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雷山縣地理位置論文怎麼寫

雷山縣地理位置論文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2-07-14 06:52:30

⑴ 關於地理論文關於地理環境的論文應該怎麼寫

地理環境的論文。理解好

⑵ 啊啊啊啊~~~地理小論文怎麼寫啊

首先,要寫一個獨聚匠心的題目,一吸引讀者的好奇心[暫不舉例(呵呵,我也沒想出來個好題目,靠你自己啦!)]
然後,內容要新穎,不要沉迷與老套,這個就要靠你自己去搜集一些真實可靠的資料了,要有說服力的!加上你自己獨特的見解,等讓人心服口服!
最後,一切准備就緒,接下來,也就是最重要的一項,要有深厚的文學功底,流淌的把你所搜集的資料和你獨特的見解聯系起來,然後寫下來!
這樣,就可以寫出一篇出色的論文了,(切記,句子不要過於華麗,也不要過於朴實)

⑶ 如何學好地理 寫一篇論文

關於如何學好,首先是個人態度,學好一門學科首先要培養對它的興趣,下面是按照本人高中學習地理的一點兒經驗,希望對你有幫助。

第一 從區域地理上來說,區域地理的靈魂是自然地理,學好區域地理,首先要了解一個地區的絕對位置和相對位置,絕對位置就是其地理經緯度,相對位置就是該區域與周圍區域的相對關系,比如以中國為例,中國的相對位置是在太平洋西(北)部,在亞洲東部,在日本的西部等等,絕對位置在73°33′E到135°05′E,3°51′N到53°33.5′N(不知道這些數據是否准確,我已經有很久沒有再看地理了)之間。了解了區域的絕對位置和相對位置,就可以考慮其他地理因素了。
一.從絕對位置出發,可以推斷出改地區的氣候類型(不考慮其他因素),然後從氣候類型就可以知道該地區的其他地理要素,還是以中國為例,從南部到北緯33°,我們知道這一帶是亞熱帶季風氣候,那麼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隨之就出來,什麼雨熱同期啊等等特點再配合上這些地區的地形(多平原),這就聯繫到了農業類型——水稻種植業,等等等等,就這樣一步一步的推導,從而形成一個龐大的地理知識網路,一層一層的,脈絡十分清晰,而且加強你的記憶。
二.從相對位置出發,主要就是考慮區域的經濟社會因素了,比如該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交通,工業等等,還是以中國為例,中國的沿海,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它可以發展近海養殖業,遠洋捕撈業,鹽場等等,再特殊一點兒,珠三角地區,由於該地區臨近港澳,又有東南亞龐大的市場網,所以該地適合發展輕工業,因此珠三角的工業類型是輕工業綜合工業基地。
當然,學習區域地理,不僅僅是從地理位置上來的,這僅僅是一個空間概念,我們還得考慮其他因素,從自然方面,有地形,水資源等等,從社會經濟方面,有資金,技術,政府支持力度,交通,等等,然而這裡面又有很多因素是相互串聯的,在這里我要介紹一種串聯記憶法,就是把不同類型的地理因素串聯起來,你會發現,他像數學裡面的公式一樣好使。我舉一個例子,以重慶為例,重慶以山城著稱,其地形以山地為主,這就決定了重慶的農業是很落後的,因為耕地面積實在是太少了,而山地適合幹嘛,適合發展林果業種植啊,可以因地制宜的發展林果業,因此重慶的柑橘在國內知名,然後,重慶的氣候,應該說是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冷夏熱,夏天又三伏,因此就給本來就不好的農業傷口上撒了一把鹽,從地形出發,山地地形就限制交通,因此重慶的交通不發達,山地地形以破碎為主,所以大體上重慶的城市類型都是分散型。時間緊迫 ,其他的就不多說了,這里重點介紹一種地理記憶分析方法——串聯記憶分析法,細細去品味吧,很有用,我就是用這個方法,曾經地理考過滿分。
