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類活動是如何影響自然地理環境的六大要素
地理環境的五大要素(氣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滲透,共同構成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每個要素都作為整體的一部分發展變化,而且某個要素發生變化會導致其它要素甚至整個地理環境狀態的變化。 作為整體的地理環境又因各地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等的差異,導致了地域分異,使地理環境的各要素及整個自然景觀按一定方向發生有規律的更替或變化,具體表現為地表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帶,但每一個自然帶亦可看成是一個綜合體。無論是地理環境的整體性還是地域性,都具有很好的實踐意義,都要求人類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時,必須因時、因地制宜,遵循自然規律,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所以搞清地理環境五大要素的相互關系以及如何影響人類活動,對提高我們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今後的工作、生活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也是多年來各類考試經常涉及此知識的原因所在。在備考復習中要對此作好充分准備。
② 茶樹與自然環境有什麼關系呢
茶樹作為常綠木本植物,適應力甚強,除過於乾旱或者土壤條件不適合外,幾乎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生長。不過欲使茶樹生長茂盛,產量高,品質佳且能從事經濟栽培,仍需對環境有所選擇,因為茶樹的生長發育及茶葉品質的好壞,與環境條件的關系十分密切,而環境條件中包括氣候和土壤,其中氣候是指日照,溫度,水分和風等。至於土壤則指物理性、化學性、生物性等條件的綜合
一、氣候因素
茶樹生長發育過程中,不同品種對水分、光照、溫度、等氣候因素均有一定要求,尤其栽培上為了生產高產優質的制茶原料,更需要良好的氣候條件加以配合。
1、光照:光照對於茶樹的生長和品質有顯著的影響,尤其對品質的影響更大,茶樹原產地在雲南、四川、貴州一帶的大森林中,經常處於漫射光下,因此茶樹在較弱的光照下也能達到較高的光合效應,故具有耐陰的特性,並不需要太高的光照強度,因此當光照強度超過一定范圍時,茶樹的光合作用強度則不升反降,但茶樹生長出於不良光照時,也無法維持正常的生長發育。
據研究當適當減弱光照時,茶芽中的氮化物會明顯提高,而可溶性醣和茶多酚等則會相對減少,但是茶葉的特徵物質——茶氨酸,以及與茶葉品質密切相關的谷氨酸,天門冬氨酸,絲氨酸等,在遮光條件下其含量均有明顯增加。顯示光照較弱,茶葉品質香氣高、滋味甘醇、湯汁圓潤,反之生長在日照較烈,有太陽直射光照的地區品質較差。
太陽光是由紫外線,紅外線和可見光三大部分所組成,其中可見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等七種不同單色光組成,為茶樹進行光合作用製造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光源,又以紅、橙光被葉綠素吸收最多,其次為藍、紫光。紅外線雖然不能被葉綠素吸收,但是能做為土壤、水分、空氣和葉片的熱量來源。至於紫外線雖然對茶樹生長有抑製作用,但是經紫外線照射下的葉片含氮化合物較多,反而是利於芳香物質的形成,這也是茶樹生長在高山森林或者雲霧中有較佳品質的原因。
