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中地理的文意是什麼意思
地理的文意是大地山河動植的理則。
出處:《易傳·系辭傳上·第四章》
原文:
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譯文:
上則觀察天上日月星辰的文采,下則觀察大地山河動植的理則,所以知道晝夜光明幽晦的道理。
《系辭》一般上是指《易傳·系辭》或《周易·系辭》;是今本《易傳》的第4種,它總論《易經》大義,相傳孔子作了7篇闡發和總結《周易》的論述,即通常說的《易傳》。
《系辭》是這7種論述中思想水平最高的作品,《系辭》中引用了不少孔子的論述,應當經過了孔子以後儒家的整理,可以說《系辭》是先秦儒家認識論和方法論的集大成。
(1)地理學上點意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易傳》是一部古代哲學倫理著作,屬於戰國時期解說和發揮《易經》的論文集,眾多學者考證今本受道家陰陽家思想影響相當多,儒家倫理色彩較濃,而帛書本陰陽家自然色彩濃厚。
《易傳·系辭》總論了《易經》大義,是闡發和總結《周易》的論述中思想水平最高的作品,文中引用了不少孔子的論述,可以說是先秦儒家認識論和方法論的集大成。
賞析:
文章強調了宇宙變化生生不已的性質,強調提出了「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它認為「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肯定了變革的重要意義,主張自強不息,通過變革以完成功業。同時,它又以「保合太和」為最高的理想目標,繼承了中國傳統的重視和諧的思想。
㈡ 地理中有一個詞叫大地原點,這是什麼意思
大地原點即測量基準,亦稱大地基準點,是測量的參照點,也就是說它是一組用來對照測量點的地球坐標,往往與地理測量體系的參考橢球體模型有關,屬於大地測量學中的一個概念。在大地測量學中, 參考橢球體是一個數學上定義的地球表面,近似於大地水準面。 由於其相對簡單,參考橢球是大地控制網計算和顯示點坐標(如緯度,經度和海拔)的首選的地球表面的幾何模型。通常所說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實際上就是以參考橢球體的長半軸、短半軸和扁率來表示的。
這個大地原點的建立,讓中國的基礎測繪有了統一坐標系,它作為一切定位、定向等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的基礎,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參照點。大地原點的確立,讓城市規劃、市政工程土地開發、農業、防災、科研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幫助,為測繪資料提供基礎參考值。
㈢ 地理學上的四方點是指的什麼
四方點 地平圈上東、西、南、北四點的總稱。又稱四正點和方位點。在地平坐標系和時角坐標系中,天子午圈和地平圈相交於兩點,其中距南天極近的一點為南點,另一點為北點;天赤道與地平圈相交於兩點,其中自北點順時鍾方向旋轉90°的一點為東點,另一點為西點。
㈣ 地理上w,n,s,e各代表什麼意思
東經:東經是東經度的簡稱,用「E」表示,是指自0°經線(本初子午線)向東度量的經度。因為地球是圓的,所以東經180度和西經180度的經線是同一條經線。
西經:西經是西經度的簡稱。處在0°經線(本初子午線)以西的經度或經線。自0°至180°。 參看「經度」、「經線」。地理標識為 「W」。
南緯:緯度(latitude)是指某點與地球球心的連線和地球赤道面所成的線面角,其數值在0°~90°之間。位於赤道以北的點的緯度叫北緯,記為N,位於赤道以南的點的緯度稱南緯,記為」S「。
北緯:從地球赤道平面向北量度的緯度。符號為」N「,自北緯0°~90°。地球上的緯度的一種,地面上的點在參考橢球體上的緯度,即過該點的參考橢球體的法線同地球赤道平面的交角。它不考慮地球內部物質分布不均和地形的影響,故不同於天文緯度。但地理緯度是由天文緯度訂正而得。它同天文緯度的差值不超過30″。
編輯於 2018-04-05
查看全部15個回答
初中地理怎麼學?看這一篇文章就夠啦
根據文中提到的學科為您推薦
初中地理怎麼學?立即下載拼多多APP,迅速了解初中地理怎麼學你想知道的,這里全都有!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拼多多
lp.pinoo.com廣告
gnss衛星定位系統,千尋位置,提供高精度定位設備解決方案
北鬥智能市場是一個創新,品質,標準的GNSS軟硬體交易及交付平台。致力為用戶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務,滿足用戶產品標准化采購,服務快速落地,交易一體化實現。
