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有哪些系列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有哪些系列

發布時間:2022-07-08 17:30:42

A. 《博物》《中國國家地理》《華夏地理》這三本雜志有什麼區別

《博物》是《中國國家地理》的子刊,被稱為《中國國家地理》青春版;主要針對的人群就是學生,裡面甚至還有「博物高考題」欄目,對於擴展視野豐富知識很有幫助。

《中國國家地理》內容以中國地理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區域的自然、人文景觀和事件,並揭示其背景和奧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歷史和考古等領域;主要針對中高層次的知識分子。
《華夏地理》是一本傳播全球地理知識,報道科學最新發現以及展現多元文化交融的雜志,內容涉及地理、歷史、考古、探險、自然、科技、文化。
作為中學生,《博物》相對來說比較適合閱讀,信息量和知識層次較淺較易吸收。

B. 最值得收藏的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是哪本有專家推薦的

向您推薦《環球國家地理網路》,作者:陸大道 主編,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內容簡介: 本書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陸大道先生親任主編,中國地理學會眾多專家學者傾力打造。完備嚴謹的結構、精緻生動的版面,為讀者全面展現了世界各國國家地理的風采。全書共分六卷,介紹了世界七大洲的202個國家與地區。資料最翔實、數據最全面、圖片最豐富是本書的重要特色,是目前國內圖書市場上惟一一套以彩圖版的形式介紹全球各國概況及風土人情的圖書,具有極高的收藏性、閱讀性和欣賞性。全書以政區及地理位置為綱,各大洲按地理分布劃分為若干國家單元,各單元中均以國家或地區為基本單位,為讀者詳細地介紹了世界各地精彩紛呈的方方面面。全書90萬字,皆特聘專家精心撰寫,質朴而生動的行文,准確地展現出地理景觀、人文社會等各個側面准確、時新的知識和信息;2500幅精美實景圖片,全部由專業攝影師實地拍攝,選取了各國的主要風光、景點、名勝、文化風俗、城市等,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和震撼力。

C. 《中國國家地理》有哪些值得收藏的專輯專刊

《選美中國》特輯(2005)
這本加厚版專輯質量很高,非常值得一看。
封面很厚,質量非常好;江河湖海、險峰峻峽的圖片十分壯美。其中收錄了丹霞、雅丹等不為人所熟知的地貌,也突破文化常規,精選了中國西部眾多地方的絕美景色。
個人非常喜歡這本特輯,看了不下十遍。不論是專心看優美的文字和專業的介紹,還是休息放鬆時看看圖,都很好。
引用一下名人的評價:
2005年是《中國國家地理》創刊55周年(前身是1950年在南京創辦的《地理知識》)。雜志社在2005年10月推出了大型策劃專輯:中國最美的地方———「選美中國」特輯,限量發行55萬冊,雜志一上市即搶購一空。後來,有人在網上把這本原價16元的雜志炒到了200元。本版是精裝修訂第三版。

這本書是中國自然遺產和人文遺產精華的集錦,它表現了中國這塊土地的神奇和人的神奇。不誇張地說,它應該是我們送給世界的禮物。

——著名作家、畫家、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

《中國國家地理》這本選美中國特輯讓我們把大地當作詩來讀。

——著名作家劉心武

中國是世界上最美麗的雪山和冰川大國,但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沒有雪山、冰川這樣的審美范疇。《中國國家地理》選美中國特輯開辟了中國人欣賞雪山、冰川的新時代。

——中科院院士、著名科學探險家、國家氣象局局長秦大河

《中國國家地理》做了一件別人沒敢做的事,編輯部在圖片方面強大的策劃和組織能力讓人吃驚。本書展示了114個中國最美的地方、無論如何,這都是一場視覺的盛宴。

——著名攝影家王建軍

D. 《中國國家地理》系列共有什麼書,能不能把它們列出來

《中國國家地理》應該是雜志啊 16元/本
雜志的主辦者是享譽中外的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及中國地理學會。《中國國家地理》在秉承保護地球、探索未知、推進文明的基礎上,又涉及了各種有趣的話題:天文、地理、生物、人文、歷史諸領域新近發生的有價值的事件及重大考古 ...

