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連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大連,位於歐亞大陸東岸,中國東北遼東半島最南端,西北瀕臨渤海,東南面向黃海,有包括大小島嶼260個。
大連是京津的門戶,北依營口市,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是大連的廣大腹地,南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與日本、韓國、朝鮮和俄羅斯遠東地區相鄰,是東北、華北、華東以及世界各地的海上門戶,是重要的港口、貿易、工業、旅遊城市。位置在東經120度58分至123度31、北緯38度43分至40度10分之間。 全市總面積12574平方公里,其中老市區面積2415平方公里。區內山地丘陵多,平原低地少,整個地形為北高南低,北寬南窄;地勢由中央軸部向東南和西北兩側的黃、渤海傾斜,面向黃海一側長而緩。長白山系千山山脈余脈縱貫本區,絕大部分為山地及久經剝蝕而成的低緩丘陵,平原低地僅零星分布在河流入海處及一些山間谷地;岩溶地形所處可見,喀斯特地貌和海蝕地貌比較發育。大連地區主要有黃海流域和渤海流域兩大水系。注入黃海的較大河流有碧流河、英那河、庄河、贊子河、大沙河、登沙河、清水河、馬欄河等;注入渤海的主要河流有復州河、李官村河、三十里堡河等。其中,最大的河流為碧流河,是市區跨流域引水的水源河流。還有200多條小河。大連地區淡水資源總量為每年37.86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34.2為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為8.84億立方米,兩者重復水資源量5.8億立方米。 大連市位於北半球的暖溫帶地區,具有海洋性特點的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0.5℃,極端氣溫最高37.8℃,最低-19.13℃。年降水量550-950毫米,全年日照總時數為2500-2800小時。
土地資源
1993年,全市耕地面積為28.7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2.8%,其中水田3.3萬公頃,旱田25.4萬公頃。全地區林業用地42.4萬公頃(據1985年大連市農業資源區劃調查統計),占土地總面積的33.1%,其中有林地34.4萬公頃,未成林造林地3萬公頃,宜林荒山3.3萬公頃。 可利用草地面積26.7萬公頃(據1985年大連市農業資源區劃調查統計),土壤共有6個土類, 地帶性土壤為棕壤,約90.7萬公頃,占土壤總面積的81.5%;草甸土、水稻土、風沙土、鹽土和沼澤土合計佔18.5%。有灘塗資源6.6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5.2%,其中黃海海岸4.2萬公頃,渤海海岸2.4萬公頃。
生物資源
大連地區氣候溫和,自然生態環境優越,適宜動植物的生長發育,生物資源較為豐富。 陸生野生維管素植物共152科、666屬、1747種,其中油脂植物110種,葯用植物120多種,土農葯類植物50多種,可提取澱粉或做釀酒原料的植物50多種。全地區盛產蘋果,山楂、葡萄和黃桃的產量也較大,近年來開展了草莓種植。沿海藻類共150多種,分屬綠藻、褐藻和紅藻門,其中50多種具有經濟價值,海帶、裙帶菜人工養殖大面積開展。沿海有機碳的年生產能力平均每公頃1.4噸。全地區有無脊椎動物約4850種,野生脊椎動物約765種。其中,具有經 濟價值或常見的無脊椎動物有132種,野生脊椎動物有442種。沿海盛產魚蝦,鮑魚、刺參、扇貝、紫海膽、螺類等海珍品資源豐富,海灣大面積放養貽貝、扇貝等。北部山區開展了野雞等野生動物家養。
特色物產
大連地區盛產蘋果,山楂、葡萄、黃桃、櫻桃的產量也較大,近年來開展了草莓種植。沿海藻類共150多種,分屬綠藻、褐藻和紅藻門,其中50多種具有經濟價值,海帶、裙帶菜人工養殖大面積開展。沿海有機碳的年生產能力平均每公頃1.4噸。 沿海盛產魚蝦,鮑魚、刺參、扇貝、紫海膽、螺類等海珍品資源豐富,海灣大面積放養貽貝、扇貝等。北部山區開展了野雞等野生動物家養。全地區有無脊椎動物約4850種,野生脊椎動物約765種。其中,具有經濟價值或常見的無脊椎動物有132種,野生脊椎動物有442種。
礦產資源
