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一必修一自然地理和必修三的世界地理有關聯嗎
是有關系的,高一的自然地理是很重要的內容,考試的時候如果考世界地理,試題大多都會要你簡述該國或者該地區的自然特徵,也就是常說的植被,氣候,河流,土壤等,你是文科生,所以要把世界個地和中國各地的自然特徵記熟,自然特徵是高考必考點。
另外就是高二的地理不太難,主要是講人口,文化,旅遊方面的問題,考試也不會太難,認真聽講好好練習就沒問題的
㈡ 怎樣學好高中地理,我是高三學生地理很差
其實學好地理很簡單。
如果是想學到還不錯的水平,那麼你必須把幾乎每個知識點都掌握,看起來這似乎很困難,可是這並不難完成而且必須完成!只要有空就去記憶知識點就OK,有些知識點很難記,可是如果形成網路的話就是很容易的事情。比如說赤道低氣壓帶降水多,為什麼呢?因為是受熱多,形成上升氣流,同理,在沃克環流中,赤道太平洋西側降水也多,原因是一樣的。有些知識點在記憶中,就會自動歸類。而且記憶實例,是幫助記憶知識點的最好方法。
如果你是想學到特別拔尖的水平,那麼一些很刁鑽的知識點你也得記住,這些知識點考的幾率不大,但有時考到也是一兩分的那種。比如剪羊毛的季節是在冬季,英國有北海一般的控制權,所以英國也享有北海油田的控制權,所以英國是發達國家中極少的能自給石油的國家。這些知識點都是靠平時的積累,地理課上能積累到很多。這種題目一般會出現在大題或選擇題中的一個小選項中,碰到了就拿分。有機遇性的,所以你最需要做的還是掌握基礎!!
千萬別死記硬背!否則愈背愈沒有信心,地理不是歷史!是絕對需要技巧的!你記住了風由高壓指向低壓以及地轉偏向力,你就能記住全球6個風帶的風向以及東亞、南亞季風冬季夏季風風向。所以千萬別灰心,有信心就有希望。有了技巧和努力,你肯定能成功~~
我今年剛高考結束,高考前地理是我最不擔心的科目,並不是說我一直地理就好,我高一高二沒聽過地理課,但是高三隻是課上認真聽聽,回家也沒怎麼花費時間,現在地理學的也很好。所以你一定要抓住課堂!(我的例子不是讓你高一高二去偷懶的,如果高一高二就能記憶很多知識點,高三聽完復習課,基本上你就無敵了,再加上少量題目練習鞏固)回家後在加強記憶,題目別做太多,尤其是沒有基礎的時候,做的越多到時錯的越多,越不想學。你就聽課,背書!高考沖刺階段結合看著高考地理考綱,看著其中某一條內容,你能想到跟它相關的幾乎所有知識點時,你就成功了。比如你看到城市化這一考點,你能想到城市化的定義、進程、影響(利弊)、意義、措施等等,你能知道城市病和城市化的影響兩者不是一概念,那麼你的背書就很有效果了!
地理分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我覺得自然地理方面比較簡單,都是死的,就是記憶、計算。而人文地理就比較煩躁了,有時答了交通,答案偏偏是勞動力,這方面也得下些功夫!你在學習的這方面的時候,結合著課後習題,多去看看,多看就有更多感覺。不是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嗎~~練習放在背的差不多後再去做。這樣比較有效果,可以檢驗哪方面記得不牢。
哦,對了,你可以多多請教你們老師,老師不利用多可惜啊~~有不懂就去問,不會技巧記憶問題,也去問,聽聽你們老師怎麼記住這些知識的,很有啟發。
最後,祝你地理輕松拿下哈,加油~~謝謝採納!
