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張店區的地理位置和范圍(緯度、海陸及其他地理事物和區域相對位置)
張店區位於淄博市中部,為淄博市轄區之一。張店區是淄博市的中心城區,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金融和科技中心,屬於山東半島對外開放區、環渤海經濟發展帶、半島城市群。轄6個街道、6個鎮,全區總面積244平方公里
② 張店的地理位置及環境
位置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全省中心示範鎮、全國重點鎮---張店鎮。六毛路、芮張路、張孫路縱橫交錯,交通十分便捷。 六安地層一覽上太古界——下元古界 霍邱群和大別山群為區內最古老的一套變質岩地層 震旦系 南部佛子嶺群分布於大別山北麓的金寨、霍山、舒城三縣部分地區 寒武系 分布在霍邱西部及壽縣城北,下、中、上統齊全。下統分為三組:下部猴家山組,由質岩、石英砂岩及含石英砂粒白雲岩組成 石炭系 梅山群主要見於金寨縣城梅山至皂河一帶,呈北西西向展布 侏羅系 區內株羅系地層較為發育,上、中統均有出露。共分為五個組,即中統三尖鋪組、鳳凰台組、上統毛坦廠組、黑石渡組、周公山組 白堊系 區內白堊系,上、下統均有出露。下統為曉天組、白大畈組,上統為張橋組 下第三系 區內下第三系漸——古新統,為戚家橋組 上第三系 上第三繫上——中新統正陽關組,見於壽縣正陽關工程中,另在六安縣城附近有零星出露,為一套含砂礫粘土岩和粘土質砂礫岩組成的河流湖泊交替相沉積,成岩性差,厚度大於269米 第四系 廣泛分布於全市,特別是北部、中部各縣,由粘土、亞粘土、亞砂土、砂及礫石等組成,厚0~232米 數據來源:六安市政府網資料整理六安大地構造位置,隸屬秦嶺褶皺系(東端)和中朝准地台(南緣)兩個Ⅰ級構造單元,自南向北跨武當淮陽隆起、北秦嶺褶皺帶和華北斷坳三個Ⅱ級構造單元,進一步劃分,則為大別山復背斜、佛子嶺復向斜、合肥六安凹陷等次級構造單元 。
六安位於大別山北坡面向淮北平原的斜面上,西南高,東北低,由南向北呈階梯狀分布,大體分山地、丘陵、崗地和平原四個類型。
六安地區的山脈,均屬大別山脈及其支脈。大別山脈自鄂、豫、皖三省交界的棋盤山入境,為長江、淮河分水嶺,將全市分為長江、淮河兩個流域。境內山脈分為兩段:一是西南段,歷史上稱為皖山;二是東段,歷史上稱霍山,也稱淮陽山脈。
四面環山,中為平原
張店鎮的地勢東南高、西北低,依次分布著低山丘陵、微斜平原和淺平窪地。東南部的低丘山陵,主要分布在南定、灃水、湖田和中埠等鎮。境內中部和北部房鎮、馬尚等鎮,以及6個街道辦事處,地勢平緩,土層肥厚。由於地形、成土母質、岩石性質和地下水的深淺存在差異,加之悠久的墾殖歷史,形成不同的土壤類型,自東南向西北,從低丘到平原,有規律地分布著褐土、砂姜黑土兩大土類:南部、東部的低山丘陵區,包括南定、灃水、中埠等鎮,大面積地分布著褐土的兩個亞類;膠濟鐵路以北的微斜平原,分布著褐土和潮褐土;北部的淺平窪地,砂姜黑土和潮褐土以復域分布。
張店區的地貌分三種類型:一、構造剝蝕殘余丘陵地貌,分布於張店的東南部;二、剝蝕堆積傾斜平原地貌,分布於張店的東北部;三、堆積傾斜平原地貌,分布於張店的中西部。
。 六安地區地處北亞熱帶的北緣,屬濕潤季風氣候。其特徵是:季風顯著,雨量適中;冬冷夏熱,四季分明;熱量豐富,光照充足,無霜期較長;光、熱、水配合良好。但由於處在北亞熱帶向暖溫帶轉換的過渡帶,暖冷氣流交會頻繁,年際間季風強弱程度不同,進退早遲不一,因而造成氣候多變,常受水、旱災害的威脅。
氣溫:大部分地區多年平均氣溫為l4.6℃~15.6℃,白東北向西南隨地勢抬高而遞減。
地溫:平均地面溫度自北向南在18~19℃,均高於平均氣溫。與平均氣溫具有同樣特點,7月份最高,1月份最低 。
無霜期:全市無霜期平均為211~228天,初霜出現在11月2日至ll日,北部地區早於南部地區;終霜在3月27日至4月3日,南部地區早於北部地區。山區無霜期較短,海拔500米以上僅有190天左右 。
日照:全市年平均日照時數1960~2330小時,沿淮地區最多,壽縣(城關)為2331小時;中部地區次之,六安為2256小時;金寨、霍山兩縣中山區,日照時間短,全年只2000小時。全市年日照百分率在46.0~52.8%,夏秋季節高,冬春季節低。全市年太陽輻射總量在109.7~124.5千卡/厘米,地區分布是北多南少,平原多山區少,季節分布是夏季多、冬季少 。
降水: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為900~1600毫米,具有南多北少、山區多平原少、夏春季多、冬秋季少以及年際間降水懸殊過大等特點 。
蒸發:全市年平均蒸發量1300~1500毫米,從西南向東北遞增。西南山區,蒸發量與降水量基本相等,或降雨量略多於蒸發量 。
風向、風速:全市風向,冬季以偏北風為主,夏季以偏南風為主,春、秋兩季是風向轉換季節,全年最多風向為偏東風,年平均風速為3.2~3.4米/秒;中部地區年平均風速為1.7~2.5米/秒;西南部霍山、金寨山區、沙谷盆地,年平均風速為1.3~1.6米/秒。全年各月以靜風為多 。
張店鎮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5.5℃,年降水量1084毫米。季節變化顯著,四季分明,雨量集中,氣候溫和 。
③ 淄博的地勢特點、地形急急急! 張店的地形、地勢特點急急急!
