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風水好的墓地都有哪些明顯特徵
你去看看始祖山塔陵園的墓地就行了。這個陵園的墓地是一個風水好的地方⌄枕山面水,地理特徵非常明顯。你要是感興趣的話,可以再查閱一下始祖山塔陵園的相關資料。
Ⅱ 北京風水最好墓地有哪些怎麼樣找到最好的墓地
北京市作為我國的首都,本來就是一個上風上水的好地方,要說北京風水好的墓地有哪些?那自然是西北方向的昌平墓地了,昌平自古就是北京風水最好的地區,明十三陵也是坐落在昌平區,皇陵所在地風水方面自然是很好的。昌平的墓地在北京也是最多的,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北京昌平風水好的墓地有哪些?
1、天壽陵園
九里山公墓二區是九里山公墓所建的二期工程,由於九里山公墓的環境特別好,整個墓區坐北朝南,有山有水,很受歡迎。
Ⅲ 怎麼選好墓地墓地 風水有講究
風水的實質用現代漢語表達就是:創造、選擇具有更優越的生存條件、生存優勢;合理利用自然客觀條件和規律;符合規整、對稱、必須、合理、舒服、實用、方便、有利、安全、美觀、衛生的要點;合乎力學、科學原理;合乎常識、邏輯,就是好風水。不存在令人費解的特別神秘風水!古代風水,實質就是正確選擇優越的自然條件,適應人類生存。不適合人類的地方,本人從見過的上百處遺址中的結論是:人類在那裡已被徹底陶汰,沒有再延續種群到今天。風水強調的就是有利、方便、實用,是更好地適合人類生存和生活。用傳統風水理論,切入現代建築設計領域,只怕是盲人摸象,用現代高科技術設計理論切入傳統風水領域應游刃有餘。對風水要有正確認識:比如植物,可以凈化空氣,美化環境,這些能促進人的身體健康,也就是植物有旺風水作用。身體健康,精力充佩,能掙大錢,不需要耗費醫葯費用,也就是植物有旺財的效果。從科學、正面認識更能說明問題。比如:房屋的高層空氣好,衛生好,這是主要的;頂層,防滲漏,防雷擊的措施要有力,當然還存在其它需要注意的事項。風水只能提醒從多角度思考,技術層面的事,現代科技更精準。傳統建築容易「犯小人風水觀是以中心對稱理論為主。現代建築風水觀是以實用、功能為主。二者基礎不同。打個比方,在傳統古老建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古老風水理論,就象老式馬車駕駛技術,能用於指導駕駛現代汽車嗎?古代以自然風水為主,現代城市以人為風水為主,二者基礎也完全不同,怎能固守舊教條。
關於「創造、選擇具有更優越的生存條件、生存優勢」。古代以正確合理選擇、利用優越的自然條件為主,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創造更優越的生存空間已成可能,現代化的改造力度為人類的生存條件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從而具備了創造優越風水的可能。人為風水更優於自然風水,原因是人為風水包含大量科技因素,抗自然風險的能力大大提高,從而更適宜於人類生活需要。多從科學、常識方向思考定然有益。
風水就是正確選擇居住地形。本人在上百處遺址中的調查戡驗得出的結論認為:那裡大多數明顯有風水理氣、羅盤用事文化跡象特徵,應明顯有一定優良的羅盤文化含義,但基本是一票否決,是地形和生存條件的局限,生活不便,缺少必要的生存條件,沒有再留下延續的種群。本人在現實中找到的事例是,地形不合法,風水理氣、羅盤用事如同兒戲,毫無意義。所以本人才有:「實用、方便、舒服、安全、美觀、衛生就是好風水,什麼叫風水?多從科學角度思考更有益」的結論。過去很多地段無法建房,現在有鋼筋、水泥、玻璃、自來水、電、氣、發達的交通,可建房屋、可造房屋,克服了劣質地形的局限。木頭、泥土、紙糊窗、提水吊水挑水、茅草、松木火光和鋼筋、水泥、玻璃牆、自來水、電、氣、發達的交通,決對是兩種風水含義,也代表時代在進步,科學給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新天地。木頭、泥土、紙糊窗、提水吊水挑水、茅草、松木火光的時代,只能選擇背風向陽的低窪地段,房屋不能高,只能矮。低窪、低矮的基本缺陷就是:昏暗潮濕、通風條件差、潮濕而乾燥性能差和空氣質量差,易霉變,易病變。鋼筋、水泥、玻璃牆、自來水、電、氣、發達的交通,完全有可能使房屋建築向高處走,高大建築成為可能,高大、高處明顯明亮、通風乾燥性能好。比如台形高台地段,過去由於建材的限制,不適合建房,現在有建材的優勢,不僅可以建房,而且從某些方面如明亮、空氣流通和防水患性能的角度考慮,比窪地更好,更有利於人類的身心健康。
一個城市的風水優劣,不決定於某一狹小地段的自然風水,而決定於在整體自然地理風水基礎上形成的、佔主導地位的、主宰這個城市的政治地理風水、經濟地理風水和人文地理風水。而其中政府就是最典型的政治風水特徵。比如:上世紀的八十年代,在某地原來有一個鄉級政府在河流的對岸。由於政府機構存在的原因,僅商業網點一項,河流對岸就有十幾家在當地認為是最大的商店,形成一條小小的熱鬧街市。由於種種原因,鄉級政府機構搬遷到別處,那裡立即出現了「驟冷」的狀況,十幾家最大商店,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里,全部維持不下去,後來留下的三家小店,每家的狀態也僅是保持一個小攤櫃的場面,再無往日的繁華興隆。一個小小的鄉級政府,沒有獨立的財政功能基礎,其影響能力帶來的風水效應就能如此,更何況更大的帶有獨立決策功能和財政功能的政府機構,其影響力的風水效應可想而知就更大。由此事例也可以推論:決定一個城市風水的是那些在自然地理風水基礎上形成的政治地理風水、經濟地理風水和人文地理風水。政治地理風水、經濟地理風水、人文地理風水和自然地理風水的緊密結合,才是完整意義上的風水。
城市,明顯在更大層度上已擺脫人類對自然地理風水的依賴。發達的交通,天空、地下、地上,像蜘蛛網一樣密布、已到了無所不及的地步、形成了網路式的交通便利,不存在對單純水力的依賴和利用的局限。自來水的實現,完全克服了逐水草而居的事實。電、氣的實現,克服了對單一自然燃料——柴、草的依賴。如此等等,包括其它因素的人為實現,這些條件的實現,完全擺脫了人類對自然地理風水的依賴,也有力地證明科學更神奇的事實。
關於農村和城鎮風水問題?
