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渾源縣地理位置怎麼樣

渾源縣地理位置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7-13 10:08:32

⑴ 我要去山西大同渾源縣,本人人在哈爾濱,需要怎麼坐車,

沒有直達車,你可以在沈陽或北京轉車到大同,之後在大同汽車站坐汽車到渾源縣,最好是在沈陽轉車,因為在北京轉車還得從北京站坐公交或地鐵或打出租到北京西客站,這樣費時費事費錢。沈陽轉車具體如下:一,哈爾濱到沈陽北坐火車:車次出發-到達發時-到時運行時間票價T181/T184哈爾濱 - 沈陽北08:34 - 14:245小時50分硬座 76 - -T155/T158哈爾濱 - 沈陽北08:45 - 13:384小時53分硬座 76 硬卧下 143 D28哈爾濱 - 沈陽北08:58 - 13:054小時7分一等座 203 二等座 169 D178哈爾濱 - 沈陽北09:06 - 13:104小時4分一等座 203 二等座 169 2624哈爾濱 - 沈陽北09:16 - 16:006小時44分硬座 67 硬卧下 134 二,沈陽北至大同坐火車車次出發-到達發時-到時運行時間票價1137/1140沈陽北 - 大同16:07 - 09:0316小時56分硬座 70 硬卧下 153 1711/1714沈陽北 - 大同16:17 - 08:2916小時12分硬座 126 硬卧下 246 三,大同坐汽車到渾源首先從火車站坐公交或打車到大同新南站(打車10元左右)。之後在新南站坐汽車到渾源,車費10元左右。

⑵ 五座名山的地理位置在哪裡

五座名山指五嶽
東岳泰山
位於山東省中部
中國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
南嶽衡山
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南嶽區
有「南嶽獨秀」的美稱
西嶽華山
位於陝西省西安以東120公里歷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華陰縣境內
北嶽恆山
位於山西渾源縣城南10公里處,距大同市62公里
中嶽嵩山
位於河南省西部

⑶ 五嶽名山的地理位置是怎樣的

東岳泰山(1532.7米),位於山東泰安市。
西嶽華山(2154.9米),位於陝西華陰市。
南嶽衡山(1300.2米),位於湖南衡陽市。
北嶽恆山(2016.1米),位於山西渾源縣。
中嶽嵩山(1491.7米),位於河南登封市。

⑷ 中國五大名山的地理位置分別在那裡

東岳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
東岳泰山:
泰山坐落在山東省中部,為中國五嶽之首,古稱「岱宗」,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高度居五嶽第三位,但它卻被歷代稱為「五嶽獨尊」,原因首先是泰山平地拔起,山勢雄偉,更重要的是泰山在中國的政治、文化歷史上佔有很高的地位,它是歷朝統治者祭天的場所,目前山上有古寺廟22處、古遺址97處、歷代碑碣819塊、摩崖石刻1018處。泰山山麓的岱廟為泰山第一名勝,天貺殿是岱廟主殿,殿內東、西、北三面牆壁畫有《泰山神出巡圖》。岱廟內陳列的沉香獅子、溫涼玉、黃藍釉瓷葫蘆瓶譽為泰山鎮山「三寶」。
西嶽華山:
華山位於陝西華陰縣城南。海拔2160米,以險峻著稱。素有「奇險天下第一山」之譽。華山五峰為南峰落雁、東峰朝陽、西峰蓮花、中峰玉女、北峰雲台。峰上回心石、千尺幢、百尺峽、擦耳崖、蒼龍嶺均為名聞天下的極險之道。華山腳下西嶽廟是歷代帝王祭祀的神廟,創建於西漢,至今仍保存著明、清以來的古建築群。因其形制與北京故宮相似,有「陝西故宮」之稱。
南嶽衡山:
衡山位於湖南中部衡山等縣境內,海拔1290米。南嶽古木參天,終年翠綠,奇花異草,四時郁香,以風景秀麗著稱。南嶽廟是衡山最大殿宇。祝願融峰之高、藏經樓之秀、方廣寺之深、水簾洞之奇,稱為衡山四絕。近年又開辟了麻姑仙境、穿岩詩林新景點。
北嶽恆山:
恆山位於山西省渾源縣東,海拔2017米。相傳4000年前舜帝巡狩四方,見此山勢雄偉,遂封北嶽。恆山分東西兩峰,雙峰對峙,渾水中流。山上怪石爭奇,古樹參天,蒼松翠柏之間散布著樓台殿宇,以幽靜著稱。恆山景觀之最為懸空寺,建於恆山金龍口西崖峭壁上。據恆山志記載,始建於北魏晚期(約公元6世紀),全寺有殿琮樓閣40間,在陡崖上鑿洞插懸梁為基,樓閣間以棧道相通,風景優美,別具一格。
中嶽嵩山:
嵩山位於河南省登封縣境內,海拔1440米,以峻聞名。嵩頂有峻極峰,是嵩山最高峰。嵩山東端中嶽廟,是我國最早的道教廟宇。嵩岳寺塔始建於北魏,為我國現存最古老的磚砌佛塔。嵩陽書院是我國宋代四大書院之一。嵩山西部北麓少林寺,是我國佛教禪宗發源地,也是我國少林拳的發源地。

⑸ 「北嶽恆山」在哪裡呢為何存在感那麼低呢

刷新


「北嶽恆山」到底在哪裡?為什麼它在五嶽中的名氣一直很低?

