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影響林線分布的原因是什麼
森林界限簡稱林線,指高緯度地區或高山,由於低溫(月平均氣溫最高在7℃以下)和風及土壤等條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線。 在平地一般是高寒地帶的針葉林的北限(北半球),見於北緯60—70°附近,而海岸附近多為較此更低的緯度。在高山,大體上是以發達的亞高山帶針葉林為上限,如日本島根縣大山也有山毛櫸林。森林界線的高度隨著低緯度趨向高緯度而降低,在同一座山,一般南側比北側要高,在同一斜面池沼方面也比山脊有更高的傾向。再有普通台地連接的高山也比孤立的高山要高。日本本州中部高山大概在2400—2600米附近,北海道高山是1000米附近。在森林界線以上或以北,喬木疏生,並即將達到喬木界線,而無喬木生長。連接於高位沼澤的水濕地區的森林也表現出一種界線,這是在高緯度地區以外所存在的局部現象。
Ⅱ 什麼是山地林線
山地林線是指海拔多少米時就不生長樹木的這個海拔高度吧
Ⅲ 有沒有人地理好的,幫我解釋一下森林高度下線是什麼,拜託了
高大山脈形成垂直地帶性,由山麓到山頂依次分布多個自然帶。同樣的自然帶在不同山地分布的高度是不同。例如溫帶森林帶在低緯度高山區分布的高度高,在較高緯度山地分布的高度低。森林帶在山地分布的最低處海拔就是森林高度下線。
Ⅳ 高中地理。結實線穩定,說明種子傳播范圍向上也穩定,那麼為什麼林線的海拔會快速提升呢!
錯的
種子傳播范圍穩定≠林線穩定
林線邊界代表支持樹苗萌發的上界,實際種子傳播范圍可以遠超林線,只不過超過林線的種子統統萌發不了。
結實線不變而林線出現推進,這只是代表全球變暖對岳樺的萌發和繁殖並不一致(更明白些,那就是冬春的升溫和夏秋不一樣)
Ⅳ 林線的問題探討
概念辨析
長期以來,對高山森林上限附近植被界線的稱謂很多,定義也有較大差別,指標不夠明確,給研究工作帶來很多不便(於澎濤,2002)。
在以往的文章中,對高山森林-苔原(forest-tundra)的稱謂有高山林線(alpine timberline)、森林界限(forest limit)、森林邊界(the edge of forest)、森林上界(forest border)、森林上部界限(the upper limit of forest),甚至還有人稱高山林線以上森林(forest above treeline)、樹木線(tree-limit)和樹線(tree-line)(戴君虎,1999)。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詳細討論。
高山樹線是界定零散而直立樹木最高分布上限的假想界線。樹線邊界位置的確定帶有幾分主觀色彩,因為它依賴於對「樹木」這一術語的解釋,並且在樹線的不同樹種可能存在不同的生長型,如樹籬型或墊狀樹叢型。
同樣,森林上限的位置,即連續森林和上部樹線地帶的界限,也要依賴於對「森林」這一術語的理解。高山林線(alpine timberline)一開始系指北美商用林的上限(Larson,1974),因其表達簡明扼要,為大多數人所接受。較常被引用的高山林線定義有以下幾種(戴君虎,1999):
第一,Griggs(1914、1938、1946)理解為:「(北美)針葉林以上、森林與草地之間的張力帶」。
第二,Wardle(1968)指出:「高山林線是指生長較好、樹冠對稱樹木的上界」。後來又補充說道:「高山林線是廣義上理解的山區樹木和森林生長的上界」(Wardle,1974)。
第三,Tranquillini(1979)的定義是:「高山林線是指郁閉林分以上,因生存而與自然艱苦抗爭的矮曲林帶,並且這些分布在上限處的低矮樹木因環境的脅迫而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又說:「這與英文文獻中的矮曲林(krummholz)相一致」。
第四,Bliss(1985)在一篇高山研究的綜述文章中提到:「高山林線是森林和高山苔原帶之間包括樹島(tree island)和矮曲林的廣闊生態過渡帶」。
第五,Holtmeier(1994)認為:「高山林線是一條或寬或窄的介於郁閉森林與樹線(treeline)之間的過渡地帶,它常常由畸形樹木組成。這一生態過渡帶中的生態條件既不同於郁閉林內部,也不同於極地和高山苔原」。
