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哪些有關地理的書籍、雜志
教科書:自然地理學 人文地理學 中國地理 區域地理
雜志:旅遊類雜志,如 森林與人類,中國家地理·····
② 關於古代地理歷史書籍有哪些
有戰國的《甘石星經》天文的;《水經注》南北朝的地理書
明朝末年的《徐霞客游記》,除了很詳細的地理知識外,還包含各地的風土人情
③ 中國古代地理學名著有哪些
中國的《尚書·禹貢》、《管子·地員》、《山海經》、《水經注》等著作,都是世界上比較早的地理學史料。還有《徐霞客游記》等
④ 古代地理學巨著有哪些
<山海經>我國最古老的地理學著作,最古的博物書、最古的神話小說故事。
<水經注>北魏·酈道元 我國六世紀前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
<洛陽伽藍記>北魏·楊炫之 古代地理名著,寺塔記的典範之作。
<徐霞客游記>明代著名旅行家和地理學家徐霞客.
⑤ 古代地理書籍除了山海經還有哪些
水經注,徐霞客游記,法顯傳
⑥ 地理類的書籍有哪些
1、《房龍地理》
關於世界的故事
這是一本關於「人的」地理書。房龍獨到地從地理的角度來講述各國的歷史演變,分析不同人群的性格特徵,闡釋人與地球——我們惟一的、共同的家園——的關系。
既然我們的行星「已經變成了一個巨大的運轉當中的公司」,生活於其中的人們只有合作——而不僅僅是「拿走」,也不僅僅是「給予」——才能和平而有
序。
這可能不算是一本嚴格意義上的地理學著作,但是讀起來卻頗有趣味。
2、《地理學與生活》
相對於其他地理學書籍,本書特別突出了地理學與生活的相關性。對人體有害的天氣現象、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城市形態的變化、城市垃圾與危險廢物的處理等與
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均有涉及。平實、生動的文字與豐富的實例,使本書極具可讀性,讀者通過本書亦會獲得一種新的思維方式。
3、《46億年的地球物語》
這本書既是一本科普讀物,又是一本文化讀物:它講大氣的運行、地貌的變遷、河流的緣起與影響、海洋、火山、地震、金屬礦物,還講亞里士多德對生命的看法、人類文明的更迭、諾亞的方舟、人的慾望、大航海時代等。
在介紹地球知識、普及科學的同時,也帶我們體驗了一場人類文明的形成之旅。
4、《古老陽光的末日》
本書始於描述世界現況:人口成長、資源涸竭,以及我們如何一路破壞我們的「窩」。在此部分,特別重要的是對一個少有人發覺的要素之新洞察:食物和燃料的能量源頭,以及我們正在耗盡這個源頭的證據。我們將談及現況是如何造成的,以及為何明明山雨欲來,很多人卻無所警覺。
5、《所有可能的世界》
這是一本地理學史和地理思想史的經典著作。作者在書中提供了古代、中世紀以及現代西方主要國家與地區的地理觀念的演變史,並且介紹了它們的地理學與地理學者的概況,有助於讀者對世界范圍的地理學研究和實踐的跨文化理解。
⑦ 地理在古代人眼裡有多重要,古代地理學有哪些著作
在中國古代,歷史學與地理學密不可分,又互相獨立,地理學還有個獨特的名稱——“輿地”,就是取自《淮南子》以地為輿的說法。
⑧ 現存最早的中國古地理學著作都有哪些
人們活動疆域的擴大,各國交往的增加,生產和商業的發展,使人們的地理知識增加了,這也是生產、政治、軍事發展的需要。盡管地理學家們的名字沒有流傳下來多少,但他們的著作卻說明了當時的重要發現。中國古地理學著作中現存最早的《山海經》、《尚書•禹貢》、《管子•地員》等便是這個時期的產物。這些著作中還包含著大量的動植物、水文、礦產知識。
⑨ 古代地理書籍除了山海經還有哪些
古代的地理書籍,《山海經》當屬第一,還有就是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記》,酈道元的《水經注》,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記》。四部書合起來就叫作「地理四書」。
⑩ 古代地理書籍
地理志在人文傳統上,它繼承了隋唐圖經地誌的很多體例,政府重文之風蔚然。在科技上,得益於同時出現的活字印刷。這一切都有利於地理志事業的發展,所以時至今日,我們依然可以看到很多宋版地理志圖籍。
這些古代地理類的書籍在 古籍閣 中差不多都能找到PDF格式電子版,還有很多記載地方誌的古籍很多都記載當地的地理
古代地理書籍推薦如下:
1、《宋史—藝文志》著錄了很多關於全國性的地理總志,據目前的統計來看,有以下這些:《天平寰宇記》樂史、《元豐九域志》王存、《輿地廣記》,北宋歐陽忞,《輿地記勝》王象之、《天下州縣圖》沈括、等等。遺失的包括《皇朝方域志》王希先、《九丘總要》王日休、《歷代疆域圖》吳澥、《輿地要覽》李和、等等。
2、宋代編修圖志之風蔚然,最突出的變化就是政府開始領導此編修工作。根據《五代會要》的記載,早在五代政府開始規定,每到閏年,各州府必須製造圖志以上報上級單位。根據《續資治通鑒長篇——卷十八》來看,這個規定在宋初還在執行。但是到了宋真宗年間,開始規定,每一路將各州編造的圖經,合成該路的總圖,(周期約十年)一並上進。這件事在《宋會要稿——職方》有明確記載。又過了幾年,宋真宗下詔,重修天下圖經,令職方遍牒諸州,每閏年錄進。可見此周期降低為四年,充分表現了在體例方面,在政府的引導下,修圖方式產生了很多變化。體例也更加符合政府的需求。這是宋朝地理志鮮明的特色之一。
3、在此之外,樂史編撰了《太平寰宇記》,他曾經倡導「不下堂而知五土,不出戶而觀萬邦」,值得注意的變化時,他將《天平寰宇記》的體例增加了許多范疇,除了傳統的13項體例外,他還新增加了古跡、題詠、姓氏、人物等方面。《四庫全書提要》中曾說:「體例亦自而大變」。這是宋朝地理志可喜的成就之一。
4、王存編撰的《元豐九域志》,也出現了一些變化,王存的觀點和樂史有一些區別,他更著重於對地理學實用的考察。他將當時各州的的主戶和客戶都進行了記載,並且對各州的物產以及貢品稅賦進行了記錄。我們可以看出,宋朝更開始關注地理上,人的生活狀態,已經在生產生活中所創造出的經濟價值。這些都表明了宋朝人相對前人比較進步的觀念。
5、鄭樵的地理觀也獨具特色,他在《圖譜略》中敘述了歷代制圖的發展。把圖譜和都邑作為獨立的科目來對待。也是宋人對體例的一大創新。
6、宋朝建國之後,由於與遼、金、西夏等國有許多復雜的外交關系,所以每當使節往來的時候,宋朝的官員都會將行程記錄下來,形成獨特的行役記。例如,張逮的《金虜圖經》路振的《乘軺錄》這些都是很實在的考察報告。
7、沈括對地理學的貢獻也很大,他對地理現象的觀察和認識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對繪圖的方法和原則提出了地圖模型的原則。對自然經濟地理的的分析都記錄在了其《夢溪筆談》之中。他甚至觀察了古今氣候的變化,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論斷。開啟了在此領域的先河。
8、范成大的成名主要在於其詩其政,但是他曾任職於廣南西道安撫使,並在此期間完成了《桂海虞衡志》,期間對水蝕現象以及喀斯特地貌做了研究,還同時記錄了礦產和植物。這是區域地方地理研究中的一大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