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景德鎮屬於哪個省哪個市
景德鎮是中國工業名城以及重要高科技研發基地,坐落在江西省東北部,黃山、懷玉山余脈與鄱陽湖平原過渡地帶,是中外著名的瓷都、航空名城,與廣東佛山、湖北漢口、河南朱仙鎮並稱為明清時期的中國四大名鎮,景德鎮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和著名對外開放城市。
到2007年,景德鎮已經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全國文明衛生城市,江西省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等稱號。
中文名稱:景德鎮 外文名稱:Jingdezhen City,Jingde Town
別名:瓷都、昌南鎮
行政區類別:地級市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江西,贛東北
下轄地區:樂平市、浮梁縣、昌江區、珠山區
政府駐地:昌江區瓷都大道686號電話區號:0798
郵政區碼:333000
地理位置: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西省
東北部地區面積:5256平方公里
人口:156.51萬(2008年)
方言:贛語、徽語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著名景點:瑤里、古窯、御窯、樂平戲台、大游山、玉田湖、翠平湖、浮梁古城
機場:4C級景德鎮機場
火車站:景德鎮站
車牌代碼:贛H
高等院校:景德鎮陶瓷學院、景德鎮高專
主要河流:昌江河、樂安河
市樹市花:樟樹、茶花
。。。。。。
僅供參考
B. 景德鎮是在哪個省份的
屬於江西省,景德鎮是江西省第三大城市。地理位置在江西東北部,黃山、懷玉山余脈與鄱陽湖平原過渡地帶(北為安徽省祁門)。是中外著名的瓷都,與廣東佛山、湖北漢口、河南朱仙鎮並稱為明清時期的中國四大名鎮,景德鎮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和甲類對外開放城市。到2007年,景德鎮已經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全國文明衛生城市,江西省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等稱號。
參考自網路鐧懼害鍦板浘
C. 景德鎮的地理位置在那
屬於江西省,處於皖(安徽)、浙(浙江)、贛(江西)三省交界處。
景德鎮市, 別名 「瓷都」,為江西省地級行政區(市)。位於江西省東北部,西北與安徽省東至縣交界,南與萬年縣為鄰,西同鄱陽縣接壤,東北倚安徽省祁門縣,東南和婺源縣毗連。
景德鎮位於東經116°57′-117°42′,北緯28°44′-29°56′。土地面積5256平方公里,屬於黃山、懷玉山余脈、鄱陽湖平原過渡地帶。處於皖(安徽)、浙(浙江)、贛(江西)三省交界處,是浙贛皖重要的交通樞紐中心城市之一。
D. 景德鎮是什麼城市
·1.1【簡述】 景德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西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歷史上曾與佛山、漢口、朱仙鎮並稱中國四大名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和甲類對外開放城市。景德鎮市現轄一市一縣兩區,即樂平市、浮梁縣、珠山區、昌江區,面積5256平方公里。 景德鎮處於昌(南昌)、九(九江)、景(景德鎮)三角工業地帶,景德鎮曾是這個地帶上以陶瓷工業為主的江西省的重要工業基地。江西統計信息網數據稱2006年景德鎮市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13106元。景德鎮由於制瓷歷史悠久,瓷器產品質地精良,對外影響較大,「瓷都」兩字幾乎成了景德鎮的代名詞。 市樹市花,1985年9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景德鎮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通過評選,將樟樹定為景德鎮市市樹,將茶花定為景德鎮市的市花。
