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誰能告訴我怎麼背歷史和地理這兩門科目。沒有很多時間背。自我感覺不好背因為沒有情節很無趣
1、關於地理,看地圖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但地圖冊上的圖很多,看的時候要精選,抓重點,不要抓全面,比方說氣候那個圖,世界洋流和風向氣候帶降水那個圖可以結合來看,中國地形圖(重要的山脈,河流),世界的地形主要記幾個重點地區即可,比方說北美五大湖等,
關於以時區那個經緯度 主要記幾個重要的城市地區即可,比方北京,東京,悉尼,瑞士,紐約,地理的問題大題和選擇中的難題都會出自剛剛我提到的幾點上面,你不要學的太死,更不能死背,地圖是要會看,能看懂,看明白而不是死記硬背,你找你們地理老師咨詢下,因為我教歷史的,對地理這些,只是我的一點個人感受,畢竟沒有你們地理老師那麼專業,老師都是喜歡愛問的學生。
2、關於歷史,任何事物都有技巧——所謂的「捷徑」,歷史學習自然也是如此
舉個例子:《北京條約》的內容:用「天天陪(賠)酒(九)」來記。承認《天津條約》有效,增開天津為商埠,賠償列強白銀,割九龍司地區給英國。
類似這種,歷史記憶有很多規律可循,如時間,對比,階段性,中西比較,說的太學術化反倒引起你的迷惑,用歌謠,口訣,情景小故事,對聯,壓縮法,多種方法不能一一列舉了,深入淺出,找規律才好。
Ⅱ 「地理」為什麼老師告訴我們的知識點,書里沒有。我上的是高一,那是老師做題的經驗還是什麼
老師告訴我們的知識點,書里沒有,地圖裡面有,是經驗之談,可以免去一些復雜的推導過程。你的問題可能是學生中普遍存在的疑問,也是學習方法問題,或者說是「《地理》理從何來」的問題。
痴哥認為「地理」之「理」在於地圖,地圖之理在於記「實」。實際的地方地理現象,通過地圖的抽象記錄而成為地理常識,結構性的地理常識就是老師們言下的「知識點」------當然也是前人的經驗。
所謂「 赤道與晨線相交的點,地方時為6點」,如果有赤道地帶生活經驗,肯定會有親歷感受,老師的經驗可能也來源於人雲亦雲,你與痴哥一樣,沒有赤道地帶的生活經歷,存疑是合理的------出於對前人的尊重,我們不妨去求證,求證地理的方法只有地圖:
找幾幅帶有晨昏線和經緯網的地圖去比較各緯度的晝/夜弧長,根據地圖去【比劃】尋找圖中的:
1、晝(夜)弧所跨的經度(同一條緯線上的晝和夜)
2、子(午)線所在的經度(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圈)
3、然後去假設太陽直射點的不同經度,並運用幾何方法和時區知識推導:赤道是不是被晨昏圈與子午圈一分為四?
--------結合地球的自轉運動,給赤道與這四個交點定時,你會發現,老師所言不虛。
地圖是學好地理的工具,它會使你的知識在抽象中融會貫通,使你的學習狀態更上層樓。
Ⅲ 地理怎麼學(背)
相信有不少人跟我一樣,初中地理沒有認真學好,只能到高中再從頭來學。其實我覺得,學地理是非常有用的,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聯系特別密切。學了地理之後,覺得自己長了不少知識。可以隨心所欲地在地圖上指出任何一個國家及著名的城市,可以辨別出不同國家的地理概況、風土人情,可以了解到各種自然現象的成因、特徵,可以……這些對於懂地理的人來說都只是些皮毛。而對我這個曾經的「地理盲」卻是格外新鮮有趣的。教我們地理的黃國華老師是個全能型的「才子」。上他的課總能給我們一種特別充實的感覺。我們不敢有絲毫的分心,生怕一不留神便讓知識從耳邊溜走。我們總是不停地聽著、記著,一堂課下來,提綱上通常都是密密麻麻的筆記。我想,幸虧有這番「狂補」,要不這些基本的地理常識我們不知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學到呢!�
學地理最重要的是細心。就拿一張地圖來說,上面的每一點信息都有可能成為考試內容,稍不留神錯過一點的話很可能那張圖就白讀了。復習的時候最好是能騰出一塊完整的時間系統地讀。先讀圖。地圖是地理的重頭戲,有時甚至會比書本還重要。山川、河流、城市,把它們的地理位置記清楚。要爭取第一遍時就記熟。因為記地圖有一個特徵,一旦記住了就不會輕易忘記,所以與其隔一段時間復習一次,還不如剛開始就認真地記好。通過平時的應用加深印象,省去復習的時間。�
