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區域經濟學是學什麼的
區域經濟學在中國起步不早,所以目前發展速度很快,有的學校紛紛增加了區域經濟學碩士點,但是碩士的就業情況目前還不能給出明確答案。從國家政策來看,區域經濟學的作用在加強,比如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北老工業基地,促進東部等等,還有長三角、珠三角以及天津濱海新區等等,都是十一五規劃重點。
區域經濟學是應用經濟學的一門分支學科,是研究區域經濟的形成發展規律和區域經濟聯系以及與此有關的政府決策的科學。區域經濟學產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尚未形成自己獨立的學科體系,但其理論與方法發展十分迅速,在各國解決區域問題,縮小區際差異,促進區域之間協調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我國的應用前景也十分廣闊。
區域經濟學是應用經濟學的一門分支學科,是研究區域經濟的形成發展規律和區域經濟聯系以及與此有關的政府決策的科學。區域經濟學產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尚未形成自己獨立的學科體系,但其理論與方法發展十分迅速,在各國解決區域問題,縮小區際差異,促進區域之間協調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我國的應用前景也十分廣闊。
㈡ 區域經濟地理學的學科性質和任務是什麼
一、關於區域經濟學的學科性質還未形成統一的觀點,目前,主有三種觀點:
(1)區域經濟學為應用經濟學的分支學科,與產業經濟學一起構成中觀經濟學;
(2)區域經濟學為地理學的分支學科;
(3)區域經濟學為交叉學科,為經濟學與地理學的交叉學科。
二、主要的任務是:研究各經濟部門的發展和配置, 地域生產綜合體的形成
㈢ 區域經濟學,區域經濟地理學,經濟地理學,新經濟地理學這四個有什麼區別啊。。。
區域經濟學,比較好就業,「地理經濟學」的話,你到工作的時候容易把用人單位搞蒙圈了,可能會受誤解,有點麻煩。另外區域經濟學相對於其他你說的幾個專業的涵蓋面更廣泛,其實更推薦產業經濟學。
㈣ 你好,請問一下什麼叫做地理系下面的區域經濟學
一般認為【教育部是這樣規定的】,020202區域經濟學是02經濟學——應用經濟學0202下的一門學科,但是也有院校受到資源限制、或地理學比較厲害一點等原因,把區域經濟學納入經濟地理學裡面。但是在地理學系接受區域經濟學教育,只能拿到地理學學位,不能拿到經濟學學位【如果該校地理學系和經濟學系協商,也可拿到經濟學學位,具體看情況了】
你的問題問的也不恰當。應該說是地理學系下設的區域經濟學。
中國第一個區域經濟學博士是原河南大學副校長,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校長李小建教授,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畢業於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中國區域經濟學代表性人物之一,1972-1977在海軍青島38541部隊服役,任測繪班長,期間立功轉入大學學習。曾在河南大學、東北師大、南開大學等學校學習,他的博士學位是南開大學(1982-1987)和澳大利亞國立大學(1988-1990)聯合授予。
區域經濟學(Regional Economics)是研究經濟活動在一定自然區域或行政區域中變化或運動規律及其作用、機制的科學。研究和揭示區域與經濟相互作用規律;是經濟學與經濟地理學相結合的產物。區域經濟學是運用經濟學的觀點,研究國內不同區域經濟的發展變化、空間組織及其相互關系的綜合性應用科學。
㈤ 1.1什麼是區域經濟學
經濟系統是動態的實體,並且在這些系統中發生的種種變化的性質及結果相當重要。這種變化影響著個體福利,並最終會影響社區和國家的社會與政治結構。作為社會成員,我們不得不對觀察到的變化做出反應。對一些人來說這種反應非常被動:當經濟狀況改變,他們立即發現他們所處的環境不同了,於是迫使自己做出調整以適應新環境。對於另外一些人來說,經濟體制的改變代表了一種挑戰;他們想辦法理解那些引起變化的因素的本質,並根據這方面的知識來校準他們的行為模式或試圖把這種變化帶入他們生活、工作的地方的經濟,政治,社會制度等方面。 在這個意義上,區域經濟學代表了一種可以理解經濟體制的空間特徵的理論框架。我們想辦法找出制約經濟活動的空間分布的因素,以及隨著這種分布變化,了解它給個人和社區帶來的重要的影響。 因此,區域或「空間」經濟學可以歸納成以下問題:何事在何地,為什麼,以及應該如何?