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天文地理是什麼數

天文地理是什麼數

發布時間:2022-07-11 01:30:40

Ⅰ 天文地理學

[編輯本段]天文學歷史
天文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文化的萌芽時代。遠古時代,人們為了指示方向、確定時間和季節,而對太陽、月亮和星星進行觀察,確定它們的位置、找出它們變化的規律,並據此編制歷法。從這一點上來說,天文學是最古老的自然科學學科之一。
古時候,人們通過用肉眼觀察太陽、月亮、星星來確定時間和方向,制定歷法,指導農業生產,這是天體測量學最早的開端。早期天文學的內容就其本質來說就是天體測量學。從十六世紀中期哥白尼提出日心體系學說開始,天文學的發展進入了全新的階段。此前包括天文學在內的自然科學,受到宗教神學的嚴重束縛。哥白尼的學說使天文學擺脫宗教的束縛,並在此後的一個半世紀中從主要純描述天體位置、運動的經典天體測量學,向著尋求造成這種運動力學機制的天體力學發展。
十八、十九世紀,經典天體力學達到了鼎盛時期。同時,由於分光學、光度學和照相術的廣泛應用,天文學開始朝著深入研究天體的物理結構和物理過程發展,誕生了天體物理學。
二十世紀現代物理學和技術高度發展,並在天文學觀測研究中找到了廣闊的用武之地,使天體物理學成為天文學中的主流學科,同時促使經典的天體力學和天體測量學也有了新的發展,人們對宇宙及宇宙中各類天體和天文現象的認識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
天文學就本質上說是一門觀測科學。天文學上的一切發現和研究成果,離不開天文觀測工具——望遠鏡及其後端接收設備。在十七世紀之前,人們盡管已製作了不少天文觀測儀器,如中國的渾儀、簡儀,但觀測工作只能靠肉眼。1608年,荷蘭人李波爾賽發明瞭望遠鏡,1609年伽里略製成第一架天文望遠鏡,並作出許多重要發現,從此天文學跨入了用望遠鏡時代。在此後人們對望遠鏡的性能不斷加以改進,以期觀測到更暗的天體和取得更高的解析度。1932年美國人央斯基用他的旋轉天線陣觀測到了來自天體的射電波,開創了射電天文學。1937年誕生第一台拋物反射面射電望遠鏡。之後,隨著射電望遠鏡在口徑和接收波長、靈敏度等性能上的不斷擴展、提高,射電天文觀測技術為天文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二十世紀後50年中,隨著探測器和空間技術的發展以及研究工作的深入,天文觀測進一步從可見光、射電波段擴展到包括紅外、紫外、X射線和γ射線在內的電磁波各個波段,形成了多波段天文學,並為探索各類天體和天文現象的物理本質提供了強有力的觀測手段,天文學發展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而在望遠鏡後端的接收設備方面,十九世紀中葉,照相、分光和光度技術廣泛應用於天文觀測,對於探索天體的運動、結構、化學組成和物理狀態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可以說天體物理學正是在這些技術得以應用後才逐步發展成為天文學的主流學科。
人類很早以前就想到太空暢游一番了。1903年人類在地球上開設了第一家月亮公園。花50美分就能登上一個雪茄狀、帶翼的車,然後車身劇烈搖晃,最後登上一個月亮模型。
同一年,萊特兄弟在空中噠噠作響地飛行了59秒,同時一位名為康斯坦丁·焦烏科夫斯基、自學成才的俄羅斯人發表了題為《利用反作用儀器進行太空探索》的文章。他在文內演算,一枚導彈要克服地球引力就必須以1.8萬英里的時速飛行。他還建議建造一枚液體驅動的多級火箭。
50年代,有一個公認的基本思想是,哪個國家第一個成功地建立永久性宇宙空間站,它遲早就能控制整個地球。馮·布勞恩向美國人描述了洲際導彈、潛艇導彈、太空鏡和可能的登月旅行。他曾設想建立一個經常載人的、並能發射核導彈的宇宙空間站。他說:「如果考慮到空間站在地球上所有有人居住的地區上空飛行,那麼人們就能認識到,這種核戰爭技術會使衛星製造者在戰爭中處於絕對優勢地位。
1961年,加加林成為進入太空的第一人。俄國人用他說明,在天上飛來飛去的並不是天使,也不是上帝。美國約翰·肯尼迪競選的口號是「新邊疆」。他解釋說:「我們又一次生活在一個充滿發現的時代。宇宙空間是我們無法估量的新邊疆。」對肯尼迪來說,蘇聯人首先進入宇宙空間是「多年來美國經歷的最慘痛的失敗」。唯一的出路是以攻為守。1958年美國成立了國家航空航天局,並於同年發射了第一顆衛星「探險者」號。1962年約翰·格倫成為進入地球軌道的第一位美國人。