中嶽嵩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東岳泰山、北嶽恆山,合稱為「五嶽」。

天下之山,五嶽為尊,在中國古代,五嶽的地位一直非常受人推崇。

可是,在五嶽之中,有一座山的存在感卻向來比較低,低到甚至經常被人們忽視。

它就是「北嶽恆山」。



兩座「恆山」的地理位置

於是,明朝朝廷便將北嶽改到了北京偏西北方向的山西渾源。自此以後,「北嶽恆山」就搬了一個家,從河北阜平縣的大茂山變成了今天山西渾源的恆山。

正是由於這次「北嶽搬家」,所以使很多人對恆山的地理位置感到迷惑,導致其存在感大大地降低。

二、極北之地

恆山的存在感低,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它的位置太靠北了。

很多人可能會感到疑惑,既然是「北嶽」,當然位置在北方,這有什麼問題嗎?

問題就在於:恆山的位置太靠北,已經超出了中原文化覆蓋的核心范圍。

縱觀中國數千年歷史,大一統的長壽王朝也不過只有漢、唐、明、清而已,更多的時候北方都是被草原游牧民族所佔領。例如鮮卑建立的北魏、契丹建立的遼、女真建立的金、蒙古建立的元等等。


北宋時期,恆山位於宋遼交界位置

也就是說,在中國歷史的大部分時間中,北嶽恆山要麼是處於游牧民族的管轄之下,要麼是處於戰爭的最前線。在這種情況下,古代的恆山很難受到文人士大夫的青睞和光臨,很難積攢下一個名山大川所必須的人文氣息。



五嶽的地理位置

而反觀其他四岳,華山位於長安附近,嵩山地處洛陽之畔,泰山則聳立在山東平原上,一枝獨秀。就連地處湖南的南嶽衡山,也因為衡陽回雁峰的美名,以及嶽麓書院的人氣而名甲天下。這四座大山基本上都處於古代儒家文化的核心地帶,自古名流往來,題詠不斷,對比之下,北嶽恆山的位置的確相對的有點邊緣化,因此名氣也就相對較低了。

三、恆山山脈

北嶽恆山與其他四岳相比,還有一個特殊之處:它本質上是一個山脈,而非一座山峰。


從地形圖可以看出,北嶽恆山起於山西大同的輝源縣,終於山西朔州市,是一座長達200多公里的山脈。其主峰為渾源縣的「天峰嶺」,海拔高度為2016米。本來這個海拔在五嶽之中算是比較高的了(僅次於華山的2160米),但是,整個恆山山脈上還有非常多的高峰,僅海拔超過2400米以上的山峰還有8座,海拔2000米以上的更是數不勝數。

在這些高山群峰的襯托之下,恆山主峰的高度並不能顯得特別的突出。

恆山山脈峰嶺起伏星布,群山壁立,猶如一條匍匐在山西北部的蜿蜒巨龍。不得不說,它的氣勢的確恢宏龐大。但是,由於它是一條山脈,而非傳統意義上的山峰,所以立身於群峰之中,很難有那種「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從這個方面來說,恆山與坐落在平原地帶的泰山、嵩山相比,在氣勢方面還是有些相形見絀。不是因為恆山不高,而是因為周圍地勢環境的襯托。

四、與「衡山」同音

最後,人們之所以對恆山的印象不夠深刻,還跟它與南嶽「衡山」的發音相同有關。

由於發音的原因,很多人經常分不清「恆山」與「衡山」的區別,更是經常把二者混淆。所以,恆山的存在感不強,也是存在一些客觀原因。

不過,雖然恆山在五嶽之中的名氣相對較低,但它仍然是我國名山大川中璀璨奪目的一顆明星。

它地處極北,絕塞獨秀,號稱「人天北柱」;它戍衛著太原盆地的北部,坐擁雁門關、平型關、紫荊關等雄關險隘,自古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它山上的懸空寺有1500多年的歷史,在懸崖峭壁之間凌空建閣,成為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跡;它還是道教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成為了全真教的祖庭聖地。


由於地理和人文的種種原因,恆山一向存在感不高,它雖然名列五嶽,卻向來被人們忽視。但是,這並不能掩蓋它獨有的那種鍾靈毓秀的氣質,以及屹立塞北的不屈和孤傲。或許我們應該改變以前的看法,到恆山走一走,看一看,對它進行重新的審視和品讀。

⑹ 大同巿地理位置、地形概況、氣侯情況、著名景點、主要物產

大同市位於省境北部,介於內外長城之間,是大同盆地的中心。為山西省第二大工業城市,晉、冀、蒙三省(區)和山西省北部各縣的交通樞紐,為山西省北部門戶,自古就是軍重重鎮和戰略要地。
全市總面積14176平方千米。總人口298萬人(2003年)。市人民政府駐城區迎賓西路。郵編:037008。代碼:140200。區號:0352。

大同市轄4個市轄區、7個縣。即城區、礦區、南郊區、新榮區等4個區和陽高縣、天鎮縣、廣靈縣、靈丘縣、渾源縣、左雲縣、大同縣等7個縣。

塞上古城大同,是我國北方的歷史文化名城,曾為三代京華,兩朝重鎮。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早在舊時器時代,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夏、商、周屬冀州、並州。戰國末期開始置郡沒治,公元前三世紀,大同已建城池,趙之名將李牧修築烽火台及部分長城。西漢初,大同稱平城縣屬雁門那。公元 398年,北魏遷都平城(今大同),建都達96年之久。在此期間,大同曾大興土木,修建城池、宮室、宗廟上百座,聞名中外的雲岡石窟就是這一時期開鑿的。北齊天保七年改稱恆安鎮,北周置雲中縣,隋改為雲內縣屬冀州郡。唐初名定襄縣和雲中縣,屬雲州治天寶初為大同軍治。遼重熙十七年始置大同縣,為遼金陪都稱西京,至元二年雲中縣並入大同縣。明、清兩件皆設大同府。1949年建大同市屬察哈爾省管轄,1952年劃歸山西省。1993年 7月原雁北地區撤銷,左雲、大同縣、陽高、天鎮、渾源、廣靈、靈丘等原雁北地區所屬部分縣,統劃大同市所轄。