再有就是看書。要理解地記憶。一般只要是你以前不懂的,看的時候印象就比較深。地理和政治、歷史不同,常識性的東西更多些,因此記憶也不會太難。但是要記的東西也很多,要捨得花時間,自己想竅門,比如「諧音記憶法」或者「形象記憶」等等。在學自然地理時,理解的東西會多一些,因為這部分已經有點接近理科的東西了,但只要肯花時間多想一些問題,學起來也不會太難。人文地理方面,記憶要佔比較大的成分,多背幾遍,爭取一遍比一遍用的時間少,每一遍都能發現一些以前沒有注意到的更細的東西。在高考前的那段時間里,主要是看提綱和卷子,要特別留意那些能與當前時事聯系起來的內容。比如某個特定的地區,或者是環境污染這一類的問題等等。只要你鑽進去了,就會發現地理其實是很有意思的。如果對它感興趣了,還怕學不好嗎?�
最後我想說的是,對於考綜合科的同學來說,不論是學「X」科中的哪一門,都不要孤立地學,要特別留意這幾科中能互相聯系的地方。例如拿到一道時事政治題,就可以想想,它發生在什麼地方,與該地方的地理特徵有聯系嗎?該事件是否有什麼歷史淵源?從政治角度可以如何分析,反映了什麼哲理或政治經濟學原理。養成這種思考的習慣,不久你就可以在這幾科中來去自由了。不過這一切還是要建立在你已經掌握好單科知識的基礎上,單科都沒有掌握好,哪裡還能談什麼聯系呢?所以這也就更強調了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平時就要注意把知識一步一步地吸收好,不要再幻想著到了考前再突擊,那樣的話有可能會摔得很慘。�
高考是一個長期的准備過程,僅有方法遠遠不夠,最重要的是要靠自己平時一點一滴辛苦努力與積累。高中是一片沃土,只要灑下辛勤的汗水,就必定有豐收的一天。從現在就開始准備吧,把你的腳步邁得堅實再堅實些,祝你「笑傲考場」!
Ⅳ (對地理學習有心得的人進)高中地理我很迷惑
同情,深切地同情……可我是學理的,幫不上你啥忙。但我高一時地理學的挺好的。我覺得地理需要有一些理科的思維,不能光是死記硬背,更不能沒完沒了的光做題。要思考,要把各種因素結合起來。比如一個地區的地形與地理位置決定著它的氣候;同時結合其人口與經濟發展情況能分析出其相關政策,從而分析其人口變化趨勢、建築分布情況、城市結構、經濟潛力等等。
高二還要學更多更復雜的氣候情況與其他自然現象什麼的,那時候更要結合相關方面信息去分析,這樣在去背就會容易得多,而且更重要的是考試中能夠活學活用,不怕他出什麼沒學過的東西。其實你考的基本都是學過的知識,但就因為你不會活學活用,所以覺得沒學過那道題。
其實當你真正學通的時候就覺得得心應手了。改改學習方法吧。
Ⅳ 怎樣背地理
既然你問如何背地理,說明你沒有找到學習地理的方法,作為地理教師,我告訴你地理不是背的,你要尋找到學習地理的方法。
首先你要尋找學習地理的方法,
有些人喜歡死記硬背,有些人喜歡做題,地理是門看起來難,學起來很容易的學科。
我的建議:
①興趣,培養學習地理的興趣,地理有很多有意思的規律,需要你善於發現,生活中很多奇妙的現象都是可以用地理知識解釋的。
②地圖:地理離不開地圖,多看地圖,可以先看一些國家的政區圖,什麼國家在什麼地方,然後看地形圖,什麼地方有什麼地形,河流。然後可以看一些抽象的考試中遇見的地圖,看不懂的話多問。可以買一本考試專用的地圖。
③課本:多看課本,仔細的讀一讀,有些話得好好琢磨,地理書上廢話不多,很多語言很精煉,需要多思考。
④做題:多看一些例題解析,多做題。
⑤多問:問老師問學生,問能問的人,不要怕,要大膽,心細。
當然,地理上有很多東西都是相關性的,學習的時候要學會發散思維,比如我們講到歐洲的溫帶海洋氣候,西風帶控制。歐洲的氣候,影響了它的農業,有多汁牧草。那麼它吹西風,工業也有影響等等。有什麼問題,可以多咨詢。
Ⅵ 地理都不會 怎麼學
1、如何學好地理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的決定因素。教師的責任是教學生在學習中同時實現三個轉化:由不愛學到愛學的轉化,又不會學到會學的轉化,由不掌握知識到基本掌握知識的轉化。這三個方面的轉化,是互相聯系的,對所有學生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掌握知識方面的轉化,使學習地理的主要目標。愛學與會學的轉化,既是學地理的目標,又是實現知識專業化重要條件和手段。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從來沒有不愛學而學好地理的典型。現代教學理論,都十分重視愛學和會學的教育。美國教育家布魯納把動機作為一條教學原則提出。而且列為五個教學原則之首;培養學生愛學和會學的要求,被公認為是現代教學改革的重要突破點,使提高各科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和手段。學生如何讓才能做到愛學地理,會學地理,進而把地理學好呢?
