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處理的方法有哪些

地理處理的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06 12:29:43

❶ ArcGIS 教程:怎麼設置地理處理環境

(1)應用程序環境設置:應用程序環境設置是由每個工具使用的系統范圍內的默認設置。

步驟:1.在 ArcMap 標准工具條上,單擊地理處理 > 環境。將打開環境設置 對話框,如下圖所示。展開包含要更改的設置的環境類別。2.單擊確定應用設置,或單擊取消不更改設置。



(2)默認的應用程序環境設置:可創建一組將由 ArcCatalog 和所有新的 ArcMap、ArcGlobe 和 ArcScene
文檔使用的默認環境設置。創建和保存一組默認環境設置的方法有兩種。

1)ArcCatalog 中的默認設置

步驟:1.打開 ArcCatalog。2.單擊地理處理 > 地理處理環境。3.將環境設置為要作為默認值使用的值。4.退出 ArcCatalog。所指定的環境設置即被保存。所創建的所有新 ArcMap、ArcScene 或 ArcGlobe 文檔都將使用在 ArcCatalog 中指定的設置。

2)ArcToolbox 窗口中的默認設置

步驟:1.通過單擊地理處理 > ArcToolbox打開 ArcToolbox 窗口.2.右鍵單擊 ArcToolbox 節點,然後單擊環境.3.將環境設置為要作為默認值使用的值,然後單擊確定。4.右鍵單擊 ArcToolbox 節點,然後單擊保存為 > 默認設置所創建的所有新 ArcMap、ArcScene 或 ArcGlobe 文檔都將使用保存的設置。

關於工具環境設置、模型環境設置、模型環境設置可參考http://www.dsac.cn/Software/Detail/21491裡面有詳細介紹各個環境的設置。

❷ 怎樣學好高中地理有哪些方法和技巧

一、地圖的利用

學習高中地理,如果你對地圖不熟悉,甚至不會看地圖,那就有點難辦了。因此,高中學習地理一定要會用地圖、用好地圖。

1.學會分類地圖:包括日照圖、統計圖表、地形剖面圖、地質圖、地理景觀圖、地理原理示意圖、地理漫畫圖、地理數據圖、地理結構圖、地理等值線圖等。

2.學會讀圖:

①先讀圖的主題

②看清圖例

③注意細節

④聯系實際

3、學會變圖:①圖圖轉換(剖面圖轉換為平面圖)②圖文轉換

4、學會用圖:①用圖歸納總結地理規律或特點

②用圖記憶學習中國地理

二、學習世界地理:

1、要在十條線上下功夫(五條經線、五條緯線)。

2、找出十條線穿過地區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

3、在經緯度跨度不超過十度范圍內描一幅輪廓圖,說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徵和人文地理特徵,並問一個為什麼?這樣你會發現你開始「腦有「圖」,「心」中有「理」了,地理不再是單調的文字。

三、教材的理解

任何學科的學習都離不開教材,地理也如此。教材從目錄到每個章節再到附錄,都有其重要作用。目錄,能夠讓你對全書知識一目瞭然,各個章節其中的小節標題就是各章節中的知識點,附錄仔細觀察能夠找到幫助你理解以及課本知識的延伸。所以,我們沒有理由不用好教材。

1、依綱據本,掌握地理原理、規律

①先將書讀厚:在書中作讀書筆記,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點。

②再將書讀薄:將知識整理歸納形成主幹,構建自己的「思維導圖」。

2、利用課本,學會舉一反三

做到舉一反三,尋找同類地理事物的一般特點和規律。在復習中要跳出教材的局限,適當拓寬知識面,在思考問題時,有一定的鋪墊,能觸類旁通,思路靈活。

3、利用課本總結和歸納,掌握地理學習的規律。

4、巧妙記憶地理知識

①諧音記憶法。

②口訣記憶法。

四、注重學習的幾個環節

學習不能只喊口號,而應該付出實際行動。要注重學習的幾個環節:預習、上課、練習、復習,特別是容易忽略的預習、復習兩個環節。

高考雖然是能力立意,但注重基礎,地理基礎知識包括基本概念、基本事實、基本原理和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等,因此,復習中應多看書。

