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哪個洲地理環境最好

哪個洲地理環境最好

發布時間:2022-07-04 06:02:43

① 全世界地理條件最好的國家/地區是哪裡

全世界自然條件最宜居最好的三大地塊是歐洲西部亞洲東部北美洲中部。
這三大片地區包括除北歐外的西歐各國、除蒙古外的東亞各國、美國,面積大的只中國和美國。

② 7大洲哪個洲地理位置最好

南美洲,因為亞洲北部寒冷 北美北部冰雪覆蓋 歐洲和前面一樣→_→非洲撒哈拉沙漠再加上太熱 南極洲更冷 大洋洲只不過靠近海洋,還有維多利亞沙漠大沙沙漠吉布森沙漠

③ 各大洲的地理環境特點

亞洲:
1.氣候:整體上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
東亞(亞熱帶、溫帶季風氣候顯著
東南亞(熱帶雨林氣候與熱帶季風氣候)
南亞(熱帶季風氣候顯著)
中亞(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
西亞(溫帶大陸性氣候,熱帶沙漠氣候 地中海氣候)
北亞(溫帶大陸性氣候與亞寒帶針葉林氣候為主,也包括苔原氣候、冰原氣候)

2.地理特點:中部高,四周低

3.跨熱帶、溫帶、寒帶

4.亞洲跨東西半球,跨南北半球,緯度多在15°S-90°N 經度多在30°E向東至160°W

5.地形:中部多高原,山地,四周多丘陵 平原,山地高原為主

6.面積:4400萬平方公里

7.東為太平洋,南為印度洋,西接歐洲,非洲,地中海,北為北冰洋

非洲:

1.氣候:分布最廣的氣候是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也比較廣

2.地理特點:東南高,西北低

3.跨熱帶,溫帶

4.在東半球 跨南北半球, 緯度大概為40°S-30°N 經度大概為20°W-50°E

5.地形以高原為主(衣索比亞高原,東非高原,南非高原)

6.面積3000萬平方公里

7.東為印度洋 西為大西洋

歐洲:

1.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 西歐溫帶海洋性氣候顯著,南歐地中海氣候顯著

2.地理特點,南北部高,中部低,歐洲山脈多為東西走向且主要分布在北部,南部 如斯堪的納維亞山脈 阿爾卑斯山脈

3.跨溫帶 寒帶

4.處於東半球 北半球 緯度大概為30°N-90°N 經度大概為20°W-60°E

5.地形以平原為主(西歐平原 波德平原,東歐平原)

6.面積1000萬平方公里

7.西為大西洋,北為北冰洋

北美洲:

1.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 北部亞寒帶針葉林氣候也比較廣

2.地理特點,地形南北三大縱列分布 依次為高大山脈、高原(落基山脈 墨西哥高原), 中部平原, 東部低緩山地、高原(阿巴拉契亞山脈 拉布拉多高原)

3.跨溫帶 寒帶

4.處於西半球 北半球 緯度大概為10°N-90°N 經度大概為70°W-160°W

5.地形以平原為主(中央大平原)

6.面積2400萬平方公里

7.東為大西洋,西為太平洋,北為北冰洋

南美洲:

1.氣候:熱帶雨林氣候為主 熱帶草原氣候也比較廣

2.地理特點,西部高 東部低 具體是 西部為安第斯山脈 東部為高原平原交錯分布(亞馬孫平原 巴西高原)

3.跨熱帶 溫帶

4.處於西半球 跨南北半球 緯度大概為10°N-90°S 經度大概為40°W-80°W

5.地形以平原為主

6.面積1800萬平方公里

7.東為大西洋,西為太平洋

大洋洲:

1.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為主 熱帶沙漠氣候也比較廣

2.地理特點,東西部高 中部低 具體是 西部多低緩高原 中部為大自流盆地(也叫中部大平原) 東部為大分水嶺(山地)

3.跨熱帶 溫帶

4.跨東西半球 跨南北半球 緯度大概為50°S-10°N 經度大概為90°E-150°W

5.地形以平原為主

6.面積800萬平方公里

7.東為太平洋,西為印度洋

南極洲:

1.氣候:幾乎都為冰原氣候

2.地理特點,海拔最高的陸地,中部高 四周低

3.大多在南極圈內 即寒帶

4.跨東西半球 在南半球 緯度大概為60°S-90°S 經度大概為360°即跨所有經度

5.地形以高原為主

6.面積1400萬平方公里

7.北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http://wapiknow..com/question/101335722.html?lm=3&tn=ikreply&ssid=0&from=2001a&uid=bd_1292366513_373&pu=usm%400%2Csz%40240_320%2Cgt%40500018_nokia_5630xm_0_2&bd_page_type=1

