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地形圖是什麼
中文名稱:地形圖 英文名稱:topographic map
定義1:表示地表上的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及基本的地理要素且高程用等高線表示的一種普通地圖。
所屬學科:測繪學(一級學科);測繪學總類(二級學科)
定義2:根據國家制定的規范圖式測制或編繪,具有統一的大地控制基礎、投影及分幅編號,內容詳細完備的大、中比例尺普通地圖。
所屬學科:地理學(一級學科);地圖學(二級學科)
地形圖(topographic map)指的是地表起伏形態和地物位置、形狀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圖。具體來講,將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按水平投影的方法(沿鉛垂線方向投影到水平面上),並按一定的比例尺縮繪到圖紙上,這種圖稱為地形圖。如圖上只有地物,不表示地面起伏的圖稱為平面圖。
更多知識請參閱 網路:
http://ke..com/view/285015.htm
㈡ 初中地理六個字的地形圖叫什麼圖
六個字的地形圖叫( 等高線地形圖 )。
等高線是地圖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鄰點所連成的閉合曲線。等高線分為首曲線、計曲線、間曲線。從高程基準面起算,按基本等高距測繪的等高線,又稱基本等高線。從高程基準面起算,每隔四條首曲線加粗一條的等高線,又稱加粗等高線。按二分之一基本等高距測繪的等高線,又稱半距等高線。表示時可不閉合,但應表示至基本等高線間隔較小、地貌傾斜相同的地方為止。
等高線越密集,坡度越陡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根據等高線不同的彎曲形態,可以判讀出地表形態的一般狀況。
等高線地形圖
等高線呈封閉狀時,高度是外低內高,則表示為凸地形(如山峰、山地、丘頂等);等高線高度是外高內低,則表示的是凹地形(如盆地、窪地等)。等高線是曲線狀時,等高線向高處彎曲的部分表示為山谷;等高線向低處凸出處為山脊。數條高程不同的等高線相交一處時,該處的地形部位為陡崖,並在圖上繪有陡崖圖例。由一對表示山谷與一對表示山脊的等高線組成的地形部位為鞍部。等高線密集的地方表示該處坡度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表示該處坡度較緩。
高原:一圈一圈的同心圓,越靠近中心的圓所標的數值越大,代表它的海拔越高
盆地:和高原的圖相同,數值正相反,代表中心的海拔低
丘陵:在一個區域內,有許多小的形同於高原的等高線圖,其標注的值相差不會太大,否則就成山峰了
山地:圖形也類似於高原,不一定是圓形,在一個圈內,可能有兩個或多個小圈,代表山峰
如何識別:看每條線上標的數值,數值越大,代表海拔越高,如高原山地等;數值越小,海拔越低,如盆地。
㈢ 地理幾種圖分別是什麼
是比例尺圖嗎?
