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地理條件
地理條件是一定地點或地區的山川土地形勢、位置、氣候等自然環境及資源、物產、交通等經濟性因素的總情況。
包括地形位置情況、如山川河流土地的形狀及特點,所在經緯網及自然地圖上的方位等;氣候情況,如季節、氣溫、日照、雨、雪、風、霜等;經濟情況,如地下資源、當地物產、所處交通位置等。地理條件是決定投資項目空間位置的基本依據,又是投資項目進行設計的依據。
(1)地理中生產條件指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地理: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領土遼闊廣大,總面積約1260萬平方千米,包括約960萬平方千米領土和約300萬平方千米領海。領土面積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為美國。差不多同整個歐洲面積相等。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山地、高原面積廣大。東西相距約5000千米,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氣溫降水的組合多種多樣,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氣候。
省級行政單位總共34個,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人口的突出特點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民族眾多。資源豐富,但人均資源佔有量相對較少。中國可分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四大部分。
Ⅱ 生產因素如何在地理流動性上表現
生產要素指進行物質生產所必需的一切要素及其環境條件。一般而言,生產要素至少包括人的要素、物的要素及其結合因素,勞動者和生產資料之所以是物質資料生產的最基本要素,是因為不論生產的社會形式如何,它們始終是生產不可缺少的要素,前者是生產的人身條件,後者是生產的物質條件。但是,當勞動者和生產資料處於分離的情況,它們只在可能性上是生產要素。它們要成為現實的生產要素就必須結合起來。
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的結合,是人類進行社會勞動生產所必需具備的條件,沒有它們的結合,就沒有社會生產勞動。在生產過程中,勞動者運用勞動資料進行勞動,使勞動對象發生預期的變化。生產過程結束時,勞動和勞動對象結合在一起,勞動物化了,對象被加工了,形成了適合人們需要的產品。如果整個過程從結果的角度加以考察,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表現為生產資料,勞動本身則表現為生產勞動。
由於生產條件及其結合方式的差異,使社會區分成不同的經濟結構和發展階段。在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過程中,生產要素的內涵日益豐富,不斷的有新的生產要素如,現代科學、技術、管理、信息、資源等進入生產過程,在現代化大生產中發揮各自的重大作用。生產要素的結構方式也將發生變化,而生產力越發達,這些因素的作用越大。
Ⅲ 法國成為農產品生產大國的地理條件是什麼
法國是歐盟最大的農業生產國,也是世界主要農副產品出口國。糧食產量佔全歐洲糧食產量的三分之一,農產品出口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隨著法國人口城市化,農村人口不斷減少,法共有耕地面積5491.9萬公頃,其中61%為農業用地、27%為林業用地、12%為非農業用地。農業用地的96%為家庭所有。農業的傳統地區結構為:中北部地區是穀物、油料、蔬菜、甜菜的主產區,西部和山區為飼料作物主產區,地中海沿岸和西南部地區為多年生作物(葡萄、水果)的主產區。機械化是法提高農業生產率的主要手段,法已基本實現了農業機械化。農業食品加工業是法外貿出口獲取順差的支柱產業之一。歐洲前100家農業食品工業集團有24家在法國,世界前100家農業食品工業集團有7家在法國,法國的農副產品出口居世界第一,佔世界市場的11%。法國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國,平均每年接待外國遊客7000多萬人次,超過本國人口。首都巴黎、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風景區及阿爾卑斯山區都是旅遊勝地,此外還有一些歷史名城、盧瓦爾河畔的古堡群、布列塔尼和諾曼底的漁村、科西嘉島等。帶來遊客的同時,也為農產品打開銷路。