❸ 地理學研究方法有哪些

類比法教師把某一問題同學生已學過的另一同類地理事物或現象進行比較的方法。包括兩種比較方式:①同類同型比較。同類地理事物和現象被比較的各點相同或相似,具有共同的特徵,對比的結果是:兩個被比較的對象具有共同的特徵,如南北美洲地形的比較、亞洲與歐洲海岸線輪廓的比較都具有這種性質。②同類異型比較。同類地理事物和現象被比較的各點不同,對比的結果是:兩種被比較的地理事物和現象具有相異的特徵,如秦嶺、淮河南北河流水文特徵的比較。歐洲與非洲氣候的比較都具這種性質。
縱比法 將同一地理對象在不同歷史階段的不同狀況加以比較的方法。其目的在於了解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的過去和現狀,並推斷其未來,明了其變化過程的規律。如地形演變各階段上的不同形態,河流演變各階段上的不同狀況,氣候演變各階段上的不同特點,某國、某地區各時期經濟發展的不同狀況等的比較,都屬於縱比法。
聯系比較法 把兩種地理對象聯系起來進行比較,以揭示其內在聯系和相互關系的比較方法。例如講歐洲大陸輪廓時聯系非洲進行講述,可突出歐洲是海岸線最曲折的大洲。
並列比較法把分別獨立的幾個比較對象並列起來進行比較的方法。通過這種比較、能夠明確被比較對象的共性和個性。例如,把黃河、海河、遼河幾條河流並列起來進行比較,可找出每條河流的個性和共性,使學生認識黃河、海河和遼河這三條河流的個體和整體特徵。
綜合比較法 把不同地理區域或不同國家的地理綜合體的各個要素,進行全面比較的方法。它是一種對比要素較多,較復雜的比較法。多用於地理復習和測試。

❹ 如何學好高中地理的方法和技巧

一、字頭記憶法

【釋義】即從同類地理知識中分別提取字頭,編成簡短話語進行記憶,這種字頭法,簡化知識,利於增強記憶。

二、綜合法

【釋義】認識地理特點的過程,絕大多數情況下,要在分析要素特徵和各部分聯系的基礎上加以綜合。

三、用地圖學地理法

【做法】首先,要利用好教師在課堂上展示的掛圖。教師指圖講課時,學生一定要注意看圖,不要自己看書,或是做別的事情。教師指圖講課,事先是經過充分備課的。他會把圖中的知識直接指給學生,避免學生費時間走彎路地自己去查找。

四、諧音記憶法

【釋義】即把枯燥的數據換成有趣的文字加以記憶。

五、識圖記憶法

【釋義】即通過看圖、填圖、用圖來記憶地理知識。首先要掌握地圖知識技巧,如辨方向、量算距離、識別地勢高低、熟悉主要圖例、了解經緯網等,練好看圖的基本功。

六、簡化地圖法

【釋義】簡化地圖法是根據學習的需要,把地圖作簡化處理,刪去大量繁雜的圖例,只保留有關知識的信息的方法。通過簡化圖的構思設計,達到突出重點、有利記憶和反映動態、易於理解的目的,並更深刻地揭示地理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系規律。

七、歸類記憶法

【釋義】紛亂的無條理的事物是不容易記憶的。我們把事物做一點理順和歸類,記憶起來就比較方便。如山脈、河流、島嶼、湖泊等分別歸類在一起,再進行記憶就比較容易。

八、比較法

【釋義】它用於對同類地理事物或具有相似特點的地理事物問,進行異同比較。比較總是根據一定目的,按確定標准作比較,常用形式是列表。

…………

最後的最後,希望你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祝願你能取得好成績!

❺ 地理教學方法有哪些

地理教學方法有:

  1. 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師通過實物展示、直觀教具(如模型)、示範性實驗等,使學生通過觀察而獲取感性知識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可供展示的對象有很多,而且隨著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演示的范圍越來越大,效果越來越好。

  2. 地圖法。地圖法是指在地理教學中,老師運用各種地圖,使學生獲得地理知識、提高地理技能、發展智力的教學方法。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地理學習離不開地圖,地圖成為地理學科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3. 綱要法。綱要法,又可以稱為「思維導圖」法,是一種利用由字母、文字、數字或者其他符號組成的直觀性很強的教學輔助工具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能夠簡單扼要地把需要重點掌握的知識表現出來。

  4. 探究法。探究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觀察、思考、討論、歸納等途徑進行探索,發現並掌握相關原理或結論的教學方法。

  5. 生活教學法。活教學法是將教學活動置於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願望,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並使情操得到更好的陶冶。

拓展資料:

地理(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區的自然環境(山川、氣候等)及社會要素的統稱。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

❻ 初中地理教學的方法有哪些

1.講授法:講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學方法,對重要的理論知識的教學採用講授的教學方法,直接、快速、精煉的讓學生掌握,為學生在實踐中能更游刃有餘的應用打好堅實的理論基礎。
2.案例教學法: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對選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審理和討論

❼ 高中自然地理有哪些答題技巧或方法內容具體點的!