其次在茶樹生長活躍期,空氣中的相對濕度也很重要,一般以80%至90%為宜。例如台灣的高山茶,凍頂烏龍茶等產區,除了其他優越條件外,無一不是位於終日雲霧繚繞、空氣相對濕度高、水汽交融的地區,故茶葉品質極佳。由此可見茶樹是喜歡生長在溫暖濕潤的地區。不過濕度過高而經常保持飽和狀態者,茶樹生長也會受阻。
3、溫度:溫度為影響茶樹生長發育的另一主要因素,主要包括氣溫和地溫兩方面。氣溫影響地上部分的生長,地溫則影響根群的發育,但兩者是相互關聯的。
通常在茶樹生長的每一個階段,都有三個主要的溫度界限,即最低溫度、最適溫度、最高溫度。當茶樹處於最適溫度時,生長發育呈現最佳狀態,在最低或者最高溫時就停止生長,當小於最低溫度或者大於最高溫度時,茶樹枝條會局部乾枯或者整枝死亡。
茶樹的最適溫度在20——30攝氏度之間,在此范圍內,茶芽生長快速,每天平均可伸長1——2厘米以上。台灣大部分茶區自清明至冬至,日平均氣溫都在20——30攝氏度之間,正是茶樹生長的旺盛期,大多數品種的日平均氣溫需要穩定在10攝氏度以上,茶芽才會萌動。
4、其他氣候因素:冰、雹、霜、雪、台風、季風、焚風等對茶樹生長也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尤其對茶園的氣候影響更大。如夏季焚風會使空氣相對濕度下降,加速葉面和土壤水分蒸發,冬季則不論高山或者平地,均有可能受到霜害,尤其伴隨乾旱濕度低時危害更為嚴重。所以必須加強防霜,防旱處理。
二、土壤因素
茶樹所需要的養分、水分,95%來自於土壤,因此要想從茶樹上獲取高產優質的茶青,就必須讓茶樹生長在良好的土壤中。
不同的土壤各有不同的特性條件,因此在種茶前應依據茶樹生物習性,妥善選擇適宜的茶園土壤,其選擇指標則必須從土壤的物理性、化學性和生物性中去了解。那麼怎樣的土壤最適宜種茶呢?
就現代農業科技的觀點,一般適宜種茶的土壤條件應包括:
1、有效土層達一公尺以上,土質疏鬆有機質含量在2%以上,具有良好的土壤結構,孔隙率大,通氣性、透水性、保水力均良好,且地下水位低於一公尺以下。
2、
③ 茶需要什麼地理環境
茶葉種植地理環境以丘陵為主,排水條件要好。降水充沛,年溫差小、日夜溫差大,無霜期長,光照條件好,這樣的氣候條件適宜各種類型的茶樹生長,尤其適合大葉種茶樹生長。
冬末至夏初日照比較多,夏秋雨多霧大(雲南茶區),日照較少利於茶樹越冬和養分積累,利於夏秋茶的品質。磚紅壤、磚紅壤性紅壤、山地紅壤或山地黃壤、棕色森林土,這些土壤發育程度較深,結構良好,適合茶樹生長。
(3)自然地理環境是如何影響茶樹生長的擴展閱讀:
茶葉的保存技巧:
1、有條件的可將裝入鐵罐內的茶葉用抽氣機抽去罐內空氣,再焊好封口,如此可貯藏茶葉二三年,如條件不夠,可用熱水瓶膽貯藏,因為水瓶膽與外界空氣隔絕,茶葉裝入膽內,加塞蓋嚴後,以白蠟封口,外包膠布,簡單易行,易於家庭保管。
2、普通的瓶、罐等保管茶葉,用設有內外雙層蓋或以口小腹大的陶罐為好,可以減少容器內的空氣接觸,容器蓋要與容器身結合嚴密,以防止濕氣進入。
3、茶葉的包裝材料要求無異味,盛茶容器和使用方法上要盡可能密閉,有良好的防潮性能,減少與空氣接觸,要求存放在乾燥、清潔、無異味的地方。
4、利用冷藏室或電冰箱貯藏,貯藏時注意將茶葉密封後再放入。
5、用生石灰或高級乾燥劑,如硅膠吸收茶葉中的水分,保藏效果較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茶葉
④ 最適合茶樹生長的地理位置是哪裡呢
北緯30度,盛產名茶的茶葉黃金緯度帶
中國是茶的祖國,茶葉產區分布在從北緯18°海南島的三亞至38°太行山脈的靈壽縣五嶽寨的廣闊地區,茶區千變萬化,然而,遍閱史料可以發現一件奇妙的事——我國名茶、優質茶大多產自北緯30°左右。