·1.2【歷史變遷】
·古代 景德鎮市域春秋時屬楚東境,秦為九江郡番縣轄地,漢屬豫章郡鄱陽縣。東晉時稱新平鎮。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新平縣。鎮為縣屬,因在昌江之南,故又稱為昌南鎮。八年撤縣,開元四年(716年)復置,縣治設在新昌江口,故稱新昌縣。開寶元年(742年)改名浮梁。鎮先後隸於新昌、浮梁縣。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因鎮產青白瓷質地優良,遂以皇帝年號為名置景德鎮,並沿用至今。元代,浮梁縣一度升為州,鎮屬州。明代州又改稱為縣,此後景德鎮在行政上一直屬縣轄區。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時期的1916年,浮梁縣治從舊城(今浮梁縣)遷至景德鎮。1927年~1929年景德鎮曾一度稱市。1930年—1934年中國共產黨曾在景德鎮建立蘇維埃政權和組織。1935年,中國國民黨政府江西省第五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從鄱陽縣遷至景德鎮,景德鎮成為贛東北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的中心。第二次中日戰爭(中華人民共和國稱為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黨和共產黨重新合作,於1938年在景德鎮設有中國共產黨的新四軍辦事處,北部山區的瑤里設有留守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4月29日,景德鎮和浮梁縣的政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接管。景德鎮與縣劃開建市。5月4日成立中國共產黨景德鎮市委員會和景德鎮市人民政府,先後隸屬贛東北行署、樂平專區、浮梁專區、上饒專區。1953年6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批准,景德鎮市為江西省轄市。1960年,浮梁縣建制撤銷,其行政區域劃入市境。198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將樂平縣劃屬市轄,並將波陽縣屬的魚山、荷塘兩個行政區域劃歸景德鎮市轄。1985年,市轄樂平縣和珠山、昌江、鵝湖、蛟潭四個區。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恢復浮梁縣建制,撤銷鵝湖、蛟潭兩區。1992年9月,樂平縣撤縣建市(縣級市)。2005年,景德鎮市轄樂平市、浮梁縣和珠山、昌江兩區。
·1.3【人口及人口來源】
·景德鎮人口 2006年景德鎮市總人口為153.6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0.67萬人。景德鎮市各行政區人口數據:珠山區(景德鎮市城區)28萬;昌江區16萬;浮梁縣28萬;樂平市81萬。
·景德鎮市城區的人口 景德鎮城區的原住居民並不多,相當一部分是近30年來新遷入的人口。據有關史籍記載,唐初景德鎮及浮梁全境人口不足一萬,到天寶年間發展到四萬有餘。這裡面有自然增長的含量,但更多的是人口遷徙的原因。據有關地方誌、宗譜記載,移民主要來自鄱陽、樂平等人口相對較多的鄰近的平原地區,還有來自豐城、南昌等古洪州窯附近地區的陶工瓷工。隨著瓷器生產的迅速發展,外來移民也迅速增多,移民中除大批來自都昌、樂平、豐城的瓷業工以外,還有大批來自南昌一帶的船民和碼頭工,來自微州地區的非瓷商戶。他們大部分是流動人口,但也有相當一部分逐漸定居在鎮區。建鎮一百年後的宋徽宗大觀二年,鎮區人口已經超過6萬,這6萬人口中「十之八九」是外來移民,初步形成了「八方雜處」的局面。元代,隨著景德鎮陶瓷經濟的空前發展使遷徙人口和流動人口都迅速增加,這一階段江、浙、閩、粵等沿海商人;荊、湘、川、滇、山、陝、魯、豫等內地商人;以及以蒙古族為主的各少數民族的采購商都經常雲集鎮區進行商貿活動,使出入鎮區的人口已經達到空前狀態。由此可見,景德鎮是一個典型的移民城市。
