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王家山有哪些以地理名稱命名的路

王家山有哪些以地理名稱命名的路

發布時間:2022-07-15 02:43:02

1. 王家山的人文地理

該村以漢族為主,有李、程、俞等姓。民風純朴,村民熱情好客。
該村屬於祥城鎮的山區村,有一個文峰塔和一眼小龍井,水資源豐富,水質較好。
該村所轄區域較廣,主要以發展農作物種植業和經濟林果業為主,養殖業為輔。
該村道路交通設施和村民生活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

2. 致所有綿陽同胞:綿陽城區5條隧道、81條路、20座橋梁有了新命名!

在過去的一年裡,綿陽城區許多交通道路有了新的名字,也許身在他鄉的你還未曾得知,為了避免過年返鄉的你走錯,就此通知:
5條隧道:
1.黎家山隧道。位於一環路北段,東西走向,向東隧道穿越(財貿校)、黎家大梁子連接S205。
2.梅花西街隧道。梅花西街向北穿越鐵路至劍門路西段止,南北走向,長約160米,寬約12米。
3.王家山隧道。位於城南街與六一堂路交匯處,向西隧道連接機場西路,東西走向,長約700米,寬約30米。
4.梅花東街隧道。梅花東街向北穿越鐵路至劍門路西段止,南北走向,長約180米,寬約12米。
5.尖子山隧道。位於綿陽三江大橋東延線,東西走向,向東隧道連接東山大道。
81條路:
1.科技城大道南段。八家堰大橋南橋頭向西至成綿復線出口處(綿陽段新建)止,東西走向,全長9500米,寬50米。原科發大道中段名稱注銷。
2.科技城大道中段。八家堰大橋向北至涪青路止,南北走向,全長5200米,寬50米。原涪龍路名稱注銷。
3.京東方路南段。成綿復線高新區收費站向北至科技城大道南段止,南北走向,長4400米,寬30米。原海玉路名稱注銷。
4.京東方路北段。科技城大道南段向北至安州區界牌鎮交界處止,南北走向,長3300米,寬30米。原海玉路名稱注銷。
5.京東方北路。京東方路北段向東至冀平大道止,東西走向,長2200米,寬30米。
6.創輝路。綿廣高速向西北至興荷路止,東西走向,長2480米,寬25米。
7.興觀路。興昌大道向西至創新中路止,東西走向,長700米,寬30米。
8.興成路。興安大道向北東至濱河南路西段止,南北走向,長1200米,寬30米。
9.興園路。興昌大道向西南至興觀路止,南北走向,長490米,寬30米。
10.興雙路。興安大道向北東至興昌大道止,南北走向,長425米,寬30米。
11.興荷路。興昌大道向北東至濱河南路西段止,南北走向,長570米,寬15米。
12.方雙路。西起興安大道向東南至興安大道止,東西走向,長1310米,寬30米。
13.植物苑北路。興昌大道向北至永安路止,南北走向,長1000米,寬12米。
14.植物苑南路。興昌大道向北至永安路止,南北走向,長850米,寬12米。
15.金安路。綿興中路向北至濱河南路西段止,南北走向,長330米,寬20米。
16.金普路。金祥路向東至普明立交橋止,東西走向,長380米,寬10米。
17.蘭月巷。興亞路向東至綿興中路止,東西走向,長240米,寬15米。
18.河溪路。項家巷向東至三海路止,東西走向,長1500米,寬12米。
19.開河路。項家巷向東至三海路止,東西走向,長1420米,寬20米。
20.書苑街。開河路向南至草溪河北岸止,南北走向,長100米,寬18米。
21.卧牛巷。開河路向南至草溪河北岸止,南北走向,長150米,寬9米。
22.天官巷。開河路向南至草溪河北岸止,南北走向,長120米,寬9米。
23.項家巷。開河路向南至草溪河北岸止,南北走向,長170米,寬12米。
24.九華路。九盛路向西延伸至興隆西路止,東西走向,長620米,寬20米。
25.興隆路。二環路南側虹陽街向北延伸至九華路止,南北走向,長850米,寬30米。
26.興隆西路。九華路向南至興隆東路止,南北走向,長500米,寬20米。
27.興隆東路。二環路向北至創業大道西延線止,南北走向,長1500米,寬20米。
28.興隆南路。興隆路向西至興隆西路止,東西走向,長410米,寬20米。
29.雲泉街。子雲街北段向東至雲泉東路止,東西走向,長約680米,寬30米。
30.雲泉東路。玉泉中路向南至劍南路西段止,南北走向,長約1010米,寬30米。
31.雲泉北街。玉泉北街向東至雲泉東路止,東西走向,長約750米,寬30米。
32.雲泉南街。劍南路西段向東至雲泉東路止,東西走向,長約560米,寬30米。
33.雲泉西路。子雲街北段向北至玉泉中路止,南北走向,長約530米,寬30米。
34.雲泉中路。雲泉南街向北至雲泉街止,南北走向,長約160米,寬約20米。
35.玉泉路。子雲西街向西至園藝街向西延伸止,東西走向,長860米,寬16米。
36.何家山巷。劍門路西段向北延伸至涪興時代映象小區止,南北走向,長約750米,寬8米。
37.石橋鋪路東段。東岳西路向西至石橋鋪路止,東西走向,長2800米,寬25米。
38.普明山路。普明北路東段向北650米後折向東南至普明北路東段止(環形路),南北走向,長1430米,寬15米。
39.虹苑北路東段。雙碑東街向西至火炬東街止,東西走向,長1300米,寬16米。
40.興雅街。博雅路向西至元通南路止,南北走向,長220米,寬16米。
41.春暉路。二環路北段向西至教育路止,東西走向,長1000米,寬9米。
42.園丁路。教育中路向南至致遠街止,南北走向,長470米,寬7米。
43.興陽街。園藝東街向西北至園藝街止,東西走向,長500米,寬20米。
44.陽光路。園藝街向西至園興西街止,東西走向,長1000米,寬12米。
45.觀湖巷。科技路向南至科園路止,南北走向,長130米,寬15米。
46.興銳巷。科技路向南至科園路止,南北走向,長130米,寬15米。
47.興通街。博雅路向西南至元通南路止,南北走向,長280米,寬16米。
48.溪谷街。博雅路向西南至元通南路止,南北走向,長220米,寬16米。
49.李杜祠街。芙蓉路北段向東至一環路東段止,東西走向,全長350米,寬10米。
50.東原路。濱江東路中段向東至桑林路止,東西走向,全長470米,寬20米。
51.東原南路。濱江東路中段(東原大橋頭)向東至桑林路,東西走向,全長329米,寬15米。
