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一地理-公轉與自轉-地球光照圖 晝夜分布(急!!!!)
一
1.這一天的日期是__6月22日___,太陽直射在__23.5°N___(緯度),判斷依據是_____
地球自轉方向順時針轉,圓心是南極點,極圈內是極夜
2.根據圖示,a、b、c、d四點按照正午太陽高度角由大到小的排列順序是_CBDA
3.根據圖示,a、b、c、d四點中白晝時間最長的是__C_,晝夜變化幅度最大的是___A__
4此時,地球在公轉軌道上接近___遠__(近或遠)日點,公轉的線速度較 __慢___(快或慢)
5.b點的緯度是___23.5°S__、經度是 ___90°W__,位於 ___西六區__(時區) ,時間是__21___點
二 晝夜分布(斜線為黑夜)
1.北極圈及其以內出現的是__極夜___(極晝、極夜)地理現象
2.此時太陽直射點的緯度是___23.5°S__,日期是_12月22日____前後
3.比較圖中abcd四個地點,正午太陽高度最小的是___C__,最大的是__A___,白晝最短的是___C__
4.a、b、c、d四點中正午太陽高度沒有達到一年最大值的是__CD___
5.地球上的居民設計住宅區要求門窗朝向以多接受陽光為標准,C處住宅處門窗朝向__南___,D處住宅處門窗朝向__不限___,B處住宅處門窗朝向__北___
6.如果住宅區樓頂安置太陽能熱水器為了獲得更多的太陽光熱,要根據太陽高度的變化隨季節調整傾角(即熱水器與樓房頂部的傾角),12月22日a、b兩地熱水器與樓房頂部的傾角最大的是___B__
三 我國西部地區某校地理興趣小組在平地上用立竿測影的方法,測算正午太陽高度α,如甲圖。乙圖為該小組繪制的春分日至冬至日正午竿影長度變化圖。
1.乙圖的數碼代號分別表示二分二至日的竿影長度。其中反映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正午竿影長度的數碼代號是__②___
2.該地從春分日到秋分日的正午竿影長度變化情況是__先變短後變長___,對應的正午太陽高度α的變化是__先變大後變小___
3.如果上海(121°e)12點可測得正午竿影長度,那麼該學校(101°E)的學生每天測得正午竿影長度的時間,要比上海晚( D )
A.20分鍾 B.40分鍾 C.60分鍾 D.80分鍾
4.如果一年中測得的正午竿影均朝向北方,那麼該學校位於( C )
A.南回歸線以南 B.南回歸線與赤道之間 C.北回歸線以北 D.北回歸線與赤道之間
5.如果出現正午竿影長度等於竿長,則表示此時正午太陽高度是 ( C )
A.0° B.25° C.45° D.90°
② 如何判讀地球太陽光照圖
地球的太陽光照圖的判讀是高考的常考知識點之一,也是高中地理的難點,能正確判斷太陽光照圖,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一般解讀光照圖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 .應該了解光照圖的分類 2 .准確把握地球光照圖上的特殊點,晨昏線與赤道的交點,一個是6點,一個是18點。晨昏線與出現極晝極夜緯度的切點,一個是12點.一個是24點.太陽直射點:太陽直射點的經度是12點,緯度上正午太陽高度角為90度。 3 .找出太陽光照圖中特殊的線。
③ 關於地理太陽光照圖的判斷
你給的題目絕對不全,至少少了一條已知的經線。
這里稍微給你一點解題的思路:
1
b、c兩點的太陽高度相同:題目要求的是「太陽高度」而不是「正午太陽高度角」,地球上任意一點,在任意時刻都有太陽高度。但是要在正午達到最大。由於這兩點不在一條緯線上,如果要讓兩個正午太陽高度角相同,就必須是太陽直射點位於二者中間的緯線上。明顯如果是位於二者之間,那麼這是太陽直射點要位於赤道與南回歸線之間,我們地理里是不會出現考察學生除了二分二至日以外的變態題目。
2
回到太陽高度上,要讓二者太陽高度相同,只要讓晨昏線同時經過b、c兩點,此時這兩點的太陽高度就都為0了。而這時我們根據圖中太陽光方向可得出晝夜半球的分布情況,如果這題沒有猜錯,節氣應該是要為冬至
3
要算赤道上東半球白晝的經度范圍,肯定要有一條已知的經線。b點在赤道上,且時間為6時,因此b所在的經線時間都為6時,白晝就是從b所在的經線開始,往東跨了12個小時的白晝,也就是180個經度,b點的經線就要根據你題目中的已知經線來推算。得出白晝的經度范圍後還要和東半球的經度(20w—160e)取重合的部分。