高中自然地理答題技巧:
自然地理答題思路歸納優化梳理
一、地球運動類:
1.區分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和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的差別
(1)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強調太陽釋放的電磁輻射對地球的影響
①維持地表溫度,水、大氣運動和生物活動的主要動力
②人類生產生活的最重要能量來源
(2)影響太陽輻射多少的因素:緯度因素(太陽高度角);天氣狀況(雲量);地勢高低(海拔高低)
(3)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強調太陽大氣層的異常現象對地球的影響
【對地球氣候的影響;擾亂電離層,影響無線電短波通訊;產生「磁暴」;產生極光;】
2.生命物質存在條件:
(1)安全的宇宙環境【穩定的光照條件;安全的行星際空間】
(2)地球適宜的自身條件【適宜的溫度;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大量的液態水】
3、描述晝夜長短特點
☆晝夜長短狀況:晝夜長短變化趨勢:【時間點、時間段】
☆某一日期的晝夜長短描述:晝夜長短半球狀況、晝夜長短緯度變化;極晝或極夜范圍
☆某一段時間的晝夜長短狀況和變化趨勢:
【----漸長-----漸短;極晝(夜)范圍的變化『由-----向---擴大(縮小)』;】
4、正午太陽高度表述:
☆某一日期的隨緯度變化規律:【由------(直射點所在緯線)向南北兩側遞減;】
☆某一地點的隨季節變化規律:【哪一天最大,哪一天最小,哪一段期間逐漸增大,哪一段期間逐漸降低】
☆正午太陽高度最大或最小值出現的區域范圍:用緯度范圍說明,如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
5、季節、日期的表述:
☆節氣: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季節:春、夏、秋、冬
☆日期:3月21日、6月22日、9月23日、12月22日前後(不能用3.21方式表示)
6、直射點坐標的表述:【 緯度+經度(地方時12時的經線)】
二. 天氣氣候類
1.對流層特點的表述:
(1)氣溫垂直變化: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遞減;
(2)運動特點:對流運動顯著;
(3)天氣現象:天氣現象復雜多變。
(4)應用:
①對流層氣溫垂直遞減率為每上升100m,氣溫下降0。6℃;
② 對流運動旺盛對登山的影響,(地溫最高時,對流運動旺盛;)
③飛機飛行高度與飛機遭受的氣流狀況與此有關。(高度因緯度而異。低緯度地區對流層高度可達17~18千米,中緯度地區為10~12千米,高緯度地區為8~9千米。)
④ 逆溫影響大氣污染的擴散;
2.大氣受熱過程的表述:太陽輻射經過大氣,被大氣削弱的太陽輻射到達地面,大部分被地面吸收,大氣吸收地面輻射增溫。
影響大氣削弱作用的因素:太陽高度角、海拔高度、天氣狀況(雲量\塵埃)
應用:①12時太陽高度最高,13時地面溫度最高,14時氣溫最高。
(地面輻射是近地面大氣的直接熱源。也是氣溫日變化和年變化的直接原因。)
大氣保溫作用原理的表述:地面吸收太陽輻射的同時,也向外輻射能量。地面輻射的長波輻射幾乎全部被大氣吸收。大氣增溫的同時,又以逆輻射的形式把大部分熱量還給地面,對地面起到了保溫作用。
影響大氣保溫作用的因素:大氣密度(海拔)、大氣成分(溫室氣體)、水汽含量(雲量)
應用:「露重見晴天」「十霧九晴」,說明天氣晴朗的夜間,大氣逆輻射弱,保溫作用差,地表降溫快,常出現露、霜以及霧等現象。
3、晝夜溫差大小原因的表述:用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和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強弱來解釋
影響晝夜溫差大小的因素:下墊面熱力性質(陸地>海洋;沙漠>森林)
地形地勢(高原>平原)、天氣狀況(晴天>陰天)
應用:①大氣的保溫效應---溫室大棚
②晝夜溫差大的地區作物產量大、哈密瓜甜的原理。
影響年溫差大小的因素:①緯度(高緯大於低緯)②海陸分布(大陸大於海洋 ③氣候(乾旱氣候區大於濕潤氣候區)④地形(平原大於同緯度高原)
4、鋒面系統天氣的表述
(1)冷鋒天氣的表述:
☆冷鋒過境前,氣溫高氣壓低,天氣晴好。
☆冷鋒過境時,有大風、多雲,雨雪等天氣變化,氣溫降低,氣壓升高。
☆冷鋒過境後,氣溫降低,氣壓升高,天氣轉晴。【雨區主要在鋒後】
(2)暖鋒天氣的表述:
☆ 暖鋒過境前,氣溫低氣壓高,天氣晴好;
☆ 暖鋒過境時,雲量增多,有連續性降水,