寶地處處有,科學更神奇。
人傑地靈風景美,物華天寶山川秀。全世界人跡可及的地方,自有人類以來,人類已用生命進行了若干次篩選,適合人類的風水寶地,人類已留下大量延續的種群,如城市。不適應人類的風水寶地,有待人類用更科學的方法去開發和利用。
當你去到那些窮鄉僻壤的地方,你不要以為那裡無人去過,其實那裡有許多遺址,那些遺址證明有人到過那裡,同時也會證明那些到過那裡的人們,曾經有過生與死的考驗。由於自然條件的差距,那些人群已被自然徹底淘汰。古代風水,實質就是正確選擇優越的自然條件,適應人類。不適合人類的地方,本人從見過的上百處遺址中的結論是:人類在那裡已被徹底陶汰,沒有再延續種群到今天。風水強調的就是有利、方便、實用,要適合人類生存和生活。
當你去到大城市,那裡為什麼留下那麼多人口,答案是:那裡具有更廣泛的風水優勢,自然選擇使哪裡的人群得以延續並得到繁衍擴漲。
農村基本是小氣候地形,形成獨立的塘局,這種小塘局中存在著不利於生存的空間。農村的自然篩選,自然淘汰,極其明顯。在這些小環境中,地形位置選取不合理,羅盤用事即所謂風水理氣再合理,也是沒有意義。沒有地形的合理,羅經用事成為兒戲。所以在這些小環境中,地形選取是第一位的,是基礎;羅盤即羅經用事是第二位的,次要的。
事例說明一:如農村的瘴氣地段建造房屋,出現聾、啞、殘、障的家庭概率至少90%以上。什麼是瘴氣地,怎麼樣實地察看評估呢?最簡單的看法就是:所謂瘴氣地,就是大熱天,上午九、十時後還不幹露珠的地段。為什麼不幹露珠,地溫相對偏低,空氣相對不流通,空氣中的濕度,水蒸氣擴散緩慢。就像大熱天局部表面結水的自來水管;管內由於自來水循環的原因內部溫度低,空氣中的水蒸汽凝結於自來水管的表面。
事例說明二:某地一山區地形,在北南走向的小河邊,大約五華里長的地段,原來所有人家全在靠東岸、即為當西曬的地段居住,現在居住人口全在西岸、即當東曬的地段居住。原東岸人家那裡去了呢?據傳聞,也據調查了解統計,大約有30%的人口遷到西岸,70%的人口在那裡住不到一兩代即自然消亡,只有一戶在那裡住了四代後也自然消亡。
事例說明三:還有另外一處也是山區小河水北南走向地形,目前正重復上述地形所呈現的特徵,東岸面臨人丁減少,西岸面臨將會存在人口增加的優勢特徵,最奇怪的是現在那裡兩岸數十戶人家中,僅只有西岸居住的三四戶人家中,有一戶人家有兩小孩完成大專學業,其餘人家基本上都是以小學狀態走向社會。這兩處為什麼原來的人群要選取東岸居住,原因是東岸地形相對西岸開寬,便利於農耕及各類事項活動;為什麼現在的人群又選取西岸定居,原因是西岸日照優於東岸,積溫和溫差相對明顯高於東岸。象這種東西岸因陽光照射溫差存在的差別。就不能用簡單一個「迷信」就能概括說明問題的,也不能歸罪於羅盤用錯了,更不可能是「屬相」不合的原因了。上述那些地方正在完成自然篩選和自然淘汰。
事例說明四:從調查的結論顯示的是,山區小氣候環境,絕大多數小塘局環境地形中,留下許多居住遺址和姓氏家庭小地名,有些有傳聞,有些無傳聞。有傳聞的是,住一代至兩代即人口自然消亡。許多地段過去有居住人口留下的遺址印跡,現在無人居住,用科學思維的眼光去考量,這就是自然選擇和自然淘汰在地形選擇上存在的明顯例證。由此也可推定,大環境、大氣候條件,也是在數萬年、數千年自然淘汰中才形成現在這樣的格局。
事例說明五:在特定的高寒山區地帶,那裡有一條自然人口群落居住天然劃定的等高線。等高線以下,居住著現有的人口群落,等高線以上,只有遺址,沒有人群,不要以為那裡無人去過,無人居住過!那裡有人群活動的遺跡,那裡的人群哪裡去了,自然消亡和自然陶汰的法則在那裡得到了特別的實現。用風水術和巒頭學的觀點考量,不要以為那裡沒有山,不要以為那裡沒有水,更不要以為那裡沒有穴,那裡有山,那裡有水,那裡更有穴。那裡的穴形,由於人為因素的減少,外在形象更完美無缺。
事例說明六:農村某些小氣候、小塘局;塘局內橫亘著幾個小山頭,如果從遠處望去,那些山頭就象是從別處急奔趕赴到那裡去掄佔地頭的形狀;假設那幾個山頭去除,那裡才顯得寬闊,由於有了那幾個山頭,那裡顯得逼窄,有用的地方全被它們「霸佔」去,留下一點點的旮旮旯旯,一些狹縫邊角供那裡定居的們生存,那樣的地方一定人心散慢,其塘局內部多強橫、孤傲、內斗之人,疾妒心理極強,自以為是,斤斤計較,互不團結,派系紛爭,互相矛盾,互不相讓;寧願外地人佔便宜,也不想讓鄰里有便可占;鄰里之間相鬥內行,與外地人交鋒外行。農村某些塘局內,那裡的山體零亂無序,犬牙交錯,相互成「爭占斗頂」狀,從遠處看去,那些山頭似乎就是你在干擾我,我在干擾你;你向它伸手,它向你伸腳;那個塘局裡面的人,一定多雞毛蒜皮的矛盾小事,且為雞毛蒜皮的矛盾小事,相互計較,暗結私怨;平時找不到鬧矛盾的突破口,但只要地方辦某件公益性的大事,誰出面主持,誰就成了罪人,成了矛盾的交點。在那樣的地方很難辦成一件公益事情。那種地段的某些人,為了個人的一點私利,以不惜犧牲任何地方和他人利益為代價,只要個人利益得逞,不惜以地方和地方任何利益為代價。農村某些地段有塘局(一點小開闊地)無水口,那塘局內的人一般「口無摭攔」,談話議論事情,一般都是家門口、鄰里之間話題。說話很容易傷及塘局內第三方的利益,極易牽扯出塘局內第三方的要害私密事項。農村人家,門前向下有陡坡,前無關攔,一般不聚財,其中只要有人偶然多爭到幾個小錢,就覺得自己了不得,極容易顯富擺闊,顯示自己有能、有財,到處張揚。
當從那幾百處遺址中走出來後,就會完全明白,什麼是真風水:有利於人類生存的優越條件和空間,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風水。在那裡,無論如何風水布局,無論用那一派觀點去調理,結論只有一個,一票否決,不適宜人類生存的特定條件否決了所有風水學派的風水理氣論點。當從那幾百處遺址中走出來後,那裡會教會你什麼是風水:方便、實用、安全、美觀、舒服、衛生才是風水的硬道理。那裡不會告訴你:門相對,門窗對,床位放錯了,灶的方位不對,路相沖,或者其它諸多種種疑慮。但它會告訴你:不方便、不實用、不安全、不舒服、不衛生,生活生存條件困難,是真實的壞風水。
數十年前,一位老者曾經說過:一個小家庭,遷居到新地方,如果沒有碰上好地形、好風水,是不能開基奠定人口延續基礎的。現在回想起來,這話雖然簡單扼要,但富含生活哲理。