4
同一緯度上的各點晝長都相等,因為我們算某一點的晝長就是看其所在緯線的晝弧長度。同一緯線上的晝弧肯定相同
④ 高中地理晨昏線 光照圖的判斷技巧 最好有幾個例子拜託了
一、晨昏線中隱含的重要信息
1.晨昏線的基本概念
晨昏線是晝半球與夜半球的分界線。順著地球自轉方向,由夜半球向晝半球轉化的線叫晨線;順著地球自轉方向,由晝半球向夜半球轉化的線叫昏線。
2.晨昏線與緯線的切點
切點緯度是晨昏線上的最高緯度;切點緯度是出現極晝、極夜現象的最低緯度。切點所在經線為0時或12時。切點又是晨線與昏線的分界點。
3.晨昏線與赤道的交點
晨昏線與赤道交點的緯度是晨昏線上的最低緯度,位於晨線或昏線的中點處。晨昏線與赤道的交點所在經線為6時或18時。
4.晨昏線與地軸的夾角
晨昏線與地軸的最小夾角為00(二分日),晨昏線與地軸的最大夾角為23026』(二至日)。晨昏線與地軸夾角度數等於直射點緯度數,同時與切點所在的緯度數互余。
二、晨昏線在光照圖判讀中的巧用
讀圖2,完成下列要求。
①A點的地方時是_______時,B點此刻為______時。
思路點撥:找晨昏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為6時或18時;找晨昏線與緯線切點所在經線為12時
或0時,圖中每相鄰經線跨度為450,依據地方時計算的東加西減原則可做出判斷。
參考答案:39
1.確定直射點地理坐標
②太陽直射點坐標為________。
思路點撥:直射點緯度:位於極晝半球,大小與晨昏線和地軸之間的夾角相等,與切點緯度數互余;直射點經度:切點所在的12時經線。圖中晨昏線與地軸的夾角為200,北極點附近為極晝,可確定直射點緯度;由00經線此時9時,可計算出l2時經線為450E即直射點經度。
參考答案:200N450E
2.確定日期與季節
③此時,可能為()
A.3月B.4月C.7月D.9月
思路點撥:找出晨昏線與經線圈夾角,夾角大小反映了直射點偏離赤道的度數,結合直射點所在的南北半球,可依據直射點移動的速度計算出相對應的月份,進而判定季節。
參考答案:C
3.確定極晝極夜范圍
④出現極夜現象的范圍是。
思路點撥:找晨昏線與緯線的切點,從切點緯度到同半球極點之間為極晝、極夜出現的區域。圖中晨昏線與地軸夾角為200,由切點緯度與之互余,可知切點緯度為700,結合直射點在北半球進行確定。
參考答案:700S~900S
4.確定日出、日落時刻
⑤A地_______時日出,B地______時日落。
思路點撥:日出時刻就是所在緯線與晨線交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日落時刻就是所在緯線與昏線交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A地此時為日出,同一條緯線日出日落時刻地方時相同。也可由圖中A、B兩地晝弧、夜弧經度數分別為2700和900,推知晝長為18時,夜長為9時,依據公式:日出、日落=12±晝長/2,日出、日落=0±夜長/2,做出計算。
參考答案:321
5,確定晝長、夜長
⑥B地晝長為_______小時。
思路點撥:可直接用公式「某地晝長=日出時刻一日落時刻」計算,由3時日出,推出日落為21時,可得出答案。也可用B地緯線圈被晨線與昏線分割的晝弧經度數除以150,圖中晝弧為2700。
參考答案:l8
⑤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圖示是什麼
第一單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公轉和自轉
繞轉中心 太陽 地軸
方向 自西向東(北天極上空看逆時針) 自西向東(北極上空看逆時針,南極上空相反)
周期 恆星年(365天6時9分10秒) 恆星日(23時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º/日 近日點(1月初)快遠日點(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時15º(兩極除外)
線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時 從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1670KM小時,兩極為0.