52.開元渠西路。開元閘壩出水口向北至桑林路(開元閘壩入水口處)止,南北走向,全長1670米,寬10米。
53.開元渠東路。開元閘壩出水口向北至桑林路止,南北走向,全長1622米,寬10米。
54.六里一巷。一環路北段向南至道路盡頭,南北走向,全長760米,寬4米。
55.六里二巷。中經路向西至科學城六區路口止,東西走向,全長885米,寬5米。
56.六里四巷。中經路向西至道路盡頭,東西走向,全長486米,寬6米。
57.六里五巷。城東逸景一期向北至六里社區居民點止,南北走向,全長234米,寬4米。
58.華興一巷。華興南街(綿陽財經學校)向北160米後向東70米止,南北走向,全長234米,寬4米。
59.治平北巷。治平路向北延伸至五里堆南路止,南北走向,全長173米,寬6米。
60.治平南巷。綿陽電視塔向東經東興路至治平路(匯川城業主活動室)止,東西走向,全長627米,寬5米。
61.宋家灣巷。劍南路東段向西北延伸,南北走向,全長132米,寬5米。
62.五里堆中路。五里堆南路向北至五里堆路止,南北走向,全長298米,寬12米。
63.古井路。二環路至石塘鎮古井村,東西走向。長約660米,寬約6米。
64.御教路。東岳西路至洞天加氣站。南北走向。長約518米,寬約8米。
65.高聖街。高水中街向北延伸,南北走向。長約1300米, 寬約20米。
66.文華街。火炬西街南段向北至虹苑南路止,南北走向。長約388米,寬約13米。
67.郵政巷。臨園路東段至涪城路,緊鄰時代大廈、綿陽市少年宮,北向南折向東走向呈L形。長約300米,寬約7米。
68.富樂路北段。富樂路與劍南路西段交會處向北延伸至躍進東街止,南北走向。長約500米,寬約25米。
69.大河村路。三星路(綿陽三江大橋下)向東南至三江大壩止, 北向南偏東南走向。長約4180米,寬約30米。
70.筆架山路。綿陽三江大橋隧道口向南偏東至華星路止,北向南偏東南走向。長約1980米,寬約25米。
71.星河路。筆架路向西至大河路止,東向西偏西南走向。長約870米,寬約40米。
72.石龍嘴路。三星路向西至大河路止,東向西轉東南再向東走向。長約1585米,寬約24米。
73.迎江路。大河路向西至石龍嘴路止,東西走向。長約330米,寬約20米。
74.新民街。建興路向南至彩虹路止,南北走向。長約740米,寬約30米。
75.紫陽村路。涪翁路(川東別院)向北至綿陽市燃氣儲備站止,南北走向。長約2500米,寬約8米。
76.桂花路。涪翁路(川東別院)向北至左家灣止,南北走向。長約2600米,寬約8米。
77.白雲洞路。涪翁路向南至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旁三星路止,南北走向。長約2000米,寬約24米。
78.涪翁路。將原涪翁路向東延伸至紫陽村路,東西走向,長約520米,寬約10米。
79.華星路。將原華星路向西南延伸至大河路止,東西走向。長約330米,寬約24米。
80.建興路。將原建興路向西南延伸至大河路止,東西走向。長約290米,寬約30米。
81.利民南路。將原利民南路向西南延伸經三星路至大河路止,東西走向。長約700米,寬約20米。
20座橋梁:
1.新平橋。三海路草溪河東岸至草溪河西岸連接三海路跨草溪河的橋梁,東西走向,長70米,寬20米。
2.雙碑大橋。飛雲中街向北(跨安昌河)至雙碑東街,南北走向,全長980米,寬24米。
3.青義涪江大橋。遊仙區石馬鎮蓮花寺向西橫跨涪江至涪城區青義鎮科大立交止(二環路跨涪江大橋),東西走向。橋長約640米,寬約60米。
4.塘汛涪江大橋。遊仙區松埡鎮向西跨涪江至塘汛立交止(二環路南段跨涪江大橋),東西走向。長約800米,寬約60米。
5.紅岩涪江大橋。紅岩路向西跨涪江至青龍大道南段止,東西走向。長約340米,寬約18米。
6.科技城涪江大橋。遊仙區東林鎮向西跨涪江至涪城區龍門鎮止(擬建科技城大道跨涪江大橋),東西走向。長約700米,寬約60米。
7.菩提寺大橋。興業路向北跨安昌河至菩提西街止,南北走向。長約250米,寬約36米。
8.燈塔高架橋。燈塔路橫跨二環路北段高架橋,東西走向,長約246米,寬約36米。
9.金祥寺高架橋。二環路普明立交向南跨飛雲大道中段、寶成鐵路、成綿樂城際鐵路止,南北走向,長約2500米,寬約60米。
10.興隆高架橋。二環路西段橫跨興隆路,東西走向,長約1020米,寬約60米。
11.九創高架橋。規劃建設中項目(2019 年建),創業大道跨二環路西段至創業大道西段、九華路止,東西走向,長約500米,寬約16米。
12.南塔天橋。跨一環路南段接南塔路,南北走向,長約27米,寬約5米。
13.花園路天橋。跨花園路接涪城萬達廣場,東西走向,長約68米,寬約5米。
14.南湖天橋。跨綿州大道北段接南湖汽車站,東西走向,長約73米,寬約5米。
15.塘汛天橋。綿州大道中段與塘坊大道交匯處,呈十字交叉形,長約100米,寬約5米。
16.西科大天橋。跨二環路接西南科技大學,南北走向,長約60米,寬約5米。
17.八角天橋。八角北路跨二環路西段,東西走向,長約66米,寬約5米。
18.七星樓天橋。臨園路中段與桃園街交匯處,南北走向,長約55米,寬約5米。
19.石馬立交橋。二環路涪江東側跨綿陽至石馬公路、寶成鐵路的互通式立交,長約1830米,寬約60米。
20.松埡立交橋。二環路跨綿鹽路互通立交,長約 900 米,寬約60米。
另有科技城集中發展區「四橫四縱」道路的新命名:
1.科教大道(原永青路)。起於濱河北路西段,止於九洲大道,連接教育路。
2.科慧大道(原高鐵大道西線(涪金東路))。起於創新大道,止於科技城集中發展區核心區北部邊界路。
3.科技城大道。南起於成綿高速復線向東北經冀平大道、興安大道、興昌大道至八家堰大橋再向北至科技城集中發展區核心區北部邊界路。
4.科創大道(原淘金大道-塔九路)。起於興安大道經綿安路,止於科技城集中發展區核心區北部邊界路。
5.綿安路。起於九洲大道,止於安州區銀河大道。
6.綿泰路(原創業大道西延線)。起於九盛路,止於科創大道。
7.綿宏路(原綿安第二快速通道)。起於科慧大道,止於科創大道。
8.綿盛路(原濱河北路)。起於科慧大道,止於科創大道。
註:此文信息來源於「綿陽日報社」微信公眾號。
關注「綿陽車圈」,實時更新汽車、交通資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3. 王家山慘案的事件經過

