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密度是什麼東西
在物理學中,把某種物質的質量與該物質體積的比值叫作這種物質的密度。[1]
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物理特性,不隨形狀和空間地理位置的變化而變化,隨物質的狀態、溫度、壓強的變化而變化。可以根據密度來鑒別物質,不同物質的密度一般不同,而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一定的。密度反映了不同物質的不同性質。
密度通常用「ρ」(讀做rōu)表示。
密度也可以引申為一個量與一個范圍的比值,作為這種情況下的簡稱,例如人口密度、磁通密度(又稱磁感應強度)等。
❷ 地理中的平均密度指的是
氣候一個地區長時期大氣物理狀況的平均概括,一般主要看的指標是熱量(用積溫表達)和水分(年降水量)。溫度密度這些大氣物理指標就一個地區來說有時間(季節變化和日變化)和空間(這里主要指垂直變化)兩種分布情況,它們是天氣里的一些物理指標,與氣候不能說沒有聯系,但不能直接表達氣候特徵。
比如海口積溫水平在8000度以上是熱帶,重慶在4500到8000度之間是亞熱帶,哈爾濱在1600到3400度之間是中溫帶,但很有可能在某一天哈爾濱(天氣)氣溫是最高的。
❸ 密度是什麼
密[mì]度[dù]是物質的一種物理特性,不隨形狀和空間地理位置的變化而變化。隨物質的狀態、溫度、壓強的變化而變化。某種物質的質量和其體積的比值,叫作這種物質的密度。不同物質的密度一般不同,可以根據密度來鑒別物質。如果僅通過密度無法鑒別,就需要根據物質的其他性質。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質不同,其比值一般也不同,這反映了不同物質的不同性質。在物理學中,某種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與它的體積之比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用水舉例,水的密度在4℃時為10³千克/米³或1克/立方厘米(1.0×10³kg/m³,)物理意義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質量是1000千克,密度通常用「ρ」(讀做róu)表示。
❹ 密度是什麼意思怎麼去理解密度
密度過去稱為「比重」,就是每立方厘米重多少克(每立方分米多少千克,每立方米多少噸)。
我個人認為,之所以稱「密度」,大概是說物質結構愈緊密的物愈重。
❺ 什麼是密度密度在我們生活中有哪些用處
簡單來說,密度指單位體積內某物質的質量的多少。比如水的密度為1000千克/立方米,意思就是每立方米的水重1000千克。※※ 密度的實際應用舉例:
a.
,根據樣品的密度,確定
的種類及其
;
b. 農民利用風力揚場,對飽滿
、癟粒、草屑
;
c. 農業上,利用鹽水漂
種;
d. 商業中,鑒別牛奶、酒的濃度(註:一般用
);
e. 交通工具、
材中,選用高強度、低密度的合金材料、
等
;
f.
中,採用密度小的
作填充物,達到防震、便於運輸、價格低廉等目的;
g.
中,萃取實驗將不同的兩種物質分離開來,也是利用了密度不同分離的實例。
※※
中密度的應用:
a. 鑒別物質(測密度):密度是物質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質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鑒別物質;
b. 求質量:由於條件限制,有些物體體積容易測量但不便測量質量,可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質量;
c. 求體積:由於條件限制,有些物體質量容易測量但不便測量體積,可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體積;
d. 判斷物體是空心還是實心;
e. 「固+固」和「液+液」混合後密度的計算與判斷。
※※ 影響物質密度的因素:物質的密度與物質所處的狀態(氣、液、固)、溫度、壓力有關。
密度與溫度:溫度能夠改變物質的密度;氣體
最為顯著,它的密度受溫度的影響最大;一般固體和液體受溫度的影響比較小。
a. 在室溫下,吹鼓兩個氣球,分別把它們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火爐旁,發現:冷藏室的氣球癟了,而火爐旁的氣球脹的更大,甚至可能爆破。說明:一定質量的氣體受
,即質量不變,體積增大,所以密度變小;
b. 風的形成:空氣因受
積膨脹,密度變小而上升。熱空氣上升後,溫度低的
就從四面八方流過來,從而形成風。例如,小實驗:做一個
。如果把風車放在點燃的
附近,風車能轉動起來(說明形成了風)(P21);
c. 人們利用風力,取水、灌溉、磨面、推動
、
、
。
❻ 八年級地理什麼叫人口密度人口密度大說明什麼
人口密度=人口數/土地面積。。意思是每平方米土地有多少人口
人口密度大說明每平方米土地內人口多,人口稠密。
希望能幫到你,謝謝!
