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安徽的一段介紹文字 包括地理位置、面積、人口、自然風貌
安徽,中華人民共和國東部的省份,簡稱「皖」。公元1667年因清代江南省(明代南直隸)東西分置而建省。省名取自安慶府、徽州府首字。中華民國沿襲清代建置,仍置安徽省。對日戰爭期間曾分置皖北行政公署、皖南行政公署。1949年,以長江為界分設皖北人民行政公署、皖南人民行政公署。1952年,重建安徽省。
中文名稱: 安徽
外文名稱: Anhui Province
別名: 江淮,吳頭楚尾
行政區類別: 省
所屬地區: 中國華東
下轄地區: 17地級市,5縣級市,56縣
政府駐地: 安徽省合肥市長江中路221號
電話區號: 0551至0566
郵政區碼: 230000至247000
地理位置: 中國東部,長江下游,淮河中游
面積: 13.96萬平方公里
人口: 6740.8萬(2008年末)
方言: 江淮官話、中原官話、吳語、徽語
氣候條件: 暖溫帶向亞熱帶的過渡型氣候
著名景點: 黃山,九華山,天柱山,琅琊山,徽州民居,花戲樓,明中都城等
機場: 合肥駱崗機場等4民用機場
火車站: 合肥站等
車牌代碼: 皖A至皖S
省樹: 黃山松(迎客松)
省花: 黃山杜鵑
省鳥: 灰喜鵲
著名高校: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
簡稱: 皖
② 安徽省的地形及氣候
安徽省簡稱「皖」,位於中國東南部。全省南北長約570公里,東西寬約450公里,總面積13.96萬平方公里,約占國土面積的1.45%。鄉鎮1850個,省會合肥市。
地理位置和自然狀況
地
形
安徽省地形地貌呈現多樣性,長江和淮河自西向東橫貫全境,將全省分為淮北、江淮、江南三大自然區。淮河以北地勢坦盪遼闊,為華北大平原的一部分。中部江淮之間,山地崗丘逶迤曲折,丘波起伏,崗沖相間;長江兩岸和巢湖周圍地勢低平,屬於著名的長江中下游平原。南部以山地、丘陵為主。全省大致可分為五個自然區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別山區、沿江平原、皖南山區。
安徽地處暖溫帶與亞熱帶過渡地區,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但氣候條件分布差異明顯,天氣多變,降水年際變化大,常有旱澇等自然災害發生。
氣
候
全省年平均氣溫在14-17℃之間,平均日照1800-2500小時,平均無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800毫米。
自然資源
水資源:全省水資源總量約680億立方米。全省重要的水利工程為淠史杭灌溉工程,駟馬山引江灌溉工程。
土地資源:全省耕地面積433萬公頃,土地肥沃,適宜各種農作物生長。
動植物資源:全省林業用地4.18萬平方公里,佔12%。全省植物種類豐富,共有本植物1300餘種,草本植物約2100餘種,動物約500餘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54種,以揚子鱷、白鰭豚最為珍貴。
礦產資源:安徽省礦產資源種類繁多,儲量豐富,分布集中。已發現各類礦產130多種,其中探明儲量的有67種,已開發利用的有49種,保有儲量居全國10位的礦產有38種。按1990年不變價格計算,全省礦產保有儲量的潛在總價值達1.92萬億元,居全國第10位。其中,煤、鐵銅、硫、明礬石等11種礦產保有儲量和潛在價格在華東地區乃至全國均名列前茅。
人
口
人口統計
2005年,全省人口出生率為12.43‰,比上年上升0.81個千分點;死亡率為6.23‰,上升0.73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6.2‰,上升0.08個千分點。
民族分布及人口比例
省內民族主要為漢族,漢族人口為5948.4萬人,佔99.37%;各少數民族人口為
37.6萬人,佔0.63
%。少數民族主要為回族,此外還有滿、蒙、壯、畲等52個少數民族。
文化程度