倖免於難的婦救會長是慘案見證人
83歲的王家山村民梁春蘭老人,現住在門頭溝縣城。當年,21歲的梁春蘭是自救會中的一員,她為八路軍做軍鞋、軍襪,站崗放哨,傳遞情報。發生慘案的那個晚上,她在離王家山不遠的娘家梁家莊村,聽到了鬼子在王家山放火燒村民的慘案。後來,梁春蘭遇到了同村的李根姐,她是被丈夫從王家山背回家中的。原來李根姐為了過年,去王家山的親戚家借錢,正好遇到了鬼子,雖然僥幸逃脫,但渾身上下燒得體無完膚,過了一個星期就去世了。
日本鬼子放火燒死42名婦孺
梁春蘭回憶那次慘案說,1942年12月12日,天還未亮,東齋堂據點的船木健次郎,糾集了日軍30多人、偽軍60多人,包圍了這個村子。放哨的民兵王文志發現了日軍,就向他們開了一槍,一來阻止敵人進攻速度,二來通知村民轉移。村幹部得知有情況便組織村民突圍。村東西兩邊是懸崖峭壁,北面被敵人封鎖,南面沒有路是峽谷。最終村裡年輕人都從南面突圍了。老弱、婦女、兒童落入敵人手中。
敵人把他們趕到街中心,日軍小隊長賴野審問老鄉們誰打的槍?毛猴子(游擊隊)往哪邊跑了?公糧哪邊有?沒有一個人回答。漢奸宋福增在賴野耳邊說了些什麼,賴野一揮手,把人全部押到不足20平米的兩小間房子里。
進了屋,宋福增說:「你們不說就活不了命。」說著舀起灶上煮得滾燙的玉米粥往老百姓脖子上澆。老百姓的慘叫聲和大罵聲混成一片,但沒有一個人回答鬼子的問題。敵人用鐵絲把門鎖上,又把一捆捆的穀草點燃由窗戶扔進屋內。
老鄉們不停地撲打但無濟於事,大火很快著了起來。只有幾個人從後窗戶逃了出來,大部分人都被燒得慘不忍睹。房子被燒塌落架後,敵人才撤走。突圍出去的人陸續回到村中,見到這種情景都驚呆了。大家從廢墟里把遇難者的屍體扒了出來。很多屍體已經無法辨認,只好將42具屍體埋藏在一個坑穴里。