❼ 密度的知識
1.物質的每單位體積的質量。如果物質的質量分布是均勻的,物質的體積為V,質量為m,則密度d=m/V。在國際單位制中密度以千克/米3為單位
,工程上常用噸/米3為密度單位。
2.任何物質的體積都隨溫度、壓力而變動,因此密度不是固定不變的,尤其是氣體,通常給出標准狀態(
0℃、1個大氣壓)或常溫(15~20℃)、常壓下的密度,其他狀態下的密度,可用氣體定律推算。液體的密度和壓力、溫度的關系較小,而和所溶解的其他物質的濃度關系很大,因此液體不純時,須標明溶解物的濃度,如水中的鹽濃度,固體的密度和壓力、溫度的關系比氣體和液體都小得多,但質地疏鬆的固體如木材、土壤,其密度和含水量關系很大,常須標明干濕程度;顆粒狀和粉末狀物質,如砂、水泥、粒間和粉間都有空隙,單位容積的質量稱容重,不稱密度。宇宙中密度最小的
物質
為星
系間
物質
,其密度為
2×10-31~5×10-27
千克/米3,密度最大的物質為中子星,其密度估計為1014~1019千克/米3。
液體和固體在一定溫度與壓力下的密度同純水在標准大氣壓
下的
最大
密度
(
溫度為
3.98℃
時密度為
999.972
千克/米3)的比值稱相對密度,也稱比重
。氣體的相對密度則是其密度和標准狀態下空氣密度的比值。相對密度是無量綱量。也有把單位體積的重量稱為比重的,因易和密度混淆
,已少用。
3.測量固體密度的方法
基本原理:ρ=m/V:
[編輯]稱量法
器材:天平、量筒、水、金屬塊、細繩
步驟:1)、用天平稱出金屬塊的質量;
2)、往量筒中注入適量水,讀出體積為V1,
3)、用細繩系住金屬塊放入量筒中,浸沒,讀出體積為V2。
計算表達式:ρ=m/(V2-V1)
[編輯]比重杯法
器材:燒杯、水、金屬塊、天平、
步驟:1)、往燒杯裝滿水,放在天平上稱出質量為
m1;
2)、將屬塊輕輕放入水中,溢出部分水,再將燒杯放在天平上稱出質量為m2;
3)、將金屬塊取出,把燒杯放在天平上稱出燒杯和剩下水的質量m3。
計算表達式:ρ=ρ水(m2-m3)/(m1-m3)
[編輯]阿基米德定律法
器材:彈簧秤、金屬塊、水、細繩
步驟:1)、用細繩系住金屬塊,用彈簧秤稱出金屬塊的重力G;
2)、將金屬塊完全浸入水中,用彈簧秤稱出金屬塊在水中的視重G/;
計算表達式:ρ=Gρ水/(G-G/)
[編輯]浮力法(一)
器材:木塊、水、細針、量筒
步驟:1)、往量筒中注入適量水,讀出體積為V1;
2)、將木塊放入水中,漂浮,靜止後讀出體積
V2;
3)、用細針插入木塊,將木塊完全浸入水中,讀出體積為V3。
計算表達式:ρ=ρ水(V2-V1)/(V3-V1)
[編輯]浮力法(二)
器材:刻度尺、圓筒杯、水、小塑料杯、小石塊
步驟:1)、在圓筒杯內放入適量水,再將塑料杯杯口朝上輕輕放入,讓其漂浮,用刻度尺
測出杯中水的高度h1;
2)、將小石塊輕輕放入杯中,漂浮,用刻度尺測出水的高度h2;
3)、將小石塊從杯中取出,放入水中,下沉,用刻度尺測出水的高度h3.
計算表達式:ρ=ρ水(h2-h1)/(h3-h1)
[編輯]密度計法
器材:雞蛋、密度計、水、鹽、玻璃杯
步驟:1)、在玻璃杯中倒入適量水,將雞蛋輕輕放入,雞蛋下沉;
2)、往水中逐漸加鹽,邊加邊用密度計攪拌,直至雞蛋漂浮,用密度計測出鹽水的
密度即等到於雞蛋的密度;
❽ 什麼是密度,密度的構成
在物理學中,把一種物質的質量與該物質體積的比值叫作這種物質的密度。
密度通常用「ρ」(讀做rōu)表示。
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物理特性,不隨形狀和空間地理位置的變化而變化,而隨物質的狀態、溫度、壓強的變化而變化。密度可以用來鑒別物質,不同物質的密度一般不同,而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一定的。密度反映了不同物質的不同性質。
密度是物理中一個重要的概念,為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影響。利用密度,可以鹽水選種,鑒定物質。
❾ 「密度」具體是什麼意思
密度:物質每單位體積內的質量。
密度的應用:
1.鑒別組成物體的材料。
密度是物質的特性之一,每種物質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質的密度一般是不同。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密度來鑒別物質。其辦法是是測定待測物質的密度,把測得的密度和密度表中各種物質的密度進行比較,就可以鑒別物體是什麼物質做成的。
2.計算物體中所含各種物質的成分。
3.計算很難稱量的物體的質量或形狀比較復雜的物體的體積。
根據密度公式的變形式:m=Vρ或
V=m/ρ,可以計算出物體的質量和體積,特別是一些質量和體積不便直接測量的問題,如計算不規則形狀物體的體積、紀念碑的質量等。
4.判定物體是實心還是空心。
判定物體是空心的還是實心的,一般有以下三種方法
:
(1)根據公式,求出其密度 ,再與該物質密度ρ比較,若
<ρ,則為空心,若 =ρ,為實心。
(2)已知質量,由公式,
求出V ,再與V物比較,若V物>V ,則為空心,若V=V物 ,則該物體為實心。
(3) 把物體當作實心物體對待,利用,求出體積為v的實心物體的質量, 然後將m 與物體實際質量m物比較,若m>m物時,則該物體為空心,若m=m物,則該物體為實心。
5.計算液體內部壓強以及浮力等。(密度也可以計算柱體壓強)
6.鑒別未知物質
「氬」就是通過計算未知氣體的密度發現的。經多次實驗後又經光譜分析,確認空氣中含有一種以前不知道的新氣體,把它命名為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