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上的紫陽水是什麼

地理上的紫陽水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7-10 21:24:17

A. 紫陽縣回水鎮地理狀況啥樣

洄水鎮地處陝西省安康市紫陽縣東南,大巴山北麓,與嵐皋縣隔河相望,距縣府19.7公里。權洄公路穿鎮而過。轄1個居委會、8個村委會。總人口10197人,總面積55.1平方公里。請看網路衛星地形圖——

谷歌地圖:32.3699780875,108.6499714513
網路地圖:32.3756630000,108.6565600000
騰訊高德:32.3699876112,108.6499976050
圖吧地圖:32.3763629512,108.6525348150
谷歌地球:32.3723429512,108.6456048150
北緯N32°22′20.43″ ,東經E108°38′44.18″

靠近:陝西省安康市紫陽縣權洞路
周邊:洄水鎮
參考:陝西省安康市紫陽縣城關鎮會仙橋街道社區

(善意提醒,中國地名要規范,不能寫錯別字,「洄」水鎮不是「回」水鎮)

B. 陝西紫陽縣蘊藏著什麼資源呢

除此之外這里還蘊藏了很多的資源,這里的平均水量已經達到162.444億立方米,還有400多種中草葯,不斷從各個地方引入了新的中葯品種,使得它的葯源被擴大起來。而且還有很多的鳥類和動物,礦產資源也很不錯,正是因為這些優勢之處,讓它的經濟不斷增長,未來的發展潛力很強好。還有各種唯美的景觀以及美食等,值得過去留下足跡。對於陝西最有發展前景的縣城,名氣比地級市還高,人送名號"小重慶",不知你去過了嗎?