許多科學家本來就對危險的載人太空飛行表示懷疑,他們更願意用飛行器來探測太陽系。
而美國人當時實現了突破:三名宇航員乘「阿波羅號」飛船繞月球飛行。在這種背景下,計劃在1969年1月實現的兩艘載人飛船的首次對接具有特殊的意義。
20世紀的80年代,蘇聯的第三代空間站「和平」號軌道站使其航天活動達到高峰,都讓美國人感到眼熱。「和平」號被譽為「人造天宮」,1986年2月20日發射上天,是迄今人類在近地空間能夠長期運行的唯一載人空間軌道站。它與其相對接的「量子1號」、「量子2號」、「晶體」艙、「光譜」艙、「自然」艙等艙室形成一個重達140噸、工作容積400立方米的龐大空間軌道聯合體。在這一「太空小工廠」相繼考察的俄羅斯和外國宇航員有106名,進行的科考項目多達2.2萬個,重點項目600個。
在「和平」號進行的最吸引人的實驗是延長人在太空的逗留時間。延長人在空間的逗留時間是人類飛出自己的搖籃地球、邁向火星等天體最為關鍵的一步,要解決這一難題需克服失重、宇宙輻射及人在太空所產生的心理障礙等。俄宇航員在這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其中宇航員波利亞科夫在「和平」號上創造了單次連續飛行438天的紀錄,這不能不被視為20世紀航天史上的一項重要成果。在軌道站上進行了諸如培養鵪鶉、蠑螈和種植小麥等大量的生命科學實驗。
如果將和平號空間站看作人類的第三代空間站,國際空間站則屬於第四代空間站了。國際空間站工程耗資600多億美元,是人類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載人航天工程。它從最初的構想和最後開始實施既是當年美蘇競爭的產物,又是當前美俄合作的結果,從側面折射出歷史的一段進程。
國際空間站計劃的實施分3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從1994年開始的准備階段,現已完成。這期間,美俄主要進行了一系列聯合載人航天活動。美國太空梭與俄羅斯「和平」號軌道站8次對接與共同飛行,訓練了美國宇航員在空間站上生活和工作的能力;第二階段從1998年11月開始:俄羅斯使用「質子-K」火箭把空間站主艙——功能貨物艙送入了軌道。它還擔負著一些軍事實驗任務,因此該艙只允許美國宇航員使用。實驗艙的發射和對接的完成,將標志著第二階段的結束,那時空間站已初具規模,可供3名宇航員長期居住;第三階段則是要把美國的居住艙、歐洲航天局和日本製造的實驗艙和加拿大的移動服務系統等送上太空。當這些艙室與空間站對接後,則標志著國際空間站裝配最終完成,這時站上的宇航員可增至7人。
美、俄等15國聯手建造國際空間站,預示著一個各國共同探索和和平開發宇宙空間的時代即將到來。不過,幾十年來載人航天活動的成果還遠未滿足他們對太空的渴求。「路漫漫其休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人類一直都心懷征服太空的慾望和和平利用太空資源的決心。1998年11月,人類第一個進入地球軌道的美國宇航員、77歲的老格倫帶著他未泯的雄心再次踏上了太空征程,這似乎在告訴人類:照此下去,征服太空不是夢。
[編輯本段]天文學概況
天文和氣象不同,它的研究對象是地球大氣層外各類天體的性質和天體上發生的各種現象——天象,而氣象研究的對象是地球大氣層內發生的各種現象——氣象。
天文學所研究的對象涉及宇宙空間的各種物體,大到月球、太陽、行星、恆星、銀河系、河外星系以至整個宇宙,小到小行星、流星體以至分布在廣袤宇宙空間中的大大小小塵埃粒子。天文學家把所有這些物體統稱為天體。地球也是一個天體,不過天文學只研究地球的總體性質而一般不討論它的細節。另外,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空間站等人造飛行器的運動性質也屬於天文學的研究范圍,可以稱之為人造天體。
宇宙中的天體由近及遠可分為幾個層次:(1)太陽系天體:包括太陽、行星(包括地球)、行星的衛星(包括月球)、小行星、彗星、流星體及行星際介質等。(2)銀河系中的各類恆星和恆星集團:包括變星、雙星、聚星、星團、星雲和星際介質。(3)河外星系,簡稱星系,指位於我們銀河系之外、與我們銀河系相似的龐大的恆星系統,以及由星系組成的更大的天體集團,如雙星系、多重星系、星系團、超星系團等。此外還有分布在星系與星系之間的星系際介質。