4. 王家山鎮在哪

平川區王家山鎮 王家山鎮是平川區的一個建制鎮,成立於1993年7月,因甘肅最大的煤炭資源地靖遠煤業公司王家山煤礦而得名。由土地所、城管所、民政辦、計生辦、林畜站、水利水保站、農技農經站、文化站、經委等組成,現有職工64人,其中幹部58人(領導幹部13 人)、工人6人。 地理位置 平川區王家山鎮位於白銀川市平川區北45公里處,騰格里沙漠的邊緣地帶,距省城蘭州230公里,地處東經104度37分—104度52分,北緯36度51分—36度59分。最高海拔2000米、最低1800米,屬乾旱山區。 資源 王家山鎮鎮轄4個行政村,25個村民小組,兩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14027人,其中農村1393戶,6214口人;城鎮3018戶,7813口人。王家山鎮土地總面積為2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9973.5畝(水澆地2230畝,佔耕地總面積的11.2%,旱地17743畝,佔耕地總面積的88.8%),占土地總面積的21.09%;村公共設施用地34.0畝,佔0.01%;牧草地、荒山荒坡225286.4畝,佔68.29%;居民點及王礦用地6865.7畝,佔2.08%;交通用地3618.5畝,佔1.19%;水域、渠道佔地405.2畝,佔0.12%。農業人口人均耕地為11.22畝。土地面積廣闊。煤炭資源豐富,主要分布整個境內,總量40.2億噸,還有陶土、石灰石、燒脹粘土等多種礦產資源。水資源不僅有豐富的地下水,黃河上水工程從鎮境內穿過。 農業概況 王家山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年產量1074噸,小麥、玉米是王家山鎮農業的支柱產業。全鎮年糧食種植面積近16500畝,年產量117萬公斤以上;大田晚熟西瓜是該鎮的特色產業,年產量達8500多噸,經濟收入17萬余元,大部分銷往寧夏、內蒙等地, 2003年完成農業產值685萬元,其中種植業產值375萬元,畜牧業產值310萬元。