大連地區已發現金屬、非金屬礦產及地熱礦泉水資源等近30種、500餘處。其中非金屬礦產中的石灰石、硅石、金剛石、石棉、菱鎂礦、滑石等價值較大。金剛石探明儲量為全國總儲量的54%左右,在瓦房店市境內發現4個大型原生礦和1個砂礦。石灰石礦集中分布於甘井子區和瓦房店市一帶,探明儲量為全省的1/3左右,已發現大型礦床十幾個,礦點百餘處。金屬礦產資源儲量不大,礦體小,主要分布於庄河、普蘭店二市,已發現鐵礦點70處、銅礦點40多處、鉛鋅礦點20餘處和少量的鉑(鎳)、金、鉬等貴重金屬礦點。
⑵ 大連的地理位置如何
大連地理位置優越,位於中國遼東半島最南端,東瀕黃海,西臨渤海,處於環渤海地區的圈首,是京津的門戶,北依中國東北的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廣大腹地,南與中國山東半島隔海相望,與日本、韓國、朝鮮和俄羅斯遠東地區相鄰。
⑶ 大連在中國的地理位置
大連市地處遼東半島南端,位於北緯38°43′~40°12′,東經120°58′~123°31′之間。
東瀕黃海,西臨渤海,南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北倚遼闊的東北平原,整個地形為北高南低、北寬南窄。全市土地總面積12573.85平方千米,其中市區2414.96平方千米,所轄縣(市)10158.89平方千米(含普蘭店區)。全市海岸線長2211千米,其中大陸岸線1371千米,島嶼岸線840千米。
大連市基本地貌為中央高,向東西兩側階梯狀降低,直至海濱,構成山地、丘陵半島的地貌形態。全地區正向地貌的海拔與起伏高度相差較小,故此,地形標高以海拔800米為中山與低山的界限,以海拔400米為低山與丘陵的界限,以海拔120米為丘陵與台地的界限。
(3)大連市的地理還景如何擴展閱讀:
地形地貌:
大連市基本地貌為中央高,向東西兩側階梯狀降低,直至海濱,構成山地、丘陵半島的地貌形態。全地區正向地貌的海拔與起伏高度相差較小,故此,地形標高以海拔800米為中山與低山的界限,以海拔400米為低山與丘陵的界限,以海拔120米為丘陵與台地的界限。
地理氣候:
大連市地處北半球的暖溫帶、亞歐大陸的東岸,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兼有海洋性氣候特點,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降雨集中,季風明顯。年平均氣溫10℃左右,年極端最高氣溫35℃左右,年極端最低氣溫-28~-18℃,無霜期180~200天。年降雨量550~800毫米,旱年多於澇年。
水文特徵:
大連市境內有河流200餘條,主要有兩大水系,分別注入黃海和渤海。注入黃海的較大河流有碧流河、英那河、庄河、贊子河、大沙河、登沙河、清水河等。
注入渤海的主要河流有復州河、李官村河、三十里堡河等。最大的河流為碧流河,發源於蓋州市棋盤山南麓,幹流全長156千米,其中流經大連地區河段長100千米,是市區跨流域引水的水源河流。
⑷ 大連的地理位置,氣候、經濟如何
遼寧省大連市位於北半球的暖溫帶地區,具有海洋性特點的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0.5℃,極端氣溫最高35.3℃,最低-18.8℃。年降水量550-950毫米,全年日照總時數為2500-2800小時,經濟發展的很快,好似歐洲城市,高校有大連理工大學,大連海事大學,大連交通大學,東北財經大學,遼寧師范大學等等高等院校,大連人熱情好客。
⑸ 大連的氣候怎樣
大連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大連:由於一面依山、三面靠海的地理環境影響,四季分明、氣候溫和、空氣濕潤、降水集中、季風明顯、風力較大。
大連位於遼東半島最南端,是東北地區最溫暖的地方,也是氣候最宜人的地方。全年最低溫度零下八度左右,最高溫度零上三十度左右。年降水量550~950毫米,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夜雨多於日雨。冬季盛行偏北季風,夏季則為偏南季風,春秋則為過度轉換季。
大連市位於北半球的暖溫帶地區,具有海洋性特點的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是東北地區最溫暖的地方,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0.5℃,極端氣溫最高37.8℃,最低-19.13℃。年降水量550-950毫米,2013年日照總時數為2500-2800小時。
其中8月最熱,平均氣溫24℃,日最高氣溫超過30℃的天數只有10至12天。1月最冷,平均氣溫-5℃,極端最低氣溫可達-21℃左右。60%-70%的降水集中於夏季,多暴雨,且夜雨多於日雨。
⑹ 大連的氣候如何