mall.qxwz.com廣告
更多專家
地理上w,n,s,e各代表什麼意思
專家1對1在線解答問題
5分鍾內響應 | 萬名專業答主
馬上提問
最美的花火 咨詢一個初等教育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lanqiuwangzi 咨詢一個初等教育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garlic 咨詢一個初等教育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188****8493 咨詢一個初等教育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籃球大圖 咨詢一個初等教育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動物樂園 咨詢一個初等教育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AKA 咨詢一個初等教育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地理中的字母是什麼意思呢?比如說:N、W、E、S這幾個
N是north開頭的第1個字母,表示赤道以北,稱北緯; W是west 開頭的第1個字母,表示零度經線以西,稱西經; E是east 開頭的第1個字母,表示零度經線以東,稱東經; S是suoth開頭的第1個字母,表示赤道以南,稱南緯。。X.O其實是干邑的一種級別,X.O是Extra Old的縮寫,按照法國法律,它是由至少在橡木桶中陳年10年的「生命之水」(原酒)調配而成的干邑。而軒尼詩則對年份要求更加苛刻,用於調配軒尼詩X.O的生命之水可達30年之久,人生又有多少個30年呢?
㈤ 地理主要的定義是什麼呢
地理位置 風土人情 外加 一些天氣特點
㈥ 什麼是地理學
地理學是一門即古老又年輕的學科。在其發展過程中,明顯的形成了古代地理學、近代地理學和現代地理學三個時期。
自遠古至18世紀末,是古代地理學時期,主要以描述性記載地理知識為主,而且這些記載多是片斷性的,缺乏理論體系,地理學內部尚未出現學科分化,各國的地理學基本上是在本國封閉的條件下發展起來的。
在早期,以中國和古希臘的成果最顯著。中國的《尚書·禹貢》、《管子·地員》、《山海經》、《水經注》等著作,都是世界上比較早的地理學史料。到了後期,歐洲地理大發現涌現出了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等地理探險家,他們的發現極大的推動了地理學的發展。
從19世紀初到20世紀50年代,是近代地理學時期。近代地理學形成的標志是德國洪堡德的《宇宙》和李特爾的《地學通論》兩書的問世。
近代地理學是產業革命的產物,是隨著工業社會的發展而成熟起來的。這一時期,各種學說分起、學派林立。地理學的各部門學科幾乎都在這個時期出現和建立,因此也是部門地理學蓬勃發展的時期。
洪堡德為自然地理學、植物地理學奠定了基礎,以後德國的李希霍芬、法國的德馬東為自然地理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美國的戴維斯和德國的彭克分別創立了侵蝕輪回學說和山坡平行後退理論,標志著地貌學的建立;奧地利沃漢恩的《氣候學手冊》、俄國沃耶伊科夫的《全球氣候及俄國氣候》、德國柯本的世界氣候分類,為氣候學奠定了基礎;英國的華萊士對世界動物區劃分為動物地理學奠定了基礎;俄國道庫恰耶夫的土壤地帶學說為土壤地理學奠定了基礎;李特爾和德國的拉采爾建立了人文地理學等等。
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是現代地理學時期。現代地理學是現代科學技術革命的產物,並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發展,其標志是地理數量方法、理論地理學的誕生和計算機制圖、地理信息系統、衛星等應用的出現。現代地理學強調地理的統一性、理論化、數量化、行為化和生態化。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各國各地區經濟開發和建設以及環境管理和保護的需要,地理學將成為一門有堅實的理論基礎、應用理論的基礎性學科,也是一門與生產實際緊密聯系的應用性學科,學科的內容和結構也將發生變化。
地理學中方法性學科和技術性學科——地理數量方法、地圖學等,將率先獲得較多的發展;綜合性分支學科、應用性分支學科,如綜合自然地理學、城市地理學、旅遊地理學、醫學地理學、行為地理學、資源地理學、人口地理學等將有較快的發展;地理學中研究人文的趨勢將會加強,人文地理學在地理學中的比重將會增大。