天文學還從總體上探索目前我們所觀測到的整個宇宙的起源、結構、演化和未來的結局,這是天文學的一門分支學科——宇宙學的研究內容。天文學按照研究的內容還可分為天體測量學、天體力學和天體物理學三門分支學科。
天文學始終是哲學的先導,它總是站在爭論的最前列。作為一門基礎研究學科,天文學在不少方面是同人類社會密切相關的。時間、晝夜交替、四季變化的嚴格規律都須由天文學的方法來確定。人類已進入空間時代,天文學為各類空間探測的成功進行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天文學也為人類和地球的防災、減災作著自己的貢獻。天文學家也將密切關注災難性天文事件——如彗星與地球可能發生的相撞,及時作出預防,並作出相應的對策。
[編輯本段]太陽系
(註:在2006年8月24日於布拉格舉行的第26界國際天文聯會中通過的第5號決議中,冥王星被劃為矮行星,並命名為小行星134340號,從太陽系九大行星中被除名。所以現在太陽系只有八大行星。文中所有涉及「九大行星」的都已改為「八大行星」。)
太陽系(solar system)是由太陽、8顆大行星、66顆衛星以及無數的小行星、彗星及隕星組成的。
行星由太陽起往外的順序是:水星(mercury)、金星(venus)、地球(earth)、火星(mars)、木星(jupiter)、土星(saturn)、天王星(uranus)和海王星(neptune)。
離太陽較近的水星、金星、地球及火星稱為類地行星(terrestrial planets)。宇宙飛船對它們都進行了探測,還曾在火星與金星上著陸,獲得了重要成果。它們的共同特徵是密度大(大於3.0克/立方厘米)、體積小、自轉慢、衛星少、主要由石質和鐵質構成、內部成分主要為硅酸鹽(silicate)並且具有固體外殼。
離太陽較遠的木星、土星、天王星及海王星稱為類木行星(jovian planets)。宇宙飛船也都對它們進行了探測,但未曾著陸。它們都有很厚的大氣圈、主要由氫、氦、冰、甲烷、氨等構成、質量和半徑均遠大於地球,但密度卻較低,其表面特徵很難了解,一般推斷,它們都具有與類地行星相似的固體內核。
在火星與木星之間有100000個以上的小行星(asteroid)(即由岩石組成的不規則的小星體)。推測它們可能是由位置界於火星與木星之間的某一顆行星碎裂而成的,或者是一些未能聚積成為統一行星的石質碎塊。隕星存在於行星之間,成分是石質或者鐵質。
星,距離(AU),半徑(地球),質量(地球),軌道傾角(度),軌道偏心率,傾斜度,密度(g/cm3)
太 陽,0 ,109 ,332,800 ,--- ,--- ,--- ,1.410
水 星 ,0.39 ,0.38 ,0.05 ,7 ,0.2056 ,0.1° ,5.43
金 星 ,0.72 ,0.95 ,0.89 ,3.394 ,0.0068 ,177.4° ,5.25
地 球 ,1.0 ,1.00 ,1.00, 0.000 ,0.0167 ,23.45° ,5.52
火 星 ,1.5, 0.53, 0.11 ,1.850 ,0.0934, 25.19° ,3.95
木 星 ,5.2 ,11.0 ,318 ,1.308 ,0.0483 ,3.12° ,1.33
土 星 ,9.5, 9.5 ,95 ,2.488 ,0.0560 ,26.73° ,0.69
天王星 ,19.2, 4.0 ,17 ,0.774 ,0.0461 ,97.86° ,1.29
海王星 ,30.1 ,3.9 ,17 ,1.774 ,0.0097 ,29.56° ,1.64
行星離太陽的距離具有規律性,即從離太陽由近到遠計算,行星到太陽的距離(用a表示)a=0.4+0.3*2n-2(天文單位)其中n表示由近到遠第n個行星(詳見上表) 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的自轉周期為12小時到一天左右,但水星、金星自轉周期很長,分別為58.65天和243天,多數行星的自轉方向和公轉方向相同,但金星則相反。 除了水星和金星,其它行星都有衛星繞轉,構成衛星系。
在太陽系中,現已發現1600多顆彗星,大致一半彗星是朝同一方向繞太陽公轉,另一半逆向公轉的。彗星繞太陽運行中呈現奇特的形狀變化。 太陽系中還有數量眾多的大小流星體,有些流星體是成群的,這些流星群是彗星瓦解的產物。大流星體降落到地面成為隕石。 太陽系是銀河系的極微小部分,太陽只是銀河系中上千億個恆星中的一個,它離銀河系中心約8.5千秒差距,即不到3萬光年。太陽帶著整個太陽系繞銀河系中心轉動。可見,太陽系不在宇宙中心,也不在銀河系中心。 太陽是50億年前由星際雲瓦解後的一團小雲塌縮而成的,它的壽命約為100億年。

