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東非大裂谷的地理位置和特點
東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陸上最大的斷裂帶,從衛星照片上看去猶如一道巨大的傷疤。東非大裂谷素有「地球傷疤」之稱。這條裂谷帶位於非洲東部,南起贊比西河的下游谷地,向北經希雷河谷至馬拉維湖(尼亞薩湖)北部分為東西兩支。
⑵ 東非大裂谷有哪些特點
東非大裂谷是一座巨型天然畜水池,非洲大部分湖泊都集中在這里,大大小小約有30來個,例如阿貝湖、沙拉湖、圖爾卡納湖、馬加迪湖、(位於東、西兩支裂谷帶之間高原面上)維多利亞湖、基奧加湖等,屬陸地局部拗陷而成的湖泊,湖水較淺,前者為非洲第一大湖。馬拉維湖(長度相當於其最大寬度7倍,最深達706米,為世界第四深湖)、坦噶尼喀湖(長度相當於其最大寬度的10.3倍,最深處達1470米,為世界第二深湖)等。這些湖泊呈長條狀展開,順裂谷帶宮成串珠狀,成為東非高原上的一大美景。
這些裂谷帶的湖泊,水色湛藍,遼闊浩盪,千變萬化,不僅是旅遊觀光的勝地,而且湖區水量豐富,湖濱土地肥活,植被茂盛,野生動物眾多,大象、河馬、非洲獅、犀牛、羚羊、狐狼、紅鶴、禿鷲等都在這里棲息。坦尚尼亞、肯亞等國政府,已將這些地方辟為野生動物園或者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比如,位於肯亞峽谷省省會納庫魯近郊的納庫魯湖,是一個鳥類資源豐富的湖泊,共有鳥類400多種,是肯亞重保護的國家公園。在結眾多的鳥類之中,有一種名叫弗拉明哥的鳥,被稱為世界上最漂亮的鳥,一般情況下,有5萬多隻火烈鳥聚集在湖區,最多時可達到15萬多隻。當成千上萬只鳥兒在湖面上飛翔或者在湖畔棲息時,遠遠望去,一片紅霞,十分好看。
有許多人在沒有見東非大裂谷之前,憑他們的想像認為,那裡一定是一條狹長、黑暗、陰森、恐怖的斷澗深,其間荒草漫漫,怪石嶙峋,涉無人煙。其實,當你來到裂谷之處,展現在眼前的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遠處,茂密的原始森林覆蓋著宮綿的群峰,山坡上長滿了盛開著的紫紅色、淡黃色花朵的仙人濱、仙人球,近處,草原廣袤,翠綠的灌木叢散落其間,野草青青,花香陣陣,草原深處的幾處湖水波光閃,山水之間,白去飄盪。裂谷底部,平平整整,坦坦盪盪,牧草豐美,林木蔥蘢,生機盎然。
此時此刻,你就會真正感到,只有親臨裂谷之巔,才能切身體驗到自然界這種舉世無雙的奇秀景色,感受天地之廣闊,氣象之萬千。
⑶ 東非大裂谷有什麼特點
東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陸上最大的斷裂帶,從衛星照片上看去猶如一道巨大的傷疤。這條裂谷帶位於非洲東部,南起贊比西河口一帶,向北經希雷河谷至馬拉維湖(尼亞薩湖)北部後分為東西2支:東支裂谷帶沿維多利亞湖東側,向北經坦尚尼亞、肯亞中部,穿過衣索比亞高原入紅海,再由紅海向西北方向延伸抵約旦谷地,全長近6000千米。這里的裂谷帶寬度較大,谷底大多比較平坦。裂谷兩側是陡峭的斷崖,谷底與斷崖頂部的高差從幾百米到2000米不等。西支裂谷帶大致沿維多利亞湖西側由南向北穿過坦噶尼喀湖、基伍湖等一串湖泊,向北逐漸消失,規模比較小。東非裂谷帶兩側的高原上分布有眾多的火山,如乞力馬扎羅山、肯亞山、尼拉貢戈火山等,谷底則有呈串珠狀的湖泊約30多個。這些湖泊多狹長水深,其中坦噶尼喀湖南北長670千米,東西寬40千米~80千米,是世界上最狹長的湖泊,平均水深達1130米,僅次於北亞的貝加爾湖,為世界第二深湖。
