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家規定初中課時標准
法律分析:語文每周6節;數學每周5節;體育每周3節;音樂每周1節;美術每周1節;外語每周4節;物理每周2-3節;生物每周3-2;歷史每周2-3-2;化學每周3節;地理每周3-2 課時;勞動技術每周2-2-2 課時;思想政治2-2-2課時。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第一條 為了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全民族的素質,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各級各類教育,適用本法。
第三條 國家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遵循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發展社會主義的教育事業。
2. 初中地理老師一周要上幾節課
看學校安排一般都是2-4節左右。
地理新課程關注的焦點是學生,而新課程標准下教學以及許多先進教學方法實施的支撐點卻是教師。地理新課程下對新時代的地理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擁有正確和先進的地理思維
早在1964年,美國地理學家威廉•帕蒂森曾提出地理學有4個傳統,即地球科學傳統、人地關系傳統、區域研究傳統和空間傳統。這實際上是對地理思維及其特性較早的總結。
現代中國地理學界一致把區域性與綜合性視為地理學的兩個特性。這種觀點把握並概括出了地理學的兩個最本質、最重要的思維特性。
3. 中學生的課程不應超過多少節
中學生上午課堂教學時間不超過4節課,下午不超過3節課。
中小學生每天都要確保一小時的鍛煉時間。在提供給學校參考的課時安排表上,中學除了比小學多一節課外,課時安排基本和小學一樣,但每節課有45分鍾,午休時間比小學生少了20分鍾,下午體育鍛煉則增至50分鍾。
教育部對初中各學科的課時,系數的最新規定
①數學、語文、英語任教兩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3節;物理、化學任教3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2節;政治、歷史任教7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4節;地理、生物任教7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4節,音樂任教8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6節,體育任教7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4節。
②擔任班主任周課時不少於12節。
③中學校長、黨支部書記周課時不少於2節(一校兩址或學生數在2000人以上的減半),副校長周課時不少於4節,中層幹部周課時不少於6節、每學期聽課不少於20節。
4. 教育部規定的初中教師每周應該上幾節課
由於各地教學條件不同,國家並沒有做定額的統一規定,具體要求要查詢當地教育局公布的信息。
一般初中教師每周工作量12—16節。語文、數學、英語每周12節,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體育每周14節,音樂、美術、綜合實踐、信息技術等學科每周16節。
國家關於教師工作量制度相關規定:
1、全校教師的教學工作量一般應佔全校教師工作量的約 2/3。試行辦法及暫行規定對各級職務教師擔任各種教學工作,進行教材和教學法資料編寫工作,專職和主要從事科學研究、生產、實驗室工作,兼任黨政工作等的工作量計算方法均有詳細規定。
2、1985 年教育部《關於當前高等學校教師工作量問題的意見》提出:改革上述試行辦法,由各高等學校參照該辦法自行決定教師工作量的計算辦法及其定額,教育部不作統一規定。
教育部主要職責:
一、 研究擬定教育工作的方針、政策;起草有關教育的法律、法規草案。
二、 研究提出教育改革與發展戰略和全國教育事業發展規劃;擬定教育體制改革的政策以及教育發展的重點、結構、速度,指導並協調實施工作。
三、 統籌管理本部門教育經費;參與擬定籌措教育經費、教育撥款、教育基建投資的方針、政策;監測全國教育經費的籌措和使用情況;按有關規定管理國外對我國的教育援助、教育貸款。
四、 研究提出中等和初等教育各類學校的設置標准、教學基本要求、教學基本文件。組織審定中等和初等學校的統編教材。指導中等及中等以下各類教育的教育教學改革。組織對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掃除青壯年文盲工作的督導與評估。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教育部
5. 晉中初中地理每周幾節課
一般是2-3課時,一學期40課時左右。
由於不同地區規定不同,一般地理成績計入中考的,學校會安排三節,可能還外加早自習。不計入中考的也就兩節正課,不會多了。
對於中考的學生而言,時間就是生命,他們利用每分每秒,地理相對占的分值較小,又以記憶為主,不同地區安排的課時相對主課要少些,這還要學生們平時上課認真聽,課後多背誦。
6. 教育部規定的中小學各科的周課時量是多少
摘要 您好,中小學課時量如下↓
7. 國家規定的初級中學各學科的課時數是多少
數學、語文、英語任教兩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3節;物理、化學任教3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2節;政治、歷史任教7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4節;
地理、生物任教7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4節,音樂任教8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6節,體育任教7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4節,美術、計算機周課時不少於18節。
