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0字的地理作文(你對地理最感興趣的方面是什麼)
在這中國有許多美麗的城市,而各個城市有不同的風景特色,比如蘇州是園林普遍的地方、桂林的山水甲天下、安徽有黃山、西安有聞名天下的秦陵兵馬俑、台灣寶島上風景奇特,產物豐富。以上這些都是我們國家的旅遊勝地,關於我們國家的旅遊勝地還有很多,但在這大大小小、數不勝數的旅遊勝地中,我最喜歡的景點是西湖,而西湖又在杭州,所以我最喜歡的城市是杭州。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簡直就是人間仙境,在杭州,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就是西湖了,你看,西湖的水雖然在流動,但是你發覺不了它在流動,西湖的水總是那樣平靜,碧波盪漾,如果你撐一葉扁舟到湖上,享受著濕潤的風吹在臉上,觀賞著西湖之美景,你一定會陶醉其中。有位詩人在一首詩中這樣贊美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句詩中的西子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美女西施,這句詩句的大概意思就是把西湖比作了西施,無論化妝化得淡還是化得濃總是那麼美麗。
唉!雖然這是我最喜歡的城市,但是不知道工作繁忙的爸爸媽媽們何時可以抽空陪我一起去杭州度假,因此,去杭州這個我最喜歡的城市度假只能在睡夢中實現了。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城市——人間天堂杭州。
Ⅱ 對地理感興趣可以學什麼專業
對地理感興趣可以學地理師范專業、地理信息系統專業(專門學習地理專業技術,如遙感、gis、gps)、自然地理專業(比如石油大學、地質大學等)、地理科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地理信息系統、地理信息科學與技術等相關專業。地理科學專業主修哪些課程:地理科學專業主修課程包括地球概論、地質學基礎、地貌學、氣象與氣候學、地理信息系統、人文地理學、城鄉規劃、城市規劃、植物地理學、土壤地理學、水文學、自然資源學原理、測量與地圖學、中國地理、世界地理、多媒體課件製作、地理教學論、遙感概論等。地理科學專業以重基礎、重技能、寬口徑的人才培養理念為指導思想,在課程與課時設置上重視地理科學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強化學生的地理實踐與地理教學技能訓練課程的教學、因學生而異開設選修課程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
Ⅲ 怎麼才能對地理感興趣
呵呵
我地理還好拉
上課認真聽
做老師打記的筆記
恩
多做課外練習
如果你是初1的,就多看世界地圖把
把重要點的國家的海陸位置,地理位置,人文環境等
弄明白點
還有
多做點填圖的
考試時考的滿多內
Ⅳ 怎麼樣學好地理對地理感興趣
呵呵,你是一名學生吧? 我講哈我的方法。 地理其實是一個很好玩的學科。 關鍵是自己要有興趣,一個勁的背效果是不明顯的,因為地理考題一般很靈活。 就算你現在基礎不好,但只要有興趣,你會發現你知道的地理知識都可以串聯起來。可以用在生活中。 你要把學習地理當成自己的愛好這樣來培養,真的地理很有趣的。好多自然現象真的很神奇。 如果,你真的沒有興趣,那也沒什麼。你就多看地圖,先看自己所在城市的,然後看自己所在省份的。 反正就是從自己熟悉的地方開始看地圖,讓自己習慣看地圖。這樣,你就可以慢慢學會對地圖的理解,並可以快速記住地圖。 加油,天才也是通過汗水才換來的喲。所以,也要努力。 我相信你能學好。 加油!!
Ⅳ 地理愛好者可以做些什麼職業
高中學的地理是拓展一下知識,大學學完地理可以做的很多哦!比如傳統職業:地質勘探、地圖、測量、水文、氣象、教師等;現在還有其他可選擇的也不少。如:城市規劃、環境保護、資源評估、還有現在前景不錯的「3S」——GPS,GIS,RS,尤其GIS(地理信息系統),人才缺乏,前途和收入多不錯,很火的!