④ 為什麼歐洲的環境那麼好

個人意見 ;
1、歐洲整個地理條件就得天獨厚,氣候也好。
2、污染小。像英國德國的重工業發展到現在都已經非常重視污染問題。
3、他們大多保留原始建築,和多很老的民房質量沒問題的話也還繼續使用,更不用說大型建築。房子雖然老但保持的干凈,很有感覺 ,也有特色。
4、城市小。他們所謂的大城市和中國的城市比起來就是農村級別。但小城市更好打理吧,就像社區一樣。城市太大的話,像北京,綠化啊交通啊垃圾處理啊都是問題。

⑤ 七大洲的自然地理特徵

歐洲:
面積:1016萬平方千米,與我國面積差不多
國家:多經濟發達國家,如:英國,法國,義大利……歐洲共45個國家和地區
人種:白色人種
地理環境:位於東半球,西臨大西洋,北靠北冰洋,南隔地中海和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大陸相望 ,東與亞洲大陸相連。大多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一小部分為地中海氣候,這里夏天比較涼爽,冬天不冷,全年降雨較多,比較潮濕。約7.28億人,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2.5%,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個洲。
地理集錦
多瑙河——流經9個國家,是世界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
亞速海——最深處14米,是世界上最淺的海。
埃特納火山——世界有記錄的噴發次數最多的火山。
俄羅斯——世界陸地面積最大的國家,面積達1707萬平方千米。
梵蒂岡——世界陸地面積最小的國家,面積僅0.44平方千米。
摩納哥——人口密度約為16 000人/平方千米,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
自然資源:歐洲的礦物資源以煤、石油、鐵比較豐富。煤主要分布在烏克蘭的頓巴斯、波蘭的西里西亞、德國的魯爾和薩爾、法國的洛林和北部、英國的英格蘭中部等地,這些地方均有世界著名的大煤田。石油主要分布在喀爾巴阡山脈山麓地區、北海及其沿岸地區。其它比較重要的還有天然氣、鉀鹽、銅、鉻、褐煤、鉛、鋅、汞和硫磺等。阿爾巴尼亞的天然瀝青世界著名。歐洲的森林面積約佔全洲總面積的3 9 % ( 包括俄羅斯全部) 。佔世界總面積的23 % 。西部沿海為世界著名漁場,主要有挪威海、北海、巴倫支海、波羅的海、比斯開灣等漁場。

亞洲:
面積:4400萬平方千米
人種:黃色人種
地理環境:亞洲(Asia)是亞細亞洲的簡稱,是世界七大洲中面積最大的洲。其絕大部分土地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傳統上被定義為非洲-亞歐大陸的一部分。跨越經緯度十分廣,東西時差達11小時。亞洲地跨寒、溫、熱三帶,氣候基本特徵是大陸性氣候強烈,季風性氣候典型,氣候類型復雜。在地理上習慣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和北亞。2000年人口達36.72億人,約佔世界總人口的60.5%。
自然資源:
礦物資源:亞洲礦物種類多、儲量大,主要有石油、煤、鐵、錫、鎢、銻、銅、鉛、鋅、錳、鎳、鉬、鎂、鉻、金、銀、岩鹽、硫磺、寶石等。石油、鎂、鐵、錫等的儲量均居各洲首位。
森林和草原:森林總面積約佔世界森林總面積的13%。用材林2/3以上已開發利用。人工造林有一定的發展。俄羅斯亞洲部分、中國的東北、朝鮮的北部,是世界上分布廣闊的針葉林地區,蓄積量豐富,珍貴用材樹種很多。中國的華南、西南,日本山地的南坡,喜馬拉雅山南坡植物特別豐富,除普通闊葉樹種外,還有棕櫚、蒲葵、杉屬、水杉屬等。東南亞的熱帶森林在世界森林中占重要地位,以恆定、豐富的植物群落著稱。其主要樹種是龍腦香科,還有樹狀蕨綱、銀杏、蘇鐵等「活化石」。亞洲草原總面積約佔世界草原總面積的15%。
水力:亞洲各國可開發的水力資源估計年可發電量達26 000億度,佔世界可開發水力資源量的27%.
海洋漁業:亞洲沿海漁場面積約佔世界沿海漁場總面積的40%。盛產鮭、鱒、鱈、鰹、鯖、小黃魚、大黃魚、帶魚、烏賊、沙丁魚、金槍魚、馬鮫魚以及鯨等,著名漁場有舟山群島、台灣島、西沙群島、北海道島、九州島等島嶼的附近海域,以及鄂霍次克海等。中國沿海漁場面積佔世界沿海漁場總面積近1/4。

