算機軟硬體出現時,我們的成果只是一張白紙圖。後來出現了電子設備,也出現了計算機軟硬體,這時數據的成果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軟體。目前,我們正處於這樣的狀況。現在,在我們基礎測繪數據生產部門,一般使用兩種軟體,一種是CAD設計制圖軟體,如:AUTOCAD和MICROSTATION等,另一種是GIS軟體,如ARCINFO、MAPINFO等,實際上這兩種軟體從底層設計上,都不是為空間數據所設計,而且兩者有很大的差異。設計制圖軟體很注重於微觀的事物,他更多的是考慮制圖的精美,而很少考慮數據的結構化問題,他可以製作出精美的圖,但只是為了看而已,計算機如何記錄,如何分析,他沒有太多的考慮。而GIS軟體恰好相反,他比較注重於宏觀,他是要做宏觀的分析,要有好的拓撲結構,要為很多行業所應用,而沒有太多考慮精美製圖。故兩者都沒有辦法做到空間數據的制圖和GIS要求的統一。由於沒有一套在全世界都流行的專注於空間數據的軟體,因此,很多人只好把CAD設計制圖軟體拿來做二次開發,想盡辦法來適應空間數據的要求,尤其是GIS的要求。結果,在制圖方面沒有問題,在適應GIS方面,很難走下去,實現起來實在是困難,或著效率很低。但目前這是我們大部分城市基礎測繪數據生產部門的現狀。再加上,以前的要求也低,因此現在的基礎測繪數據,尤其是城市基礎測繪數據大部分還是一個制圖數據。
以上我們所談到,大部分城市基礎測繪數據目前還是處於一種初級的制圖數據。但隨著GIS技術的發展,許多部門如:土地、規劃、水利、交通、電力、電信等都開始廣泛的使用GIS技術,隨之而來的是對數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礎數據不但能夠制圖,而且能夠符合GIS的要求,做GIS應用。然而,我們現在大部分基礎數據生產部門還是不能提供GIS數據,因為沒有做從制圖數據到GIS數據的加工。因而,使用者只能自己去加工數據,要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和時間。如某特大型城市防汛部門,花100萬元買了城市的基礎圖,又花了30多萬元進行數據加工,用了半年多的時間,而且數據更新時會更麻煩。單一家不要緊,然而要用到GIS數據的部門很多,每家都從基礎做起,都是些重復性的工作,這實在是社會資源的浪費,而且會在時間上耽誤很多工作。實際上,最需要做這個工作的是基礎數據生產部門,因為基礎數據生產部門只須做一次,應用部門就不會再做那麼多的重復性工作,大大節省資金和時間。對於基礎數據生產部門也有很大的好處,因為提供了非常好的數據,就會得到很多部門的認可,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更多的單位會購買,而且,可以提高一些價格,這客戶完全是會接受,會帶來很大的收益。我們可以把制圖數據看作是一個粗加工的產品,GIS數據看作是一個精加工的產品,往往精加工的產品會帶來更高的收益。現在城市基礎數據也不一定具有壟斷地位,很多城市,規劃、土地都有基礎數據,這也形成了一種競爭,那更需要提高數據產品的質量,有更強的競爭力。除了以上的原因,制圖數據加工成GIS數據也是為建立大型省級或城市基礎地理信息庫做前期的數據預備。因此,制圖數據向GIS 數據的加工,是基礎測繪數據生產部門迫切要做的事情,搶占這個先機,會帶來很大收獲。
很多對數據不是很了解的人認為,制圖數據到GIS數據是一個簡單的工作,他認為不就是一個數據格式轉換嗎?但實際上,這種理解是十分狹隘的,他提的是一個轉換,而我們提的是一種加工。這兩者有著很大區別,加工包括了數據轉換,更重要的是要根據要求做大量的編輯工作,這是因為GIS數據要求更為嚴格一些,因為他是要讓電腦利用數據去分析,必須要有嚴格的數據模型,而制圖只是人看看而已。在GIS數據中要求有代碼、有屬性、有嚴格的分層,實體要保持是一個整體,不能有不合理的懸掛點和偽節點,要構面、提取中心線等等嚴格的要求,因此他絕對不僅僅是一項數據轉化那樣簡單的工作。舉一個不太恰當的例子,但比較形象,對於GIS分析應用來說,制圖數據簡直就象是一堆垃圾,稱之為垃圾,是因為不經加工,他是沒有用的。數據轉化,似乎是給這堆垃圾換了一個地方,但他本質的東西還是沒有變化,還是沒有價值,只有給他做了回收,進行再加工,他才能變成有用的,GIS所要求的數據。具體來講:制圖數據到GIS數據加工主要要做以下工作:1、 數據格式轉換:由於受CAD制圖軟體和GIS軟體數據結構差異的影響,想直接在CAD軟體上加工GIS數據,非常困難,而且效率很低,一般是採用別的加工軟體。數據轉換首先是圖的轉換,這個比較簡單,一般都能轉過去,但要注重不能有丟失現象。假如CAD軟體中已經有了編碼(由於CAD軟體不支持編碼,故很多都把線形的編碼放在厚度值中或用線形等來表示,點符號用塊來表示),那要通過製作對照表,直接讓軟體把代碼轉換過來,按照新的方案,放入各自的層中。