根據國內外科學家長期考察和研究發現,在地球的北緯30度線附近的區域,地質地貌最紛繁多樣,自然生態最奇特多姿,物種礦藏最豐富多彩。
北緯30度被人稱之為地球的臍帶,據中國地質局專家介紹,其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礦物質、磁場、電場、重力場對人與環境都有重要影響。其中磷、鋅、硒等元素和土壤富含有機質對茶葉品質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⑤ 茶葉生長的自然條件是什麼(詳細點哦)
茶葉生長的自然條件包括地貌、氣候、土壤類型等。地形以丘陵為主,排水條件要好。降水充沛,年溫差小、日夜溫差大,無霜期長,光照條件好,這樣的氣候條件適宜各種類型的茶樹生長,尤其適合大葉種茶樹生長。
冬末至夏初日照比較多,夏秋雨多霧大(雲南茶區),日照較少利於茶樹越冬和養分積累,利於夏秋茶的品質。磚紅壤、磚紅壤性紅壤、山地紅壤或山地黃壤、棕色森林土,這些土壤發育程度較深,結構良好,適合茶樹生長。
種植茶葉的注意事項
第一,茶葉的施肥。茶葉施肥一年3次,即春芽肥,夏茶肥,秋茶肥。茶葉肥料以氮肥為宜,春芽肥是最關鍵的肥料,通常在立春至發芽前均可。
第二,茶葉的除草。茶葉除草在茶鄉通常為了綠色環保,實行人工除草,每3個月除草一次,每年除草3次。除草結合中耕鬆土,有利於茶葉的生長。有些種植戶,由於缺少人力,除草使用除草劑,通常是使用草甘膦滅生性除草劑,分夏秋兩次定向莖葉處理。
第三,茶葉的修剪。茶葉修剪具體看採茶檔次而定,若是機械採摘大葉綠茶,就可以全年免修剪,因為每次採收就是一次修剪。
⑥ 在自然條件下,茶樹菇生長於什麼樣的地理環境中
茶樹菇(狀田頭菇),因野生於油茶樹的枯幹上也得名茶樹菇。2008年9月,柱狀田頭菇被「神七」帶入太空,為培育新品種奠定了基礎,柱狀田頭菇(A. aegerita)主要分布在北溫帶和亞熱帶地區,在自然條件下,生長於小喬木類油茶林腐朽的樹根部及其周圍,生長季節主要集中在春、夏之交及中秋前後。砍伐老林後的再生林中較多發生。由於油茶樹木質堅硬,腐朽速度慢,因此茶樹菌絲體的生長周期特長。
信息來源:節選自網路
⑦ 美國de 自然環境地理環境適合種植茶葉嗎
美國的自然環境地理環境適合種植茶葉。
美國大部分地區屬於大陸性氣候,南部屬亞熱帶氣候。中北部平原溫差很大,芝加哥1月平均氣溫-3℃,7月24℃;墨西哥灣沿岸1月平均氣溫11℃,7月28℃。密西西比河以東絕大部分區域的降水在900毫米以上,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德州一半區域、西北沿海、落基山迎風坡和高地、以及夏威夷、阿拉斯加迎風坡降水一般都大於900毫米。
茶葉種植對光照的要求
茶樹有機體中90%~95%的干物質是靠光合作用合成的。光對茶樹生長、茶葉質量有較大的影響,紅光、黃光易被茶樹吸收利用。在海拔500~800m的中山區,隨著高度的增加,雲霧、降雨日也相應增加,因而多漫射光,且所含紅、黃光多有利於氨基酸、維生素形成,茶葉芽嫩、葉肥、香味濃,這正是「高山出好茶」的氣候原因。
茶葉種植對水分的要求
水是茶株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茶葉採摘過程中,新梢不斷萌發,茶葉相繼採摘,需要連續地補充水分,因而茶葉生產中要求年降雨量在1500mm左右,月降雨量在100mm以上;灌溉條件好的茶園,年降雨量在1000mm以上,相對濕度保持在80%左右為宜。
茶葉種植對溫度的要求