非洲:
面積: 3020萬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島嶼)
人種:黑色人種
自然環境:非洲位於亞洲的西南面。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隔地中海與歐洲相望,東北角習慣上以蘇伊士運河為非洲和亞洲的分界。大陸東至哈豐角(東經51度24分,北緯10度27分),南至厄加勒斯角(東經20度02分,南緯34度51分),西至維德角(西經17度33分、北緯34度45分),北部至吉蘭角(東經9度50分、北緯37度21分)。南北約長8,000公里,東西約長7,403公里。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2%,次於亞洲,為世界第二大洲。
自然資源:非洲礦物資源豐富,不僅種類豐富,而且儲量大。目前已知的石油、銅、金、金剛石、鋁土礦、磷酸鹽、鈮和鈷的儲量在世界上均佔有很大比重。石油主要分布在北非和大西洋沿岸各國,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埃及、奈及利亞是非洲重要的石油生產國和輸出國。估計佔世界總儲量12%左右。銅主要分布在尚比亞與扎伊爾的沙巴區。非洲南部的黃金和金剛石儲量和產量都佔世界首位。金主要分布在南非、迦納、辛巴威和扎伊爾,金剛石主要分布在扎伊爾、南非、波札那、迦納、納米比亞等地。此外還有錳、銻、鉻、釩、鈾、鉑、鋰、鐵、錫、石棉等。森林面積約佔全洲面積的21%。

北美洲:
面積:2422.8萬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島嶼),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6.2%
人種:白色和黃色人種混居
自然環境:北亞美利加洲,簡稱北美洲(North America)位於西半球北部。東瀕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瀕北冰洋,南以巴拿馬運河為界與南美洲相分。
自然資源:北美洲大部分地區已經過勘查。主要礦物是石油、天然氣、煤炭、鐵、銅、鎳、鈾、鉛、鋅等。北美洲的森林面積約佔全洲面積的30%,約佔世界森林總面積的18%。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地,盛產達格拉斯黃杉、巨型金針柏、奴特卡花柏、糖槭、松、紅杉、鐵杉等林木。草原面積佔全洲面積14.5%,約佔世界草原面積的11%。北美洲可開發的水力資源蘊藏量約為24 800萬千瓦,佔世界水利資源蘊藏量的8.9%,已開發的水利資源為5 360萬千瓦,佔世界的34.7%。
北美洲沿海漁場的面積約佔世界沿海漁場總面積的20%,西部和加拿大東部的邊緣海區為主要漁場,盛產鮭、鰈、鱈、鯖、鰻、鯡、沙丁、比目、薩門等魚類,在加拿大東部邊緣海區還產鯨。北部沿海有海象、海豹以及北極熊等。

南美洲:
面積: 約1797萬平方千米
人口: 32 500萬
人種:白色和黃色人種混居
自然環境:南美洲是南亞美利加洲的簡稱,位於西半球南部,東面是大西洋,西為太平洋。陸地以巴拿馬運河為界與北美洲相分,南面隔海與南極洲相望。總面積1797萬平方公里(含附近島嶼),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2%。南美洲海岸線長28700公里。海岸較為平直,少島嶼和海灣。
氣候:南美洲大部分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氣候特點是溫暖濕潤,以熱帶為主,大陸性不顯著。全洲除山地外,冬季最冷月的平均氣溫均在0℃以上,佔大陸主要部分的熱帶地區,平均氣溫超過20℃。冬季遠比北美洲暖和。而南美洲西部則有呈帶狀分布的熱帶沙漠氣候和地中海氣候,安第斯山脈則為高山氣候,在南美洲東南部則有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
大部分地區夏季最熱月平均氣溫介於26.8℃之間,遠不及非洲和澳大利亞大陸的熱帶地區炎熱。南美洲各地氣溫的年較差較小,不像亞洲、北美洲那樣變化劇烈。全洲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在1 000毫米以上的地區約佔全洲面積的70%以上,為各洲中沙漠面積較小的一洲。
由於安第斯山脈影響西側是溫帶海洋性氣候,東側為溫帶大陸性氣候。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尚未很好勘探,已知現代化工業中所需要的20多種最重要的礦物原料大部分都有,且儲量豐富。委內瑞拉石油儲量、巴西的鐵礦儲量居世界前列;天然氣主要分布在委內瑞拉和阿根廷;煤主要分布在哥倫比亞和巴西;鋁土礦主要分布在蘇利南;銅礦的金屬儲量在1億噸以上,居各洲首位,智利銅的儲量居世界第二位,秘魯居第四位;鉍、銻、銀、硝石、鈹和硫磺儲量均居各洲前列;錫、錳、汞、鉑、鋰、鈾、釩、鋯、釷、金剛石等礦物也很豐富。
森林資源:森林面積約92 000萬公頃,佔全洲總面積的50%以上,約佔世界森林總面積的23%,盛產紅木、檀香木、鐵樹、木棉樹、巴西木、香膏木、花梨木等貴重林木。草原面積約44 000萬公頃,約佔全洲總面積的25%,佔世界草原總面積的14%多。
水力資源:水力蘊藏量估計為46 700萬千瓦,約佔世界水力蘊藏量的16.9%;已開 發的水力資源為560萬千瓦,約佔世界水力資源總開發量的3.6%。
漁業資源:智利北部沿海和巴西東南部沿海盛產金槍魚,秘魯沿海盛產魚,智利沿海盛產沙丁魚,鱈和鯨。此外,巴西、阿根廷沿海還盛產鱸、鯔、鯷、鯖、鱈等魚類。秘魯沿海、巴西沿海為南美洲兩大漁場。