法國之所以是農業大國因為其農業生產質量高,科技水平高,而農村人口平均收入都比的過城市人口收入。特殊作物出口量很大,而且品質高,其特殊農作物加工業也相當聞名(葡萄酒,香檳之類)。其整體農業就很良好,地塊也大。法國是西歐工業化的農業大國,自1969年實現了農牧產品出口大於進口的轉折以來,農產品出口一路擴大,最終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
近年來在世貿組織范圍內關於農產品貿易的談判以及與此有關的以減少農業生產補貼、農產品出口補貼和限制某些農牧產品產量為主要內容的歐盟共同農業政策的改革,使法國的農牧業面臨嚴峻挑戰。面對挑戰,除了在歐盟范圍內努力維護本國農民利益以外,近年來法國政府在國內採取了積極的興農扶農政策。1999年7月,法國頒布了新的《農業指導法》,確定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目標, 提出要建設一個兼顧經濟、環保和社會效益、可持續發展的「多功能」農業。《農業指導法》鼓勵青年從事農業經營,規定了改善農民生產條件、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改進農民社會保障體制以及保證並逐步提高農民養老金金額等目標。
Ⅳ 地理材料題回答中,問區位條件和生產特點分別要回答什麼
區位條件,主要分自然條件和人文條件,
自然條件,分析:地形,氣候,水源,土壤,生物,能源,
人文條件:分析:政治政策,市場,交通,
生產特點:主要看他給你材料那個國家,地區的特點,因為一個地方的區位條件大多決定了他的生產特點,
注意:地理材料題,一定要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上面這些要點並不是每個題都需要答,一定要根據實際來選擇。
Ⅳ 地理中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的生長條件.請歸納。
種植業 濕潤、半濕潤平原地區
花生 對熱量要求較高
林業 山地或丘陵
油菜 喜涼作物,對土壤要求不嚴,適應范圍廣
畜牧業 乾旱、半乾旱地區
甜菜 氣候溫涼的中溫帶
漁業 湖泊或水庫
甘蔗 高溫多雨的熱帶、亞熱帶
小麥 耐旱耐寒耐鹽鹼,適應性強
茶葉 喜溫好濕,喜酸好陰
水稻 性喜溫涼,水分條件較好的平原 蘋果 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
玉米 性喜暖濕 柑橘 氣候濕潤的亞熱帶
大豆 適宜於夏季高溫的溫帶地區
芝麻 喜溫怕澇
棉花 光照充足、灌溉水源、土壤肥沃
黃麻 喜高溫,水分足,地勢低平,土壤肥沃
小麥:9、10月份播種,次年4、5月份收割(主要在長城以南) 春小麥:春節後播種,8、9月份收獲(主要在長城以北) 棉花:4——9月 油菜:12——次年5月 花生:4——10月 甜菜:5——9月
水稻:東北:5、6——10月(單季) 南方:4——7月 7——10、11月(雙季)
華北冬麥區,是我國主要的冬麥區,播種面積占我國的47%,總產占我國的53%。一般年份冬麥可安全越冬,大於0℃積溫4100℃。可供小麥、早中熟玉米的兩熟。水是決定播種面積的限制因子。黃河以北地區多種在灌溉地上,黃淮平原是旱地麥適宜區,生產潛力大。
長江中下游冬麥區,種植面積佔12.3%,總產佔45%。3-5月江淮平原光溫水較協調。3-5月降水量大於450mm的地區屬不適宜種麥區。該區小麥商品率較高。 東北春麥區,黑龍江、吉林溫度低,春麥適宜。
西北春冬麥區,灌區和黃土高原區。除南疆外主要是春小麥,南疆冬小麥,適應好,生產力高,品質優。
西南麥區,四川盆地、雲貴高原。四川冬暖,溫水適宜,但光照少,病蟲嚴重。高原光照強,灌溉成熟期溫度低,利於高產。
青藏高原冬春麥區,光溫水配合利於小麥生長、抽穗-成熟期長達50-80天。降水不足,小麥種在水澆地上。
希望對你有幫助
Ⅵ 高中地理適宜蜂蜜生產的條件
自然條件:
氣候適宜(別太寒冷),平原為主,地勢平坦開闊,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Ⅶ 回答地理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有哪些
一、自然條件