C. 聽說一種富硒茶,產自陝西安康的紫陽縣,因富含硒元素,在2012年榮獲,全國十大富硒榜榜首。是紫陽產的嗎

是的,安康市紫陽縣的紫陽富硒茶很有名的 【來源】 陝西紫陽多山多水,物產豐富,紫陽茶便是其中最知名的一種。紫陽在上古巴國時期產茶,西漢時期出現茶葉貿易,唐朝時山南茶列為貢品,宋、明時期以茶易馬,逼得茶農「晝夜制茶不休,男廢耕,女廢織」;清朝時在一大批地方文人的鼓噪下,紫陽茶成為稀罕靈奇之物。「自昔嶺南春獨早,清明已煮紫陽茶」,僅此一句,紫陽茶就該列為神品了。在人類歷史上,恐怕只有紫陽以茶作為形象大使而名韁利鎖。 【歷史】 史料記載:在東漢末年,佛教傳入紫陽時,紫陽茶和紫陽茶文化便開始萌芽並逐漸興盛。僧侶坐禪講經由於佛規而不能飲酒,飲茶提神醒腦是最好的辦法。寺院來客不敬酒只敬茶,這種待客方式先被民間接受,進而傳入官府。此後,為進貢而興植的茶園就陸續產生,其規模不斷增大。 唐代,山南茶葉作為金州(今安康)「土貢」,成為獻給朝廷的山珍。紫陽是山南茶的主要產區,採摘、製作、飲用的水平不斷提高,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陝南茶文化。陝南茶不僅作為宮廷官吏享用的天然飲料,也成為一種生活必需品陸續進入西北少數民族地區的日常飲食之中。紫陽茶風味獨特,是西北人民的嗜好品和生活必需品,也是茶區人民換取食鹽等生活用品的山貨特產。大量的茶葉銷售到西北地區,不斷增強和加深了漢族人民與少數民族同胞的聯系和交往,成為漢族和少數民族團結共濟的紐帶。 明代《茶法》的制定與實施,朝廷實行以茶易馬,鞏固邊防,刺激和促進了茶葉生產的發展,出現了「其民晝夜沼茶不休,男廢耕,女廢織」的繁忙景象。後因茶稅苛重,民不聊生,在古金牛茶區(今寧強)出現了拔茶植桑的現象,外地茶客越過集散地——漢中、西鄉,直達紫陽「買茶裝蓖」。故至清代,興安知府葉世卓為紫陽茶寫下了「自昔嶺南春獨早,清明已煮紫陽茶」,再次印證了紫陽茶的輝煌。 大自然賦予了紫陽山水以靈氣,紫陽人傳承了紫陽茶的興盛和發展,也傳承了紫陽茶文化的更大發展 【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紫陽茶伴隨紫陽人走了半個世紀的輝煌。當地各級黨委、政府十分注重紫陽茶的發展壯大。國家也對紫陽茶葉生產給予了投資和許多支持,通過不懈努力,紫陽茶葉邁向了新的發展時期,到20世紀末,茶業占據了農村經濟增長的主導地位,產量、規模擠進了全省前列。茶葉科研項目一次又一次的攻關和茶葉製作水平的不斷改進和提高,茶葉名聲美譽國際國外。著名營養學家於若木給予紫陽茶「紫陽茶富硒抗癌,色香味俱佳,系茶中珍品」的科學定位。 21世紀初,紫陽茶又通過了國家惟一原產地保護認證。紫陽人不僅對種茶、制茶探索和積累了經驗,而且,生產規模不斷壯大,成為農民增收的領軍產業。隨著每年一次茶文化節的成功舉辦,紫陽茶文化找到了更深的內涵和更高的定位。 「春到茶山一片新」,是對紫陽茶現實狀況的生動地描述。走進紫陽,滿山遍野翠綠翠綠的茶山讓人目不暇接,茶園散發出溫馨,茶樹長出了嫩芽,姑娘們采擷鮮綠,歌聲、笑聲像在身邊又彷彿在天際,時起時落,此起彼伏。看完茶山,聽足了山歌,閑坐下來,茶山姑娘們精湛的茶藝表演讓你大飽眼福,在歡快的音樂伴奏下,姑娘們把紫陽人的豪爽、熱情、朴實、大方充分展示出來。此情此景,陽光是暖的,山歌是暖的,姑娘的心是暖的。暖,承載著生命之樹,承載著紫陽的希望和未來。山、樹的本體里便涌現了紫陽茶的盛況。 耳聽紫陽茶文化的音符,再放眼山上,茶鄉文化正燦燦然然的迎風綻放。 「無憂何必去飲酒,清靜常品紫陽茶」,賈平凹先生以此評價昭示世人。 紫陽盛產茶葉,山上、村口、路邊,處處可見。特別是每年清明前後,一片茶樹連著一片茶樹,遠看就像一團團綠色的雲朵在山前飄盪。一群群健美活潑的紫陽村姑,或拎竹籃,或背背簍,兩手翻飛於叢叢綠蔭雲上。姑娘們連採茶連唱歌,茶歌陣陣,清脆悅耳,這情景融合了天籟、地籟、人籟,真像一幅幅優美的巴山圖畫。 紫陽地處陝南的安康市,漢江中游,巴山北麓,冬無嚴寒,夏無酷暑。若追本溯源,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就已經在紫陽這片熱土上繁衍生息。紫陽縣建立於1512年,距今也有近五百年的歷史。獨特的自然環境,,造就了獨特的紫陽茶。早在唐代,紫陽茶已經成為朝廷貢品。春分剛過,尤其是清明前後,紫陽的茶農就開始採摘茶葉,而茶的採摘、製作、飲用水平也日漸提高,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陝南茶文化。著名作家賈平凹曾經寫過一聯:無憂何必要飲酒,清靜常品紫陽茶,意在說明紫陽茶的不同凡響。 【特徵】 紫陽茶品種多樣,我尤喜歡喝「紫陽銀針」茶。這種茶外形如梭似毫,湯香茶靚,清香四溢。若泡入杯中,茶的芽頭在徐徐展開時呈現奇跡,葉片齊齊向上,立於杯中,就如同長在枝丫上一般,這種茶正應了蘇東坡的一句詩:「從來佳茗似佳人」,真是色、香、葉俱全,品一口,真叫人心曠神怡。 生活在茶鄉的紫陽人視茶如寶,以茶形成了獨特的風俗習慣,客人登門,待客首先取出好茶,要麼就是「紫陽銀針」,要麼就是「紫陽毛尖」。「紫陽毛尖」這種茶,外形秀美,白毫顯露,色澤翠綠,湯色清澈,醇香宜人,好客的紫陽人用它招待客人,以表其豐厚的敬重之意。 【功效】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硒是人體生命必須的微量元素,缺硒會使健康遭到嚴重損害。紫陽是僅見的富硒密集區,這樣的地方全國只有兩處。紫陽境內廣泛分布著我國少見的富硒岩層,含硒量高達5.66—32.06ppm。飲用天然富硒茶是一種簡便易行、經濟實惠又無任何副作用的補硒方法。 【品茶】 在紫陽品茶,至少要過三道水,這樣才能品出真味。初品,會覺得味較淡,淡過之後,又有些小苦,再品,苦中含香,味極濃郁,放在舌上有點捨不得下咽,入肚之後,一股沁人的涼意油然而生,再品一次,茶味更是越來越香,絲絲縷縷繞鼻旋肺,讓人越發回味無窮。 紫陽縣城多茶館,南來北往的客人進得門來,老闆便笑臉相迎,看座,寒暄幾句。然後便提壺在手,滾沸的開水如銀練瀉下,茶葉已在碗中霧散盡是不翻滾,客人就能品味到清香可口的紫陽富硒茶了。品完了茶,茶的美味便會永久留在記憶之中,足夠你回味一輩子。

