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七年級地理必考內容是什麼

七年級地理必考內容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7-04 17:53:41

❶ 七年級上冊地理期末必考知識點有哪些

七年級上冊地理期末必考知識點有: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個球體。

②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了人類環繞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最大周長4萬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

2、緯線和經線。

①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緯線是不等長的,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②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經線是等長的。

3、緯度和經度。

①緯度的變化規律:由赤道(0°緯線)向南、北兩極遞增。最大的緯度是90度,在南極、北極。

②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S」表示。

③以赤道為界,將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經度的變化規律:由本初子午線(0°經線)向西、向東遞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叫東經,用「E」表示;本初子午線以西的經度叫西經,用「W」表示。

⑥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160°E組成的經線圈。

20°W以西到160°E屬於西半球(大於20°W或大於160°E)。

20°W以東到160°E屬於東半球(小於20°W或小於160°E)。

4、地球的運動。

①地球運動繞什麼轉方向周期產生的自然現象。

自轉地軸自西向東約24小時晝夜交替。

公轉太陽自西向東一年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與南半球的季節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帶的劃分:北寒帶(66.5°N--90°N)、北溫帶(23.5°N--66.5°N)、熱帶(23.5°N--23.5°S)、南溫帶(23.5°S--66.5°S)、南寒帶(66.5°S--90°S)。

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熱帶:有陽光直射現象。

溫帶:既無陽光直射現象,又無極晝極夜現象,四季變化明顯。

④低緯:0°--30°;中緯:30°--60°;高緯:60°--90°。

⑤自西向東撥動地球儀,從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逆時針方向轉;從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順時針方向轉。

5、地圖。

①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②比例尺類型:線段比例尺、數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斷: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範圍小,表示內容詳(如東台市地圖)。

小比例尺,表示範圍大,表示內容略(如江蘇省地圖)。

⑤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稱為海拔。將海拔高度相等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用等高線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❷ 七年級上冊地理期末必考知識點有哪些

七年級上冊地理期末必考知識點有

1、地圖的種類包括:

自然地圖和社會經濟地圖。

2、地圖上的三要素包括:

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3、在地圖上確定方向:

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沒有指向標的地圖,通常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確定方向。在室外看地圖時,應手持地圖,面朝北,背朝南;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4、例尺就是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一般來說,所畫范圍大,內容簡單,選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畫范圍小,內容詳細,選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個分數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5、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6、麥哲倫環球航行依次經過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7、赤道是0°緯線,赤道周長約為4萬千米,是最長的緯線。

緯度自北向南各有90°,分別用N和S表示。0°經線又叫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有180°,分別用E和W表示。

8、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積為5.1億平方千米。

9、以赤道為界把地球分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為界把地球分為東、西半球。

10、緯度范圍: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

11、地球表面,陸地面積佔29%,海洋面積佔71%,所以有形象地稱地球為「三分的陸地,七分的海洋」。

❸ 初一的地理考試一般會考什麼

初一第一學期的地理主要考的是,關於地球經緯度的,五大地形的知識(可能會選中國的某個地方),中國的省份形狀圖,最後的大題一般都是長江流域或黃河流域的

❹ 七年級地理知識點章總結

《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總結@簡單初中生.pdf》網路網盤資源免費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SPvllyDsSCY0ETLdGuz1Tw

?pwd=p5bg 提取碼: p5bg

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總結

❺ 初一地理知識點歸納有哪些

1、緯度的變化規律:由赤道(0°緯線)向南、北兩極遞增。的緯度是90度,在南極、北極。

2、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S」表示。

3、以赤道為界,將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4、經度的變化規律:由本初子午線(0°經線)向西、向東遞增到180。

5、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叫東經,用「E」表示;本初子午線以西的經度叫西經,用「W」表示。

❻ 七年級上冊地理必考知識點有哪些

七年級上冊地理必考知識點:

1、地圖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2、在地圖上確定方向: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沒有指向標的地圖,通常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確定方向。

3、比例尺就是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一般來說,所畫范圍大,內容簡單,選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畫范圍小,內容詳細,選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個分數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4、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0°緯線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緯線,赤道周長約為4萬千米,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緯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別用N和S表示。0°經線又叫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有180°,分別用E和W表示。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

