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城一品·幸福里】小區的地理位置怎麼樣日常生活方便嗎
位置得相對說,就這一塊來說還是很不錯的,離客運站挺近的,平時買東西的話有很近的超市。
2. 瀘州南城和關聖殿具體是那啊
南城在長江大橋頭,大梯步下面,關聖殿是在江城,金甲蟲總店旁邊那條街進去。
3. 四川瀘州南城中學好嗎、
我就是那裡畢業的.你應該說的是瀘州十五中吧.現在修了新校區.環境稍微改善了一下.建議去讀書的話.最好是進實驗班.進一般的班的話.沒什麼多大的發展.曾經一個平行班.全年紀排名前一百的.就3人.這不是吹牛.我就是親眼所見.親身體會的.
4. 瀘州南城在哪裡
瀘州南城位於瀘州市江陽區,南城街道(Nancheng)為中共江陽區委、區政府所在地,東臨長江,與茜草鎮隔江相望,西南與大山坪街道接界,北與北城街道相連。面積2.5平方千米,戶籍人口46679人(2004年),轄9個社區。有瀘州體育場、烈士陵園、忠山公園等單位。
地址:瀘州市江陽區
附近的公交站:文化廣場、江陽中路、文化廣場上(市政府)、公交有限公司、酒城賓館、市人大、瀘州高中、澄溪口、廣鳳路口、石馬溝、醫學院、瀘州日報社、忠山路、淘彌洞、市住建局。
附近的公交車:214路、255路、3路、158路、161路、178路、20路、210路、217路、226路、230路、231路、237路、246路、264路、265路、271路、272路、273路、278路、33路、旅遊觀光、168路、18路、269路、29路、128路、138路、166路、215路、247路、25路區間、167路、321A路、201路、213路、238路、242路、208路、262路、216路、289路、222路、236路、288路等。
5. 南城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中文名稱
南城縣
外文名稱
Nancheng County
別名
建昌
行政區類別
縣
所屬地區
江西省撫州市
下轄地區
建昌鎮、株良鎮、上唐鎮等
政府駐地
建昌鎮
電話區號
0794
郵政區碼
344700
地理位置
江西省東部,撫州市中部,盱江下游
面積
1697.97平方千米
人口
32.6萬人(2010年)
方言
贛語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著名景點
麻姑山,萬年橋,醉仙湖,麻源三谷、沸珠泉(天下第三泉)等
6. 瀘州有分幾個區幾個縣
3個區4個縣。1996年7月1日,瀘州市行政區劃調整,設江陽區、龍馬潭區、納溪區和瀘縣、合江縣、敘永縣、古藺縣,市政府駐瀘州市江陽區大山坪。
1、瀘陽區
位於四川盆地南部,長江、沱江交匯處。東連合江縣,南接納溪區,西鄰宜賓市江安縣、自貢市富順縣,北以沱江為界與瀘縣、龍馬潭區相鄰。是中外聞名的「瀘州老窖特曲」發源地,素有「川南重鎮」、「酒城」等美譽。
截至2018年6月,江陽區下轄8個街道、10個鎮:南城街道、北城街道、大山坪街道、鄰玉街道、藍田街道、茜草街道、華陽街道、張壩街道、泰安街道(由瀘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託管)、況場街道、黃艤鎮、彌陀鎮、通灘鎮、江北鎮、方山鎮、丹林鎮、分水嶺鎮、石寨鎮。
2、龍馬潭區