茶葉屬亞熱帶耐陰性的多年生植物,喜溫喜濕,要求年平均氣溫、生產期間月平均氣溫均在15℃以上。3月上旬連續≥3d日平均氣溫≥10℃時,茶芽萌動生長、魚葉迅速展開;氣溫穩定在10℃以上時,茶芽、葉片生長加快,並抽出新梢;15~20℃時生長較快;20~30℃時生長最旺盛,但易老化,因而有「茶到立夏一夜粗」的說法;最高溫度在35℃以上時,生長停止;秋冬季氣溫下降到10℃以下時停止生長,進入休眠;茶葉生存的最低下限溫度因品種差異而不同,為-12~-8℃。
⑧ 茶葉的生長環境
茶為常綠灌木,適應力極強。但欲求產量高、品質好,除具有優良的品種、精湛的採制技術外,還要具備優越的氣候環境。
一般亞熱帶及熱帶地區的氣候為宜;年降雨量1500毫米至2500毫米均適合。溫度以20~25℃生長最旺,海拔自數十米至2000米,表土深,土質疏鬆,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或砂質黏土為佳。
氣候條件
茶樹的分布,主要受雨量、溫度、海拔、風力與日光等自然環境的支配,自北緯40度至南緯30度之間,均可栽培。影響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有:雨量、溫度、海拔、風與日光
(1)雨量:茶樹性喜潮濕,需要多量而均勻的雨水,濕度太低,或雨量少於1500毫米,都不適合茶樹生長。依測驗分析,成木茶園1年間耗水量集中在春夏季,倘若年降水量超過3000毫米,而蒸發量不及1/2~1/3,即濕度太大時,茶易發生霉病、茶餅病等病症。換言之,雨量及濕度對茶葉的生長影響很大。世界著名茶區,如印度阿薩密邦年降雨量在1500~3000毫米;大吉嶺在2000毫米以上,四季都不太明顯;錫蘭受東北季風及西南季風的影響,雨量高大6000毫米。
在秦嶺以南的茶區受季風影響,都無特別乾燥期,雨量在1500~3000毫米,如祁門茶區雨量在1700~1900毫米,相對濕度70%~90%,武夷茶區1900毫米、濕度80%,分布極為均勻。
全年雨量分配均勻無名顯旱季,三分之二以上雨量集中在主要生長的春夏季,並且年均氣溫在16~20℃的地區均適合栽培茶樹。不僅有利於茶樹生長,且品質也佳。一般而言,台灣北部,因受東北季風影響,冬季有雨,年降雨量分布較均勻,中部及東部山區夏季有午後陣雨,足以彌補夏季所卻。雨量蒸發量與濕度的關系應為雨量減蒸發量等於濕度。蒸發量大,必須雨量多,才能供應茶樹生長需求。印度阿薩密邦的乞拉朋吉,年降雨量高大12000毫米,因蒸發量大,並不妨礙茶樹生長。
凡空氣中濕度較大的山地區域,多適茶樹生長,著名茶區多沿江河而上,如杭州的西湖、武夷九曲、台灣文山的淡水河、新竹東頭前溪等,都位於山川秀麗之地區。
(2)溫度:茶樹生長最適宜的溫度在18~25℃之間,低於5℃時,茶樹停止生長,高於40℃時容易死亡。其適應性視品種而異,一般來說小葉種生命力較大葉種強。
溫度較低的茶區,茶產量不及溫度較高的區域,但品質卻較優。茶區氣候差異並不十分顯著,平均溫度在21℃左右,氣溫垂直分布差異也不大。如海拔10米的林口及800米的魚池茶區,溫差不足2℃,冬季氣溫多在10℃以上。因此茶葉不但品質佳而且產量豐富。
(3)海拔:海拔高低決定茶葉的好壞。高山茶葉之所以較平地優良,主要是因為雲霧籠罩、濕度足夠且氣壓低、日照長,使得茶芽柔嫩,芬芳物質增多,因此醇而不苦澀;另外紫外光照射多,對茶葉水色及出芽影響極大。
(4)風與日光:風達二級則非經濟植茶區,大葉種茶樹,更須選無暴風的山地為宜。
日光的長短強弱直接影響茶葉的品質和產量,在日光充足照射下茶樹生長健全,單寧增多,適制紅茶;在弱光之下,如適當遮陰則單寧減少,葉內組織發育被抑制,葉質屬軟,葉綠素含氮量提高,適制綠茶。一般以上午10時至下午3時採摘的品質最優,日光溫度在31℃時最適制包種,在37.2℃較適制烏龍茶。
土壤條件
優良茶區土壤首先需排水良好,表土深厚,在成分方面以含腐殖質及礦物質為佳,以PH值4.5~6最適合。
⑨ 茶適合種植在什麼樣的地理環境
適合種茶的地理條件
地理條件包括氣候 土壤 地形 等.