自然條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部分,自然資源則是一定時空和一定條件下能產生經濟效益以提高人類當前和未來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條件。自然環境是一切社會經濟活動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它對經濟發展和產業布局有著多方面的影響:
1)為經濟發展與產業布局提供必要的自然前提;
2)為實行勞動地域分工(生產地區專業化)提供自然基礎;
3)它是制約地區產業結構的重要因素;
4)它影響著產業地理分布的地區界限。
總之,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對人類產業活動及其分布具有重大影響,但它們最終並不能決定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社會發展與產業布局。
二、社會經濟要素
社會經濟要素(或稱人文地理要素)是指由人類活動所形成的經濟、文化,以及與之相關的各種社會現象,如居民地、交通網、行政境界線、人口、歷史、文化、政治、軍事、企事業單位、
工農業產值、商務、貿易、通信、電力、環境污染、環境保護、疾病與防治、旅遊設施,等等。社會經濟要素的狀況深刻地反映了該區域的發展水平和社會文明的程度。
(7)地理中生產條件指什麼擴展閱讀
區域農業發展——以我國東北地區為例
一、地理條件
1、范圍: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東部
2、自然條件:
(1)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作物一年一熟,作物易受低溫冷害的影響。
(2)地形分布:西部高原(畜牧業)、中部和東北部平原(種植業)、周圍山地(林業)為農業多種經營提供了條件。
(3)土壤:黑土、黑鈣土廣泛分布,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有利於農業生產。
3、社會、經濟條件:
(1)良好的工業基礎;
(2)交通發達,對外聯系方便,有利於發展外向型農業;
(3)開發時間較晚,人口密度較低(地廣人稀),有利於綠色農業和大農業的發展。
二、農業布局特點
1、耕作農業區:
(1)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區;
(2)主要農作物:小麥、玉米、水稻等。
2、林業和特產區:
(1)林業:主要分布在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區。
(2)長白山區是我國主要的 鹿茸、人參等珍貴葯材產區,延邊生產蘋果梨。遼東低山丘陵和半島丘陵區是我國最大的柞蠶繭產區。遼南是重要的蘋果產區。
3、畜牧業區:
(1)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區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馬牧畜生產基地;
(2)畜種:呼倫貝爾市三河地區:三河牛、三河馬;松嫩平原西部:東北紅牛。
Ⅷ 哪些地區適宜發展基塘生產或是發展基塘生產的自然地理條件是什麼
南方,水量充沛,水田較多的地方。桑基魚塘的主要推廣區就是江南地區。
Ⅸ 區位條件和生產條件的聯系和區別
區位條件是指區位所具有的屬性和資源。是客觀的。區位條件——即區位(場所)所持有的屬性或資質。人類對自身場所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區位條件的好壞。區位條件是相對於區位主體而言的。區位主體不同,區位條件隨之不同,例如,在選擇工業區位時,勞動力、資本、原料、能源、運輸、市場等一般是主要的區位條件;而在選擇農業區位時,光熱與溫度條件、土壤條件、勞動力條件、交通以及市場條件則構成主要的區位條件。另外,區位條件也隨時間而變化。區位條件,主要分自然條件和人文條件,
自然條件,分析:地形,氣候,水源,土壤,生物,能源,
人文條件:分析:政治政策,市場,交通,
生產特點:主要看他給你材料那個國家,地區的特點,因為一個地方的區位條件大多決定了他的生產特點,
注意:地理材料題,一定要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上面這些要點並不是每個題都需要答,一定要根據實際來選擇。
Ⅹ 地理:河南省糧食生產的有利自然條件是什麼
1、土壤肥沃。
2、河流較多,水源較充足。
3、地形平坦,便於大規模生產。
4、季風氣候,雨熱同期,利於植物生長。
5、緯度較低,熱量條件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