Ⅱ 天文地理的意思是什麼

釋義

天文地理
tiānwén-dìlǐ

[knowledge] 用「天文地理」來泛指知識、學問,這種說法由來已久,例如許多舊小說中說到一個人很有學問,就說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古人說天論地
古人觀天 萬物起源

天象記錄

日食 流星 新星和超新星 彗星 五星連珠 太陽黑子 石刻紀錄

歷法 歷法成就
治歷方法 節氣 中西比較 《太初歷》《大明歷》《大衍歷》《授時歷》

天文儀器

圭表 日晷 漏刻
渾儀 渾天儀 地動儀 渾象 簡儀 仰儀 水運儀象台

著名天文學家

甘德 落下閎 張衡
祖沖之 張遂(僧一行) 郭守敬 沈括

天文著作

《甘石星經》《靈憲》

著名地理學家

裴秀 酈道元
徐霞客 魏源

成就

制圖六體
風的觀測和儀器 降水的觀測和儀器 濕度的觀測和儀器 雲的觀測和雲圖集 《水經注》 《徐霞客游記》 《海國圖志》

基本信息

【名稱】天文地理

【拼音】tiān
wén dì lǐ

【解釋】泛指知識、學問。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13回:「某乃是中原一秀士,能知天文地理,善會陰陽,識得六甲風雲,辨別三光氣色,九流三教,無所不通。」

【事例】他懂得很多~知識。

【用法】作主語、定語、賓語;泛指知識

Ⅲ 天文地理指的是哪些

天文地理的表面意思是指天文學和地理學,但其偏向於天文學,因為天文學是我國的古代最發達的四門自然科學之一,與之並稱的分別為醫學,數學和農學。這就說明天文地理是一個學術性名詞,所以這個詞常用來泛指知識,學問。從古至今,形容一個學識淵博,知識豐富的人時就常常說此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天文地理可以說是學識的一個代名詞。

Ⅳ 什麼是天文地理

天文地理
tiānwén-dìlǐ
用「天文地理」來泛指知識、學問,這種說法由來已久,例如許多舊小說中說到一個人很有學問,就說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古人說天論地
古人觀天
萬物起源