D. 紫陽在哪個省具體介紹一下

陝西省中國紫陽位於陝西省南部,漢江上游,大巴山北麓。與重慶城口、四川萬源交界,土地面積2204平方公里,人口34.4萬人,轄9鄉16鎮,素有茶鄉、歌鄉、桔鄉之稱。這里多山多水、萬山綜錯,河溪密布,漢江自西北至東南橫貫全境,任河由西南向西北注入漢水,兩條河水將全縣分割為東南部大巴山區、西南部米倉山區、北部鳳凰山區,加上蒿坪河水川道,從而形成了紫陽「三山兩水一川」的地貌特點。由於北有秦嶺阻隔,南有巴山屏障,形成了紫陽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北亞熱帶腹熱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5.1℃,無霜期為268天。
紫陽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有著豐富的生物資源,其富硒資源、礦產資源、水能資源、旅遊資源在國內外有著明顯的優勢。紫陽富硒茶遠播海內外,瓦板岩佔全國出口總量的60%以上,有中國第一板石之鄉的美稱。陝南武當山擂鼓台、瀛湖、茶山風光等景點形成了一種別致的旅遊風格。
紫陽歷史悠久,新石器、商周、兩漢都在這里留下了很多遺址。同時,這里是世界著名的志留系弓筆石古生物化石顆露地帶。紫陽是全國唯一用道教名號命名的縣份,因道教南派創始人張伯端(號紫陽真人)在這里修行而得名。這里也是中國共產黨早期活動地之一,紅四方面軍曾在這里播下革命火種,中共安康市委就在這里誕生。

E. 紫陽縣的地勢特點是什麼

紫陽縣位於陝西省南部,地處漢江上游,大巴山北麓,隸屬陝西省安康市,縣境西面與四川省萬源市毗鄰,東南方向與重慶市城口縣接壤,交通便利、通訊便捷。由於北有秦嶺阻隔,南有巴山屏障,形成了紫陽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紫陽氣候垂直變化較大,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5.1℃,無霜期為268天。境內有仙人洞真人宮景區、擂鼓台森林公園、文筆山等景點。紫陽萬山綜錯,河溪密布,漢江自西北至東南橫貫全境,任河由西南向西北注入漢水,兩條河水將全縣分割為東南部大巴山區、西南部米倉山區、北部鳳凰山區,最低海拔277米,最高海拔2522米。加上蒿坪河川道,從而形成了紫陽「三山兩水一川」的地貌特點。紫陽是世界著名的志留系弓筆石古生物化石裸露地帶。