http://www.cng.com.cn/ 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網站

E. 中國國家地理所有書籍有哪些(不包括雜志)

《圖說天下》國家地理系列(全套書名):
《失落的文明》《地球之謎》《地球之最》《世界100自然奇景》
《世界100文明奇跡》《全球最美的100度假天堂》
《全球最美的100魅力古城》《全球最美的100個地方》
《環球國家地理精華》《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精華》
《全球最神秘的100探險地》《全球最美的100國家公園》
《全球最美的100浪漫之城》《全球最美的100人類奇觀》
《人生要去的100個地方》《全球最美的100世外桃源》
《選美地球排行榜》

《歐洲環球國家地理》《非洲·美洲·兩極環球國家地理》
《亞洲·大洋洲環球國家地理》《全球最美的地方精華特輯狂野非洲》
《全球最美的地方精華特輯走遍美國》

《中國最美的100個地方》《中國最美的100風情小鎮》
《中國國家地理精華》《華北·華東中國國家地理》
《中南·西南中國國家地理》《東北·西北·港澳台中國國家地理》
《中國最美的地方西藏特輯》《中國最美的地方雲南特輯》
《中國最美的地方精華特輯游遍台灣》《中國最美的100度假天堂》
《選美中國排行榜》《人生要去的100個地方中國篇》

F.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哪期好看

2009年第10期,內容是中國地理百年大發現專輯,地理愛好者的福音,介紹了20世紀初到2009年我國地理屆的一些重要發現誕生的過程,例如胡煥庸線、竺可楨曲線、丹霞地貌、珠峰測量、中國區劃、青藏高原的演化等內容。

G. 國內地理雜志有哪些

除了中國國家地理和華夏地理
還有:
中國地理雜志
城市地理
國家人文地理
世界博覽 這個算是人文地理雜志中的一種吧
寫真地理

H. 關於國家地理雜志

1、是的就是這本。

2、《國家地理雜志》(NationalGeographicMagazine,或簡稱為《國家地理》)是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官方雜志,在國家地理學會1888年成立後的9個月開始發行第一期。現在國家地理雜志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廣為人知的一本雜志,其封面上的亮黃色邊框及月桂紋圖樣已經成為其象徵,同時這些標識也是國家地理雜志的注冊商標。

現在國家地理雜志以33種不同的語言全球發行:英語,保加利亞語,繁體中文,簡體中文,克羅埃西亞語,捷克語,丹麥語,荷蘭語,芬蘭語,法語,德語,希臘語,希伯來語,匈牙利語,印度尼西亞語,義大利語,日文,朝鮮語,挪威語,波蘭語,兩種葡萄牙語版本,羅馬尼亞語,俄文,塞爾維亞語,斯洛維尼亞語,兩種西班牙語版本,瑞典語,泰文和土耳其語。

中國的《華夏地理》在2007年7月經中國新聞出版總署批准,與國家地理雜志進行版權合作,和全球32個版本同步刊出國家地理雜志的精彩內容。

3、《中國國家地理》每月1期,每期20元,每月7號出刊。全年共12期。訂閱半年120元、全年240元。

4、《時尚旅遊》《新旅行》《旅遊天地》《戶外》《中國旅遊》等等可供參考

I. 誰能介紹一下國家地理雜志

國家地理是美國的一個雜志

另外有一個 中國國家地理

國家地理
美國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學會成立於1888年,以「增進並普及地理知識」為宗旨。學會資助了對世界最遠的角落的探索,同時還發行了數百種獲獎的出版物,包括它的旗艦出版物-《國家地理》雜志。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是世界上最大的非贏利性組織和教育機構之一,它擁有一千萬會員。

