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四大地理區域劃分的依據是什麼
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可以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其中, 秦嶺、淮河一線是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
大興安嶺- 陰山-賀蘭山為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的分界線。我國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以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分界線。
(1)中國的地理劃分是什麼依據擴展閱讀:
一、影響因素
界線A:(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主導因素是季風與非季風的分界線和400mm年等降水量線
界線B:(秦嶺—淮河):大致與1月份0℃等溫線、800mm年等降水量線重合;主導因素是氣候(氣溫、降水)
界線C:主導因素是地形地勢,即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線(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
二、區域地理
1、華北地區: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中部(3省、2市)
2、東北地區: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東部(4省區)
3、華東地區: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6省、1市)
4.、華南地區:包括廣東、廣西、海南(3省)
5、華中地區:包括河南、湖北、湖南(3省)
6、西南地區: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4省、1市)
7、西北地區: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內蒙古西部(3省、3區)
8、港澳台地區:香港、澳門、台灣
Ⅱ 中國七大區劃分依據
七大自然地理分區的基本依據,一是中國自然地理區劃方面眾多權威專家多年的科研成果,二是全國高校地理專業師生普遍使用的《中國自然地理》教材,三是根據長期以來中學地理教材《中國地理》編寫中形成的共識。你知道中國分為哪幾個地區嗎?中國七大地理區劃省份,分別東北地區、華東地區、華北地區、華中地區、華南地區、西南地區、西北地區。
目錄
目錄
東北地區
華東地區
華北地區
華中地區
華南地區
西南地區
西北地區
東北地區
該圖片由注冊用戶"大腳走天下"提供,版權聲明反饋
東北地區,地域遼闊、土地肥沃,是一個地理文化大區和經濟大區,不是行政區。包括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東部五盟市(呼倫貝爾市、通遼市、赤峰市、興安盟、錫林郭勒盟)。總面積達78.73萬平方公里。
華東地區
華東地區,簡稱「華東」。建國初期,華東區曾為中國六大行政區之一,為當時一級行政區。鐵路、水運、公路、航運四通八達,是中國經濟文化最發達地區,華東地區面積79.83萬平方千米。主要包括七省一市,分別是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台灣等地。
華北地區
華北地區指位於中國北部的區域。一般指秦嶺-淮河線以北,現時在政治、經濟層面上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共計5個省級行政單位,華北地區面積83.81萬平方千米。
華中地區
華中地區,簡稱華中,中國七大地理分區之一,歷史文化厚重,資源豐富,水陸交通便利,是全國工業農業的心臟和交通中心之一。包括河南、湖北、湖南三省(按照自北向南排序),華中國土總面積約56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國土總面積的5.9%。
華南地區
華南地區,中國大區之一,位於漢族地區南部,簡稱「華南」,包括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華南地區國土總面積約45.29萬平方公里。
西南地區
西南地區,中國地理分區之一,東臨中南地區,北依西北地區。包括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重慶市等5個省市區,總面積達250萬平方公里,佔中國陸地國土面積的24.5%。
西北地區
西北地區,又稱西北、中國西北、西北五省,是當今中國七大地理分區之一。行政區劃上的西北地區包括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5個省、自治區。
Ⅲ 中國四大地理區域是怎麼劃分的
劃分四大地理區域的主要依據是氣候和地形
Ⅳ 我國四大地理區域劃分的依據是什麼
根據區域特徵的不同,綜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點,可以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其中,秦嶺、淮河一線是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為北方。
地區和西北地區的分界線。我國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以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分界線。
我國幅員遼闊,自然環境復雜多樣,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區域.在中國地圖上,把秦嶺-淮河線、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和青藏高原邊緣線這三條重要的地理界線結合起來,並根據實際情況作一定的調整,就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我國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在地形、氣候、河流流量和植被類型等方面均有明顯差異;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人們,在生產方式、生活習慣、文化傳統等方面也有很大差異。
