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大學學了地理什麼都不會

大學學了地理什麼都不會

發布時間:2022-07-05 18:59:55

1. 地理都不會 怎麼學

1、如何學好地理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的決定因素。教師的責任是教學生在學習中同時實現三個轉化:由不愛學到愛學的轉化,又不會學到會學的轉化,由不掌握知識到基本掌握知識的轉化。這三個方面的轉化,是互相聯系的,對所有學生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掌握知識方面的轉化,使學習地理的主要目標。愛學與會學的轉化,既是學地理的目標,又是實現知識專業化重要條件和手段。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從來沒有不愛學而學好地理的典型。現代教學理論,都十分重視愛學和會學的教育。美國教育家布魯納把動機作為一條教學原則提出。而且列為五個教學原則之首;培養學生愛學和會學的要求,被公認為是現代教學改革的重要突破點,使提高各科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和手段。學生如何讓才能做到愛學地理,會學地理,進而把地理學好呢?
一、 認識學習地理的社會意義,增強學習的內部動力
學習地理的社會意義,早為人所稱道。我國古人就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來贊揚那些治世能人。
對學生來說,學習內部動力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是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有興趣地學習,總是使人積極主動、心情愉快沒有沉重負擔感。速度快,效率高,而且穩定。學習間接興趣來源於對學習目標的追求,而直接興趣是由知識內容和學習活動的引人入勝直接引起的。
二、 學會運用地理課學習工具,掌握豐富地理資料
在系統地理知識的整體結構和人們的認識結構中,地理事實材料處於基礎的地位。地理事實材料的載體是教科書、各種地圖、圖表、圖象等,通常稱為地理學習的工具學習地理就要學會運用這些學習工具。這是學習地理的基本功,要結合地理知識的學習有計劃地練好這些基本功。如學習地形就要學會閱讀和繪制等溫線圖、降水量分布圖等。
教科書主要是用文字語言表述地理事實的。它沒有地圖、圖像那樣形象具體給人印象深刻,但它能抓住事實材料的重要環節給人以精闢的啟示。文、圖結合認識和表述地理事實是學習地理的基本功。如用語言文字表述地圖、圖表內容,或用地圖、圖表表述教科書的文字材料,都是非常有益的訓練。
五、要注意培養自己表達和反饋的能力,及時發現知識缺陷,及時進行補救性學習
在學習過程中要善於質疑發問,善於進行自我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補學。

2、還是沒逼到分上,上高一的時候我地理特別爛,一卷二卷加起來就得個30幾分,當時地理老師根本不認識我是誰,有一次班裡的一個女生(我挺煩的一個人)去問老師一道題,正巧我也問的是那道題,老師給她講完了她懂了我還沒懂,她還跟我說不就這么回事嗎?然後我就開始狠心學地理。結果高中三年地理老師(特別高傲的一個女老師)除了我就沒表揚過我班其他人,連考南開的她都沒表揚過,其實地理學起來比歷史政治要輕松很多,很多東西你只要理解了,就不用背,(除了人文地理其餘的不用怎麼背,人文地理背起來也應該要比歷史什麼的輕松有趣吧)他怎麼出題都是那幾句話,比如那個光照圖吧,你就把書上的那就個圖看明白了以後什麼題都不怕。學好地理不僅是為了高考啊什麼的,高中地理所講的知識是每一個人都應該了解的,以後比政治什麼的有用多了,這一點你上了大學就知道了