到這里,區域地理就差不多了(其實還有很多,一時我想不起來了,諒解)我想學好區域地理,主要還是要多掌握知識點,然後把知識點融會貫通。
第二 從自然地理來說,這個我只想說,很大程度是跟你的數學思維有關,這個也是困擾許多人的難點,但是在很多地理高手看來 ,這是一個拿分點,為什麼?因為,他們深入的理解了。能夠完全運用知識。
那麼,怎樣學好自然地理呢,整個自然地理就是在地球,大氣循環,氣候,資源等等,這些裡面,我前面以前介紹了一些比如氣候啊什麼的,這些其實不是難點,難點是地球和地圖這一塊兒,我分別介紹一下學習重點。
關於地球,首先是地球在宇宙空間中,對地球的基本認識,然後是太陽,地球,月球的關系,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地球公轉的意義和光照圖,在這些裡面,所有的東西都是以圖的形式作為載體呈現出來的,所以首先是要學會看圖,怎樣能夠把圖和題目的意思看得更明白呢,這里所有學習自然地理的人都覺得,空間想像能力實在是很重要,所以要培養自己的空間想像能力,在這里我特別想說說光照圖和晨昏線,因為這個往往是考試重點,怎樣學習呢?第一,掌握基礎知識,而且要很牢固不能混淆;第二,學會分析圖,最好的辦法就是置入場景法,把題目所傳達的意思迅速的通過你自己的理解化復雜為簡單,一層一層的剝。 第三,揣摩出題人的意思,就是要揣摩考點,這個看靈性和悟性了.......
關於地圖,這就是所有地理上的圖像,其中有 區域地圖,地球的地圖,比例尺,等值線等等,這裡面最難的是等值線,等值線分很多種類型,我隨便說幾種,等高線,等深線,等降水量線,等壓線,等溫線,等密度線等等,這個裡面錯綜復雜,就需要思維清晰的分析,這里出題時千變萬化,我就不好舉例了,但是我可以提出一些常見的技巧,比如,對於風力,等壓線越密,說明風力越大,冬季陸地上的等溫線向低緯彎曲,夏季,陸地上的等溫線向高緯彎曲,一月份,北半球陸地上的等溫線向南彎曲,海洋上的等溫線向北彎曲 ,南半球也一樣,在高空中,風向與等壓線平行(這個經常是考點)說了這么多,總之一句話,這一部分得多做題,多積累經驗,另外就是奪掌握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識。
過了地球和地圖這兩關,你的自然地理就基本解決了,所以一定要多花工夫在這兩點上(我是過來人哦)這里也一般是高考的難點。
第三 人文地理 方面,這個就沒什麼可以講的了,我系統的介紹一下吧,它主要包括人口,農業,工業,城市,交通,環境,文化,等等。我想這一部分,你得多多關心時事了 ,因為出題的都是依託時事出的,這部分不難,但是就是難記憶,這時候,就把上面我介紹的串聯記憶分析法用起來,但是考試的時候,很多時候不是單純孤立的考某一個問題,她是綜合性的, 有時甚至是夾雜了自然地理。所以,掌握基本知識仍然是重點啊、
最後,我總結一下,我說的這些,學習地理,不能僵化的學,要學會真正的活學活用,以我的經驗,現在大多數地理題目的出題模式是 :背景材料是時事,然後以區域地理為依託,考試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所以,首先是解決圖這一關,把圖中所指示的區域要看清楚,然後是分析的時候一定要條理清晰,思路順暢,最後一定要全面。注意,在地理學上的簡答題中要做到全面是真的不容易,我暴露一下我當初考滿分是的情形,一道10分的題目,按照常理是答5點內容就行了,但是為了達到這個全面,我足足寫了10點。因此 全面是要付出代價的,那就是多浪費點兒墨水。

好了 同學 夜已經深了 打字辛苦 累了 說得不是很清晰 。。。。。但是完全是個人觀點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⑷ 地理論文咋寫