大洋洲:
面積: 897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小的一個洲。
人口: 2900萬人,除南極洲外,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一個洲。
人種:黑色和白色人種混居
自然環境:大洋洲位於太平洋西南部和南部的赤道南北廣大海域中。在亞洲和南極洲之間,西鄰印度洋,東臨太平洋,並與南北美洲遙遙相對。其狹義的范圍是指東部的波利尼西亞、中部的密克羅尼西亞和西部的美拉尼西亞三大島群。成為亞非之間與南、北美洲之間船舶、飛機往來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供應站,又是海底電纜的交匯處,在交通和戰略上具有重要地位。大洋洲陸地總面積約897萬平方千米。大洋洲有14個獨立國家,其餘十幾個地區尚在美、英、法等國的管轄之下。在地理上劃分為澳大利亞、紐西蘭、新幾內亞、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波利尼西亞六區。
自然資源:
礦物:礦物以鎳、鋁土礦、金、鉻、磷酸鹽、鐵、銀、鉛、鋅、煤、石油、天然氣、鈾、鈦和鳥糞石等較豐富。鎳儲量約4 600萬噸,居各洲前列;鋁土礦儲量46.2億噸,居各洲第二位。
森林與草原:森林面積約占總面積的9%,約佔世界森林總面積的2%,產松樹、山毛櫸、棕櫚樹、桉樹、杉樹、白檀木和紅木等多種珍貴木材。草原佔大洋洲總面積的50%以上,約佔世界草原總面積的16%。
水利:水力蘊藏量約為13 500萬千瓦,佔世界水力總蘊藏量的4.9%;已開發水力280萬千瓦,佔世界總開發量的1.8%。估計年可發電2 000億度,約佔世界可開發水力資源的2%。
漁業:美拉尼西亞附近海域、澳大利亞東南沿海及紐西蘭附近海域為主要漁場,盛產沙丁魚、鱈、鰻、鯖和鯨等。