大連市地處北半球的暖溫帶、亞歐大陸的東岸,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兼有海洋性氣候特點,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降雨集中,季風明顯。年平均氣溫10℃左右,年極端最高氣溫35℃左右,年極端最低氣溫-28~-18℃,無霜期180~200天。年降雨量550~800毫米,旱年多於澇年。由於地處東亞季風區,7級或7級以上大風日數沿海每年40~65天、內陸10~2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500~2800小時,日照率60%左右。年平均空氣相對濕度64%~70%。年平均雷暴日數18~26天。年平均大霧日數市內四區(中山區、西崗區、沙河口區、高新園區)35~50天,庄河市、長海縣為40~55天,其他地區10~30天。
以2016年的大連地區氣候特點為例:氣溫偏高,降水偏少,日照正常,大風日數偏少,大霧日數偏多。全市平均氣溫11.1℃,較常年偏高0.7℃;春夏氣溫偏高顯著,秋冬氣溫接近常年。全市平均降水量540毫米,較常年少近1成;降水空間分布呈北多南少格局;冬春降水偏多,夏秋降水偏少。全市平均日照時數2511小時,接近常年;大風日數較常年偏少10天;大霧日數較常年偏多6天。1月中下旬出現異常低溫時段;2月13日(大年初六)經歷冰凍雨雪、大風寒潮復雜天氣;春夏發生階段乾旱;5月初入海爆發性氣旋帶來強風暴雨;7月下旬至8月中旬平均氣溫創1971年以來歷史同期之最;汛期強對流多發重發;入秋霧、霾過程持續時間長、強度大。總體上,2016年全市氣候條件良好,氣象災害偏輕。但夏秋降水持續偏少,水資源少於常年;霧、霾天氣較多,空氣質量受到一定影響。
氣溫。全市年平均氣溫顯著偏高,春夏兩季尤為明顯。全市年平均氣溫11.1℃,比常年高0.7℃。市區、旅順口區、金州區和長海縣年平均氣溫11.1~12.0℃,其他地區年平均氣溫10.0~10.5℃;與常年相比,各地高0.5~0.8℃。年極端最高氣溫35.1℃,8月14日出現在普蘭店區;年極端最低氣溫-21.4℃,1月23日出現在庄河市。1月23日全市出現極寒天氣,大連市區最低氣溫降至-18.8℃,追平該站1971以來歷史極值。冬季(2015年12月~2016年2月)氣溫接近常年,出現異常低溫時段。全市冬季平均氣溫-2.9℃,比常年同期高0.3℃。市區、旅順口區、金州區和長海縣-2.1~-1.3℃,其他地區-4.7~-4.5℃;與常年同期相比,普蘭店區持平,其他地區高0.2~0.5℃。1月中下旬受多股強冷空氣影響,全市出現異常低溫時段,全市平均氣溫-5.3℃,較常年同期低6.0℃,尤其是1月23日各站氣溫降至全年最低。春季(3~5月)氣溫偏高顯著,出現持續高溫時段。全市春季平均氣溫11.1℃,比常年同期高1.5℃。庄河市、長海縣10.0~10.2℃,其他地區11.1~12.1℃;與常年同期相比,各地高1.3~1.9℃。其中,3月中旬至4月上旬,全市平均氣溫比常年同期高3.0℃,為197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夏季(6~8月)氣溫總體偏高,8月上中旬氣溫為1971年以來同期最高。全市夏季平均氣溫23.7℃,比常年同期高1.1℃。長海22.7℃,其他地區23.4~24.2℃;與常年同期相比,各地高0.7~1.3℃。其中8月上旬至中旬,全市氣溫異常偏高,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高2℃左右,為197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夏季我全市日最高氣溫≥30℃的日數共25天,為近10年來最多。秋季(9~11月)氣溫接近常年。全市秋季平均氣溫12.6℃,比常年同期低0.1℃。市區、旅順口區、金州區和長海縣13.3~13.8℃,其他地區11.3~11.5℃;與常年同期相比,市區、瓦房店市和長海縣低0.1~0.3℃,旅順口區、庄河市高0.1℃,其他地區持平。2—9月和12月全市月平均氣溫均表現為偏高態勢,其中3月、4月和8月平均氣溫均異常偏高,比常年同期高1.3~1.9℃;1月和11月月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