隸屬四川省瀘州市,位於四川盆地南部,長江、沱江交匯處。西、北與瀘縣相交,南鄰江陽區,東連瀘縣和江陽區。龍馬潭區是瀘州的商貿、物流、經濟、客運中心,是瀘州經濟商貿發達區,瀘州主城三區之一,同時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位於龍馬潭區境內。
龍馬潭區幅員面積332.64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龍馬潭區管轄8個街道(小市街道、紅星街道、蓮花池街道、羅漢街道、魚塘街道、安寧街道、石洞街道、特興街道)、4個鎮(胡市鎮、雙加鎮、金龍鎮、長安鎮)。
3、納溪區隸屬於四川省瀘州市,位於四川盆地南部,長江之南,永寧河下游兩岸,介於東經105 °09′~ 105 °37′, 北緯28°02′14″~28°26′53″之間,東連合江縣,南接敘永縣,西界宜賓市江安縣,北鄰江陽區。
納溪區幅員面積1150.6平方千米,截至2014年,納溪區轄12個鎮:大渡口鎮、護國鎮、打古鎮、上馬鎮、合面鎮、豐樂鎮、白節鎮、天仙鎮、棉花坡鎮、新樂鎮、渠壩鎮、龍車鎮,3個街道:安富街道、永寧街道、東升街道,176個村,1843 個村民小組,22個社區。 [6-7] 區政府駐安富街道。
4、瀘縣
是四川省瀘州市下轄縣,位於四川盆地南部,介於東經105°10′50″~105°45′30″,北緯28°54′40″~29°20′00″之間。瀘縣東與重慶市永川區、瀘州市合江縣連界,南與瀘州市龍馬潭區和江陽區相鄰,西與自貢市富順縣接壤,北與重慶市榮昌區和內江市隆昌市相連。
截至2014年,瀘縣轄1個街道、19個鎮,分別為∶1個街道:玉蟾街道;19個鎮:福集鎮、玄灘鎮、嘉明鎮、喻寺鎮、得勝鎮、牛灘鎮、兆雅鎮、太伏鎮、雲龍鎮、石橋鎮、毗盧鎮、奇峰鎮、潮河鎮、雲錦鎮、立石鎮、百和鎮、天興鎮、方洞鎮、海潮鎮。
5、合江縣
隸屬四川瀘州,川渝黔結合部,位於四川盆地南緣。西面與江陽區、納溪區、瀘縣相鄰,東面與重慶市江津區接壤,北面與永川區接壤,南面與貴州省赤水市、習水縣毗鄰。
合江縣位於長江、赤水河、習水河交匯處,是長江出入川的第一縣。2013年,合江縣城中心城市,面積已達15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合江縣下轄26鎮1鄉。
6、敘永縣
隸屬瀘州市,位於四川盆地南緣,東面與四川瀘州市古藺縣、南面與貴州省畢節市、西面與四川宜賓市興文縣、北面與四川瀘州市納溪區等地毗鄰。
東北面與四川瀘州市合江縣、貴州赤水市,西南面與雲南鎮雄縣、威信縣等地接連。東西寬54.3千米,南北長94.9千米,總面積2977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敘永縣管轄20個鎮、5個民族鄉。
7、古藺(lìn)縣
隸屬四川省瀘州市,古為「藺州」、「落洪」,是奢香故里,被譽為郎酒之鄉、春蘭之都。 是全國性醬香酒生產基地、中國白酒金三角重要組成部分、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准化生產基地、國家13個大型煤炭開發基地之一。
縣城建城區面積達9.53平方公里,城區常住人口11.6萬人。截至2018年4月,古藺縣下轄26個鄉鎮,其中鎮22個,鄉4個。政府駐地古藺縣古藺鎮府前街。
7. 古代的南城是什麼樣