一、我國防災減災科技應用與建設的現狀

我國目前已建立起了較為完善、廣為覆蓋的氣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災和病蟲害等地面監測和觀測網,建立了氣象衛星、海洋衛星、陸地衛星系列,並正在建設減災小衛星星座系統。在氣象監測預報方面,建成了較先進的由地面氣象觀測站、太空站、各類天氣雷達及氣象衛星組成的大氣探測系統,建立了氣象衛星資料接收處理系統、現代化的氣象通信系統和中期數值預報業務系統。全國已形成了由國家、區域、省、地、縣五級分工合理、有機結合、逐級指導的基本氣象信息加工分析預測體系。為了監測江河洪水,國家組建了由數目眾多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組成的水文監測網,建立了七大江河地區洪澇災害易發區警戒水域遙感資料庫,將遙感技術在「八五」期間應用於洪災監測。大江大河防汛抗旱工程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有些領域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另外,利用現代科技積極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工作,如農區人工增雨、人工防雹、滴灌工程等,這些技術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對防災減災發生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在地震監測和抗震方面,組建了400多個地震觀測台站,「十五」期間進行了數字化改造,由48個國家級數字測震台站組成的國家數字測震台網和由300多個區域數字測震台站組成的20個區域數字測震台網以及若干個流動數字測震台網、數字強震台網構成了中國數字測震系統,建立了大震警報系統和地震前兆觀測系統,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監測預報系統,編制了全國地震烈度區劃圖和震害預測圖,確定了52個城市作為國家重點防震城市,對全國地震烈度6度以上地區的工程建築,實施綜合性震害防禦,對城市和大中型工礦企業的新建工程進行了抗震設防,完成了多條鐵路干線、主要輸油管線和多座骨幹電廠、大型煉油廠,一批重點骨幹鋼鐵企業和超大型乙烯工程以及大型水庫的抗震加固。在地質災害防治方面,加強了對滑坡、泥石流、崩塌以及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等地質災害的勘查防治工作,採取了包括工程防禦體系、生物水保防禦體系、管理防護體系,社會管理體系和預測及報警體系在內的綜合防禦體系,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時把生態建設與防災減災相結合,實施封山育林、退耕還林、退田還湖、退田還草和修建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極大地防止和減輕了地質災害的危害和損失。全國已建立了25片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實施了七大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在一萬多條水土流失嚴重的小流域,開展了山水田林綜合治理。先後確立了包括「三北」防護林、長江中上游防護林、沿海防護林、平原農田防護林、淮河太湖流域防護林、珠江流域防護林、遼河流域防護林、黃河中游防護林和太行山綠化工程、防治沙漠化工程的十大林業生態工程。此外,還發射了「資源一號」、「資源二號」衛星,廣泛應用於資源勘查、防災減災、地質災害監測和科學試驗等領域。

二、我國防災減災科技應用與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管理缺乏綜合協調

長期以來,我國的災害管理體制基本是以單一災種為主、分部門管理的模式,各涉災管理部門自成系統,各自為戰。由於沒有常設的綜合管理機構,各災種之間缺乏統一協調,部門之間缺乏溝通、聯動,造成了許多弊端,如缺乏綜合系統的法規、技術體系政策與全局的防災減災科技發展規劃;缺少系統的、連續的防災減災思想指導,不利於部門之間協調;缺少綜合性的防災減災應急處置技術系統;缺少專門為災害救援的綜合型救援專家、技術型隊伍;沒有形成相對完善的防災減災科學技術體系;信息公開和交流渠道不順暢;資源、信息不能共享;科學決策評估支持系統與財政金融保障制度尚未建立等等,直接影響防災減災實效。

2.投入不足 資金渠道單一

全國每年投入到防災減災科技研發和應用的經費十分有限,在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科研設備購置、防災工程建設、防災減災基礎研究和先進技術推廣應用等多方面投入不足。主要是因為我國防災減災科研基本依賴於財政撥款,資金來源渠道單一。由於防災減災科研具有的社會效益遠遠大於近期經濟效益,很難吸引企業資金和社會資金主動投入,造成防災減災科技發展和技術推廣滯後。另外,缺少科研成果推廣的中間環節與適合防災減災工作規律的運行機制,防災減災科研成果的轉化率低,一些防災減災科研成果的推廣應用率不足10%,嚴重影響了全國防災減災工作的深入進行,影響了全國防災減災工作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⑸ 怎樣寫地理論文