2. 地理學不會怎麼辦有什麼好的方法

我已經是一名大學生了,高中時,學的是文科,當時對於地理尤其喜歡,成績也還可以.因為我學地理是帶著濃厚的興趣去學,並且我的地理老師教學生動有趣,所以,直到今天,我依然對許多的地理知識瞭然,並且,當時養成的思維方式也依然讓我受益無窮.
因此,第一點,我想說的是興趣至上.
第二點,關於思維方式上,我想說幾點.高二學哲學時,書上說,看問題要全面,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這就是矛盾觀點中的一分為二的看問題,同時,"全面"並不代表"眉毛鬍子一把抓",也要有所側重,這就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舉個例子說一下,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簡單的概括一下就是植被稀少,降水集中,土質舒松,這是一種簡潔的回答方式,如果要求答的細致一些,就要從這個地方的歷史方面,自然方面,社會方面等去回答,這樣又要牽扯到歷史知識了,歷史上對這一地區開發不當等,但是我們還要有所側重,要側重到社會的人身上去,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不當造成的,違背了自然規律.這樣一個問題就這樣進行了一番多角度的思考,同時,又用到了許多跨學科的知識,經過長時間的鍛煉之後,你就會養成這種思考問題的方式,受益無窮.
第三,正如其他人所說的那樣,你必須多看圖,看世界地圖,中國地圖,世界的地區地圖,中國的地區地圖.這完全是一種享受,一種旅遊,一種探險.遨遊其中,其樂無窮,真的,學習了文字之後,再去看圖,圖文結合,融於內心,成為自己的東西,那你就不在感到迷茫無知和孤獨無助.
第四,要多做一些題目,不是盲目的去做,而是做一些典型的,經典的題目,這是必需的.做題時,也要分類對待,選擇題,問答題,都要掌握方法,選擇題是活的,問答題是簡潔的,多角度的.
第五,要多和老師同學交流,學習心得了,不會的題目了,都可以,別人的東西於你是另一種思維方式,上課時,要精力集中,會聽課,搞清老師的思路.
好了,先說到這吧!祝你學有所成.

3. 地理很難嗎

地理的學習方法: 第一步:讀、劃先行——「思維描圖法」 第二步:填、寫結合——「地理事物定位法」 通過第一步的復習,在掌握了教材上的地理知識、地理規律和相關的地圖知識的基礎上,利用地理事物都佔有一定空間、都有一定的分布規律這一特點,對地理事物及規律進行定位。具體做法是:准備一張空白地圖(自繪或由教師印製作),把有關地理事物,如山脈、河流、自然帶、交通城市礦產等,按位置、比例,分別「定位」到空白地圖上,把眾多的地理事物歸納為一圖,使地理事物或規律更加一目瞭然,達到圖形合一(圖文合一),從而使學生的知識水平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起到深化和鞏固地理知識的作用。用此法還可以把不同章節的內容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達到對地理教材越學越薄,越學越少,概念、規律清楚,內容熟悉的目的。 第三步:練、測並重——「對比強化記憶法」 通過讀、描、劃、寫、填等一系列動手、動腦的復習活動,在熟練掌握地理教材的「雙基」內容的基礎上,就應通過適當練習來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綜合地理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掌握各地理要素的規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辨證關系,學會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識或規律分析一些社會熱點問題(當然與地理有關)。為了達到這一目的,要適當做一些目的性練習、測試,以了解知識掌握的情況,對有疑問的題目與同學進行討論或請教老師。 在此階段,對易混淆的地理事物包括地名、重要地理界線、典型的經濟項目(如南水北調,西氣東輸、青藏鐵路等),可利用地圖實行「對比強化記憶法」。如把不同性質的地理界線,季風區、非季風區,干濕地區,回歸線、赤道通過的國家,氣候類型等,都可以列在同一圖上,進行觀察、對比,強化記憶。
希望採納

4. 我是一個文科生,我對地理/心理方面的專業感興趣,大學如果學這些會不會很困難

地理不清楚,心理是文理都收的。應該沒問題。

5. 快高考了! 地理什麼都不會呢! 還有不到4個月的時間呢

不要灰心,4個月足夠了。
要夯實基礎
我高中一直打游戲然後高三考的417分 復讀一年高四考568

你先把教材隨便過一遍。
然後做題~(我覺得五年高考三年模擬比點撥之類的好的多。看點撥我腦袋就暈)
不過最好還是做真題吧
做完以後要仔細看答案
大題目的重點放在三角函數。立體幾何(向量法)。概率
及格應該很正常
60-70分我覺得只要把立體幾何跟三角函數花1,2天弄會了。高中數學不學都打得到

我覺得夯實基礎根本就不能通過看課本。
最好的辦法就是做題。不用做太多但是做完了以後一定要每一道題都完完全全弄懂
要做到可以講給別人聽,講的有道理講的很順暢。
也就是說做完題看了答案分析了以後還要在心裡默默的說給自己聽為什麼這道題要這么做。
這樣一來你沒做一道題就會把一道題裡麵包含的很多小細節全部都復習一遍。