南城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東有鳳凰東山,綿綉如屏,西有鳳凰西山,翠嶺如黛。南城正座落在雙鳳展翅的懷抱之中。劉宋泰始三年(467)淮北盡失於北魏之手,在郁州僑置青冀二州。這是我國僑置州縣最早的記錄,南城冠居第一。泰始七年(471)又首立東海縣於此。東魏在此建臨海鎮,北齊臨海鎮廢,北周又復建東海縣於此。唐武德四年至八年曾在此建環州。後為東海縣治。南宋端平二年(1235)至景定二年(1261),海州州治曾遷此,稱為「東海州」。明時東海縣廢,仍是州內重鎮、海港要地。清代,設兩個都司署於雲台山南北兩端,北端在墟溝,稱「北城」,南端的即古鳳凰城,稱「南城」。雲台山成陸以後,南城的重要地理位置盡失,漸次衰落。
我們今天看到的「古鳳凰城」四字是清代海州州牧王金鈞所題,這只是當時的南門。古代南城最早為南朝劉宋青州刺史劉善明始築的石城。(473-476)宋寶佑年間(1253-1258)賈似道獻捷重築。明永樂十六年(1418)淮安府指揮軍事周得辛又增高三尺五寸,用以防倭。城西南控海,東北抵山,有東、南、北三門。東門書刻「拱衛東瀛」,北門書刻「秀挹雲台」。過去依山築城,所以山在城中,而如今城牆俱毀,算是城在山中了。
古街步游:
古鳳凰城內還保存一條古街,它是明清時代南城的縮影。古南城的文化精華都濃縮在這條街道的兩側,古建殘存,古風依舊。街道長兩華里又九十九步。街寬六尺,這是過去縣城街寬的標准。因為獨木輪車長期碾壓,街心留下了二寸多深的車轍。路兩旁的民居,鱗次櫛比,首尾相連,卻都是東西向大門。除了部份為磚砌牆體,大部份仍然保留了南城典型的建築風格——亂石砌牆。不用水泥,而歷經風雨一二百年卻一如當初。青瓦屋面,斗拱出檐伸向街心。街心兩側門面過去大都是鋪面,保持了明清時代「前店後坊」還有後花園的傳統住宅模式。一般每戶都有兩三道穿堂,三五進庭院,住房卻又是南北向,大都是「金」字木樑,磚椽,有的帶抄手廊,屋內羅磚鋪地,屏風隔斷,保持了清代的建築風格。
在這里時光似乎把我們拉到一百年前,這里是古代市井的縮影。在我們的眼前呈現出那繁華的當鋪,斜矗的酒旗,勾欄里的調笑。我們應該把這個濃縮的古代世俗生活背景的「蛋糕」切割下來,「密封保存」,它是南城未來的重要的旅遊資源。
8. 想知道: 瀘州市新區轉盤屬於南城在哪
新區轉盤不屬於南城吧,就在主幹道。在長起橋那一站往走。
9. 瀘州在哪個省
瀘州市,四川省轄市,位於四川省東南部川渝黔滇結合部。地理坐標北緯27°39′—29°20′,東經105°08′41〃—106°28′,東西寬121.64千米,南北長181.84千米,幅員12,243平方千米,區號:0830,郵政編碼:646000,車牌編號:川E。距省會成都市267千米。東鄰重慶市、貴州省,南界貴州省、雲南省,西連宜賓市、自貢市,北接重慶市、內江市。轄江陽區、龍馬潭區、納溪區、瀘縣、合江縣、敘永縣、古藺縣。�
位於四川盆地南緣與雲貴高原的過渡地帶,地勢北低南高。北部為河谷、低中丘陵,平壩連片,為魚米之鄉。南部連接雲貴高原、屬大婁山北麓,為低山,河流深切,河谷陡峭,森林礦產資源豐富。海拔高度240—520米。�
合江縣九層岩長江江面海拔203米,為最低點。敘永縣羅漢林羊子灣梁子主峰海拔1902米,為最高點。
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北部為准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南部山區氣候有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和北溫帶氣候之分,具有山區立體氣候的特點。年平均氣溫17.1℃—18.5℃,年平均降雨量748.4—1184.2毫米,日照1200—1400小時,無霜期300—358天。土地肥饒,物產富庶。具有春榮、夏艷、秋實、冬秀的江南特色。�
長江自西向東橫貫境內,沱江、永寧河、赤水河、瀨溪河、龍溪河等交織成網。境內長江航道133千米,入境水量2420.8億立方米,出境水量2945.6億立方米。近30年,長江最高洪水位18.86米。瀘州行政圖瀘州市處川東南平行褶皺嶺谷區南端與大婁山的結合部,四川盆地南緣向雲貴高原的過渡地帶,兼有盆中丘陵和盆周山地的地貌類型,分屬四川盆南山地與丘陵區和巫山大婁山中山區兩個地貌二級區。總的特點是:南高北低,以長江為侵蝕基準面,由南向北逐漸傾斜,山脈走向與構造線方向基本一致,呈東西向、北西向及北東向展布。大體上以江安——納溪——合江一線為界,南側為中、低山;北側除背斜形成北東向狹長低山山壠外,均為丘陵地形。最低點是合江九層長江出境河口,海拔203米;最高點是敘永縣分水楊龍彎粱子,海拔1902米,相對高差1699米。按其特點,全市地貌大體上可分為四種類型。
1、北部淺丘寬谷區:包括瀘縣、江陽區、龍馬潭區、合江縣和納溪區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為川東平行褶皺地帶的延伸部分,屬四川盆中丘陵區的南緣,面積占總幅員面積的18.6%。海拔多在250-400米,最高為萬壽山,海拔757米。長崗山多為林地,淺丘寬谷多為耕地,田多土少,是全市主要農業區。
2、南部低中山區:包括敘永、古藺縣大部,屬四川盆地南緣的盆周山地低中山地貌類型區,面積占總幅員面積的38.6%。出露的地層以古老海相沉積的各類灰岩、泥岩為主,侵蝕嚴重,形成山巒迭嶂,溝谷縱橫的復雜地貌類型,平均海拔800米左右,最高為敘永縣分水楊龍彎粱子,海拔1902米。山地為林地、旱地和園地(茶園);槽壩地勢平坦,以耕地為主,土壤肥沃,土層深厚,也是我市主要農業區之一。
3、中部丘陵低山區:長江以南,南部低中山區以北為中部丘陵低山區,包括瀘縣少部,江陽區一部,合江縣、納溪區大部和敘永、古藺縣北部,面積占總幅員面積的41.5%,山地海拔一般為500-1000米,最高為古藺縣斧頭山,海拔1895米,丘陵海拔350-500米。山地以林地為主,全市現存的兩大片原始森林——福寶林區和黃荊林區以及楠竹林,均集中在這一區,丘陵以耕地為主,其次是園地(果園和茶園)。
4、沿江河谷階地區:沿長江、沱江等大、中河流兩岸,由於河流的沖積、堆積而形成數級階地,面積占總幅員面積的1.3%。一、二級階地為第四系現代河流沖積物,階面平坦寬闊,寬達500-1000米,海拔250米以下,相對高差小於30米,厚15-20米,以耕地為主,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是全市蔬菜、甘蔗、龍眼的集中分布區。三、四級階地為第四系近代冰水沉積物,由於流水的侵蝕,只零星殘留於河谷兩岸的基座檯面上,海拔250-330米,多為耕地和園地,土層深厚,是全市甘蔗、荔枝的集中產區。江陽區面積660平方千米,人口60萬。區人民政府駐大山坪街道星光路6號。轄大山坪、南城、北城、茜草、華陽、鄰玉、藍田7街道,彌陀、黃艤、泰安、通灘、方山、江北、況場7鎮,石寨、分水嶺、丹林3鄉。鄉鎮社區居委會11個、村民委員會201個、城市社區居委會32個。
納溪區面積1150平方千米,人口47萬。區人民政府駐安富街道雲溪西路117號。轄安富、永寧街道和豐樂、護國、渠壩、合面、上馬、白節、打古、大渡口、龍車、天仙、棉花坡、新樂12鎮。村民委員會238個、村民小組1844個、農村社區居委會10個,城市社區居委會9個。