該市三面環山,御河縱貫南北。中部、南部是廣闊的平川(大同盆地),整個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山區可分為南、中、北三段。南部山區山勢險峻,主峰塔兒山海拔1714米。大同煤田主要分布在這里。中部山區,最高峰為大鍾山,海拔1417米,是大同中部制高點。北部山區群山交錯,為深坡陡,最高峰銀星山海拔1565米,野孤嶺海拔1201米,與東南部馬鋪山構成大同北部門戶,也是京包鐵路咽喉。西北部丘陵、山地交錯,溝谷縱橫,地形復雜。境內主要河流有御河、十里河、口泉河、淤泥河。雨季河水暴漲,平時水量極小。較大水庫有趙家窯水庫、石家寨水庫。城區和礦區水源充足,山區部分鄉村飲水困難。該市氣候干寒多風,溫差較大,年均氣溫6.4度,一月均溫--11.8度,七月均溫21.9度,年均降雨量 400O毫米左右,初霜期為九月下旬,無霜期 125天左右。

全市現有耕地801.7萬畝,占總面積的百分之三十一。主要種植穀子、玉米、薯類、小麥、該麥、葫麻、蔬菜等。由於市域內多丘陵山地,無霜期短,雨量稀少,故農業不甚發達。

該市礦藏資源豐富,主要有煤炭、石灰石、高嶺土、耐火粘土、石墨等。其中尤以煤炭儲量為最,且煤質好、熱量大,是優良的動力用煤,素稱「工業細糧」。著名的「大同煤田」總面積達1700多平方公里,是我國主要煤田之一,可供動力、煉焦、化工、民用。全市主要工業行業有煤炭、電力、機械、建材、化工等。大同礦務局年產原煤3000萬噸以上,佔全市原煤產量的四分之三,居全國之首。此外山西柴油機廠、大同水泥廠、大同機車廠等都是規模宏大、機械化程度較高的國營骨幹企業。大同西部雲崗溝內的四台溝礦,是我國自行設計的特大型礦井,年產原煤 500萬噸。大同二電廠是京、津、唐地區城市供電基地之一。

大同境內交通發達,該市地處同蒲、京包、大秦鐵路的交會處,為晉、冀、蒙三省(區)的交通中心,也是由北京經烏蘭巴托至莫斯科的國際鐵路線的重要聯運站。大秦鐵路是我國第一條重載運煤鐵路專用線,並有口泉和雲岡兩條支線,連通市區和各主要煤礦。大同現有對外公路七條,分別和北京、包頭、太原、繁峙、保定、左雲、豐鎮相通。另有至塘沽的大塘公路正在建設。境內還有縣級和鄉鎮級公路多條構成了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

大同市歷史悠久,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文物古跡眾多。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雲岡石窟;善化寺;上、下華嚴寺等。
大同市行政區劃
大同市面積14176平方千米,人口298萬(2003年)。
城區 面積46平方千米,人口58萬。郵政編碼037008。區人民政府駐迎賓西路30號。
礦區 面積62平方千米,人口44萬。郵政編碼037001。區人民政府駐新平旺同泉西路248號。
南郊區 面積 966平方千米,人口28萬。郵政編碼037001。區人民政府駐五一路。
新榮區 面積1006平方千米,人口11萬。郵政編碼037002。
陽高縣 面積1678平方千米,人口29萬。郵政編碼038100。縣人民政府駐龍泉鎮。
天鎮縣 面積1635平方千米,人口21萬。郵政編碼038200。縣人民政府駐玉泉鎮。
廣靈縣 面積1283平方千米,人口18萬。郵政編碼037500。縣人民政府駐壺泉鎮。
靈丘縣 面積2720平方千米,人口23萬。郵政編碼034400。縣人民政府駐武靈鎮。
渾源縣 面積1965平方千米,人口35萬。郵政編碼037400。縣人民政府駐永安鎮。
左雲縣 面積1314平方千米,人口14萬。郵政編碼037100。縣人民政府駐雲興鎮。
大同縣 面積1501平方千米,人口17萬。郵政編碼037300。縣人民政府駐西坪鎮。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止到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5)》,人口截止2003年底。 *
大同市城區

城區位於大同市中心,東鄰御河,西銜南郊區馬軍營、平旺鄉,南接南郊區的東河河、時庄鄉,北達南郊區的白馬城、安家小村鄉。總面積46.129平方千米。總人口60萬人(2004年)。

區人民政府駐迎賓西路30號。郵編:037008。代碼:140202。區號:0352。

城區轄14個街道:南關街道、北關街道、東街街道、西街街道、南街街道、北街街道、新建南路街道、新建北路街道、大慶路街道、新華街街道、西花園街道、老平旺街道、向陽里街道、振華南街街道。
大同市礦區

礦區位於大同市西南部。總面積62平方千米。總人口44萬人(2004年)。

區人民政府駐新平旺同泉西路248號。郵編:037001。代碼:140203。區號:0352。

礦區轄24個街道:新勝街道、新平旺街道、煤峪口街道、永定庄街道、同家梁街道、四老溝街道、忻州窯街道、白洞街道、雁崖街道、挖金灣街道、晉華宮街道、馬脊樑街道、大斗溝街道、王村街道、姜家灣街道、新泉路街道、民勝街道、口泉街道、馬口街道、燕子山街道、杏兒溝街道、青磁窯街道、平泉路街道、四台溝街道。