美國國家地理在一個世紀中的探索與發現,覆蓋了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各項主題,比如:陸地生物、水下生物、世界文化和科學-從太空到考古到人文。圖片抓住了自然界珍貴的瞬間和世界各地人們的生活。這些極富魅力的圖片展現了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攝影師高超的技藝和豐富的想像力。

國家地理頻道於1998年在亞洲成功開播後,業績卓著,日新月異。時至今日,其24小時收視戶已突破3900萬,成為亞洲有線電視發展史上增長速度最快的頻道之一。

在中國內地,國家地理頻道與國內40多家地方電視台合作推出了《神奇的地球》和《狂野周末》兩檔節目,這些節目均為國家地理頻道播出節目中的精華製作,他們以其卓越的品牌質量和深厚的文化內涵,感染並吸引數以萬計的內地觀眾。

集合國家地理電視的精華之作,國家地理頻道將國家地理深造廣博的資源,無與倫比的質量和真正的英雄帶給全世界。其黃色長框標識己成為探險發現的代名詞,深入千家萬戶。迄今為止,該頻道的節目已用25種語言、在144個國家和地區播出。

國家地理,是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官方雜志,在國家地理學會1888年創辦的九個月後即開始發行。現在國家地理雜志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廣為人知的一本雜志,其封面上的亮黃色邊框以及月桂紋圖樣已經成為象徵,同時這些標識也是國家地理雜志的注冊商標。

雜志每年發行12次(一月一次),但偶爾有特版發布則不在此限。雜志的內容為高質量的關於社會、歷史、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的文章;其印刷和圖片之質量標准也為人們所稱道。這也使得這本雜志成為來自世界各地的攝影新聞記者們夢想發布自己照片的地方。早在20世紀初期,國家地理雜志即已經開始使用一些當時罕見的彩色照片。

雜志的另一特色是經常提供高質量地圖。國家地理學會的地圖檔案曾經為美國聯邦政府所採用以彌補美國軍方地圖資源的不足。2001年國家地理發布了一套8張CD的合集,內容包括從1888年至2000年12月的所有雜志地圖。雜志訂閱者對這本雜志的收藏愛好也是其與眾不同之處(大部分其他種類的舊雜志一般人都是看完就扔),訂閱者也可以選擇全年合集購買。

1915年一月號國家地理雜志封面1960年開始, 雜志開始在其封面刊登照片(原先只有文字)。接下來的幾年,雜志去掉了封面上那著名的橡樹葉飾紋。

1985年有一張封面描述的是阿富汗難民——一位用刺骨的綠眼看著鏡頭的年輕阿富汗小女孩。她的照片後來變得非常著名。在美軍擊敗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後,國家地理雜志第二次發起人力尋找她。2002年,普什圖族婦女Sharbat Gula被認出就是當年的那位女孩。她的故事被刊登在2003年三月號的國家地理雜志上。

1995年,國家地理雜志開始發行日文版,這也是第一個本地化版的國家地理。現在,國家地理的本地語言版本已經在全球大大擴展,包括:日文、西班牙文、希伯來文、希臘文、法文、德文、波蘭文、印度尼西亞文、韓文、葡萄牙文、繁體中文、捷克文、羅馬尼亞文、俄文、挪威文、土耳其文、荷蘭文、瑞典文與克羅埃西亞文。