第1個「何事」指的是經濟活動的每種類型:不僅包括工廠、農場、礦山等狹義的生產、建設活動,還包括其它各類企業、家庭、私人和公共機構的生產活動。「何地」指的是相關經濟活動的區位;它包括空間接近、集中、分散和空間模式的相似或相異,「何地」還可以在更寬泛的意義上討論,例如就地帶、地段或地點而言,討論地區或者微觀地理單位。「為什麼」和「應該如何」的意義參考經濟學家在其能力和膽量的某種彈性限度內對問題所作的種種解釋。 區域經濟學是經濟學的一個相對年輕的分支。它的遲到的出現表明了一個令人遺憾的趨勢:即以前的傳統專業領域原則失去相互之間的聯系,並且忽略了一些亟需應用綜合研究方法去解決問題的重要的問題領域。直到最近,傳統的經濟學家仍然忽視「何地」問題,在他們研究的許多問題中沒有考慮任何的空間因素。傳統的地理學家,雖然直接涉及「何事在何地」,但是他們僅僅憑借描述現象和繪圖,缺乏解釋人類行為和機構活動原因的任何真正的技術。傳統的城市規劃者,具有類似的局限性,他們只專注於理想化的都市布局的外形和審美方面。 這種不幸的形勢在最近幾十年內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被扭轉。那些以各種各樣的專業標簽稱呼自己的個人,如:經濟學家、地理學家、生態學家、城市和區域規劃專家、區域科學家和城市學家,已經參與發展分析的工具和技巧,並把它們應用於解決一些最緊迫的問題。 20世紀40年代以來,沃爾特·艾薩德(Walter Isard)以其堅持不懈的開創性工作和在思想及組織方面的領導能力,對從各種各樣的理論中獲取支持,從而創立這門新學科過程中起了關鍵的作用。他建立的的「區域科學」的領域極其寬廣。(胡佛)
㈥ 區域經濟學的相關含義
區域經濟學(Regional Economics)是研究經濟活動在一定自然區域或行政區域中變化或運動規律及其作用、機制的科學。是經濟學與經濟地理學相結合的產物。 從區域經濟學的角度分析兩岸物流業合作,就是從物流業市場供求運行的角度,從區域經濟學需求觀、交易費用、尋找費用等經濟理論,分析兩岸物流業合作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以區域經濟學的財富觀闡述推動兩岸物流業合作的基本動力因素,進而探討兩岸物流業合作態勢和物流業經營方式的變革。
㈦ 區域經濟是什麼
現代地理學辭典·區域經濟
區域經濟
特定地區國民經濟整體的總稱。各個地區都有其獨特的自然、社會和經濟條件,因而導致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結構和布局的差異。國民收入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概括性指標,決定著每個地區參加 勞動地域分工的程度、地區生產力發展 的效率及其經濟結構;固定資產是區域 經濟結構的主要部分,其多寡決定它進 一步發展的程度;價格和費率的地區差別是影響區域經濟區位選擇和區域經濟結構的重要因素;增長指數、專業化程 度、直接費用系數、生產部門職能組合結 構等,也是確定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地域生產綜合體發展規模及其影響范圍的綜合指標。區域經濟是經濟地理學和區域經濟學的共同研究領域,其內容主要包括:①經濟地帶和經濟區劃分;②形成區域經濟的最重要因素——勞動資料;③區域可擴大利用自然資源的可能性;④國民經濟發展的地域比例;⑤生產力合理布局的客觀規律;⑥區域經濟發展過程;⑦新區經濟開發戰略;⑧發達地區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⑨區域國民經濟綜合體和地域生產綜合體組織;⑩科技進步對生產布局和勞動地域分工體系的影響等。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只有科學地組織區域經濟,才能有計劃地配置生產力,達到經濟地利用全國自然資源,合理地利用勞動力資源,確定最佳的生產規模,建立新型的社會生產組織形式的目的。
㈧ 什麼是區位經濟學
在區域經濟學的研究中,「區位」理論是區域理論的基石。 區位作為絕對的術語,是指由經緯線構成的網格系統中的某個位置;作為相對的術語,是指就其他位置來說所限定的位置。它是地理學的重要概念。 區位經濟學是說明和探討地理空間對各種經濟活動分布和區位的影響,研究生產力空間組織的一種學說。它是經濟地理學和空間經濟學的重要理論之一。