與城鎮相比較,農村不同: 1、農村地形相對城鎮地形來說,農村是數千年自然淘汰和篩選留下的劣勢地形。2、農村只能正確利用地形,沒有大規模改造的調節能力。
城市風水,沒有不好,只有更好。城鎮不同,城鎮是大氣候、大環境。是數萬年、數千年中人類用生命選擇留下的精華:1、一般在一個較大范圍內具有生存空間優勢。能形成城鎮的規模的地方,大多已經經歷數萬、數千年的自然歷史的生生死死篩選,最後定格下來才是現在這樣的格局。比較典型的是在中國西北沙漠,不能成為大小城鎮的地方,除了留下遺址,有很多地方,現在就是歷史傳聞都沒有,什麼原因?不適宜居住,自然淘汰和自然消亡,人口徹底絕滅。2、現代化的城鎮,改造力度的增強,擴展了城鎮規模。沒有現代化的改造力度,可以說,所有城鎮只存在死角,沒有「活眼」。城鎮如果沒有現代化的改造,人口承擔能力最大可能是現在的三分之一。所以形成現在這樣的城鎮格局,是歷史、自然篩選和現代化改造結果。
是有人類以來,人類用生命的代價,已歷無數次在反復選取自然地理,能居住人類的地段,已形成居住群落,如城市。城市是人類用生命代價留下的瑰寶。不能居住人類的地方,人口已經絕滅消亡。如果沒有特別的人類改造力度,再到那裡居住,也許依舊會重復往昔的故事。城鎮形成的經歷,首先是自然篩選,然後是政治、經濟、人文的介入,這些因素的加入,形成了政治地理、經濟地理、人文地理,這些地理因素相互影響,與自然地理的結合,是現代城鎮具有較大風水優勢的根本原因。
人類的出現是億萬年前的事,億萬年中,人類的生生死死,用生命對整過地球進行了若干次風水選擇,優良風水應有印像。不可能像某些神話傳說那樣,上天每年收回36處過去下降的風水寶地,又下降36處新的風水寶地。
在山腳下租了個院子,發覺有山泉水從大門前流過,主人說院里多挖一米就有泉水,也就是說泉水是從房屋下穿過的,這對於風水有什麼說法?是不是不聚財的意思?謝謝大師指教!——回答是:
1、風水,是中國人的發明,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的一部分,唐、宋前不叫風水,叫地理或稱勘輿,元、明後的說法改為風水。為什麼?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唐、宋前,中華民族的主要居住地在中原和東南,研究的方向主要是從山川地理形勢入手,兼顧流水,典型的文化特徵標志背景是:龍、穴、砂、水、塘、朝、案、羅城、羅星、將軍、捍門、北辰、窩、鉗、乳、突、兜、護、衛、官、鬼、禽、曜、天心十道等等,是以山體特徵作為主要研究方向。元、明以後,由於西北少數民族進入中原,中原人也有更多的機遇進入西、北,對比發現,西、北的山川地形,由於受雨水沖刷的概率低,明顯優於東南。東南由於降水量充佩,山川地形受雨水沖刷、切割,明顯骨、瘦、尖、凸、脊,也就是風水認為的犯煞、含煞的特徵多。但為什麼人口稠密,物產豐富,適宜人口集居呢?而西、北由於降水量少,山川地形的外貌特徵由於受雨水的沖刷、切割的機率低,原始自然風貌相對保存完整,體現的是山體肥、圓、潤、厚的特徵,極富風水優美,但為什麼人口稀少,出產不豐富,有的地方甚至草木不生,人類無法居住。為什麼?於是人們想到了水,有「水」才「活」,無「水」則「死」,有水為活龍,無水為死龍。中原低海拔地區的人群,到了西、北,產生高原反應,呼吸困難,溫度低;高原,空氣流動快,乾冷,不適宜作物生長和人類生存,於是人們想到了「風」。風水中的「風」,應包含空氣和溫度兩種含義。風水的概念也就是這樣在歷史演變中形成了。看來你所述的地下有水,可以用「活龍」來形容,地下有水,為「活龍」之地。
2、風水歷來將水作財看,論為財。
關於河流、水塘、水池、水井、水坑、魚池、道路的問題:水聚旺鄉,財結水聚,屋前有塘,不怕五王。有河流、水塘、水池、水坑的地段,歷史以來是人興財旺的地方,這些地方相對視野要開闊,空氣要流通,適應生產發展,具備相對富有的物質來源,適合人類生存生活,安居樂業。這是有利、有用、好處、優點的一面。有河流、水塘、水井,小孩必須第一要注意安全,「房前屋後塘連塘,定死少年郎」,這是有水地段不利的負面。這里關於旺財的說法是相對不定虛詞,但關於安全的說法是實質性的實詞,是直接要面對的問題。風水還把道路列入水、列入財的范疇,在風水的實際運用和操作中,道路和水、財的含義等同。現代化的道路,給人類帶來的方便和利益是有目共睹的事情,是世人皆知的事情,但在交通便利的情況下,交通事故也是常有發生、累見不鮮的事情。易經的分析是:任何事情,有利必有害,利害必相存。易經要告訴人們的是:人類要學會全面分析問題,正確趨利避害是正大道理。
所以你那裡地下有水,地下有財,地上流水,地上有財,應是財源滾滾之地。
中央景觀樓王當中兩套是不是對著中軸線,風水好嗎? ——回答是:可以參考北京故宮建築的整體構圖,就能明白何為中軸對稱線,看懂了古老的皇官建築圖,也就學會了中國古老風水知識的一半,否則風水知識沒有入門。
北京故宮的風水怎麼樣?究竟是好是壞?求研究過北京故宮地理風水的大師來替我解惑一下!——回答是:皇家建築,帝皇眼光,集全國智慧之大成,是當時建築智慧的最高成就,不必疑猜。1、不要說帝皇,就是一般的大臣,都是天上的星,地上的精,非一般凡夫俗子可比。見諸於風水著作著述中的記述有:某人某日上樑,這一天據黃歷、通書有大凶,不能用。測算人對答說:算定那一天有紫微星、文曲星經過到堂,必大吉。上樑的當天果然朱元璋、劉伯溫路過,見有人修建房屋上樑,前去祝賀。後幾十年中果然大吉大利,一切平安。這是風水書而不是古小說書中記載的事例。2、歷朝歷代都有欽定風水的作法,意思是各類風水擇吉議事有爭論,由皇帝欽點、欽定,意在有皇封誥命在上,一切神、聖、妖、邪、鬼、魅都必須讓道,皇恩浩盪,天下太平。如風水著作中流傳最廣,使用頻率最高,內容最全面,最著名的大版本巨著,如《象吉通書》、《鰲頭通書》、《欽定協記通書》都是這方面的典範,都是欽點、欽定之作。3、為什麼欽點、欽定天下人都認可,原因是:人的成功與否,歸根到底最終取決於各人的心思、思維、思想是否正確,帝皇的心性不成功,特別是開基、有成就的帝皇心性不成功,難道天下還有更成功的心性嗎?