初中階段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
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語文、數學、外語、科學(或物理、化學、生物)、歷史與社會(或歷史、地理)、體育與健康、藝術(或音樂、美術)以及綜合實踐活動。
積極倡導各地選擇綜合課程。學校應努力創造條件開設選修課程。在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藝術、美術課中要加強寫字教學。
8. 初中老師課時量怎麼算達標
國家教育部對每個地方的中小學教師課時量的標准各不相同
1.教師工作量評定標準是依據教師勞動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而確定的以時間為單位的教師工作量數量衡量尺度。它是衡量教師是否完成其職責的重要的數量標志。它對於所有的教師來說都應該是平等的。
1981年正式頒發《高等學校教師工作量試行辦法》。在這個《辦法》中,根據每學年42周,每周5天,每天8小時計算,教師工作的全年定額為1680小時。
(二)初中教師課堂教學工作量
數學、語文、外語(漢語)每周課時12節或2個班的教學任務;物理、化學每周課時12節或4個班的教學任務;政治、歷史、地理、生物、體育、計算機每周課時14節;音樂、美術每周課時16節。
小學教師課堂教學工作量規定如下(按每學年40周計算)
教師每周兩個班的教學任務;語文每周一個班的教學任務或課時10節並擔任班主任;其他科目每周課時15-18節。
中學(含高中)、小學中層領導達到6課時以上。
跨科目情況:跨年級同一科目,每周加0.5課時;跨年級不同科目,每周加1課時。
實驗室工作:6-12個班級計4課時;12-18個班級計5課時;18-24個班級計7課時;24-36個班級需專職一人。
圖書管理員:36個教學班以上配1人,36-24教學班計7課時;24-18教學班計5課時;18-12個教學班計4課時;12個教學班及以下計3課時。
會計滿工作量、出納半工作量。
教輔人員:36個教學班以上3人,24個教學班以上2人,16個教學班以上1人,16個教學班以下兼職。
團隊工作:36個教學班以上半工作量,35-13個教學班4-3課時,12個教學班以下2課時。
9. 教育部對中學各科每周的標准課時量的規定
中學包含初中和高中,中學教師周課時量
高中:數學、語文、英語任教兩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1節;物理、化學任教3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0節;政治、歷史、地理周課時不少於10節,音樂、美術、體育、計算機周課時不少於14節。
擔任班主任周課時不少於10節
初中:
①數學、語文、英語任教兩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3節;物理、化學任教3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2節;政治、歷史任教7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4節;地理、生物任教7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4節,音樂任教8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6節,體育任教7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4節,美術、計算機周課時不少於18節。
②擔任班主任周課時不少於12節。
③中學校長、黨支部書記周課時不少於2節(一校兩址或學生數在2000人以上的減半),副校長周課時不少於4節,中層幹部周課時不少於6節、每學期聽課不少於20節。
④對跨年級、跨學科教學的,可在上述規定課時減少1-2節;
⑤對男滿55周歲、女滿50周歲的老教師,在規定課時中相應減少20%。
⑥對因病、懷孕待產及處於哺乳期的教師,可酌情減少課時量。
⑦專職教輔人員每校不超過3-4人;實驗室教師為專職教師。
(9)初中地理滿課時多少節擴展閱讀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明確我國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等。意見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眼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針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集中攻堅、綜合改革、重點突破,擴大改革受益面,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
黨的十八大以來,保障公民享有更多受教育機會,始終被列入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首要目標;促進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質量,始終是中國推進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兩個重要維度。教師隊伍有力支撐著中國這樣一個世界上最大規模教育體系。
意見提出,把教師職業理想、職業道德教育融入培養、培訓和管理全過程,構建覆蓋各級各類教育的師德建設制度體系。在准入招聘和考核評價中強化師德考查。實施師德師風建設工程,建立教師國家榮譽制度,加快形成繼承我國優秀傳統、符合時代精神的尊師重教文化,創造良好的教書育人環境。
意見同時要求,要切實提高教師待遇。完善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制度,改進績效考核辦法,使績效工資充分體現教師的工作量和實際業績,確保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