地理學的研究對象
地理學研究的是地球表面這個同人類息息相關的地理環境,地理學者曾用地理殼、景觀殼、地球表層等術語稱呼地球表面。它是地球各個層圈——大氣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人類圈相互交接的界面,具有一定的面積和厚度。在地球表面,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組成一個宏大的地表綜合體,它具有以下的特徵:
一方面,地球表面是由五個同心圈層組成的整體,它們分別是大氣對流層、岩石圈上部、水圈、生物圈和人類圈。
大氣對流層主要由氣態物質組成,也包括部分液態水和固體顆粒。由於對流層同地面和水面接觸,因此大氣中各種要素都受到下墊面的強烈影響;
岩石圈上部主要由固體物質組成,包含部分氣態、液態物質和微生物,它是生物和人類所依附的場所,也是各種圈層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最集中的地方;
水圈主要由液態水組成,以海洋為主還有陸地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圈在地球表面物質和能量循環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生物圈和人類圈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生物圈是有生命活動的圈層,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生物圈同大氣對流層、岩石圈上部、水圈相互交錯,組成一個巨大的復雜的自然綜合體;
人類的出現是地球表面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人類以其特有的智慧和勞動,通過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對地球表面施加影響,創造了一個新世界,並發展成為一個新的層圈——人類圈。
上述各層圈所組成的地球表面這個綜合體,這是自然歷史發展的結果,各層圈的形成在實踐上亦有一定的順序:岩石圈、大氣圈和水全是無機的物質,首先出現;有機的生物圈及其相關的土壤,是在無機圈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人類則是生物圈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這種發展的動力來自於地球內部和外部力量——太陽能。
另一方面,地球表面是一個不均一的層面,存在著明顯的區域分異。造成地球表面不均一和區域分異的主要原因是太陽能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不均勻性和地球內能分布的不均勻性。人類是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環境中生存和發展的,因此人類的體制和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活動都存在著明顯的區域差異。比如人種的差異、生活方式的差異等等。
在有,地球表面也是在不斷變化的。在地球表面形成過程中,大陸與海洋的面積和位置幾經變遷,氣候歷經了炎熱與寒冷、濕潤與乾旱的多次交替,生物由海洋發展到陸地,有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
自然地理的變化影響人文地理、人文地理也反作用於自然地理。特別是在現代工業化時期,人類的活動是地球表面發生深刻的變化,一方面控制或減輕了某些自然災害,另一方面諸如森林的砍伐、污染、荒漠化等等情況的出現,破壞了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隨著人口的急劇增加、資源的大量消耗,人類的影響程度還在加劇。
地理學研究的特點
地理學是在研究地球表面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並不斷完善理論、方法和手段。
作為研究對象的地球表面是一個多種要素相互作用的綜合體,這決定了地理學研究的綜合性特點。
地理學不限於研究地球表面的各個要素,更重要的是把它作為統一的整體,綜合地研究其組成要素及它們的空間組合。它著重於研究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關系以及地表綜合體的特徵和時、空變化規律。地理學的綜合性研究分為不同的層次,層次不同,綜合的復雜程度也不同。高層次的綜合研究,即人地相關性的研究,是地理學所特有的。