龍馬潭區面積344平方千米,人口33萬。區人民政府駐蓮花池街道龍馬大道1號。轄紅星、小市、蓮花池、高壩廠區4街道,羅漢、魚塘、石洞、胡市、特興、雙加、安寧7鎮,長安、金龍2鄉。村委會58個、社區居委會39個。
瀘縣面積1508平方千米,人口103萬。縣人民政府駐福集鎮花園幹道。轄福集、嘉明、喻寺、方洞、牛灘、天興、潮河、海潮、得勝、石橋、玄灘、奇峰、雲龍、兆雅、太伏、雲錦、百和、立石、毗盧19鎮。村民委員會583個、城市社區居委會7個、農村社區居委會32個、居委會9個,村(居)民小組7029個。
合江縣面積2417平方千米,人口84萬。縣人民政府駐地合江鎮少岷路。轄合江、白沙、先市、九支、鳳鳴、榕山、福寶、先灘、望龍、佛蔭、堯壩、五通、白鹿、甘雨、自懷、大橋、車輞17鎮,白米、密溪、參寶、焦灘、榕右、天堂壩、二里、鎖口、實錄、虎頭、南灘、石龍12鄉。村民委員會502個、村民小組3497個、城市社區居委會5個、農村居委會32個。
敘永縣面積2981平方千米,人口65萬。縣人民政府駐敘永地鎮。轄敘永、江門、水尾、落卜、赤水、兩河、分水、天池、摩尼、後山、馬嶺11鎮,大石、向林、興隆、石壩彝族、震東、麻城、營山、觀興、黃坭、高峰、龍鳳、梘槽苗族、合樂苗族、白臘苗族、水潦彝族15鄉。城市社區居委會8個、村民委員會567個、村民小組3715個。
古藺縣面積3181平方千米,人口74萬。縣人民政府駐地古藺鎮府前街。轄古藺、太平、二郎、德耀、雙沙、永樂、丹桂、龍山、大村、石寶、觀文、水口12鎮,桂花、東新、土城、魚化、護家、玉田、白泥、石屏、金星、大寨苗族、烏龍苗族、黃荊、椒園、馬蹄、建新、馬嘶苗族、箭竹苗族17鄉。村民委員會269個、居委會(社區)16個(其中城市社區3個),村民小組4558個。
江陽區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陽縣枕帶雙流,據江(長江)洛(沱江)會(匯流)也。(西)漢景帝六年(前151年)封趙相蘇嘉為侯國。」江陽縣(治今江陽區)屬益州犍為郡。建置歷史2156年。�
《春秋穀梁傳·禧公二十八年》:「水北曰陽。」因治所在長江之北得名。�
瀘州南朝梁武帝蕭衍大同年間(535—546年)置瀘州,領江陽郡。江陽郡領:江陽縣(治今江陽區)、漢安縣(治今納溪區大渡口鎮)、綿水縣(治今長寧縣北)、安樂戍(治今合江縣合江鎮)。州、郡治今江陽區。得名歷史約1459年。
得名「瀘水說」。〔北宋〕樂史《太平寰宇記》:「梁大同中置瀘州,遠取瀘水為名。」〔清〕李元《蜀水經》:「郡得名為瀘者,蓋始因梁大同中嘗(曾經)徙(遷移)治馬湖江口(金沙江、岷江匯流處)置瀘州。馬湖(金沙江下游自雷波至宜賓市一段,因流經古馬湖縣得名)即瀘水(雅礱江下游)下流,因遠取瀘水為名。」
� 瀘縣 《辭海 1999年版》:漢置江陽縣,隋改瀘川縣,元入瀘州,1913年改瀘縣。〔民國〕王祿昌、高覲光等纂修《瀘縣志》:「民國二年(1913年)改(瀘州)為縣,設瀘縣知事公署。」駐所位於今四川省警官高等專科學校東區,屬永寧道。從瀘州得名。
� 合江縣 西漢元鼎二年(前115年)設符縣,治今合江縣城南關,屬益州犍為郡。建置歷史2120年,因符關(巴蜀入黔要隘,今合江城區南關)得名。�
北周保定四年(564年)撤銷安樂戍,設置合江縣,治今合江鎮,屬江陽郡。《永樂大典·瀘州志》:「合江縣……前在江(長江),右(西南方)枕安樂溪(赤水河),二水相合,因名其縣。」