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關系:
(1)黃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黃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º26』
(2)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移動
二: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更替(2)地方時 (3)沿地表水平運動的物體發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①晝夜長短的變化
北半球:夏半年,晝長夜短,越向北晝越長 ①太陽直射點在那個半球,
北極圈以北出現極晝現象 那個半球晝長,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晝短夜長,越向北晝越短 晝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極圈以北出現極夜現象 晝夜平分
南半球:與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
隨緯度的變化 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
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達到最大值 離直射點越近高度
隨季節的變化 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達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歸線之間每年有兩次直射
四:光照圖的判讀
(1)判斷南北極,通常用於俯視圖,判斷依據為:從地球北極點看地球的自轉為逆時針,從南極看為順時針;或看經度,東經度遞增的方向即為地球自轉的方向.
(2)判斷節氣,日期及太陽直射點的緯度 晨昏圈過極點(或與一條經線重合),太陽直射點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線與極圈相切,若北極圈有極晝現象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北緯23º26』,若北極圈有極夜現象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南緯23º26』
(3)確定地方時 在光照圖中,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為正午12點,晨昏線所包圍的白晝部分的中間經線為12點,晨線與赤道交點經線的地方時為6點,昏線與赤道交點經線為18點,依據每隔15º,時間相差1小時,每1º相差4分鍾,先計算兩地的經度差(同側相減,異側相加),再轉換成時間,依據東加西減的原則,計算出地方時
(4)判斷晝夜長短 求某地的晝(夜)長,也就是求該地在緯線圈上晝(夜)弧的長度,這個長度也可由晝(夜)弧所跨的經度數來推算
(5)判斷正午太陽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區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不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和,再用90º-兩地緯度差即為所求地的正午太陽高度
五:晨昏線與經線和緯線
(1)根據晨昏線與緯線相交判斷問題
①晨昏線通過南北極可判斷這一天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後
②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晝,可判斷這一天為6月22日前後,北半球為夏至日,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為冬季
③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夜,可判斷這一天為12月22日前後,北半球為冬至日,北半球為冬季,南半球為夏季
(2)根據晨昏線與經線相交關系判斷晝長和夜長
推算某地晝長或者夜長,求晝長時,在晝半球范圍內算出該地所在地的緯線圈從晨線與緯線圈交點到昏線與緯線圈交點,所跨的經度除以15即該地晝長,如果圖上只畫了晝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圖中白晝所跨經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該地的晝長
七:區時,地方時的計算
第一步:先求兩地的經度差.
第二步:再求時間差,以每一度經度相差4分鍾來算.
第三步:然後判斷兩地的東西方向,求東用加,求西用減.若求出的時間大於24小時,則減24,日期加1天,若時間為負值,則加24小時,日期減去1天.
第二單元 大氣
一: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
1)低層大氣的組成:干潔空氣(氮—生物體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陽紫外線「地球生命的保護傘」)、水汽和固體雜質(成雲致雨的必要條件)
2):大氣的垂直分層(課本29頁圖2.1)
高度 溫度 大氣運動 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高層大氣 2000-3000千米 電離層反射無線電波
平流層 50-55千米 隨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平流運動 臭氧吸收紫外線升溫;有利於高空飛行
對流層 低緯:17-18千米,中緯:10-12千米,高緯:8-9千米 隨高度增加而遞減 對流運動 天氣現象復雜多變,與人類關系最密切
二:大氣熱力作用
(1)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選擇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臭氧吸收紫外線,對於可見光部分吸收比較少
反射作用:無選擇性,雲層越厚,反射作用越強,在夏季多雲的白天,氣溫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選擇性,對於波長較短的籃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藍色
(2)對地面的保溫效應
①大氣吸收地面的長波輻射,截留熱量而增溫,由於大氣對於太陽短波輻射的吸收能力比較差,但是對於地面長波輻射吸收作用強,所以地面輻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氣吸收
②大氣逆輻射是大氣輻射的一種,方向朝向地面,對地面熱量進行補償,起保溫作用
二:大氣的熱力狀況
大氣的熱力作用
1)熱力環流:由於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是大氣運動的一種最簡單的形式。
從圖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壓線向低壓方向(向下)彎曲,高空等壓線向高壓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影響因素:等壓線越密集的地方,則風力越大(圖2.10,2.11,2.12)
在單一水平氣壓梯度力作用下:風向垂直等壓線,指向低壓
風向 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作用下: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在三個力作用下:風向與等壓線成一夾角,始終由高壓指向低壓方向.