㈢ 高中地理到高三了怎麼全面復習,具體怎麼學
你好! 首先,不要有畏懼心理;其次,應該多看地球儀和地圖;再次,多做題,再把同類型的題歸納一下,形成體系,與此同時,在上課時要有做筆記的習慣,題記結合;最後,再在課余時間做一些歷年高考真題,做到學以致用。下面我總結一下地理的學習方法,希望能為樓主找到一個提高成績的捷徑:一、更新對地理學科的認識。高中地理與初中地理聯系十分緊密,初中地理知識不扎實,就很難適應高中地理學習,而整個中國的現狀是,初中地理教育嚴重不足,尤其是農村初中的地理教學更薄弱,有的找非專業的老師帶課,有的甚至就不開地理課,中考反正不考地理。我認為,這是高中學生普遍感覺地理難學的主要原因。所以,按計劃補習初中地理知識是十分必要的。二、多看地圖,多理解地理原理,勤動手寫(或表達),養成良好的答題習慣,掌握一定的答題技巧。地理學是一門研究地理事物在空間分布的學科,地圖可以容納無數的地理知識(或叫地理信息),學會用地圖,會使你的地理學起來很輕松;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它要求同學們必須理解地理原理,然後學會應用地理原理解決地理問題,這好比做數學題要用一定的公理和公式一樣;地理也有一定的文科的特點,要求同學們用專業術語來表達地理問題,所以平時要勤動手寫,要學習課本語言和老師的地理語言;地理試題是有一定的答題規律的,要想考出好的成績,必須總結答題規律和答題技巧。下面我展開講一些地理試題的答題技巧。 1.要有答題思想:一道好的地理試題,都可以用一定的知識、原理或技能解決它,否則,它就不是一道好題。這一思想是要告訴你,做地理試題時,不要東拉西扯,胡編亂造。 2.很多地理事物都有其影響因素,比如,影響氣候的因素;氣候的組成要素;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水土流失的形成因素;荒漠化的形成因素等,這類知識容易出問答題,我們可以用「要素分析法」來解決。第一,好好審題(用咬文嚼字的態度去審題);第二,寫出做題理論(農業的區位因素、工業的區位因素、影響氣候的因素等);第三,挑選符合題意的信息(信息從材料中來,從學過的知識中來);第四,表達(用專業術語回答;若是簡答題,分條回答;先主後次;要注意是簡述還是詳細分析等等)。 3.另外,要學會不斷總結答題技巧。如果你經常對某種類型的題目很苦惱,難道你就不想想辦法解決一下嗎?可以與同學們交流對策,也可以與老師交流對策,而不是,這次錯,下次錯,以後還錯。三、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要指望著上課睡覺而課下背背課本上的條條框框就想提高地理成績,那是妄想!地理原理是要理解的,你課堂上認真聽課了,真正理解了,課下就不用再費大力氣去自學了。況且很多重要的知識和原理隱含在「活動」中,課本中根本沒有給出直接的答案,你必須認真聽課才能學到有用的知識。充足的睡眠是你提高聽課效果的重要保障。四、課堂上嚴格按照老師的要求完成課堂任務。老師上課設置活動都是有目的的。老師讓你在書上劃一下,你就沒有必要非把它寫下來;老師讓你必須動手用自己的語言去寫答案,你就不要只劃課本的原話;老師讓你們分組討論完成任務,你最好先不要單干;老師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任務,你最好不要與其他同學討論......總之,不要自作聰明地偷懶,對老師布置的任務大打折扣,這樣結果往往害了自己。五、要對平時的練習題有所取捨,不要搞題海戰術。我們平時做的地理試題,充斥著大量的怪題、舊題、偏難的試題,對同學們「毒害」很深,甚至也「毒害」了一些地理教師,我們要擦亮眼睛,看清這些地理試題的真面目! 1.很多地理資料編寫的很厚,內容總結的很多,其實是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看似給人「很專業」的印象,其實是為了增加頁數,編書人和書商的利潤就增加了。 2.有很多地理試題是把課本中的某一句話拿出來考學生,高考絕對不會這樣考!課本中某的一句話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是正確的,但是把它單獨摘出來就不一定正確了,這樣的題目我們做了,只能是害了自己。 3.很多地理試題材料信息嚴重不足,根本與高考題目的設計思想不一致,把學生當成博物學家來考!本人經常遇到一些錯題,它們在很多教輔資料中到處「游盪」,毒害著我們學生。 4.很多題目中的圖、表製作十分粗劣,根本經不起科學考究。 5.有些教輔資料為了充實內容,硬把高三才能做的題目拿來讓高一的學生做,無形中增加了難度,使本來就困難的地理學習和教學雪上加霜。
㈣ 誰能教教我到底怎麼學好高中地理啊,高一的地理真難懂,我真的很笨,也許地理真的很需要邏輯能力吧
我簡單教一下:首先呢,你最好買個地球儀,先整體看一下各大洲,然後呢,一點點記住每個國家的地理位置,然後找張紙把哪個國家挨著哪憑記憶畫出來,這樣呢,地理位置就記住了,然後一個國家一個國家記住他們的盛產,和風土人情等方面,這樣呢,在你的腦海中有一個很寬敞的輪廓,學起來就有意思的多了,然後最好經常看一下哪個國家的新聞情況,比方海地發生了地震,你就查詢一下海地的位置和國家的情況,一般考試的時候首先你就知道了一個國家在哪個洲基本什麼情況,再結合自己的語言和記憶描述,而且學起來你也感覺有興趣的多。一般地理主要是位置和盛產等方面。你說這個方法好么,我在上學的時候最喜歡這么學,而且後來學的很扎實。還有,每當睡覺前也觀察一下地球儀,看一下哪個位置和情況,比方中國和印度的邊界線是什麼情況,中間還隔著什麼國家。很有意思的,祝你學習快樂!