風水學,河流、溪水南北貫穿,住河東好還是河西好?——回答是:這要看在什麼地理位置。如果是在高寒山區,又是地形狹窄的、光照不足的地理位置,氣溫具有生殺予奪大權的地段,必須選擇河西當東曬、朝向東南的地形定居,否則久後定有問題。高山向西北的西曬陰山地段,較高山朝東南的東曬陽山地段,明顯積溫不足;這樣的地段易受風寒,易患風濕心臟病。只於地理位置開闊,地面積溫,特別是冬季積溫好的地段,要從其它角度考慮生存條件的地方,另根據實際情況再作定奪。
Ⅳ 古代墓葬的種類
墓葬有土葬、火葬、水葬等。
墓葬俗稱山墳,古墓葬是清代以前的墓葬。古代葬俗因時代、地方的不同而有差異,有土葬、火葬、水葬等。常見的多是土葬。
簡介
明、清時期的墓多數有碑,易於識別;清朝九品官以上的墓較多,一般墓碑上刻有其官職;一經發現都要及時上報。明清以前的墓則很難在墓地表面分辯出來,因此在開發推土過程中,必須特別注意。明、清時期多灰砂墓;明清以前多土坑墓、磚室墓。葬具多為木棺,也有瓮棺、陶棺、石槨、石棺;有的因各種原因,下葬後又將死者遺體挖出來重新裝棺或裝在陶罐里,移到別的地方埋葬,俗稱移(遷)葬,又叫二次葬。
其葬具多為陶罐,俗稱骨罈。墓葬多有隨葬品,明、清以前多以生活用具、生產工具陪葬,有的有專門用作陪葬的明器,如漢墓中出土的陶屋、陶灶、陶片、陶豬等;明、清時期,盛行薄葬,陪葬品很少,一般以裝飾物如玉器、金銀器為主。
起源發展
中國古墓葬墓與葬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兩種事物。「墓」是指放置屍體的固定設施,「葬」則是指安置屍體的方式。在考古學上,二者常被合稱為「墓葬」。在墓葬中﹐往往還包含著各種隨葬的器物。自古以來,由於受「祖先崇拜」以及「事死如生」等傳統觀念的影響,人們對喪葬十分重視。因此,墓葬資料所提供的就不僅僅是埋葬習俗和墓葬制度本身,往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會政治、經濟、生產、生活、風俗、宗教、觀念等方面的情況。所以,墓葬所展現的埋葬習俗與埋葬制度常常被視為當時社會的縮影,墓葬研究就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墓」作為放置屍體的固定設施,是隨著人類文化的進步而發生的,並隨時代發展而不斷變化。最初的時候,對屍體的處理非常簡單。《周易·系辭下》雲:「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即用茅草裹屍,棄置荒野了事,並不挖墓穴。後來,人們可能不忍心看到親人屍體被禽獸所食,開始掩埋屍體,於是就出現了專門放置屍體的墓穴。
在舊石器時代,由於人類經常利用天然洞穴作為住所,故也常利用天然的洞穴或岩棚作為墓地以安置屍體,如山頂洞人的墓就與住所處於同一洞穴之中。進入新石器時代之後,由於生產力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便開始有意識營造各種形式的墓,墓葬及埋葬習俗更加流行且形式多樣,而且明顯具有制度化的特點。
中國所發掘的3000餘座母系氏族公社墓葬表明,史前時代的葬俗因時代、地域、文化的不同而在墓形、葬式、葬具等方面顯示出不同的特色。盡管如此,史前時代各文化共同體一般都是以氏族制度為基礎的,因此在埋葬制度方面往往也存在著一些符合氏族制度的共同原則。在新石器時期,人們掘坑埋屍已成為黃河流域最普遍的葬法,出現了氏族公共墓地,有單人葬、多人葬、二次葬等葬式。
隨著社會的發展,還出現了成人與嬰幼兒分葬及等級埋葬制度。到原始社會末期土坑式墓葬從黃河流域發展到長江流域、東南沿海、東北地區,出現了男女合葬,男子仰面直身和女子側體屈身表明父系氏族的社會結構特徵,墓坑也更加規整,通過墓葬規模大小、葬具的有無或質量以及隨葬品多寡優劣等來體現身份等級的差異更加明顯。
如龍山時代,隨著社會經濟、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在氏族公共墓地原則普遍存在的同時,因等級差異而存在的不同等級分葬現象更顯突出,甚至還因聚落的等級差異出現了不同規格的貴族墓地,其中以良渚文化的情況最為清楚。反山和瑤山遺址都是良渚貴族墓地,但反山墓地的規格明顯高於瑤山墓地;另外,還有不少規格低於瑤山的良渚貴族墓地。中原地區陶寺墓地也存在不同等級分葬現象,墓葬規格可分為三類七、八個等級。
結構演化
地下部分
在原始社會早期,墓穴形式很簡單,只在地下挖一土坑,墓坑一般較小,只能容納屍體,無棺槨,屍體也無特殊東西包裹。到新石器時代晚期,在大汶口文化後期,少數墓坑面積很大,坑內沿四壁用天然木材壘築,上部用天然木材鋪蓋。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墓室結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第一種木槨地宮:進入階級社會後,墓葬制度中存在著嚴格的階級和等級的差別,統治階級陵墓有著十分宏大的規模。河南安陽侯家莊的一座商代亞字形墓,墓室面積約330平方米,加上墓道,總面積達1800平方米。王和各級貴族的墓,都用木材築成槨室。槨是盛放棺木的「宮室」,即棺外的套棺,將砍伐整齊的大木枋子或厚板用榫卯構成一個扁平的大套箱,下有底盤,上有大蓋,在槨內分成數格,正中放棺,兩旁和上下圍繞著幾個方格,稱之為廂,分別安放隨葬品,如1972 年湖南長沙馬王堆發現的西漢墓棺槨形式墓葬——軑侯利蒼妻墓即屬此類。棺中女屍完好如初,廂內隨葬品有漆器、帛書、綿綉、樂器、竹簡、木俑、農畜產品、中草葯、印件等1000 余件。
「黃腸題湊」是木槨玄宮的發展,其規模、復雜程度為木槨地宮高峰。黃腸是指柏木黃芯即榫頭用柏木芯;題湊是指槨室的構築形式,榫鉚結構前身,方木交叉構築,榫頭後無現實建築意義,成為禮儀象徵,即為「題」,「湊」為構築形式。至漢時,榫頭已脫離槨木,在槨室周圍堆放,成為「題湊」,若從內側看,四壁都只見枋木的端頭。根據文獻記載,這種葬制至遲在戰國時已經出現,目前所知發現年代最早的黃腸題湊是鳳翔秦雍城秦景公1號大墓出土,此外還發現西漢早期、中期、晚期的黃腸題湊。其中西漢中期的北京大葆台漢墓1號墓,是用15000多根柏木椽疊壘成的宏大題湊,高達3米,直抵墓室頂部,其內設有迴廊及前後室,為黃腸題湊的成熟形式。
第二種磚石地宮:從漢代開始,普遍採用磚石築墓室,木槨墓室逐漸被取代。這是中國古代墓制度的一次劃時代的大變化。這種變化主要是從西漢中期才開始的,然後普及到各地。西漢中期,中原一代流行空心磚墓;西漢晚期開始出現石室墓,墓室中雕刻著畫像,故稱「畫像石墓」。墓室的結構和布局,也是仿照現實生活中的住宅。從漢到隋、唐、宋、元、明、清各代,磚石砌築的墓室和地宮一直在不斷發展。