2005年末,全省共有研究生培養單位19個,當年招生8198人,在學研究生21505人,畢業生4148人。普通高校81所,當年招生19.9萬人,在校生58.9萬人,畢業生11.7萬人。各類中等職業教育(不含技工學校)當年招生27.6萬人,在校生63.3萬人。普通高中760所,招生43.5萬人,在校生117萬人,畢業生30.1萬人。普通初中3188所,招生112萬人,在校生344萬人,畢業生112.5萬人。小學20142所,招生81.5萬人,在校生584.1萬人,畢業生116.2萬人。初中階段適齡人口入學率為97.78%,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為99.54%;普通初中和小學學生輟學率分別為2.4%和0.73%。各級各類成人學校畢業生數91.9萬人。全年共掃除文盲8.6萬人。
③ 安徽的地理位置在哪裡
安徽是個好地方,中國東部,長江下游,淮河中游
④ 安徽風土人情 地理介紹
1、安徽稱為中國戲曲之鄉,安徽戲劇表演藝術歷史悠久,品種較多,名家迭出。地方戲種現存30餘種,分別有黃梅戲、徽劇、廬劇、泗州戲、墜子戲、花鼓燈、推劇、嗨子戲、文南詞、目連戲、含弓戲、四平調、洪山戲、太湖曲子戲、懷腔、彈腔等等。
2、小年夜:農歷十二月二十四,俗稱「小年夜」。前一天深夜,家家戶戶祭灶,供送「九田東廚司命灶君」上天奏事,俗稱「送灶」。祈求灶君在玉皇大帝跟前多說好話,保佑一家人畜平安。
3、徽州人主食為大米,喜秈米不喜大米。山居農戶多以小麥、玉米為食,輔以大米、山芋,毛豆、茄子、扁豆、絲瓜、南瓜、薺菜、韭菜等為小菜,臘月家家殺豬,腌制火腿,春上戶戶曬鹹肉。
4、一日三餐:徽州人的一日三餐,城鄉有別,城裡人習慣早、晚吃稀飯,中午吃干飯,是因為徽州是缺糧之地,長期養成了節約糧食的習慣。農村則因為一日之計在於晨,早上吃的硬些。
5、安徽省在氣候上屬暖溫帶與亞熱帶的過渡地區。在淮河以北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淮河以南屬亞熱濕潤季風氣候。其主要特點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春暖多變,夏雨集中,秋高氣爽,冬季寒冷。
⑤ 安徽省介紹
安徽,簡稱「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合肥。位於中國華東,安徽界於東經114°54′-119°37′,北緯29°41′-34°38′之間,東連江蘇、浙江,西接河南、湖北, 南鄰江西,北靠山東,安徽省總面積14.01萬平方千米。
安徽省居中靠東,沿江通海,地勢由平原、丘陵、山地構成;地跨淮河、長江、錢塘江三大水系。安徽省地處暖溫帶與亞熱帶過渡地區。淮河以北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淮河以南為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安徽省是長三角的重要組成部分,處於全國經濟發展的戰略要沖和國內幾大經濟板塊的對接地帶,經濟、文化和長江三角洲其他地區有著歷史和天然的聯系。安徽文化發展源遠流長,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廬州文化四個文化圈組成。
(5)如何描述安徽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安徽省的自然資源:
1、植物資源
截至2012年,全省維管束植物3200多種,分屬205科,1006屬,約佔全國維管束植物科的60.3%、屬的31.7%、種的11.7%。其中蕨類植物34科、71屬、240種,種子植物171科、938屬。
2、動物資源
安徽省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種類繁多。截至2012年,有高等植物4245種,佔全國種數的14.2%,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6種,二級保護植物25種。脊椎動物44目121科742種,佔全國種數的14.1%。
3、礦產資源
安徽省礦產種類較全,截至2011年,全省已發現的礦種為158種(含亞礦種)。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種126種(含普通建築石料礦種),其中能源礦種6種,金屬礦種22種,非金屬礦種96種,水氣礦產2種,探明儲量的67種,煤、鐵、銅、硫、磷、明礬、石灰岩等38種礦產儲量居全國前10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安徽
