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初中地理如何滲透美育教學

初中地理如何滲透美育教學

發布時間:2022-07-08 01:12:17

『壹』 如何在中學物理教學中滲透美育

『貳』 淺談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滲透美育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的內容、方法、場地不失時機地滲透美育,可以激發學生對物理知識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望,使他們在愉悅的情境之中輕松地全面地認識物理規律、掌握並能正確地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提高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對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挖掘課本美育素材,展現美
新編初中物理課本教材作為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工具,它不僅注重傳授本學科知識的功能,而且在編寫的思想、體系、內容上融知識性、科學性、思想性、趣味性於一體,蘊含大量美育素材。具體表現以下幾方面:
1.1 形象感染美。課本雖將思想品德教育放在前位,而以其美的形象影響學生思想品德。如介紹居里夫人、法拉第等科學家的刻苦鑽研的精神,啟迪學生樹立積極探索、勇於求真、追求進步的信念。以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指導學生認識客觀事物,用具體的事例和大量的圖示描述我國勞動人民、科學工作者對物理學發展的貢獻。
1.2 圖像畫面的直感美。人的視聽感官是感知美的主要感官。引導學生觀賞圖像畫面,直接感受物理現象和規律的真實美。課本配置的圖有:演示實驗圖、有趣的物理現象圖、實驗工具圖、物理知識在生活和生產中應用事例圖、自然景觀圖、科學家肖像圖等,看過這此生動而直觀的畫面,給人似有觀形如睹物聞聲之快感,對學生認知意識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1.3 內容新穎美。新編教材編寫的又一特徵是在內容思想上有新穎的美感。新增內容有必學內容:聲學、無線電通訊常識、未來篇等篇章;有常識性了解知識:磁浮列車假設理論、放射性光元素等;有閱讀性新知識,如火箭、激光知識等,這些新知識不僅給學生新感覺,還拓寬了學生的認識視野,感受到物理學充滿新穎的創造性和現代新氣息。
2 創設美育情境、降壓減負,使學生在認識過程中感受美
課堂教學強調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於教師充分發揮教材教育功能為學生創造條件,設置愉悅的學習環境。初中物理教學重在認識過程導向,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既是學生認識客體的指導者,又是學生提高智能的服務者;使學生對表象認識既有清晰感,又要減少認識心理畏懼感;既要根據學生認識能力適當的延伸,又要避免過重的偏難的訓練負擔。課堂美育環境創設,需要通過看、做、想、用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學得有趣有用,從而喜愛物理學,可操作方法有以下幾種:
2.1 實驗教學,物理教學以物理實驗為根基,每個測量、測定或研究型實驗、教師演示實驗、課外興趣實驗,無不給學生留下真實感。尤其是演示實驗選用的簡單易操作的器材越接近學生的學習生活用具,教學效果越顯著。
2.2 對於實驗室無法完成的實驗,採用掛圖、放映幻燈片來加強直觀教學,加深學生的直觀感受。
2.3 激趣設疑。物理是融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於一體的一門自然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求知好奇的心理,開展有趣的實驗,尤其是用玩具做的實驗,更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2.4 反差對比。對於易混淆的物理概念採取反差對比教學方法,加深學生了解它們之間的共性與個性的印象,正確區分不同物理量的內涵,從而達到認識物理規律的本質。
2.5 生動、新奇、真實、雅俗的舉例。物理知識來源人類社會生產和生活實踐,幫助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知識的應用離不開舉例說明或驗證。用生動、新奇、真實、雅俗的事例予以補證,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3 發揮想像,拓寬認識領域,激勵學生發現美、創造美
3.1 編制習題。根據人類生產實踐和社會生活、物理實驗的數據編制習題是件有趣的活動。學生樂於參加這項活動,學會從簡單的已知、求條件對換、補充條件到自編習題,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展開想像,進行再創造。
3.2 一題多解與一題多變。習題課教學不是簡單的分式加數字的演算教學,而是圍繞題目給定的條件指導學生明確習題考察的知識點,挖掘習題中的隱含條件和等量關系,學會用公式解題,思索習題解法可行性,聯想習題的可變性,延伸性,使學生能熟練地從不同方面學會一題多解。
3.3 摹擬實驗故障。實驗出現故障是常見的,具有可能性和偶然性。參與實驗操作的每個學生會遇到不同的故障,而排除可能出現的故障,教師事先在課堂上通過設置故障,並加摹擬,最終排除故障,增強學生分辨能力和識別能力,提高認識和操作能力。
3.4 探究物理量可能性測定方法。教材中有些物理量可以用不同器材進行測定。
啟示學生認識和掌握物理規律的智育,是物理教學活動的基礎環節。美育對於智育的實施,有著不可忽略的獨特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用以美導真的原則指導教學,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思考力、想像力和創造力,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熱情,學好物理知識,以期達到物理教學質量的提高。