最簡單快效的方法就是模仿,看看別人的論文書(地理科學研究)的論文都是怎麼寫的,模仿他們的框架,不過最重要的還是結合自己的觀點寫才會有特色。

⑹ 地理的小論文怎麼寫

一、選好課題 撰寫科技小論文,首先要考慮寫什麼,也就是課題的選擇。選擇課題是寫好論文的關鍵。要注意以下原則:價值原則,即選題的理論價值和實用價值。要對其他的同學有啟發、指導和參考的意義;可行原則,指主觀和客觀條件的可能性,即撰稿者個人的專業知識、理論修養、知識面、手頭資料、實驗條件、周圍環境,不可貪大求深,應該量力而行;新穎原則,指課題應是他人未曾研究或研究過但未解決或完全解決,要注意「文貴創新」。 二、擬定題目 文題如目,好的題目能夠叫人拍案叫絕,一眼難忘。它好似推銷產品的廣告詞,對吸引讀者起著關鍵作用。好的科技小論文題目要講求三個字:准、小、新。准,指的是題目要用精練的文字將論文內容確切的揭示出來。如某位同學撰寫的科技小論文的題目是《肥皂的去污原理和最佳洗衣濃度》,一看題目,就可以知道論文闡述的內容,一目瞭然。小,指的是題目的角度小。角度小,就具有較好的指向性,文章的思路隨之明朗,容易寫得集中、緊湊。題目過寬,往往由於我們投入研究的精力少,范圍窄,專業知識不深,而難以駕馭。如某位中學生撰寫的科技小論文的題目是《靜電除塵黑板擦的研究與製作》,題目小且具體,學生可以作深刻的闡述。新,指的是力求在題目中透露出新鮮的立意。選題新鮮,才有閱讀價值。沒有獨特的見解,沒有新的發現,即使表達再好,論證再有力,也是瞎子點燈白費蠟。 三、寫好開篇 文章開頭處於定調的特殊位置,歷來為寫作者們重視。古人雲:」若起不得法,則雜亂浮泛」。開頭部分雖短,卻是全篇的有機組成部分,提示作者的思緒和對眾多材料的截取,因此落筆之前必須對全篇有總體把握。 科技小論文的開頭,不一而足,並無固定的格式,但卻有章法可循,這就需要對各種開頭的技法細加領悟,根據寫作實際靈活運用。 1、例題引路法 寫作科技小論文,開篇引題,顯示了研究問題的實在性,激發讀者順藤摸瓜的願望。如某同學撰寫的《一道容易解錯的力學題》一文,作者開頭就擺出了一道同學們很熟悉而又容易出錯的力學題,並將錯誤的解答過程陳述給讀者,引起讀者的強烈的興趣,而急於讀完全文,以知道這道題究竟錯在何處。 2、揭示背景法 將研究的問題,放置到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大環境和大背景下,讓讀者在較高的層次體味其研究的意義乃至方向性。如《鄉鎮工業環境污染防治對策》一文是這樣開頭的:「改革開放以來,鄉鎮企業迅速崛起和蓬勃發展創造了大量的物質財富,使農村經濟發生了一系列深刻變化。在一些發達和比較發達地區,鄉鎮企業已成為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伴隨著鄉鎮企業的迅速發展,鄉鎮工業對環境的污染和對生態的破壞影響日益突出。 這一開頭就將研究的問題與命題的發展趨勢,當今鄉鎮工業對環境的污染和對生態的破壞影響緊扣一起,使人們認識到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 3、指出危害法 許多爭鳴、糾錯的小論文,常常指出某些弊端,讓人們驟然心驚,曉知解決問題的緊迫性。 4、概述論點法 在前言部分,作者將主要觀點集中呈現給讀者,給人一種整體感,這無異於交給讀者一串鑰匙,往下閱讀便是嘗試去打開一扇扇大門。 5、設置疑問法 設置疑問主要是給讀者留下懸念,讓其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迫不及待地關注研討的問題。 以上是寫好科技小論文開頭的五種方法,值得說明的是開頭的方法不勝枚舉,且各種方法常常是有機結合,滲透並用。 四、分述要點 經驗材料繁多復雜,怎樣使它們井井有條地統一於中心論點呢?在小論文的主體部分,採用分條論述的方法,往往得心應手。這種寫法的好處是條理性強,層次清楚,給人全面深刻的立體感。當然,每個觀點,都必須是深思熟慮的結晶,概述性要強,客觀性要強,創新性也要強。 五、用好材料 科技小論文不是簡單地將手頭材料羅列成文,深透的說理,規律的導引是其本質特徵。觀點和材料是相輔相成的,論文的價值體現在論題的價值,論題的價值又通過材料的論證體現,二者的有機融合,就會形成一篇很好的科技小論文。 六、文稿寫作常識 為了減少編輯發稿時的困難,也為了減少論文排版時的差錯,作者在撰寫科技小論文時,還要注意掌握一些文稿寫作常識。 一般來說,要注意以下問題:文稿用標准稿紙書寫清楚(或者用電腦列印)。每格一字,標點單獨佔一格。不需排印的說明文字一律用鉛筆標注。書寫時應使用規范的簡化字,防止錯別字,更不要杜撰生字。除成語、古文和引用文獻的數字外,一般數字用阿拉伯數字。公元的世紀、年、月、日、時、分、秒均用阿拉伯數字。年份不能簡寫(如1999年不能簡寫成99年)。五位以上的數字可用「億」、「萬」作單位。四位以上的數字連寫,不用分節點;外文字母、化學符號等要寫得端正清楚。外文應用印刷體書寫,大小寫必須分明,並用鉛筆標明玩兒文種,正斜體和上下角標。此項內容請以中學教材中的寫法為准,化學結構式中各個線條位置的排列必須准確;數學公式和化學方程式應另行居中書寫,並使用規範字體;使用規范的標點和其它的符號。書寫時,破折號占兩格、省略號占兩格、連接號佔半格,其餘符號佔一格。並注意頓號、逗號、冒號、分號、引號的書寫位置;文稿中涉及到的計量單位應使用法定計量單位,文字敘述中用法定漢語名稱;文稿中的表格應由作者填寫清楚。表號和表名一般在表前,說明在表後。同一表格另頁再寫時,前面應註明「續表」字樣。表內文字末尾不加標點符號,回行頂格;文字能敘述清楚的內容,一般不用插圖。使用插圖必須起到圖文並茂的作用。要注意文字與插圖的銜接搭配,插圖均應按序編號。