� 納溪區 西漢至西晉本江陽縣地,成漢(304—347年)時江陽郡為夷僚(少數民族)所據,江陽郡寄武陽縣地(今井研縣南),後寄治武陽縣治(今彭山縣東北),稱西江陽郡,後復故土。東晉穆帝(在位345—361年)於此(今納溪區大渡口鎮)置漢安縣,初屬江陽郡,後為東江陽郡郡治。建置歷史約1643年。�
《永樂大典·瀘州志》:「〔北〕宋皇佑三年(1051年)於納溪口置軍寨,元豐元年(1078年)徙都巡檢使主之,紹定中(紹定五年,即1232年)升〔納溪〕寨為縣,縣治距州城下流三十里。」屬瀘州瀘川郡。《永樂大典·瀘州志》:「納溪,古寨名。……昔諸葛武侯平雲南,於溪右立寨〔招〕降。……納溪縣,縣名。古之有溪,上控永寧界首,下注瀘江,昔諸葛武侯平定雲南,蠻夷(少數民族)納貢而出此溪,因名納溪,又曰雲溪。」
� 敘永縣 唐朝元和元年(806年)於納州以南至赤水河中上游北岸置羈縻藺州。近人蒲孝榮《四川政區沿革與治地今釋》:唐朝置羈縻宋州,州治今興文縣中城鎮,領牁龍、牁支、宋水、盧吾4縣。以彝族首領為州刺史,屬劍南道瀘州。建置歷史1199年。元朝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置永寧路。明末置敘永同知,隸敘州府。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敘永廳升為敘永直隸廳,治今敘永鎮,以貴州永寧縣來屬。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以永寧縣移治於古藺場。宣統元年(1909年)敘永直隸廳改為永寧直隸州。民國2年(1913年)改永寧直隸州為敘永縣,治今敘永鎮,屬永寧道。�
《敘永廳志》(清朝康熙年間著):「改土歸流(明清兩代在少數民族地區廢除世襲土司,改行臨時任命的流官統治的一種政治措施,改土歸流後,在原土司地區實行和漢族地區相同的政治制度,如丈量土地、徵收賦稅、編查戶口、組織鄉勇等,這加強了邊遠地區和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也加強了中央對邊遠地區的統治),以敘(州府)郡丞駐永(寧)治之號敘永(直隸)廳,即以『敘州府』之『敘』、『永寧』之『永』為『敘永』。」
� 古藺縣 唐朝元和元年(806年)於納州以南至赤水河中上游北岸置羈縻藺州。約於同一時期,彝族扯勒部落二十七世不結布歹,在柏雅妥洪襲君長(首領,彝稱)職,屬劍南道瀘州。建置歷史1199年。清朝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以永寧縣移治於古藺場。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改名古藺縣,治今古藺鎮,屬下川南道永寧直隸州。�
古藺得名:(一)藺境為唐代羈縻藺州地。藺州盛產藺草(燈心草),唐宋之世地無珍重,每歲土人以草織花席,故名。(二)「古藺」與「永寧」同義。民國余達父《且蘭考》:「按藺即寧之轉。」�
龍馬潭區 〔清〕常明、楊芳燦等纂修《四川通志》卷百六十八:唐朝王昌於梓州遇落魄仙,落魄仙姓張。後王昌入瀘州,落魄仙呼昌為「易元子「,授以道術,取馬送昌歸至家,馬化龍入潭。昌後遂仙去。�
1996年7月設置縣級區。從龍馬潭得名。風光旖旎的瀘州位於四川盆地南緣,川滇黔渝四省市結合部,地處長江和沱江匯流處。轄江陽、龍馬潭、納溪三區和瀘縣、瀘州佛寶合江、敘永、古藺四縣。幅員12243平方公里,人口462萬。氣候溫和,物產富饒,荔枝、龍眼等佳果久負盛名。境內江河縱橫,素有"魚米之鄉"、"天府糧倉"之稱。瀘州又是多民族聚居地,民風純朴,民俗獨特。
