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地理學科四大核心素養是一個整體嗎
高中地理學科四大核心素養是一個整體。
解釋分析:地理核心素養的四個組成部分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有其內在的邏輯關系。綜合思維、區域認知體現的是地理學的兩種基本思維方式和能力,地理實踐力體現的是地理學的意志品質和行動能力,三者是對地理學基本概念原理、認知規律和分析方法的歸納與總結,位於地理學方法論的層面。
人地協調觀是人們對人地關系秉持的正確的價值觀念,具體反映在看待「人對地的影響」、「地對人的影響」、「人地和諧」等問題所持的正確見解和觀點上。
對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應由淺入深分兩步走:
培養地理素養和地理核心素養。前者培養的目標是學生能夠從地理學的角度來觀察事物且運用地理學的技能來解決問題的內在涵養。而後者更注重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終身發展所必須具備的關鍵素養,是一般地理素養的精髓和靈魂。
基於地理核心素養的內涵,地理核心素養體系的構建應圍繞三個方面: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學生適應社會發展並掌握現代技術;個體與社會環境的共同發展,最終實現個人成功與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由此可以確立四個一級指標。
2. 地理的四大素養是什麼
地理素養是指學習者經過地理學習後所養成的比較穩定的心理品格,包括地理知識、地理觀點、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態度、地理情感等構成要素。
3. 四大地理核心素養
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
4. 地理核心素養的四大要素
地理核心素養的四大要素:通過地理學習而逐步形成的關鍵能力、必備品格與價值觀念,主要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地理核心素養的四個組成部分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有其內在的邏輯關系。
地理核心素養是最能體現地理學科價值的關鍵素養。其包涵的內容豐富,既涉及知識、能力、方法、觀念、品德;又涵蓋訓練和實踐而獲得的技巧與能力。在校期間是學生知識、才能、觀念等形成的重要時期,因此,圍繞培養學生核心地理素養的地理教學活動就顯得尤為重要。對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應由淺入深分兩步走:培養地理素養和地理核心素養。前者培養的目標是學生能夠從地理學的角度來觀察事物且運用地理學的技能來解決問題的內在涵養。而後者更注重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終身發展所必須具備的關鍵素養,是一般地理素養的精髓和靈魂。
5. 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是什麼
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1、人地協調觀
指人們對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關系所持的正確價值觀。人地關系是地理學科最為核心的研究主題和基本的思維視角。面對人口、資源、環境、發展問題人類社會要更好協調好人類活動與環境的關系。
2、地理實踐力
指人們在考察、調查模擬實驗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行動能力和品質。野外考察與室內試驗、模擬相結合,是現代地理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高中地理課程特有的學習方式。
具備地理實踐力有助於人們更好地在真實情境中觀察、感悟、理解地理環境,以及他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增強社會實踐能力和責任感。
3、綜合思維
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既包括自然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綜合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的綜合研究,也包括地貌水文氣候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業交通等要素之間的綜合研究。
學習地理科學的基本要求:
1、具有扎實的地理學和環境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掌握地理科學和環境科學的基本實驗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
2、掌握教育法規,掌握並能夠初步運用教育學、心理學基礎理論,具備良好的教師素養和從事地理教育和環境教育的基本能力;
3、了解地理科學的最新發展和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相近專業學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識,並獲得廣泛的人文科學的修養;
4、具備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地理教學和環境教育的基本能力;
5、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得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並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6. 什麼是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是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實踐力
。
(1)人地協調觀
指人們對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關系所持的正確價值觀。人地關系是地理學科最為核心的研究主題和基本的思維視角。面對人口、資源、環境、發展問題人類社會要更好的協調好人類活動與環境的關系。
(2)地理實踐力
指人們在考察、調查模擬實驗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行動能力和品質。野外考察與室內試驗、模擬相結合,是現代地理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高中地理課程特有的學習方式。
具備地理實踐力有助於人們更好地在真實情境中觀察、感悟、理解地理環境,以及他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增強社會實踐能力和責任感。
(3)綜合思維
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既包括自然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綜合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的綜合研究,也包括地貌水文氣候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業交通等要素之間的綜合研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決定了對地理問題的分析和對人類活動的評判必須藉助綜合思維。
將地理的綜合思維確認為地理核心素養是基於對地理學科內容和學習思維綜合性的考慮。
地理核心素養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四大方面,四大核心素養是相輔相承的。這是我國地理教育學家以及一線教育工作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它響應了我國頒布的課改綱要、新課程標准等。
(6)地理4個核心素養是什麼擴展閱讀:
地理學科四大素養已經深入普及到我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並成為了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實踐目標的依據和標准,並在中國眾多高中學校,教師的課堂教學中都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效,學生能夠在四大素養的教學模式下逐步學習並掌握一定的高中地理知識,與高中地理技能。
由此可見,四大素養對於高中地理學科的課程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義,可以有效地推動我國高中地理課堂的新課程改革,同時高考也必然向「核心素養」的考查轉變,「核心素養立意」將是未來高考改革的基本特徵和方向。
核心素養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化,是連接宏觀教育理念、培養目標與具體教育教學實踐的中間環節。
黨的教育方針通過核心素養這一橋梁,可以轉化為教育教學實踐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於理解的具體要求,明確學生應具備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從中觀層面深入回答「立什麼德、樹什麼人」的根本問題,引領課程改革和育人模式變革。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礎,重在強調能習得人文、科學等各領域的知識和技能,掌握和運用人類優秀智慧成果,涵養內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統一,發展成為有寬厚文化基礎、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蘊。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人文領域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具體包括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和審美情趣等基本要點。
2.科學精神。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科學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價值標准、思維方式和行為表現。具體包括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於探究等基本要點。
參考資料:搜狗網路---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7. 地理核心素養的四大要素是什麼
地理核心素養的四大要素是:學生通過地理學習而逐步形成的關鍵能力、必備品格與價值觀念,主要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地理核心素養的四個組成部分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有其內在的邏輯關系。
相關簡介:
地理(英: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區的自然環境(山川、氣候等)及社會要素的統稱。「地理」一詞最早見於中國《易經》。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對已知的地區和國家進行描述。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
8. 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四個維度是什麼
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四個維度是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以及地理實踐力。人地協調觀是地理學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觀念,指人們對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形成協調關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認識、理解和判斷。
學生建立人地協調觀,就能夠正確認識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以及人類活動影響環境的不同方式、強度和後果;能夠理解人們對人地關系認識的階段性表現及其原因;能夠結合現實中出現的人地矛盾的實例,分析原因,提出改進建議。
地理核心素養的價值
地理學的四個傳統是對千百年來人類地理工作一種概括,有其巧妙的地方,對於把握高三備考時的知識主幹有十分明顯的優勢。它們兩者並不矛盾沖突,而是相互依存。通過一些地理核心素養在高中課程中的應用案例,以及對地理核心素養在高考試題中的體現和要求進行討論。
有利於教學一線的中學地理教師在平時的教學當中借鑒應用,有利於高三地理教師和學生的備考工作,明確努力的方向。作為教學一線的地理教師,緊扣地理學四個傳統所體現出來的地理主幹知識,圍繞地理學科的四個核心素養,將高三備考的策略更好地貫徹到地理教學實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