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要學習地理地理對我們有多重要
學好地理不但有利於考試取得良好的成績,更關鍵的是對任何一個人的人生之路都有深遠的影響,下面從三個方面來論述學好地理的現實意義和長久意義:
1、學習地理是完善個人知識結構,培養人文精神的需要
並不是說擁有了地理知識就一定具有人文主義精神,地理學科有邊緣化的危險,這很讓人擔憂。經濟發展固然重要,但人文精神的培養同樣重要。我們都知道暴發戶是很讓人瞧不起的,盡管他們很有錢。培養一個貴族需要三代,這是至理名言。一個國家也一樣,僅僅經濟的富有並不能保證在國際社會被認可。我們國家現在的主要領導人都是很優秀的,這一點我是同意的。大家可以從他們畢業的學校和他們的經歷看出。
但有一個現象不知大家注意了沒有,他們基本上都是理工科畢業的。我們知道在美國大學校長一般都是地理系或歷史系的,而中國的大學校長也一般是理工科的。大概理工科畢業的人一般比較嚴謹,而文科的思想比較活躍吧。所以我認為我們的領導人很難犯大錯誤,有沒有開拓精神就很難說了。小說《三國演義》大家都喜歡看,通過羅貫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幅立體的戰爭的畫卷。沒有足夠的地理素養,羅貫中先生的小說是不會這樣有吸引力的。
書上說,韓信用兵妙,孫子用兵妙,這些都得聯系地理知識才能理解怎麼個妙法。從哪裡走,走到哪裡,在哪裡埋伏,為何這么埋伏,聯繫上了地圖才知曉這仗為啥漂亮。台灣問題,我當然是希望看到國家統一的。但我們有很多大陸人,動不動就威脅炸爛台灣,這難道有利於國家統一?如果我們考慮一下台灣海峽的寬度最短還有130公里,如果武力收回,需要巨大的海空軍優勢,而我國的海空軍實力較弱,統一談何容易,統一需要大智慧。
2、學習地理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須,是培養合格的世界公民的必須。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更要有全球化的地理觀念。中國人的地理意識讓人感到擔憂,我們對世界的很多看法和分析都很有問題。比如地球可以容納100億人,現在已經有70億,快到地球的承載力的極限啦,怎麼解決日益嚴重的全球人口問題,怎麼解決越來越少的礦產和能源問題?怎麼解決世界環境問題?
怎麼徹底解決中國環境問題?這些很多中國人不知道從何談起,對此漠不關心,包括很多電視節目只重視娛樂,不重視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因此,學習地理決不是可有可無的。
可持續發展對於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建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浮躁瘋狂的今天。
3、學習地理是滿足生活的需要。在古代,人們形容一個人學識淵博往往用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這句話。可見,學好地理就足以在別人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學識。大家熟知的一代地理天才諸葛亮就充分的把地理知識運用到軍事當中造就了一段千古佳話。草船借箭,不費吹灰之力盡得10萬良箭。
火燒赤壁,一把火燒滅了曹操一統天下的野心,燒出了三國鼎立的蜀漢王朝。他充分運用地理知識可謂成也地理;蜀軍北伐欲意重振漢室,火困司馬懿,欲想一把火燒掉曹魏的根基。不料,一場大雨澆滅了蜀軍的希望也澆滅了他的信心。他千算萬算卻沒能算到這場大雨可謂敗也地理。一代妖才,成也地理,敗也地理,功敗垂成,徒讓人黯然神傷,讓後人敬仰而又傷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學好地理也很重要,因為現在的地理大綱全是一些基礎性的,常識性的知識。
不同於繁瑣的化學實驗和苦澀的物理公式,地理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人們的日常交往談論當中,大多數的話題也都是和地理有關聯的,所以學好地理很重要。