第三種土洞地宮:在北方黃土富集地區,利用土層厚,粘性強,質地均一和降水少的特點,開鑿成土洞土宮,壁面有精美雕刻和壁畫。如西安乾陵的陪葬墓,永泰公主、章懷太子和懿德太子墓,唐僖宗靖陵地宮。
隨葬品
在原始社會早期,墓中隨葬品主要是死者生前喜歡和使用過的物品,包括陶器皿、石制和骨制的工具、裝飾品等。在同一墓地中,各墓隨葬品的多寡、厚薄往往差別不大。
墓葬
到了原始社會晚期,出現了貧富分化的現象。如在汶口文化晚期10號墓中,有結構復雜的葬具,死者佩戴精緻的玉石飾物,隨葬玉鏟、象牙器和近百件精美的陶器。
進入階級社會以後,貧富分化更加懸殊,王和貴族墓的隨葬品極其豐富、精美,包括青銅器、玉石器、漆木器、骨角器魯等。商代還流行人殉制度;人殉是用活人來為死去的氏族首領、家長、奴隸主或封建主殉葬。商王和大貴族的陵墓,殉葬者少則數十,多則一二百人,包括墓主人的侍從、婢妾、衛兵和各種勤雜人員。人殉在西周前期仍很普遍,中期以後稍減少。從戰國開始,用木俑和陶俑隨葬的風俗已盛,這可以看作是人殉的替代。
從西漢中期以後,隨葬品中增添了各種專為隨葬而作的陶質明器,包括倉、灶、井、磨、樓閣等模型和豬、狗、雞等模型。到了東漢,明器的種類和數量愈多。這是中國古代墓葬在隨葬品方面的一次大變革。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葬品主要是陶瓷、器皿、陶制模型、陶俑和鎮墓獸。隋唐五代時期,隨葬品以大量的陶俑為主。陶俑分為出行時的儀衛行列和家居時的家臣侍者兩大類。宋至明代,隨葬品以實用物品和珍寶為主,包括陶瓷器、金銀器和玉器等。
地面部分
墓葬
大約從殷末周初,在墓上開始出現了封土墳頭。春秋戰國以後,墳頭封土越來越大,形狀好似山丘。特別是帝王陵墓的封土,工程大,發展變化明顯。下面介紹幾種帝王陵墓的封土形式:
第一種「方上」。其做法是在墓穴之上,用土層層夯築,使之成為上小下大的方錐體,因其上部為一小的方形平頂,好像方錐體截去了頂部。故日「方上」。陝西臨潼的秦始皇陵的墳頭,望上去好像一座土山,它的形式就是典型的方上。漢代帝王陵墓的墳頭也多採用方上形式。
第二種「以山為陵」。即利用山丘作為陵墓的墳頭,唐代帝王陵採用了以山為陵的形式。唐昭陵就是以九蝬山為陵,鑿山建造的。
第三種「寶城寶頂」。即在地宮之上砌築高大的磚城,在磚城內添土,使之高出城牆成一圓頂。這種城牆稱之為「寶城」,高出的圓形墳頭,稱之為「寶頂」。在寶城之前,還有一個向前突出的方形城台,台上建方形明樓,稱之為「方城明樓」,樓內豎立皇帝或皇後的謚號碑。明清兩代的皇帝和後妃皆採用了這種以寶城寶頂的方城明樓構成的墳頭。
歷史意義
墓葬研究是以考古出土之墓葬材料為基礎,結合文獻材料來探討社會習俗以及宗教行為與觀念的一個研究領域。因此墓葬研究與人對死亡及死後世界觀有著密切關系。
由於生死之事是每一個社會都必須面對的問題。無論古今社會,一個成員的死亡,常隱含其對整個社會存在的威脅。故生死之事不但具有社會意義,也具有宗教意義。
在古代社會中,由於人的生命一般均相當短促,死亡更是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的事件。人類普遍習俗都會在某個社會成員死後,透過一套喪葬禮制的施行,幫助死者離開生者的社會而進入另一個世界。而我們也可以從生人處理死者和面對死亡的態度窺探此社會宗教信仰的特色。
喪葬制度通常包括了喪禮儀式和埋葬兩部分。喪禮為生者替死者所施行的一套儀式,以結束他與這世界的關系,並且保證或引導死者進入另一個世界;埋葬則將死者的身體以一種生者認為恰當的方式加以處理。
葬禮為喪禮的延續,而在許多文化中,葬禮後還有祭祀,為生者企圖與死者往來的活動。由於中國人一向對喪葬採取謹慎的態度,故人類著實可以利用墓葬材料來討論中國古代的宗教與社會現象。先秦兩漢文獻討論墓葬制度時通常有二方面的重點,一是有關墓葬制度發展,一是墓葬制度的等級問題。
前者可以藉由墓葬的建築形制討論社會對死後世界的觀念,而後者則是說明墓葬可以反映出社會階級為基礎的喪葬禮儀。曾子曾說過「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這句話不但是他個人的期望,也可以反映喪葬之禮在當時社會中佔有的重要地位。
中國史上重視喪葬的情況,至少從那些商王大墓的存在已經可以窺知端倪。到了春秋,大墓及喪禮制度的出現都可作為那個社會中人們對於葬禮重視的象徵。
到了戰國,雖然也有一些薄葬的言論出現,但這些主張卻恰好說明厚葬是整個社會的大勢所趨。這並非說所有考古發掘得到的墓葬均為厚葬。而是說,一般人即使實際沒有能力實行厚葬,仍然會有一種要求厚葬的企望,這正說明戰國以來,普通墓葬會高級身分所使用的陶禮器陪葬品的重要原因。
Ⅳ 世界上通過在線地圖發現的神秘墓地有哪些
隨著新興技術的崛起,「空間考古學家」一直在不斷的研究摸索。他們已經開始使用Google Maps和Google Earth,找到了數千英里外的神秘墓地。
Colootolla猶太公墓
在加爾各答,許多老公墓已經消失或被隱藏在奇怪和意想不到的地方。印度作家Deepanjan Ghos決定找到一些隱藏的公墓。他查閱了大量的歷史文檔,終於在其中的歷史檔案中,發現了一張加爾各答的舊地圖,列出了各種埋葬地點的位置。然後Ghosh使用谷歌地圖提供的城市街道和建築物的現代形象,並與歷史地圖對比。他一旦發現地址重合,就去每個地方拍攝。他在一張1847的地圖上發現了一個叫做Colootolla街的大型猶太公墓的記錄,現在叫做Maulana Shaukat Ali Street。當他到達如今的地點火時,他發現該地點已經是一個大型商業大廈。Ghos向一些附近的老年居民問道猶太公墓的歷史時,了解道:「原來這塊土地已經被買下,當年的屍體早已被挖出遷移,而現在的大廈就建在原來公墓的上面。」該地方甚至被稱為「Kabristan Bazar」,意思是「公墓市場」。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隨著歲月的變遷,很多墓地都以物是人非。但是,不變是的人類對於過去歷史的渴望和了解,而如今隨著科技和互聯網的普及,越來越多不為人知的歷史正慢慢的浮出水面,等待著想要了解他們的人來解密。
Ⅵ 北京都有哪些陵園墓地
目前北京市周邊有33家合法公墓,他們分別是:
北京公墓_北京公墓大全_北京及周邊公墓價格|地址|電話
第一部分:京屬公墓
■八寶山革命公墓
地址:石景山路9號
路線:地鐵1號線、337路、389路、747路、728路等。
特色:在明代護國寺基礎上改建,分兩部分,殿堂改建為骨灰堂,朱德、董必武、彭德懷等的骨灰安放在最後一進的大殿內。寺院四周是墓葬區,1950年任弼時去世後葬此,瞿秋白的靈柩後也遷葬於此。美國進步作家史沫特萊、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等國際友人逝世後也在此安息。