(一)氣候條件
(1)氣溫 當晝夜平均氣溫穩定在10度以上茶芽開始萌動逐漸伸展.生長季節,月平均氣溫應在18度以上為宜,最適氣溫20—27度.生長適宜的年有效積溫在4000度以上.如果當平均氣溫高於35度持續數日,又伴有旱情,枝梢呈枯萎狀.
(2)光照 光照對於茶樹的影響,主要是光的強度和性質,茶樹有耐蔭的特性,喜弱光照射和漫射光.從葉綠素的吸收光譜分析,光波較短的藍紫光部分最多,而漫射光主要是波長較短的藍紫光.所以茶樹在漫射光條件下生長好是有依據的.
(3)雨量和濕度 茶樹適宜的降雨量在年平均1000—2000mm,生長季節的月降雨量在100mm以上,相對濕度一般以80—90%為佳.土壤相對含水量以70—80%為宜.這樣的雨量和濕度最適宜茶樹生長.
(二) 土壤條件
紅壤、黃壤、沙壤土、棕色森林土,均適宜茶樹生長,土壤結構要求保水性,通水性良好.上層深度1米以內沒有硬碟層,土壤要求呈酸性反應,PH值4.5—6.5(4.5—5.5最適宜),茶樹是嫌鈣植物,石灰質含量0.2%以下,地下水位在地表1米以下.酸性土壤之所以特別宜於種茶,首先是酸性土壤為茶樹提供了自身生長的適宜條件,茶樹根部汁液含有多種有機酸,對土壤給予茶樹共生的根菌提供了理想的共生環境,從而改善了茶樹的營養與水分條件.
(三)地形條件
坡度小於30度,海拔1500米以下.我國名茶大多產於高山大川.「高山出好茶」的根據除了高山多雲霧外,因溫差大,漫射光多,日照時間短,濕度大,芽葉持嫩性較強,有利於提高茶葉香氣,有好的滋味和嫩度.但這也是各種環境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並不是山越高越好,事實上平地也有產好茶的.
B 建梯田 的條件 簡單的說 是 坡度小於25度的低山丘陵地帶,通常降水較多,雨熱同期.如果坡度大於25度容易引起水土流失.
⑩ 茶葉生長的自然條件是什麼
茶葉生長的自然條件:地形以丘陵為主,排水條件要好。降水充沛,年溫差小、日夜溫差大,無霜期長,光照條件好,這樣的氣候條件適宜各種類型的茶樹生長,尤其適合大葉種茶樹生長。
冬末至夏初日照比較多,夏秋雨多霧大(雲南茶區),日照較少利於茶樹越冬和養分積累,利於夏秋茶的品質。磚紅壤、磚紅壤性紅壤、山地紅壤或山地黃壤、棕色森林土,這些土壤發育程度較深,結構良好,適合茶樹生長。
茶葉文化
國漢族人飲茶注重一個「品」字。凡來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當有客來訪,可徵求意見,選用最合來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
以茶敬客時,對茶葉適當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飲茶時,要注意客人杯、壺中的茶水殘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開水,隨喝隨添,使茶水濃度基本保持前後一致,水溫適宜。在飲茶時也可適當佐以茶食、糖果、菜餚等,達到調節口味和點心之功效。
茶文化在漢族的生活中,非常重要。武王伐紂,茶葉已作為貢品。原始公社後期,茶葉成為貨物交換的物品。戰國,茶葉已有一定規模。
先秦《詩經》總集有茶的記載。又如在漢朝,茶葉成為佛教「坐禪」的專用滋補品。魏晉南北朝,已有飲茶之風。隋朝,全民普遍飲茶。唐朝,茶業昌盛,茶葉成為「人家不可一日無茶」,出現茶館、茶宴、茶會,提倡客來敬茶。宋朝,流行鬥茶,貢茶和賜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