⑺ 地理小論文應該怎麼寫有什麼格式或技巧嗎

地理論文最好要抓至一個方面來寫,因為地理涉及面極廣。如果天馬行空,極可能會收不住尾,且會造成泛泛而談的情況。
範文:
論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是指全球大小不同的自然綜合體內部的各要素和各部分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獨立的、內部具有相對一致性、外部具有獨特性的整體。地理環境中各要素和各部分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地理環境中這一要素影響另外的要素,這一要素的變化影響到另外要素的變化。如副熱帶高氣壓帶及信風帶控制的大陸中心和大陸西岸,由於常年受到副高下沉氣流及來自內陸的信風控制,因此,氣候極其乾燥。由於水分不足,地表徑流淺或全無,物理風化強烈,風成作用盛行,形成大片沙漠、礫漠,植被稀疏,動物則因食物不足而相當貧乏。以上各要素之間是一環扣一環,一個要素影響另外的要素。當其中一個要素發生變化時,其它要素因受其影響,相應的也會發生變化。如人類在沙漠地區引水灌溉,改變水這個要素,就會使其它因素以及整個地理環境發生變化,形成沙漠中的綠洲。

又如,在赤道兩側,一般是熱帶雨林地區,但在赤道兩側的安第斯山脈和東非高原,由於地形這個要素發生了變化,引起其它要素以及整個地理環境也發生變化。安第斯山脈地理環境呈垂直分布,而東非高原則屬熱帶草原景觀。另外,地理環境各要素在相互作用過程中,原因和結果經常交換位置。如赤道兩側低平地區,由於全年高溫多雨,因而生長茂密的熱帶雨林,地面發育著磚紅壤,森林內生活著多種動物,在這里高溫多雨的氣候條件是原因,茂密的熱帶雨林等是結果。但在某些熱帶雨林地區,由於人為的濫伐,森林植被遭到嚴重的破壞,反過來也會影響氣候、土壤、動物等,使整個地理環境發生變化,出現草原及半荒漠景觀。顯然,在這里植被的變化是原因,其它要素的變化卻成了結果。