綜合性的特點決定了地理學是一個橫斷學科,它與研究地球表面某一個層圈或某一個層圈中部分要素的學科都有密切的關系,如研究大氣的大氣物理、研究岩石圈的地質學、研究人類圈的經濟學、政治學、心理學等等。地理學從這些學科中吸取有關各種要素的專門知識,反過來又為這些學科提供關於各種要素及與其它現象間聯系的知識。
地球表面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空間分布不均勻的特點,決定了地理學研究又有區域性的特點。由於不同的地區存在不同的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一種要素在一個地區呈現出的變化規律在另一個地區可能完全不同,因此研究地理區域就要剖析不同區域內部的結構,包括不同要素之間的關系及其在區域整體中的作用,區域之間的聯系,以及它們之間發展變化的制約關系。地理區域性研究的內容包括區域內部結構和區際關系兩個方面。
地理學的區域研究根據研究對象的范圍分為三個尺度:大尺度區域著重探討全球或全大陸范圍內的分異規律和內部結構特徵,從而揭示全球或全大陸的總體特徵;中尺度區域研究是分析國家或大地區范圍內區域總體特徵和地域分異規律,以及該地區對大尺度區域分異的作用;小尺度區域是揭示局部地區區域特徵和分異規律,以及該地區對中尺度區域分異的作用。
地球表面不斷變化的特點,決定了地理學必須用動態的觀點進行研究的特點。地理學研究及注重空間的變化,也注意時間的變化。這種變化既有周期性的又有隨意性的;有長周期的,也又短周期的。
用動態的觀點研究地理學,就要求把現代地理現象作為歷史發展的結果和未來發展的起點,研究不同發展時期和不同歷史階段地理現象的規律。現在現代地理學已經有可能對於某些區域的未來發展提出預測,並根據預測結果進行控制和管理,以滿足人們對區域發展的要求。因此。時間和空間統一的概念,在地理學研究中越來越受到重視。
地球表面的復雜性決定了地理研究方法的多樣性。現代地理研究主要採用野外考察與室內實驗、模擬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地球表面,關於地球表面的屬性和特徵的資料主要來自於野外考察,隨著航空遙感、氣象衛星、地球資源衛星、航天技術的成果廣泛應用於地理學研究,提高了野外考察的速度和精度。地理數據的處理、各種地理現象的實驗室模擬等也迅速的發展起來,這不僅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還促進了地理學的快速發展。
地理學學科體系
自然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的特徵、結構及其地域分異規律的形成和演化規律的學科,是地理學兩個基本學科中的一個。其研究對象是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環境,包括大氣對流層、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上部。所屬的分支按研究特點分為兩組:
一組是綜合性的,包括綜合自然地理學、古地理學等。
一組是部門性的,包括地貌學、氣候學、水文地理學、土壤地理學、生物地理學,還包括新近發展起來的,同其他自然學科結合而成的一些邊緣學科,如化學地理學、醫葯地理學,以及異特殊自然要素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如冰川學、凍土學等。
人文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人類各種社會經濟活動的空間結構和變化,以及與地理環境的關系的學科,是地理學兩個基本學科中的另一個。按研究對象可分為社會文化地理學、經濟地理學、政治地理學、城市地理學等分支。
社會地理學即狹義的人文地理學,包括人種地理學、人口地理學、聚落地理學、社會地理學、文化地理學等。
經濟地理學包括農業地理學、工業地理學、商業地理學、交通地理學,以及新近形成的旅遊地力學等。
政治地理學包括狹義的政治地理學和軍事地理學。
城市地理學層士聚落地理學的一部分,隸屬於社會文化地理學,經過近20年的發展,它的研究對象和內容已經超出了聚落和社會文化的范圍,成為人文地理學的一個獨立分支。
歷史地理學是研究人類歷史時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環境及其變化規律的學科,這是地理學的一個年輕的分支學科。
區域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某一區域地理環境的形成、結構、特徵和演化過程,以及區域分異規律的學科,是地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區域地理學強調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統一,注重研究區域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區域綜合和空間聯系。