解放初期礦區為大同市第五區。1950年3月第五區撤銷,改為「口泉礦區辦事處」。1951年4月改名為「口泉礦區人民政府」。1954月5月,口泉礦區改稱口泉區,下轄11個街道辦事處,還與城區、郊區共管27個鄉134個村。1958年,大同市劃歸雁北專署領導,口泉區與城區、郊區、古城區、懷仁區、雲岡區共管24個公社601個自然村。1965年,大同市從雁北劃出,大同、懷仁兩縣劃歸雁北,城區、口泉區共轄13個公社182個村劃歸大同市。1966年5月,將城區、口泉區所轄農業區域劃出,成立郊區,口泉區轉以城鎮工作為中心。1970年10月,大同市劃歸雁北領導,全市轄城區、礦區、南郊、北郊四個行政區。礦區隸屬大同礦務局和大同市雙重領導。1979年口泉鎮、馬口街道及南郊區管轄的部分工業企業劃歸礦區,同時改變「政企合一」的管理體制,礦區脫離與大同礦務局的隸屬關系。1980年2月,礦區直屬大同市領導,形成了礦區與南郊區交錯的格局。
大同市南郊區

南郊區東鄰大同縣,南連懷仁縣,西接左雲縣,北與新榮區毗連。總面積966平方千米。總人口28萬人(2004年)。

區人民政府駐五一路,郵編:030001。代碼:140211。區號:0352。

南郊區轄3個鎮、7個鄉:古店鎮、高山鎮、雲岡鎮、口泉鄉、新旺鄉、水泊寺鄉、馬軍營鄉、西韓嶺鄉、平旺鄉、鴉兒崖鄉。

古店鎮
轄:古店村、北宋庄村、聖水溝村、馬站村、北羊坊村、山底村、孤山村、北榆澗村、窨子溝村、趙家窯村等。
高山鎮
轄:小窯頭村、羅家辛窯村、段家小村、南信庄村、南辛村、峰子澗村、馬脊樑村、枯樹村、東店灣村、燕子山村、桃柏溝村、白塘子村、小蒜溝村、黃土溝村、窯洞村、南溝村、萬家嘴村、辛庄村、南羊路村、北羊路村、碾子溝村、高山村、業家村、上碗溝村、張家灣村、二台村等。
雲岡鎮
轄:雲岡村、吳官屯村、姜家灣村、白廟村、大南溝村、三道溝村、榮華皂村、劉官莊村、興旺庄村、栗庄村、石頭村、張寺窯村、校尉屯村、竹林寺村、麻村村、水泉村、榆澗村、紅牆村等。
口泉鄉
轄:口泉村、回去村、同家梁村、銀塘溝村、曹家窯村、四老溝村、鄭家嶺村、白洞村、永定庄村、里南溝村、店村村、韓家窯村、趙家小村、米庄村、落里灣村、大路辛庄村、辛寨村、堡子店村、牆框堡村、蘇庄村、西房子村、高庄村、甘河村、西萬庄村、下窩寨村、郊城村、上窩寨村、羊坊村、榆林村、楊家窯村、小營村、張留庄村、郝庄村、五法村、窯子坡村等。
新旺鄉
轄:五愛村、永久村、解放村、新華村、先鋒村、和平村、新民村、永寧村、新旺村、新中村、紅旗村、新泉村、新勝村等。
水泊寺鄉
轄:水泊寺村、石家寨村、泗庄村、海力村、肖家寨村、東墳村、西墳村、牛庄村、燕庄村、泉寺頭村、金家灣村、馬家小村、梓家村、古城村、馬家堡村、曹夫樓村、齊家坡村、小南頭村、寺兒村、沙嶺村、艾庄村、塔兒村、西谷庄村、東王莊村、西王莊村等。
馬軍營鄉
轄:馬軍營村、小站村、五里店村、宋庄村、陽合坡村、上皇莊村、下皇莊村、安家小村、小石子村、白馬城村、陳庄村、田村村、東河河村、西河河村、智家堡村、周家店村、房子村、新添堡村、十里鋪村、十里店村、西水磨村等。
西韓嶺鄉
轄:西韓嶺村、東韓嶺村、東肖河村、小太村、肥村村、太善村、馬辛庄村、魏辛庄村、仝家灣村、茶坊村、北村村、南村村、南灣村、高店村、謝店村、要庄村、馮庄村等。
平旺鄉
轄:平旺村、拖皮村、王家園村、時庄村、馬營村、三井村、煤峪口村、石岩庄村、忻州窯村、大北溝村等。
鴉兒崖鄉
轄:鴉兒崖村、常流水村、魏家溝村、馬林澗村、喬村村、興勝溝村、雙井溝村、盤道村、高駝村、黑流水村、王村村、紅糜溝村、官窯村、老窯溝村等。

大同市南郊區於1970年10月成立,因區政府駐地在大同市西南,且轄區土地又以市郊南部為最廣,故名南郊區。1949年5月大同解放後,初期市郊及鄰近廠礦、村莊分屬一、二、三、四、五區和礦區管轄。1952年改為城區、口泉區、郊區管轄。1958年後,又分屬城區、口泉區、郊區、古城區、懷仁區、雲岡區管轄。1966年5月,成立大同市郊區,以市級農業系統各局和城區、口泉區的農村部分為行政區域。1970年10月,撤銷郊區,成立南郊區。
大同市新榮區
新榮區北靠長城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南接南郊區,東鄰陽高縣、大同縣,西連左雲縣。總面積1006平方千米。總人口11萬人(2004年)。