2.【自然地理】
·2.1【地理位置 】 景德鎮市位於江西東北部,西北與安徽省東至縣交界,南與萬年縣為鄰,西同波陽縣接壤,東北倚安徽祁門縣,東南和婺源縣毗連,居東經116°57′-117°42′,北緯28°44′-29°56′。
·2.2【地形】 景德鎮屬丘陵地帶,坐落於黃山、懷玉山余脈與鄱陽湖平原過渡地帶,是典型的江南紅壤丘陵區。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東北和西北部多山,群峰林立,崗巒重疊,最高峰位於與安徽休寧接壤的省界地帶,海拔1618米。景德鎮市市區處於群山環抱的盆地之中,如遇持續的暴雨天氣,市區很容易形成水患。1998年市區曾經發生過嚴重的昌江、南河泛濫,許多工廠企業、居民住宅及城市街道遭受水浸;農田、菜地被洪水沖刷,經濟損失非常嚴重。
·2.3【植被特徵及動物資源】 景德鎮全境山區特徵明顯,境內森林資源十分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0%。植被類型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樹為主,主要樹種有杉木、馬尾松、濕地松、苦櫧、甜櫧、栲樹、櫟類、楓香、樟樹、木荷、毛竹等,還分布著許多國家重點保護樹種,如:南方紅豆杉、銀杏、閩楠、紅楠、三尖杉、七葉一枝花等,現已登記掛牌保護的古樹名木有3.9餘萬株,其中古樹名木群80餘個,3萬多株。景德鎮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Ⅰ、Ⅱ級保護動物有20餘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動物4種,為雲豹、金錢豹、黑麂、白頸長尾雉;國家Ⅱ級保護動物有獼猴、短尾猴、穿山甲、黑熊、大靈貓、小靈貓、白鷳、鴛鴦、紅腹錦雞等。
·2.4【氣候】 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山峰層疊,河流密布,山環水繞,景色秀麗。市區平均海拔320米,年平均氣溫17℃,年降雨量1763.5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009.8小時。冬季北部山區經常可以看到雪景,城區由於地處盆地,夏季非常炎熱,極端最高氣溫有時會超過攝氏40度。
·2.5【河流、湖泊】
·昌江、南河 昌江為流經景德鎮市的最大河流,南河是其最大的支流。昌江發源於江西省與安徽省交界處的山區,大致呈北南走向,由北向南注入鄱陽湖。歷史上,昌江曾是景德鎮對外交通最重要的通道。1998年水災後,景德鎮對昌江和南河進行過較大規模的治理,並對南河東郊的一段河道實施了改道工程,防洪能力有了很大的改善。
·2.6【礦產資源】 景德鎮的主要礦產有瓷石、高嶺土、煤、鎢、砂金、銅、螢石、硫磺、石灰石、大理石等,特別是瓷石、高嶺土和煤炭蘊藏最具特色。景德鎮的高嶺土在國際陶瓷界都具有影響;煤炭資源也十分豐富,是江西省的三大產煤區之一。
·高嶺土 高嶺土是陶瓷工業最重要的原材料,景德鎮產的高嶺土品質非常好,用它生產出來的景德鎮瓷器,曾經代表著中國陶瓷製品的高端水平和上等品質,影響著中國甚至世界。現在國際上通用的高嶺土學名--Kaolin,就是來源於景德鎮北部山區鵝湖鎮高嶺村邊的高嶺山。
·煤炭 景德鎮的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在樂平市(參見「12.5樂平的工農業」之樂平礦務局)。
3.【陶瓷文化】
·3.1【景德鎮瓷器】