要是到書上看這些細節,花的時間遠遠不止這么多。而且看完了以後完全不知道怎麼用
看書完全浪費時間。現在要的就是做題。
不管你基礎好不好,都直接做模擬題或者歷年真題。不要做那些章節復習題
那些沒用的。復習的范圍太小了又不綜合。拿到考場上基本=廢物
真正認真的做了10幾20套卷子。把裡面題目細細的全部弄明白以後。
基本上拿到一本線以上分數不是問題。只要發揮正常
4個月120天起碼要保證2天一套數學或者文綜。
只有這2門卷子要細看。
數學我是113分。不知道你覺得夠不。
我後面2道大題直接沒動筆。節約了時間做和反復檢查前面的。這樣對卷子難的話很有好處。
不過我覺得至少最後一道大題不能用超過10分鍾。
所以考試的時候。難題不要強求,最多理出幾個公式做出第一問就好.不然花掉的時間得不償失。
文綜也是一樣
我以前覺得地理爆難。所以一直沒看過
不過高考前2天抽了幾個小時出來把45套題的地理全部看了一遍,然後就都會了...人還是要逼啊-
語文的隨便帶著看看就過了。我語文卷子是寫都懶得寫上去。
英語高考聽力很簡單,所以我覺得英語每天1篇完型1-2篇閱讀。老師布置作文的時候就認真寫了讓老師改就OK了。

還有4個月.完全不用緊張。不過也還是要緊張一下不然搞不進學習
我個人是這樣呵呵

只是不要鬆懈不要放棄
4個月如果你現在分數沒有到1本線左右的話.進步50.60分真的是隨隨便便就做得到

另外高考前一天晚上就想,就算沒發揮好有什麼好怕的。大不了復讀嘛
我高四的時候就是這樣想的。然後果然一點都沒緊張

打字型大小辛苦啊。希望能幫到你

6. 大學地理科學難不難啊 我是理科生啊 原來地理學得也不怎麼樣

對於理科生 基礎知識可能會阻礙你,可是只要學就沒事沒難的!地理很有意思的~

我就是學地理科學的~

7. 跪求地理學習方法 本人地理基礎知識很匱乏 中國地理世界地理什麼的都不行

如果地理知識匱乏,建議最好先把自然和人文地理學好,因為中國地理只是最為一個背景,將前面的只是呈現出來.自然地理建議去找家教,不要找大學生,她們水品參差不齊,還是老師吧,人文地理的話尅多做題自學,其實地圖什麼的還是要多看就熟悉了,沒有捷徑

8. 地理不好學啊

首先,從客觀因素上來說,高中地理課本的內容比較抽象,理論性較強,主要講的是各種地理事物之所以存在的原因以及發展的規律,不象初中課本那麼淺顯易懂,特別是高一上冊是自然地理部分,第一單元和第二單元的地球和大氣部分,本身是自然地理中的難點內容,所以學生剛開始接觸這些知識確實會感到困難的。

其次,從主觀因素上來說,學生的地理知識基礎較差,有的學生頭腦中儲存的地理知識幾乎是空白,這當然不能怪同學們,主要是中考不考地理,同學們只在初一社會課中學過地理,兩年過後忘得也差不多了,所以一些同學到了高中還不知道「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分不清「黃河、長江、珠江」。在這樣的基礎下,一下子要運用地理原理,分析判斷地理事物當然是困難的。

第三,是學法上的問題,很多同學還用初一時的方法來學地理,當然是學不好了,因為初一學的是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基礎知識,內容比較淺顯,很多地名、物名只需記憶就可以了,所以學生往往是在考前「背地理」,效果也還可以。而高中地理是要在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的基礎上,判斷地理事物,並分析其分布規律和形成原因,所以光靠「背地理」肯定是學不好的。

第四,是相關知識的聯系問題。高一第一學期,學地理所需的相應的數學和物理知識還未學到,所以同學們在學地球這一單元時,普遍缺乏空間想像力,而在學大氣這一單元時,對「氣壓梯度力」這個概念的理解也有困難。在上述四種背景條件下,高一學生學地理確實是會遇到一定困難的。

如何在新的學習環境中,學好地理,已經成為同學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所以我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給同學們作一點指導。

一、樹立信心是學好地理的前提。

雖然同學們現在在地理學習上遇到了一點困難,但一定要有信心學好它。平時上好每一節地理課,在課堂上積極思維,把教師講的概念、原理理解,如有不懂的地方,應及時提問,每堂課的內容要及時消化,課後做適當的練習加以鞏固,堅持這樣做,肯定會收到好的效果。