理專業的出路其實很廣,它的內容涉及的范圍很大,深造的話你可以研究天體的運行,大氣的狀況,衛星的發射等等,這屬於地理的天文方面,就人類生活而言,有經濟地理學,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各個下面又有很多分支,我再次就不再列舉了;就地下來說,你可以研究地震,地球內部的構造等,這屬於地理的地質學方面,如果你對岩石有興趣,你還可以學習岩石方面,如山的形成,走向,以及寶玉石學等等,
地理專業的范圍很大,它是起源最古老的學科,經歷了時間的考驗,希望我的回答能動你有所幫助!
Ⅵ 怎麼樣才能對地理感興趣
沒事,在地圖上找你想要去的地方,久而久之不就有興趣了
Ⅶ 如何才能對地理感興趣
首先你要能發現地理與生活的聯系。比如,為什麼夏季多雨而冬季少雨?為什麼我國洪澇、台風、地震等自然災害較多?為什麼有些國家發達,有些國家落後?不同地方都有哪些不同風味的小吃、特產?哪些地方的什麼產品好?某地在什麼地方,怎麼走?等等。當年發現學習地理之後,能解釋很多生活中現象,更有利於生活後,你就會對地理感興趣了。
其次,多看一些地理方面的書籍和碟片。通過閱讀和觀看,你會了解到大千世界,你的眼界就開闊了,你會發現世界的美,那麼你自然就對地理感興趣了。
第三,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出去旅遊,親身至於大自然中或繁華的都市裡,你會更加熱愛大自然和我們的世界。
最後,在告訴你一點,古人形容一個知識淵博的人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一點都不錯。當年地理知識很豐富後,你了解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你給別人的印象就是知識面廣,是個活的網路全書!
Ⅷ 如何對地理感興趣
我很喜歡地理哦~呵呵。
開始的時候我對地理並不感興趣,後來高三的時候瘋了一樣的學,地理是我最愛的一門。
我的經驗就是:背!!!!
不要覺得很無趣,當你運用你掌握的知識來解決問題的時候,成就感會成為你前進的力量!
講板塊記住,風向記住,將各個地方的特點當故事讀,真的會有不一樣的收獲,當你去旅遊的時候,看著神奇的溶洞你知道是怎麼來的,當你知道山頂上為什麼會冷,為什麼會有漁場,為什麼會有鹽場,為什麼風是從這個方向來的,為什麼有喀斯特地貌,為什麼會有滑坡,當泥石流的時候你要向哪個方向跑,當你明白了之後跟別人解釋時,相信你會得到別人的認可!加油哦!
Ⅸ 怎麼對學習地理產生興趣...
1、充分利用課本插圖、地圖冊和地理掛圖進行教學。地圖是地理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圖又是一種特殊的地理教科書,學生可以從地圖上直接獲取許多地理知識,是地理的「第二語言」,中學地理課本中的插圖,地理圖片是課本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圖、照片可以充實和簡化課本有關內容的文字敘述,能達到以圖釋文,圖文結合目的,教學形象直觀,還有助於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能擴大學生的地理視野,創設地理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
藉助地圖,強化記憶。例如:學習非洲的薩瓦納氣候時,學生對熱帶草原缺乏感性認識,難以區分干、濕兩季的特點。可以用「熱帶草原景觀圖」指導學生觀察干、濕兩季的自然景色:濕季時,草高茂盛,稀樹青翠(典型樹木:金合歡和波巴布樹),成群結隊的動物中,長頸鹿昂首挺胸,遙望蔥綠遼闊的大草原;乾季時,草類凋零,樹木落葉,動物遷徙,草原一片枯黃荒涼的景色。通過觀察掛圖,再聯系氣壓帶、風帶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讓學生認識到那裡處在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控制下,濕季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降水豐沛;乾季受信風帶控制,降水較少,進而理解了干、濕季節交替的原因,掌握了薩瓦納氣候的分布規律及特點。
