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生薑種植需要什麼條件
徐坤等(2003)研究發現,在土壤水分供應充足時,生薑可適應較強的光照,表現出喜光耐陰的特點。但由於生產中水分供應不及時,生薑長期處在不同程度的乾旱脅迫條件下,使生薑葉片的光能利用率大為降低。因此,生產上多進行遮蔭栽培。據王紹輝(1996)試驗,光照強弱對生薑生長和產量有明顯的影響,其主莖高度以遮光80%處理最高,其順序為遮光80%>遮光60%>遮光20%>不遮光。在整個生育期,遮光80%處理始終占優勢,而裸露栽培的植株高度,在整個生育期內,都表現最矮,生長勢弱,其原因可能是強光照抑制了植株的生長。強光照對生薑植株的抑製作用,不僅表現在株高上,還表現在分枝數、葉面積和產量上。遮光60%處理,其單株分枝數為13.8個,而裸露栽培的生薑僅具8.8個分枝,兩者相比,前者比對照分枝數增加了56.8%。前者單株葉面積比後者大1倍以上。葉片中的葉綠素含量,遮光60%>遮光80%>遮光20%>不遮光處理。由於強光的抑製作用,致使植株生長不良,導致減產。據測產,遮光60%處理,每667米2產鮮姜2581千克,而對照每667米2產量只有1239.5千克,僅為前者的一半。
生薑雖然具有一定的耐陰能力,但對其生長來說,並不是光照越弱越好。在大田生產中,若遇連陰多雨或遮光過度,光照不足,亦對姜苗生長不利。如遮光80%處理,植株雖然較高,但地上莖高而細弱,有徒長表現而不夠健壯,同時,葉片很薄,葉綠素含量較少,每667米2隻產鮮姜1610千克,略高於對照。
根據生薑生產的實踐經驗,栽培生薑以保持中上等強度的光照條件較為適宜。在溫度及其他各種生態條件均較適宜的情況下,光照強度保持40000~50000勒克斯,對生薑單葉光合作用較為有利,但對大面積姜田來說,尤其在較密植的情況下,群體所要求的光照強度,要比單葉或單株高得多,所以為了使群體中、下層也能得到較好的光照,還是以保持中上等光照強度,對生薑群體生長更為有利。當光照強度達65000勒克斯時,尚未達到群體光飽和區。據此分析,自然光照強度在60000~70000勒克斯范圍,可能較為適宜。不論華北或江南,在生薑生長季節,其自然光照狀況,基本上都能滿足生薑生長的要求。
關於日照長短對生薑生長的影響,李曙軒(1964)研究認為(表3),不同的日照長度,對生薑地上莖葉及地下根莖的生長,均有一定的影響。試驗於9月15日和11月5日2次取樣測定,其結果表現基本一致,即地上莖葉的鮮重及乾重,均以自然光照條件下較重,而長日照及短日照處理均較輕。光周期對根莖生長的影響,與地上部相似,也是以自然光照條件下的生長較快。這一試驗結果表明,生薑根莖的形成,對日照長短的要求不很嚴格,不一定要求短日照的環境,即不論在長日照、短日照或自然光照條件下,都可以形成根莖,但在自然光照條件下栽培,根莖生長最好。每天光照8小時的處理,由於縮短了光合作用時間,因而影響了莖葉和根莖的生長。
表3 光周期對生薑生長的影響
⑵ 姜的生長環境要求
生薑作為一種經濟作物,它具有健脾胃,祛濕氣以及祛寒的功效,所以極受到人們的喜歡。而生薑對氣候以及土壤的要求並不高。可是生薑的種植它不需要太多的人為管理,所以種植比較的方便。那種植生薑需要滿足哪些的環境條件呢?首先是溫度,生薑較喜歡溫暖濕潤氣候。在平均氣溫為14~30℃的條件下,生薑均能生長。16℃以上可以萌芽,最適催芽溫度為22~25℃。播種溫度必須保證地溫穩定在15℃以上。播種後植株莖葉生長最適溫度為25~28℃。