■八寶山人民公墓
地址:石景山區八寶山
路線:地鐵、337路、389路、747路、728路等八寶山站。
特色:建於八寶山西側山坡上,公墓內有骨灰墓、骨灰牆、骨灰塔,埋放安置骨灰近6萬份,目前墓區容量已近於飽和。
■萬安公墓
地址:海淀區香山萬安里1號
路線:360、331、737路
特色:始創於1930年,是北京歷史上最早的現代公墓之一,內建有李大釗烈士陵園、骨灰堂、骨灰亭廊及分區管理之墓地。朱自清、沈醉、啟功等一大批歷史名人都在此安葬。
■福田公墓
地址:香山南路福田
路線:318路、347路、489路、運通101等北京射擊場站向東500米。
特色:始建於1930年,墓區種植各種果樹,有「百畝果園」的美譽。安葬在這里的社會名流人士有:溥儀先父——愛新覺羅·載灃,郝壽臣、楊寶森等梨園名流,以及現代核物理學家錢三強等。
■西靜園公墓
地址:海淀區福緣門85號
路線:332、331、375、732路等
特色:原是1935年張學良將軍捐資建起的「東北義園」。1992年更名為西靜園公墓,1998年建成仿古式骨灰牆80延長米,可安放骨灰千餘份。
■金山陵園
地址:香山南路正黃旗18號
路線:360路、318路、630路、714路等紅旗村站。
特色:陵園依山而建,坐落於燕京八景「西山睛雪」、「香山紅葉」風景區內,與「碧雲寺」、「卧佛寺」比鄰。墓碑種類繁多,雕刻精美,稱之北京碑刻博物館。
■溫泉墓園
地址:溫泉鄉溫泉大隊北坡
路線:346路、633路、651路等溫泉村站。
特色:坐落在面朝京西名山「三炷香」,背依青山綠水的「顯龍山」半腰,京密引水渠環山腳而過。趙麗蓉、高楓等名人在此安葬。
■外僑公墓
地址:朝陽區酒仙橋七棵樹村
路線:424路、494路將台窪站
特色:原是用於安葬外國僑民的墓園,後對社會開放,並改造建設了歐式骨灰廊,可安放骨灰3000份。
■太子峪陵園
地址:長辛店鄉太子峪楊家墳村
路線:329路、661路。
特色:位於永定河畔,是規模最大、安葬骨灰數量最多的陵園之一,東與「盧溝曉月」、宛平古城相鄰,園內分低、中、高檔30餘種墓穴。
■通惠陵園
地址:通州區宋庄鄉師姑庄村
路線:宣武門教堂南側公交總站、東大橋350路總站、崇文門111總站、光明樓華普商場門前乘公交掃墓專線或陵園班車。
特色:位於京杭大運河的入京門戶通惠河畔,園中的長思閣集立體安葬和雄偉的建築於一體。
■八達嶺人民公墓
地址:延慶縣八達嶺里炮村
路線:老山骨灰堂西側、德勝門箭樓東側、前門東25號院乘掃墓專線班車。
特色:坐落於南倚燕山山脈,北對媯川盆地,東望八達嶺城關,西眺官廳水庫的上風上水之地。墓區環境優雅,庄嚴肅穆,緊鄰里炮紅蘋果民俗度假村,在安葬祭掃親人的同時還可享受到田園風光。
■朝陽陵園
地址:朝陽樓梓庄鄉黎各庄村
路線:639路、306路公交車至黎各庄(朝陽陵園)向南200米。
特色:中西合璧的公園式建築,園內古今建築相映,松柏鮮花環抱,亭台樓閣點綴其間,特型墓、各式碑亭在滿目翠綠的草坪襯托下,肅穆而寧靜。
■長青園骨灰林基地
地址:朝陽黑庄戶鄉大魯店村
路線:348路、397路大魯店東街站。
特色:是具有現代藝術風情的花園式骨灰林,以宣揚現代殯葬文化為主要內容,包括風格迥異的花園區,以及骨灰林、骨灰廊、骨灰「別墅」等多種形式。
■天慈墓園
地址:大興區黃村鎮北磁村
路線:937支1路磁各庄橋北行
特色:坐落於中軸線南端大興黃村衛星城以東4公里處的鳳河北岸,乾隆皇帝曾在此處修建團河行宮,墓區果木繁盛,碧桃百畝。
■寶雲嶺墓園
地址:密雲穆家峪鎮大石嶺村
路線:東直門乘980路、970路至密雲公共汽車總站,下車後與墓園聯系有專車接送。
特色:緊鄰密雲水庫,墓園坐北朝南,三面環山,墓區鳥語花香,景緻賞心悅目。
■萬佛華僑陵園
地址:門頭溝區永定鎮
路線:931路華僑陵園站
特色:坐落於京西旅遊風景區,毗鄰潭柘寺、戒台寺、西峰寺等文化盛景,是集親人安葬紀念、旅遊觀光、文化展示等為一體的園林式墓園。
第二部分:區縣公墓
■長安園骨灰林
地址:海淀蘇家坨鎮台頭村19號
路線:頤和園乘346路西山農場站往北直行800米。
特色:坐落在享有京西小黃山美稱的鳳凰嶺風景區內,是經市民政局批準的首批園林式骨灰林,佔地面積246畝,園林式的建築風格和新穎的安葬形式,一改傳統墓地格局。
■思親園骨灰林
地址:豐台區花鄉潘公庄南
路線:959路、967路、692路、497路等。
特色:是經市民政局批準的永久經營性骨灰安放場所,緊鄰大葆台西漢古墓,距世界公園1公里,採用公園式花葬、植樹葬等骨灰安放形式。
■天山陵園
地址:門頭溝區軍庄鎮
路線:從蘋果園地鐵乘977路(支線)到西楊坨站。
特色:坐落在燕山山脈的青山與翠柏之中,由三條山脊環繞而成。陵園有高中低檔墓型上百種,以大理石原料為主,同時墓區分櫻花苑、紫薇苑、合歡苑、棣棠苑。
■靜安墓園
地址:房山區公主墳村
路線:971路、917路。
特色:現已建成墓葬生態區、祭奠休閑區、文化園林區等,包括傳統葬、草坪葬、塔葬、壁葬等不同安葬形式,墓園業務實行計算機管理,所有客戶資料電子存檔,24小時電子監控保障墓園安全。
■惠靈山陵園
地址:通州馬駒橋鎮東田陽村東
路線:927路陵園路口南行200米。
特色:提供骨灰安放、骨灰深葬、骨灰植樹墓製作以及喪葬用品服務。
■天堂公墓
地址:大興區殯儀館正東1公里
路線:937路、937支2路、943路。
特色:可容納骨灰10萬余份,有墓葬、樹葬、鮮花草坪葬以及骨灰牆等多種喪葬方式。
■潮白陵園
地址:順義區潮白河大橋東側
路線:924路、918路、915路、923路等。
特色:地處潮白河畔,由十幾個單體精妙構思的建築依勢而築,與潮白烈士陵園、順義殯儀館有機結合。
■鳳凰山陵園
地址:昌平區南口鎮龍潭村北
路線:919路公交車至昌平南口站,換乘昌平12路小巴。
特色:正東毗鄰明十三陵,陵園內影壁、靈堂、骨灰堂依次坐落,唐弢、李仁堂等名人在此安葬。
■佛山陵園
地址:昌平區陽坊鎮後白虎澗村北
路線:德勝門乘914路到陽坊站下車後步行30分鍾;頤和園乘346路終點下車後步行1000米。
特色:目前已容納故者兩萬余位,以其完善的服務和平民化的價位被譽為「老百姓的公墓」。陵園內的烈士墓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炎黃陵園
地址:昌平區興壽鄉桃林村北
路線:803路、949路興壽站。
特色:園林化建築群落,祭悼設施完備,中西餐廳可製作佛壽齋宴,並建有花圃。
■天壽陵園
地址:昌平區南口鎮檀峪村
路線:345快車到昌平南大街,換乘357路到南口,再換乘小11路;919路到南口換乘小11路。
特色:投資逾億元興建的永久性合法公墓,是一座特大型花園式文化陵園,墓區園林化、墓碑藝術化、葬式多樣化。
■景仰園骨灰林
地址:昌平區長陵鎮景陵溝
路線:陵園班車每周三、六、日8時30分在安定門立交橋下北側輔路發車。