其次,地理環境中,這一部分會影響到另外的部分,這一部分的變化,會影響到另外部分的變化。如北美洲和歐洲大部分地區位於北半球的西風帶,歐洲位於亞歐大陸的西側,北美洲位於兩大洋之間,但歐洲氣候海洋性顯著,而北美洲卻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重要的原因是由於北美西部高山高原地區阻擋了來自太平洋的暖濕西風深入內地,使太平洋的影響僅局限於太平洋沿岸一帶,而對東部廣大地區的影響則很小,完全不可能同大西洋對歐洲氣候的影響相比。由於氣候不同,導致兩洲地理環境差異顯著,這說明北美高山高原地區對整個北美地理環境特徵的形成有巨大的影響。

又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脈東西兩側同緯度地區地理環境不同:東部蓋亞那高原及奧里諾科平原為熱帶草原地區,同緯度西側為熱帶雨林區;東部亞馬孫平原為熱帶雨林區,同緯度西側為熱帶草原及熱帶荒漠區;南緯40°以南,西側為溫帶森林區,東側巴塔哥尼亞高原則為溫帶半荒漠及荒漠區。顯然,安第斯山脈對南美東、西部地理環境的分異起著重要作用。即安第斯山脈這部分影響了它東西兩側的部分。再如,在地質史上存在冰期和間冰期,冰期時,大量地表水以冰層的形式被固結在陸地上,由此引起海平面下降,大陸架露出海面,結果使陸地面積擴大,輪廓發生變化,陸上動植物分布也發生變化。同時,海平面下降還引起流入海洋的河流侵蝕基準面下降,河流下蝕作用加強,河谷下切更深,陸地地形分割劇烈;間冰期,固結在大陸上的冰層消融返回海洋,海平面上升並淹沒了大陸架,陸地面積縮校同時,海平面上升,提高了陸地河流的侵蝕基準面,河流下切力減弱,陸地地形分割也不厲害。

以上表明大陸部分冰川的伸展與退縮,影響范圍擴及全球。在這里,顯然冰川的擴大與收縮是原因,其影響是結果,但另一方面,冰川的伸縮又是許多原因造成的。這里,同樣也可以看出地理環境各要素及各部分在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原因和結果是可以互換位置的。

再次,全球大小各級自然綜合體內部,任何一個要素和部分的發展變化,都要受到整體的制約。自然綜合體一經形成就具有穩定性,其內部各要素和各部分是整體不可分割的部分,要單獨改變其中任一要素和部分是困難的。當然,在人類強有力的影響下,地理環境也會發生局部的變化,如由於人工灌溉、沙漠地區可以出現局部綠洲;由於人為濫伐,熱帶雨林可以局部出現草原及半荒漠景觀,但一旦人類的影響停止,讓其自然發展,只要大氣環流形勢不變,最終地理環境仍然要恢復它原來的面貌。這表明任何一個要素和部分的發展變化都要受到地理環境整體的制約。

以上說明地理環境各要素和各部分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一個內部聯系密切、具有相對一致性,外部具有獨特性的整體。其中部分要素的變化,影響著整體,反之,整體也制約著部分要素的發展變化。
以這篇論文為例,它明確了主題。所就好寫多了,你完全可以利用它的格式,自己再選一個主要研究方面來寫。