2、認真設計地理略圖,提高地理教學效果。在地理教學中,有針對性地設計地理略圖進行教學,有利於學生掌握地理基礎知識,既能起到抓住特徵突出重點,又能培養學生直接學會畫地圖的基本技能。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邊講邊畫,學生邊聽邊記,學生的注意力隨著老師的筆觸和語言自然轉移,做到了視聽結合,頭腦並用,思維集中,印象深刻便於記憶,並且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講長江的內容時,老師在黑板上繪制長江幹流略圖,從長江的發源地繪起,一直畫到入海口處,先畫幹流,給學生講幹流象一個不規則的英文字母W,然後講到哪裡就畫到哪裡。首先講上、中、下游的劃分,把宜昌和湖口兩地名稱用色筆標在幹流上;接著講長江的支流,用藍色粉筆從西向東畫出主要支流,邊畫邊講哪些支流在上游,哪些支流在中游;然後講長江上、中、下游的特徵,並標注在適當的位置上,上游「水流湍急,水力豐富」,中游「河道彎曲,容易泛濫」,下游「江闊水深,便於航運」。這樣有形有意,展現在學生面前的地理略圖不是靜而是動的感覺,可以特別體現事物的特徵,發展學生的觀察力、注意力和思維力,也能有效地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增強了學習地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充分利用電化教育手段——投影、幻燈、電影、錄像的直觀優勢,增強學生的感知能力,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電化教育是現代化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之一。投影以其直觀,形象,生動、感染力強等獨特的長處和優勢顯現出極大的生命力,成為廣大教師廣泛採用的一種手段。運用自製的投影片作為一種直觀性、實用性、形象性的地理教學軟體,解決了很多傳統教學形式解決不了的問題,並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節課的開始,運用投影配合教師語言可提供一種簡捷、直觀的導入手段。如講到「影響氣候的因素」時,需要復習的內容較多,如果單靠教師口頭歸納總結,很難一下子說清楚,也很枯燥。若運用投影來展示我國氣溫分布和年降水量分布圖,再結合談話式教學法,簡潔明了,直觀性強,效果更好。
運用投影媒體,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地理概念,形成空間概念。學生學習地理概念的過程是由感性認識上升的理性認識的過程,在傳統教法中,解決地理概念很多是靠語言講,即使掛圖、板圖也無法跳出靜的框框。若在教學中把一些難以理解的概念,通過投影化虛為實,化靜為動,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就可以幫助學生利用直觀的圖象演示,深化地理概念,並形成空間觀念。如講「黃河下游——地上河」的概念時,可先打出繪有黃河未形成「地上河」時的河道橫剖面圖,接著講述黃河攜帶大量泥沙進入下游,年復一年的沉積,不斷抽動繪有向上凹的泥沙沉積帶投影片,說明河床不斷抬高,進而造成水位不斷升高。這時可向上抽動繪有河水橫斷面的水位線投影片,於是河床承受不了上漲的水位而不斷加高堤壩,再向上拉動繪有不斷加高的堤壩投影片,這樣,就展示出河床高出地面的清晰畫面。一步步的演示,配合教師的講解,就把「地上河」這一地理概念的形成過程及原因,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
運用投影媒體,可以突破難點與突出重點,優化教學效果。地理教學中有許多重要的地理現象和地理過程是比較抽象的,看不見,摸不著。如果藉助投影,利用活動投影片來製造模擬的運動現象和過程,化不可見為可見,化抽象為形象,化靜為動,使學生接受信息時首先有一種嚴謹務實的感覺,配之以精練的講解,知識重難點會因勢利導得以突破,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講「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和世界各地晝夜長短變化」這一問題時,可製作一幅旋轉片,把繪有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的地球示意圖投影片作為底片,把繪有太陽光線和用陰影部分表示夜半球的投影片作為旋轉片,演示時轉動旋轉片,使太陽直射點由北回歸線逐漸南移,可見北半球正午太陽高度由最高值逐漸變小,白天時間逐漸變短,北極圈內有極晝現象的范圍越來越小,南半球正好相反;當太陽直射點移動到赤道上時,南北半球同緯度地區中午太陽高度角相同,晝夜平分;當太陽直射點繼續難移到南回歸線時,北半球晝最短,北極圈以內全是極夜,南半球正好相反。本來一個很難講的問題,通過投影演示,使學生耳聞目睹,重難點迎刃而解。
二、巧妙插敘,激發情趣。課文中常有一些比較重要但又抽象的內容,教師若適當的引用一些與教材有緊密關系的,學生愛聽的,且真實的、生動的、形象的、有趣的材料加以印證,一方面深化學生所學知識,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學生學習地理的情趣。