超過30℃,再遇乾旱,葉片易脫落,影響植株旺盛生長期的生長。根莖膨大所需溫度,白天為25℃,夜間為17~18℃。11℃以下,植株生長停止,遇霜莖葉枯死。在生薑不同的生長期,地溫的適宜范圍也不同。地溫在18~20℃,最適宜根系的生長;17~24℃,最適宜生薑塊莖的迅速生長。姜採收後,貯藏期的適溫為13~15℃,過低易受凍害,過高易發生病害。
光照:生薑屬於喜濕耐陰植物,要求中等強度的光照條件,不耐強光。發芽期需黑暗條件。幼苗期要求中等光照條件。生長旺盛階段,分枝多,群體之間相互遮陰,對外界光照需求較強些。一般情況下,在生薑生長季節,自然界的光照都能夠滿足生薑需要。但在幼苗期,如果遇高溫乾旱,光照過強,植株生長矮小,葉片發黃,葉片窄短,生長勢弱。所以,在這段時期應注意適當遮陰,注意灌水。旺盛生長期,由於分枝增加,葉片迅速增多,地上部生長茂盛,群體內部上下左右相互遮陰,姜田中下部光照相對較弱。因此,必須及時撤掉遮陰物,保持較強的光照地下莖的膨大主要在地下黑暗條件下進行,應注意培土。
土壤:生薑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廣,對土壤質地的要求不甚嚴格,不論在沙壤土、輕壤土、中壤土或重壤土上,均能正常生長,最理想的土壤是表層沙性適中,松軟透氣,升溫快,有利於幼苗期地上部和根系的發育。下層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好,有後勁,使根莖膨大快,地上分枝多,產量高。生薑喜歡中性及微酸性土壤,不耐強酸及強鹼,pH值5~7為最適宜范圍,以pH值為6最好,pH值小於5或大於8時,抑制株高的生長,也抑制分枝和葉片的生長,更影響姜球的數量和姜塊的大小,最終影響產量。
水分:水分對於生薑的生長發育極為重要。生薑的根系分布較淺,既不抗旱,又不耐澇。地上莖葉含水量為86%~88%。由於生薑枝繁葉茂,蒸騰量大,水分消耗多,在生產中必須及時補足水分,才能保證正常生長幼苗期,姜苗生長緩慢,生長量小,本身需水量不多,但苗期正處在高溫乾旱季節,土壤蒸發快,同時,生薑幼苗期的水分代謝活動旺盛,其蒸騰作用比生長後期要強得多,為保證幼苗生長健壯,此時不可缺水。如若土壤乾旱而不能及時補充水分,姜苗生長就會受到嚴重抑制,造成植株瘦小而長勢不旺,以致後期供水也難以彌補。
在生薑旺盛生長期,地上莖分枝增多,葉面積迅速增加,地下子姜、孫姜等姜球大量發生,莖塊開始膨大,需要大量的水分此期土壤田間持水量要保持在70%~80%,即土壤應該保持濕潤。如果此期乾旱或缺水,不僅影響產量,而且品質較差。但是多雨季節,姜田還要及時排水,否則根系發育不好,病害重。旺盛生長後期到採收之前,應控制澆水次數和灌水量。澆水多,姜塊表皮出現龜裂,顏色較暗,不僅商品性差,而且不耐貯藏。
養分:生薑生長所需主要營養來源於土壤。在生薑整個生育期中,幼苗期需肥較少,佔全生育期吸收量的12.25%,而旺盛生長期的吸收量佔87.75%。姜在整個生育期內吸收鉀最多,氮次之,磷居第三位。生薑根莖在幼苗期吸收氮、磷、鉀較少,旺盛生長期對磷的吸收量緩慢增加,對氮、鉀需求量猛增。生薑在旺盛生長期的前期需鉀肥最多,氮肥次之。旺盛生長期的中、後期吸氮多於鉀,吸鉀多於磷。生薑不僅需要大量氮、磷、鉀元素而且還需要吸收鋅、硼等微量元素。鋅對生薑姜球的形成作用較大,硼對葉片的光合功能作用很大
⑶ 關於生薑的種植,在什麼環境下進行種植呢
姜喜歡溫暖的環境,在16℃以上才能發芽,20℃以上姜塊發育迅速,在15℃以下停止生長,低於10℃姜塊溶液腐爛。各個地方的氣候條件差異很大,種植生薑的時間是以當地氣溫來確定選擇適合生薑生長的土壤較多,但是為了高產,選擇土層深厚、上下通透、蔬松透氣及富含各種有機物豐富的的半沙壤土種植生薑最好。因為這種壤土有利根系生長,根系長得強健粗壯。