地圖上的比例尺-地圖分類
地圖的分類,系指按照不同的標志將地圖劃分成各種類型。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文明的進步,人們對客觀世界認識的不斷深化,地圖內容的選題范圍愈來愈廣泛,因而地圖的品種愈來愈多,數量愈來愈大。為了便於組織地圖生產,地圖的保管、使用和快速檢索,幫助讀者了解各類地圖的性質、用途及其規律性,進一步研究地圖,有必要對地圖進行科學的分類。
地圖分類的標志很多,主要有地圖內容(主題)、比例尺、制圖區域范圍、用途和使用方式等。其中最主要的分類標志是地圖內容和制圖區域范圍;在其它條件相同時,比例尺對確定地圖內容的完備性、詳細性和精確性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因此亦為一項重要的分類標志。
(一)地圖按內容分類
地圖按所反映自然和社會經濟現象等內容的種類、性質和完備程度,分為普通地圖和專題地圖兩大類型,且各自又可細分出若乾子類。
(1)普通地圖
普通地圖,是以相對均衡的詳細程度表示制圖區域內各種自然和社會經濟現象的地圖。其基本內容有水系、地貌、土質植被、居民地、交通線、境界等六大地理要素,此外還表示測量控制點、獨立地物、管線與垣柵等要素。這類地圖的特點是著重描繪地區輪廓、地面起伏形態、自然狀況和人類活動的成果。普遍地圖是最常見的一種地圖,應用很廣泛,具有很高的通用價值,常為社會各部門所使用,廣泛用於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科學文化教育等方面。主要供研究地域的基本情況、各地理要素的相互關系和分布規律,同時也是製作專題地圖的地理底圖。
①平面圖不考慮地球曲率影啊,把小塊地區的地球表面(水準面)當作水平面,將地面上的地物按鉛垂線投影到水平面上,用縮小的相似圖形表示其平面位置及其相互關系所測繪的地圖,稱平面圖。平面圖的顯著特點是涵蓋的實地范圍很小,比例尺很大,一般大於1∶5000,在一幅圖內比例尺處處相同。為工程施工和編制詳細現劃用圖。
②地形圖在平面圖紙上既表示制圖區域地物的平面位置,又用特定符號表示其地貌形態的地圖,稱地形圖。對較大制圖區域,因考慮地球曲率影響,需要採用一定的地圖投影,按一定的精度要求測繪其地物和地貌,用圖解圖形或符號表示。地形圖的特點是地圖比例尺構成系列,一般由1∶500至1∶100萬,其中<1∶5000的地形圖圖上各處比例尺不完全相等;多為實測的或據實測地圖編繪而成的;具有統一的大地控制基礎、有統一採用的地圖投影和分幅編號系統;在生產過程中均嚴格按照測圖規范、編圖規范和圖式進行作業;詳細而精確地表示地面各要素;便於在圖上進行量測和野外實地使用。地形圖為國家各項建設的規劃設計與施工、軍事指揮和科學參考用圖,亦是製作其它地圖的基本資料。地形圖是普通地圖的典型作品。
③地理圖以高度概括的形式反映廣大制圖區域內最主要的地理要素和區域的重要特徵的地圖,稱地理圖。地理圖的特點是涵蓋實地范圍很大,常常為一個流域、一個國家、一個大洲或全球;比例尺很小,未成系列,一般為<1∶00萬至1∶1000萬不等,視需要而擇定;沒有統一的地圖投影和分幅編號系統,圖面上投影變形較大;地圖幅面的大小參差懸殊。多用於研究區域的自然地理和社會經濟的一般情況,了解其概貌,故又稱一覽圖。
(2)專題地圖
專題地圖是以普通地圖為地理基礎,著重表示制圖區域內某一種或幾種自然或社會經濟現象的地圖。這類地圖的顯著特點是,作為該圖主題的專題內容予以詳盡表示,其地理基礎內容則視主題而異,有選擇地表示某些相關要素,因此專題地圖的內容是由地理基礎和專題要素兩部分構成。在地圖領域中,專題地圖發展得最活躍、最迅速,地圖的品種愈來愈多,層出不窮,表示的對象十分廣泛,涉及到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根據專題內容的性質,可劃分為以自然地理要素為主題內容的自然地理圖、以社會經濟要素為主題內容的社會經濟地圖和包容上述兩類專題地圖之外的各種專題地圖的其它專題地圖(又稱工程技術圖)三類;各類又可以分出若干種專題地圖。