F. 含硒的水在中國什麼地方

中國境內富硒地區有:湖北恩施、貴州開陽、陝西紫陽、湖南桃源、湖南新田、廣西永福、青海平安等富硒地區。
湖北恩施:土壤硒均值3.958mg/kg,檢出范圍0.23-8.66mg/kg

1980年前後,地質部門進一步證實,恩施市含硒碳質頁岩出露面積850平方公里,硒礦儲量達50多億噸,新塘鄉雙河魚塘壩的硒礦被稱為「世界罕見和唯一獨立工業硒礦床」,填補了全球無獨立硒礦床的空白。恩施富硒生物資源種類之多、含硒量之高世界罕見,是「世界生物硒庫」。2011年9月19日,在第十四屆國際人與動物微量元素大會上,恩施被授予「世界硒都」稱號。 貴州開陽:土壤硒均值0.58mg/kg,檢出范圍0.12-2.43mg/kg
硒資源豐富,富硒土壤分布面廣,其動植物硒含量在0.05mg/kg-0.28 mg/kg之間,符合聯合國衛生組織保健品含硒量標准。 陝西紫陽:土壤硒均值0.49mg/kg 1ppm=1mg/kg
紫陽縣是全國著名的富硒生物資源研究開發基地。全縣各地土壤含硒平均為0.49ppm,高富硒區雙安鄉土壤含硒平均為16.515ppm,紫陽境內生長的動植物是有機硒的天然載體,開發富硒食飲品具有良好的資源基礎。 湖南桃源:土壤硒均值0.733mg/kg
桃源縣土壤硒資源豐富,硒含量平均值0.733mg/kg,高於世界土壤中位值(0.4mg/kg),高於中國土壤平均值(0.29mg/kg),高於原生態富硒食品基地縣新田平均值(0.49mg/kg)。
湖南新田:土壤硒均值0.49mg/kg

發現硒含量適量指標(≥0.2mg/kg)面積達430平方公里,佔43.23%,含量豐富指標(≥0.4mg/kg)面積達565平方公里,佔56.77%,具有富硒面積較大、富硒地層較厚、富硒品質好等特點。 廣西永福:土壤硒均值1.1mg/kg
研究顯示永福縣的水富含硒,每公斤水含硒2微克,享有「健康之水」、「營養之水」和「長壽之水」的美譽,土壤每公斤含硒1.1毫克,是全國平均值(每公斤0.29毫克)的3.3倍。耕地富硒代表地塊有2589個,代表面積25萬畝,其中硒含量最高的地塊為7.5毫克/千克。
青海平安:土壤硒均值0.44mg/kg,檢出范圍0.23-1.50mg/kg 四川萬源市:土壤硒均值0.32mg/kg,檢出范圍0.05-1.74mg/kg 江西豐城:土壤硒均值0.538mg/kg,檢出范圍0.40-0.99mg/kg 江蘇宜興:土壤硒均值1.01mg/kg,檢出范圍0.30-2.28mg/kg。

G. 陝西安康紫陽洄水屬於北方還是南方

嚴格講,紫陽屬南方。秦嶺是中國的南北分界線,安康緊靠秦嶺南坡,月河川道又把全市分為南北部分,紫陽是安康南部的一個縣,還在月河川道和鳳凰山以南,歸於南方比較妥貼。

張召中將軍講:「安康是北方中的南方,南方中的北方」。是因為安康正好在秦嶺分界線側。

但正是因為被秦嶺和鳳凰山擋住北方的寒冷,加上紫陽位於漢水岸邊,才形成了溫暖、潮濕的小氣候,時而還多氣霧,正是茶葉生長的極佳環境,更有土質天然富硒,所以茶葉、小金橘、板栗這些地域性很強的特產都有名。