如講中國地理第一章第一個小標題「從宇宙空間看地球」中敘述著:「......只見一個圓形星球懸在天空中,上面有藍色的海白色的雲,沒有雲塊遮擋的情況,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海陸輪廓。」這是學生新學期的第一堂地理課,如何激發學生興趣十分重要,是誰在宇宙間看到地球的樣子呢?這是學生的迷。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引用美籍華裔宇航員王贛駿在太空梭上看地球的自述:「地球真是一個漂亮的星球,像一個令人覺得很容易破碎的玻璃水晶球,藍白條痕相間,水藍色大氣層薄薄一層覆蓋。」「我在中國上空慢跑,我想著故鄉,我來了。」這樣一上課就先聲奪人,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刺激了他們的求知慾望。同學們聽得認真、有趣,受到了深刻教育。
三、易記的歌訣、諺語、順口溜。教學中抓住區域地理相互聯系的規律,編成簡潔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訣,學生頗感興趣,記憶較快。適當引用民謠、諺語進行教學,通俗易懂,且易生趣,並且加深了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如引用: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的歌謠講解我國西北地區大陸性氣候溫差大的特點,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講內蒙古高原用: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的美好意境去理解溫帶草原的遼闊、壯麗。這樣的教學能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有如長江一節要求記憶的東西特別多,有長江的源頭、長度、流經的1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上中下游、注入的海洋,編成順口溜即:長江源頭沱沱河,流自各拉丹東山。青藏川滇渝鄂湘,贛皖蘇滬入東海。宜昌湖口上中下,黃金水道六千三。我國海運條件優越,沿海多優良港灣,需要記的開放海港城市有十四個,對學生來說難度較大,藉助歌訣記憶較好:秦皇雲煙上青天。
運用歌訣記憶地理事物不但鞏固了地理知識,激發了興趣而且也培養了學生躍躍欲試進行地理歌訣創作的熱情。
四、形象的描繪,生動的語言。教學中對於內容比較抽象,而無掛圖、插圖表示的內容,利用生動的語言、傳情的教態和板圖結合,會引起學生的興趣,達到加深印象,鞏固知識的目的。
1、生動有趣、富於啟發、和諧動聽、節奏明快的語言,可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掌握地理知識。
(1)巧借古詩教學。詩詞歌賦,琅琅上口。應用得法,可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能創造出一種詩情畫意的教學環境。如講地球的運動時用:「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描述黃河奔騰咆哮,滾滾東去的氣勢:「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騰到海不復回」;講氣候時用:「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春);「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夏);「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秋);「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冬)講解長江時,為描述三峽灘險、流急、景色奇美,可吟誦李白的詩句:「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短短四句,把學生帶入了奇妙的意境,湍湍急流,秀麗風光一覽無余;情景交融,詩情畫意油然而生。
(2)短小精悍的成語也會使教學過程增輝添彩。如「滄海桑田」描述了地殼的運動;冷鋒過境時,形容天氣用「風雨交加」;講地球運動時用「星移斗轉」;講海陸間循環用「百川歸海」。引用這些成語准確、生動、形象,既具有科學性,又客觀地反映了地理現象,寓意深刻,耐人尋味。
(3)謎語是我國的國粹,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悠久的歷史。在教學中適當應用,則可啟發學生思維,拓寬他們的知識面。「說它多大有多大,日月星球全容納,無人知它始和終,也沒左右和上下」(宇宙);「千顆星,萬顆星,北天星星數它明,有它給你指方向,夜裡航行不用燈」(北極星);「有個老公公,天亮就出工,一朝一日不見它,不是下雨就刮風」(太陽)。導入新課時運用一些謎語。活躍了同學們的思維,然後開始講新課,效果不錯。講課中也可以穿插一些地理謎語,活躍課堂氣氛。比如:「船出長江口」——上海;「空中碼頭」——連雲港;「用圓規畫圓」——太原;「大言不慚」——海口;「銀河渡口」——天津。
