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普通教學掛圖的中國政區圖是地形圖還是地理圖
你好!
樓主想說的是中國行政區圖把,應該是地理圖,地形圖無法囊括那麼多信息的。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打字不易,採納哦!
⑵ 地理題 政區圖指什麼
政區圖就是就是行政區劃圖,就是有明確行政區域劃分的地圖。如分省地圖、某一省的行政區劃圖、縣域行政區劃圖。。。。都屬於政區圖。
⑶ 地理圖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地理圖它是南宋黃裳(1146~1196)於淳七年(1247)繪刻的全國寫意地形圖。現存蘇州文廟。碑高6.7尺,寬約3.2尺。地理圖表示了山、川、森林和路、府、州以及海岸線等內容。大體准確。標注名稱的山脈有120多座;標注名稱的江河有60多條。標注的行政區名共410個左右。
⑷ 普通地理圖包括行政圖嗎
普通地理圖簡稱地理圖,指比例尺小於1∶100萬的以概括的手法反映自然地理要素和社會經濟特點的地圖。它反映制圖區域內的水系,土壤地貌、居民點、交通網、國家等內容。反映這些地理要素的總特徵及分布規律。地理圖主要是根據地形圖和其他資料在投影網上繪制的。它可以作為了解一個大區域環境的參考用圖,並可用來編匯地圖集及教學用圖。
所以主要是看比例尺,一般的行政圖大部分會小於1:100萬. 我們通常看到的行政圖大部分是普通地理圖.不過不全部是!
⑸ 地形圖,政區圖,交通地圖各有什麼區別 有的並且讓我滿意的加懸賞 至50分
地形圖就是一個地區的地質地貌,起伏高度;政區圖是根據劃分的行政區域不同所作出的地圖;交通地圖就是一個地區的交通狀況,簡單的說就是各條道路.地形圖便於地理研究,政區圖便於行政規劃,交通地圖便於旅遊與規劃
⑹ 地理圖是什麼時候繪刻的,它有什麼特點
地理圖它是南宋黃裳(1146-1196)於淳佑七年(1247)繪刻的全國寫意地形圖。現存蘇州文廟。碑高6.7尺,寬約3.2尺。地理圖表示了山、川、森林和路、府、州以及海岸線等內容。大體准確。標注名稱的山脈有120多座;標注名稱的江河有60多條。標注的行政區名共410個左右。
⑺ 政區圖和地形圖的區別
一、性質不同
1、地形圖:地表起伏形態和地理位置、形狀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圖。
2、政區圖:以反映世界或某個地區的政治行政區域、境界和行政中心為主要內容的地圖。
二、所反映的內容不同
1、地形圖:由於制圖的區域范圍比較小,因此能比較精確而詳細地表示地面地貌水文、地形、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居民點、交通線、境界線、工程建築等社會經濟要素。
2、政區圖:僅顯示各國家或地區的區域范圍、邊界、首都、重要城市、國際交通和國家之間的關系,不顯示國家內部的行政結構。政治行政區劃圖反映了一個國家的邊界和一級行政區劃、邊界、行政中心、主要城市、主要交通運輸和與鄰國的聯系。
選擇B、中國政區圖
(7)什麼是行政地理圖擴展閱讀:
地形圖的測繪方法:
首先,要明確地形圖上每個點的三個基本要素:方位、距離和高程。同時,三個基本要素必須以起點方向、坐標原點和高程零點為基礎。
在用一張白紙固定在板上繪制地形圖時,首先要確定地圖的方向,可以根據事先測得的大地控制點作為起始方向進行定位;在簡單的測繪中,也可以用北針進行定位。在圖紙板定位後,需要確定圖紙上測量點的位置。納入國家統一的基本地形圖的測繪,要求坐標擴展點統一、規范。
對於小面積和局部區域的測繪,可以假定獨立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原點,然後進行測量和距離的方向。確定地面上任何其他點的平面坐標位置。
⑻ 地理地圖知識