紫陽竹子也非常多,盪舟行船於漢江、洄水灣,氣息及茶香有點像武夷山那種感覺,所以我認為把紫陽及洄水歸為南方更合適。

H. 陝西省紫陽縣

紫陽縣不錯,歡迎您到紫陽來,交通狀況不錯,都是油路和水泥路。住的環境也不錯,高中低的都有。特色小吃有紫陽蒸盆子。景點有真人宮、任河漂流、擂鼓台等。紫陽的農家樂也很不錯;有地方特色。

I. 五大淡水湖相關資料

洞庭湖

洞庭湖古稱「雲夢澤」,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跨湘鄂兩省,它北連長江、南接湘、資、沅、酆四水,號稱「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見其風光之綺麗迷人。洞庭湖浩瀚迂迴,山巒突兀,其最大的特點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漁帆點點,蘆葉青青,水天一色,鷗鷺翔飛。春秋四時之景不同,一日之中變化萬千。古人描述的「瀟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遠浦歸帆」、「平沙落雁」、「漁村夕照」、 「江天暮雪」等,都是現在東洞庭湖的寫照。

歷代文人墨客都對美麗的洞庭湖作過熱情的吟詠。北宋著名政治
家、軍事家和文學家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從岳陽樓的視角(居高臨下)對洞庭湖變化多端的風光,描繪得淋漓盡至,膾炙人口。洞庭湖的氣勢雄偉磅礴,洞庭湖的月色柔和瑰麗。即使是在陰晦沉霞的天氣,也給人別致、譎秘的感覺,激起人們的游興。碧波萬頃的洞庭湖不愧為「天下第一水」。泛舟湖間,心曠神怡,其樂無窮。

濱湖的風光極為秀麗,許多景點都是國家級的風景區,如:岳陽樓、君山、杜甫墓、楊么寨、鐵經幢、屈子祠、躍龍塔、文廟、龍州書院等名勝古跡。在西洞庭湖與長江的接界處——城陵磯,有一塊名為三江口的地方。從此處遠眺洞庭,但見湘江滔滔北去,長江滾滾東逝,水鳥翱翔,百舸爭流,水天一色,景色甚是雄偉壯觀。劉海戲金蟾、東方朔盜飲仙酒、舜帝二妃萬里尋夫的民間傳說正是源於此地……湖中最著名的是君山,君山風景秀麗。它是洞庭湖上的一個孤島,島上有72個大小山峰,這里每天有渡輪來往航程大約一小時。游覽群山需要用一天時間,早上去,下午返。既去了君山,又可暢游洞庭湖,真是一舉兩得。君山原名洞庭山,是神仙洞府的意思。相傳4000年前,舜帝南巡,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攀竹痛哭,眼淚滴在竹上,變成斑竹。後來兩妃死於山上,後人建成有二妃墓。二人也叫湘妃、湘君,為了紀念湘君,就把洞庭山改為君山了。現有古跡二妃墓、湘妃廟、柳毅井、飛來鍾等。君山的竹子很有名,有斑竹、羅漢 竹、方竹、實心竹、紫竹、毛竹等。這里每年都舉辦盛大的龍舟節、荷花節和水上運動。

洞庭湖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其物產極為豐富。湖中的特產有河蚌、黃鱔、洞庭蟹、財魚等珍貴的河鮮,還有君山名茶、羅漢竹、方竹、實竹、紫竹、斑竹、毛竹等竹類產品,種類亦很繁多。

---------------------
洞庭湖

洞庭湖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湖中心有座蔥翠常綠的小山,名叫洞庭山,洞庭湖便因此而得名。湖區總面積約18000平方千米。湖的南邊是湖南省,北邊是湖北省。洪水期間的湖泊,汪洋似海,面積有3900平方千米,容積達一二百億立方米。其南有湘江、資水、沅水、澧水四水匯入,北有松滋、太平、藕池、調弦四口與長江相通,湖水最後在岳陽城陵磯注入長江。它猶如一個天然的大水庫,容納四水,吞吐長江,調節洪水,控楚帶吳。