特色:整座陵園地處天壽山環抱之中,南面與十三陵水庫隔山而望,墓區每周定期清掃,專業綠化隊綠化,墓碑由專業的石匠精心設計、雕刻、描金,實行購墓一對一、安放一條龍服務。
■鳳凰山陵園(懷柔)
地址:懷柔區橋梓鎮後橋梓村
路線:東直門乘916路支。
特色:佔地500畝,目前有各種檔次墓穴3000個,是懷柔區最大的經營性墓地。去年投資70萬元,安裝了電子監控系統,新建了燒紙
■九公山長城紀念林
地址:懷柔區渤海鎮水塘子村
路線:掃墓班車每天8時30分在安貞華聯北側的仟村商務大樓東側發車。
特色:利用12000畝山場進行陵園開發,「以樹代碑,依林而息」是陵園的重要理念。不僅有藝術墓、立碑墓等墓型,還有幾千元的小型樹葬。
■歸山陵園
地址:平谷王辛庄鄉熊爾營村
路線:東直門乘918路公交車至平谷世紀廣場下車,免費接站。
特色:坐落於平谷城北3公里燕山龍脈的歸山上,三面環山,一面望水,是平谷區境內惟一合法公墓,陵園內備有優質石材的全石料單、雙穴和多穴墓。
■八達嶺陵園
地址:延慶縣八達嶺林場
路線:德勝門乘919路至八達嶺長城站,與陵園聯系有專車接送;陵園班車每天早8時德勝門北側停車場發車。
特色:地處八達嶺長城腳下4萬畝天然林場中,是本市第一家開通每日免費班車、第一家承諾每日擦洗墓碑的陵園,並率先將心理學引入殯葬服務領域,聘請心理學專家提高人們在失去親人後克服心理難題的能力。
■長城華人懷思堂
路線:919路公交車至八達嶺下車,乘坐83路公交車至三堡村。
特色:室內大型豪華骨灰存放處,設「禮祭」、「禮俗」、「覓宗」等大廳和長廊,禮俗大廳還可存放3萬個龕位,後人可通過設靈牌、懷思盒、雕塑等安置先人
Ⅶ 虢國墓地分為哪幾個等級
第一等為國君墓,以M2009、M2001為代表。M2009是形制最大,規格最高,出土文物數量最多的一座虢國國君墓。墓中共出土29件銅鼎,其中9件形制相同、紋飾相同、大小依次為一青銅列鼎,與之相配的是八簋、八鬲,這種配置屬大牢九鼎類。
據墓中出土的青銅器多鑄有「虢仲」作器的銘文,可以斷定此墓葬的主人就是虢仲。墓葬中器物的形制、紋飾和銘文風格屬西周晚期,墓中出土的墨書玉遣冊,有毛筆書寫的「南仲」字樣,南仲是周宣王時的大夫,證明墓葬年代當在宣王時期。學者們根據墓中器物銘文,結合相關文獻,研究認為虢仲就是輔佐周厲王南征淮夷、釀成國人暴動,被史書稱為嬖臣的虢公長父。虢仲在西周晚期地位極其顯赫,南征淮夷,雖然釀成國人暴動,但卻取得討伐的最後勝利,為西周王朝的安定立下了汗馬功勞是有功之臣。
據史料記載,列鼎制度是西周奴隸主貴族「列等級、別貴賤」的重要標志。虢仲墓中的器物組合,屬於列鼎的最高形式,九鼎體現了「以九為節」的史實。虢仲身為一諸侯國國君,行的卻是天子九鼎之禮,足見其身份之顯赫。同時,也證明到了西周晚期,隨著周王室勢力的衰微,宗法等級制度開始走向衰敗,所有的等級制度及其所從屬的禮樂制度一步一步遭到破壞,出現了諸侯越天子之禮的現象。
M2001的墓主人名叫虢季。根據古器銘和《國語》中的記載,這位虢季就是周宣王朝中的最高執政長官虢文公,在當時也是顯赫一時的人物。墓中共出土有10件銅鼎,其中七件大小有別,排列成序,當為一套完整的組合,另三件形體較小,形制也略有差別。八件簋中6件相同,2件較小。因此,其隨葬品組合當是七鼎六簋的配置。
墓中的其他隨葬品數量眾多,精美華麗,特別是出上有玉柄銅芯鐵劍、墜玉面罩、七磺組玉佩,足以證明墓主人身份之高。墓中七鼎六直的配置顯然是遵循了西周的古制,體現了西周禮制的最初形態。
第二等以MI052虢國太子墓為代表,該墓出土的隨葬品近千件,其中青銅鼎七件,為一套列鼎;簋六件,大小形制相同,說明為七鼎六直的配置。隨葬品表銅戈上皆鑄有「虢太子元徒戈」銘文。
第三等為五鼎墓,以M1706、M1810、M2012為代表。這幾座墓葬皆為五鼎配四簋,鼎大小相次,簋大小、形制相同、M2012墓主為坡國墓地中發掘的等級最高的女性貴族墓葬,其身份在M2006、M1820、M2013之上,墓主梁姬為虢季的夫人;M2001墓出列鼎七件,M2012出列鼎五件,M2012隨葬品組合規格低於虢季墓一等,同先秦文獻中有關禮制的記載完全相符。
第四等為三鼎墓,M1705和M1820皆出銅鼎三、簋四,鼎大小相次,簋形制相同,規模與隨葬品的豐富程度大體同五鼎墓,屬少牢之禮的三鼎配四簋。M1721出大小相次的銅圓鼎三,沒有簋,屬牲三鼎類,按禮制墓主力士階層。M2006、M2013墓主為貴族夫人。
第五等為一鼎墓,數量多,隨葬品除鼎外還有盤、簋、匜等。如M1620、M1634、M1651、M1657等皆為一鼎,一鼎無直是常制,屬特一鼎類。M2016、M2017為一鼎兩簋,位於墓葬北區西部M2001的南側,和M2001相距甚近,隨葬有鼎、簋、盤等青銅禮器,推測墓主人生前為虢季侍從中地位較高者,相當於士一級的貴族。
虢國墓地中墓主人的身份地位、墓葬及隨葬品的同鼎遺存從未見過任何通制的跡象,足見這種制度在當時該是多麼的穩定。
但是,到了西周晚期,宗法等級制度開始走向衰敗,用鼎數量以一、三、五、七、九為級差是一致的:即墓主人身份地位越高,墓葬和隨葬品的規格亦越高,青銅列鼎的配置就越高。因此,通過虢國墓地中青銅列鼎的隨葬情況,我們可以窺見兩周之際上層社會盛行的禮樂制度和宗法等級制度。
周代是禮制盛行的時期。由於重鼎在商周時期被看作國家政權的象徵,青銅鼎又被賦予了神聖的意義。因此,用鼎制度在禮樂制度占據了核心地位,先秦史籍中的用鼎制度的記載最為清楚,考古發現也較好地印證了文獻。
從考古發現看,所有西周中期以前的用其所從屬的禮樂制度一步一步遭到破壞。於是出現了虢國國君隨葬九鼎的現象。但這並不能就說當時的禮制完全失去控制,亂了章法而是西周王室的禮樂制度下移了,諸侯國內部採用了周初只有西周王室才可以享用的禮樂制度,虢國墓地各等級墓葬的用點狀況也說明,在諸侯國內部用鼎制度還處於十分嚴密有序的狀態。
虢國墓地的發掘,尤其是大量青銅列鼎的出土,不僅為我們研究虢國的地理、歷史和文化提供了翔實的資料,更重要的是,它使人們看到了周代社會禮樂的普及之廣和諸侯墓葬的奢華。
Ⅷ 墓地的地理位置要怎麼選擇
墓地選擇上有些講究,應當根據當地的條件來看。Ⅸ 中國十大墓地風水寶地
一、香爐案的墓地格局
所謂的香爐山墓地格局,指的是墓地的山頂兩邊高聳凸起,而中間部位則向內凹陷,形態如同一個香爐一般,便是香爐山的格局,風水學中認為,香爐山的地理非常適合作為墓地,這樣的墓地風水極佳,若是先人的墓地葬在此地,必然會讓後輩的運勢順暢,財運亨通,必然會讓後輩發財致富。
二、將軍案的墓地格局
所謂將軍案的墓地格局,指的是墓地的案山就如同人伸出了三隻手指一樣的形狀,這樣的案山格局也非常有利於後代的運勢哦!可見將軍案的墓地格局風水也非常好,實屬風水寶地。
三、三台案的墓地格局
三台案的墓地格局,指的是墓地前方的案山為三座山峰相連,且三座山峰的高度都差不多,這樣的墓地格局風水也非常好,會讓後代子孫中出現大人物,要麼就是富商,要麼就是高官!