一、 認識學習地理的社會意義,增強學習的內部動力
學習地理的社會意義,早為人所稱道。我國古人就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來贊揚那些治世能人。
對學生來說,學習內部動力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是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有興趣地學習,總是使人積極主動、心情愉快沒有沉重負擔感。速度快,效率高,而且穩定。學習間接興趣來源於對學習目標的追求,而直接興趣是由知識內容和學習活動的引人入勝直接引起的。
二、 學會運用地理課學習工具,掌握豐富地理資料
在系統地理知識的整體結構和人們的認識結構中,地理事實材料處於基礎的地位。地理事實材料的載體是教科書、各種地圖、圖表、圖象等,通常稱為地理學習的工具學習地理就要學會運用這些學習工具。這是學習地理的基本功,要結合地理知識的學習有計劃地練好這些基本功。如學習地形就要學會閱讀和繪制等溫線圖、降水量分布圖等。
教科書主要是用文字語言表述地理事實的。它沒有地圖、圖像那樣形象具體給人印象深刻,但它能抓住事實材料的重要環節給人以精闢的啟示。文、圖結合認識和表述地理事實是學習地理的基本功。如用語言文字表述地圖、圖表內容,或用地圖、圖表表述教科書的文字材料,都是非常有益的訓練。
五、要注意培養自己表達和反饋的能力,及時發現知識缺陷,及時進行補救性學習
在學習過程中要善於質疑發問,善於進行自我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補學。
2、還是沒逼到分上,上高一的時候我地理特別爛,一卷二卷加起來就得個30幾分,當時地理老師根本不認識我是誰,有一次班裡的一個女生(我挺煩的一個人)去問老師一道題,正巧我也問的是那道題,老師給她講完了她懂了我還沒懂,她還跟我說不就這么回事嗎?然後我就開始狠心學地理。結果高中三年地理老師(特別高傲的一個女老師)除了我就沒表揚過我班其他人,連考南開的她都沒表揚過,其實地理學起來比歷史政治要輕松很多,很多東西你只要理解了,就不用背,(除了人文地理其餘的不用怎麼背,人文地理背起來也應該要比歷史什麼的輕松有趣吧)他怎麼出題都是那幾句話,比如那個光照圖吧,你就把書上的那就個圖看明白了以後什麼題都不怕。學好地理不僅是為了高考啊什麼的,高中地理所講的知識是每一個人都應該了解的,以後比政治什麼的有用多了,這一點你上了大學就知道了
Ⅶ 初中地理怎麼辦啊什麼知識要背啊!!!!
是高三了么?還是在上初中?
不管哪個都不要先靜下心好好復習整理
要背的說多不多說少不少,看你掌握情況了,一般老師講的重點什麼的都要背
如果為了近期的考試,那就找老師或者這方面比較強的同學幫忙畫重點,抓緊時間背就沒問題,因為初中的主要是記憶的東西,
要是為高考准備,就不能這樣了,而且從現在開始努力時間也是夠得可以利用這個寒假:
先系統粗略的閱覽你要復習的書本,大體勾畫出重點(一般老師都已經勾了,膽識這樣能幫助你形成整體大概印象)
之後由重點展開復習,由點擴展到面
最終要一點,地理主要是圖,要會看圖會分析圖中給的信息,由圖展開對知識點加以記憶,這樣可以更直觀方便
最後做練習,通過不同的典型習題查漏補缺,對掌握的加以鞏固,不是很清楚的查找出來加以記牢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加油啊!對了,地理算是文科中的理科,不像歷史政治月末努力拚個幾天就行的,尤其是關於時間的計算,太陽高度,圖中不同知識點中的聯系與運用等等也是需要積累的
Ⅷ 地理老師拿經緯度就要我們回答地名地形什麼的好麻煩,全世界的都得記背。有什麼學習的好方法
不用全背,你就記住我說的就OK了:1.記住我們常看到的世界地圖上的幾條重要經線:西經20,東經160,180.2.記住世界地圖上的各大洲和地區(我們學過的)的位置。再要是考你地名,就先想想它在地圖上的位置,就能估計出大致位置了。老師沒要求你們記住具體經緯度吧?如果具體到中國的地名,就要記住中國的經緯度范圍了。
Ⅸ 為什麼地理老是聽不懂老師說的,我不知道什麼經緯度,地圖上哪是哪,我花了好多時間去背了,但是被老師提
不想讀書不會讀書原因
客觀原因:
1、教材編排按照「先遠後近、先難後易」的順序,內容上要識記的知識點非常多,導致學習一開始就難,影響學習興趣——無恥專家
2、當前學生入學年齡提前,邏輯思維、空間想像等等地理能力達不到課程要求——腦殘父母
3、長期的應試教育模式及教育產業化,毒害了一代又一代學生和老師,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制度陷阱
主觀原因:
1、義務教育免費就讀——不要錢就不值錢
2、就業門路拓寬,不讀書也能混得好——讀書無用
3、獨生子女吃不得苦,好逸惡勞——天生我才必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