5. 即墨市的所有的山,海拔排行是什麼

即墨200米以上山峰有四舍山(海拔326.8米下同)、蓮花山(219.4米)、寨山(213.9米)、黃山(257米)、峙山(226.2米)、豹山(310.8米)、煙台山(311米)、天柱山(263.9米)等16座。200米以下山峰有70座。位於青島近郊即墨城西4公里處的馬山,主峰海拔231米,由馬山、大山、寶鞍山、團山和長嶺組成,總面積7.74平方公里。馬山因有「柱狀節理」的石林景觀和保存完好的硅化木群落等,獨特的地質結構,被地質專家稱為天然的「袖珍博物館」,被國務院批准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加之有即墨大夫、玉皇廟、白雲庵、千佛洞、狐仙居等眾多景點,成為旅遊觀光佳處。位於嶗山北麓、鰲山衛鎮的鶴山,因北峰有一巨石形似仙鶴而得名。周長約5公里,西峰最高,海拔223 米。山上奇峰林立,怪石森羅,可稱為「天然的花崗岩群雕」。

6. 王家山鎮的地理

王家山鎮位於白銀川市平川區北45公里處,騰格里沙漠的邊緣地帶,距省城蘭州230公里,西與平川區水泉鄉相依,南與平川區寶積鄉相連,東、北與靖遠縣接壤。王家山鎮是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的一個建制鎮,成立於1993年7月,因甘肅最大的煤炭資源地靖遠煤業公司王家山煤礦而得名。總面積235平方公里,地處東經104°82´—04°78´,北緯59°88´—59°86´。最高海拔2000米、最低1800米,屬乾旱山區。