⑵ 小學叢什麼時後開始學地理
小學不學地理,一般
從初中開始的、學地球開始。
地理:地理(Geography)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地理」一詞最早見於中國《易經》。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對已知的地區和國家進行描述。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
⑶ 我想學地理從零開始,不知道從哪開始
學習地理的唯一方法就是,看圖,識圖。學習地理最關鍵的就是地圖了,所有的地理都涉及到地理位置的問題,就拿高考來說吧,所有的題目叫,無圖不成題目。意思就是每一道題目都會涉及到圖的問題,要麼題目給了,要麼自己畫的,怎麼的都會有圖,以後的大學考研的方面也都是這樣。還有剛學地理的人呢---我建議先從中國地圖開始入手,最好准備幾張地圖,一張中國省份地圖,一張中國地勢圖(也就是中國山脈分布),一張中國交通分布圖,一張河流分布圖,還有就是知道中國氣候分布圖,基本的你要知道例如中國的南北分界線,0度分界線
這些都是秦嶺淮河為一線的,還有就是知道山脈對氣候的影響。
看圖的時候最好綜合起來看
搞清楚某一地區的交通分布啊,山脈分布啊,河流分布啊
最後在去看世界地圖,同樣也有規律的學習,先找個中國同緯度的地區看看有什麼是和中國
不一樣的地方為什麼不一樣,為什麼會呈現出這種氣候,
如果都搞清楚了我相信你的地理就不是問題了。
⑷ 人類從什麼時候認識到地球是圓的,具今多少年
在希羅多德(公元前492年至479年)的名著《歷史》中提出了許多新穎獨到的地理學觀點。在論述亞洲和非洲的界線時,他不肯盲從前人以尼羅河為界的傳統說法,最早將這兩洲的疆界從尼羅河改劃為蘇伊士海峽。他認為尼羅河兩岸居住著同一埃及民族,若以尼羅河作為兩洲界線,勢必將同一三角洲及其上的居民分割開來,這樣是說不過去的。這些最早的關於地理區劃界線的論述,即使以現今的眼光來看,也是很精闢的見解.希羅多德還指出裏海是一個封閉海域,並非北方大洋的一部分,這一論述比此後流傳數世紀的說法還精確。
希羅多德從愛奧尼亞地理學中汲取了營養同時又對它作了有分寸的評述。他接受了地球是扁平狀的和只有一條固定的地平線等說法,但拋棄了有人居住世界被海洋包圍,因而地圖畫成圓形等老框框。
地球球體說取代了愛奧尼亞人的平盤狀觀點,無疑地會給地理學帶來廣泛的影響。愛奧尼亞學者,亞里士多德的同代人,克利德的攸多克索(Eudoxe,公元前395-前342)接受了地球球體說,並開創了一條新途徑,把天文學、幾何學與地理學緊密地聯系起來,進一步完善了地球分帶理論。他指出,如果說地球是圓形的,那麼就可以根據天空中固定不動的星星的高度,來確定某地的緯度位置,還可以在地球上勾畫出一系列線條,代表天空赤道、熱帶圈和極地圈,這樣就將地球分為帶狀了。同時,他從埃及神甫那裡獲悉用兩個熱帶地區季節交替來解釋尼羅河洪水的說法。由此受到啟發,他聯想到地球存在兩個半球,它們的氣候條件相似,但按太陽的運動規律相互交替。於是,地球分帶的理論已具雛形了。
攸多克索對地球的圓周作了估算。他根據同一子午線上兩個地點觀測到某一星體的高度差,推算出地球圓周長為40萬古希臘里。被觀測的那顆星體大概是老人星,它在克利德緊貼地平線,而在埃及則高懸天空。然而,不管在古代1希臘里究竟有多長,反正40萬希臘里這一數值太大了。攸多克索提出這種估計方法的意義,大大超出了他的計算數值本身的意義,啟發了後人作出精確的測算。
攸多克索的地理學成就,還在於他發展了描述地理學。他著有一部七卷本的《地球的描述》,井附有一張作者本人新編的世界地圖。攸多克索對地球的描述,其科學性有很大的提高。他認為地球上有人居住的世界南北半球兩相對應,中間隔了一個不適宜人類居住的熱帶。有人居住世界的長度兩倍於它的寬度。按照古希臘人的概念,長度是指東西兩端之間的距離,寬度是指南北兩端之間的距離。攸多克索將世界分為亞洲、歐洲和非洲三大部分。
後來,埃拉托色尼出色地完成了這一工作。