地理分區也是比較有依據的,南方北方以秦嶺、淮河一線為界,兩邊的氣候迥然不同;北方和西北地區以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為界,氣候、環境相差很大;而青藏地區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與其他三區為界,海拔極高,儼然「第三世界」。
這個分區還大致地看出中國的人口民族,南方和北方人口居多,以漢族為主,西北和青藏地區人口較少,而且少數民族占據了很大的比例。
(4)中國的地理劃分是什麼依據擴展閱讀:
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劃分較大,主要是按照自然界限劃分的,在經濟、旅遊地理處理上沒有太大意義。有的一省跨三區,跨兩區 。在行政上也沒有大意義,就是單單的自然地理界線(有的資料把中國地理分區分為三大自然區:東部季風區、西部乾旱半乾旱區、青藏高原區)
1、我國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以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分界線。
2、我國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在地形、氣候、河流流量和植被類型等方面均有明顯差異。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人們,在生產方式、生活習慣、文化傳統等方面也有很大差異。
3、西北地區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以草原、荒漠草原景觀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積的沙漠分布;只有在盆地邊緣出現稀少的綠洲。這一切說明西北地區是一個以乾旱為主要自然特徵的地區(深居內陸,並有山嶺阻隔,海洋水汽很少輸送到這里)。
4、青藏地區因地勢高聳而成為一個獨特的地區,由「高」隨之而來的另一個顯著自然特徵是「寒」。青藏高原太陽能資源豐富,太陽輻射強,晴天多,日照時間長,由於空氣稀薄,氣溫低。有「日光城」之稱—拉薩市。
5、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都是我國主要的牧區。內蒙古主要是溫帶草原牧場;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場;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場。內蒙古的三河馬、三河牛、三河羊,新疆的細毛羊,青藏的氂牛、藏綿羊、藏山羊和寧夏的灘羊都是著名的畜種。
6、除了畜牧業外,在西北地區人們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發展灌溉農業。
7、在青藏地區,發展河谷農業;在新疆,發展綠洲農業。新疆有一個著名的引水工程:坎兒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地理區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地理區劃
Ⅳ 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依據有哪些
地理區域指一個比較獨立的地理地形區,中國四大區域:西北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青藏地區四大地形區域。四大地理區域:
1、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可以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其中,秦嶺、淮河一線是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為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的分界線。我國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以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分界線。
2、我國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在地形、氣候、河流流量和植被類型等方面均有明顯差異。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人們,在生產方式、生活習慣、文化傳統等方面也有很大差異。
區域地理:
1、華北地區: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中部(3省、2市);
2、東北地區: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東部(4省區);
3、華東地區: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6省、1市);
4.、華南地區:包括廣東、廣西、海南(3省);
5、華中地區:包括河南、湖北、湖南(3省);
6、西南地區: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4省、1市);
7、西北地區: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內蒙古西部(3省、3區);
8、港澳台地區:香港、澳門、台灣。
溫馨提示:以上解釋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2-0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Ⅵ 中國的地理的東西南北是如何劃分的。具體依據又是什麼
中國的南方和北方是按照氣候來劃分的,一般上是以秦嶺、淮河一線來分的,線南是南方,線北是北方。
