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地理區域劃分是什麼
中國一般分為七大地理地區:
1、東北(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
2、華東(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台灣省)。
3、華北(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
4、華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5、華南(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6、西南(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重慶市、西藏自治區)。
7、西北(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如下:
(一)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
(二)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
(三)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區、縣。自治州分為縣、自治縣、市。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Ⅱ 地理區域的劃分可以分為哪些類型
Ⅲ 中國七大地理分區是什麼
中國七大地理分區是華東地區、華南地區、華北地區、華中地區、西南地區、西北地區、東北地區。七大地理分區的為區劃:
1、華東(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山東省、福建省、台灣省)。
2、華北(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中部)。
3、華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4、華南(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5、西南(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
6、西北(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西部阿拉善盟)。
7、東北(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內蒙古東部)。
中國地理其他情況簡介。
在我國綜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點,可以把中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其中,秦嶺、淮河一線是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為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的分界線。中國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以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分界線。
Ⅳ 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劃分圖
中國四大區域:西北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青藏地區四大地形區域。
四大地理分區依據
綜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點,可以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其中,秦嶺、淮河一線是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為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的分界線。我國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以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分界線。
我國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在地形、氣候、河流流量和植被類型等方面均有明顯差異;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人們,在生產方式、生活習慣、文化傳統等方面也有很大差異。
(4)地理區域的劃分有哪些擴展閱讀:
根據我國經濟社會加速發展的新形勢,全國分為四大經濟區域:東部地區、東北地區、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內容為: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
東北地區(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的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錫林郭勒盟)
中部地區(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
東部地區(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東省、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廣東省、海南省)
西部地區(重慶市、四川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貴州省、雲南省、陝西省、甘肅省、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西藏自治區)
Ⅳ 中國四大地理區域是怎麼劃分的
劃分四大地理區域的主要依據是氣候和地形
Ⅵ 世界地理區域共劃分為多少個地區分別是哪些
一般分13個區域,分別為東亞、東南亞、南亞、澳洲、中亞、北亞(西伯利亞)、東歐、西歐、西亞和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等等
歐洲有時也分為東歐、西歐、東南歐、北歐、中歐、西南歐等,美洲有時也分為北美和拉美,非洲有時也分為北非、南非、東非、西非
Ⅶ 中國四大地理分區是什麼
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其中,秦嶺、淮河一線是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為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的分界線。我國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以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分界線。
我國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在地形、氣候、河流流量和植被類型等方面均有明顯差異;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人們,在生產方式、生活習慣、文化傳統等方面也有很大差異。
影響因素:界線A,(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主導因素是季風與非季風的分界線和400mm年等降水量線;界線B,(秦嶺—淮河):大致與1月份0℃等溫線、800mm年等降水量線重合;主導因素是氣候(氣溫、降水)。
四大地理區域