區人民政府駐地郵編:030002。代碼:140212。區號:0352。

新榮區轄1個鎮、6個鄉:新榮鎮、破魯堡鄉、郭家窯鄉、花園灣屯鄉、西村鄉、上深澗鄉、堡子灣鄉。

新榮鎮
轄:辛窯村、上甘溝村、新勝溝村、里場溝村、外場溝村、總高墩村、新榮村、李大頭村、王堂窯村、小官窯村、畔溝村、魯家溝村、村安樂庄村、光明村、前井溝村、張布袋溝村、後井溝村、龐家窯村、下甘溝村等。
破魯堡鄉
轄:火石溝村、破魯堡村、東旺庄村、彭場村、裴家窯村、高向台村、黃土口村、吳施窯村、山前庄村、王屯村、八墩村、水深唐村、劉家窯村、西旺庄村、鹼灘村、六墩村、栗恆窯村等。
郭家窯鄉
轄:郭家窯村、半坡店村、紅溝梁村、二隊地村、東張士窯村、東渠村、拒門堡村、賈什隊村、二隊窯村、二道溝村、梁頂村、菜元溝村、賈家屯村、蘆家窯村、東勝庄村、助馬堡村、磚樓溝村、二十五村、四道梁村、北劉窯村、木家坪村、助馬口村、北溫窯村、庄窩墩村、張士窯村、楊家場村、張力窯村、座堡窯村、元營子村、十三邊村等。
花園灣屯
轄:青羊嶺村、花元屯村、前井村、溝澗寨村、楊窯村、葦子灣村、清泉村、靳溝窯村、馬庄村、太平庄村、謝士庄村、於政府村、張指揮營村、麻口村、鎮川堡村、萬泉庄村、西寺村、三里橋村、鎮川口村、三墩村、元墩村、姜庄村、侯家堡村、馬河村、常勝庄村、圪坨村、尚龍門村、道士窯村、水溝畔村、青花村、趙彥庄村、三百戶村、黍地溝村等。
西村鄉
轄:西村村、沙河村、五旗村、謝場村、獅村村、新站村、東村村、夏庄村、白山村、甘庄村、戶部村、鎮虜村、李花庄村、七里村、和勝庄村、智家堡村、雞窩澗村、碓臼溝村、大窯山村、小窯山村、暢家嶺村等。
上深澗鄉
轄:上深澗村、下深澗村、蔡家窯村、蔡店村、張大仁村、施家窪村、劉中和村、劉安窯村、張旺庄村、馬家村、後所溝村、前窯村、新村、西梁村、北辛窯村、東梁村、前坡村、東坡村、後坡村等。
堡子灣鄉
轄:拒牆堡村、劉新莊村、楊州窯村、高家窯村、草漢窯村、拒牆口村、李三窯村、閆家窯村、風咀梁村、蔡家窯村、馬武溝村、馬廠村、祁皇墓村、靳圪塔梁村、堡子灣村、胡家窯村、二十一牆村、得勝村、鎮羌堡村、河東窯村、黑土墩村、二道溝村、四道溝村、楊里窯村、馬家窯村、李培溝村、磨復其灣村、宏賜村等。
大同市歷史沿革

戰國屬趙,秦置平城縣。北魏天興元年於此定都。北齊天保七年改稱恆安鎮,北周置雲中縣,隋改為雲內縣。唐開元十八年(730年)置雲中郡和雲洲。遼重熙十三年(1044年)於今大同城建西京,十七年(1048年)置大同縣附郭。自此,大同縣名沿用未改。金西京路總管大同府。元因之為西京路,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更名大同路;至大元年(1309年)改屬中都留守司,四年(1311年)復屬宣慰司。至元二年(1265年)雲中縣並入大同縣。明洪武七年(1374年)為大同府治。抗日戰爭時期分設東、西大同縣。1949年5月解放後,大同城區建為大同市,屬察哈爾省。
春秋時期為游牧民族樓煩占據。戰國時期屬趙國,設置雲中、雁門、代郡。秦統一六國後置雁門郡。兩漢時期為平城縣,隸屬雁門郡。三國曹魏時隸屬冀州新興郡。北魏自雲中徙都平城,置司州牧及置代尹,又置恆州,領轄八郡十四縣。北齊將北恆州改為恆安鎮,隸屬恆州太平縣。北周將太平縣改為雲中縣。隋以其地屬雲、朔、代三州,為避隋文帝楊堅之父楊忠的名諱,故而將雲中縣改為去內縣。唐開元年間置雲州,天寶初年改雲中郡,乾元初年復為雲州,咸通九年置大同軍節使,領轄雲、朔、蔚三州。五代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遼。遼重熙十三年改雲州為西京,設西京道大同府,大同始稱於此時,領轄弘州、德州二州以及大同縣、雲中縣、天成縣、長青縣、奉義縣、懷仁縣、懷安縣七縣。北宋宣和五年預置雲中府路,因宋遼對峙,大同為遼所佔據,故而雲中府路只是虛設而已。金為西京路大同府,置西京路總管府,又置留守司。西京路領轄二府(大同、德州)、七節鎮、八刺郡、三十九縣、九鎮。大同府領轄大同縣、雲中縣、宣寧縣、懷安縣、天成縣、白登縣、懷仁縣七縣以及奉義、窟龍城、安七疃三鎮。元朝大同中書省河東山西道,改西京道為大同路,領轄八州、五縣、七屯。八州:弘州、渾源、應、朔、武、豐、東勝、雲內;五縣:大同、白登、宣寧、平地、懷仁;七屯:山陰、雁門、馬邑、鄯陽、洪濟、金城、寧武。
明朝實行省、府、縣三級制。明初設山西行中書省,不久改為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共轄五府、三直隸州、七十七縣。大同府轄四州、七縣、十三衛所。四州:朔州、應州、渾源州、蔚州;七縣:大同縣、懷仁縣、馬邑縣、山陰縣、廣靈縣、廣昌縣(河北省淶源縣)、靈丘縣;十三衛所:大同前衛、大同後衛、大同左衛、雲川衛、大同右衛、玉林衛、陽和衛、高山衛、天成衛、鎮魯衛、平魯衛、威遠衛、井坪千戶所。
清朝定鼎中原以後,承襲明朝轄制,山西為十八省之一,共轄九府、十直隸州、六散州、八十五縣、十二直隸廳。大同府(治大同)轄二州七縣一廳。二州:渾源州、應州;七縣:大同縣、天鎮縣、陽高縣、懷仁縣、山陰縣,廣靈縣、靈丘縣;一廳:豐鎮廳(由豐川、鎮寧二衛合並);朔平府(治右玉),轄一州三縣一廳,一州:朔州;三縣:右玉縣、左雲縣、平魯縣;一廳:寧遠廳(豐、寧二廳今在內蒙)。
中華民國元年大同府廢,民園二年五月置雁門道,治大同,轄雁北十三縣和析州十三縣,共計二十六縣。當時雁北十三縣有:大同縣、懷仁縣、應縣、山陰縣、朔縣、平魯縣、左雲縣、右玉縣、陽高縣,天鎮縣、渾源縣、靈丘縣、廣靈縣。
1937年9月13日,日寇侵佔大同之後,二10月15日成立"晉北自治政府",1939年4月成立「晉北政廳」隸屬日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1943 年改為「大同省公暑」。在此期間所轄雁北13縣,即:大同縣、懷仁縣、應縣、山陰縣、朔縣、平魯縣、左雲縣、右玉縣、陽高縣、天鎮縣、渾源縣、靈丘縣、廣靈縣。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於大同農村開辟抗日根據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以京包鐵路和北同蒲鐵路為界線,成立了東西大同縣,東大同縣屬晉察冀邊區,西大同縣屬晉綏邊區。1949年5月1日雁同地區解放以後,劃歸察哈爾省管轄。
1952年11月,察哈爾省撤銷後,雁北十三縣及大市又劃歸山西管轄。1958 年雁北地區與忻縣地區合並為晉北專區,1961年雁北與忻縣兩個地區分開,大同改為省轄市。1964年恢復大同縣、懷仁縣,屬大同市管轄,1965年二縣劃歸雁北專署管轄。1970年4月,大同市劃歸雁北地區革命委員會領導。1972年3月,大同市復為山西省轄市。大同市轄有四區,即:城區、礦區、南郊區、新榮區;雁北地區轄有十三縣,即:大同縣、懷仁縣、應縣、山陰縣、朔縣、平魯縣、左雲縣、右玉縣、陽高縣、天鎮縣、渾源縣、靈丘縣、廣靈縣。(以上摘自網路)