降水。2016年全市年平均降水量540毫米,比常年少1成。市區、旅順口區和金州區年降水量380~429毫米,其他地區604~660毫米;與常年相比,市區、旅順區和金州區少2~3成,庄河市少1成,長海縣多1成,其他地區基本持平。據大連市氣象局區域自動站監測顯示,瓦房店市東北部、普蘭店區北部和庄河市北部地區年降水量最多,為700~900毫米,其他大部分地區300~700毫米。冬季降水顯著偏多。全市冬季平均降水量35毫米,比常年同期多7成。各區市縣平均降水量24~52毫米;與常年同期相比,市區和普蘭店市多1~2成,瓦房店多近7成,其他地區多1倍左右。春季降水偏多。全市春季平均降水量128毫米,比常年同期多3成。各區市縣平均降水量103~160毫米;與常年同期相比,旅順口區和庄河市多1成,市區、普蘭店市和長海縣多2~3成,其他地區多6~7成。夏季降水偏少。全市夏季平均降水量310毫米,比常年同期少2成。各區市縣平均降水量198~456毫米;與常年同期相比,長海多2成,瓦房店市基本持平,其他地區少1~4成。秋季降水偏少。全市秋季平均降水量76毫米,比常年同期少3成。庄河市最多為149毫米,其他地區47~104毫米;與常年同期相比,庄河市多1成,普蘭店市少近1成,其他地區少3~5成。全市各月降水量差異明顯,8月降水量最多達148毫米,1月降水量最少僅3毫米。1月、3月、10月和12月降水顯著偏少,較常年同期少5~7成;2月和5月降水表現為異常偏多,其中2月平均降水量20.7毫米,比常年同期多2倍,為197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三多;5月降水量95毫米,較常年同期多8成。
日照。全市年平均日照時數2511小時,與常年同期基本持平。各區市縣年日照時數2296~2714小時,與常年相比,庄河市多1成,旅順口區和普蘭店區少1成,其他地區基本持平。冬季日照接近常年。全市冬季日照時數561小時,與常年同期基本持平。各區市縣日照時數483~623小時,與常年同期相比,旅順口區少近1成,庄河市多1成,其他地區基本持平。春季日照接近常年。全市春季日照時數752小時,與常年同期基本持平。各區市縣日照時數678~805小時;與常年同期相比,庄河市多近2成,其他地區基本持平。夏季日照接近常年。全市夏季日照時數665小時,比常年同期多32小時。各區市縣日照時數564~725小時;與常年同期相比,金州區、瓦房店市和庄河市多1~2成,普蘭店市少1成,其他地區基本持平。秋季日照異常偏少。全市秋季日照時數530小時,比常年同期少近2成。各區市縣日照時數455~592小時;與常年同期相比,庄河市基本持平,其他地區少1~2成。1—8月全市日照時數均比常年同期持平到略多,9月開始日照時數表現為持續偏少,其中9月和12日照時數顯著偏少,均比常年同期少2成,分別為197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四少和第三少。
相對濕度。全市年平均相對濕度65%,與常年基本持平。各月相對濕度52%~83%,1月、5月、6月和8月相對濕度比常年同期低5%以上。各區市縣年平均相對濕度在61~70%之間,與常年相比,長海縣基本持平,其他地區低2~4%。
大風。全市年平均大風日數16天,比常年少10天。12月份大風日數最多,全市平均3天。年大風日數金州區最多為32天,北部地區年大風日數較少,均不足10天,其他地區17~26天;與常年相比,金州區多17天,普蘭店區基本持平,其他地區少10~23天。
大霧:全市年平均大霧日數43天,比常年多6天。7月份大霧日數最多,全市平均為8天。庄河市年大霧日數最多為70天,其他地區26~56天;與常年相比,庄河多24天,金州區和瓦房店市多16~17天,市區少12天,其他地區基本持平。
無霜期。全市年平均無霜期日數229天,比常年多36天,比上年少14天。其中,瓦房店市201天,金州區240天,普蘭店市198天,長海縣254天,庄河市201天,旅順口區238天。全市初霜日平均出現在11月2日,比常年推遲3天,比上年提前12天;全市終霜日平均出現在3月17日,比常年提前14天,與上年終霜日相同。
主要氣候事件及其影響。
寒潮來襲,渤海海冰面積超同期。1月中下旬出現嚴寒天氣。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6.0℃。各站平均氣溫均創197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低。1月22日—24日,受強冷空氣影響,各地區出現2016年氣溫的最低值,其中市區-18.8℃,追平1971年以來極端最低值。受寒潮影響,大連海域出現「海浩」景觀,沿海地區進入「冷凍模式」,渤海海冰面積迅速擴大。據風雲3號氣象衛星監測顯示,1月24日,渤海海冰覆蓋面積3萬平方公里,較上年同期(2015年1月下旬)偏大2.9倍。
春節返程高峰期,突遇復雜天氣。2月13日(正值大年初六),一天之內經歷雨、雨夾雪、凍雨、雪多種降水相態的復雜天氣,各地區出現大雪到暴雪、大風、寒潮惡劣天氣,降溫幅度達10~12℃,海面風力8級陣風10級,陸地7級陣風9級。此次天氣過程造成大連機場進出港航班300餘班取消,大連港輪船全部停航。