7. 都昌蔡領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都昌自古以來山清水秀、風光旖旎、人傑地靈,名勝古跡甚多。
梟陽城址:位於周溪泗山大屋場村以南60米湖洲上。城址西北有王家山、鷂嘴山、獅子山、座山、石虎頭作天然屏障;南有城頭山,山下有橫港河;城北面臨鄱陽湖。地勢開闊平坦,面積約1平方公里。因地理變遷地勢下沉,漲水季節淹沒在湖中。城址文化層堆積有的達1至2米,地表暴露有大量繩紋板瓦筒瓦,並發現有萬歲瓦當、長樂未央瓦當、陶網墜和陶片等。城址南端城頭山上有殘存人工修築的土城垣。城內東側有手工業作坊遺址。城址以北山邊高地有漢墓群,墓室內用對角紋、網線紋磚砌成,並發現「永元七年三月十四日」的記年磚。墓內出土文物有五銖錢、四乳蟠螭銅鏡、銅劍、銅簇、鐵簇等。該城址鄰近鄱陽湖中心陸地,是古代交通要道,水運便利,位置重要,具有良好的城建條件。據史書記載、梟陽建縣於漢高祖六年,系豫章郡18縣之一,南朝宋劉裕永初二年廢。歷時600餘年,因彭蠡湖水淹蝕,梟陽城遂沉跡湖中。該城址對研究江西省歷史及鄱陽湖地理變遷均有重要意義。已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老爺廟:位於多寶鄉龍頭山首,與星子縣隔河相望。舊為龍王廟,建廟久遠。該廟基以花崗石條堆砌7米高,右側有階梯曲折而上,廟群總面積為600多平方米,分主廟、龍王殿、同仁堂、大小客廳、廚房6部分,附屬建築分布主廟兩側。主廟面積為300多平方米,高9米,面寬14.2米,進深26.8米,系穿斗與架梁式混合結構,共52個立柱。廟內由上中下三部分組成,上部為正殿,中部為游樓,下部為萬年台.廟內門窗梁坊雕刻花紋並塗以丹漆。殿內有「定江王」塑像。廟的兩側牆壁嵌有石碑2塊,右為「鼎建左蠡元將軍廟記」,左為「加封顯應元將軍廟記」。正殿前有方形花崗岩石立柱,上陰刻對聯,上聯是「數百年廟貌重修偏頌吾王功德」,下聯為「九萬里威靈丕顯頓平蠡水風波」。廟門平台兩側有石獅1對。廟後有朱元璋「點將台」和「插劍池」遺址。廟左岩上有「水面天心」摩岩石刻,相傳為明太祖朱元璋題。據舊縣志記載,清康熙二十二年,嘉慶十五年和光緒辛已年,對此廟進行過三次維修和擴建。光緒辛已年改稱「定江王廟」,群眾把王爺稱老爺,故後人一直稱此廟為老爺廟。民國27年遭日寇炸毀,民國35年由僧人在來往船商捐助下,按光緒時模樣重修。1983年縣政府又進行了修繕。為省級保護文物。
南山寺:位於縣城南山山頂部西南側。北距城區1公里,坐東向西,面積170平方米,系穿斗式結構。寺內分3大間,中部為正殿,兩側為僧人用房,寺後東北有山岩。寺前為100平方米場地,場地前為峭壁,地勢險要。寺周圍被青松翠竹環抱,冬暖夏涼,景色宜人。該寺始建於唐,初名「清隱寺」,宋擴修後更名「清隱禪院」,幾經興廢,1987年縣政府重新進行修繕。宋代著名文人黃庭堅曾撰寫《清隱禪院記》(本文石刻藏南山碑廊內)。民國15年春,在這里成立了中國共產黨都昌縣第一個黨小組。該寺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江萬里墓:位於土塘鎮港東(白石山西麓,原名石沙灣)。墓址座東北向西南,周圍成椅背形,直徑約8米。墓前有半圓形平坦地坪,視野開闊。墓原用紫磚石砌成,早年被破壞,墓內石廓尚存。該墓為縣級保護文物。
馬澗橋:在鳴山鄉馬澗村西南200米處,橫跨馬澗港上,縱貫南北大路,為古時通往饒州要道。系元代縣人李善慶所建。該橋為石質單孔拱橋。橋上原建有歇山頂,重檐亭屋。飛檐翹角,畫棟雕梁,作寺廟使用,具有古代建築藝術價值,抗日戰爭時被日軍燒毀,戰爭勝利後重修成一層梁式結構亭屋,共5間,全長18米,寬5.3米,高4.3米。為縣內唯一保存的橋亭合造古代建築。建國後民政部門多次撥款維修。該橋為縣級保護文物。
馬鞍島:馬鞍島與鄱陽湖畔的青山相鄰,不過7公里水程,在青山老碼頭前就可遠觀馬鞍島。鄱陽湖中的島嶼大多以山為名,馬鞍島又名馬鞍山,因形似馬鞍而得名,山最高處海拔123米。鄱陽湖有40多座島嶼,大多位於南湖—松門山以南,北湖僅有鞋山島,馬鞍島等少數島嶼,而馬鞍島是北鄱陽湖最大的島嶼並設有行政村。
馬鞍島位於都昌縣蘇山鄉境內鄱陽湖中,與星子縣火焰山,湖口縣屏峰,廬山區長嶺,青山相鄰,面積4.8平方公里,島上設有行政村—馬鞍村委會,有居民1300多人,以打漁和水產養殖為主。馬鞍島孤懸鄱湖中,風景秀麗,寧靜悠遠,是旅遊休閑上佳之地。
馬鞍島雖然是鄱陽湖中一小小孤島,但清代乾隆和嘉靖年間先後出過舉人(戴高)和進士(戴鳳祥),而且兩人為父子,現島上尚存進士第石匾石柱石獅等遺跡,書香遺韻猶存。近代廬山有名的海會寺住持普超和尚也是馬鞍島戴姓人,島上有普超出家的寺廟—青雲寺,寺前有千年古樟,另湖濱有定江王廟遺址,島上最有名還要算大片的沙山了,香港海粵集團公司計劃投巨資開發馬鞍島旅遊度假區,景區規劃面積達1平方公里,欲將馬鞍島建設成為鄱陽湖中的度假島。島上景點還有青雲寺,馬鞍古樟,沙山,定江王廟遺址,進士第牌匾等古跡,鄱湖風光,漁家風情,鄱湖日出,鄱湖夕照等。