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公元前275一前193)生於希臘在非洲北部的殖民地昔勒尼(cyrene,在今利比亞)。從地球是圓球和陽光直線傳播這兩個前提出發,從假想的地心向塞恩城和亞歷山大城引兩條直線,其中的夾角應等於亞歷山大城的陽光與直立物形成的夾角,拉托色尼測出夾角約為7度,是地球圓周角(360度)的五十分之一,由此推算地球的周長大約為4萬公里,這與實際地球周長(40076公里)相差無幾。他還算出太陽與地球間距離為1.47億公里,和實際距離1.49億公里也驚人地相近。
究竟是多長時間,你用生卒年估算吧。
⑸ 談談你心目中的地理
地理是讀書階段不可忽視的一個科目,在裡面可以學到人類的進化,移動,地球的變化,動物的變化等。地理能讓我們更好的了解我們周圍的草草木木,知道地球的大小,運動,白天黑夜,這樣就能更好的為人服務。知道空氣的運行,就能知道雨水什麼時候下,地震什麼時候來,海嘯什麼時候來,這樣就能讓人更好的去避難,使人們的生命財產減少損失!
⑹ 政治歷史地理是什麼時候開始學的啊初一初二還是初三
初一就開始學了,進入初中,學生學習的課程與小學有很大的不同。學生們會接觸到一批新的學習科目,初中新設的課程有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而每個年級會變更一些科目。
語文、數學、英語、道德與法治等科目將貫穿初中三年。而地理、生物、歷史會在七年級開設,物理會在八年級開設,化學會在九年級開設。
之所以初中課程這樣安排,主要是考慮到學生們的接受能力,剛進入初中的初一學生仍然受到小學學習思想與習慣的影響,因此在初一並不適合開設物理,化學等理論性較強的科目,並且需要初中數學知識作為鋪墊。
小學階段每天有六節課,而六節課中需要學生大量動腦的時間並不多,而進入初中,一天的課程會增加到七節,而學生會在初中接觸到比小學復雜許多的知識。
例如語文的文言文,數學的代數與幾何,英語的系統語言學習等等,這都需要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去學習,思考,不能像小學邊聽聽邊玩玩。
在初中,一些知識老師只會講解一遍,不會像小學一樣重復好幾遍。考試之前不會逐一復習。因此初中的學習課程、學習內容、學習方式與小學比起來有一個質的飛躍。
主副分配:
初中的課程科目較多,應合理安排。
以語文、數學、英語、歷史、道德與法治、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科目為重點學習,在初中教育中語文、英語、歷史、道德與法治、地理等科目為文科類科目,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為理科類科目。同時注意中考其他科目的考察。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初中
⑺ 人類是何時認識到地球是球體的怎麼認識的
人類是何時認識到地球是球體的?怎麼認識的?起初,在漢代,一些科學家,如張衡,認為天壤之別。地球是蛋黃這可能是早期的韓元想法。明朝末期,西方傳教士帶來的地圖等中國部分知識分子意識到土地是圓的,但真正的全國大部分人認為土地是圓的。20世紀清朝實行新政,建立了許多新式學堂,科學的傳播才將地圓說傳播開來。
⑻ 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則觀指南針.最早寫於何時根據是什麼
北宋——沈括所著《夢溪筆談》的《萍洲可談》中記有:「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則觀指南針。」這是世界航海史上最早使用指南針的記載。
文中指出,當時只在日月星辰見不到的時候才使用指南針,可見指南針剛開始使用時,使用還不熟練。指南針在航海上的應用處於起步階段。
⑼ 政治歷史地理是什麼時候開始學的
初一:語文 數學 英語 政治 歷史 生物 地理 初二:語文 數學 英語 政治 歷史 生物 地理 物理 初三:語文 數學 英語 政治 歷史 物理 化學 所以說 政治歷史地理是初一開始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