二、讀圖用圖是學好地理的基本技能。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濃縮和直觀表達,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學會看圖用圖是學好地理的基本技能,平時的習題,考試的試卷中都有「讀圖回答」類的題目。同學們可以先看課本上的一些原理圖、示意圖,仔細觀察,把課本知識落實在圖上,同時要注意圖形的變異。

學無定法,貴在得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並且興趣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個人感覺好象是夫妻之間的感情可以培養(當然,偶可以擇,而地理對於有考試要求的學生而言,帶有一點compulsory).對地理了解的越多,就越有興趣。說句帶有idealism色彩的話,「態度決定一切」。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可以摸索、總結出最適合自己的具體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以我的看法,正確而積極的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比方法更基本、更重要。
理解是關鍵。地理學的知識,即使是地理事實和現象,大多也是可以通過理解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和規律來記住的。而關鍵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更要理解。學習地理跟其他學科的學習一樣,也要多問「為什麼」。有了起碼的懷疑精神和批判精神,提出問題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其實地理學得不好的同學,他們關於地理的「為什麼」應該是很多的 -- 只是問題太多、怕麻煩、怕思考、怕問老師、羞於問同學,而沒有深究下去。
良好的意志品質是學好地理的保證。有些成績差的同學也許在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發面比其他同學弱一些,但完全可以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來彌補。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是不可避免的,而「迎難而進」和「畏難而退」對於學習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當然,以中學階段的知識基礎不可能解釋所有的疑問,迎難而進也應該有一定的限度 -- 這可以通過請教老師來判斷。
克服自卑的心理。「別人能行的,我也行。」這句話,應該當做一個無條件的信念而深藏在自己心裡。天才和弱智都是極少數的。其實自卑並不可怕,適度的自卑感更有利於激發人的潛能。意識到自己比別人差,多多少少都會有點自卑,但不能因此而放棄努力。要有信心通過自己的努力超過「從前的我」 -- 也許有的同學跟我一樣,不喜歡以別人為目標為追趕對象,那麼就以自己為目標 -- 「超越自我」。順便提一下,其實有相當部分的同學是由於喜歡刨根問底而又經常得不到令他們滿意的答案,影響了學習。我自己就是這樣,大學的時候,就有一些成績比我好的同學看到我有那麼多的問題而感到奇怪。如果是屬於這種情況,就更用不著自卑了。
6
平時勤看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對著名的高原、山脈、丘陵、平原、盆地,河流、湖泊、海洋、島嶼、海峽、城市、礦藏資源、交通線(鐵路、航道等)、氣候類型、陸地自然帶等地理事物的分布要熟悉,形成所謂的「心理地圖」。這主要靠平時的逐漸積累。
7
遵循學習和記憶的基本規律。正如樓主所說的那樣,課前預習、課堂認真聽課、做好筆記、課後必要的練習,這些是起碼的環節。此外,循序漸進原則、遺忘曲線規律等也是必須遵循的。
8
養成計劃做事和學習的習慣。學習必須靠平時心平氣和地堅持,不能靠一時沖動而虎頭蛇尾、斷斷續續,否則前功盡棄。