東西部主要是按照經濟發展來分的,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迅速,而西部地區發展較慢.但由於經濟發展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造成東西部的劃分總在變化之中。
Ⅶ 中國四大地理分區劃分依據是
一般依據地形、氣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來劃分自然區域。中國最突出表現就是東部季風區(以秦嶺—准河以北為北方地區,以南為南方地區。)、西北乾旱半乾旱地區、青藏高寒地區。
Ⅷ 我國四大地理區域劃分的主要依據是什麼
1、北方地區:
(1)位置范圍:大體位於大興安嶺、烏鞘嶺以東,秦嶺—淮河以北,東臨渤海、黃海。
(2)主要省區:包括東北三省、黃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肅省東南部和江蘇、安徽的北部。
(3)劃分依據:是我國季風氣候區的北部地區,位於1月0℃等溫線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以北。
2、南方地區:
(1)位置范圍:位於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東部、南部臨東海、南海。
(2)主要省區:主要包括長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區)的全部或大部。
(3)劃分依據:是我國季風氣候區的南部地區,位於1月0℃等溫線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以南。
3、西北地區:
(1)位置范圍:大體位於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昆侖山—阿爾金山以北。
(2)主要省區:主要包括內蒙古大部、寧夏北部和甘肅西北部。(3)劃分依據:是我國的非季風區,深居內陸,位於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以西。
4、青藏地區:
(1)位置范圍:位於橫斷山脈以西,喜馬拉雅山以北,昆侖山和阿爾金山以南。
(2)主要省區:主要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的西部等地區。
(3)劃分依據:是一個獨特的地理單元,海拔高,氣候寒冷。在這一環境中,地形、水文、農牧業、資源都具有獨特性。
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
Ⅸ 中國地理區域是根據什麼劃分的
中國的地理區域劃分是把全國國土當做一個整體,並按照其特點劃分成幾個大塊,以便進行地理、氣候、經濟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管理。
我國國土總共劃為5個區域,這就是東西南北中,又考慮到中國邊界形狀的特點,東北可以獨立,再考慮到青藏高原的高原特點,青藏地區可以獨立,華南、西南和東南可以合成南方地區,東北、華北和西北可以合稱北方地區。西南、青藏、西北可以合成西部地區,東南和華東可以合成東部地區。其餘為中部地區。地理區域的劃分應該是地理和行政區的結合,究其根本原因是考慮到方位、環境、地形、人文等等各樣的因素和一直以來的稱呼習慣。
Ⅹ 中國地理區域是根據什麼劃分的
中國國土遼闊,地理環境十分復雜,不同地域之間的差異非常顯著。無論是民眾認識國情,科研機構及專家認識區域地理格局,還是各級政府有效實施區域管理等不同方面的需要,都必需對中國區域進行區域劃分(簡稱區劃)。
地理學中的區域劃分,是立足於地域分異規律的客觀基礎上,根據一定的目的、按相應原則和方法進行的地理系統分區。它是區域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和方法。
按照所進行區劃的對象和目的的不同,區劃可以分為行政區劃、自然區劃、經濟區劃、農業區劃、綜合區劃等不同種類。
下面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就中國自然區劃、中國行政區劃、中國經濟區劃的主要方案及其演變作一簡單介紹。
一、中國自然區劃
(一)自然區劃的概念和意義
自然地理區劃(簡稱自然區劃)是根據自然地理環境及組成成分發展的共同性、結構的相似性和自然地理過程的統一性,將地域劃分為一定等級系統的研究方法。
自然區劃是在研究地域分異規律的基礎上,探討自然地理環境及其組成成分的特徵、變化和分布規律。主要體現溫度、水分、土壤、植被等要素的地域差異,提供自然生產潛力的系統資料,是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因地制宜進行生產布局和制定各種規劃的基礎,也是認識區域生態環境的宏觀框架、改善生態環境和制定區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礎。
(二)自然區劃的發展歷程
新中國成立後,幾代地理學家對中國自然區劃做了持續的探索性研究。綜觀不同歷史時期的區劃方案,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國自然區劃的形成和發展歷程(表1),對中國自然地理的地帶性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化。自然區劃是在研究地域分異規律的基礎上,探討自然地理環境及其組成成分的特徵、變化和分布規律。主要體現溫度、水分、土壤、植被等要素的地域差異,提供自然生產潛力的系統資料,是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因地制宜進行生產布局和制定各種規劃的基礎,也是認識區域生態環境的宏觀框架、改善生態環境和制定區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礎。
1.羅開富方案
最初發表於1954年,兩年後由科學出版社以中華地理志叢刊第1號《中國自然區劃草案》正式出版。它首先將全國分為東西兩半壁,東為季風影響顯著區域,西為季風影響微弱或無影響區域。然後提出最冷、最熱、最乾和空氣稀薄四個相對極端的區域,其間再劃出幾個過渡區。最後將全國劃分為7個基本區,即東北區、華北區、華中區、華南區、康滇區、青藏區和內蒙古新疆區,其下再以地形為主要依據劃分為23個副區。
方案注意到自然地域分異的狀況,並對各類自然地理現象之間的相互關系、相互影響所表現的特點作了一定探討,強調基本區是按自然特徵劃分的,其含義和范圍與行政或經濟方面習慣所用不同,例如,把遼河下游平原和遼東半島劃入華北區,而不屬於東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