一.什麼是地圖 地圖是按一定的數學法則和綜合法則,以形象-符號表達制圖物體(現象)的地理分布、組合和相互聯系及其在時間中的變化的空間模型,它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又是信息傳遞的通道。 二地圖的特徵 地圖的特徵包括:由於特殊的數學法則而產生的可量測性;由於使用符號表象事物而產生的直觀性;由於制圖綜合而產生的一覽性。 二.地圖的分類 ◆.按區域范圍分類:分為世界圖、國家圖、分區圖、省圖、市縣圖、鄉鎮圖等;◆.按地圖內容分類:分為兩大類,普通地圖和專題地圖。 普通地圖是以相對平衡的詳細程度表示地球表面上的自然地理和社會經濟要素(基本要素包括居民地、交通網、水系、地貌、境界、土質植被等)的地圖。其中詳細表示地面的各基本要素的叫地形圖;內容比較概略,但主要目標很突出,以反映各要素基本分布規律為主的地圖稱為地理圖;介於兩者之間的叫地形地理圖。 專題地圖是以普通地圖作為底圖基礎的,重點反映某一種或幾種專門的要素,依內容要素可分為:自然地理圖、社會經濟地圖和工程技術圖。◆按比例尺分類 大比例尺地形圖:1:5千—1:2.5萬比例尺地形圖 中比例尺地形圖:1:5萬—1:25 萬比例尺地形圖 小比例尺地形圖:1:50萬-1:100萬比例尺地形圖 我國稱1:1萬、1:2.5萬、1:5萬、1:10萬、1:25萬、1:50萬、1:100萬七種比例尺普通地圖為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 按國家測繪局制定的統一技術標准制圖(規范、圖式)。 一.地圖符號的意義 地圖符號是地圖上各種形狀、大小和顏色的圖形和文字的總稱。它是地圖內容體現的一種主要手段。是地圖的基本特徵之一。 二.地圖符號的分類 按幾何精確性分類,分為:依比例符號、不依比例符號、半依比例符號。 依比例符號是實地佔有較大面積的物體,比例尺縮小後,仍能顯示其輪廓,如大面積街區、大湖等。 通常以線劃表示其外輪廓,並填繪符號或普染顏色。 不依比例符號實地上面積較小一般具有方位意義的物體,縮至圖上只能顯示一個點。這類符號僅以其定位點表示物體的位置。 半依比例符號是實地上的狹長物體,其長度能依比例表示,而寬度則需誇大,如狹長街區、鐵路、公路、土堤等符號,其寬度在圖上均已擴大。在圖上只能測其長度,不能測其寬度。 三.地圖符號表示地物的原則 符號的「比例」概念:地面物體與符號圖形的縮小比率並非總是一致,同一物體在較大比例尺圖上能依比例表示,而在較小比例尺圖上則為半依比例號和非依比例符號。符號的比例關系具有一定的相對性。 符號的定位:不依比例符號都是擴大了的圖形,一般在設計時就已規定了符號的哪一部分代 表地物的真實位置,這些規定的點和線,就叫定位點和定位線。 一.普通地圖上的內容要素-數學要素、地理要素和圖廓外要素 數學要素——坐標網、地圖比例尺、地圖定向等 地理要素——包括自然地理要素、社會經濟要素和其他標志 自然地理要素有水系、地貌和圖質植被; 社會經濟要素有居民地、交通網、境界和行政中心; 其他標志為方位物、經濟標志、科學文化標志等。 圖廓外要素——圖名、圖號、接圖表、圖例、圖廓、分度帶、比例尺、坡度尺及坐標系統等 二.水系及其在圖上表示 水系是指海洋、江河、湖泊、水庫、水渠、井泉各種自然的人工的水文物體的總稱。 關於河流及溝渠的表示:我國1971年《圖式》中規定河流單雙線的分界寬為0.4mm,即凡雙線河就表示真實的河寬。 對中小比例尺地形圖(如1:5萬)補充規定「實地寬100m以上的合理就擴大繪為雙線」(從0.2擴大到0.4)實地河寬100米到200米這段成為符號性雙線河(或稱記號雙線河),它不表示真寬,要註明河寬注記。 對小比例尺圖上的河流有兩種表示方法,其一,單線配合不依比例尺雙線(又稱過度性符號)和依比例雙線的表示方法;其二,是單線配合單線真形符號表示。 所謂單線真形符號是將河流全部填滿與水涯線相同的普染色。 三.居民地及其在圖上表示 居民地是指各種建築物組成的城市、集鎮、農村或其他居住區的總稱。 