『叄』 淺談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美育教育

當今學術發展的特點是學科間相互滲透,綜合化、整體化趨勢加強。歷史是一門綜合學科,與其他學科間的知識滲透性非常強,具有極其完整的、寬闊的歷史美學價值。在以素質教育為目標的歷史教學中,應充分挖掘歷史教材中的美育知識,加強歷史與其他學科間的內在聯系,利用能調動學生情感的教學手段來達到感悟、體會美的目的,擴展歷史的美學欣賞價值。
一、歷史包含了豐富的美育知 識
歷史是由人創造的,有史以來人類為了進步與和平,致力於生產、科技的發展,致力於正義斗爭邪惡的震撼天地的創造;從傳說中的倉頡創造原始文字起到中國最早的硬筆書法——甲骨文的出現,直到今天風格迥異、多姿多彩的書法薈萃,每一種文字的出現與演變,無不展示著一幅幅生動的美麗的歷史圖畫;而每一個民族的幼年都是在傳說和歌唱中度過的,一個美麗的故事和一篇最古的詩歌,常常是一個民族最早的歷史,如:《荷馬史詩》反映的是上古時期希臘人的歷史,史稱「荷馬時代」。一個民族的最早歷史又往往攙和著許多英雄傳說、神話和愛情故事;而原始的舞蹈往往是以藝術的形式再現那個時代的生產和生活,戲劇又是原始舞蹈演變出來的一種藝術。小說、詩詞、民歌、戲曲、音樂、舞蹈、美術、書法、建築、絲綢藝術、陶瓷藝術等這些優秀的文化遺產,所展現的歷史藝術美;那些影響歷史、推動社會進步的歷史事件所展現的震撼人心的美;秦始皇的創造藝術、漢高祖的領導藝術、魏武帝的謀略藝術、唐太宗的用人藝術、宋太祖的統治藝術、元太祖的軍事藝術、明太祖的制勝藝術、康熙帝的治國藝術等在每一個歷史進程中,曾起過主導作用,為人類歷史的發展做出過偉大貢獻的偉大歷史人物所呈現出的思想與行為的美;促進人類進化孕育人類文明產生的自然美;產生工具由簡易的木棒、石器到玲瓏剔透的玉器、銅器,堅硬的鐵器,直到氣勢壯觀的微妙無比的大機器,古代美術作品中那種表現力量和勞動光榮的強健人體美,像古埃及金字塔的建造這樣規模宏大的勞動場面,原始人的音樂、舞蹈、戲劇等,都無不顯示出人類在生產活動中的勞動美;人類社會進步呈現出的崇高與悲壯美,如巴黎公社為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事業而浴血奮斗,就具有無比壯麗的美。
二、歷史學科具有立體的美學價值
美,能豐富生活,怡悅性情,啟發思想。美育,能使人的視野更加開闊,品格更加高尚,靈魂更加純潔,精神更加振奮。
歷史學科具有綜合性特點,與文學、建築、音樂、美術、書法、數學、心理學、環境學、人口學、政治等學科間的內在聯系較強,其美育內容是豐潤與意味深長的。
首先,歷史教材中的文學故事,無論是民間傳說,還是神話故事,都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幅生動的歷史畫卷。歷史知識的文學故事性可以說是歷史美學欣賞的重點;歌謠、詩詞等,既概括了理性歷史,又在激情的抒發中洋溢著美學特質;課本中講述的歷史上勞動人民所創造的優秀文化遺產,如繪畫、雕刻、雕塑、書法、建築、音樂、舞蹈等都包含了大量的有關美學的歷史材料,蘊含著豐富的美學情感。
其次,人類社會的發展與自然界是密切相關的,歷史課本中闡明了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聯系。如人類文明大都發祥於水源豐富、氣候
濕潤、土地肥沃的大河流域,這里有著古代勞動人民生息、繁衍的良好自然環境,但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環境不斷遭到破壞,以至於惡化;也可通過對文物古跡的建築材料、風格特點、結構設計、風光景色的分析,看出自然環境的變化規律,這樣既可樹立學生愛護自然的意識,又可培養其具有科學的審美情趣;另外,人類為改善自然,利用自然為人類服務的科技發明,其藝術加工的經過和結果就是人們審美情趣的體現;也可通過課外活動,激發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興趣,使學生得到美的體味。
歷史美育能使學生領略自然美、崇尚心靈美、欣賞藝術美,發出美的詠嘆。
三、歷史教學中充分利用能調動學生情感的教學手段來達到感悟——體會美的目的,注意與邊緣學科的滲透,使歷史的美學欣賞價值得到充分體現
教學手段是多種多樣的,其中美的教學語言、美的板書設計、電教美育等是進行歷史美育的重要手段。
首先,美的教學語言具有科學性。歷史知識是史論結合的科學的歷史知識,是客觀存在和建立在客觀存在基礎上的人們對過去事物的認識,在教學中就要用真實的語言,依據歷史材料作邏輯性的表達,對歷史知識做科學推斷,不能華而不實,這就要注意歷史學科與相關學科,如數學、地理、生物、哲學之間的聯系。
其次,板書設計要具備一定的美術性。板書是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創造,應具有藝術美,能給學生以美的教育、美的享受。板書形式可分為圖示式、結構式、線索式、輻射式、表解式等。
獨特而美麗的字跡,優美的板書造型,鮮明的色彩,外加生動的語言,情景交融,使學生在獲取歷史知識的同時,也陶冶了情操。
總之,在當今世界文化大潮之中,由於歷史學科的特點,歷史教學中的美育可以培養學生科學的審美觀,激發學生創造美的情感,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力。這有助