地圖學是研究編制和應用地圖的理論、方法和技術的學科,是一門以地圖的形式來綜合表達某一地區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識的學科。它是地理學中的技術性學科,同地理學各分支學科都有密切的聯系,在促進地理學的發展和實際應用中歷來起著重要的作用。
理論地理學是研究各類地理現象在統一性的基礎上所遵循的總體規律的學科。其研究內容主要包括空間結構論、人地關系論和區位論等。
應用地理學是運用地理學的理論、原則和方法解決實際的社會、經濟和環境問題的學科。實際上,地理學的不少分支學科就是為了應用而發展起來的,如醫葯地理學、軍事地理學等。由於許多重大問題,比如荒漠化、環境保護、土地利用等問題的解決與研究不是一門學科所能單獨勝任的,而地理學由於是綜合性的橫斷學科,特別適於這種應用性研究。
其它的還有數量地理學、地名學、方誌學等等。
總之,21世紀的地理學將是一門在理論化和數量化基礎上,進一步綜合化、生態化、社會化的理論與應用並舉的兩棲科學。
其它地理學分支學科
地理學概述、自然地理學、地貌學、動力地貌學、構造地貌學、氣候地貌學、應用地貌學、植物地理學、動物地理學、冰川學、凍土學、古地理學、水文地理學、土壤地理學、化學地理學、綜合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農業地理學、工業地理學、商業地理學、交通運輸地理學、旅遊地理學、人口地理學、人種地理學、聚落地理學、鄉村地理學、城市地理學、社會地理學、文化地理學、醫學地理學、政治地理學、軍事地理學、地圖學、地名學、理論地理學、歷史地理學、區域地理學、應用地理學
㈦ 地理是什麼意思
地理 dìlǐ
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漢語「地理」一詞最早見於《易經》。英文中地理一詞則來源於希臘文hê gê(意為「地球」)和graphein(意為「寫」)。
地理非常特殊,因為既有自然(自然地理),又有人文的(人文地理),所以地理是文理兼並的一門大科學~
地理學研究地球表面同人類相關的地理環境,以及地理環境與人類的關系。地理學對人地關系的研究著重是空間關系。
* 地球表面:地理殼-景觀殼-地球表層-大氣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人類圈-陸地-海洋
山脈-大陸架-氣候-植被
人類生活:鄉村-集鎮-城市-人種
國家 -- 世界政區 -- 各國首都 -- 洲 -- 地區 -- 州 -- 省 -- 自治區 -- 特別行政區 -- 聯盟 -- 市 -- 縣 -- 自治縣 -- 旗 -- 郡 -- 城市 -- 城鎮 -- 村落 -- 地名
地理學沒有一個公認的分類體系。在西歐,地理學分為通論地理學(即部門地理學)和專論地理學(即區域地理學)兩部分,通論地理學中分出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大分支下再分次級分支學科。
前蘇聯把地理學分為自然地理學和經濟地理學兩大分支,然後再分次級分支學科。
西方學者把地理學分為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部分,或分為自然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三部分,下面再分次級分支學科。
㈧ 坐標是什麼意思
能夠確定一個點在空間的位置的一個或一組數,叫作這個點的坐標。
坐標,數學名詞。是指為確定天球上某一點的位置,在天球上建立的球面坐標系。有兩個基本要素:基本平面;由天球上某一選定的大圓所確定;大圓稱為基圈,基圈的兩個幾何極之一,作為球面坐標系的極。主點,又稱原點;由天球上某一選定的過坐標系極點的大圓與基圈所產生的交點所確定。
簡介
地理學上定義的坐標,即地理坐標系(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是使用三維球面來定義地球表面位置,以實現通過經緯度對地球表面點位引用的坐標系。一個地理坐標系包括角度測量單位、本初子午線和參考橢球體三部分。
一個點的位置,可以用一組數(有序數組)來描述。例如,在平面上,可以作兩條相交的直線l1與l2;過平面上任一點M,作兩條直線分別與l1、l2平行且與l2、l1交於P2、P1兩點;這樣,M點就可以用它沿平行於l1、l2的方向到l2、l1的有向距離P2M、P1M來表示。這兩個有向距離,稱為點M的坐標,兩條直線稱為坐標軸,坐標軸的交點稱為原點,當兩直線相互垂直時,就是平面直角坐標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