當居民地受比例尺限制不能用真形表示時,可用圈形符號來表示居民地的位置,符號的定位點表示居民地的中心區域,符號與地物的相對關系表示居民地中心區域與地物的相對關系。 四.交通及其在圖上表示 交通網是各種運輸的總稱。它包括陸地交通、水陸交通和空中交通及管線運輸幾類。 道路符號是線狀的,但在比例尺縮小後,它的寬度是誇大的,以我國地形圖為例,鐵路寬0.6mm,在1:10萬圖上等於實地60m,在1:50萬圖上為300m。 五.地貌及其在圖上表示 暈渲法,假定光源在固定的方向上,用濃淡漸變的半色調(墨和顏色)在圖上顯示地貌主體形態,其實質是光彩立體感在地圖上的應用。 等高線法,用一組有一定間隔(高差)的等高線的組合來反映地面的起伏形態。 首曲線,按相應比例尺規定的等高距測繪的等高線,圖上用細線表示。 計曲線,為方便查看等高線的高程,規定從零米起算,每隔四條基本等高線加粗成粗實線。 間曲線,按等高距的二分之一測繪的等高線,用與首曲線等粗的虛線表示,補充顯示局部形態 分層設色法,在不同高程帶,普染不同色調的顏色來表示地貌起伏的方法。 五.境界及其在圖上表示 境界是地區政治行政管轄的界線。普通地圖上,可分為政區界和其他境界兩大類。 地形圖上境界的表示有以下的規定: 兩級以上的境界重合時,只表示出高一級的境界。飛地的界線用其所屬的行政單位的境界符號表示,並在其范圍內加隸屬注記。 境界沿河流、道路、山脊等線狀地物延伸的,可以省略重合部的境界符號或在線狀地物的中心,兩側或一測描繪其符號。以河流為例:當一河流中心線或主航道線為界時,境界符號在水域內或河流符號兩側不間斷的交錯繪出。以共有河流為界的,在河流兩側每3-4厘米交錯繪出。以河流一側為界的,在相應一側不間斷繪出。以山脊、山谷為界的不間斷繪出,其通過的山頭、山口、谷地等的中心位置不變,保持與地貌圖形的協調性。
⑼ 什麼是地理圖地理圖和專題地圖有何區別
地形圖——表示地表上的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及基本的地理要素且高程用等高線表示的一種普通地圖。 地形圖(topographic map)指的是地表起伏形態和地物位置、形狀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圖。具體來講,將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按水平投影的方法(沿鉛垂線方向投影到水平面上),並按一定的比例尺縮繪到圖紙上,這種圖稱為地形圖。如圖上只有地物,不表示地面起伏的圖稱為平面圖。
你問的地理圖指的是什麼,是地理學中常見到一般地圖嗎?能具體點嗎?(另外地理圖也是一專有名詞,可以表示宋代的一個石刻)
⑽ 地理幾種圖分別是什麼
是比例尺圖嗎?
地圖上的比例尺-地圖分類
地圖的分類,系指按照不同的標志將地圖劃分成各種類型。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文明的進步,人們對客觀世界認識的不斷深化,地圖內容的選題范圍愈來愈廣泛,因而地圖的品種愈來愈多,數量愈來愈大。為了便於組織地圖生產,地圖的保管、使用和快速檢索,幫助讀者了解各類地圖的性質、用途及其規律性,進一步研究地圖,有必要對地圖進行科學的分類。
地圖分類的標志很多,主要有地圖內容(主題)、比例尺、制圖區域范圍、用途和使用方式等。其中最主要的分類標志是地圖內容和制圖區域范圍;在其它條件相同時,比例尺對確定地圖內容的完備性、詳細性和精確性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因此亦為一項重要的分類標志。
(一)地圖按內容分類
地圖按所反映自然和社會經濟現象等內容的種類、性質和完備程度,分為普通地圖和專題地圖兩大類型,且各自又可細分出若乾子類。
(1)普通地圖