㈤ 高一地理怎麼學
高一、高二的地理要理清來龍去脈,不能不求甚解,如果基礎比較差的話最好還是找個教的好的老師幫你補補(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老師指導很重要)高三的人文地理大部分是靠背的,難度不大。
3、以書為本,不要買太多的復習題,先把書上的內容都看熟了,再適當的找些練習題做。輔導材料也不要亂買,聽你老師推薦的。我高三的時候是找那種分版塊的輔導資料做的,這樣可以對症下葯,哪部分比較薄弱就突擊哪部分。
怎樣學好地理地理環境空間廣大,地理事物多種多樣,地理關系錯綜復雜。學習地理尤其要注意學習方法,只有掌握好學習方法,才能化難為易,學得扎實而靈活。 1、學會使用課本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2、學會使用地圖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視地理觀察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 4、善於地理想像 觀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觀,地圖只能提供位置直觀,想像才能使二者聯系起來,使你獲得地理環境的全面景觀,進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來。 5、要善於動腦 經常向自己提出問題,地理問題的一般思路是: ①學什麼?如黃河及其水文特徵。 ②在哪裡?如黃河流經的省區和流域范圍。 ③為什麼?如黃河的水文特徵是怎樣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樣評價黃河對我國北部地區提供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⑤怎樣協調好人地關系?如怎樣使人類與黃河的關系協調起來,應當怎樣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於動手經常用手寫,動筆畫,動手製作學具,這不僅使你心靈,還能使你手巧。 方法對頭,事半功倍,你將越學越愛學。
相信有不少人跟我一樣,初中地理沒有認真學好,只能到高中再從頭來學。其實我覺得,學地理是非常有用的,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聯系特別密切。學了地理之後,覺得自己長了不少知識。可以隨心所欲地在地圖上指出任何一個國家及著名的城市,可以辨別出不同國家的地理概況、風土人情,可以了解到各種自然現象的成因、特徵,可以……這些對於懂地理的人來說都只是些皮毛。而對我這個曾經的「地理盲」卻是格外新鮮有趣的。教我們地理的黃國華老師是個全能型的「才子」。上他的課總能給我們一種特別充實的感覺。我們不敢有絲毫的分心,生怕一不留神便讓知識從耳邊溜走。我們總是不停地聽著、記著,一堂課下來,提綱上通常都是密密麻麻的筆記。我想,幸虧有這番「狂補」,要不這些基本的地理常識我們不知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學到呢!�
學地理最重要的是細心。就拿一張地圖來說,上面的每一點信息都有可能成為考試內容,稍不留神錯過一點的話很可能那張圖就白讀了。復習的時候最好是能騰出一塊完整的時間系統地讀。先讀圖。地圖是地理的重頭戲,有時甚至會比書本還重要。山川、河流、城市,把它們的地理位置記清楚。要爭取第一遍時就記熟。因為記地圖有一個特徵,一旦記住了就不會輕易忘記,所以與其隔一段時間復習一次,還不如剛開始就認真地記好。通過平時的應用加深印象,省去復習的時間。�
再有就是看書。要理解地記憶。一般只要是你以前不懂的,看的時候印象就比較深。地理和政治、歷史不同,常識性的東西更多些,因此記憶也不會太難。但是要記的東西也很多,要捨得花時間,自己想竅門,比如「諧音記憶法」或者「形象記憶」等等。在學自然地理時,理解的東西會多一些,因為這部分已經有點接近理科的東西了,但只要肯花時間多想一些問題,學起來也不會太難。人文地理方面,記憶要佔比較大的成分,多背幾遍,爭取一遍比一遍用的時間少,每一遍都能發現一些以前沒有注意到的更細的東西。在高考前的那段時間里,主要是看提綱和卷子,要特別留意那些能與當前時事聯系起來的內容。比如某個特定的地區,或者是環境污染這一類的問題等等。只要你鑽進去了,就會發現地理其實是很有意思的。如果對它感興趣了,還怕學不好嗎?�
最後我想說的是,對於考綜合科的同學來說,不論是學「X」科中的哪一門,都不要孤立地學,要特別留意這幾科中能互相聯系的地方。例如拿到一道時事政治題,就可以想想,它發生在什麼地方,與該地方的地理特徵有聯系嗎?該事件是否有什麼歷史淵源?從政治角度可以如何分析,反映了什麼哲理或政治經濟學原理。養成這種思考的習慣,不久你就可以在這幾科中來去自由了。不過這一切還是要建立在你已經掌握好單科知識的基礎上,單科都沒有掌握好,哪裡還能談什麼聯系呢?所以這也就更強調了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平時就要注意把知識一步一步地吸收好,不要再幻想著到了考前再突擊,那樣的話有可能會摔得很慘。�
高考是一個長期的准備過程,僅有方法遠遠不夠,最重要的是要靠自己平時一點一滴辛苦努力與積累。高中是一片沃土,只要灑下辛勤的汗水,就必定有豐收的一天。從現在就開始准備吧,把你的腳步邁得堅實再堅實些,祝你「笑傲考場」!