『肆』 教師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美育

  1. 審美教育從廣義上來說,它指一切可能影響、感染人的事物在教育方面的功能,同時也包括學校、社會和家庭有意識地利用審美教育手段對受用對象進行地具有塑造意義的教育活動。從狹義上來說,它是指與德、智、體、勞並行的教育方式。在社會發展進行的當今時代,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方式使人們越來越片面化,特別是在審美能力與審美意識方面更是缺乏重視。但隨著社會進一步的發展,人們已經開始意識到審美教育在「上層建築」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 審美教育即我們常說的美育,它是一種與美的感受相結合的有教育作用的思維活動。這種教育包括培養人對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的欣賞能力和審美觀點等,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教育中,達到美化人們心靈、行為、語言、體態,提高人們道德與智慧的目的。我國近代著名的美學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經說過說:「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於教育,以陶冶感情為目的者也。」審美教育在小學階段的教育中佔有重要地位。

  3. 以小學為例,小學階段是一個特殊的年齡段,也是人的一生基礎的教育和學習階段。這時候他們處於身體發育的特殊時期,體力和意志還不太強,易於沖動,缺乏克制能力,興趣廣泛而不穩定,好動而容易犯規,對於生活中的善惡美醜還缺乏辨別能力。作為直接與美學相通的語文教育便在審美教育課程勞苦功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將審美教育與德、智、體、勞育等結合起來是使人獲得全面發展的重要力量。它可以從內心深處使學生熱愛美,從感情靈魂深處趨向美、憎惡丑,可以「美教化,移風俗」,從而達到培育新世紀全面和諧發展的新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的目標。