雁北專區、晉北專區、雁北專區、雁北地區

1952年原察哈爾省雁北專區劃歸山西省,原由察哈爾省直轄的天鎮縣劃入雁北專區,專署駐大同市。轄大同、陽高、天鎮、廣靈、靈丘、渾源、應縣、懷仁、山陰(駐岱嶽鎮)、朔縣、平魯、右玉、左雲等13縣。1954年大同、懷仁2縣合並,改名為大仁縣(駐大同市)。雁北專區轄12縣。1958年撤銷雁北專區,改設晉北專區,專署駐大同市。原由省直轄的大同市及原雁北專區所屬大仁、天鎮、靈丘、應縣、朔縣、左雲、陽高、廣靈、渾源、山陰、平魯、右玉等12縣及原忻縣專區所屬忻縣、代縣、五台、陽曲、嵐縣、岢嵐、河曲、五寨、寧武、崞縣、繁峙、定襄、靜樂、興縣、保德、偏關、神池等17縣劃入晉北專區。撤銷陽曲縣,並入太原市;撤銷大仁縣,並入大同市和山陰縣;撤銷應縣,並入山陰縣;撤銷忻縣、定襄2縣,合並設立忻定縣(駐原忻縣城)。撤銷崞、代2縣,將崞縣部分地區並入寧武縣;代縣部分地區並入繁峙縣;崞、代2縣其餘地區合並設立原平縣(駐原崞縣城)。撤銷岢嵐縣,並入五寨縣;撤銷神池縣,並入五寨、寧武2縣;撤銷嵐縣,並入靜樂縣;撤銷保德縣,並入河曲、興縣2縣;撤銷偏關縣,並入河曲縣;撤銷天鎮縣,並入陽高縣;撤銷廣靈縣,並入渾源縣;撤銷平魯縣,並入朔縣;撤銷右玉縣,並入左雲縣。晉北專區轄大同市及忻定、原平、繁峙、五台、靜樂、興縣、河曲、五寨、寧武、陽高、靈丘、渾源、山陰、朔縣、左雲等15縣。1960年,恢復廣靈、保德、偏關、應縣4縣。原平縣由原崞縣城遷駐原平鎮。晉北專區轄1市、19縣。1961年撤銷晉北專區,復設雁北專區,專署駐大同市。大同市改由省直轄。將忻定、寧武、原平、繁峙、五台、靜樂、興縣、河曲、五寨、保德、偏關等11縣劃歸忻縣專區。恢復天鎮(駐天鎮縣城)、平魯(駐井坪鎮)、右玉(駐右玉縣城)3縣。雁北專區轄11縣。1965年大同市所屬大同(駐大同市)、懷仁2縣(此2縣為1964年恢復),劃入雁北專區。轄13縣。1970年雁北專區改稱雁北地區,地區駐大同市。轄大同市及大同(駐大同市)、陽高、天鎮、廣靈、靈丘、渾源、懷仁、應縣、山陰(駐岱嶽鎮)、朔縣、平魯(駐井坪鎮)、左雲、右玉等13縣。1971年大同縣駐地由大同市遷西坪。1972年大同市改由省直轄。雁北地區轄13縣。1973年右玉縣駐地遷梁家油坊。(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沿革(1949-1979)》史為樂編)
1989年1月,成立朔州市,轄有朔城區(原朔縣)、平魯區(原平魯縣)、山陰縣。
1993年6月25日,國務院《關於山西省撤銷雁北地區調整大同市、朔州市行政區劃的批復》(國函[1993]93號)批復:撤銷雁北地區;將原雁北地區管轄的左雲、大同、陽高、天鎮、渾源、廣靈、靈丘7縣劃歸大同市領導;將原雁北地區管轄的懷玉、右玉、應縣3縣劃歸朔州市領導。山西省省委、省政府下發《關於雁北地區與大同市合並,實行市領導縣體制的實施方案》。7月10日正式實施。