中文環境中第一本國家地理雜志的譯版,是在台灣發行,使用繁體中文編輯,創刊號是2001年1月號。

2005年4月,印尼版的國家地理雜志開始被雅加達發行。

現在在中國內地也可以買到《國家地理》雜志,但只有繁體和英文版,現在還沒有簡體中文版。而中國內地的《華夏地理》雜志則會從每一期的《國家地理》雜志中選擇文章發表。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
什麼是「國家地理」?「國家地理」是一種刊物類型,適合高素質成年讀者的閱讀需求。許多國家都創辦了這類雜志,如《地球》(GEO、德國)、《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美國)、《地球》(The Earth、美國)、《地理》(Geographical、英國)、《加拿大地理》(Canadian Geographic)、《澳大利亞地理》(Australian Geographic)、《科學與生活》(Science et Vie、法國)、《世界》(World、美國)、《自然歷史》(Natural History、美國)、……。這些雜志都是以傳導自然關懷和人文情感為己任,精美絕倫的圖片、生動有趣的文字,吸引了社會的主流階層。

《中國國家地理》是中國最具成長性的雜志。1949年4月,南京解放。為了適應時代轉變的需要在南京的中國地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和南京大學地理系教師,在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南京分會的領導下,經與中學地理教師多次座談,一致認為需要一份知識性和自我教育的學習刊物。這個刊物首先要刊載一定水平的地理教材,以彌補當時缺乏完善地理教科書的不足;其次為各級幹部和大中學生、廣大群眾提供必需的地理新聞和必須具備的地理知識;第三,作為廣大地理工作者共同學習的園地。

但在當時,百業待興。要創辦一個刊物是十分不容易的。幾位熱心的地理工作者,如周立三、吳傳鈞、高泳源、施雅風、李旭旦、胡豁成、楊紉章、王熙檉等,經過多次熱烈的商討,決定編輯出版定名為《地理知識》的普及刊物。推選南京大學地理系主任李旭旦教授任主編。在出版過程中,首先面臨的是出版印刷費沒有著落。在當時工資很低的情況下,大家自願捐款,並物色價格低廉的小印刷廠印刷,同時以科協地理組的名義向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申請了登記證。經過緊張的籌備,大家期盼的地理界最早的科普刊物《地理知識》創刊號終於在1950年1月問世了。這份「創刊號」只有薄薄的8面,共刊出6篇短文和若干訊息,封面上刊登了由施雅風寫的發刊詞。創刊號僅印刷了600冊,形式簡陋,但出版後,立即受到地理學界和中學地理教師的歡迎和好評。隨著刊物影響的不斷擴大,文章質量和編輯水平的不斷提高,得到上海亞光輿地學社社長金擎宇的青睞,主動表示願意出資承印。於是從1950年第8期起改由亞光輿地學社出版銷售,印數擴至2000份以上。

郭沫若院長為《地理知識》題寫刊名,後改名為《地理》,1966年又恢復原刊名

亞光輿地學社接印不久,由於印刷質量得到提高,備受讀者歡迎,也受到中央的重視。1951年初編輯部突然接到中共中央辦公廳的來函,盛贊這個刊物辦得好,並索要已經出版的各期。當時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的徐特立同志還約見施雅風面談,對《地理知識》給予極大的鼓勵和鞭策。編輯部每月召開1-2次編委會,商量組稿、審稿事宜。參與辦刊的幾位積極分子,積極寫稿,充實稿源,以保證稿件的質量,外來投稿數量也日益增加。1951年7月改由北京開明書店及其後改名的青年出版社出版。1953年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成立,《地理知識》編輯部掛靠在地理研究所內。郭沫若院長親自為《地理知識》題寫了刊名。從1954年第1期起正式啟用郭老題的刊名。同年10月改由科學出版社出版。50年代,《地理知識》主要介紹祖國的大好河山和國民經濟建設。在向蘇聯學習的口號下,大量刊載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成就、五年計劃的實施情況以及介紹東歐新成立的社會主義國家。作者隊伍不斷擴大。