在1000多萬年前,地殼的斷裂作用形成了這一巨大的陷落帶。板塊構造學說認為,這里是陸塊分離的地方,即非洲東部正好處於地幔物質上升流動強烈的地帶。在上升流作用下,東非地殼抬升形成高原,上升流向兩側相反方向的分散作用使地殼脆弱部分張裂、斷陷而成為裂谷帶。張裂的平均速度為每年2厘米~4厘米,這一作用至今一直持續不斷地進行著,裂谷帶仍在不斷地向兩側擴展著。由於這里是地殼運動活躍的地帶,因而多火山多地震。
東非大裂谷是縱貫東部非洲的地理奇觀,是世界上最大的斷層陷落帶,有地球的傷疤之稱據說由於約三千萬年前的地殼板塊運動,非洲東部地層斷裂而形成。有關地理學家預言,未來非洲大陸將沿裂谷斷裂成兩個大陸板塊。
東非大裂谷分東西兩支。東支南起莫三比克境內西雷河口,向北穿越肯亞全境,一直延伸到西亞的約旦河岸,全長5800公里(一說6500公里)。其中以肯亞境內的一段具有最顯著的地貌特徵。這段峽谷長約800多公里,寬50~100公里,深450~1000米。裂谷兩側斷層崖壁陡峻,象築起的兩道高牆,谷深達幾百米至2000米,高差懸殊。首都內羅畢就坐落在裂谷南端的東牆上。茂密的原始森林覆蓋著群山,無數熱帶野生動物生活在群山的懷抱中,一座座高大的死火山屹立在群山之中,在火山熔岩中蘊藏著大批古人類、古生物化石,是地質學、考古學、人類學的寶貴研究資料。裂谷底部是一片開闊的原野,20多個狹長的湖泊,有如一串串晶瑩的藍寶石,散落在谷地。中部的納瓦沙湖和納庫魯湖是鳥類等動物的棲息之地,也是肯重要的游覽區和野生動物保護區,其中的納瓦沙湖湖面海拔1900米,是裂谷內最高的湖。南部馬加迪湖產天然鹼,是肯重要礦產資源。北部圖爾卡納湖,是人類發祥地之一,曾在此發現過260萬年前古人類頭蓋骨化石。
裂谷地帶由於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是肯亞主要的農業區。東非大裂谷帶湖區,河流從四周高地注入湖泊,湖區雨量充沛,河網稠密,馬隆貝湖馬拉維南部湖泊。北距馬拉維湖南口僅19公里。長29公里,寬14.5公里,面積420平方公里。水深10-13米。地處東非大裂谷南段,希雷河流貫。原為馬拉維湖一部分,因水面下降而分出。富水產,漁業發達。有通航之利非洲起源說是目前的主流學說。科學家在東非大裂谷地帶發現了大量的早期古人類化石,尤其「露西」的骨架化石同時呈現了人、猿的形態結構特點。東非大裂谷帶也是非洲地震最頻繁、最強烈的地區。
在肯亞境內,裂谷的輪廓非常清晰,它縱貫南北,將這個國家劈為兩半,恰好與橫穿全國的赤道相交叉,因此,肯亞獲得了一個十分有趣的稱號:「東非十字架」。裂谷兩側,斷壁懸崖,山巒起伏,猶如高聳的兩垛牆,首都內羅畢就坐落在裂谷南端的東「牆」上方。登上懸崖,放眼望去,只見裂谷底部松柏疊翠、深不可測,那一座座死火山就像拋擲在溝壑中的彈丸,串串湖泊宛如閃閃發光的寶石。裂谷樂側的肯亞山,海拔5199米,是非洲第二高峰。
