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地理位置的基本特徵
中國地理位置的基本特徵:地勢是地表高低起伏的總趨勢。地形多種多樣。
在中國遼闊的大地上,有雄偉的高原、起伏的山嶺、廣闊的平原、低緩的丘陵,還有四周群山環抱、中間低平的大小盆地。陸地上的5種基本地形類型,中國均有分布,這為中國工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條件。
山區面積廣大。通常人們把山地、丘陵和比較崎嶇的高原稱為山區。中國山區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2/3,這是中國地形的又一顯著特徵。山區面積廣大,給交通運輸和農業發展帶來一定困難,但山區可提供林產、礦產、水能和旅遊資源,為改變山區面貌、發展山區經濟提供了資源保證。
(1)如何看待中國地理特徵擴展閱讀:
中國一般分為七大地理地區:
華東地區: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台灣省。
華南地區:廣東省,海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華北地區: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中部。
華中地區: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西南地區: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
西北地區: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西部阿拉善盟。
東北地區: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東部。
❷ 中國的地理特徵是什麼中國
中國地理特徵,具體有氣候類,地形類,還有人文地理.
中國幅員遼闊,跨緯度較廣,距海遠近差距較大,加之地勢高低不同,地形類型及山脈走向多樣,因而氣溫降水的組合多種多樣,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氣候.從氣候類型上看,東部屬季風氣候(又可分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西北部屬溫帶大陸性氣候,青藏高原屬高寒氣候.從溫度帶劃分看,有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和青藏高原區.從干濕地區劃分看,有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半乾旱地區、乾旱地區之分.而且同一個溫度帶內,可含有不同的干濕區;同一個干濕地區中又含有不同的溫度帶.因此在相同的氣候類型中,也會有熱量與干濕程度的差異.地形的復雜多樣,也使氣候更具復雜多樣性.
地形
西高東低,北高南低,由西向東呈階梯狀.東部多平原丘陵,西部不多山地,盆地.
❸ 如何從人地關系的角度認識中國的地理特徵
1)季風影響顯著,范圍廣闊.季風環流使東亞大氣運行發生明顯改變,也大大改變了氣候要素的組合形式與分布規律.季風的強弱和影響的范圍,各年不同,各月不同,但季風在一年中的交替和南北推移,對我國自然景觀的形成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國東部和西部的差異以及東部季風區自然地帶的南北遞變,在很大程度上受季風的控制.我國亞熱帶有著廣闊的面積,從南到北跨緯度12°之多,我國的亞熱帶植物在世界同類植物中所佔面積也最大.廣大亞熱帶地區不像世界同緯度許多地區那樣表現為荒漠或草原,由於受季風的影響,在高溫季節降水豐沛,氣候溫暖濕潤,成為世界上著名的農業發達地區.
2)地形復雜,高原、山地和丘陵佔有很大比重.青藏高原雄踞我國西部,高原上聳立著許多著名的高大山系,位於中尼邊境的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占國土面積的25%.我國東部有廣闊的平原,其間也散布著許多中山、低山和丘陵.在自然地域分異中,水平地帶與垂直地帶犬牙交錯.不同水平地帶內的山地各具不同的垂直帶結構,從而加深了我國自然條件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使我國自然地域分異具有世界罕見的獨特性.特別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500米,面積約為國土總面積的1/4.它的存在極大地破壞了通常的水平地帶結構.高原上的土壤、植被既與同緯度低海拔的水平地帶不同,屬於垂直地帶性的高寒類型,又與同緯度的山地土壤植被有明顯區別.而類型相似的土壤植被在高原上分布的海拔界限也遠比同緯度的山地為高,植被的旱生性也比同緯度的山地強烈.
3)獨特的自然發展歷史,土壤、生物資源豐富.在我國,某些從地質時期(主要是新生代)承襲下來的因素,在現代自然界中仍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由於第四紀冰川作用遠沒有歐洲、北美同緯度地區那樣廣泛、強烈,生物演化受到的影響較少,所以生物種屬(包括特有種屬)特別繁多,地理成分復雜,分布亦比較混雜.古代紅色風化殼分布范圍很廣,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但甚至在大興安嶺還可見到.在現代土壤中也可能反映古代紅色風化殼的殘留特徵.對歷史過程中遺留下來的許多自然痕跡,必須和現代自然過程比較才能獲得合理的解釋.
4)人類活動使自然界發生深刻的變化.我國歷史悠久,長期的人類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加速或延緩了自然景觀的演變過程,強烈地改變著自然面貌.