四、鼓山的墓地格局
若是墓地前方有鼓山,這樣的墓地格局也會讓後代富甲一方哦!所以墓地前方有鼓山,乃是風水寶地之一。
五、紗帽山的墓地格局
若是墓地前方的案山,如同紗帽一般,這樣的墓地格局主仕途亨通,會讓後代子孫多出達官貴人,可見如此格局的墓地也是風水寶地。
六、法師筆的墓地格局
若是墓地前方的案山,形狀如同法師掐指做法的形狀,案山中間部位略微長一些,而案山的連邊則比較短,這樣的案山,這樣的墓地也是風水寶地。
七、棋盤山的墓地格局
若是墓地前方的案山山頂平坦如桌面,這樣的案山格局,會庇佑後代的學習運勢,讓後代多出有才、有智慧的能幹之人。
八、龜背山的墓地格局
若是墓地前方有形式龜背的案山,這樣的墓地風水非常好,能夠讓後代多出長壽之人,且可以讓後代當上大官。
九、玉女峰的墓地格局
所謂的玉女峰,指的墓地前方的案山,如同侍女的胸脯一般,這樣的案山,這樣的墳墓主後代出美女。
十、卷簾案的墓地格局
若是墓地前方的案山,是卷簾案,這樣的墓地風水非常好。
——來自於網路
Ⅹ 請問在風水學的角度看,選一個好的墓地是需要怎樣的一個地理條件
怎樣看墓地風水?選墓地如何看風水?風水大師劉椰榮認為墓地風水和陽宅風水有很大的不同,它更傾向於「穴位」的定位,達到長效的風水旺位效果,以期陰澤和庇佑後代孝順子孫的前程和富貴。墓地風水頗多講究,不能僅僅立個碑就算讓先人入土為安了。其實陰宅墓地風水布局的好,對後代子孫的陰澤和庇護是長久的。也許後人子孫能經善謀,但是脫離了先人的陰佑護庇好景是難長久的。而公墓風水和鄉野土墳風水有所不同,公墓主要是價格昂貴,面積有限,能布局的風水格局相應有限,但是根據先人命理定位的旺位線位決定是否有長效陰澤和庇佑後人孝順子孫的功力,否則效果相反。
墓地風水即是祖先葬地的地理形式,好的墓地風水可發旺後代子孫。可為後代子孫帶來平安和富貴。往生者的地位並不因過世而消失,反而更加重要。祖先崇拜是中國倫理道德重要的一環,墓地風水不但具有喪葬的實用效果,更關乎子孫的福祉。
天地遼闊,到處有山有水,到底應在何處立墳安葬呢?陰宅山水主要講究擇地安葬之道。《葬經》說:(葬都,乘生氣也),意思是說立墳安葬,應該是在有生氣凝聚的土地上;但是土地中流動的生氣無形無象,究竟如何才能找出其凝聚之處呢?
龍真,穴的,砂環,水抱。四個准則是推定土地生氣凝聚之處的標准。所謂萬變不離其宗,天下山水雖然處處不同,但只要憑著這四個准則來追,是可以找到生氣凝聚的山脈。土中生氣雖無形象可尋,但是諸內必形於外,故此從山脈蜿蜒起伏的形態,可以推知內中是否有生氣流動的。
龍真穴便真,龍假穴便假,龍為穴的根本,故此必須循著生氣流動的山脈才能找到生氣凝的吉穴。可以這樣說,龍是因,而穴是果,尋龍是為了占穴,而點穴必須尋龍。
穴的,是指找出生氣凝聚的結穴正確所在生氣流動的山脈,並不一定結出生氣凝聚的吉穴的,因為山脈結穴之處的形勢各有不同,有些是砂環水抱,關系周密,使生氣凝聚不散,結出吉穴,但有些卻是砂飛水走,毫無關系,使生氣散遺,自然不會結吉穴。 因此,若要判斷結穴之處是否適宜安葬。必須要看穴地附近的砂水,看看到底是人砂環水抱,還是砂飛水走。
砂環。砂,是指穴地附近的山,穴地的前面及左右兩旁有山環抱,可凝聚在該處的生氣不致被風吹散,經曰:氣,乘風則散。故此穴地必須藏風不受大風吹刮。而砂環正是藏風的首要條件。
水抱。水,是指穴地附近的溪澗,河流甚至海洋,穴地前面若曲水流過,或是有水聚之處,可使地凝聚的生氣不會外散,經曰:氣,乘風則散,界為則止。意思是說生氣遇水即結集不產,故此穴前有水環抱是聚氣首要條件。
風水學重視砂環水抱,因為水抱可使穴地的生氣凝聚結集,而砂環則可使穴地凝聚的生氣
至被風吹散,兩者將為吉穴的條件,故此《葬經》說: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
總括來說,風水大師劉椰榮認為找尋吉穴的程序,是首先入山尋龍,在蜿蜒起伏的眾多山嶺中。探索得生氣充盈的山脈。然後循著這山脈地走勢。找尋其止息之處,因為山脈止息之處。往往便是生氣凝聚的結穴所在。 但找到山脈止息處。要看看附近的砂水的形勢,倘若是砂環水抱。即表示該處附近有生氣聚凝的吉穴。但倘若是砂飛水走。即表示該處的生氣無法凝聚結集,所以必不會有吉穴藏在其中的。找到生氣凝聚的落脈之處後,仍要用羅經來決定墓穴的正確所在的,這就是點穴的功夫,所謂差之毫釐,繆以千里,故點穴不可不慎,否則很可能前功盡廢。能在廣闊的山野中得真穴,這猶如射箭能一矢中的一樣難能可貴。所以穴的可說是畫龍點晴,整個過程的成敗得失全系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