南極洲:
面積:1400萬平方千米
自然環境:由圍繞南極的大陸、陸緣冰和島嶼組成,其中大陸面積1239.3萬平方千米,陸緣冰面積158.2萬平方千米,島嶼面積7.6萬平方千米。
南極洲分東南極洲和西南極洲兩部分。東南極洲從西經太空中觀看白天的南極洲30°向東延伸到東經170°,包括科茨地、毛德皇後地、恩德比地、威爾克斯地、喬治五世海岸、維多利亞地、南極高原和南極點。面積1018萬平方千米。西南極洲位於西經50°-160之間,包括南極半島、亞歷山大島、埃爾斯沃思地以及瑪麗·伯德地等,面積229萬平方千米。
南極大陸98%的地域終年為冰雪所覆蓋。冰蓋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平均厚度2000米—2500米,最大厚度為4800米,它的淡水儲量約佔世界總淡水量的90%,在世界總水量中約佔2%。如果南極冰蓋全部融化,地球平均海平面將升高60米,我國東部的經濟特區將被淹沒在一片汪洋之中。
南極洲距離南美洲最近,中間隔著只有970公里的德雷克海峽。 距離澳大利亞約有3500公里;距離非洲約有4000公里;與中國北京的距離約有12000公里。
南極洲是由岡瓦納大陸分離解體而成,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陸,平均海拔2350米。橫貫南極山脈 將南極大陸分成東西兩部分。這兩部分在地理和地質上差別很大。南極洲冰山世界東南極洲是一塊很古老的大陸,據科學家推算,已有幾億年的歷史。它的中心位於南極點,從任何海邊到南極點的距離都很遠。 東南極洲平均海拔高度2500米,最大高度4800米。在東南極洲有南極大陸最大的活火山,即位於羅斯島上的埃里伯斯火山,海拔高度3795米,有四個噴火口。
西南極洲面積只有東南極洲面積的一半,是個群島,其中有些小島位於海平面以下。但所有的島嶼都被大陸冰蓋所覆蓋。較古老的部分(包 括有瑪麗.伯德地南部、埃爾斯沃思地、羅斯冰架和毛德皇後地)有一由花岡岩和沉積岩組成的山系。該山系向南延伸至向北突出的南極半島的中部。西南極洲的北部,即較高的部分是由第三紀地質時 期的火山運動所造成的。南極洲的最高處——文森山地(5140米)位於西南極洲。
南極洲分布有眾多的淡水和鹹水湖池,最有名的是唐胡安池,其湖水含鹽度極高,每升 湖水含鹽量可達270多克,即使是在-70℃,湖 水也不結冰。南極洲還有一種表面結冰、湖底 高溫高鹽的湖,如較有名的萬達湖和邦尼湖。 這種湖,表面結著2?3米厚的冰,冰下湖水清澈,浮游生物極少,湖水的含鹽量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湖底水的含鹽量往往可以高出海水的10倍。湖水的溫度亦隨深度增加而升高,在全年平均氣溫-20℃的環境中,湖底水溫可高達25℃南極洲冰山。
自然資源:礦物 南極洲蘊藏的礦物有220餘種。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氣、鉑、鈾、鐵、錳、銅、鎳、鈷、鉻、鉛、錫、鋅、金、銅、鋁、銻、石墨、銀、金剛石等。 南極洲干谷
主要分布在東南極洲、南極半島和沿海島嶼地區。如維多利亞地有大面積煤田,南部有金、銀和石墨礦,整個西部大陸架的石油、天然氣均很豐富,查爾斯王子山發現巨大鐵礦帶,喬治五世海岸蘊藏有錫、鉛、銻、鉬、鋅、銅等,南極半島中央部分有錳和銅礦,沿海的阿斯普蘭島 有鎳、鈷、鉻等礦,桑威奇島和埃里伯斯火山儲有硫磺。根據南極洲有大煤田的事實,可以推想它曾一度位於溫暖的緯度地帶,才能有茂密森林經地質作用而形成煤田,後來經過長途漂移,才來到現今的位置。 生物 南極洲腹地幾乎是一片不毛之地。那裡僅有的生物就是一些簡單的植物和一兩種昆蟲。但是,海洋里卻充滿了生機,那裡有海藻、珊瑚、海星和海綿,大海里還有許許多多叫做磷蝦的微小生物,磷蝦為南極南極洲水下的企鵝
洲眾多的魚類、海鳥、海豹、企鵝以及鯨提供了食物來源。
氣候嚴寒的南極洲,植物難於生長,偶能見到一些苔蘚、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島嶼附近有鳥類和海獸。鳥類以企鵝為多。夏天,企鵝常聚集在沿海一帶,構成有代表性的南極景象。海獸主要有海豹、海獅和海豚等。大陸周圍的海洋,鯨成群,為世界重要的捕鯨區。由於捕殺過甚,鯨的數量大為減少,海豹等海獸也幾乎絕跡。南極附近的海洋中還有極多營養豐富的小磷蝦。南極周圍海洋中還盛產磷蝦,估計年捕獲量可達10.5億噸,可供人類對水產品的需求。 後經植物學家考察,發現南極洲僅有850多種植物,且多數為低等植物,只有3種開花植物屬於高等植物。在低等植物中,地衣有350多種,苔蘚370多種,藻類130多種。植物的品種和數量,不僅不能與其他大陸相比,就是同北極地區相比也相差甚遠。北極地區雖然也是寒風凜冽,最低氣溫在-60℃以下,大部分南極磷蝦地區屬於永久凍土帶,但那裡生長的植物品種及數量都比南極洲多,僅開花植物就有100多種,地衣達2000多種,苔蘚500多種,還有一些南極洲沒有的植物。
在南極大陸的岩石或陡坡上唯一發現到的植物是最低等的植物,它們面北朝著太陽生長。生物 學家在大陸的邊緣及附近的島嶼,已經發現約400種不同的苔蘚植物。在南極洲最溫暖的南設得蘭群島以外和南極半島的北部,也發現了兩種粉紅色的顯花植物。在夏天解凍的池塘里,還發現了200種淡水藻類。在雪地上也有藻類生長。
水資源;南極洲是個巨大的天然「冷庫」,是世界上淡水的重要儲藏地。
根據近30多年在南極進行地球物理調查所獲得的資料和依據板塊構造理論對有親緣板塊拼接的結果證實,南極洲存在著豐富的煤、鐵、石油與天然氣。煤資源主要存在於南極橫斷山脈,為二疊紀煤,貯相較淺,煤塊呈凹凸狀。鐵礦貯存於東南極的因德比地到威爾科斯地之間的地區,但是最大的鐵礦在查爾斯王子山脈,其范圍綿延數十千米 ,此外,南極洲還有金、銀、鉑、鉻、錫、鉛等多種金屬礦藏。
南極洲原是古岡瓦那大陸的核心部分。大約在1.85億年前古岡瓦那大陸先後分裂為非洲南美洲板塊、印度板塊、澳洲板塊並相繼與之脫離。大約在1.35億年前非洲南美板塊一分為二,形成了非洲板塊與南美板塊。大約在5500萬年前澳洲板塊最後從古岡瓦那大陸上斷裂下來飄然北上,於是只剩下了南極洲。東南極與西南極在地質上截然不同。東南極是一個古老的地盾,距今約30億年。而西南極是由若干板塊組成,在地質年齡上遠比東南極年輕。

⑥ 哪個國家的地理條件最優越

美國國土地形變化多端,地勢西高東低。東海岸沿海地區有著海岸平原,南寬北窄,一直延伸到新澤西州,在長島等地也有一些冰川沉積平原。在海岸平原後方的是地形起伏的山麓地帶,延伸到位於北卡羅來納州和新罕布希爾州、高1830米的阿巴拉契亞山脈為止。