三:全球性的大氣環流
1)三圈環流(課本37頁圖2.14)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氣壓帶風帶隨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而南北移動,對於北半球來說,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圖2.15)
②海陸分布對大氣環流的影響
(3)季風環流(圖2.18)
地區 東亞 南亞,東南亞
氣候類型 溫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
成因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
風向 冬季 西北風(亞洲大陸) 東北風(亞洲大陸)
夏季 東南風(太平洋) 西南風(印度洋)
四:常見的天氣系統
1)鋒面系統—冷鋒和暖鋒(圖2.19,2.20)
冷鋒 暖鋒
概念 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移動 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移動
天氣特徵 過境前 單一氣團控制,天氣晴朗 單一氣團控制,低溫晴朗
過境時 陰天、雨雪、刮風、降溫 連續性降水
過境後 氣壓升高,氣溫下降,天氣晴朗 氣溫上升,氣壓下降,天氣轉好
降水的分布 降水一般出現在鋒後 降水一般出現在鋒前
大氣舉例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風,寒潮,沙塵暴
2)低壓、高壓系統—氣旋和反氣旋(以北半球為例,圖2.21)
氣旋 反氣旋
氣壓 低氣壓(中心低,四周高) 高氣壓(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運動 四周向中心輻合(北逆南順) 中心向四周輻散(北順南逆)
垂直運動 上升 下沉
天氣 多陰雨天氣 多晴朗、乾燥天氣
舉例 台風 長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氣爽」天氣
五;氣候的形成和變化
1)氣候的形成因子(太陽輻射、地面狀況、大氣環流、人類活動)
①不同氣候類型的氣溫特點
l 氣溫的分布,一般是低緯溫度高,高緯溫度低;山上的氣溫比山下低;暖流經過地區的氣溫比寒流經過地區高
l 同一緯度地帶內,由於下墊面不同,不同地點的氣溫狀況不同,其中影響比較的大是海洋和陸地
l 大陸性氣候與海洋性氣候的比較(北半球)
氣候類型 氣溫日較差 氣溫年較差 最高氣溫月 最低氣溫月
大陸性 大 大 7月 1月
海洋性 小 小 8月 2月
②不同氣候類型的降水狀況
l 赤道地區氣流以輻合上升為主,全年雨量充沛
l 南北回歸線至南北緯30º之間,在副熱帶高壓和信風帶控制下,常年乾旱
l 大陸的西岸有兩種情況,以亞歐為例,地中海地區(亞熱帶),夏季處於副熱帶高壓中心的邊緣,氣流下沉,乾燥少雨,冬季由於副熱帶高壓向南移,此地受西風帶的控制,多氣旋活動,濕潤多雨。歐洲地區(溫帶),終年盛行西風,各月降水量較多,而且比較均勻
l 大陸的東岸,以亞歐大陸為例,處於季風環流的控制下,冬季受來自大陸的冷干氣流的影響,降水不多,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的影響,降水較多
l 大陸的內部,以亞歐大陸為例,終年受大陸氣團的控制,降水比較少
l 兩極地區以輻合下沉氣流為主,全年降水少
2)氣候的類型(課本47頁的圖2.26)
3)主要10種氣候類型的判斷(課本48頁圖2.27)
步驟 依據 因素變化 結論
判斷南北半球 最高(或最低)氣溫月份 6.7.8三個月氣溫最高 北半球
12.1.2三個月氣溫最高 南半球
判斷所屬溫度帶 最冷月均溫 最冷月均溫>15℃ 熱帶氣候
最冷月氣溫在0℃~15℃ 亞熱帶氣候或者溫帶海洋性氣候
最冷月氣溫在-15℃~0℃ 溫帶氣候
最熱月<>5℃ 寒帶氣候
確定具體的氣候類型 降水量的年內分配情況 年雨型 熱帶 熱帶雨林氣候>2000mm
溫帶 溫帶海洋性氣候700~1000mm
夏雨型 熱帶 熱帶草原氣候(750~1000mm)熱帶季風氣候1500~2000mm)
亞熱帶 亞熱帶季風氣候
溫帶 溫帶大陸型氣候
冬雨型 亞熱帶 地中海氣候
少雨型 熱帶 熱帶沙漠氣候
寒帶 極地氣候
六;大氣環境保護
(1)全球變暖
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氣溫升高
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①大量燃燒礦物燃料,②毀林
危害:①海平面上升,淹沒陸地
②改變各地降水狀況和干濕狀況,導致世界各國經濟結構的變化