2、形象的描述與板圖結合。如講鋒面雨帶隨夏季風在我國東部移動的規律時,一邊畫略圖,一邊用興奮的情緒感染學生:每年5月份,源於太平洋的東南季風趁機登陸,在南嶺一帶受到冷空氣的阻擋,冷暖兩種氣團在此交鋒,這里首先進入雨季,珠江水流開始上漲。爾後,夏季風的「援兵」趕來,勢力增大,於6月份向北挺進到長江流域。冷暖空氣又在江淮之間交鋒,勢均力敵,相持擺動一個月左右,造成長江中下游地區陰雨連綿的天氣,因此時恰逢黃梅成熟季節,人們稱這時的降水為「梅雨」。「梅雨」結束後,夏季風乘勝北進,勢如破竹,於7—8月份連克華北和東北,夏季風一統神州。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冬季風不甘失敗,馬上氣勢洶洶,大兵壓境。在9月份,夏季風被迫退到長江流域,10月份無可奈何地離開大陸。就這樣鋒面雨帶隨夏季風有規律地移動,造成了我國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晚,而北方則開始晚、結束早的特徵。
五、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激發學生興趣。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的引伸和輔助,積極開闢地理課第二課堂的活動,這是目前深入開展教學改革,進行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1、利用鄉土地理調查研究,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鄉土地理的調查,使學生了解自己家鄉的變化和發展,也助於學生加深對其它地理知識和地理現象的理解與記憶,可使愛國主義教育更加形象、直觀、具體、扎實,並結合鄉土地理的一些實例,如河道污染,白色污染,雜訊污染等,對學生進行環境觀、道德觀的教育,培養學生的環境和生態意識。通過調查使學生樹立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愛國主義情操。
2、利用地理課外活動小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地理課外小組通過參觀氣象站,進行天氣預測、物候觀測;到天文館看星空,組織學生觀星空找星座,觀月相;還可以組織地質夏令營、製作地理模型、宣傳有關地理的法規等活動,力求把課本知識寓於各種活動之中,把知識結構轉化為能力結構。這樣,地理課的教學就會變得有聲有色,融知識性和趣味性為一爐。從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思想品德。
興趣作為一種教學手段,不僅能使學生積極地、能動地、自覺地從事學習,而且能起著開發學生潛能的作用,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勵」。
通過教師激發,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的參與整個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由此形成教與學的良好循環,達到促進學生學習意識的轉化,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Ⅹ 如何讓學生對地理課感興趣
在大多數學生的心目中,地理是副科中的副科,因為它不是中考科目,認為學它沒用,所以學生和學生家長都不重視,這是學生不喜歡學地理、地理教學成績難以提高的根本原因所在。要想提高地理教學成績只靠強迫學生去學,強調地理學科的重要性等,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有時甚至會引起學生反感。本人認為搞好地理教學的關鍵是要讓學生喜歡上地理,要讓學生把上地理課作為一種享受。下面本人就結合自己多年來在教學中的感悟,淺談一下如何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使學生愛上地理課的途徑。
一 多運用現代化多媒體課教學手段
地理課不同於其他課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它的景觀圖片和地圖特別多,大多數地理知識就蘊含在地圖當中。只有運用多媒體教學才能生動直觀地將這些圖展現給學生。雖然課本中也有相關圖片,學校還配備相關的掛圖,但這些圖都是靜態的,現在的學生接觸電視、網路、聲像製品等方面的東西很多,對這些靜態的圖片根本不感興趣。只有經過教師精心設計的將動畫、聲音等因素結合起來的多媒體圖片展示,才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多媒體課件上課與普通課相比大大節約了板書的時間,可以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來開展課堂活動,進行師生互動。