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可以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其中秦嶺、淮河一線是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為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的分界線。
我國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以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分界線。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在地形、氣候、河流流量和植被類型等方面均有明顯差異。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人們,在生產方式、生活習慣、文化傳統等方面也有很大差異。
Ⅷ 世界地理區域共劃分為多少個地區分別是哪些
地理區域一共分為13個:歐洲西部
歐洲東部和北亞
中亞
東亞
西亞
南亞
東南亞
大洋洲
南極洲
北美
拉丁美洲
北非
撒哈拉以南非洲
地球五帶:熱帶、南溫帶、北溫帶、南寒帶和北寒帶
五帶的劃分
帶是個天文氣溫帶。所以,五帶的劃分只考慮天文因素,而不考慮地理因素。劃分五帶的天文因素是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因此,五帶實質上是天文帶。五帶的劃分,是根據兩條天文線:回歸線和極圈,即南北緯23°26』和66°34』兩條線。前者是太陽回歸運動的南北極限,為熱帶與溫帶的分界線;後者是極晝極夜的界線,是溫帶和寒帶的分界線。這兩條線之和為90°,具有互補性,取決於現代的黃赤交角值。
各帶的特徵
熱帶
天文上的低緯地帶,在南北緯23°26』之間,跨緯度46°52』,佔地表面積的39.8%。有直射陽光,終年常夏無冬,晝夜長短變化小,白晝長為10時35分~13時25分。
溫帶
天文上的中緯地帶,在南北緯23°26』與南北緯66°34』之間。南北溫帶各跨緯度43°08』,合佔地表面積的51.9%。這里既無直射陽光,也無極晝極夜現象,四季分明,晝夜長短變化大,白晝長的變化幅度為2時50分到24時。
寒帶
天文上的高緯地帶,在南北緯66°34』到90°之間。南北寒帶各跨緯度23°26』,二者合佔地表面積的8.3%。太陽高度角小,終年無夏。有極晝極夜現象,其持續時間在極圈為一日,在兩極為半年。
五帶的成因
五帶的形成,是由於地球公轉,公轉時地軸與軌道面的鉛垂線有23°26』的傾斜,而且傾斜方向不變,因而導致太陽直射點徘徊於南北緯23°26』之間。這樣,一方面,世界各地(赤道除外)產生晝夜長短變化,在極圈內出現極晝極夜現象;另一方面,產生了氣溫高低變化,使氣溫從赤道向兩極遞減,這是太陽高度角從赤道向兩極逐漸變小的結果,最後形成了地球五帶。
Ⅸ 中國四大地理區域是什麼
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其中,秦嶺、淮河一線是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為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的分界線。我國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以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分界線。
我國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在地形、氣候、河流流量和植被類型等方面均有明顯差異;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人們,在生產方式、生活習慣、文化傳統等方面也有很大差異。
影響因素:界線A,(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主導因素是季風與非季風的分界線和400mm年等降水量線;界線B,(秦嶺—淮河):大致與1月份0℃等溫線、800mm年等降水量線重合;主導因素是氣候(氣溫、降水)。
界線C:主導因素是地形地勢,即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線(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
(9)地理區域的劃分有哪些擴展閱讀
根據我國經濟社會加速發展的新形勢,全國分為四大經濟區域:東部地區、東北地區、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內容為: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
東北地區(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的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錫林郭勒盟)
中部地區(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
東部地區(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東省、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廣東省、海南省)
西部地區(重慶市、四川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貴州省、雲南省、陝西省、甘肅省、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西藏自治區)
Ⅹ 地理區域的劃分
按經濟概念劃分中東西部:
西部: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重慶內蒙古廣西12省區
東部:北京天津上海遼寧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海南11省區市
中部: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六省(本來東北的吉林黑龍江也屬於中部,因中央提出「振興東北」戰略,從中部劃出)
華東地區(包括山東、江蘇、安徽、江西、浙江、福建、上海)
華南地區(包括廣東、廣西、海南)
華中地區(包括湖北、湖南、河南)
華北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
西北地區(包括寧夏、新疆、青海、陝西、甘肅、內蒙古)
西南地區(包括四川、雲南、貴州、西藏、重慶)
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
台港澳地區(包括台灣、香港、澳門)
東北地區:地理上包括內蒙古高東部,東北平原,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脈,三江平原,黑龍江水系,松花江水系,烏蘇里江水系,遼河水系,鴨綠江水系。包括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
華北地區: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烏蘭察布市、錫林郭勒盟)
華中地區:中國中部地區的簡稱。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華東地區:中國東部地區的簡稱。「華東六省一市」包括:山東省,江蘇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灣省金門縣)和上海市。
華南地區:中國南部地區的簡稱。華南三省(區)包括:廣東省,海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廣義上的華南地區還包括福建省中南部,台灣、香港、澳門。
西南地區:中國西南地區包括中國西南部的廣大腹地,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東南部,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大部。西南四省(區)一市包括:四川省、雲南省、貴州省、西藏自治區和重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