☆暖鋒過境後,氣溫升高,氣壓降低,天氣轉晴。【雨區主要在鋒前】
5.氣旋(低壓)和反氣旋(高壓)系統天氣的表述
(1)氣旋系統:中心氣流上升,常出現陰雨天氣。
(2)反氣旋系統:中心氣流下沉,天氣晴朗。
(3)應用:
① 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冷性高壓控制下天氣寒冷乾燥晴好。
② 夏威夷高壓(副高),暖性高壓控制下天氣高溫乾旱晴好。
③ 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伏旱:副高影響
6.氣候類型分布的表述:【南北半球、緯度范圍、海陸位置(大陸東、西岸、內陸)】
7、氣候特點的表述:【全年或不同季節的氣溫、降水特點】
8、氣候成因的表述:太陽輻射、大氣環流、下墊面(海陸位置、洋流、地形、地表狀況)以及人類活動等。
9、氣候分析案例: (請對照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復習)
①、亞馬遜平原熱帶雨林氣候面積最大的原因
a、赤道低氣壓控制面積大;b、亞馬孫平原北、西、南三面為高原、山地,東面地勢低,向大西洋敞開,利於暖濕氣流的進入和抬升。c、東北東南信風吹向大陸,帶來豐富水汽;d、南赤道暖流的加入使北赤道暖流更強勁,暖流經過。
②、東非高原的赤道附近地區出現熱帶草原氣候的原因
東非高原海拔較高,氣溫比剛果盆地低些,空氣對流運動弱,降水較少,水熱組合發生變化。
③ 馬達加斯加東部為熱帶雨林的原因
a、大部分在熱帶,氣溫高;b、東側暖流通過;c、島嶼中部為南北走向山脈;d、東南信風吹向島嶼,形成地形雨。(類似地區:巴西東南部、澳大利亞東南部、中美地峽的熱帶雨林。)
④ 日本東部多雨西部多雪的原因
東部位於夏季風的迎風側,冬季風的背風側,夏季降水較多。西部位於冬季風的迎風側,夏季風的背風側,冬季降水較多。
⑤、南美洲溫帶地區東西兩岸氣候不同的原因
分處安第斯山脈兩側、中緯西風帶,大陸西岸處於迎風坡,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
大陸東岸位於背風坡,降水少,形成溫帶大陸性氣候(地形是主導因素);
⑥、中亞氣候乾旱的原因、水汽來源
深居大陸內部水汽來源主要是北冰洋和大西洋。
中亞主要為溫帶沙漠如卡拉庫姆沙漠,原因是深居大陸內部,遠離海洋,降水稀少,蒸發旺盛。我國的塔克拉瑪干也是此原因。
⑦ 撒哈拉沙漠成為最大沙漠的原因
A、副熱帶地區大陸內部和西岸的陸地面積廣(亞歐大陸與非洲北部相連)。
B、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或離陸信風的影響。
C、西岸加那利寒流的影響,由北往南影響沿岸,大氣穩定。
D、單一平坦的地形(低矮的高原)。
10.影響雪線高低的因素
(1)、雪線概念:山地終年積雪的下限,即夏季最熱月高山冰雪出現的最低海拔高度。
(2)、影響雪線高低的主要影響因素有:
①氣溫(氣溫高、雪線高,氣溫低、雪線低)
②降水量的大小(迎風坡降水量大,雪線低),因此,喜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線低。
③地形(坡度、坡向)(陽坡氣溫高、雪線高,陰坡氣溫低、雪線低)坡陡雪線高。
11.垂直地帶性規律的分析
A、基帶——與水平自然帶一致
B、坡向——一般同一自然帶陽坡、迎風坡位置高於陰坡和背風坡
C、變化——從山麓到山頂自然帶的變化與該山地所在緯度自向高緯度水平自然帶的變化規律相似
D數目——山地所在緯度越低,相對高度越大,垂直帶譜越復雜,反之越簡單。(山頂自然帶缺少是海拔因素;山麓自然帶缺少是緯度因素。)
等值線
(一)等氣溫線判讀
1.分析走向(延伸方向):與緯線平行即東西走向——緯度因素或太陽輻射;與海岸線平行——海陸性質或海陸分布;與等高線或山脈走向平行——地形因素。
2.分析彎曲狀況(高高低低):作水平線法——比較彎曲處與交點的溫度高低;凸值法——凸高(凸向高值區)為低(值低),凸低(凸向低值區)為高(值高)。
3.分析疏密狀況:疏——溫差小——我國7月氣溫、熱帶地區、海洋、山地緩坡;
密——溫差大——我國1月氣溫、溫帶地區、陸地、山地陡坡、鋒面處。
4.分析數值特徵:大小小大中間走;閉合曲線大大或小小;高值區——夏季大陸、冬季海洋、暖流流經、地勢低(山谷、盆地或窪地)、城市;低值區——冬季大陸、夏季海洋、寒流流經、地勢高(山嶺、山脊)。
☆高考能力要求:
1、判斷南、北半球位置:自北向南等溫線的度數逐漸減小或自南向北等溫線的度數逐漸增大的是南半球。自北向南等溫線的度數逐漸增大或自南向北等溫線的度數逐漸減小的是北半球。
2、判斷陸地、海洋位置:冬季陸地上的等溫線向低緯彎曲(表示冬季的陸地比同緯度的海洋溫度低),海洋上的等溫線向高緯彎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緯度的陸地溫度高)。 夏季陸地上的等溫線向高緯彎曲(表示夏季的陸地比同緯度的海洋溫度高),海洋上的等溫線向低緯彎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緯度的陸地溫度低)。