在全黨全民大辦農業,大辦糧食,以農業為基礎,為農業服務的號召下,《地理知識》的編輯方針已跟不上形勢的需要,於1960年8—12月停刊整頓。1961年1月,《地理知識》以新的面貌出現,並改名為《地理》。整頓後的《地理》成為一份中級刊物。經過5年的實踐,認為未能認真貫徹以普及為主、在普及的基礎上提高的編輯方針,而且刊登的稿件偏深偏專,既不像中級水平的刊物,又不像科普讀物。有一段時期,還採取由各地理機構輪編的形式,各機構之間又缺乏緊密的溝通,致使刊物質量下降,讀者為此提出很多意見和建議。他們需要一份打破「老框框」、「洋框框」的普及性刊物,反對冗長繁瑣的文章,要求短小精悍、生動活潑、圖文並茂。為此經有關部門批准,於1966年第2期起又恢復《地理知識》的刊名。1966年5月起,全國爆發了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地理知識》和其他刊物一樣,遭到停刊的厄運。

文革中最早復刊的刊物之一,發行量曾高達40萬

1972年10月,停刊了6年的《地理知識》,頂著「文化大革命」後期的風浪,率先復刊了。在地理研究所和中國地理學會的領導支持下,由高泳源、李汝燊、朱德祥、張慶祥、鄭平、李志華組成編輯部,高泳源任主任負責進行籌備,首先兵分兩路,到京廣、京滬沿線各?⑹形���俊⒏鞔笞ㄔ盒5乩硐島偷乩硌芯克��檣芨純�囊庖搴妥謚跡�髑笠餳��櫓�寮�T詰筆比嗣強是籩�丁⒖釋��暗那榭魷攏�兜乩碇�丁返母純��玫攪說乩砉ぷ髡摺⒌乩砝鮮�陀泄夭棵諾娜惹櫓С幀L乇鶚求每設甯痹撼せ襝ぁ兜乩碇�丁犯純�南�ⅲ��中牢浚�春�婊�鮮Ψ堆г旱乩硐翟�諺�淌冢�齦嬤С幀暗乩斫逃�鋇睦改俊?

《地理知識》的復刊,是緊密結合了當時的形勢,正如復刊號上編者話所闡明的:本刊是一地理科學普及刊物,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針,向廣大工農兵群眾、知識青年和革命幹部普及地理知識,宣傳辯證唯物主義,進行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是本刊的根本任務。並規定刊物的內容為:介紹偉大祖國的錦綉河山和日新月異的地理面貌;介紹我國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豐富經驗;介紹世界各國的地理情況,幫助人們對國際事物的了解和關心;介紹大自然發生的各種地理現象和一般規律;交流地理教學的經驗和體會等,同時還把批判地理學領域的各種資產階級思想列為內容之一。

復刊後的《地理知識》,分三大欄目運作:國內地理、外國地理和基礎知識。每期32頁,為月刊,訂價0.13元,1972年10—12月共出了三期。但當時由於工廠停產學校停課,地理工作者也停止了研究工作,致使紙張短缺,稿源不足,在復刊的第二年即改為雙月刊,一直到1975年的上半年。1975年7月後又恢復為月刊,訂價為0.15元,這一訂價一直穩定了6年。廣大讀者認為《地理知識》是一本物美價廉的刊物。當時發行的刊物較少,《地理知識》在被列為限制發行刊物的情況下(由於經濟方面的原因郵局列為限制發行),發行量還迅速增加到近40萬冊,被稱為一花獨秀。是為《地理知識》的火紅年代。期刊如林,競爭激烈;《地理知識》艱難開拓 進入80年代,隨著各種老刊物的復刊和新刊物的大量涌現,裝幀簡單、堅守老傳統的《地理知識》逐漸被淹沒在如林的期刊中。1982年發行量下降到20多萬份,到1988年時僅剩下10幾萬份了。

為了走出困境,編輯部全體同仁努力開拓思路,尋求改革,1989年實現了四封彩色印刷。為了擺脫舊的體制,在主辦單位未給任何經濟支持下,於1993年第一個從科學出版社脫離出來,成立了《地理知識》雜志社,開始自己設計,自己排版,自己聯系印刷廠。1995年在彩色封面的基礎上又增加4個彩色插頁,頁面由32頁增加到48頁。然而,刊物質量雖然有了進一步的提高,但仍沒跳出傳統的老框框,加上新潮雜志的不斷涌現,本刊發行量繼續下降。