區位論思想起源於17~18世紀政治經濟學對區位問題的研究。當時一些學者試圖闡明農業土地利用的類型。系統的區位理論形成於19世紀。1826年 J.H.von屠能發表的《孤立國對於農業及國民經濟之關系》中,從經濟地租出發研究,創立了農業區位論,為區位論中兩個重要規律──距離衰減法則和空間相互作用原理的出現提供了基礎,從而奠定了區位理論的基礎。以後A.韋伯1909年發表的《工業區位論》、W.克里斯塔勒和A.廖什分別於1933年和1940年創立的中心地學說等,進一步發展了區位理論。這一時期的區位論被稱為「靜態區位論」,包括在一定的假定前提下對影響生產分布的某個或某方面因素作抽象和孤立的分析,進行理論演繹的微觀靜態區位論;以及把貿易理論看作區位論的一部分,從區域整體的宏觀角度出發,研究一般性的區域經濟結構的宏觀靜態區位論。這種擴展了的區位論被稱為空間經濟學。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研究者開始從區域整體出發,對影響生產布局的各種因素應用數理統計、投入-產出、線性規劃等方法進行全面的綜合分析,建立可用於實際的區域模型,發展成為「動態區位論」。70年代以來,區位論的研究中還引進了行為科學方法,把居住、采購、出行、娛樂、心理等因素也作為影響區位決策的重要因素。
由於區位理論是經濟地理學、區域經濟學和區域科學等學科共同研究的對象,不同學科和不同研究者所研究的側重點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學派和研究領域。如按區位論所涉及到的部門可分為農業區位論、工業區位論、運輸區位論、市場區位論等。美國經濟學家E.M.胡佛是運輸區位論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深受韋伯的影響,在研究分析中追求鑽低成本,將區位費用因子分為運費和生產費兩部分,認為運輸距離、方向、運輸量及其他運輸條件的變化,往往直接引起工業布局的改變。市場區位論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廖什於1940年發表的《區位經濟學》,認為韋伯的根本錯誤是尋求最低成本的區位,應當尋找可獲得最大利潤的區位。他論述了市場競爭與形成的規律性,在供求分析中引入距離因素,提出供求范圍的圓錐體理論,認為六角形是理想的市場區形狀,蜂巢狀是理想的市場區結構。區位論較有代表性的學派有成本學派、市場學派、成本-市場學派、社會學派、行為學派和邊際區位學派等。每一個學派及其研究者,都在研究和修正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理論體系。
區位論的研究,是地理學的核心內容之一,促進了地理學的發展。研究涉及的對象,從傳統的第一、第二產業,發展到第二、第三產業和城市,目前則已發展到著重在城市和區域方面
㈨ 區域經濟學和經濟地理學有什麼具體的異同點,兩個專業研究的側重各在哪方面考研的話各有哪些好學校
樓主也應該是學習經濟學的,那我先說一下概念吧:
經濟地理學:從地理學的角度,運用綜合方法和區域觀點,從自然、技術、經濟的相互聯系中,研究生產力布局和地區生產綜合體的形成條件與發展規律的科學。它屬於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交叉的邊緣學科。
區域經濟學:一門運用經濟學的原理,對資源不均質分布且不完全能自由流動的社會經濟空間中多種區域經濟現象進行描述、分析,並揭示其內在規律的經濟科學。
所以簡單說:經濟地理學研究經濟活動(包括微觀、中觀和宏觀的經濟活動)的空間分布;而區域經濟學研究區域(中觀尺度的空間)的經濟活動,因而側重是中觀經濟學。
關於區域經濟學的學科性質還未形成統一的觀點,目前,主有三種觀點:
(1)區域經濟學為應用經濟學的分支學科,與產業經濟學一起構成中觀經濟學;
(2)區域經濟學為地理學的分支學科;
(3)區域經濟學為交叉學科,為經濟學與地理學的交叉學科。
㈩ 地理經濟學是個什麼樣的專業
經濟地理學,一般偏向研究中國或世界的產業布局,經濟宏觀的規劃和資源利用等.由於跟經濟學緊密聯系起來,所以該專業通過對地理的研究來為經濟服務.現在常用的是區域經濟學.就業方向非常廣.政府機關,城市規劃部門,設計研究院,社會科學院都是非常好的選擇.
經濟地理學:
經濟地理學是以人類經濟活動的地域系統為中心內容的一門學科,它是人文地理學的一門重要分支學科,包括經濟活動的區位、空間組合類型和發展過程等內容。 以生產為主體的人類經濟活動,包括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的整個過程,是由物質流、商品流、人口流和信息流把鄉村和城鎮居民點、交通運輸站點、商業服務設施以及金融等經濟中心連結在一起而組成的一個經濟活動系統。這一系列經濟活動都是在具體的地域內進行的,因此,以地域為單元研究世界各國、各地區經濟活動的系統和它的發展過程,成為經濟地理學研究的特殊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