洞庭湖的名稱的歷來,有許多的說法。在《史記》、《周禮》、《爾雅》等古書上都有"雲夢"的記載。夢,是當時楚國方言"湖澤"的意思,與"漭"字相通。" 春秋昭元年,楚子與鄭伯田於江南之夢"。又雲:"定四年楚子涉濉濟江,入於雲中。"《漢陽志》說:"雲在江之北,夢在江之南。"合起來統稱雲夢。當時的雲夢澤面積曾達4萬平方公里,《地理今釋》載:"東抵蘄州,西抵枝江,京山以南,青草以北,皆古之雲夢。"司馬相如的《子虛賦》說:"雲夢者方八、九百里。 "到了戰國後期,由於泥沙的沉積,雲夢澤分為南北兩部,長江以北成為沼澤地帶,長江以南還保持一片浩瀚的大湖。自此不再叫雲夢,而將這片大湖稱之為洞庭湖,因為湖中有一著名的君山,原名洞庭山。《湘妃廟記略》稱:"洞庭蓋神仙洞府之一也,以其為洞庭之庭,故曰洞庭。後世以其汪洋一片,洪水滔天,無得而稱,遂指洞庭之山以名湖曰洞庭湖。"這就是洞庭湖名稱的由來。

洞庭湖碧水共天,滄溟空闊,古往今來,歷朝歷代,對它的記載和描繪無盡其數。戰國時代,偉大的詩人屈原在他的詩歌中,反復吟詠過美麗的洞庭湖,如《哀郢》中"上洞庭而下江";《湘君》中"邅吾道兮洞庭";《湘夫人》中"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在《湘君》、《湘夫人》詩篇中,屈原根據民間傳說,把洞庭湖描繪成神仙出沒之所一:一對美貌的戀愛之神,乘著輕快如飛的桂舟,吹著娓娓動聽的排簫,游弋在秋風裊裊的洞庭碧波上。湘君以洞庭一帶特產的荷花、香芷、杜衡、紫貝、桂樹、木蘭、辛夷、薜荔,構造一幢芳香四溢的水中宮室,以迎接湘夫人的到來。

洞庭湖不僅風光佳絕,而且素稱魚米之鄉,濱湖盛產稻穀,湖中盛產魚蝦,自古為我國淡水魚著名產地。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有《洞庭魚》一詩:"洞庭魚可拾,不假更垂罾。鬧若雨前蚊,多如秋後蠅。"可見魚之多。如今湖裡盛產鯉、鯽、鱅、鰱、鯿、鱖、銀魚、鳳尾魚和蝦、蟹、龜、鱉、鱔、鰻、鰍、蚌等百餘種水產,還生長著珍稀的白鰭豚。洞庭魚中最大的是鱘魚,重達二三百公斤;最小而又最名貴的是銀魚。洞庭銀魚,歷史上即頗負盛名。據清代《巴陵縣志》載:"銀魚出艑山、君山湖中,小才盈寸,眼見黑點者佳,以火焙之,勝日干者。他處出面條魚,長二、三寸至四、五寸則賤物矣。一年冬夏產之,夏水熱不如冬美。"據傳清雍正、乾隆二帝先後游江南時,均曾品嘗過銀魚,評價甚高。銀魚嬉遊於清水草灘的緩流之處,它銀白透明,呈圓條狀,無鱗無刺,肉質細嫩,蛋白質含量豐富,味極鮮美,向為席上珍品。

洞庭湖的"湖中湖"蓮湖,盛產馳名中外的湘蓮,顆粒飽滿,肉質鮮嫩,歷代被視為蓮中之珍。每當荷花盛開季節,滿湖荷葉襯托著婷婷玉立的花朵,素雅高潔,"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泛舟采蓮,成為一大旅遊項目。

洞庭湖中的君山不僅風景佳麗,而且有許多名產奇珍,其中尤以君山茶聞名,自唐代即被列為貢茶。君山銀針茶在茶樹剛冒出一個芽頭時採摘,經十幾道工序製成。它內呈橙黃色,外裹一層白毫,故得一雅號--金鑲玉。沖泡後,開始茶葉全部沖向上面,繼而徐徐下沉,最後全部堅立杯底,堆綠疊翠,宛如刀槍林立,酷似嫩筍出土,確為"茶中奇觀"。入口清香沁人,齒頰留芳。