淄博地勢特徵為南高北低,地處魯北平原與魯中山地的交接地帶,南依泰沂山麓,北瀕九曲黃河;最高海拔1108.3米(魯山),最低海拔5米。境內最長的河流為淄河,全長122千米,縱貫城市南北。
④ 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有什麼
區位優勢
中國綜合經濟實力50強,GDP突破2300億元的淄博市中心城區,全市政治、經濟、文化、金融、科技、旅遊和流通中心
地理位置:張店區位於魯中山區和魯北平原結合地帶、淄博市的中部,地處北緯36°4'30"~36°54'00",東經117°55'4"~118°12'20"。東與臨淄相接,西與周村毗連,南與淄川接壤,北與桓台為鄰。
氣 候: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區,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1.9~13.1℃,年均降水量636.毫米。
面 積:總面積244.2平方公里,城區面積71.31平方公里
人 口:總人口62.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8.04萬人,農業人口14.16萬人。(2010年年末數據)
交通運輸:張店區是山東省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距濟南國際機場70公里,距青島國際機場、青島港210公里,距煙台港380公里。膠濟鐵路橫貫東西,張博鐵路、辛泰鐵路、淄東鐵路縱穿南北,與京滬鐵路相連。濟青高速公路、濱萊高速公路在區內交匯,並與京福高速公路、京滬高速公路相連接,309國道、803省道及16條地方骨幹道路,構成了四通八達的方形網狀道路骨架,形成了高速化、網路化的現代交通格局。 GDP總額:554.18億元(2010年數據)
【水利資源】 張店區處於淄博向斜盆地東麓的北緣,出露地層主要有:下古生界奧陶系;上古生界石灰系;新生界第四系鬆散堆積層。地層走向一般北東,傾向北西,受地形、地貌控制,降水所形成的地表、地下徑流總體方向,由南東流向北西。地下徑流系本區地下水的主要來源。主要水源地有湖田、灃水、張店西部和四寶山水源地(該水源地目前已嚴重超采)。孝婦河、豬龍河、澇淄河屬於季節性河流,南北向橫貫區域,匯入小清河,是張店的主要河流。
【土地資源】 張店區的地貌分三種類型:一、構造剝蝕殘余丘陵地貌,分布於張店的東南部;二、剝蝕堆積傾斜平原地貌,分布於張店的東北部;三、堆積傾斜平原地貌,分布於張店的中西部。
張店區的地勢東南高、西北低,依次分布著低山丘陵、微斜平原和淺平窪地。東南部的低丘山陵,主要分布在南定、灃水、湖田和中埠等鎮。境內中部和北部房鎮、馬尚等鎮,以及6個街道辦事處,地勢平緩,土層肥厚。由於地形、成土母質、岩石性質和地下水的深淺存在差異,加之悠久的墾殖歷史,形成不同的土壤類型,自東南向西北,從低丘到平原,有規律地分布著褐土、砂姜黑土兩大土類:南部、東部的低山丘陵區,包括南定、灃水、中埠等鎮,大面積地分布著褐土的兩個亞類;膠濟鐵路以北的微斜平原,分布著褐土和潮褐土;北部的淺平窪地,砂姜黑土和潮褐土以復域分布。褐土面積共17685.6公頃,占土壤總面積的73.8%,砂姜黑土面積共6286.1公頃,占土壤總面積的26.2%。截至1997年底,全區共有耕地面積162372畝;糧田面積111900畝;林業用地面積22111畝。其中森林面積2489公頃,森林覆蓋率20.1%。
【礦產資源】 張店區的礦產資源較為豐富,現已探明的主要類種有煤、鋁土、石灰石、粘土及稀有金屬鎵、鈷等10餘種。轄區內的煤種主要有煙煤、無煙煤和天然焦等,主要分布在南定、灃水、湖田、中埠等境內。已探明保有儲量為5400餘萬噸。至1997年底煤的保有儲量為1069萬噸,年開采能力150萬噸。全區探明鐵礦石儲量為4000多萬噸,至1997年底,保有儲量為197萬噸。礦石以磁鐵礦為主,其次為含矽卡岩磁鐵礦及假象赤鐵礦,主要分布在中埠、衛固一帶。開采以金嶺鐵礦為主,供鄉鎮集體開採的儲量約為380多萬噸,礦石品位在51-56%之間。區內已探明的鋁土礦保有儲量為1800多萬噸,氧化鋁含量為54%。開采以山東鋁業公司礦山公司為主。伴生元素鎵的品位為 0.009%,回收率為10.2%。全區石灰石資源儲量大,質量好,品種優,用途廣。主要有化工灰岩、溶劑灰岩、水泥灰岩。化工灰岩探明的保有儲量1億多噸,氧化鈣的含量為54.61%,是化工用石灰岩的一級品,分布於灃水、湖田等地;溶劑灰岩探明的儲量為0.5億噸,氧化鈣含量為56.9%;水泥灰岩設計利用儲量為 0.9億噸,氧化鈣含量為52.6-55%,留待探明的中埠等處還有一定的遠景儲量。其他礦產資源,主要還有磚瓦用粘土、紅土、石英砂、礦泉水及地熱資源等。至1997年底,全區的粘土保有儲量為6242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