這一帶是東非大平原,也是非洲地勢最高的地主,氣候溫和涼爽,雨量充沛,山清水秀,物產豐富,盛產茶葉、咖啡、水果、除蟲菊、俞麻等。在這里,咖啡豆一年可以採摘兩次,茶葉一年內有9個多月可以每半個月採摘一次,除蟲菊全年中可以每10天至14天採摘一次,而俞麻成熟後天天可以收割。
東非大裂谷還是一座巨型天然畜水池,非洲大部分湖泊都集中在這里,大大小小約有30來個,例如阿貝湖、沙拉湖、圖爾卡納湖、馬加迪湖、(位於東、西兩支裂谷帶之間高原面上)維多利亞湖、基奧加湖等,屬陸地局部拗陷而成的湖泊,湖水較淺,前者為非洲第一大湖。馬拉維湖(長度相當於其最大寬度7倍,最深達706米,為世界第四深湖)、坦噶尼喀湖(長度相當於其最大寬度的10.3倍,最深處達1470米,為世界第二深湖)等。這些湖泊呈長條狀展開,順裂谷帶宮成串珠狀,成為東非高原上的一大美景。
這些裂谷帶的湖泊,水色湛藍,遼闊浩盪,千變萬化,不僅是旅遊觀光的勝地,而且湖區水量豐富,湖濱土地肥活,植被茂盛,野生動物眾多,大象、河馬、非洲獅、犀牛、羚羊、狐狼、紅鶴、禿鷲等都在這里棲息。坦尚尼亞、肯亞等國政府,已將這些地方辟為野生動物園或者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比如,位於肯亞峽谷省省會納庫魯近郊的納庫魯湖,是一個鳥類資源豐富的湖泊,共有鳥類400多種,是肯亞重保護的國家公園。在結眾多的鳥類之中,有一種名叫弗拉明哥的鳥,被稱為世界上最漂亮的鳥,一般情況下,有5萬多隻火烈鳥聚集在湖區,最多時可達到15萬多隻。當成千上萬只鳥兒在湖面上飛翔或者在湖畔棲息時,遠遠望去,一片紅霞,十分好看。
有許多人在沒有見東非大裂谷之前,憑他們的想像認為,那裡一定是一條狹長、黑暗、陰森、恐怖的斷澗深,其間荒草漫漫,怪石嶙峋,涉無人煙。其實,當你來到裂谷之處,展現在眼前的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遠處,茂密的原始森林覆蓋著宮綿的群峰,山坡上長滿了盛開著的紫紅色、淡黃色花朵的仙人濱、仙人球,近處,草原廣袤,翠綠的灌木叢散落其間,野草青青,花香陣陣,草原深處的幾處湖水波光閃,山水之間,白去飄盪。裂谷底部,平平整整,坦坦盪盪,牧草豐美,林木蔥蘢,生機盎然。
此時此刻,你就會真正感到,只有親臨裂谷之巔,才能切身體驗到自然界這種舉世無雙的奇秀景色,感受天地之廣闊,氣象之萬千。
⑷ 東非大裂谷是怎麼樣的呢
東非大裂谷位於非洲東部,是世界大陸上最大的斷裂帶。大裂谷自敘利亞向南,延伸數千千米。大體來說,東非大裂谷北起西亞,從靠近伊斯肯德侖港的土耳其南部高原開始,南抵非洲的東南部,一直延伸到貝拉港附近的莫三比克海岸。整個大裂谷跨越五十多個緯度,總長超過了6500千米,人們稱它是「地球最大的一條傷疤」。由於這條大裂谷在地理上已經實際超過東非的范圍,一直延伸到死海地區,因此也有人將其稱為「非洲—阿拉伯裂谷系統」。裂穀穀底大多都比較平坦,裂谷帶寬度較大。兩側是陡峭的斷崖,谷底與斷崖頂部的高度差從幾百米到兩千米不等。西支的裂谷帶大致沿維多利亞湖西側,由南向北穿過坦噶尼喀湖、基伍湖等湖泊,逐漸向北消失。東非裂谷帶兩側的高原上分布有眾多的火山,如乞力馬扎羅山、肯亞山、尼拉貢戈火山等,谷底還有呈串珠狀的湖泊約三十多個,這個地塹系統還包括紅海和東非的一些湖泊在內。