美國大部分地區屬於大陸性氣候,南部屬亞熱帶氣候。中北部平原溫差很大,芝加哥1月平均氣溫-3℃,7月24℃;墨西哥灣沿岸1月平均氣溫11℃,7月28℃。

美國橫跨西五區至西十區,共六個時區。每個時區對應一個標准時間,從東向西分別為東部時間(EST,西五區,包括大西洋沿岸及近大陸的19個州和華盛頓特區,代表城市是華盛頓)、中部時間(CST,西六區,包括芝加哥和新奧爾良兩個地區)、山地時間(MST,西七區)、太平洋時間(PST,西八區,包括太平洋沿岸的4個州,有洛杉磯等城市)、阿拉斯加時間(AKST,西九區)、夏威夷時間(HST,西十區)。按照「東早西晚」的規律,各遞減一小時。所謂西部時間是指太平洋時間

⑦ 七大洲的地理范圍、地形特徵、河流分布、氣候特徵

1、亞洲

地理范圍:

亞洲絕大部分地區位於北半球和東半球。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和黑海。烏拉爾山脈以東及大高加索山脈、裏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

地形:

高原、山地面積廣大;地勢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集中在中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邊緣地區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形復雜多樣,起伏很大,既有世界最高的喜馬拉雅山脈,又有世界最低的窪地死海和遼闊的平原。

河流:

亞洲有許多大河,大都源於中部高山地帶,呈放射狀向四面奔流。流入太平洋的河流有黑龍江、黃河、長江、珠江、湄公河等;流入印度洋的有印度河、恆河、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等;流入北冰洋的有葉尼塞河、勒拿河等。

內流河主要分布於亞洲中西部乾旱地區,有錫爾河、阿姆河、伊犁河、塔里木河、約旦河等。亞洲落差最大的瀑布是印度西南沿海施臘巴提河上的焦格瀑布,落差253米。

氣候:

亞洲大陸跨寒、溫、熱三帶。主要特徵是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季風氣候典型和大陸性顯著。東亞東南半部是濕潤的溫帶和亞熱帶季風區,東南亞和南亞是濕潤的熱帶季風區。中亞、西亞和東亞內陸為乾旱地區。

2、非洲

地理范圍:

非洲大陸東至哈豐角,南至厄加勒斯角,西至維德角,北至吉蘭角。

地形:

非洲地形以高原為主,地面起伏不大,被稱為「高原大陸」。平均海拔600米以上,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西北部分布有阿特拉斯山脈,東南部有德拉肯斯山脈。

河流:

非洲的外流區域約佔全洲面積的68.2%。大西洋外流水系多為源遠流長的大河,有尼羅河、剛果河、尼日河、塞內加爾河、沃爾特河、奧蘭治河等。尼羅河全長6671千米,是世界最長的河流。

氣候:

非洲有「熱帶大陸」之稱,其氣候特點是高溫、少雨、乾燥,氣候帶分布呈南北對稱狀。赤道橫貫中央,氣候一般從赤道隨緯度增加而降低。全洲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的地帶約佔全洲面積95%,有將近一半的地區有著炎熱的暖季和溫暖的涼季。

3、歐洲

地理范圍:

歐洲大陸東至極地烏拉爾山脈(66°10′E,67°46′N),南至馬羅基角(西經5度36分,北緯36度),西至羅卡角(9°31′W,38°47′N),北至諾爾辰角(27°42′E,71°08′N)。

地形:

歐洲地形以平原為主,平原面積約佔全洲總面積的2/3,主要平原有東歐平原、中歐平原(波德平原)、西歐平原;地勢起伏不大,平均海拔在300米左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洲;冰川地形廣布;山脈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

河流:

歐洲流經數國的大河有萊茵河、多瑙河、易北河、奧德河等。此外主要河流還有法國境內的塞納河、盧瓦爾河、加隆河等、俄國境內的窩瓦河、第聶伯河、烏拉爾河、英國境內的泰晤士河、義大利境內的波河等。

氣候:

歐洲大部分為溫帶海洋性氣候,也有地中海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極地氣候和高原山地氣候等氣候。其中溫帶海洋性氣候最為典型。歐洲是世界面積排行第六的大洲,面積為1017萬平方公里。

4、北美洲

地理范圍:

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以巴拿馬運河為界與南美洲相分,東北面隔丹麥海峽與歐洲相望,地理位置優越。

大陸東至聖查爾斯角,南至馬里亞托角,西至威爾士王子角,北至布西亞半島的穆奇森角。

地形:

北美洲地形明顯地分為三個南北縱列帶,即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為廣闊的平原,東部是低緩的高地。

河流:

北美洲的外流區域約佔全洲面積的88%,其中屬大西洋流域的面積約佔全洲的48%,屬太平洋流域的約佔20%。除聖勞倫斯河外,所有大河都發源於落基山脈。落基山脈以東的河流分別流入大西洋和北冰洋,以西的河流注入太平洋。

內流區域約佔全洲面積的12%,主要分布在美國西部大盆地及格陵蘭島。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大的河流,按長度為世界第四大河。其次為馬更些河、育空河、聖勞倫斯河和格蘭德河等。

氣候:

北美洲地跨熱帶、溫帶、寒帶,氣候復雜多樣。以溫帶大陸性氣候和亞寒帶針葉林氣候為主。

5、南美洲

地理范圍:

南美洲東至布朗庫角,南至弗羅厄德角,西至帕里尼亞斯角,北至加伊納斯角。面積約1784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2%。

地形:

南美洲地勢西高東低,也可分為三大地形區:西部為高大山系,東部是廣闊的沖積平原和波狀起伏的高原(呈相間交錯分布)。

河流:

南美洲水系以科迪勒拉山系的安第斯山為分水嶺,東西分屬於大西洋水系以及太平洋水系。太平洋水系源短流急,且多獨流入海。大西洋水系的河流大多源遠流長、支流眾多、水量豐富、流域面積廣。其中,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流域面積最廣、流量最大的河流。

氣候:

南美洲大部分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氣候特點是溫暖濕潤,以熱帶為主,大陸性不顯著。全洲除山地外,冬季最冷月的平均氣溫均在0℃以上,佔大陸主要部分的熱帶地區,平均氣溫超過20℃。

南美洲西部則有呈帶狀分布的熱帶沙漠氣候和地中海氣候,安第斯山脈則為高山氣候,在南美洲東南部則有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

6、大洋洲

地理范圍:

大洋洲跨南北兩半球,從南緯47°到北緯30°,橫跨東西半球,從東經110°到西經160°,東西距離1萬多千米,南北距離8000多千米

地形:

澳大利亞大陸也可分為三個地形區:東部山地,大分水嶺縱貫南北,海拔約800~1000米,東坡較陡,西坡平緩;西部高原,是一片低矮廣闊的高原;中部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最低處是埃爾湖(-12米)。地面河流很少,但地下水豐富,形成世界著名的大自流井盆地。

河流:

大洋洲河流顯得十分稀少,河流短小且水量較少,雨季水量暴漲,旱季有時會斷流,大多不利於航行。主要河流有澳大利亞的墨累河及支流達令河和馬蘭比吉河、羅珀河、吉爾伯特河、弗林德斯河、紐西蘭的克魯薩河、曼伯拉莫河等。

氣候:

大洋洲陸地面積不大,但有眾多的島嶼,散布在遼闊的太平洋海域上,南北所跨緯度因而各地氣候差異明顯,類型多樣。

7、南極洲

地理范圍:

南極洲分東南極洲和西南極洲兩部分。東南極洲從西經30°向東延伸到東經170°,包括科茨地、毛德皇後地、恩德比地、威爾克斯地、喬治五世海岸、維多利亞地、南極高原和南極點。

地形:

第一,南極洲是世界上最高的洲,平均海拔2350米;第二,地表大部分覆蓋著很厚的冰層,冰層平均厚度有2000多米;第三,冰層下面有各種不同地形,在羅斯海與威德爾海之間有一條低地,把大陸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是高原,西部分布著一系列褶皺山脈。

氣候:

南極洲的氣候特點是酷寒、多烈風、降水稀少。南極洲是地球上最乾燥的大陸,幾乎所有降水都是雪和冰雹。

(7)哪個洲地理環境最好擴展閱讀

七大洲的人文情況為:

1、亞洲:面積4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共有48個國家和地區。人口 41.643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60%,居世界第一位。

2、非洲:面積約30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2%,是世界第二大洲。共有56個國家和地區。人口10.325億,佔世界總人口的12.3%,居世界第二位。

3、北美洲:面積約2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共有37個國家和地區。人口5.287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8.1%,居世界第四位。


4、南美洲:面積約18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2%,是世界第四大洲。共有13個國家和地區。人口3.02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5.6%,居世界第五位。


5、南極洲:面積1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總面積的9.4%,是世界第五大洲。南極洲僅有一些來自其它大陸的科學考察人員和捕鯨隊,無定居居民。

6、歐洲:面積約10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8%,僅大於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共有37個國家和地區。人口7.4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0.4%,居世界第三位。

7、大洋洲:面積約9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是世界上面積最小的一個洲。共有24個國家和地區。人口2900萬,約佔世界總人口的0.5%,是除南極洲外,人口最少的大洲。