2、 進行圖形檢查、編輯處理,這主要有:① 檢查沒有代碼或代碼錯誤的地物,並處理② 檢查給錯層的地物,並處理③ 斷線的連接,如等高線、水系、道路等④ 電力線、通訊線等的連通⑤ 檢查懸掛點和偽節點,並處理⑥ 檢查是否有重點和重線、線條是否有自相交或打折,並處理⑦ 道路中心線的提取⑧ 構面的建築物要閉合⑨ 要構面的植被、水系等,周邊的線條所圍成的圖形不能「漏氣」⑩ 對於打散成基本圖元的圖形,要重新畫,假如軟體有矢量跟蹤提取的功能,進行矢量提取3、 錄入屬性或注記轉屬性GIS數據要求是有屬性的,可以通過人工錄入,也可以對那些已有的注記,如房屋的結構、層數,高程點的注記,通過注記轉屬性的方法,(假如軟體提供此功能)快速轉換。4、 屬性檢查:根據數據的要求,檢查屬性值,如屬性是否為空值,是否具有唯一性等。5、 拓撲構面 構面也是工作量比較大的工作,一般的是房屋、水系、植被構面,這里房屋、水系構面較為簡單,只要閉合就可以了。最難處理的是植被構面,因為植被是由不同層不同地物所圍成的,最傳統的方法是再畫一遍,這樣效率太低,好的軟體可以自動搜索周邊的線條,會自動拷貝一些構面輔助線到植被層,從而直接構面。6、 拓撲檢查檢查有沒有標識點,還是多於一個,並做處理;檢查小於一定面積的拓撲面,並做處理;檢查懸掛線,並做處理。7、 接邊為了能形成無縫的地圖,需要進行接邊。接邊的工作量也較大。不同的軟體效率差別很大,要選擇高效率的軟體。8、 根據後端數據的要求,進行轉換或入庫以上為一般的制圖數據到GIS數據加工的大致步驟,數據加工會因為標准要求不同,會在某些細節上有差別,但工作量的差別比較大。四、GEOWAY是制圖數據到GIS 數據加工的良好選擇
GEOWAY是由北京吉威數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經過多年的積累在GEOSCAN(國內聞名的掃描矢量化軟體)基礎上開發的一套空間數據生產、加工軟體。此套軟體從底層結構上就專門為空間數據而設計,綜合考慮了空間數據的制圖和GIS應用,吸取了CAD軟體、GIS軟體的優點,實現了一套數據,既可以做GIS應用,又可以製作精美的國家標准圖和專題圖的雙重用途,解決了空間數據面臨的一個巨大難題。 制圖數據到GIS 數據加工是GEOWAY軟體其中的一項功能,他的主要優勢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 GEOWAY有非常強的數據交換能力:GEOWAY不但可以和AUTOCAD(DXF)、MICROSTATION(DGN)、ARCINFO(E00)、ARCVIEW(SHP)、MAPINFO(MIF)、中國空間數據交換格式(VCT)、JX4(VTR)、VirtuoZo(XYZ)等常用數據格式進行圖形無損交換,而且可以利用對照表,實現代碼和屬性的無損交換,這為數據加工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2、 GEOWAY有很好的矢量跟蹤能力: GEOWAY可以用矢量跟蹤的方法把碎化的點、線符號快速提取出來,並賦予代碼和屬性,再不需要人工重新去畫,大大提高工作效率。3、 GEOWAY有非常強大的編輯功能:GEOWAY的編輯功能是經過多年大量實踐,而專門針對空間數據設計出來的,具有人性化和高效性。如等高線的連接,他不是簡單的把兩條線按距離連接起來,這樣一方面可能會連錯,把高程不同的連在一起,另外也不符合等高線是按高程點內插出來的弧線的要求。GEOWAY的做法是用構TIN的辦法,把等高線反演出來,實現正確連接。4、 GEOWAY有非常強大的質檢和處理能力:質檢,以前的辦法是通過人工來檢查,這種檢查只適用於制圖數據的檢查,而且非常費時,對於GIS數據,這種辦法在很多時候不能解決問題,如:屬性、拓撲、重線、重點、偽節點等的檢查 。 GEOWAY 提供了強大的軟體質檢功能,檢查的項目有很多:對圖形的有:自相交和打折、兩線相交、重線和重點、懸掛點和偽節點等;對屬性的檢查有:唯一性、長度、面積、高程、屬性內容、空值等;對拓撲的檢查有:標識點、拓撲面、懸掛線等;還有的檢查有:等高線、凹地高程、編碼、點線矛盾等。除了高效的檢查出問題,還提供了批處理和人工交互的方法來快速處理這些問題。5、 GEOWAY可方便地實現注記轉屬性和屬性轉注記: 很多GIS要求的簡單屬性,如高程、建築物結構和層數等,都在制圖數據中的注記就有,假如我們把這些屬性再重新人工錄入一遍,那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GEOWAY引入注記轉屬性的功能,經過一些設置,軟體會自動把那些注記轉到屬性中。另外,假如錄入了屬性,也可以把他轉為注記。6、 GEOWAY有很好的拓撲構面功能:現在大家公認的最好的拓撲結構就是:ESRI公司ARCGIS的拓撲結構,採用弧段的方式。GEOWAY的拓撲結構也是採用這一方法。此法構面工作量小,而且不是填充面,是真正的拓撲面。對較難的植被構面,GEOWAY提供了自動搜索邊界,自動添加輔助線構面的功能。7、 GEOWAY有很好的接邊功能:GEOWAY可實現多圖幅同時帶屬性約束的智能接邊,可以實時對接邊對象進行編輯和處理。

與地理信息中有哪些分層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
© Arrange www.upscalepup.com 2012-2022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