據地質學家們考察,大約在三千萬年以前,強烈的地殼斷裂運動,使得一塊大陸與阿拉伯古陸塊相分離,逐漸漂移運動,最終形成了這個裂谷。當時,這一地區的地殼正處在大運動時期,整個區域都出現了抬升現象,地殼下面的地幔物質上升、分流,產生巨大的張力,在這個力量下,地殼發生斷裂,形成了裂谷。由於抬升運動不斷地進行,地殼的斷裂不斷產生,地下熔岩不斷地湧出,漸漸形成了高大的熔岩高原。高原上的火山則慢慢變成眾多的山峰,斷裂的下陷地帶則成為大裂谷的谷底。
東非裂谷帶不停地向兩翼擴張、抬升,雖然速度非常緩慢,近200萬年來,平均每年的擴張速度僅僅為2~4厘米,但是如果不停地發展下去,在未來的某一天,東非大裂谷終究會將它東面的陸地從非洲大陸分離出去,並且產生一片新的海洋和眾多的島嶼。谷地上還有很多死火山的遺跡,在谷地邊緣還能看到過去岩漿活動的痕跡。
裂谷帶的氣候溫和涼爽,雨量十分充沛,山清水秀,物產很是豐富,不僅盛產茶葉和咖啡、水果,還盛產除蟲菊、俞麻等植物。在這里,因為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地勢,咖啡豆一年可以採摘兩次,茶葉在一年中的九個多月內,可以每半個月採摘一次,除蟲菊全年中可以每10~14天採摘一次,而俞麻成熟後甚至可以天天收割。
裂谷帶的湖泊是最生機盎然的。湖水水色湛藍,遼闊浩盪,千變萬化,不僅因為風景秀美而成為旅遊觀光的勝地,還因為湖區水量豐富,湖濱土地肥沃,植被茂盛,野生動物眾多,大象、河馬、非洲獅、犀牛、羚羊、狐狼、紅鶴、禿鷲等都在這里棲息,坦尚尼亞、肯亞等國政府,已將這些地方辟為野生動物園或者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位於肯亞峽谷省省會納庫魯近郊的納庫魯湖,就是一個鳥類資源豐富的湖泊,共有鳥類四百多種,是肯亞重點保護的國家公園。這里的鳥類中,有一種叫弗拉明哥的鳥,被稱為世界上最漂亮的鳥。
⑸ 東非大裂谷的地理位置
東非大裂谷的地理位置:整個形狀可畫成不規則三角形,南點在莫三比克入海口,西北點則遠到蘇丹約旦河,北點則可進入死海。
東非大裂谷,寬幾十至二百公里、深達1000~2000米,裂谷的東支南起希雷河河口,經馬拉維湖,向北縱貫東非高原中部和衣索比亞高原中部,直達紅海北端,全長約5800公里;西支南起馬拉維湖西北端,經坦噶尼喀湖、基伍湖、蒙博托湖等,一直到蘇丹境內的白尼羅河谷,全長1700多公里,是世界最長的不連續谷。
⑹ 東非大峽谷的地理位置和特點是什麼
(East African Great Rift Valley)是世界大陸上最大的斷裂帶,從衛星照片上看去猶如一道巨大的傷疤。整個形狀可畫成不規則三角形,最深達2000米,寬30-100千米,全長6000千米,是世界最長的不連續谷,由探險家約翰·華特·古格里所命名。東非大裂谷的詳細地理位置以三角形的三個點來描述的話,南點在莫三比克入海口,西北點則遠到蘇丹約旦河,北點則可進入死海。中間有相當多個湖泊、火山群。
⑺ 東非大裂谷地理位置
東非大裂谷(Great Rift Valley),位於非洲東部,是一個在3500萬年前由非洲板塊的地殼運動所形成的地理奇觀,縱貫東非的大裂谷是世界上最大的斷裂帶,屬於生長邊界。其所形成的生態、地理和人類文化都相當獨特,目前觀光的主要景點則由肯亞進入。
目錄
1地理
2東部及西部
3火山
4大裂谷底部的湖泊
5原始人類
6參見
7參考資料
8外部連結
地理[編輯]