(3)普通地圖與專題地圖的實質區別
普通地圖與專題地圖的異同,關鍵不在於形式,而在其內容。在表現形式上,它們可能都用了某些表示方法、符號或顏色,但在內容上,它們始終是迥異的。前者依制圖區域的地理特徵,以相對均衡的詳細程度表示制圖區域的六大類地理要素,以再現制圖區域的地理全貌,顯示的是整體地理環境的區域差異;而後者,則依其某種特定用途,擇取制圖區域的某一種或幾種相關地理要素為其主題內容,其它地理要素皆概略或不予表示,顯示的僅是制圖區域某一地理特徵的區域差異。
(二)地圖按制圖區域分類
地圖按涵蓋的制圖區域分類,其分類標志有多種,採用不同的分類標志,就有相應的種類。
(1)、按區域范圍大小分,有全球地圖、月球地圖、世界地圖、半球地圖、大洋地圖、大洲地圖、分國地圖、省(區)地圖、縣市地圖、鄉鎮地圖等。
(2)按自然區域劃分,如世界基本地理圖、歐亞大陸地圖、太平洋地圖、鄱陽湖地圖、青藏高原地圖、黃淮海平原地圖、長江流域地圖、四川盆地地圖、准噶爾沙漠地圖、黃土區地貌類型地圖、雲南自然區劃地圖等。
(3)按政治行政區域劃分,如世界政區地圖、中國政區地圖、台灣省政區地圖、江寧縣政區地圖、馬集鄉(鎮)政區地圖等。
(4)按經濟區劃分,如上海經濟區地圖、徐海經濟區地圖等。
(三)地圖按比例尺分類
地圖按比例尺分為大比例尺地圖、中比例尺地圖、小比例尺地圖三類,這是區別地圖內容詳略、精度高低、可解決問題程度的,為人們常用的一種分類方法。鑒於各個國家、國內各個部門對地圖精度的要求和實際使用的情況不盡相同,因而對地圖比例尺大小的概念有所不同,以普通地圖為例,其相對性表現為:
(1) 在建築和工程部門,地圖按比例尺劃分為:
大比例尺地圖:1∶500、1∶1000、1∶2000、1∶5000和1∶1萬的地圖;
中比例尺地圖:1∶2.5萬、1∶5萬、1∶10萬的地圖;
小比例尺地圖:1∶25萬、1∶50萬、1∶100萬的地圖。
(2) 在其它各部門,地圖按比例尺劃分為:
大比例尺地圖:≥1∶10萬的地圖;
中比例尺地圖:<1∶10萬、>1∶100萬的地圖;
小比例尺地圖:≤1∶100萬的地圖。
(3) 國家測繪部門將1∶5000、1∶1萬、1∶2.5萬、1∶5萬、1∶10萬、1∶25萬、1∶50萬和1∶100萬八種比例尺地形圖規定為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簡稱基本地形圖,亦稱國家基本圖,以保證滿足各部門的基本需要。其中:
大比例尺地形圖:1∶5000至1∶10萬的地形圖;
中比例尺地形圖:1∶25萬和1∶50萬地形圖;
小比例尺地形圖:1∶100萬地形圖。
在專題地圖中,按比例尺分類亦有類似的細分方法及其相對性。
(四)地圖按用途分類
地圖按其實際用途,可以分為軍用圖、民用圖、教學圖、航空圖、航海圖、交通圖、旅遊圖、規劃圖、郵政通訊圖、參考圖等類型。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再細分,例如參考圖可以再分為科學參考圖和一般參考圖,《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通地圖集》即為科學參考地圖,《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集》即為一般參考地圖。
(五)地圖按使用方式分類
地圖按其使用方式,可分為桌圖、掛圖、屏幕圖和攜帶圖四種。
(1)桌圖:放在桌面上供在明視距離內閱讀的地圖,如地形圖和地圖集等;
(2)掛圖:張掛在牆壁上,供人近距離閱讀的宣傳展覽掛圖和供人遠距離閱讀的教學掛圖等;
(3)屏幕圖:用電子計算機控制的電視屏幕圖,如電視天氣預報地圖等;
(4)攜帶圖:隨身攜帶,供外行隨時查閱的地圖,如袖珍地圖冊、綢質地圖或折疊得小巧的旅遊地圖等。
(六)地圖按其它標志分類
(1)地圖按其感受方式,分為視覺地圖、觸覺地圖(盲文地圖)。
(2)地圖按其結構,分為單幅圖、多幅圖、系列圖和地圖集等。
(3)地圖按其圖型,分為線劃地圖、影像地圖、數字地圖。
(4)地圖按其印色數量,分為單色圖、彩色圖。