對於洞庭湖的美景,古人早有總結,清代《洞庭湖志》所載"瀟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遠浦歸帆"、"平沙落雁"、"漁村夕照"、"江天幕雪"以及"日景"、"月影"、"雲影"、"雪影"、"山影"、"塔影"、"帆影"、"漁影"、"鷗影"、"雁影"等洞庭湖"十影",如今仍能觀賞到。

君山傳說

從岳陽樓向外望去,那露出在湖面上的小島,就是洞庭湖上有名的君山。君山又名湘山或洞庭山,與岳陽樓僅一水之隔。唐代詩人劉禹錫把「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的洞庭湖,比喻作一個白色的銀盤,而把俊秀的君山比喻為銀盤中的一枚青螺。「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望洞庭》)從岳陽樓上看去,這個比喻十分傳神。

君山是一座長形的小島,由72座大小山峰組成。君山雖小,名勝古跡、神話故事卻美不勝收。

相傳在遠古時代,洞庭湖中並沒有島。每當狂風大作、白浪滔天時,來往船隻無處停靠,常被惡浪吞沒,當地人民苦不堪言。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們忍痛脫下身上的螺殼,結成一個個小島,後來連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變成的。

又相傳4000多年前,禹帝南巡,他的兩個愛妃娥皇、女英隨後趕來,船被風浪阻於洞庭山。忽聞禹帝已死於蒼梧(今廣西梧州市),二妃悲痛欲絕,扶竹南望,涕淚縱橫,點點淚珠灑於竹上,呈現斑斑點點,因此便成了現在君山北邊生長的「湘妃竹」,也叫「斑竹」。二妃也因悲慟過度身亡,葬於此地,故在君山東麓有二妃墓。民間有詩曰:「禹帝南巡去不還,二妃幽怨雲水間。當時垂淚知多少,直到如今竹尚班。」而在二妃墓前,立有「禹帝二妃之墓」石碑,旁堅石柱,上刻麒、麟、獅、象浮雕。墓前一對石柱,上刻楹聯一幅:「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諸斑淚一人」。二妃稱為君妃、湘妃,為了紀念她們,就把洞庭山改為君山,也叫湘山。據說這就是君山和湘山名稱的由來。

有趣的是,君山在歷史上還有過負罪的傳說。據傳,秦始皇當年巡狩天下,船過君山時,忽然風浪大作,始皇大怒,說:「我真命天子行舟,本應風平浪靜,是誰如此大膽,竟敢興風作浪?」接著,他便問左右:「此乃何地?」侍臣回答說是君山。始皇一聽愈加惱怒,說:「普天之下,唯我為『君』,怎麼山也稱起『君』來了?」他遂命刑徒三千砍光了全山的樹木,並下令於石壁上刻封山令。今臨湖石壁上仍可見一石印,長1米,寬0.8米,字跡依稀可辨,似是「永封」二字,俗稱為「封山印」。

君山上的「柳毅井」,是後人演繹唐人李朝威所寫《柳毅傳》的故事開鑿的。柳毅是個落第書生,路遇一個滿面淚痕的牧羊女。她自稱是洞庭龍王的女兒,因受丈夫虐待而流落此地,遂祈請柳毅由枯井入海捎信給龍王,盼能早日被救回龍宮。柳毅來到君山,找到枯井,直下龍宮,完成傳書之託。龍女得救後,和柳毅結為夫妻。現存「柳毅井」,在君山龍舌山之尾,建築別致。井口直徑1米,深10餘米,井壁有一手持寶劍的巡海神浮雕,傳為柳毅的引路者。離井5米處有一斜道伸向井中,道兩側有蝦兵蟹將浮雕,傳為迎柳毅下湖的兵將。

君山上還有一個群山懷抱的大坪,那便是宋紹興元年鍾相、楊么率農民起義軍安營紮寨之處。當年不堪官府壓迫的貧苦漁民,在此揭竿而起,設水寨,造戰船,出沒於八百里洞庭。現在君山上還留有軍師洞、點將台、萬人鍋等古跡。