瀘州旅遊資源:江陽大地多佳景,國家級森林公園佛寶,被譽為地球同緯度植被保存最完好的常綠闊葉樹帶,景區面積達380平方公里;古藺黃荊原始森林、八節洞瀑布、紅龍湖、二郎美酒河、吳公岩、白馬洞、烏龍洞等等,極具旅遊開發價值;位於市區茜草壩長江岸邊的瀘州桂圓林風景區,沿江岸十華里翡翠長廊,被世界旅遊組織專家譽"四川生態旅遊和觀光農業的理想場所"。敘永丹山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自然保護區--畫稿溪、龍泉洞;瀘縣玉蟾山、玉龍湖;納溪天仙洞、鳳凰湖;江陽區方山、楊橋湖、甜蜜櫻桃園、桂妃園、瀘州桂圓林的"山、水、園、林";合江省級風景區筆架山、法王寺、將軍湖和巴蜀一絕--瀘州漢棺、堯壩古鎮、福寶古鎮;龍馬潭區九獅山、大通山、芙蓉島、龍馬潭、洞賓亭等等,構成瀘州旅遊資源"多、廣、奇、美"的特色。瀘州古稱江陽,西漢景帝前元六年(公元前151年)置江陽縣建制並築城寨,至今已有2150年歷史。1983年建立省轄瀘州市。宋代,瀘州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地位達到了極盛時期。史書記載,宋徽宗頒詔書雲:"瀘州,西南要會,邊閫之寄付非輕,可升為節度,仍賜名瀘州軍。"明代,瀘州躋身為全國33個商業都會之一,四川僅成、渝、瀘三個城市。1994年1月,被國務院公布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繼後又獲"國家衛生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殊榮,享有"酒城"美譽。
瀘州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遺存了豐富的文物古跡。全市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64處,其中國家級2處,省級10處,瀘州大麴明代窖池、龍腦橋、報恩塔、春秋祠、護國岩、龍透關、玉蟾山摩崖造像、合江漢代畫像石棺,以及市區內的明代城垣和清代民居,都是珍貴的旅遊資源。
張壩桂圓林瀘州地靈人傑,孕育了歷代名人:西周太師尹吉甫,蜀漢尚書令董允,晉朝被譽為"忠規奮烈,美志不遂"的江陽太守侯馥,元末明玉珍王朝右丞相劉楨,明末兵部尚書熊文燦,清末志士佘英、黃方等,都在中國歷史上留下寶貴的一頁,為故鄉人民爭了光。解放前夕,在重慶渣滓洞犧牲的革命烈士劉國志、成善謀、李青林、劉振美、雷震、陳繼賢等,是瀘州人民的優秀兒女。藝術家蔣兆和、王朝聞、凌子風、屈義林、劉止庸的成就,離不開養育他們的這方熱土。
江陽大地多佳景:國家級森林公園佛寶,被譽為地球同緯度植被保存最完好的常綠闊葉樹帶,景區面積達380平方公里;古藺黃荊原始森林、八節洞瀑布、紅龍湖、二郎美酒河、吳公岩、白馬洞、烏龍洞等等,極具旅遊開發價值;位於市區茜草壩長江岸邊的瀘州桂圓林風景區,沿江岸十華里翡翠長廊,被世界旅遊組織專家譽"四川生態旅遊和觀光農業的理想場所"。敘永丹山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自然保護區--畫稿溪、龍泉洞;瀘縣玉蟾山、玉龍湖;納溪天仙洞、鳳凰湖;江陽區方山、楊橋湖、甜蜜櫻桃園、桂妃園、瀘州桂圓林的"山、水、園、林";合江省級風景區筆架山、法王寺、將軍湖和巴蜀一絕--瀘州漢棺、堯壩古鎮、福寶古鎮;龍馬潭區九獅山、大通山、芙蓉島、龍馬潭、洞賓亭等等,構成瀘州旅遊資源"多、廣、奇、美"的特色。