8. 你知道竹溪有哪些特產美食嗎

1、竹溪蒸盆

竹溪蒸盆是竹溪民間美食文化的創新,它以獨特的烹調方式,將各種原料集於一盆,使它們在色香味上達到高度融合,數百年來經久不衰。

2、竹溪碗糕

竹溪碗糕是湖北十堰市竹溪縣當地所著名的一種漢族風味小吃,擁有悠久的歷史,據可靠資料考證結果表明,竹溪碗糕時至今日,已經有著500多年的歷史。竹溪碗糕色澤雪白,質地松軟,味甜不膩,不僅富有營養,還有保骨健腸、生津止渴之功效,深受食客喜好。

3、竹溪八大碗

竹溪是移民建縣,特殊的人口結構,有利於文化相互滲透,使竹溪菜融合了川、陝、鄂等各地飲食習慣,兼收並蓄,形成了現在以四川的辣、山西的酸相融合的酸辣特色。八大碗落戶竹溪以後,就約定俗成為四葷四素,葷菜常見的有紅肉、大酥、小酥、鹵水拼盤等;素菜有煎豆腐、煮粉條另加兩個時令蔬菜。

4、神仙豆腐

竹溪縣曾姓原居民《家譜》記載:元豐三年(1080)五陵(竹溪)雨澇108天,山洪暴發,田禾無收,餓殍遍野。邑人采神仙葉作豆腐,活人無數。這一救黎明百姓於生死危難之時的豆腐,就是今天的竹溪名吃——神仙豆腐。

5、竹溪泡菜

竹溪的泡菜風味獨特,泡製方法與各地均有不同。泡菜以青辣椒為主,黃瓜、豇豆、蘿卜、白菜、芹菜、柿子、大蒜幾乎所有的蔬菜(包括部分水果)都可製成酸泡菜。製作竹溪泡菜要用有沿的土陶壇子或者玻璃壇子、瓷壇子亦可,以土陶壇子為首選。