東非大裂谷的整個形狀可畫成不規則三角形,最深達2000公尺,寬30公里至100公里,全長6000公里(3700英里),是世界最長的不連續谷,由探險家約翰·華特·古格里所命名。東非大裂谷的詳細地理位置以三角形的三個點來描述的話,南點在莫三比克入海口,西北點則遠到蘇丹約旦河,北點則可進入死海。中間有相當多個湖泊、火山群。
東部及西部[編輯]
一般會將大裂谷區分成東部和西部,在西部裂谷,又稱為艾伯丁裂谷,主要由高山群組成,包括有Virunga山,Mitumba山,Ruwenzori山區和Rift Valley湖區,其中有世界最深淡水湖之一的坦干依喀湖(1470公尺深),以及世界上第二大的淡水湖-維多利亞湖。西部裂谷的形狀是比較破碎的。
位於肯亞的東部裂谷部分,則是整個東非大裂谷區較深的部份,其中最深處在肯亞的奈洛比北部,這一部份的裂谷區沒有出海,因此所造成的湖泊則較淺、所含礦物和鹽份也較高。如馬加迪湖幾乎都是碳酸鈉組成。埃爾門泰塔湖(Lake Elmenteita)、巴林哥湖、柏哥利亞湖和納庫魯湖(Lake Nakuru)則鹼性相當高。奈瓦夏湖則是小規模的淡水湖。
⑻ 東非大裂谷有何特點
1、東非大裂谷的整個形狀可畫成不規則三角形,該谷寬幾十至二百公里、深達1000~2000米,裂谷的東支南起希雷河河口,經馬拉維湖,向北縱貫東非高原中部和衣索比亞高原中部,直達紅海北端,全長約5800公里。
2、西支南起馬拉維湖西北端,經坦噶尼喀湖、基伍湖、蒙博托湖等,一直到蘇丹境內的白尼羅河谷,全長1700多公里,是世界最長的不連續谷,由探險家約翰·華特·古格里所命名。
3、東非大裂谷的詳細地理位置以三角形的三個點來描述的話,南點在莫三比克入海口,西北點則遠到蘇丹約旦河,北點則可進入死海。中間有相當多個湖泊、火山群。這條大裂谷帶是一座天然儲水庫,集中了非洲大部分湖泊,總共有30多個。
(8)東非大裂谷的地理位置在哪裡有什麼特點擴展閱讀:
東非大裂谷的形成原因:
據地質學家考察研究認為,因為這里處於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大約3000萬年以前,由於兩個板塊張裂拉伸,使得同阿拉伯古陸塊相分離的大陸漂移運動而形成這個裂谷。
那時候,這一地區的地殼處在大運動時期,整個區域出現抬升現象,地殼下面的地幔物質上升分流,產生巨大的張力,正是在這種張力的作用之下,地殼發生大斷裂,從而形成裂谷。
由於抬升運動不斷的進行,地殼的斷裂不斷產生,地下熔岩不斷的湧出,漸漸形成了高大的熔岩高原。高原上的火山則變成眾多的山峰,而斷裂的下陷地帶則成為大裂谷的谷底,總長6400千米。
⑼ 東非大裂谷在哪裡
東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陸上最大的斷裂帶,從衛星照片上看去猶如一道巨大的傷疤。當乘飛機越過浩翰的印度洋,進入東非大陸的赤道上空時,從機窗向下俯視,地面上有一條碩大無朋的「刀痕」呈現在眼前,頓時讓人產生一種驚異而神奇的感覺,這就是著名的「東非大裂谷」,亦稱「東非大峽谷」。
由於這條大裂谷在地理上已經實際超過東非的范圍,一直延伸到死海地區,因此也有人將其稱為「非洲——阿拉伯裂谷系統」。