『伍』 如何將理想教育滲透到地理教學中去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提倡素質教育,更要求把素質教育落實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歷來的數學教學大綱,以及長期形成的數學教學中進行思想教育的內容,大致有三個方面:通過數學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通過數學內容培養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通過數學演練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當前,我國實施素質教育主要內容是:面向全體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幾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可見,在素質教育中,德育教育處於首要地位,不論哪一學科的教學,除完成其本身的知識傳授外,還有一個共同的重要任務就是德育教育任務。如何寓德育教育於教學中,全面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是每一位教師的職責,是每一位教師著手研究的問題。現就我在初中數學教育教學中,談談如何滲透德育教育。
一、首先把愛生意識在教育教學中轉化為實際行動。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准則。現在有的學生被稱為「雙差生」,就是學習成績差,思想表現差。有不少學生數學成績是很差的。由此,我在教學中的具體做法是:
第一、尋找根源,對症下葯。為了能對症下葯我逐個進行家訪,結合家訪,先做好家長的工作,逐個找學生個別談心,讓他們講出自己的想法。作到對他們細微的個性差別也有深刻的了解。掌握他們的心理活動動態、個人愛好等,做到心中有數。第二、培養信心。培養信心首先從信任開始,信任是最好的導師。許多差生的根源,就是缺少信任。他們往常所遭遇到的,除了批評、責備之外,還是責備、批評。因此,教學中要多鼓勵、少批評。其次,要找出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十幾歲的孩子,都是可愛的,即便是真正的雙差生,他們身上也有可愛的一面。作為教師,就應該加以正確的引導,逐漸培養學生學好的信心。第三、堅定信念,教育好一個學生,從來都不會一蹴而就,一勞永逸。急躁、浮躁、急功近利,是教育的大忌。作為一名初中教師,既然立志終身從教,就要有教育好每一位學生的堅定信念。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堅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豐富的知識吸引人,以優異的品德引導人。
二、在教學內容中貫穿德育思想
數學這門學科本身也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在完成知識教學,能力培養的同時,要根據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和愛國主義教
育。例如,在一些定理、公式的教學中,可適當補充介紹發明者和發明過程。通過實例使學生了解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從而樹立探索科學奧妙的理想和信念。
數學德育中常見:「運用我國古代和現代的數學成就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句話很對,但不夠,並且在實施中有很多認識誤區。例如,講數學史多講中國的,少講外國的;中國數學史主要講某項中國成就比外國早多少年;中國數學史的例子集中在祖沖之關於圓周率的計算上;數學史知識當作「閱讀材料」,不入正文;這樣一來,數學史為「簡單的」愛國主義服務,路子越來越窄,實際的教育效果也很差。因此,數學史的教育應注意:愛國主義與國際意識的統一;數學史上的成就不能只論遲早,不可以用比別人早多少年作為衡量數學成就的唯一標准;數學史的教學應當充分反映數學的文化底蘊,從課程內容、概念形成、證明方法、習題配置等各個方面,全方位地使數學史融入、豐富和促進數學教學。
三、在教學過程中貫穿德育內容
一個有心的數學教師,會從自己接觸的現實生活中尋找出數學和現實的結合點,濃墨重彩地進行描繪,使學生在數學課堂上接受思想教育。例如:有一位老師,聽到一位同學在閑談中說:「《白毛女》中楊白勞借了錢為什麼不還錢?驢打滾的債和復利有什麼不同?」這位老師把這個問題提到數學課上來討論,復習和推到單利與復利的計算公式,比較楊白勞年代的「高利貸」和現在銀行的「貸款利率」,引導大家從數學上考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超經濟剝削」和「平等互利的借貸關系」之間的區別。這樣進行教育,非常生動活潑,學生也理解了階級斗爭的含義。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如何在學科教學中貫穿德育內容,是一個新的課題。我的做法是:首先,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學好數學上來。例如,結合生活實際,開展興趣教學活動;針對不同的學生做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採用快樂的教學方法等。其次,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做人要有理想。有理想,首先就要下苦功學習,一個只會吃喝玩樂的人,是沒有理想的人。我們為什麼要學好數學?因為數學是開啟其他科學殿堂的鑰匙。只有學好數學,才能學好其他學科,如物理、化學等。結合學好數學的重要性,使學生認識到科學知識的重要性,使學生認識到做人的重要性。第三,就是針對學科教學的特徵來滲透德育內容。數學是高度抽象的思想活動,是人類科學
智慧的結晶。也就是說教數學,要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具有科學精神。抽象思維的培養,科學精神的造就,這正是素質教育和德育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內容,易於為學生所接受,使他們結合學科學習,明白很多社會道理、做人道理。這比空洞的政治說教,更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對教育學生健康成長,更能起到成效。
四、培養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和良好的思維品質。
數學中存在辨證因素,如:正與負、開方與乘方、微分與積分、變數與函數、方程、變化、數形集合、極值和最值等等,但是太抽象,學生很難真正領會。因此,數學教學中的辯證法教育,估計不要太高,除了挖掘數學中的辯證因素之外,更重要的也許是防止過度使用數學的邏輯演繹思維而陷入形而上學。
但是,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是數學教學所獨有的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和審美價值。所以我們在教學中也要多注意學生思維品質的訓練和培養。
五、數學中美育的價值。
追求完美的數學境界,是數學思維的一個特點。我們運用數學的美學教育功能,就會使人的思想得到升華,思維品質得到提高,創新精神得到發揚。從而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
總之,德育教育應貫穿整個數學教學當中,這不僅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數學教學實踐的需要。只要堅持德育智育兩手抓,教書育人兩不誤。這樣,使德育教育溶於教學過程中,既可提高教學效果,又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陸』 如何引導學生來接受美育教育