·CHINA的故事 中國的英文名稱「CHINA」的小寫就是「瓷器」的意思,「CHINA」的英文發音源自景德鎮的歷史名稱「昌南」,並以此突出景德鎮瓷器在世界上的影響和地位。景德鎮官方也以此為榮,在對外宣傳景德鎮陶瓷文化底蘊時加以引用。
·景德鎮瓷器
◆瓷器產品簡介 景德鎮自五代時期開始生產瓷器,至今已有千年歷史。景德鎮素有「瓷都」之稱。景德鎮瓷器造型優美、品種繁多、裝飾豐富、風格獨特,以「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獨特風格蜚聲海內外。青花、玲瓏、粉彩、顏色釉,合稱景德鎮四大傳統名瓷。薄胎瓷人稱神奇珍品,雕塑瓷為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品。
◆鄭和下西洋與景德鎮瓷器 據有關史書記載,古代東南亞、阿拉伯、非洲及歐洲地區的人十分喜歡中國瓷器,特別是景德鎮的瓷器。公元1405年 (明永樂三年)開始,鄭和七次下西洋,攜帶了大量瓷器,特別是景德鎮瓷器,促進了中國陶瓷遠銷海外,擴大了中國陶瓷的聲譽,也極大地推動了景德鎮的陶瓷國際貿易。這些情況在《明史》和鄭和隨行翻譯費信著的《星搓勝覽》都有記載。鄭和下西洋對發展中國的陶瓷生產 , 特別是發展景德鎮的青花瓷來講,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由於鄭和七次下西洋,景德鎮青花瓷、浙江青瓷、福建白瓷,揚名海外,並由東非傳及歐洲,使中國瓷器,特別是景德鎮青花瓷,名聲大振,海外需求大量增加。當時不但海外商船相繼到泉州,並派人到景德鎮、杭州販運瓷器綢緞等商品,而且明代國內不少大商人如李錦、潘秀、郭震等,大量裝載瓷器等物出海銷售,滿足海外需求。當時巨商鄭龍芝兄弟,擁有商船百艘,海員千餘人,常到景德鎮采購青花瓷、茶葉,去浙江采購綢緞,然後派遣海船運到東南亞、阿拉伯、東非各地銷售,深受歡迎。後來,日本著名陶瓷考古學家三上次男率學者在東南亞、非洲考察了中國古代陶瓷輸出亞非各國的大量碎片,著有《陶瓷之路》一書,稱海上絲綢之路為陶瓷之路,也是古代景德鎮陶瓷的國際貿易之路。
E. 景德鎮為瓷都有哪些地理條件
瓷都景德鎮位於江西省的東北部,相當於東經 116 ° 54」----117 ° 42」 ,北緯 28 ° 42」----29 ° 56」 。它的東面是萬年縣,西面是波陽縣,北面是安徽省的祁門縣,東北是安徽省的休寧縣,西北是安徽省的東至縣,東南是德興市,西南是余干縣。地處兩省八縣之交,是江西省的東北門戶。景德鎮所處的地理位置,使它與四周著名旅遊區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忘北百餘公里,是以黃山為中心的皖南旅遊風景區;往西不到二百里,是以廬山、石鍾山、龍宮洞為系列的鄱陽湖旅遊風景區;往東是以杭州、千島湖為重點的富春江旅遊區;往南是以龍虎山、三清山、武夷山為主的贛閩邊界旅遊區。串游這四個旅遊區,途徑景德鎮是最佳、最短的線路。景德鎮已發展為江西省重點旅遊城市之一。
景德鎮市全境兩頭寬中間窄,略呈長方形。南北長約 115 公里,東西最寬處約 57 公里,總面積為 5247.9 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 3.14% ,其中山地佔 69.55% ,耕地佔 12.36, 水域占 4.75, 其餘為城鎮、村落、道路。市區建成面積為 45.48 平方公里。土壤以黃土為主,沙土、淡灰土次之。廣袤的土地,適宜的地理條件,使得景德鎮自古以來又是中國著名的產茶區之一。遠在唐朝,詩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就寫道:「商人重利清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瓷茶並茂,工商齊驅,促進了城市的發展和繁榮。
F. 景德鎮在哪
·2.1【地理位置
】
景德鎮市位於江西東北部,西北與安徽省
東至縣交界,南與萬年縣為鄰,西同鄱陽縣接壤,東北倚安徽祁門縣,東南和婺源縣毗連,居東經116°57′-117°42′,北緯28°44′-29°56′。