Ⅳ 天文地理什麼意思

網路:
釋義
天文地理 tiānwén-dìlǐ
[knowledge] 用「天文地理」來泛指知識、學問,這種說法由來已久,例如許多舊小說中說到一個人很有學問,就說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古人說天論地 古人觀天 萬物起源
天象記錄
日食 流星 新星和超新星 彗星 五星連珠 太陽黑子 石刻紀錄
歷法 歷法成就 治歷方法 節氣 中西比較 《太初歷》《大明歷》《大衍歷》《授時歷》
天文儀器
圭表 日晷 漏刻 渾儀 渾天儀 地動儀 渾象 簡儀 仰儀 水運儀象台

Ⅵ 古代的天文地理是指什麼

<中國古代文化>目錄
序言:古代東方科技文明的起源
1.天文地理
古人說天論地 古人觀天 萬物起源
天象記錄 日食 流星 新星和超新星 彗星 五星連珠 太陽黑子 石刻紀錄
歷法 歷法成就 治歷方法 節氣 中西比較 《太初歷》《大明歷》《大衍歷》《授時歷》
天文儀器 圭表 日晷 漏刻 渾儀 渾天儀 地動儀 渾象 簡儀 仰儀 水運儀象台
著名天文學家 甘德 落下閎 張衡 祖沖之 張遂(僧一行) 郭守敬 沈括
天文著作 《甘石星經》《靈憲》
著名地理學家 裴秀 酈道元 徐霞客 魏源
成就 制圖六體 風的觀測和儀器 降水的觀測和儀器 濕度的觀測和儀器 雲的觀測和雲圖集 《水經注》 《徐霞客游記》 《海國圖志》
2.古代數學
成就 算籌 算盤 十進制的使用 分數和小數的最早運用 九九表 負數的使用 圓周率的計算 二進制思想的開創國
著作 《周髀算經》《九章算術》《海島算經》《孫子算經》
數學家 劉徽 張衡 祖沖之
3.古代軍事
軍事思想 孫子兵法 六韜 司馬法 孫臏兵法 尉繚子 吳子
軍事發明 古代戰車 馬鐙的發明與流傳 中國古代火箭 火葯 噴火裝置 弩的發明和流傳
人物 兵聖孫武 民族英雄岳飛 諸葛亮
4.中國傳統醫學
中醫概況 中醫的歷史 中醫基礎理論 中葯基礎
診法與療法 四診法 針灸 刮痧 推拿 拔火罐
食療與養生 食療的含義 食物的四性與五味 葯膳 中醫養生 養生佳品:茶、葯酒
特色發明 針灸銅人 中醫針具 舌苔模型 內經圖 鐵球 五禽戲 太極拳
古代名醫 錢乙 葛洪 王冰 皇甫謐 王叔和 滑伯仁 淳於意 李時珍 李東垣 扁鵲 戴思恭 張子和 張仲景 巢元方 孫思邈 孫一奎 華佗 劉完素
5.古代農業
古代水利 中國古代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 鄭白渠 引漳十二渠 它山堰 芍陂 靈渠
後套八大渠 邗溝
古代農具 中國水車 骨穭 石鏟 鐵鋤 鐵犁
古代農業科技人物 賈思勰 徐光啟 宋應星
農業技術成就 齊民要術 天工開物 農政全書 雜交水稻
6.古代建築
自成體系的中國傳統建築 早在周代就已開始了城市規劃 中國近代建築發展軌跡 中國建築史之分期 中國建築之特徵
7.中國古代機械
成就 中國傳入西方的機械技術 考工記 遠西奇器圖說錄最
生活用具 被中香爐 司母戊方鼎
生產 方板鏈泵 水力大紡車 皮帶傳動
交通工具 櫓、舵與輪船 指南車 記里鼓車 獨輪車
8.中國紡織印染
中國古代紡織 中國古代服飾 中國絲織藝術 中國刺綉藝術 中國古代印染 古代礦物顏料 染織品種 古代絲綢發展 絲綢染整工藝 中國四大名綉 天然織物染料
9.中國航海技術
古代造船 古代中國造船回顧 三大船型 古代名船
造船發明 帆 船尾舵 櫓 車船 龍骨結構 水密隔艙
航海發明 航海羅盤 牽星術 計程儀 針路 其它航海知識的應用
航海大事記 徐福東渡日本 漢代的海上絲綢之路 鑒真東渡日本 鄭和下西洋
10.中國造紙印刷
造紙術 原始的書寫材料 紙的發明過程 造紙技術的發展 蔡倫改進造紙術 造紙術的傳播