(5)地圖按其歷史年代,分為古代地圖、近代地圖和現代地圖。
(6)地圖按空間信息數據可視化程度,分為實地圖和虛地圖兩種。實地圖即為空間信息數據可以直接目視到的地圖,如包括線劃地圖和影像地圖在內的慣用的傳統地圖作品;虛地圖是空間信息數據存貯在人腦或電腦中目視不到的地圖,其中存入人腦的地圖稱為心象地圖,依一定格式存入電腦的稱為數字地圖。
(7)地圖按其顯示空間信息的時間特徵,分為靜態地圖和動態地圖兩種。慣用的傳統地圖都是靜態地圖,它是現實的瞬間記錄;動態地圖是反映空間信息歷時變化,連續呈現的一組地圖,生動地表現出地理環境的時間變化或發展趨勢。
地圖的分類,因分類標志很多,考慮問題的角度不一,而具有很大的相對性,一幅地圖可以歸為這一類,也可以歸為另一類,例如1∶10萬比例尺地形圖,既屬於普通地圖,又屬於桌圖;在工程部門稱之中比例尺地圖,在科研和軍事等部門卻又稱為大比例尺地圖。因此,在進行地圖分類時仍需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㈣ 地理圖和地形圖的區別
地形圖——表示地表上的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及基本的地理要素且高程用等高線表示的一種普通地圖。 地形圖(topographic map)指的是地表起伏形態和地物位置、形狀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圖。
㈤ 地形圖與地圖差別
一、性質不同
1、地圖:按照一定的法則,有選擇地以二維或多維形式與手段在平面或球面上表示地球(或其它星球)若干現象的圖形或圖像。
2、地形圖:地表起伏形態和地理位置、形狀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圖。
二、應用不同
1、地圖:
(1)資源的勘測、規劃和施工;
(2)各級政府機關和工農業行政部門把地圖作為規劃管理的工具;
(3)各類工程的勘察、設計、施工;
(4)資源利用與環境改善;
(5)航空、航海等領域。
2、地形圖: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科學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也是編制各種小比例尺通用圖、專題圖和地圖集的基礎資料。用於戰爭、運輸等。
(5)地理上的地形圖是什麼擴展閱讀:
地圖可以識別特定位置上的內容。在地圖上,可以通過指向地圖上的任何位置來知道位置或對象的名稱以及其他相關的屬性信息。
地圖可以通過合並或重疊數據來分析空間問題。省級政府可以通過合並多層次數據找到合適的垃圾處理場。地圖可以用來確定兩地之間的最佳路徑。通過地圖,包裹遞送公司可以找到最有效的運輸路線;公共交通設計師也可以設計最好的公共汽車路線。
㈥ 地形圖能幹什麼
地形圖是詳細表示地表上居民地、道路、水系、境界、土質、植被等基本地理要素且用等高線表示地面起伏的一種按統一規范生產的普通地圖。
地形圖(topographic map)指的是地表起伏形態和地理位置、形狀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圖。具體來講,將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按水平投影的方法(沿鉛垂線方向投影到水平面上),並按一定的比例尺縮繪到圖紙上,這種圖稱為地形圖。如圖上只有地物,不表示地面起伏的圖稱為平面圖。平面地形圖又分為等高線地形圖和分層設色地形圖。
1,具有以多種方式表達現實世界的獨特功能。地圖可以識別在某一位置上有什麼東西。在地圖上,指向圖上任何位置,都能夠知道這個地方或對象的名字以及其它相關的屬性信息。 地圖可以標明所處的位置。如果的地圖可以實時地輸入全球定位系統(GPS)的數據,就能看到在哪裡、以多快的速度在旅行並且旅途的目的地在何方。