1、確定要樹立的美育教育理念應該具有功能高、內涵多、整體性和全育性
美育是一種對人的整體性的教育,可以通過多種教育形式,如各種藝術和美的具有實際內容的審美活動或者是接受一些中介的美感體驗,美育是對人的教育,同樣也對整個人的綜合素質十分關注。
要對人的審美能力提高,還要陶冶人的性情。美育實際上還追求和諧、真善美的人格方面的教育,對於人的綜合素質及獨特性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都有所關注,是以提高生活質量、生命質量和人生價值為目標的教育。
2、建設完善的美育教育體系
美育教育所包含的教育領域很廣,貫穿於學校教育的整個過程中,所以要在每個環節落實好教育工作,包括管理、後勤和教學中。
並且所有部門都要在美育教育中占據主導地位,將優勢積極的發揮到工作中,但是美育教育不是意味著開立幾門課程,美育教育是貫穿融合於整個教育體系中的,以一種學科的形式在所有環節和方面中體現出來。
3、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滲透美育
教育的過程就是老師對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是依照美的規則進行下去的。老師應該對自己的教授對象了解並且熟悉,掌握這個規則,才能更好地進行美育教學。老師在進行教授知識、提升能力、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當老師把這一規則與教授統一在一起的時候,就達到了創造美的目的,實現了美育滲透。
4、完善課程體系,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美育教育不單單是為了讓學生掌握歌唱、舞蹈等這些藝術技能,更應該重視的是文化內涵,應該對學生的人生境界進行引導,促使學生能夠建立健康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追求美的生活。
藝術的實質是美,傳授藝術應該與藝術的美融合在一起進行,不應該把藝術創作只是看作需要傳授的知識去教授。高職院校的美育課程改革勢在必行,學校管理人員應該更新教學理念,並認真總結經驗,促使美育理念融入到整個教育工作中。
5、教師言行滲透美育
對於教師來說,要逐步提高審美觀,對師德風范進行改善,教師的言談舉止中要為學生滲透無聲的美感。還要求教師不斷對自身的品德和修養增強,力氣完美的人格,這樣才能影響學生,讓學生對教師產生欽佩的感情,並潛移默化受到教師的感染。
6、營造健康的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影響也很大,要逐漸的加強校園文化改善,為學生提供積極樂觀的氛圍。從根本意義上說,校園文化屬於隱性的授課方位,對學生的教育有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在美育教育中的地位比較關鍵,絕對不能忽視。

『柒』 如何加強美育教育

1、確定要樹立的美育教育理念應該具有功能高、內涵多、整體性和全育性

美育是一種對人的整體性的教育,可以通過多種教育形式,如各種藝術和美的具有實際內容的審美活動或者是接受一些中介的美感體驗,美育是對人的教育,同樣也對整個人的綜合素質十分關注。

要對人的審美能力提高,還要陶冶人的性情。美育實際上還追求和諧、真善美的人格方面的教育,對於人的綜合素質及獨特性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都有所關注,是以提高生活質量、生命質量和人生價值為目標的教育。

2、建設完善的美育教育體系

美育教育所包含的教育領域很廣,貫穿於學校教育的整個過程中,所以要在每個環節落實好教育工作,包括管理、後勤和教學中。

並且所有部門都要在美育教育中占據主導地位,將優勢積極的發揮到工作中,但是美育教育不是意味著開立幾門課程,美育教育是貫穿融合於整個教育體系中的,以一種學科的形式在所有環節和方面中體現出來。

3、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滲透美育

教育的過程就是老師對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是依照美的規則進行下去的。老師應該對自己的教授對象了解並且熟悉,掌握這個規則,才能更好地進行美育教學。老師在進行教授知識、提升能力、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當老師把這一規則與教授統一在一起的時候,就達到了創造美的目的,實現了美育滲透。