此外,洞庭山上還有軒轅台,傳說為黃帝鑄鼎之處;有射蛟台,傳為小後羿在此射蛟;酒香山傳說盛產酒香藤,能釀長壽酒,漢代東方朔曾在此偷飲;朗吟亭則因呂洞賓在此吟詩而得名。

岳陽天下樓

岳陽樓雄踞於岳陽古城西隅,東倚巴陵山,西臨洞庭湖,北枕萬里長江,南望三湘四水,氣勢豪壯不凡。它與武昌的黃鶴樓、南昌的藤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襟帶三千里。盡在岳陽樓」的盛譽。

岳陽樓雄踞於岳陽古城西隅,東倚巴陵山,西臨洞庭湖,北枕萬里長江,南望三湘四水,氣勢豪壯不凡。它與武昌的黃鶴樓、南昌的藤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襟帶三千里。盡在岳陽樓」的盛譽。

相傳這里在三國時曾是吳國魯肅訓練水軍的閱兵台。因為岳陽樓前的洞庭湖水面遼闊,風平浪靜,湖岸上恰巧有個山丘,確為練兵、閱兵的好地方。據《三國志》載,魯肅受孫權之命率萬人屯駐巴丘(今岳陽),在進出洞庭湖的咽喉之地巴丘山下,臨湖的西門城牆上建起了訓練和檢閱水軍的閱軍樓,此閱軍樓即為岳陽樓的前身。

唐開元四年(公元716年),中書令張說謫守丘州,便將西門城樓擴建為樓閣,初名「南樓」,後來改名「岳陽樓」。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的完善結合,其浩盪的氣勢與悠久的歷史內涵,使之成為唐以後詩人墨客的登臨勝地,並逐漸形成一種以抒發憂國濟世為主要傳統的特殊的意蘊。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等唐代著名詩人,都曾先後登樓吟詩作賦。其中,杜甫的名篇《登岳陽樓》便是這一傳統的始唱者。詩雲:「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訴,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如果說先此孟浩然的「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表現了貧士失職之悲憤,那麼杜詩則以涵天蓋地之力,在八百里洪波之中融入了一代詩聖與國家共命運的拳拳之心。

北宋慶歷四年(公元1044年),滕子京謫守巴陵(岳陽),曾重修岳陽樓,並致書當時有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請他作《岳陽樓記》。然後又請詩人、書法家蘇舜欽書寫,雕刻家邵竦刻字。於是,滕樓、范記、蘇書、邵刻,成了岳陽樓的「四絕」。
自宋迄今,已過去900多年,現在的岳陽樓是清代同治年間重修。而蘇書邵刻《岳陽樓記》也已代之以清代乾隆年間書法家張照的手筆,但這篇名文卻依然光華燭天。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范仲淹不僅將岳陽樓四周景色、早晚晴雨各種感觸描寫得淋淳盡致,展現了洞庭湖的壯美與岳陽樓的宏偉,而且進一步將杜甫精神發揚到新的高度。文中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抒發了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已任的崇高情懷,成為中國進步的知識分子精神世界的集中寫照。岳陽樓之名由是益彰,正是景以文傳,文以景揚。

今天的岳陽樓為四柱、三層、飛檐、盔頂的磚木結構建築,別具一格。進入大大樓,只見四周掛滿了歷代名人的題詠。二樓楹柱鐫刻著孟浩然、杜甫的名句,而正中十二塊紫檀木拼成的雕屏上,張照書的《岳陽樓記》赫然醒目,啟迪著遊人的沉思。主樓兩側還有兩座輔亭:一是以神話人物呂洞賓三醉岳陽樓而得名的三醉亭;一是仙梅亭,相傳因在明末維修岳陽樓時,於地下掘得一塊有梅紋的石板而得名。樓的附近還有魯肅墓、小喬墓、岳陽文廟及慈氏塔等勝跡。

閱讀全文

與地理上的紫陽水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