大同市地圖

山西政區目錄

太原市:太 原 市;古 交 市;清 徐 縣;陽 曲 縣;婁 煩 縣;太原城區
大同市:大 同 市;大 同 縣;天 鎮 縣;陽 高 縣;左 雲 縣;廣 靈 縣;靈 丘 縣;渾 源 縣
朔州市:朔 城 區;平 魯 區;山 陰 縣;應 縣;懷 仁 縣;右 玉 縣
忻州市:忻 州 市;原 平 市;繁 峙 縣;代 縣;五 台 縣;定 襄 縣;寧 武 縣;靜 樂 縣;神 池 縣;五 寨 縣;岢 嵐 縣;偏 關 縣;河 曲 縣;保 德 縣
陽泉市:陽 泉 市;平 定 縣;盂 縣
呂梁市:離 石 區;孝 義 市;興 縣;交 口 縣;方 山 縣;石 樓 縣;嵐 縣;中 陽 縣;交 城 縣;臨 縣;文 水 縣;柳 林 縣;汾 陽 縣
晉中市:榆 次 區;介 休 市;昔 陽 縣;壽 陽 縣;和 順 縣;左 權 縣;榆 社 縣;太 谷 縣;祁 縣;平 遙 縣;靈 石 縣
臨汾市:臨 汾 市;候 馬 市;霍 州 市;隰 縣;蒲 縣;吉 縣;古 縣;安 澤 縣;鄉 寧 縣;汾 西 縣;洪 洞 縣;浮 山 縣;翼 城 縣;襄 汾 縣;曲 沃 縣;大 寧 縣;永 和 縣
運城市:運 城 市;絳 縣;夏 縣;聞 喜 縣;垣 曲 縣;新 絳 縣;稷 山 縣;河 津 市;萬 榮 縣;臨 猗 縣;永 濟 市;平 陸 縣;芮 城 縣
長治市:長 治 市;黎 城 縣;武 鄉 縣;沁 縣;沁 源 縣;襄 垣 縣;潞 城 市;平 順 縣;壺 關 縣;長 治 縣;屯 留 縣;長 子 縣
晉城市:晉 城 市;高 平 市;陵 川 縣;沁 水 縣;陽 城 縣

⑺ 恆山屬於哪個市

北嶽衡山地理位置: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
恆山風景區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城南,距大同市區62公里。恆山,人稱北嶽,亦名「太恆山」,又名「元岳、紫岳、大茂山」,與東岳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為五嶽,為中國地理標志,揚名海外。1982年,恆山以山西恆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曾名常山、恆宗、元岳、紫岳。位於渾源縣城南10公里處,距大同市市區62公里。其中,倒馬關、紫荊關、平型關、雁門關、寧武關虎踞為險,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沖,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主峰天峰嶺在渾源縣城南,海拔2016.8米,被稱為「人天北柱」,「絕塞名山」,「天下第二山」。