6、竹溪扣肉

竹溪蒸扣肉顏色醬紅油亮,湯汁黏稠鮮美,扣肉滑溜醇香,肥而不膩,食之軟爛醇香。

9. 西寧市是哪個省的它的地理位置及歷史典故

西寧市是青海省的省會,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教、交通和通訊中心。西寧地處青藏高原河湟谷地南北兩山對峙之間,統屬祁連山系,黃河支流湟水河自西向東貫穿市區。全市常住人口達到220.5萬人,城鎮化率達到61.02%。2009年末,在我市常住人口中,截至2009年底,西寧市總人口達220.5萬人,較2005年增長5.05%。全市總面積7665平方公里,市區面積350平方公里,建城區面積117平方公里(不含在建新區)
-=======================================
古為羌地,西漢時置軍事和郵傳據點西平亭,神爵初屬金城郡臨羌縣。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漢軍西進湟水流域,漢將霍去病修建軍事據點西平亭,這是西寧建制之始。東漢建安中置西平郡,治西都縣(今西寧市)。(或說,)魏文帝黃初三年(公元222年)擴建為西平郡,開始在此築城。北宋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改為西寧州,至此「西寧」之稱始於見史。民國十八年(1929年)青海正式建省,治西寧縣,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以省垣周圍正式成立西寧市。
1949年9月5日西寧解放,9月8日成立市人民政府,為青海省轄市。1950年西寧市為青海省人民政府駐地。1960年原由省直轄的湟中、大通2縣和互助土族自治縣劃歸西寧市領導。1962年湟中、大通2縣和互助土族自治縣改由省直轄。1966年大通縣(駐橋頭)交由西寧市領導。1985年11月6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85]163號)撤銷大通縣,設立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以原大通縣的行政區域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的行政區域。1986年3月5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6]30號):(1)將西寧市城西區分設為城西、城北兩個區。(2)撤銷西寧市郊區,將原郊區所轄的7個鄉分別劃歸城東、城中、城西、城北4個區管轄。1999年12月5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9]142號)將海東地區的湟中縣、湟源縣劃歸西寧市管轄。
1999年(1999年統計資料不含湟中、湟源兩縣數據)西寧市轄4區(城東區、城中區、城西區、城北區)、1縣(大通回族自治縣)。計有23個街道辦事處,11個鎮,22個農村鄉政府。計有370個村民委員會,216個居民委員會,104個家屬委員會。總面積為3456平方千米,市區面積為350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55平方千米。年末全市總人口為148.62萬人,其中市區人口91.91萬人。
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西寧市總人口1849713人,其中:城東區 270268人、城中區 148521人、城西區 225412人、城北區 210265人、大通縣 416968人、湟中縣 448465人、湟源縣 129814人。
2001年1月16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7號文批復: ①撤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新莊鄉,設立新莊鎮;撤銷多林鄉,設立多林鎮;撤銷長寧和後子河2鄉,合並設立長寧鎮;撤銷清平鄉,並入黃家寨鎮;撤銷崗沖和景陽2鄉,合並設立景陽鎮;撤銷葯草鄉,並入塔爾鎮;撤銷新城鄉和無朔鎮,將其中6個村(老營庄、毛家寨、賀家寨、毛家溝、大灣、水泉灣)並入橋頭鎮,另4個村(新添堡、上堡、鮑東、鮑西)並入長寧鎮。 ②撤銷湟中縣上五庄回族鄉,設立上五庄鎮;撤銷總寨和昇平2鄉,其中將總寨鄉的18個村(王斌堡、張家莊、清河、清水河、總南、總北、謝家寨、杜家莊、泉爾灣、新莊、王家山、逯家寨、新安、星家、元堡子、享堂、塘馬坊、陳家窯)和昇平鄉的5個村(莫家溝、上細溝、下細溝、上野牛溝、下野牛溝)合並設立總寨鎮;撤銷坡家和甘河灘2鄉,與大才鄉的黃二村合並設立甘河灘鎮;撤銷攔隆口、四營和拉沙3鄉,其中將攔隆口鄉的25個村(攔隆口、扎什營、新村、巴達、班仲營、端巴營、西岔、上魯爾加、下魯爾加、白楊口、東拉科、南門、上庄、前庄、中庄、尼隆台、卡陽、白崖、尼隆口、橋西、千東、千西、上寺、鐵家營、上營)、四營鄉的11個村(伯什營、麻子營、白崖、攔一、攔二、尼麻隆、圖巴營、合爾營、後河爾、上紅土溝、下紅土溝)和拉沙鄉的7個村(紅林、邦隆、南門、占嶺頂、民聯、峽口、民族)合並設立攔隆口鎮;撤銷上新莊鄉和馬場藏族鄉、合並設立上新莊鎮;撤銷田家寨和什張家2鄉,合並設立田家寨鎮;撤銷共和、維新和盤道3鄉,合並設立共和鎮;撤銷李家山鄉,與四營鄉的塔爾溝村合並設立李家山鎮。 ③撤銷湟源縣大華鄉,設立大華鎮。 ④將湟中縣總寨鄉的4個村(徐家寨、東村、西村、陳家灘)並入魯沙爾鎮;拉沙鄉的8個村(北溝、中村、楊家台、年家莊、尕爾加、目爾加、洛爾洞、拉卡山)和攔隆口鄉的8個村(合爾營、奔巴口、丹麻寺、油房台、玉拉、幸福、沙窩爾、初哇)並入多巴鎮;昇平鄉的4個村(上阿卡、下阿卡、秋子溝、牙加)並入土門關鄉。2001年底,全市轄23個街道、26個鎮、26個鄉、6個民族鄉,128個社區、28個居委會、926個村(牧)委會。
2003年底,轄23個街道、26個鎮、24個鄉、6個民族鄉,934個村(牧)委會、165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1783713人。
2004年7月,西寧市城北區區劃調整,街道辦事處由4個調整為3個:撤銷三其街道辦事處,並入馬坊街道辦事處。
2006年8月,西寧市:新增1個鎮,全市鄉鎮總數由56個(26鎮30鄉)調整為50個(27鎮23鄉)。
湟中縣:撤銷西堡鄉,設立西堡鎮;撤銷大源鄉,並入魯沙爾鎮;撤銷丹麻鄉,並入田家寨鎮。
湟源縣:撤銷塔灣鄉,並入申中鄉;撤銷城郊鄉,分別並入城關鎮、東峽鄉、和平鄉。
大通縣:撤銷西山鄉,並入青山鄉;撤銷窵溝鄉,並入朔北藏族鄉。[1]

10. 勇者斗惡龍8王家山怎麼到石橋上去,在那裡轉了2級了沒找到路

剛去走了一遍,放截圖

這是皇家山門口:

到石橋上來了~~

閱讀全文

與王家山有哪些以地理名稱命名的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3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