保護措施: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術和能源利用效益,採用新能源
②努力加強國際合作
(2)臭氧層的破壞與保護
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類使用製冷設備排放的氟氯烴
危害:①危害人體健康,②對生態環境和農林牧漁業造成破壞
保護措施:減少並逐步禁止氟氯烴等消耗臭氧物質的排放,加強國際合作
(3)酸雨
概念:人們一般把PH值小於5.6的雨水稱為酸雨
成因:燃燒礦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氣體
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農作物生長,腐蝕建築和文物古跡等
防治措施: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減少人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國已經採取了發展潔凈煤技術、清潔燃燒技術等措施來控制酸雨
⑥ 高一地理:讀光照圖回答下列問題
1、首先給你解釋一下什麼是晝弧和夜弧。晝弧就是指白天所跨的經度,夜弧就是指黑夜所跨的經度。
2、讀圖可知:A、圖中中心點為南極,原因:根據0度經度,你可以把所有經線的度數標出來,再根據順著地球自轉方向,東經逐漸增大,西經逐漸減小這句話,反推出來得出地球自轉方向為順時針,表示中心點為南極。
B、圖中可以判斷出A點所在的晨昏線為晨線,與A點相交的經線為東經135度。
C、A點所在緯線所跨的夜弧范圍是從東經45度到東經135度,所以夜弧所跨的經度為90度。得出A點所在緯線的夜長為6小時,那麼晝長為24-6=18時。根據夜長=夜弧所跨經度/15度這個公式得的。
D、得出晝長後,再根據公式:日出=12-晝長/2 即日出=12-18/2=3時。日落=12+晝長/2 即日出=12+18/2=21時
⑦ 高中地理太陽光線怎麼畫,是不是太陽直射點與地心的連線,如果是,請詳細解釋,如果不是,應該是什麼呢。
在高中地理的光照圖中只有地球的側視圖中才會像題主說的那樣話,作太陽直射點和地心的連線(虛線)的反向延長線(實線)。剩下的太陽光線都只要平行就可以了(太陽與地球相比,太陽體積巨大,所以發射到地球上面的太陽光可以視為平行光)一般在考試中只有過這條過地心的太陽光線是得分點。如果要求畫晨昏線的話,只需過地心與上述畫的太陽光線垂直就可以了,一定要標注直角符號(得分點)。
如果是俯視圖的話比較好辦,只要找到晨昏線,然後太陽在左側就在左側話平行線,右側同理。
一般題目要求畫側視,俯視圖很少見。
補充一下,俯視圖畫晨昏線考的也蠻多的。晨昏線平分赤道(俯視圖中最外面的大圓)先找到平分的兩點(兩點的連線與太陽光線垂直)然後找到晨昏線相切的緯線(此緯線度數=90-太陽折射點度數)的切點,連接上述三個點(畫的時候用平滑的曲線),如果不是春秋分日,那應該可以畫出兩條曲線來,根據題目判斷所看到的極點附近應該是極晝還是極夜來進行取捨。
附上一張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側視圖、俯視圖(空白)共題主練習。
(希望能夠幫到你~(@^_^@)~)
⑧ 高中地理太陽光照圖之圓柱投影圖的判讀方法
(1)此圖是_12_月_22_日前後的光照圖。
AB線為晨線,則AC線為昏線,AB線和AC線上側為夜,下側為晝,A點在北極圈上,說明北極圈上剛好出現極夜現象,是北半球冬至日,即12月22日前後。
(2)此時正午太陽直射點位置在:_23°26′S , 90°W_。
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緯度為23°26′S;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平分大部分晝半球,從圖中可看出平分大部分晝半球的經線是90°W。
(3)經過_18_小時太陽經過D點所在的子午線。
圖中現在太陽(直射點)在90°W,太陽自東向西運動,過D點(0°經線)所在的子午線要跨越經度為360°-90°=270°,所需時間為270°/15°每小時=18小時
⑨ 讀局部太陽光照示意圖...高一地理 求詳細解釋!
答案
B
B
A
1、有地球自轉方向可判斷這是北半球
甲在丙的北面
根據自轉方向確定東西方向
所以是西北
2、由於甲乙是昏線
所以甲乙與赤道的的焦點為18點
這點所在的經線是180°經線
所以北京時間120°E是14時
3、由於甲乙是昏線
根據地球自轉方向
可以判斷出北極圈出現極夜現象
是為冬至
南半球夏至
所以只有A答案符合條件
⑩ 高一地理晨昏線 圖示
注意:以下我繪制的光照圖中,陰影一律表示黑夜,非陰影表示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