普通地圖,是以相對均衡的詳細程度表示制圖區域內各種自然和社會經濟現象的地圖。其基本內容有水系、地貌、土質植被、居民地、交通線、境界等六大地理要素,此外還表示測量控制點、獨立地物、管線與垣柵等要素。這類地圖的特點是著重描繪地區輪廓、地面起伏形態、自然狀況和人類活動的成果。普遍地圖是最常見的一種地圖,應用很廣泛,具有很高的通用價值,常為社會各部門所使用,廣泛用於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科學文化教育等方面。主要供研究地域的基本情況、各地理要素的相互關系和分布規律,同時也是製作專題地圖的地理底圖。
①平面圖不考慮地球曲率影啊,把小塊地區的地球表面(水準面)當作水平面,將地面上的地物按鉛垂線投影到水平面上,用縮小的相似圖形表示其平面位置及其相互關系所測繪的地圖,稱平面圖。平面圖的顯著特點是涵蓋的實地范圍很小,比例尺很大,一般大於1∶5000,在一幅圖內比例尺處處相同。為工程施工和編制詳細現劃用圖。
②地形圖在平面圖紙上既表示制圖區域地物的平面位置,又用特定符號表示其地貌形態的地圖,稱地形圖。對較大制圖區域,因考慮地球曲率影響,需要採用一定的地圖投影,按一定的精度要求測繪其地物和地貌,用圖解圖形或符號表示。地形圖的特點是地圖比例尺構成系列,一般由1∶500至1∶100萬,其中<1∶5000的地形圖圖上各處比例尺不完全相等;多為實測的或據實測地圖編繪而成的;具有統一的大地控制基礎、有統一採用的地圖投影和分幅編號系統;在生產過程中均嚴格按照測圖規范、編圖規范和圖式進行作業;詳細而精確地表示地面各要素;便於在圖上進行量測和野外實地使用。地形圖為國家各項建設的規劃設計與施工、軍事指揮和科學參考用圖,亦是製作其它地圖的基本資料。地形圖是普通地圖的典型作品。
③地理圖以高度概括的形式反映廣大制圖區域內最主要的地理要素和區域的重要特徵的地圖,稱地理圖。地理圖的特點是涵蓋實地范圍很大,常常為一個流域、一個國家、一個大洲或全球;比例尺很小,未成系列,一般為<1∶00萬至1∶1000萬不等,視需要而擇定;沒有統一的地圖投影和分幅編號系統,圖面上投影變形較大;地圖幅面的大小參差懸殊。多用於研究區域的自然地理和社會經濟的一般情況,了解其概貌,故又稱一覽圖。
(2)專題地圖
專題地圖是以普通地圖為地理基礎,著重表示制圖區域內某一種或幾種自然或社會經濟現象的地圖。這類地圖的顯著特點是,作為該圖主題的專題內容予以詳盡表示,其地理基礎內容則視主題而異,有選擇地表示某些相關要素,因此專題地圖的內容是由地理基礎和專題要素兩部分構成。在地圖領域中,專題地圖發展得最活躍、最迅速,地圖的品種愈來愈多,層出不窮,表示的對象十分廣泛,涉及到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根據專題內容的性質,可劃分為以自然地理要素為主題內容的自然地理圖、以社會經濟要素為主題內容的社會經濟地圖和包容上述兩類專題地圖之外的各種專題地圖的其它專題地圖(又稱工程技術圖)三類;各類又可以分出若干種專題地圖。
(3)普通地圖與專題地圖的實質區別
普通地圖與專題地圖的異同,關鍵不在於形式,而在其內容。在表現形式上,它們可能都用了某些表示方法、符號或顏色,但在內容上,它們始終是迥異的。前者依制圖區域的地理特徵,以相對均衡的詳細程度表示制圖區域的六大類地理要素,以再現制圖區域的地理全貌,顯示的是整體地理環境的區域差異;而後者,則依其某種特定用途,擇取制圖區域的某一種或幾種相關地理要素為其主題內容,其它地理要素皆概略或不予表示,顯示的僅是制圖區域某一地理特徵的區域差異。
(二)地圖按制圖區域分類
地圖按涵蓋的制圖區域分類,其分類標志有多種,採用不同的分類標志,就有相應的種類。
(1)、按區域范圍大小分,有全球地圖、月球地圖、世界地圖、半球地圖、大洋地圖、大洲地圖、分國地圖、省(區)地圖、縣市地圖、鄉鎮地圖等。
(2)按自然區域劃分,如世界基本地理圖、歐亞大陸地圖、太平洋地圖、鄱陽湖地圖、青藏高原地圖、黃淮海平原地圖、長江流域地圖、四川盆地地圖、准噶爾沙漠地圖、黃土區地貌類型地圖、雲南自然區劃地圖等。
(3)按政治行政區域劃分,如世界政區地圖、中國政區地圖、台灣省政區地圖、江寧縣政區地圖、馬集鄉(鎮)政區地圖等。