㈥ 如何學好高一地理的方法和技巧
你好,學習好高一地理的方法和技巧是多學習教科書上面的理論知識,然後多做題,可以買一些課外輔導書,另外多問老師和同學。
㈦ 如何正確的學好高中地理這一科目,我是一名高一新生,對地理這門學科心有餘而力不足
高一伊始,特別是天文地理這一塊比較難以理解,這個就需要多做些題,多動動腦子,多看一些圖,比如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晨昏線地圖,還有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計算等等。上課時一定要認真聽講。下課多問,多找一些方法。正好今年我也在教高一地理,有什麼問題可以隨時咨詢我。
介紹一下學習地理的方法,
有些人喜歡死記硬背,有些人喜歡做題,地理是門看起來難,學起來很容易的學科。
我的建議:
①興趣,培養學習地理的興趣,地理有很多有意思的規律,需要你善於發現,生活中很多奇妙的現象都是可以用地理知識解釋的。
②地圖:地理離不開地圖,多看地圖,可以先看一些國家的政區圖,什麼國家在什麼地方,然後看地形圖,什麼地方有什麼地形,河流。然後可以看一些抽象的考試中遇見的地圖,看不懂的話多問。可以買一本考試專用的地圖。
③課本:多看課本,仔細的讀一讀,有些話得好好琢磨,地理書上廢話不多,很多語言很精煉,需要多思考。
④做題:多看一些例題解析,多做題。
⑤多問:問老師問學生,問能問的人,不要怕,要大膽,心細。
當然,地理上有很多東西都是相關性的,學習的時候要學會發散思維,比如我們講到歐洲的溫帶海洋氣候,西風帶控制。歐洲的氣候,影響了它的農業,有多汁牧草。那麼它吹西風,工業也有影響等等。有什麼問題,可以多咨詢。
㈧ 怎樣學好高中地理
個人意見:(培養興趣是關鍵。)
首先熟悉地圖,這個是前提。不看圖的話什麼都幹不了
然後是學時注意總結框架(無論人文還是自然)
例如農業區位條件:自然條件包括:地形
氣候
土壤
水源
光照(這5個大的因素)
社會人文條件包括:工業基礎
科技水平
政府或國家的政策
勞動力
市場
歷史開發條件等(答區位條件的題總分為2個大條件94人文條件和自然條件,然後再寫2個大條件的小條件,但總歸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靈活運用
一般上的框架都可以用的)
再者可以通過做一些題目來培養答題的感覺(熟能生巧嘛,多做些題,以後答類似的題也不會無從下筆了```)
這只是我的學習方法供大家參考。總結框架真的很管用的
㈨ 高一地理怎麼學
高一地理怎麼學
高中地理其實有和多的要背的 你可以記一下主要的經緯線穿過的大概地方 這到了高三就要和其他的知識聯系起來 當然你也可以去找些資料看 但是我覺得這些東西書本上再加上學校發的資料已經足夠了 例如北緯30度穿過我國的哪些省市 應該知道的 還有就是看地圖冊 地圖冊一定要相當熟悉 例如給你一個經線穿過一個海峽 只知道經線的度數 叫你判斷是哪個海峽 這就要求你在看地圖冊的時候要把經緯線一起看 你還可以和你的老師、同學交流一下~`時區也是和這些聯系在一起的 反正高考是考的綜合 你要記住時區怎麼加減 過日期變更線怎麼加減日期 你可以問下老師 還有就是主要城市位於哪個時區 這些都是要記住的 還有地理有點理課的感覺 好好理解吧~~
希望你能靠個好成績 不知道能否幫上忙 哈 也許你的成績比我好很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