3、判斷月份(1月或7月):判斷月份時,要注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節的差異性。
1月:北半球陸地上的等溫線向南彎曲,海洋上的等溫線向北彎曲;南半球陸地上的等溫線向南彎曲,海洋上的等溫線向北彎曲。
7月:北半球陸地上的等溫線向北彎曲,海洋上的等溫線向南彎曲;南半球陸地上的等溫線向北彎曲,海洋上的等溫線向南彎曲。
4、判斷寒、暖流:洋流流向與等溫線的凸出方向是一致的。寒流中心比同緯度的其它地區水溫低,故等溫線向低緯彎曲。暖流中心比同緯度的其它地區水溫高,故等溫線向高緯彎曲。
5、判斷地形的高、低起伏:陸地上的等溫線向低緯凸出的地方,說明該處地勢升高;等溫線向高緯凸出的地方,說明該處地勢降低。在閉合等溫線圖上,越向中心處,山地等溫線的數值越小;盆地等溫線的數值越大。
6、判斷溫差的大小:一般情況下,不論時空,等溫線密集,溫差較大,反之,溫差較小。從世界和我國氣溫分布特徵可知:①冬季等溫線密,夏季等溫線稀。因為冬季各地溫差較夏季大。②溫帶等溫線密,熱帶地區等溫線稀。因為溫帶地區的氣溫差異大於終年高溫的熱帶地區。③陸地等溫線密,海洋等溫線稀。因為陸地表面形態復雜,海洋的熱容量大,所以陸地的溫差大於海面。④山地的陡坡等溫線密集,山地的緩坡等溫線稀疏。⑤鋒面處的等溫線密集。
分析氣溫的影響因素
氣溫的影響因素主要有:(1)、緯度因素(2)、海陸因素(3)、地形因素(4)、洋流因素等
☆若等溫線大體與緯線平行,呈東西走向,則主導因素是緯度因素
☆若等溫線在海岸附近彎曲,大體與海岸線平行,成南北走向,則主導因素為海陸因素
☆在陸地上,等溫線發生彎曲,通常是地形因素影響的結果。
☆河谷處氣溫較兩側高:等溫線由高溫凸向低溫。如渭河谷地、汾河谷地、雅魯藏布江谷地等。
☆山脈處氣溫較兩側低:等溫線由低溫凸向高溫。如大興安嶺、長白山、太行山、武夷山等。
☆山脈背風坡由於焚風效應使氣溫升高:等溫線由高溫凸向低溫
☆山地(丘陵、土丘)地形:等溫線閉合,中間低四周高
☆盆地(谷地、窪地)地形:等溫線閉合,中間高四周低
☆在海洋上,等溫線發生彎曲,通常是洋流因素影響的結果。
☆寒流流經處氣溫較兩側低:等溫線由低溫凸向高溫。
☆暖流流經處氣溫較兩側高:等溫線由高溫凸向低溫。(洋流的流向始終與等溫線的凸向一致)
(二)等降水量線
1、判斷降水量的地區分布差異大小
☆等降水量線密集,說明降水的地區分布差別大
☆等降水量線稀疏,說明降水的地區分布差別小
2、判斷海陸影響
等降水量線大致與海岸線平行,且自沿海向內陸遞減,說明降水量受海陸因素影響。
3、判斷地形影響
☆等降水量線大致與山脈走向平行,說明降水量受地形(山脈)影響。
☆ 山脈迎風坡,降水量大;山脈背風坡,降水量小。
4、判斷內陸地形
等降水量線呈封閉曲線,降水少,說明地形閉塞,深居內陸
5、判斷洋流影響
☆ 暖流流經的沿岸地區,氣溫比同緯度的地區氣溫高,水汽含量多,且暖流對大氣底部有加熱作用,易使空氣產生對流,降水增多;
☆ 寒流流經的沿岸地區,氣溫比同緯度的地區氣溫低,且寒流對大氣底部有冷卻作用,不利於空氣產生對流,降水偏少
6、判斷大氣環流影響
三圈環流:
☆赤道低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降水多;
☆ 副熱帶高氣壓帶、極地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降水少;
☆ 溫帶大陸西岸受來自海洋西風帶控制,降水多,若受地形的抬升作用,降水更多;
☆亞熱帶大陸東岸受季風或來自海洋信風帶控制,降水較多;若有地形的抬升作用,則降水更多。
季風環流:
☆ 夏季風控制,降水多;
☆冬季風控制,降水少;若冬季風跨越遼闊的海洋,並有地形的抬升作用,則降水也可能多。
7、判斷城市影響
☆城市有「雨島」效應,則等降水量線越往城市中心,數值越大。
☆城市「雨島」效應的成因:盛行上升氣流;多凝結核;高大建築物阻滯天氣系統等。
(三)水平面等壓線
1、判斷氣壓系統
高壓中心:氣壓中心高,四周低
低壓中心:氣壓中心低,四周高
高壓脊:高壓凸向低壓處
低壓槽:低壓凸向高壓處
鞍形區:兩側氣壓高,兩側氣壓低,對稱分布
2、判斷天氣現象
☆高壓系統 中心附近盛行下沉氣流 天氣晴朗
☆低壓系統 中心附近盛行上升氣流 中心附近天氣陰雨
☆高壓脊 附近天氣晴朗
☆低壓槽 附近天氣陰雨
3、判斷風的方向
☆作出風向:先作水平氣壓梯度力,再作出風向。
☆判讀風向:風向指風的來向。
(1)、高空面的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2)、近地面的風向——與等壓線斜交