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使大家開拓了眼界,《地理知識》的編輯們並沒有被發行不景氣嚇住,相反,更促使大家把眼光瞄準了美國的《國家地理》雜志,在編輯會上,不時談論起美國《國家地理》的編輯風格和內容,探討如何能將《地理知識》辦成一本高水平的雜志。此時一些讀者也通過電話、信件傳達了這樣一種希望:中國能有一本美國《國家地理》那樣的雜志就好了!

編輯的願望、讀者的希望凝聚成了一個目標:要辦一本與國際接軌的中國國家地理。為了實現這一目標,1997年5月地理所調曾到南極、北極進行科考研究,登過珠峰的李栓科研究員來雜志社任社長,開始了《地理知識》的全面改版工作。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大事記

1949年9月以《地理知識》為名在南京創刊, 1950年1月正式發行,

1961-1966年一度改名《地理》。發行量曾高達400,000冊

998年1月,改為全彩色進口銅版紙精印,版面擴至84頁;

1999年1月,擴版至100頁;

2000年10月,更名為《中國國家地理》;

2001年6月,中文繁體版在台灣及其他大陸以外地區發行;

2001年11月,「中國國家地理基金會」成立;

2002年1月,以《中國地理紀行》為刊名在日本發行日文版;

2002年1月,擴版至132頁;

2002年2月,《中國國家地理》影視版推出;

2002年3月,「世界華人地理學會」成立;

2002年6月,《中國國家地理少年版》問世;

2002年6月,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網正式開通;

2002年7月,「中國國家地理系列圖書」發行;

2003年1月,《中國國家地理英文版》發行;

2003年1月,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網改版完成;

2003年1月,中國國家地理青少網開通;

2004年1月,「中國國家地理博物館」奠基。

J. 中國國家地理

《中國國家地理》,原名《地理知識》,是中國關於地理的雜志月刊,雜志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和中國地理學會主辦;於1950年1月創刊,面向全國公開發行,因該社隸屬中國科學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專家學者作為該社顧問,同時還有許多戰斗在科考第一線的工作者與雜志社保持著密切的聯系,是國內目前最具權威和影響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及旅遊、探險類雜志。該刊為中國與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國國家地理》的前身《地理知識》,創刊於1950年。當時的內容包括地理思想、中外國地理、自然地理、地圖及地理調查法、地理教學、地理資料等。
1954年,《地理知識》因發表披露中國國內的工業地理文章,被中國官方認為是「泄密」而遭受重創。但不久後影響消失,該雜志的內容繼續擴充,至1957年時增至48頁,發行量達到了2萬冊。
中國大陸的一些科學雜志在大躍進及文化大革命中遭受重大打擊,《地理知識》也不例外,在此期間,《地理知識》發行很不穩定,時斷時續,該情況在文革結束後才有所改善。
2000年10月,《地理知識》雜志更名為《中國國家地理》,隨後亦在台灣、香港等地推出繁體字版乃至在日本推出日文版。
2004年,《中國國家地理》增至148頁,並推出青少年版《博物》。
2005年10月,在其創刊55周年之際,推出550頁的「選美中國」特刊,出版量達到55萬冊的歷史新高。該特刊深受消費者的好評,一上市便被搶購一空,乃至出現了部分地區的書報亭出現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的情況。
2008年3月,《中華遺產》正式成為了《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品牌下的一員。
2008年7月,港澳繁體版以「中國名片」的姿態直卷全港。
2009年1月,雜志價格提升至20元,頁碼加到176頁。
2009年4月,《中國國家地理》英文版正式出版。

閱讀全文

與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有哪些系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