第六,Pott(1992)等在進行阿爾卑斯山的林線研究時,參考前人成果,對有關界線的劃分和術語的使用進行了討論,認為「forest line」是郁閉森林的上限。郁閉森林的蓋度在40%以上,樹高至少4~5m。樹木分布的最上限稱為「tree line」,這一界線以下不僅有邊界明顯的樹島或孤立木,還有在遺傳上仍屬於大高位芽植物的低矮樹木所組成。樹線以上還有樹木物種線(tree species line),是在遺傳上固定下來的矮曲木分布的最上限。森林線與樹線之間的張力區,可以看作是與林線(timberline)這一術語等同的過渡帶。
由此可見,林線並非是指一條界線,而是指一個過渡帶。但也應該看到,學術界歷來認為高山林線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Tranquillini,1979),除上述的過渡性林線(transitional、graal opening)外,還有一種郁閉型林線(a closed stand or a sharp line),即森林突然在林線位置停止向上爬升,使林線成為一條劃分樹林與草甸的截然界限。
綜上所述,對高山林線概念的理解應包括以下基本內容:
第一,應強調高山林線是劃分高山區景觀類型的一條重要的生態過渡帶;
第二,郁閉林的上限以長勢良好、樹冠對稱的樹木為界(Holtmeier,1994);
第三,對過渡型高山林線而言,它的外貌特徵是矮曲林,但樹高一般定義在2m以上(Larson,1974;Bliss,1985)。這與Slatyer和Nobel(1992)在《景觀界線》(Landscape Boundaries)中的理解相近似;
第四,各類型的高山林線都是歷史和現代諸多環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戴君虎,1999)。本文所指林線為郁閉森林到樹木物種線的一個過渡帶。
上文摘自:平湖市地理教研員許婉英的博文
森林上限是垂直地帶譜中一條重要的生態界限,常稱為樹線。這條界線以下發育著以喬木為主的郁閉的森林帶;而界線以上則是無林帶,發育著灌叢或草甸常形成墊狀植物帶,在海洋性條件下有的可發育成高山苔原帶。樹線對環境臨界條件變化的反映十分敏銳,其分布高度主要取決於溫度和降水,強風的影響也很顯著。樹線通常與最熱月平均氣溫10℃的等值線相吻合(類似於苔原帶和亞寒帶針葉林帶的分界線)。
在乾旱地區,樹線受水分的影響較大,林帶高度和最大降水帶高度相當。
一些低緯山地的頂部,其海拔高度和水、熱條件遠未達到針葉林的極限,仍然出現森林上限,這是由於山頂受到強風作用的結果。如:粵北南嶺山地海拔高度不超過2000米,樹線卻出現在1800米處,其下是已明顯矮化的常綠闊葉林,其上為灌叢草甸植被。
Ⅵ 一道高中地理題
6.因為:林線是指高緯度地區或高山地區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線
所以,最熱月平均氣溫越高,林線越高,另外,地處赤道地區,有高山,海拔高,如內個乞力馬扎羅山,位於赤道附近,海拔較高,因此林線較高。對比海拔高度,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雖然海拔高,但是的最熱月平均氣溫遠低於其他地區,因此海拔不能成為影響林線高度的首要因素。年平均氣溫的話,南半球的高緯度地區年平均氣溫遠不如北半球低緯度地區高,因此不選C答案,光照強度的話,海拔越高,雲層越薄,光照越強,青藏高原符合這一點,但是與南半球的各地區相比,其林線卻不如南半球的高,因此不選B。所以,綜上所述,選擇D
5.看A,從左往右依次向南,林線山地先升高,後降低,由北向南林線北坡低於南坡,所以不選A
看B,北緯30度與南緯10度左右的林線幾乎等高所以不選B
看C,先看D解析,都被排除,只能選C
看D,例如北緯30度與南緯30度,北緯地區海拔高,以山地高原為主,不屬於沿海位置,南緯30度地區,貌似是澳大利亞,四面沿海,但是其林線卻低於北緯30度內陸,所以不選D
Ⅶ 高中地理
不同的氣候類型可以生長什麼種類的植被,植被可以因為生長環境的不同而被分類,譬如高山植被、草原植被、海島植被等。環境因素如光照、溫度和雨量等會影響植物的生長和分布,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植被。
區域劃分:
熱帶雨林
巴拿馬的熱帶雨林多位於低緯度熱帶地區,南北緯約10度之間,如南美洲、非洲和東南亞附近的熱帶雨林。雨量充足,年雨量在2,000公釐以上,無明顯干濕季之分;溫差小,平均溫約攝氏25—27度。以常綠闊葉樹為主。森林層次復雜,可以分成地被層、草本層、灌木層、亞喬木層、喬木層和樹冠層等。為爭取陽光,有些樹種可以長到80米以上。