⑧ 地球上哪個洲的環境最適宜居住

各個大洲確實有各自的區別,但是每個大洲也不是每塊土地都一樣的,你比如說北美的美國東北海岸地帶氣候和南部佛羅里達的氣候就不一樣,西伯利亞和中南半島氣候也差距非常大。你們這個老師說話也太大了,得具體地區具體說。來一句亞洲不適宜人類居住,口氣真不小。
其實對於人類而言所謂氣候溫度等的影響不是很大,因為除了南極北極高山等少數極為不適宜人類居住地區之外,人類基本能夠適應任何地區氣候。最大的影響是食物的獲取,這個才是影響人類分布最大的因素,早期文明是哪裡?黃河流域的華夏文明,印度河恆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底格里斯和幼發拉底河的倆河流域的古巴比倫文明,還有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這些地方大多位於溫帶和亞熱帶的大河流域,這是因為這些地區既擁有便利的水源進行灌溉,又有季節性變化氣候適宜農耕植物的生長,而且這樣的地區的植被也不像濃密的熱帶森林和亞寒帶森林那樣對早期人類行動開墾構成困難。所以這些地區是早期人口最為稠密的地區。之後,整個農業時代,人口的密度也是與農耕的難易程度密切相關的。直到工業時代之後,大規模的商品貿易和運輸才能改變這一點。

⑨ 拉丁美洲的地理和自然環境有哪些特點

(一)地理環境
1、位置
拉丁美洲全稱:拉丁亞美利加洲。
拉丁美洲是指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地處北緯32°42′和南緯56°54′之間,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島和南美洲。拉丁美洲是一個政治地理概念,就美洲居民的語言而論,英語和拉丁語占統治地位,由於本區都隸屬拉丁語族,因此,美國以南的眾多國家,被稱為拉丁美洲國家,這個地區被稱為拉丁美洲。拉丁美洲東臨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南北全長11,000多公里,東西最寬處5,100多公里,最窄處巴拿馬地峽僅寬48公里。北部有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面積2 056.7萬平方公里。人口5.77億人(2008年)。主要是印歐混血種人和黑白混血種人,次為黑人、印第安人和白種人。
2、所屬國家
拉丁美洲共有三十四個國家和地區:墨西哥、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牙買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巴貝多、格瑞那達、多米尼加聯邦、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巴哈馬、蓋亞那、法屬蓋亞那、蘇利南、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巴西、厄瓜多、秘魯、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玻利維亞、智利、阿根廷、巴拉圭、烏拉圭、貝里斯、安地卡及巴布達。還有仍處於美、英、法、荷統治下的十多個殖民地。
3、地形地貌
拉丁美洲地形復雜,墨西哥基本上是個草原,稱墨西哥高原。中美洲是個多山地區。西印度群島大都也以山地為主。南美洲西部太平洋沿岸,聳立著安第斯山脈。安第斯山脈以東,平原和高原相間,自北而南奧里諾科平原、蓋亞那高原、亞馬遜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亞高原等。
4、氣候
拉丁美洲四分之三的熱帶范圍之內,在世界各大洲中,它的氣候條件最優越。從氣溫來看,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溫20攝氏度以上,對比其他州,具有暖熱的特點,它既沒有亞洲和北美洲那樣寒冷,也不像非洲那樣炎熱。從濕潤來看,全洲年降水量平均多達1 342毫米,相當於大洋洲的3.2倍,是世界上最濕潤的一洲。氣候類型主要是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氣候。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亞馬遜平原,熱帶草原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
(二)自然特點
拉美地區的主要部分處在低緯度和赤道線兩側,80%的地區處在熱帶和亞熱帶,氣候溫和,溫差較小,雨量充沛且季節分布相對均勻。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給拉美地區提供了非常豐富的自然資源,也給動植物生長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拉美地區平均海拔僅600米,海拔在300米以上的高原、丘陵和山地佔地區總面積的40%,海拔在300米以下的平原佔60%,特別是南美洲安第斯山以東的廣大地區,地域遼闊、相對平坦,為發育世界上流程最長、流域最廣、流量最大的亞馬孫河系及其他眾多河流提供了可能。

詳見參考:http://ke..com/link?url=-9dZ8_1w3LXp_-m_#2

⑩ 世界上哪個國家所處的地理位置最好

1、美國。

美國的地理環境和位置非常之優越,這也是世界公認的,美國地處北美新大陸,東西有大西洋和太平洋兩洋護體,遠離世界熱點地區。加上面積足夠大,937萬平方公里,資源非常豐富,天然具有強國之資 ,周邊也沒有強國,如鄰國加拿大和墨西哥都是比美國弱小太多的國家。

致使美國可以安心發展國內經濟,國防壓力很小,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發展環境,奠定了現在美國第一強國基礎,美國的主要的軍事力量都放在海外,是為了維持美國世界霸權的地位的,一旦在外受挫,必要時可以隨時撤回國內,進退有路。



新加坡則是馬六甲海峽這個世界海上的十字路口的船閘,如果有大國能夠控制新加坡,直接可以威懾整個東南亞,進一步影響東部亞洲的局勢,新加坡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

閱讀全文

與哪個洲地理環境最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