⑥ 安徽地理位置怎麼樣
中國東部,長江下游,淮河中游
安徽省位於中國東南部,是中國東部襟江近海的內陸省份,境內山河秀麗、物產豐富、稻香魚肥、江河密布。五大淡水湖中的巢湖橫卧江淮中部,素為長江下游、淮河兩岸的「魚米之鄉」。安徽跨長江、淮河中下游,長江流經安徽段俗稱「八百里皖江」,以長江、淮河為界,形成了淮北、江淮、江南三大地域。東連江蘇、浙江,西接湖北、河南, 南鄰江西,北靠山東。
安徽地形呈現多樣性,全省分為五個自然區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別山區、沿江平原以及皖南山區。長江流經安徽南部,境內全長416公里,淮河流經安徽北部,境內全長240公里。
⑦ 安徽的地理特徵
省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地形地貌南北迥異,復雜多樣。長江、淮河橫貫省境,分別流經全省長達416公里和43O公里,將全省劃分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區三大自然區域。淮河以北,地勢坦盪遼闊,為華北平原的一部分;江淮之間西聳崇山,東綿丘陵,山地崗丘逶迤曲折;長江兩岸地勢低平,河湖交錯,平疇沃野,屬於長江中下游平原;皖南山區層巒疊峰,峰奇嶺峻,以山地丘陵為主。
⑧ 安徽屬於北方還是南方
大部分屬於北方。
中國的南北分界線無論算長江還是算淮河都在安徽境內穿境而過。淮河以南的安徽地區為南方,淮河以北的安徽地區為北方。長江沿岸及其以南的安徽地區為江南,長江以北的安徽地區江淮,黃淮地區。
安徽北部地區(包括:淮北、阜陽、亳州、宿州、蚌埠滁州的鳳陽縣。)屬於北方地區的華北南部,黃淮和江淮地區。
南北方分界線,秦嶺到淮河一線,這個線以北屬於北方,以南屬於南方,安徽有大概三分之一的淮河以北劃到了北方。
安徽南北方差異巨大,長江以南是絕對的南方風格,包括飲食風格和文化語言方面都是南方的。安徽北面是絕對的北方風格,吃的也是麵食,說的是徐州官話。可以說絕對屬於北方。內部差異是非常的大。
(8)如何描述安徽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安徽省的歷史
安徽省建省始於清康熙六年七月甲寅(1667年8月30日),由江南省分治而建,安徽省名由明清時期的安慶府、徽州府兩個府的首字合成。簡稱「皖」,以古皖國為名。
在原始社會末期,安徽省境內的淮北、江淮地區為淮夷方國及南下部落所建方國的領地,江南地區則為吳越文化地區。春秋戰國時期,眾多的方國、封國為北方大國和南方的吳、越、楚等北上的大國所兼並。
⑨ 安徽省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安徽地處中國華東地區,經濟上屬於中國東部經濟區。地理位置東經114°54′—119°37′,北緯29°41′—34°38′。地處長江、淮河中下游,長江三角洲腹地,居中靠東、沿江通海,東連江蘇、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鄰江西,北靠山東,東西寬450千米,南北長570千米,安徽位於低海拔地區,平均海拔119.3米。轄境面積14.01萬平方千米,土地面積13.94萬平方千米,佔全國的1.45%,居第22位。地跨長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形成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區三大自然區域。長江流經安徽境內400千米,淮河流經省內430千米,新安江流經省內242千米。
安徽省共有湖泊580多個,總面積為1750平方千米,其大型12個、中型37個,湖泊主要分布於長江、淮河沿岸,湖泊面積為1250平方千米,佔全省湖泊總面積的72.1%。淮河流域有八里河、城西湖、城東湖、焦崗湖、瓦埠湖、高塘湖、花園湖、女山湖、七里湖、沂湖、洋湖等11個湖泊,長江流域有巢湖、南漪湖、華陽河湖泊群、武昌湖、菜子湖、白盪湖、陳瑤湖、升金湖、黃陂湖、石臼湖等10個湖泊。其中巢湖面積770平方千米,為安徽省最大的湖泊,全國第五大淡水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