瀘州城肘江負山,枕帶雙流,扼蜀南、渝西、黔北、滇東交通咽喉,有"天生重慶,鐵打瀘州"美譽。長江、沱江如兩條綵帶,繞城而形成三面環水、一面靠山的美麗壯觀的城市風貌。江陽道上,花團錦簇;濱江路上,遊人如織;長江岸邊,酒樓、船舫、漁村,燈紅酒綠,重現清代詩人張問陶"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樓紅處一江明"的景象。
瀘州是川、滇、黔、渝四省市通衢之地,交通十分便利,長江水道橫貫東西,穿城而去;隆納高速公路和321國道縱穿南北,傍城而過;瀘州民航已開通北京、上海、廣州、海口、昆明、貴陽等9條航線。程式控制電話直撥世界各地。旅遊賓館、飯店服務一流,設施完善。
山川靈秀的瀘州,展示了清代詩人張船山筆下的"灘平山遠人瀟灑,酒綠燈紅水蔚藍。只少風帆三五疊,更余何處讓江南"的境界。
周邊旅遊景點——
·瀘州概況· 玉龍湖·張壩桂圓林 ·堯壩古鎮 ·玉蟾山 ·佛寶 ·丹山
·方山 ·海潮湖 ·紅龍湖 ·天仙洞 ·龍腦橋 ·瀘州大麴老窖池
·忠山 ·黃荊 ·倒流河 ·鳳凰湖 ·報恩塔 ·九獅山
地方特色
瀘州,長、沱二江交匯而過,帶給她水的靈秀;淺丘地形,使她呈現獨有的小山城魅力;站在茜草看夜景,整個城市猶如一艘「鐵達尼」號,昂揚向前航行。更有醇香的老窖、甜蜜的桂圓、荔枝以及熱情好客的瀘州人。在這里,你可以感受到繁華的都市與悠閑的田園生活的完美結合。
特產小吃
四川火鍋起源於長江與沱江交匯處的川南重鎮瀘州,這里的火鍋業興旺,造就了許多品牌的火鍋店。魚火鍋有長江鮮魚黃辣丁、沙鍋魚、半湯魚,家常麻辣,鮮美而不燥火,川南風味突出。
瀘州老窖、瀘州郎酒、瀘州花酒、先市醬油、瀘州桂圓、銀針米、合江荔枝、瀘州白糕、豬兒耙、古藺麻辣雞、殷家坡醪糟、瀘州紅傘、納溪泡糖、白果雞、鹵蹄花瀘州地處川渝黔滇結合部,運輸方便,商貿發達經濟繁榮由來已久。唐宋時期城區商品繁多數量巨大,商號遍布城鄉。成都蜀錦,自貢食鹽,內江砂糖,黔鉛,滇銅,瀘州大米、白酒、葯材、豬鬃、山羊皮、山貨等經此地集散輻射。明代中葉,瀘州為全國33個大中商埠之一。改革開放以來,瀘州市努力發展區域經濟,實現區域優勢互補,商貿繁榮。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國營企業(瀘天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個體企業(瀘州比比利服裝有限責任公司等)、鄉鎮企業(瀘州市第二印染廠等)、集體企業(瀘州輕工彩印包裝廠等)、合資企業(兆峰陶瓷瀘州外牆磚有限公司等)開發名優特新產品,挺進國內國際市場。農業擴大規模生產名優產品,大力開發特新品種。瀘州市3區4縣均建有綜合商業城,各鄉鎮建有商貿市場,發展成為融生產資料、農副產品、日用百貨、服裝化纖、汽車建材等現貨、批發零售為一體的大型綜合市場。商品輻射國內外。為促進商貿發展,瀘州市迄今共舉辦了9屆中國瀘州國際名酒節經濟文化交流會、3屆中國瀘州國際蘭展暨經貿洽談會、12屆中國合江荔枝節、9屆赤水河之聲音樂節暨經貿洽談會。瀘州產品參加廣交會、國際化工展、中國國際食品博覽會、春季全國糖酒交易會、四川工業產品博覽會、四川省名優特新博覽會等商貿交易。組織商貿盛會瀘縣玉蟾春會、敘永古藺苗胞踩山節等。部分企業通過中國中央電視台廣告宣傳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