二 不斷挖掘高效的記憶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通過奇特的記憶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地理課本中有很多枯燥難記、但又不得不記的重要知識,記憶這些地理知識大大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初中的課程很多,學生的學習負擔很重,而且地理又被大多數學生視為副科不加重視,所以,學生根本不願花大量時間去記這些地理知識。所以,教師在教學中還要不斷總結、歸納、創造出各個知識點的高效記憶方法。比如,記憶我國長江的長度 6300千米,我教學生用諧音記——流山洞洞;地球平均半徑 6371千米,赤道周長 4萬千米,我教學生用諧音加奇特聯想法記:想像為了測量地球的平均半徑,科學家舉行了廬山起義( 6371),結果在赤道上全部死完(4萬)。地理記憶方法很多,有奇特聯想法、諧音法、歌訣法等,經過多年的教學總結,現在初中課本中大多數枯燥難記的地理知識,我都能教學生用快速高效的記憶方法來記。這些快速記憶法記憶知識快,再加上諧音法、奇特聯想法等這些記憶方法突破思維常規,構思奇特,學生有一種好奇感、新鮮感,可讓學生以一種輕松愉快的心態去學習地理知識,自然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三 盡量以學生周邊的地理事物作為教學實例
學生對遠離他們生活環境的知識感到陌生,但對發生在他們身邊的事和存在於他們身邊的事物感到特別親切,因此在上課時盡可能以學生身邊發生的事例和學生周邊的地理事物作為例子,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比如講海陸變遷內容時,我沒有舉科學家在喜馬拉雅山上發現海洋生物化石這個例子,而是以離我們學校只有幾公里遠的八朗村發現大量古生物化石作為例子,讓學生深刻理解到原來我們當地曾經是汪洋大海,後來因為地殼上升,這里才變為平原。當講到亞熱帶季風氣候這個內容時,我讓學生體會當地夏季氣溫和降水有什麼特點,冬季氣溫和降水有什麼特點。通過學生的親身體會,使學生更能深刻理解亞熱帶季風氣候的氣候特點。以身邊的地理事物作為教學事例,不僅讓學生能深刻理解當堂所學的地理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認識到了地理能解答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地理之謎,地理知識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從而使學生更喜歡學地理。
四 教師要通過讀書看報、瀏覽互聯網等方式,多關心時事,多學習新知識,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血液
現代的學生好奇心特別強,喜歡學習新鮮的知識和探究未知的事物,對寫在課本上的陳舊知識越來越不感興趣,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上課時,結合課本內容多舉新鮮實例,廣泛聯系新聞時事。以前我的一個老師就非常喜歡看報紙,上課時他就經常給我們講那些新聞例子,學生聽得津津有味,學生都喜歡上他的課。後來同事問他為什麼那麼喜歡看報紙時,他說,我看報就是在備課。
五 關心愛護學生
要想讓學生喜歡上你的課,就必須先讓學生喜歡上你這個老師。作為教師,為人師表非常重要,教師必須處處做好學生的表率,平時多關心學生,不歧視差生,多幫助困難學生,處處為學生著想。在學生面前,教師不能有私心,必須樹立在學生心目中的人格魅力。教育事業是「愛」的事業,只有地理教師對學生懷有誠摯的愛,才能得到學生「愛」的回報,學生也不會再把地理課作為副科來看待了。
六 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廢除一言堂,精講多練,避免學生的學習厭倦感
一成不變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法,一節課由教師一包到底,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感。教師必須從根本上轉變教學觀念,教師要敢於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相信學生的探究能力,放心引導學生去學習和探究。學生通過教師引導、自主學習和探究、課堂練習,角色在不斷轉換,思維活動方式也在不斷變換,從而避免了因思維活動單一產生的厭倦感。只有避免了厭倦感,學生才不會失去學習地理的興趣。
多數學生都不喜歡學地理,把它作為「副科」,這是一個事實,但只要地理老師肯開動腦筯,努力探索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一定會讓學生喜歡上地理。有這樣一句話:「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