⑷ 生薑適合在什麼土地種植
想要陽台種植生薑,其實是很簡單的事情,只需要花盆,土壤,生薑塊就可以了。但有朋友疑問說自己種的生薑為什麼長的不好,其實生薑種下去很簡單,重要的是種植生薑的時間很重要。
首先,我們需要准備的花盆,可以是稍微大而深的盆或泡沫箱,最好是沙質土壤,因為生薑喜歡乾爽通風的土壤,然後是帶芽點的生薑,光照通風良好的陽台一角。
生薑喜溫濕、弱光環境,低於15℃會停止生長,在強光會枯萎,在種植期間,一定要把握好溫度、濕度以及光照,陽台夏季光照毒,一定要注意遮陰通風。
⑸ 姜的種植要求是什麼土壤,氣候
(1)對土質的要求
生薑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廣,對土壤質地的要求不甚嚴格,不論在沙壤土、輕壤土、中壤土或重壤土上,都能正常生長。但以土層深厚、土質疏鬆、有機質豐富、通氣與排水良好的壤土栽培生薑最為適宜。如山東萊蕪市東汶南村,家家戶戶種姜,產量高,品質好,是遠近聞名的種姜專業村,也是名產生薑的栽培中心。這里的土壤特性是:土層深厚,酸鹼度適宜(pH為6~7),土表0~20厘米內為中性壤土,容重為1.29克/厘米3,總孔隙度與固相之比約為1∶1。這種土壤松緊適宜,既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和排水性,也具有較好的保水性。在20~40厘米土層內為重壤土,物理沙粒與物理黏粒大約各佔一半,土壤容重為1.32克/厘米3,土壤總孔隙度為50%,其中空氣孔隙度為7%,土質稍緊實,但保水保肥力強,可防止水分和養分滲漏。這種土壤的特性是:土壤表層沙黏適中,有機質含量較高,松軟透氣,有利於幼苗生長和根系發育;而土壤下層保水保肥,營養充足,可為生薑生長後期根莖膨大提供充足的養分,非常適於栽培生薑,生薑產量高,品質好。萊蕪市孤山村是生薑的集中產區,為丘陵地,土質疏鬆,酸鹼度適宜,灌溉和排水條件良好,也非常適合種植生薑(表4)。
表8 酸鹼度對生薑分枝及根莖生長的影響
表8 酸鹼度對生薑分枝及根莖生長的影響(續)-1
從表8還可以看出,生薑不耐鹼。在pH為8以上時,不僅莖葉生長受到抑制,根莖也發育不良,平均每株只有10個姜球,平均單株根莖重僅為104~117克,姜塊又瘦又小。而採用pH為5~7的處理,則根莖較大,發育良好,平均每株具姜球20個以上,單株根莖重約為前者的3倍。其中以pH為6的處理,根莖生長最好,每株具姜球25.6個,單株根莖鮮重為362克。
綜上所述,土壤酸鹼度的強弱,無論對生薑地上莖葉的生長或地下根莖的生長,都有顯著的影響。姜喜中性及微酸性反應,不耐強酸及強鹼,但對土壤酸鹼度又有較強的適應性。據試驗結果表明,在pH為5~7的范圍內,植株均生長較好,其中以pH為6時,根莖生長最好。當pH為8以上時,對生薑各器官的生長都有明顯的抑製作用,表現植株矮小,葉片發黃,長勢不旺,根莖發育不良。生產實踐也表明,栽培在鹽鹼地上的生薑,不僅植株矮小,而且莖稈纖細,分枝少,葉片薄而稀疏,根莖瘦小,產量很低。因此,栽培生薑應注意土壤選擇,鹽鹼澇窪地不宜種姜。如果要在鹼性土壤上種植生薑,需先進行土壤改良,把土壤酸鹼度調整到適合於生薑生長的范圍內,才能使姜苗生長良好。
⑹ 生薑需要什麼樣的生長環境
生長環境條件的要求
1.溫度:生薑原產熱帶多雨森林地帶,要求溫暖而陰濕的氣候環境,其生長發育最適宜溫度為25℃~32℃,低於15℃或高於35℃對生長發育均為不利。