2,可以識別用其它方式不能體現的空間分布、關系和趨勢。人口統計學家通過比較過去編制的城區地圖和現在的城區地圖,可以支持公共決策。流行病學家通過把罕見疾病爆發地點與周圍環境因素相關聯便可以找出可能的病因。 地圖可以將不同來源的數據集成到同一地理參考坐標系中。
GIS 技術的發展拓寬了人們對地圖的認識。與過去作為單純的靜態實體相比,現在的地圖成為了地理信息動態表達的一種主要手段。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一種圖形表達方法。為了信息表達取得更好的效果,地圖在視覺必須要有很強的感染力。
3,電子地圖及其在智能交通中的作用
電子地圖是地理信息系統的一種,它具備了地理信息系統的大多數功能。智能交通系統的大部分信息都需要通過電子地圖來表示。電子地圖能夠把數字信號(包括對數字地圖、遙感數字圖象及自行數字化採集的數據進行可視化處理後形成的數字信號)和模擬信號顯示在計算機屏幕上。 電子地圖主要有兩方面作用:一是多維地圖的靜態顯示和動態顯示作用;二是動態環境下空間資料庫與專題資料庫的交流作用。兩方面相互作用,共同完成GIS中空間數據視覺化的任務。智能交通中的電子地圖作為空間信息特別是交通信息的可視化產品,將交通路線及周圍環境以視覺甚至是聽覺感受的方式傳輸給用戶,成為智能交通系統與用戶交流的最重要工具,因此,電子地圖製作的好壞,直接影響智能交通系統的成敗。
而今現在的手段也越來越先進,對於地圖的讀取不僅僅局限於紙質地圖,還有電子地圖,而這些地圖的製作與編輯都離不開一些地圖軟體,如:ArcGis、Google等等。計算機輔助設計(CAD)系統促進了產生建築物和基本建設的設計和規劃。這種設計需要裝配固有特徵的組件來產生整個結構。這些系統需要一些規則來指明如何裝配這些部件,並具有非常有限的分析能力。CAD系統已經擴展可以支持地圖設計,但管理和分析大型的地理資料庫的工具很有限。
㈦ 中國測繪網/地形圖的三要素是什麼
比例尺、方向和圖例是地圖的三要素.
地形圖指的是地表起伏形態和地理位置、形狀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圖。具體來講,將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按水平投影的方法(沿鉛垂線方向投影到水平面上),並按一定的比例尺縮繪到圖紙上,這種圖稱為地形圖。隨著測繪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現代地形圖的大量艱巨的測繪工作也已由傳統的野外白紙測圖轉向室內的航空攝影測繪和航天遙感測繪,並已逐漸邁向全數字化、自動化測圖
㈧ 地理的地形圖分別是什麼樣子的
地圖分好多的 政治地圖 規劃地圖 交通旅遊地圖 分層設色地形圖 衛星雲圖等
㈨ 求地理五大地形圖
丘陵的等高線地形圖一般有很多圈圈,其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二百米,
山地的地形圖起伏很大,坡度陡峭,等高線較密,海拔在五百米以上,呈脈狀分布
盆地由高地低地兩部分組成,周圍高,中間低,
平原海拔在兩百米以下,起伏變化不大,等高線較稀疏,圈線距離較遠
高原在海拔五百米以上,頂部較緩,周圍邊緣往往有陡崖,中間一個圈,四周有很多圈緊靠著或者有多條線重合成陡崖
㈩ 地理必修一如何看地形圖
如果是分層設色地形圖(彩圖),利用圖例判斷什麼樣的顏色表示多少海拔高度,平均海拔在200米以下的是平原,一般用綠色表示;200-500米之間表示丘陵,一般是一種淡黃色;500米以上表示高原和山地,顏色較重,有點偏棕色。
如果是等高線地形圖,可以直接判斷等高線上標注的數字來判斷其海拔高度,判斷標准同上。
另外如果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是封閉的,若中間數字大四周數字小表示山地,右中間數字小四周數字大則表示盆地,如果等高線向數字大的方向彎曲表示山谷,如果等高線向數字小的方向彎曲表示山脊,如果有多條等高線重合就表示是個陡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