⑻ 山西渾源民風民俗調研報告

渾源縣位於山西省東北部的大同盆地東南邊緣,地處桑乾河支流渾河中上游。東接廣靈,西毗應縣,東南部以恆山與靈丘、繁峙縣分界,北面由六棱山與大同、陽高2縣相連。總面積為1966平方公里。轄6鎮12鄉358個行政村,總人口約34萬,縣城人口12萬人。 目錄 [隱藏] 1 概述 2 行政區劃 3 歷史沿革 4 氣候 5 地理 6 經濟 7 資源 8 交通 9 旅遊 10 參考資料 渾源縣-概述 圓覺寺(渾源縣晉劇團) 渾源始置於西漢,定名於唐,因渾河發源於縣境內,故名渾源縣。現轄6鎮12鄉。2000年總人口32.6萬。渾源縣位於山西省東北部的大同盆地東南邊緣,地處桑乾河支流渾河中上游。東接廣靈,西毗應縣,東南部以恆山與靈丘、繁峙縣分界,北面由六棱山與大同、陽高2縣相連。總面積為1966平方公里。轄6鎮12鄉358個行政村,總人口約34萬,縣城人口12萬人。
渾源縣-行政區劃 渾源縣轄6個鎮、12個鄉:永安鎮、西坊城鎮、蔡村鎮、沙圪坨鎮、王莊堡鎮、大磁窯鎮、東坊城鄉、裴村鄉、駝峰鄉、西留村鄉、下韓村鄉、南榆林鄉、吳城鄉、黃花灘鄉、大仁庄鄉、千佛嶺鄉、官兒鄉、青磁窯鄉。渾源縣-歷史沿革 渾源縣第二中學 漢置崞縣、繁峙縣,俱屬雁門郡。(崞縣故治在今渾源縣西二十里麻庄,繁峙縣故治在今渾源縣北二十里。)東漢末二縣俱廢,晉復置二縣,永嘉五年(311)皆入於代。北魏改崞縣為崞山縣,東魏天平二年(535)改屬繁峙郡。同年繁峙縣移往今繁峙縣東。後周廢崞山縣。隋為雲內縣地,唐為雲中縣地,後分置渾源縣。屬應州。以渾源河發源於縣境之唐峪,故名渾源。五代晉,縣隨州入遼仍為渾源縣。金貞佑二年(1214)於縣置渾源州,元初改渾源縣為恆陰縣。至元四年(1267)並入渾源州,屬大同路。明清時俱為渾源州,均屬大同府。民國元年五月改為渾源縣,後屬雁門道。抗日戰爭時期縣境南北山區均為我根據地,屬晉察冀邊區。公元1912年渾源州改為渾源縣。1945年全縣解放。1949年10月,屬雁北專署歸屬察哈爾省。後屬察哈爾省,1952年重歸山西省。1952年11月,雁北專置劃歸山西省,縣隨屬。1958年11月至1959年7年,渾源縣與廣靈縣合並為渾源縣,屬山西省晉北專署,隨後兩縣分治。1961年,本縣屬山西省雁北地區專署。1993年7月,雁北地區與大同市合並為大同市,本縣隨屬至今。 渾源縣-氣候 渾源屬溫帶乾旱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6.2℃,一月份平均 -12℃,七月平均21.6℃。年平均降雨量429.4毫米,年平均日照量2696.3小時。渾源縣-地理 渾源縣渾源縣地處黃土高原的邊緣地帶,地貌類型復雜,結構多樣。縣境地貌南山北坡中間川。南山區面積佔全縣總面積的54%;北坡區面積佔全縣總面積的29%;川區面積佔全縣總面積的17%。域內地勢起伏較大,卧羊場山海拔最高,主峰高達2333米。渾河西部河床海拔最低,僅為1050米。境內山脈較多,主要有恆山、卧羊場山、穆桂英山、鬍子嶺、馬鬃崖、翠屏山、搶風嶺等,海拔均在2000米以上。其中恆山山脈山勢陡峭,溝壑縱橫,沿東北――西南走向,將全縣分為南北兩部分,構成渾源的地貌骨架。境內河流主要有渾河、唐河,分屬海河流域的桑乾河水系和唐河水系。境內主要有渾河、唐河兩大水系,河床年經流量為1.19億立方米,注入永定河、海河。境內山脈為恆山山脈,它西銜雁門,東延燕雲,兩千米左右山峰並肩面立,號稱108峰,蜿蜒起伏,奔騰如行,全縣海拔高度為1050—2333米之間。渾源縣-經濟 農業採取有效措施,培育壯大萬生黃芪、美華草業、裕春飼料、大瑞涼粉、恆山畜產品有限公司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全縣黃芪、仁用杏、雜糧種植面積分別達到20萬畝、6萬畝、20萬畝,一大批農民依靠龍頭企業增收致富。全縣新建了龍窪、西坊城、王莊堡3個農貿市場,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26個,培育農民經紀人1000多人。流通體系的進一步完善,使農產品銷售渠道更加順暢。該縣還立足比較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養殖業。渾源縣-資源 山西恆山酒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渾源縣自然資源、礦產資源、旅遊資源豐富獨特。全縣耕地91萬畝,糧食產量正常年景在1.4億公斤左右。主要品種有:穀子、黍子、蠶豆、莞豆、莜麥、大豆、小麥、玉米、高粱、土豆等。蔬菜產量2億公斤,土豆澱粉產量可達1.5億公斤。味道鮮美、風味獨特、營養豐富、且高蛋白、高磷、高鈣、低脂肪的黃芪羊,年飼養量30萬只。全縣黃芪面積33萬畝,是中國黃芪之鄉,世界頂級黃芪—正北芪的產地。宜林面積103萬畝,主要品種有華北落葉松、油松、樺樹、楊柳樹、經濟林等。礦產資源較為豐富,有煤、膨潤土、沸石、花崗岩、鐵、鉬、銅、金、高嶺土等20多個礦種。煤炭儲量17億噸。屬山西八大煤田之一。膨潤土儲量1億噸,是全國大型優質鈣基膨潤土礦藏之一;沸石儲量4億噸,為山西唯一產地;花崗岩儲量1.93億立方米,尤其是黑色花崗岩為世界石材精品;大白泉優質天然礦泉水,含偏硅酸18.9mg/l,日出水量2000噸。渾源縣-交通 渾源縣郵政局 渾源縣地理位置優越,屬環渤海經濟區,東西部結合部,東距北京300公里,天津350公里,石家莊300公里,南距五台山140公里,太原280公里,北距大同60公里,呼和浩特260公里。沿(北)京大(同)高速公路到渾源3.5小時,境內公路東西南北,十字貫通,通訊手段網路系統先進齊全,電力供應充足。渾源縣-旅遊 恆山後山牌樓 境內名勝古跡甚多,有恆山主峰山腰上的北嶽朝殿,其中有建築年代最早的飛檐凌空和結構玲瓏的北嶽寢宮。恆山主峰西側的唐峪口有著名的北魏懸空寺,寺廟建於峭壁之上,以建築驚險奇特而著稱。此外,縣城西北的麻庄漢墓和城東的栗毓美美清墓,均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凌空摩崖建築懸空寺,建於北魏時期,距今1400多年,是國內現存唯一建於懸崖上的木構建築,也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結構奇特,巧奪天工。青銅器遺址、麻庄漢墓群、古長城、古城堡、古峰火台、古磁窯遺址、革命烈士紀念塔等文物勝跡。境內湯頭溫泉是全國為數不多的氡泉,出面水溫72℃,譽為北方第一泉。

閱讀全文

與渾源縣地理位置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