人物 蔡倫 畢升 王禎 胡正言
印刷術 印刷術的發明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印刷技術的傳播
特色發明 宣紙 筆墨的發明 印章 拓印 套印及彩色印刷 紙幣
11.中國古代哲學
哲學流派 道家哲學 儒家哲學 法家哲學 名家哲學 墨家哲學 陰陽家哲學

思想家 老子 孔子 韓非子 墨子
哲學著作 《道德經》 《論語》 《易經》
哲學關鍵詞 道 陰陽 八卦 五行 太極 天人合一
12.中國古代工藝
中國瓷器 中國傢具 中國青銅 中國陶器 中國雕塑 中國漆器 中國紋飾 文房四寶 景泰藍 中國木雕 中國剪紙 中國鍾鼎 中國風箏 唐三彩 中國燈彩 中國年畫 紙扎藝術 雲南紙馬 秋色藝術 中國扇子 中國玉器 中國貼畫 金屬工藝 嵌銀工藝 石雕藝術 中國竹雕

Ⅶ 天文地理的意思

天文地理

【拼音】:tiān wén dì lǐ

【解釋】:用天文地理來泛指知識、學問,這種說法由來已久,例如許多舊小說中說到一個人很有學問,就說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你莫看他樣子蠢,還蠻有靈氣,曉得的天文地理還蠻多哩中國是世界上天文學起步最早、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天文學也是我國古代最發達的四門自然科學之一,其他包括農學、醫學和數學,天文學方面屢有革新的優良歷法、令人驚羨的發明創造、卓有見識的宇宙觀等,在世界天文學發展史上,無不佔據重要的地位。

【例句】:每日里,柳雲宗就在書房讀點兵法戰策,研習天文地理,古時戰爭,講究排兵布陣,更講究因天時因地利作戰,著名的就有諸葛亮的草船借箭。

Ⅷ 天文地理的意思是什麼

用「天文地理」來泛指知識、學問。

中國是世界上天文學起步最早、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天文學也是我國古代最發達的四門自然科學之一,其他包括農學、醫學和數學,天文學方面屢有革新的優良歷法、令人驚羨的發明創造、卓有見識的宇宙觀等,在世界天文學發展史上,無不佔據重要的地位。

(8)天文地理是什麼數擴展閱讀:

中國天文地理的發展:

我國古代天文學從原始社會就開始萌芽了。公元前24世紀的帝堯時代,就設立了專職的天文官,專門從事"觀象授時"。早在仰韶文化時期,人們就描繪了光芒四射的太陽形象,進而對太陽上的變化也屢有記載,描繪出太陽邊緣有大小如同彈丸、成傾斜形狀的太陽黑子。

公元16世紀前,天文學在歐洲的發展一直很緩慢,在從2世紀到16世紀的1000多年中,更是幾乎處於停滯狀態。在此期間,我國天文學得到了穩步的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我國古代天文學的成就大體可歸納為三個方面,即:天象觀察、儀器製作和編訂歷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天文地理

Ⅸ 天文地理是什麼意思

天體在宇宙間的分布、運行等現象。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地理"一詞最早見於中國《易經》。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對已知的地區和國家進行描述。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

Ⅹ 天文地理是什麼意思啊

我國最早出現「天文地理」一詞的是公元前4世紀的《易經·系辭》,裡面有「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的文句。 東漢思想家王充對天文、地理有相當深入的研究,他的解釋是:「天有日月星辰謂之文,地有山川陵故謂之理。」

閱讀全文

與天文地理是什麼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