9. 地理總是學不好怎麼辦

怎樣才能把地理學好
1.抓「概念」重「消化」
復習時,要十分重視概念,要對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理解、消化、吸收,不留夾生飯.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斷、推理問題時才能正確無誤.要把那些特別容易混淆的概念羅列出來,一一對比其差異.諸如:近日點、遠日點;角速度、線速度;時區、區時;短波輻射、長波輻射;氣旋、氣團;天氣、氣候;寒潮、寒流;礦產、礦床;岩溶、熔岩;地質作用、地質構造;國土、領土等等.當然,概念教學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問題中進行.老師重視概念教學,學生對概念就特別留心,「扣」得很嚴.經過長期訓練後,學生分析、回答問題時就嚴密多了.
2.抓「原理」重「理解」
從基礎知識抓起,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過「地理原理」關.如:地球表面熱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帶的產生和劃分的依據;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季風與季風氣候;氣溫與氣壓的關系;海拔與氣溫、氣壓的關系;空氣的水平運動與垂直運動的成因;水循環的動力及其過程;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的發生及其變化機制;光、熱、水、土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影響工業布局的因素等等.掌握了這些原理、法則,分析事物就有了說服力.
3.抓「綜合」重「聯系」
綜合性即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統一性,就是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及其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例如:為什麼亞馬孫河流域成為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區?這不僅僅是緯度位置決定的,與大氣環流(氣壓帶、風向)、地形結構、洋流影響也有密切關系.西歐為什麼成為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影響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綜合性分析問題上,要作如下努力:
(1)有計劃地做一批綜合性典型訓練題,學習從自然因素到經濟因素全面考慮問題的方法.如,上海為什麼能發展成為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城市?這要從地理位置、交通條件、所處地形區、農業基礎、原料來源、歷史因素、技術力量等方面綜合評估.
(2)地理環境是一個整體,各要素之間有密切的內在聯系,往往是一個環節出問題,就會引起連鎖反應,破壞生態環境.這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證實地理環境的綜合性特點.如:森林、草原遭到破壞,就會引起水蝕、風蝕,加劇水土流失,導致氣候惡化.這些變化又會影響植被的恢復.這一惡性循環就是大自然對人類的懲罰,也足以證實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綜合性的特點.掌握了全面分析問題的方法後,就可避免觀察事物時的單一性、片面性、簡單化,從而認識地理事象的復雜性、整體性、內在聯系性.
4.抓「共性」重「個性」
地理事物既有共性,更具個性.每一區、一地都有自己的鮮明特色,就是同一區域內部也不會一模一樣.如:為什麼歐洲有溫帶海洋性氣候,亞洲卻沒有?為什麼亞洲季風盛行而歐洲卻沒有形成?這一問題要從海陸位置、氣壓差異和所處的氣壓帶、風帶上去思考,也只有從這里入手分析才能切中事物的要害.像這類「個性」問題還有很多,如:為什麼地處北極圈的摩爾曼斯克港終年不凍?為什麼地處副熱帶高氣壓帶的乞拉朋齊成為「世界雨極」?為什麼緯度較高的吐魯番盆地成為全國夏季溫度最高的地方?
5.抓「歸納」求「規律」
這是歸納推理的思維形式,從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歸納出普遍性的規律.如通過觀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統後,根據分布和成因,可歸納出:(1)每個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統;(2)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熱帶、副熱帶海區呈順時針方向運動,南半球呈反時針方向運動;(3)每個環流系統的西部都是暖流,東部都是寒流.上述結論,就是通過對三大洋流的分析後,推及出來的普遍規律.
6.抓「一般」推「特殊」
這是一種演繹推理的思維形式.摸透了地理事象變化、發展的一般規律後,就可推知個別的、特殊性地理事物的特徵.如,從氣壓帶、風帶和世界氣候圖上,可找出這樣一條規律:凡是南北緯40°-60°的大陸西岸,都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由此可知,英國、法國西部、美國和加拿大西部北緯40-60°的大陸西岸,同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智利西部南緯40°-60°的地帶,同樣為溫帶海洋性氣候.
7.抓住「對比」找「異同」
用比較法學習地理是一種常見而且有明顯效果的方法.比較的范圍可大可小,比較的內容可多可少.即可綜合比較,也可單項比較;既可從自然條件方面比較,也可從經濟條件方面比較;既可進行縱向比較,又可進行橫向比較;既可對同類事象比較,又可對相關而不同的事象比較.通過比較找出它們的異同點.
8.抓「運算」促「智能」
地理計算在「雙基」中是一種不可忽視的能力.通過反復練習,使學生熟練地掌握計算技巧.從計算的結果中,闡明地理事物的性質、特徵及其變化規律.
9.抓「讀圖」明「空間」
地圖具有形象、直觀的作用,可以培養觀察力、想像力,發展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可以進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空間聯系、空間組合.
為培養查閱、填畫地圖習慣,要求:
(1)書上的圖必須一一理解,學會分析、應用.(2)充分利用填圖冊,按要求和規格填寫地理事物.(3)無論是平面圖、立體圖,還是示意圖、景觀圖,要求學生會勾畫輪廓,以加深印象和記憶.(4)對於老師來說,講課時要做到邊講邊畫.
10.抓「新知」拓「視野」
每年高考都要涉及一些教材以外的新知識.所以,對報刊上的「新聞」不可不留神.諸如:(1)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2)國內外重大經濟建設項目的開工和竣工.(3)國內外嚴重的自然災害.(4)國內外新開辟的自然保護區和旅遊勝地.(5)地學新理論、新探索.(6)人類面臨的問題---資源、人口、環境.這些信息極大地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對他們靈活掌握地理知識很有幫助.

閱讀全文

與大學學了地理什麼都不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