⑻ 如何寫地理論文

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人類的一切活動都離不開環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環境的作用越來越廣,影響程度越來越深,對環境的污染和生態的破壞也日益增強。同時,環境的反作用已使全球的環境問題滲透到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對此,大家要行動起來,為解決環境問題盡一
份責任。
人類進入工業文明時期以來,科學水平迅速提高,人口數量急劇膨脹,經濟實力空前提高,人類對自然資源開展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開發利用,由此帶來了一系列環境問題,其中包括全球氣候變暖,氧層的破壞、大氣污染與酸雨。
*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大量的燃燒礦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氣等。向大氣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由此增強的溫室效應會加劇氣候變暖,全球氣候變暖的一個直接後果是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熱膨脹,導致海平面上升。隨著氣溫加速上升,預計到2100年,一些沿岸低地和沿海大城市以及一些島國將面臨被淹沒的威脅,海平面上升還會傢具暴潮和洪澇災害,造成城市排污系統失效;海水倒灌則導致土地和農田鹽漬化。
*過多地適用氯氟烴化學物質(用CFCs表示)是破壞臭氧層的主要原因。氯氟烴是一種人造化學物質,1930年由美國的杜邦公司投入生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尤其是進入60年以後,開始大量使用,主要作用氣溶膠、製冷劑、發泡劑、化工溶劑等。另外,哈龍類物質(用於滅火器)、氮氧化物也會造成臭氧層的損耗,臭氧層被破壞造成地球紫外線增加,紫外線會破壞包括DNA早內的生物分子增加罹患皮膚癌、白內障的幾率,而且導致許多免疫系統疾病。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受致命的影響,海洋生態系統受破壞,作物減產,加強溫室效應。
*大氣污染主要與汽車尾氣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煤炭燃燒產生的硫氧化物、煙塵等有關。由大氣污染引起的酸雨是20世紀50年代以後才出現的環境問題。工廠排放的含硫污染物進入大氣層後,與水汽結合形成亞硫酸和硫酸,從而使降水呈現出較強的酸性,落到底面即為酸雨。酸雨毀壞森林,使湖水酸化;腐蝕建築物、塑料和金屬設施;使土壤酸化,從而影響農作物的生長造成減產。我國長江以南重慶、四川、貴州、廣東、廣西、江蘇、江西、浙江等省市受酸雨污染嚴重。
這一時期,環境問題上升成為從根本上影響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重大問題,危及整個人類的生存,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為解決這一問題,謀求人地關系協調,必須堅持之路可持續發展。
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 ,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稱為可持續發展,堅持可持續發展必須遵循三項原則:公平性,持續性,共同性。
堅持可持續發展也就是創建一種心的生產方式、新的消費方式、新的社會行為規則和新的發展方式。這需要我們轉變觀念,調整行為,加強國際間的合作。
需要轉變的觀念包括發展觀、資源觀、環境觀、倫理道德觀和消費觀等。
※續發展的發展觀認為,經濟增長只是發展的一部分, 用經濟增長代替發展是片面的。可持續發展的發展觀追求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的全面發展,其中包括環境質量的改善、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人的精神修養的提高、社會風尚的改善,科學技術水平的進步等。
※續發展的價值觀要求人類重新認識和評價自然界對人的價值,並在經濟核算系統中加以考慮。
※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要達到就有可持續意義的經濟增長,必須重視能源和原料的適用方法,以求減少損失,杜絕浪費,並盡量不讓廢物進入環境,以減輕對環境造成的壓力。
※可持續的觀點看,處理人類與其他生物之間關系的倫理道德也是必需的。人類必須和其他生物保持和諧與平衡的關系,如果這種關系被破壞,人類所處的食物鏈將遭到破壞,人類的生存就會受到影響。
※傳統的消費觀念是形成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重要原因。可持續發展呼籲人們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要求人們在生產時盡可能少投入,多產出,在消費時盡可能多利用、少排放。
調整行為主要是指政府行為、市場行為和公眾行為三種。
政府行為的調整主要包括:落實環境保護有關法律;防污染為主,控污染發生;大力發展環保產業;計算某區域的資源環境承載力;完善各種環境稅費的徵收;加強對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的管理;加強對產品的環境監督管理;樹立環境與發展的綜合決策機制等。
市場行為的調整主要包括:變末端治理為全過程的清潔生產;實行科學管理;行業經營目標兼顧經濟、社會、環境三個目標;策劃企業發展戰略;具體可行的環境行為標准融入員工的考評、獎懲機制;減少流通領域的浪費等。
公眾行為的調整包括;積極參與環保活動;用環保產品;少過度包裝,倡導簡朴生活;普及環保知識;實行垃圾分裝等。
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就意味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進程。要從現在運行的傳統模式轉換到一個變化很大的新模式中去,這是一個重大的戰略轉變。同時,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建立真正的全球合作夥伴關系《21世紀議程》明確了世界各國對於保護地球「共同的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
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人類歷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會變革,它的成敗關繫到人類這個物種的生存或者滅絕。我們每個人都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改變著地球環境。因此,我們倡議:
節約資源,減少污染;
對廢品進行回收利用;
綠色消費,選購環保產品;
珍愛生靈,萬物共存。
要做到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我們要了解當前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知道這些環境問題的根本原因,進而理解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是人類的必然選擇。