(4)按經濟區劃分,如上海經濟區地圖、徐海經濟區地圖等。
(三)地圖按比例尺分類
地圖按比例尺分為大比例尺地圖、中比例尺地圖、小比例尺地圖三類,這是區別地圖內容詳略、精度高低、可解決問題程度的,為人們常用的一種分類方法。鑒於各個國家、國內各個部門對地圖精度的要求和實際使用的情況不盡相同,因而對地圖比例尺大小的概念有所不同,以普通地圖為例,其相對性表現為:
(1) 在建築和工程部門,地圖按比例尺劃分為:
大比例尺地圖:1∶500、1∶1000、1∶2000、1∶5000和1∶1萬的地圖;
中比例尺地圖:1∶2.5萬、1∶5萬、1∶10萬的地圖;
小比例尺地圖:1∶25萬、1∶50萬、1∶100萬的地圖。
(2) 在其它各部門,地圖按比例尺劃分為:
大比例尺地圖:≥1∶10萬的地圖;
中比例尺地圖:<1∶10萬、>1∶100萬的地圖;
小比例尺地圖:≤1∶100萬的地圖。
(3) 國家測繪部門將1∶5000、1∶1萬、1∶2.5萬、1∶5萬、1∶10萬、1∶25萬、1∶50萬和1∶100萬八種比例尺地形圖規定為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簡稱基本地形圖,亦稱國家基本圖,以保證滿足各部門的基本需要。其中:
大比例尺地形圖:1∶5000至1∶10萬的地形圖;
中比例尺地形圖:1∶25萬和1∶50萬地形圖;
小比例尺地形圖:1∶100萬地形圖。
在專題地圖中,按比例尺分類亦有類似的細分方法及其相對性。
(四)地圖按用途分類
地圖按其實際用途,可以分為軍用圖、民用圖、教學圖、航空圖、航海圖、交通圖、旅遊圖、規劃圖、郵政通訊圖、參考圖等類型。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再細分,例如參考圖可以再分為科學參考圖和一般參考圖,《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通地圖集》即為科學參考地圖,《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集》即為一般參考地圖。
(五)地圖按使用方式分類
地圖按其使用方式,可分為桌圖、掛圖、屏幕圖和攜帶圖四種。
(1)桌圖:放在桌面上供在明視距離內閱讀的地圖,如地形圖和地圖集等;
(2)掛圖:張掛在牆壁上,供人近距離閱讀的宣傳展覽掛圖和供人遠距離閱讀的教學掛圖等;
(3)屏幕圖:用電子計算機控制的電視屏幕圖,如電視天氣預報地圖等;
(4)攜帶圖:隨身攜帶,供外行隨時查閱的地圖,如袖珍地圖冊、綢質地圖或折疊得小巧的旅遊地圖等。
(六)地圖按其它標志分類
(1)地圖按其感受方式,分為視覺地圖、觸覺地圖(盲文地圖)。
(2)地圖按其結構,分為單幅圖、多幅圖、系列圖和地圖集等。
(3)地圖按其圖型,分為線劃地圖、影像地圖、數字地圖。
(4)地圖按其印色數量,分為單色圖、彩色圖。
(5)地圖按其歷史年代,分為古代地圖、近代地圖和現代地圖。
(6)地圖按空間信息數據可視化程度,分為實地圖和虛地圖兩種。實地圖即為空間信息數據可以直接目視到的地圖,如包括線劃地圖和影像地圖在內的慣用的傳統地圖作品;虛地圖是空間信息數據存貯在人腦或電腦中目視不到的地圖,其中存入人腦的地圖稱為心象地圖,依一定格式存入電腦的稱為數字地圖。
(7)地圖按其顯示空間信息的時間特徵,分為靜態地圖和動態地圖兩種。慣用的傳統地圖都是靜態地圖,它是現實的瞬間記錄;動態地圖是反映空間信息歷時變化,連續呈現的一組地圖,生動地表現出地理環境的時間變化或發展趨勢。
地圖的分類,因分類標志很多,考慮問題的角度不一,而具有很大的相對性,一幅地圖可以歸為這一類,也可以歸為另一類,例如1∶10萬比例尺地形圖,既屬於普通地圖,又屬於桌圖;在工程部門稱之中比例尺地圖,在科研和軍事等部門卻又稱為大比例尺地圖。因此,在進行地圖分類時仍需具體情況具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