(3)、台風(氣旋系統)的風向——要重點掌握(不僅要靜態掌握,還要動態掌握)
(4)、副高(反氣旋系統)的風向
4、判斷風力大小
(1)、同一等壓線圖上,等壓線越密集,風力越大;等壓線越稀疏,風力越小。
(2)、不同等壓線圖上,風力的大小與等壓線的疏密程度(成正比)、比例尺的大小(成正比)、等壓距的大小(成正比)有關系。----採用計演算法(與判斷坡度的陡緩方法一樣)
5、判斷季節月份
☆亞歐大陸或北美大陸高壓強盛,為1月份,北冬南夏
☆亞歐大陸或北美大陸低壓強盛,為7月份,北夏南冬
三. 水循環、河流、洋流類
1、水循環意義的表述:
(1)聯系四大圈層,並在各圈層間進行物質和能量的輸送和轉換。
(2)使陸地水資源不斷得到更新、再生。
(3)不斷塑造地表形態 。
(4)對生態、氣候等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2.河流水文特徵和水系特徵描述: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徵:
(1).流量:大小、季節變化、有無斷流(取決於降水特徵、雨水補給、河流面積大小)
(2).含沙量:取決於流域的植被狀況
(3).結冰期:有無、長短
(4).水位:高低、變化特徵(取決於河流補給類型、水利工程、湖泊調蓄作用)
(5).水能:與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氣候(降水量的多少,徑流量的大小,蒸發量的大小)有關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徵:
(1).長度
(2).流向
(3).流域面積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況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狀(扇形、樹枝狀)
3、洋流對地理環境影響的分析
① 影響沿岸氣候: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② 漁場成因:【洋流(寒暖流交匯、上升補償流);大陸架海域;溫帶海區;河流入海口】
③ 海洋交通:
④ 海洋污染:
四.岩石圈類
1、地形特點的表述:主要從地形組成、地勢特點、地表形態特點幾方面說明
☆地形組成——以什麼地形為主、面積、佔比重
☆海拔高度——一般用平均海拔高度說明
☆地勢——地表高低起伏的總趨勢
☆地表形態——平坦、崎嶇、起伏大小
2、地形區分布特點的表述:
說清:…(地形區)分布在…(方位);呈…走向(延伸)或…(地貌)廣布
3、用地質作用描述某地區的地形成因。
☆地形成因:【分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兩個角度】
☆全球宏觀地貌——用板塊構造理論解釋
☆區域地形區或地貌——用內、外力作用的具體表現形式解釋。
(1)內力作用形成的地形:
①地殼運動
② 岩漿活動----- 火山地貌
(2)外力作用形成地貌
① 風化地貌:花崗岩的球狀風化
② 侵蝕地貌
☆流水侵蝕作用———黃土高原溝谷、河流峽谷、喀斯特地形、侵蝕平原
☆風力侵蝕作用——風蝕蘑菇、風蝕城堡、風蝕柱
☆海浪侵蝕作用—— 海蝕崖、海蝕柱
☆冰川侵蝕作用—— 角峰、U型谷、冰蝕湖
③ 沉積地貌
☆流水沉積作用—— 河流三角洲、沖積扇、沖積平原
☆風力沉積作用——黃土沉積地形、沙漠(沙丘)
☆冰川沉積作用——冰磧平原(中歐、東歐平原)、冰磧湖
4、構造地貌----「地形倒置」現象的表述
☆背斜頂部因受張力,常被侵蝕成谷地;
☆向斜槽部因受擠壓,岩石堅硬不易被侵蝕,成為山地;
五.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類
1.地形對城市影響的表述
☆城市的形成(影響因素:城市建設、對外交通、農產供給、城市擴展)
☆城市的分布(分布規律、城市數量、城市規模)
☆ 城市的形態(平原-----團塊狀、山區-----條帶狀、放射狀、山地、河流-----組團狀)
☆城市的發展(城市規模、城市興衰)
2.世界城市特大城市絕大多數位於平原地區原因的表述:
☆建築和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難度小,成本低
☆交通的便捷
☆城市規模易於擴展
☆周邊農業發展條件優越
3..沖積扇緣形成聚落分布的自然區位條件分析:
地勢平坦,往往淤積有肥沃的土壤,水資源比較豐富
4.自然條件對交通線路影響的表述
☆ 線路走向、線網密度、分布格局、運輸方式
5. 自然資源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意義分析:
☆自然資源特點:種類、數量、質量、分布
☆自然資源開發的條件:交通條件、區位條件、技術條件
☆自然資源開發的意義:

❽ 怎樣學好初中地理有哪些方法和技巧

初中地理怎麼學?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成績?一直是很多初中生難以解決的問題,其實學習地理知識關鍵還在課本上,將課本的知識學懂、學透,加上對地圖的深入理解,通常情況下地理成績都錯不了,下面就來說說初中地理的學習方法和技巧。

一、培養空間概念,學會正確的讀圖、用圖方法

種類繁多、數量巨大的地圖是地理課區別於其他學科課程的突出特點,於是有人說,「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只要掌握了正確的讀圖方法,培養良好用圖習慣,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經掌握了學習地理課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養成良好的讀圖、用圖習慣。要知道地理知識不僅存在於課本的文字當中,也蘊含於地圖之中。在地理學習中,我們要做到左圖右書,注意隨時運用地圖,查閱地圖,善於從地圖中發現地理知識,尋找地理規律。長期堅持下去,你就能夠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圖,文字和圖象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正確的空間想像。

其次,要掌握正確的讀圖方法。讀圖要注意先後順序,先看圖名、圖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該圖表現的主要內容、范圍等,再觀察圖的具體內容。觀察要仔細全面,不要漏掉每一個信息。

例如:我們在《森林資源》一課中曾經學過的原理圖,其圖名叫做「護坡林帶保持水土示意圖」。我們以這幅圖作為例子,討論閱讀原理圖的幾個主要步驟。

第一步,獲取信息,是獲取原理圖中所顯示的各種信息。在「護坡林帶保持水土示意圖」中,我們可以觀察到有山坡、兩道林帶、降水和河流,一些不同粗細、不同顏色以及不同指向的箭頭,還有 「微量清水入河」和「泥沙徑流」等文字。