那麼,這條「傷痕」是怎樣形成的呢?在1000多萬年前,地殼的斷裂作用形成了這一巨大的陷落帶。板塊構造學說認為,這里是陸塊分離的地方,即非洲東部正好處於地幔物質上升流動強烈的地帶。在上升流作用下,東非地殼抬升形成高原,上升流向兩側相反方向的分散作用使地殼脆弱部分張裂、斷陷而成為裂谷帶。張裂的平均速度為每年2~4厘米,這一作用至今一直持續不斷地進行著,裂谷帶仍在不斷地向兩側擴展著。有關地理學家甚至預言,未來非洲大陸將沿裂谷斷裂成兩個大陸板塊。
東非大裂谷底部是一片開闊的原野,20多個狹長的湖泊,有如一串串晶瑩的藍寶石,散落在谷地。中部的納瓦沙湖和納庫魯湖是鳥類等動物的棲息之地,也是重要的游覽區和野生動物保護區,其中的納瓦沙湖湖面海拔1900米,是裂谷內最高的湖。
東非大裂谷還是一座巨型天然蓄水池,非洲大部分湖泊都集中在這里,大大小小20多個,例如阿貝湖、沙拉湖、圖爾卡納湖、馬加迪湖、維多利亞湖、基奧加湖等,屬陸地局部坳陷而成的湖泊,湖水較淺。馬拉維湖、坦噶尼喀湖等。這些湖泊呈長條狀展開,順裂谷帶串成串珠狀,成為東非高原上的一大美景。
這些裂谷帶的湖泊,水色湛藍,遼闊浩盪,千變萬化,不僅是旅遊觀光的勝地,而且湖區水量豐富,湖濱土地肥沃,植被茂盛,野生動物眾多,大象、河馬、非洲獅、犀牛、羚羊、狐狼、紅鶴、禿鷲等都在這里棲息。坦尚尼亞、肯亞等國政府,已將這些地方辟為野生動物園或者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比如,位於肯亞峽谷省省會納庫魯近郊的納庫魯湖,是一個鳥類資源豐富的湖泊,共有鳥類400多種,是肯亞重點保護的國家公園。在眾多的鳥類之中,有一種名叫弗拉明哥(火烈鳥)的鳥,被稱為世界上最漂亮的鳥,一般情況下,有5萬多隻火烈鳥聚集在湖區,最多時可達到15萬多隻。當成千上萬只鳥兒在湖面上飛翔或者在湖畔棲息時,遠遠望去,一片紅霞,十分好看。
有許多人在沒有見東非大裂谷之前,憑他們的想像認為,那裡一定是一條狹長、黑暗、陰森、恐怖的斷澗深,其間荒草漫漫,怪石嶙峋,涉無人煙。其實,當你來到裂谷之處,展現在眼前的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遠處,茂密的原始森林覆蓋著連綿的群峰,山坡上長滿了盛開著的紫紅色、淡黃色花朵的仙人掌、仙人球;近處,草原廣袤,翠綠的灌木叢散落其間,野草青青,花香陣陣,草原深處的幾處湖水波光閃閃,山水之間,白雲飄盪。裂谷底部,平平整整,坦坦盪盪,牧草豐美,林木蔥蘢,生機盎然。
⑽ 東非大裂谷 的地理位置和特點
東非大裂谷素有「地球傷疤」之稱。這條裂谷帶位於非洲東部,南起贊比西河的下游谷地,向北經希雷河谷至馬拉維湖(尼亞薩湖)北部分為東西兩支。
東非大裂谷的整個形狀可畫成不規則三角形,該谷寬幾十至二百公里、深達1000~2000米,裂谷的東支南起希雷河河口,經馬拉維湖,向北縱貫東非高原中部和衣索比亞高原中部,直達紅海北端,全長約5800公里;西支南起馬拉維湖西北端,經坦噶尼喀湖、基伍湖、蒙博托湖等,一直到蘇丹境內的白尼羅河谷,全長1700多公里,是世界最長的不連續谷,由探險家約翰·華特·古格里所命名。東非大裂谷的詳細地理位置以三角形的三個點來描述的話,南點在莫三比克入海口,西北點則遠到蘇丹約旦河,北點則可進入死海。中間有相當多個湖泊、火山群。這條大裂谷帶是一座天然儲水庫,集中了非洲大部分湖泊,總共有30多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