4、完善課程體系,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美育教育不單單是為了讓學生掌握歌唱、舞蹈等這些藝術技能,更應該重視的是文化內涵,應該對學生的人生境界進行引導,促使學生能夠建立健康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追求美的生活。

藝術的實質是美,傳授藝術應該與藝術的美融合在一起進行,不應該把藝術創作只是看作需要傳授的知識去教授。高職院校的美育課程改革勢在必行,學校管理人員應該更新教學理念,並認真總結經驗,促使美育理念融入到整個教育工作中。

5、教師言行滲透美育

對於教師來說,要逐步提高審美觀,對師德風范進行改善,教師的言談舉止中要為學生滲透無聲的美感。還要求教師不斷對自身的品德和修養增強,力氣完美的人格,這樣才能影響學生,讓學生對教師產生欽佩的感情,並潛移默化受到教師的感染。

6、營造健康的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影響也很大,要逐漸的加強校園文化改善,為學生提供積極樂觀的氛圍。從根本意義上說,校園文化屬於隱性的授課方位,對學生的教育有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在美育教育中的地位比較關鍵,絕對不能忽視。

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還沒有建立美育學這個專業,也就沒有專業的美育老師。大部分的高職院校都是由藝術類專業老師或者文學專業老師負責美育課程,因為不是專業的美育教師,所以美學基礎參差不齊,藝術素質也不盡相同,教學能力同樣有所差異,那麼就可以預測美育學課程的教育質量了。

美育教育是有一定的前提條件的。美育課程也不是一個講桌、一個粉筆、一個教學PPT就可以的。美育課程應該以物質為基礎,應該投入足夠的經費去完善美育教學設施。

例如,多媒體功能教室、音樂欣賞教室、練琴教室等等,但是當前的高職院校更加重視提高專業技能水平,並沒有投入足夠的經費去建設這「不算重要」的美育教育。

『捌』 如何在班級中滲透美育教育

一、引導學生注意外表美班主任平時要注意自己的服飾,特別是在學生面前,衣著要樸素、整潔、大方。這樣能給學生以端莊、沉穩的美好印象。增強學生對班主任的信任程度。能給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引導增強對衣著美的感知,使學生從穿戴不修邊幅或盲目追求高檔名牌的誤區走向一個新的天地。再者,班主任姿態要文雅,表情要和藹,這都給學生一個美的暗示。二、美化學生的內心世界在班級工作中說話要真誠、和善。因為真善的東西就是美的東西,所以班主任的語言就要體現真誠、和善的美。真誠就是說話誠實,不說謊話。班主任對學生說話要負責,承諾要要兌現,這樣有利於樹立班主任在學生心目中的美好印象,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誠實品德。和善就是態度和氣,不訓斥、諷刺、挖苦學生。班主任在任何情況下,對待學生都要不怒不躁,平易近人。要讓學生在和風細雨的熏陶下感受到班主任的語言美,內心美,進而美化自己的語言,養成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的好品格。再者,班主任的舉手投足都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因此班主任要時時嚴格要求自己,事事以身作則,做學生的表率。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樣,久而久之,班主任美的行為就會成為學生效仿的榜樣和標准,就可以規范學生的行為,凈化學生的靈魂。三、帶領學生欣賞自然美和社會美班主任可以利用課外活動活動,節假日帶領學生走出校門,去欣賞祖國的名山大川等自然風光,讓學生感受祖國山河的美好,從而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可以帶領學生去參觀工廠、建築工地,讓學生欣賞生產勞動實踐的美,從而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尊重勞動人民的良好品德,可以利用參加各種英模表彰會的機會,給學生講述英雄人物的斗爭事跡,讓學生感受革命英雄人物的精神美,從而培養學生同邪惡勢力作斗爭的正義感。四、引導學生創造美班主任可以引導學生以美的標准把教室內的桌凳擺放得整整齊齊,把教室內的宣傳欄、學習欄、名言條幅布置得勻稱、悅目,把宿舍內的生活用品擺設得井井有條等。這樣學生通過自己創造美,可以學會自覺地維護美,從而培養起愛護公物和保持環境衛生的良好習慣

閱讀全文

與初中地理如何滲透美育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