第二步,分析地圖,是要分析我們在圖中獲取的各種信息和內容之間的相互關系。在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山坡從上到下,表示地表徑流的箭頭由粗到細,顏色也由深變淺,最後變成「微量清水入河」。這些說明了大氣降水在從空中降落到地面的過程中,受到了林木枝葉、枯枝落葉層的阻滯,促使大量雨水下滲,導致地表徑流流量不斷減小,含沙量逐漸減少。護坡林降低了泥沙流失的程度,起到保持坡地水土的作用。

第三步,說明原理,明確原理圖所說明的原理。這幅「護坡林帶保持水土示意圖」,說明了森林具有含蓄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二、對地理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要點、抓住關鍵。

對地理原理、要領的掌握,並不要求象物理、數學分式、定理那樣精確,只要抓住其中的關鍵、要點便十分容易地理解並把它們掌握住了。例如:「在自然界中,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陽光、空氣、水等都是自然資源」這一對自然資源概念的理解。我們應該抓住兩個要點:第一,自然界中存在的,不是工業產品。如,汽油,雖然對人類有利用價值,但不是人類從自然界中直接獲得的,它是工業產品。第二,是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沒有利用價值的不是,如沙漠雖然在自然界中存在著,但目前,對人類沒有利用價值,也不是自然資源。這樣就可以了。

學習地理有一個正確的方法十分重要,但有一個端正的學習態度對學好地理同樣也十分重要。希望同學們端正學習態度,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把地理課學好。

三、學會讀書,掌握科學的讀書方法

地理教材是我們獲取地理知識、提高地理素養的重要途徑。怎樣才能學好教材上的地理知識呢?我們應該注意把握以下幾個要點。

1.讀出書中有什麼

閱讀教材,首先要讀懂,明白書中講了些什麼。比如,教材在介紹某個地理區域時,一般從構成這一區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別進行論述。這個區域在哪兒?這里的自然概況怎樣?經濟發展情況如何?存在什麼問題?等等

2.讀出知識網路

地理環境是一個有機整體,組成地理環境的各個要素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其中任何一個地理要素的改變,都可能影響到其他要素的變化。我們應該將理清這些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在頭腦中形成這一地域的知識網路。

例:通過世界地理的學習我們知道,南極大陸一塊特殊的大陸,這里的地理環境特徵與眾不同,烈風、暴雪、嚴寒是南極大陸最顯著的氣候特徵,這里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陸冰川,動植物種類稀少,有極晝極夜現象,還有美麗的極光等等。而形成這些地域特徵的最關鍵的因素就是由於南極大陸絕大部分位於南極圈以以南的高緯度地區,其他諸多的地理特徵都與這一要素緊密相聯。

3.學會梳理知識

①教材對於同類知識的論述角度具有相似性和規律性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內容具有范圍廣、信息多等特點,但是它對同一類型知識進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規律性。

❾ 學好地理有什麼好方法

有興趣一切自然就學好了。
學習地理,首先要會看地圖。地理問題沒有脫離地圖的,一定要看地圖。地圖有很多種難度的,可以先從簡單的開始看,然後看復雜的。看地圖,必須牢牢的學好經緯度,這樣在做題是會大大的減輕你的壓力!
其次准備一個地球儀,大小隨意,目的在於加深印象,腦子里隨時有地球在轉。這樣以來,處理太陽直射點等問題時就可以輕而易舉。
地理是一門既文又理的學科,所以要具有這兩方面的能力。首先就是計算能力。真正的地理問題中需要大量的計算,尤其是三角函數之類,有你算的。文科方面,就是記憶力啦!不需要死記,當然,有能力的話用死記是最好的。這個很多時候在於興趣,只要對地理有興趣,就一
切不怕。
地理又是綜合性的邊緣學科,和其它學科關系密切,尤其是文科的。俗話說,文史哲不分家。你可以從其它的學科里學到很多的地理知識。平時多看時事新聞,少看娛樂新聞,可以豐富你的地理知識。
對軍事感興趣的同學,地理一般都學得很好。也可以嘗試多研究一些戰爭,以此豐富自己的地緣政治知識。
地理的分析能力不是用幾句話可以教授的,要自己多去分析,把地理書上教的東西用來分析實際的問題。可以從自己生活的地方開始分析,這樣就能夠深切的體會地理的巨大作用。
就應對考試來看,區域地理等人文地理是容易拿分的,盡量少丟分。死記硬背的東西更不該丟分。自然地理的東西比較靈活,但是萬變不離其宗,不會出太難的東西。腦子里隨時有個地球在轉動,自然地理問題也不大了。
這些是我學習地理的經驗,還有些一時想不出來,但是主要的就這些

閱讀全文

與地理處理的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