·2.2【地形】
景德鎮屬丘陵地帶,坐落於黃山、懷玉山余脈與鄱陽湖平原過渡地帶,是典型的江南紅壤丘陵區。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東北和西北部多山,群峰林立,崗巒重疊,最高峰位於與安徽休寧接壤的省界地帶,海拔1618米。景德鎮市市區處於群山環抱的盆地之中,如遇持續的暴雨天氣,市區很容易形成水患。1998年市區曾經發生過嚴重的昌江、南河泛濫,許多工廠企業、居民住宅及城市街道遭受水浸;農田、菜地被洪水沖刷,經濟損失非常嚴重。
G. 景德鎮具體的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景德鎮市位於江西東北部,西北與
安徽省東至縣交界,南與萬年縣為鄰,西同鄱陽縣接壤,東北倚安徽祁門縣,東南和婺源縣毗連,居東經116°57′-117°42′,北緯28°44′-29°56′。
【地形】景德鎮屬丘陵地帶,坐落於黃山、懷玉山余脈與鄱陽湖平原過渡地帶,是典型的江南紅壤丘陵區。市區內平均海拔32米,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東北和西北部多山,群峰林立,崗巒重疊,最高峰位於與安徽休寧接壤的省界地帶,海拔1618米。景德鎮市市區處於群山環抱的盆地之中,如遇持續的暴雨天氣,市區很容易形成水患。1954年、1996年市區先後發生過兩次嚴重的昌江、西河、南河泛濫,許多工廠企業、居民住宅及城市街道遭受水浸;農田、菜地被洪水沖刷,經濟損失非常嚴重。
【經濟簡況】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景德鎮發展坐標:景德鎮經濟發達,依託千年瓷都的產業基礎和品牌優勢,積極推進資源枯竭城市轉型,大力發展功能陶瓷、結構陶瓷、生物陶瓷、工藝陶瓷和精品建築陶瓷,培育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建設世界瓷都、贛東北工業重鎮和文化生態旅遊城市。我市2011年外貿進出口總值達127101萬美元,同比增長57.1%,佔全省比重4.0%,增速位列全省第九。其中出口總值達123870萬美元,同比增長59.6%,佔全省比重5.7%,增速位列全省第八;進口總值3231萬美元,同比下降2.5%.旅遊收入首次突破80億元。2011年財政收入69億元。2011年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000多元。農民收入也超過7500多。居中部包括安徽湖北湖南人均排名第13位。以景德鎮城區為中心,聯動發展浮梁、鄱陽、萬年縣城和樂平市區,形成以景德鎮為中心的贛東北城鎮群。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中景德鎮的定位是直升機航空產業基地、汽車及零部件生產基地
H. 景德鎮發展成為瓷都的原因
早在新石器時代景德鎮就開始燒陶,至唐、五代,景德鎮不僅生產青瓷和白瓷,還創燒青白瓷。宋以來,景德鎮以其精美的瓷器聞名於世,一直受到朝廷的重視,並已名揚海外。
景德鎮在東晉叫新平鎮,唐武德四年改鎮為縣,仍叫新平。因其雄居昌江南岸,又叫昌南鎮。北宋真宗時(公元1004--1007年)改名為景德鎮。
當時,景德鎮燒制的瓷器光致茂美,名揚海內,真宗皇帝趙恆派官員到鎮督造瓷器,貢奉朝廷,並命陶工在瓷器底部寫上「景德年制」四字。景德是真宗年號,從此以後,這個地方就改名為景德鎮,並一直沿用到現在。
原因:
1、氣候條件好。景德鎮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暖濕潤,這種氣候對於生產瓷器的好處就是,所燒造的瓷器胚胎不容易脹縮變形。
2、水利條件好。水對於瓷器的生產無疑是重要的。因為不僅瓷土陶土捶泥需要用水,瓷器的運輸更需要水(陸運瓷器容易破損)。從景德鎮所處的地理位置環境上來看,除了母親河昌江,景德鎮還有南河環繞於東南,西河貫穿於西面,有三水環城之勢,運輸十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