5、四大洋分別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洋。

6、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和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

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7、地表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總稱為地形。通常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種基本類型。

8、地形圖上用海拔來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黃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9、五種基本地形的特點:

平原:海拔較低,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較高,地面坦盪,邊緣陡峻。

山地:海拔較高,峰巒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緩。

盆地:周圍高,中間低。

10、地球表面形態處於永不停息的運動與變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態的地形是地球內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

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

❼ 初一上冊地理必考知識點歸納是什麼

初一上冊地理必考知識點歸納是:

一、緯度和經度

1.緯度的變化規律:由赤道(0°緯線)向南、北兩極遞增。最大的緯度是90度,在南極、北極。

2.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S」表示。

3.以赤道為界,將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4.經度的變化規律:由本初子午線(0°經線)向西、向東遞增到180°。

5.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叫東經,用「E」表示;本初子午線以西的經度叫西經,用「W」表示。

二、地球的運動

1、一天中的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2、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

3、從赤道向兩級氣溫逐漸降低。

4、中國的氣候類型:熱帶季風、亞熱帶季風、溫帶季風、高原山地、溫帶大陸性、熱帶雨林。

三、七大洲和四大洋

1、七大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大洲分界線:

(1)、亞、歐: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

(2)、亞、非: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

(3)、南、北美: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4)、亞、北美:白令海峽。

❽ 七年級下冊地理必背知識點有哪些

1、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洲,也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洲。

2、運用地圖說出亞洲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

3、亞洲的地勢中間高、四周低,地形復雜多樣。

4、亞洲的河流特點:發源於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形成眾多的長河。

5、亞洲的氣候特點: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氣候分布廣。

6、亞洲分布范圍最廣的氣候類型是溫帶大陸性氣候。

7、亞洲地廣人多,約有36.8億的人口,東亞、東南亞和南亞是人口稠密區。

8、人口超過1億的亞洲國家有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日本等6個國家。

9、亞洲共有1000個左右的民族,不同地區的民族,分別創造了各自的文化。

10、亞洲的三大文明發祥地: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11、亞洲經濟發展不平衡,日本為發達國家,其他為發展中國家。

❾ 初一上學期地理必背知識點有哪些

初一上學期地理必背知識點:

一、地球的運動

1、地球的自轉:方向:自西向東,北極上空看是逆時針,南極上空看是順時針;周期:一天。

2、地球的公轉:方向:自西向東;周期:一年。

3、自轉的意義:晝夜交替。

4、公轉的意義:

(1)一年中太陽直射緯度的變化(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

(2)一年中晝夜長短變化(夏至日北半球白晝達到一年中最長、北極圈內極晝;冬至日北半球白晝達到一年中最短,北極圈極夜;南北半球情況相反)。

(3)四季和五帶的劃分:有極晝極夜現象的是寒帶(66.5°—90°);有太陽直射現象的是熱帶(南北緯23.5°之間);熱帶與寒帶之間是溫帶(23.5°—66.5°)。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七大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六塊大陸:亞歐大陸、非洲大陸、南極大陸、澳大利亞大陸、北美大陸、南美大陸。

4、大洲分界線:

(1)亞、歐: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

(2)亞、非: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

(3)南、北美: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4)亞、北美:白令海峽。

三、氣溫的變化

1、日變化

①概念:以一天為周期的氣溫變化。

②變化特點:一天當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點(14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③氣溫日較差=最高氣溫-最低氣溫。

2、年變化

①概念:以一年為周期的氣溫變化。

②變化特點:南北半球氣溫的變化正好相反。

陸地上:北半球氣溫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北半球氣溫8月最高,2月最低。

③氣溫年較差=最高月平均氣溫—最低月平均氣溫。

3、通常用氣溫的變化曲線圖來表示一個地方一年內的氣溫變化情況。

4、氣溫年變化曲線圖的繪制方法:一橫月、二縱溫、三定點、四連線。

❿ 初一地理要背哪些最重要考試會考的哪些

初一第一學期的地理主要考的是,關於地球經緯度的,五大地形的知識(可能會選中國的某個地方),中國的省份形狀圖,最後的大題一般都是長江流域或黃河流域的

閱讀全文

與七年級地理必考內容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