春夏出現階段性乾旱,災損偏輕。3月中旬至4月上旬、6月末至7月上旬,出現兩次階段性乾旱事件,降水量異常偏少。3月中旬至4月上旬,全市平均降水量僅有1.7毫米,比常年同期少21.3毫米,是1971年以來第二少;由於降水少,氣溫偏高,局部地區出現輕度乾旱。6月末至7月上旬,再一次出現階段性乾旱,全市平均降水量3.6毫米,是197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少。普蘭店市個別地區出現中到重度乾旱,作物受災7220公頃。
入海爆發性氣旋帶來強風暴雨。5月2日—3日,受黃淮氣旋影響,出現大雨到暴雨和強風天氣。強降水主要出現在瓦房店市和普蘭店區北部地區,最大降水量107毫米。同時伴有強風天氣,海區風力8~9級陣風11~12級;陸地7~8級陣風10~11級。瓦房店市極大風速達32.3米/秒。受此次強風暴雨影響,多地設施農業受損,廣告牌折斷,樹木、通電、通訊線桿倒伏,給農業、交通、通訊和居民生活帶來一定影響。
7月下旬至8月中旬,出現持續「桑拿天」。7月下旬到8月中旬各地出現持續悶熱天氣,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2℃,超過30℃的日數市區為15天,比常年多10天,是近10年最多。其中8月上旬至中旬,全市平均氣溫26.5℃,比常年同期高1.9℃,為1971年以來同期最高。
秋季冷空氣活動頻繁,氣溫「跳水」如隆冬。10月末至11月上旬全市平均氣溫較常年偏低2.7℃,為197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四低。10月31日,全市出現大風、強降溫天氣,各地降溫幅度6~8℃,同時伴有6~8級的偏北大風,各地最低氣溫都在冰點以下。11月8—9日,再次受到較強冷空氣影響,各地降溫4~6℃。
台風「獅子山」間接影響。8月31日,第10號台風「獅子山」以熱帶風暴強度進入吉林省東部,與東北氣旋合並,其外圍雲系給大連市帶來一次風雨天氣。海島站小長山鄉風速最大,瞬時極大風力達12級。受「獅子山」帶來的強風影響,部分鄉鎮出現農作物倒伏情況。汛期局部地區強對流多發。汛期先後經歷6次影響較大的局部地區強對流,部分地區出現冰雹、雷雨、大風、短時強降水等天氣。6月30日,庄河市部分鄉鎮出現冰雹,冰雹直徑10毫米左右,部分鄉鎮果樹受損;7月21日,庄河市東北部出現大暴雨,仙人洞鎮降雨量218毫米;8月7日,瓦房店市西部和普蘭店區南部出現大暴雨,最大小時降雨強度達86毫米,局部出現城市積澇。
持續性霧、霾天氣出現。進入秋季,由於大氣層結穩定,風力偏小,出現嚴重霧、霾天氣。11月5日,在全市集中供熱開栓第一天,出現霧、霾天氣,空氣質量達重度污染。大連市氣象台發布秋季首個大霧紅色預警和霾黃色預警。12月17日—21日,全市再次出現持續霧、霾天氣,空氣質量連續多日為重度污染,此次霧、霾天氣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強度大,對全市交通運輸、市民生活均造成不利影響。
⑺ 大家認為大連的地理位置到底好還是不好
大連,別稱濱城,舊名達里尼、青泥窪。位於遼寧省遼東半島南端,地處黃渤海之濱,背依中國東北腹地,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是中國東部沿海重要的經濟、貿易、港口、工業、旅遊城市。
大連歷史悠久,早在6000年前,祖先就開發了大連,1899年開始稱大連。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軍對大連地區進行了侵擾。作為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的主要戰場,大連在近代史上曾遭受兩次大的戰爭劫,淪為俄、日殖民地近半個世紀。
大連環境絕佳,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有「東北之窗」「北方明珠」「浪漫之都」之稱,是中國東北對外開放的窗口和最大的港口城市;先後獲得國際花園城市[1]、中國最佳旅遊城市[2]、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等榮譽。
大連是世界經濟論壇(WEF)夏季達沃斯的常駐舉辦城市,擁有中國最大的農產品期貨交易所,全球第二大大豆期貨市場:大連商品交易所。2014年6月,中國第十個國家級新區大連金普新區正式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