2.光照:既要有陽光,又不耐烈日長曬,在7~8月間高溫強光暴曬下,不經遮蔭,葉片易枯萎死亡。
3.水分:生薑根系不發達,抗旱能力弱,需要濕潤土壤,同時要防止漬水,以免引起腐爛病。
4.土壤:要求腐殖質多,土質肥沃的沙壤土。
⑺ 種植生薑時,對氣候的要求是怎麼的呢
生薑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生薑原產地在東南亞熱帶地區,因此,生薑喜歡生長在溫暖和濕潤的氣候環境里。壇形地窖深1.8~2米,最大直徑2米左右,上小下大如壇形,一般1立方米可貯姜塊250公斤~300公斤。主要是根據地理位置和生薑貯藏量決定地窖的大小。生薑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在平均氣溫為14-30度的條件下,生薑均能生長。16度以上可以萌芽,最適催芽溫度為22-25度。播種溫度必須保證地溫穩定在15度以上,播種後植株莖葉生長最適合溫度為25-28度。
生長盛期需水量應加大,應保持土層濕潤,持水量應在75%為宜。若土層持水量低於20%,則生長不良,纖維素增多,品質變劣。生長後期需水量逐漸減少,若土層濕度過高則易導致根莖腐爛。水分 生薑根系不發達,抗旱能力弱。需要濕潤土壤,同時要防止漬水,以免引起腐爛病。需光量大以儲存積累更多的光合產物生薑對日照長短的要求不嚴格,在長、短日照下均可形成根莖,但以自然光照條件下的根莖產量最高。
⑻ 生薑生長對環境有什麼要求
生薑屬於姜科姜屬,種類很多,主要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在我國的姜科植物有多達200多種,其中的姜屬約有50多種,而在我國普遍栽培的是姜屬姜種,主要是用作蔬菜,調味品及加工和葯用。
總之,種植生薑要首先選好地,好田好土出好姜,然後經過深耕細整,施足基肥,開溝防澇,根據自己的計劃,可露地可保護地適時播種,根據生薑各生育期對水分的不同需求,合理提供肥水,進行適時適度的遮蔭,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做好培土追肥工作,霜降前後適時收獲,做好貯藏期間的溫度和濕度的管理工作,最後您就看市場價格再來決定是否出售了哈。
⑼ 種植生薑對土壤有哪些要求呢什麼時候種植最好
生薑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調味料蔬菜,生薑相對好的種類也很高,很多農戶種植。目前,從我國中部、東南部到西南,鳳凰、銅山、陽信、五星、咸寧、南方各省都被廣泛種植。還有生薑有一定的葯用價值,那麼生薑的種植時間是什麼時候?種植前有什麼准備事項嗎?生薑喜歡溫暖濕潤的生長環境,不喜歡寒冷的生長環境。一般在我國的南方地區種植很多,但在北方的山東地區也種植生薑。生薑種植不適合連作,土壤不能太潮濕,光線不適合直射光線。適合疏鬆肥沃,土壤層厚的沙質土壤。
生薑對水分的要求:生薑本身的根不發達,耐旱,勞動性相對較弱,所以對水分的要求很嚴格。生產過程中土壤太乾燥或太濕會對植物生長產生很大影響,種植時必須做好灌溉排水措施,下大雨時要及時排水,乾旱時要及時灌溉。生薑生長對土壤的要求:一個是對土質的要求,另一個是土壤的營養性要求。土質方面比較喜歡疏鬆的土壤或規格土。比較黏稠的土壤會影響生薑的生長,導致生長不良。土壤比較貧瘠的情況下也不容易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