熱帶旱林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熱帶旱林位於緯度約10—25度之間,主要分布於熱帶雨林南北兩側,如非洲、南美洲雨林的南北兩側及印度的森林。和熱帶雨林比較,熱帶旱林有明顯的干、濕季之分;隨著季節變化,林相會做出不同的改變。乾季時,樹木的大部份樹葉會掉光,以減少水份散失;當雨季來臨時,充沛的雨量會迅速將森林重新綠化起來。
熱帶草原
坦尚尼亞北部的熱帶草原分布緯度與熱帶旱林相似,但較熱帶旱林更為乾燥,如非洲的疏林草原。由於雨季短、乾季長,使得森林不易生長,而形成草原的自然景觀。雨季多在夏季,其餘時間通常久旱無雨。時常發生的火災使得該區沒有茂密的森林,草地在火災過後很快生成,留存下來的樹木通常有著相當程度的防火能力。
荒漠
非洲南部的喀拉哈里沙漠主要分布於大陸內陸區或背風的山區,雨量在300公釐以下,蒸發量大於降水量,日夜溫差大,如撒哈拉沙漠、戈壁沙漠等。隨著地點的不同,降雨量和氣溫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智利阿塔卡馬沙漠位於熱帶,且幾乎全年無雨,北美的索諾蘭沙漠卻有每年近300公釐的雨量,而蒙古的戈壁沙漠冬季均溫則可降至攝氏零下20度。主要植物為仙人掌、矮灌木及草本植物等耐旱植物。
地中海灌木林
科西嘉的硬葉灌木地分布於南北緯30—40度左右的地區,夏干冬雨,全年氣候溫和,如地中海地區、美國加州、南非開普敦地區等。主要植物以硬葉灌木植物為主。夏季的旱季時常發生火災,因此此區的樹木都有相當的防火能力;灌木則生長周期短暫,在濕季迅速生長,旱季死亡,以避開旱災和火災。
溫帶草原
美國堪薩斯州的溫帶草原分布緯度與溫帶森林相似,但年雨量較少,約300—1,000公釐,如美國中西部、阿根廷及東歐、中亞至蒙古的大草原。降雨量不足以使樹林生長,但也不致於形成沙漠,主要植物以禾本科及菊科等草本植物為主。
溫帶森林
美國康乃狄克州的溫帶森林主要分布於中緯度溫帶地區,年雨量約650—3,000公釐以上,如東亞、西歐及美國東部的溫帶闊葉林。以闊葉樹為主,如楓、橡、榆等。樹葉在秋、冬季時會凋落,以減少水份及能量喪失,因此被稱為落葉樹。
康乃狄克州溫帶森林區這個地區是受到人類影響最大的地方。數千年來,人類砍伐樹木,發展農業。現在,世界大部份的溫帶原始森林均已消失;在北美西部,只有1—2%的溫帶原始森林仍然留存。
針葉林
挪威的針葉林分布於高緯度地區,如歐亞大陸北部及加拿大、阿拉斯加的針葉林。冬季長而嚴寒、生長季短。年雨量約200—600公釐。以裸子植物為主,如松、柏、杉等。終年常綠。樹葉呈針狀,可以減少水份散失。
苔原
弗蘭格爾島的苔原又稱為寒原或凍原。分布於極地高緯度地區。降水量低、生長季短。主要植物為苔蘚、地衣及矮小灌木等。夏季短,植物在短暫的生長季節迅速開花結果。
山地
日本涸沢岳附近的高山植物山地的環境和植被隨著海拔的變化而有所不同。海拔越高,氣溫也越低。一些低緯度地區的高山上,常可以見到類似高緯度地區的植被。
在年平均溫度低於10℃的高山地帶,樹木不易生長,在森林所能到達的最高海拔,稱為林線。高山地區由於常年低溫、地形陡峭、表面土壤稀少、強風吹襲、烈日照射等自然環境因素,不適合樹木生長,因此高山植物大多為矮小的灌木或草本植物。由於生長季節短、動物媒介少,高山寒原的植物大多具有鮮艷的花朵或果實,以吸引動物媒介傳播花粉、種子。
Ⅷ 地理中,林線指全部森林的上線還是某一種自然帶的下線
森林的上限,這之上植被不在發育森林了。
Ⅸ 林線的高度
這個問題較為特殊。
以天山山脈為例,她的基帶是以草原,草甸為主,但是當山脈海拔上升到一定時,出現了針葉林帶。
這個原因,主要是當地近地面,水分較小,當一定高度的高空,水分積聚較多(迎風破)
造成。
Ⅹ 林線的地理位置
在平地一般是高寒地帶的針葉林的北限(北半球),見於北緯60—70°附近,而海岸附近多為較此更低的緯度。
在高山,大體上是以發達的亞高山帶針葉林為上限,如日本島根縣大山也有山毛櫸林。森林界線的高度隨著低緯度趨向高緯度而降低,在北半球同一座山,一般南側比北側要高。再有普通台地連接的高山也比孤立的高山要高。日本本州中部高山大概在2400—2600米附近,北海道高山是1000米附近。
在森林界線以上或以北,喬木疏生,並即將達到喬木界線,而無喬木生長。連接於高位沼澤的水濕地區的森林也表現出一種界線,這是在高緯度地區以外所存在的局部現象。
狹義的林線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線。一般規律為:緯度越低,林線越高;降水越少,林線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