貌似這就是我高一寫的~~~
原創~~~~

⑼ 地理論文怎麼寫

1、積累資料:資料來源可從地理課堂中來;課後的教學反思、輔導學生;教研活動;課題研究;網路資料等,平時做個有心人,不斷積累豐富的資料,為論文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

2、精選論題:一個好的題目是吸引編輯和讀者的最關鍵的步驟,論文標題的切入口宜小,對於一般的一線教師來說,最好和實踐教學經驗類的標題為主,例如地理培優策略、地理命題編寫的要領,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心得等等。

3、精心論證:圍繞論點或者大論題包括每段的小論題或者中心句,作詳細的論證,論證的案例最好是來自自己的學校、自身的經驗,有獨特性和新穎性,這樣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文章的原創性。

4、細心修改:有人認為好的文章是靠修改出來的,這個觀點也是非常符合本人的寫作實際,發表的論文也不少了,不少的文章經過一段時間的冷卻,經過自己的修改,或者藉助同事、專家的指點明顯地有很大的改觀,畢竟每個人的觀點都是有差異性的,文章的結構、語句、字詞都是可以得到不斷的改善。

⑽ 怎麼寫地理論文

指導學生寫地理小論文,可以充分調動愛好地理的學生深入鑽研地理科學的積極性,促使他們細心觀察地理事物和現象,探究地理的本質和規律。
教師指導學生寫地理小論文包括選擇好題目,搜集材料,確立論點,寫作修改等幾個方面。
一、選用合適的題目
引導學生從實際出發,選用合適的論文題目。如屬側重理論探討性質的地理論文,需要廣泛閱讀這方面的書刊文章。運用地理基本原理和地理事實材料論證、補充或否定某一學說、假說或理論等。如屬側重於實際應用方面的地理論文,需要在積累、調查的基礎上,分析某一地理現象,解決某一地理問題。
一般來說,小論文題目選擇要建立在觀察地理、地質現象,搜集地理資料的基礎上。例如,教師帶領學生考察幕阜山以後,可以擬定大橋河的成因,魯溪洞的特點及成因,喀斯特地貌與溶洞。又如,參觀武寧湖畔萬福工業園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談談萬福工業開發區與武寧湖的環境關系等。題目要具體,不宜太大,否則,學生不容易把握。
二、搜集可靠的資料,充實論據。
搜集資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閱讀文獻材料,了解別人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提出了哪些見解,提供了哪些資料,以便在前人的基礎上加以充實、提高和發展。老一輩科學家,他們多年辛勤勞動所取得的第一手資料,可作為寫作參考或佐證。引用這些資料寫出來的論文不僅有較大的說服力,而且大大開闊了學生的眼界,擴大了學生的思路,充實了學生的論據。
三、確立清晰的論點
這里的論點是指對某個地理事物和現象的觀點和見解。例如:以「紐約成為世界金融中心的原因」為題的論文,其論點應確定為1.穩定的政治局勢2.完善的金融機構3.開放的外匯市場,寬松的金融管理。4.強大的經濟實力量5.方便快捷的聯絡。根據這些論點,從而得出紐約具備成為世界金融中心的優越條件的結論。
四、寫作並修改論文
指導學生編擬並修訂寫作提綱,著手撰寫地理小論文。在論文中提出地理論點,用地理學的理論和事實材料論證論點,做到觀點鮮明,材料可靠,結論准確。一篇好的文章,要有一個引人入勝的開頭和簡單明了的結尾。
指導學生寫論文,教師必須有較高的地理修養、實踐經驗和寫作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做好指導工作。

這個很詳細的說

閱讀全文

與雷山縣地理位置論文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3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