幾千年來,我國勞動人民開墾草原,砍伐森林,疏干沼澤,圩湖築垸,圍海造田,修塘築堰,開河修渠,在祖國大地上開拓了十多億畝耕地,培育了許多作物和牲畜品種,建成了都江堰、大運河等馳名中外的水利工程.解放以來,廣大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展生產,改造山河,使過去經常泛濫成災的黃河、淮河、海河等重要江河得到了治理,修建了許多水庫、分洪、滯洪和水利樞紐工程,發揮了防洪、灌溉、發電、運輸等多方面的綜合水利效益.營建了大面積防風固沙林與海防林,為國民經濟建設作出重要貢獻,同時也使祖國的自然面貌發生重大變化。
❹ 中國的地理環境有什麼特徵
中國地理環境具有復雜性。中國東部地區形成季風區,受夏季風影響夏季降水集中,降水豐富。自然環境以濕潤半濕潤的森林環境為主。西北地區深居內陸,不受夏季風影響,形成乾旱半乾旱的草原和荒漠景觀。青藏地區海拔高,形成高寒為主的地理環境。
中國地理環境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受地形和氣候影響,中國四大地理區域自然環境特徵差異明顯。
地理環境具有整體性。一個區域的氣候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是主要的。自然環境特色與氣候一致。自然環境各因素之間相互協調,相互聯系,相互依存,處於一種動態平衡的狀態。
地形地貌對地理環境影響明顯。高山地區形成垂直分異的自然環境。高海拔地區形成高寒氣候和高寒植物區。
❺ 中國的地理特徵是什麼
中國是一個臨海國。地形特徵是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氣候復雜多樣,以溫帶氣候為主,之後海南島地區是熱帶季風氣候。
❻ 分析中國傳統文化的地理特徵
1.地理環境首先決定了人口的形成和分布,中國最早出現人類聚居的地方都是大河大江周圍,世界最早的物種也是起源於水中,中華文明起源於黃河中下游平原,其地理特徵是氣候溫暖濕潤,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自然資源非常豐富,水資源豐富,瓜果蔬菜產量多。
2.疆域遼闊完整,中華凝聚意識與穩定綿延的文化形態
3.外部封閉隔絕——封閉內斂的大陸型文化
4.多樣的地形氣候——多元格局的文化形態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環境與物質條件 ,使人們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復雜的地形地勢和氣候使中國文化的發生發展表現出明顯的地域差異。
❼ 中國地理地貌特徵
1. 三級階梯地形
中國地貌的一個非常顯著特徵就是形成了三級階梯地形。第一級階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度在 4000 ~4500m,氣候乾冷,冰川和凍土地貌發育,表面相對起伏較小,而周邊強烈切割。第二級階梯是黃土高原-雲貴高原,海拔在 1500 ~2000m,河谷深切,地表起伏比第一級階梯大,氣候北部乾冷,南部暖濕,以發育河流地貌和風成地貌為特徵。第三級階梯是東部平原-東南丘陵,海拔低,地形起伏小,氣候比較濕潤,河流、湖泊發育。
2. 地貌類型及成因的多樣性
由於中國的地理環境復雜,氣候類型多樣,形成地貌的動力多變,所以我國的地貌類型非常豐富。既有內動力形成的火山地貌、構造地貌,也有外動力形成的河流地貌、岩溶地貌、冰川地貌、凍土地貌、風成地貌、海岸地貌、湖沼地貌等,還有人工改造形成的人工地貌,如京杭大運河、梯田等。
3. 地貌發育的區域性
我國地貌發育的區域性特徵也非常明顯,具有緯向、經向和高度分帶。在緯向上,從南到北依次發育的主要地貌是磚紅土型風化殼-岩溶和河流地貌-河流和湖泊地貌-風成地貌-凍土地貌。在經向上,從東到西是海岸地貌-河湖地貌-黃土地貌-沙漠(洪流地貌)-礫漠。在高度分帶性上,從低到高依次為海岸地貌-河湖地貌-風成地貌-凍土地貌-冰川地貌。
❽ 中國地理的特徵與中國的地理特徵是什麼
中國地理的特徵
1,地形: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山地、高原面積廣大。東西相距約5000千米,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氣溫降水的組合多種多樣,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氣候。
2,人口:人口的突出特點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民族眾多。資源豐富,但人均資源佔有量相對較少。中國可分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四大部分。
中國的地理特徵
1,地勢: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復雜多樣,各類地形佔全國陸地面積的比例是:山地33. 3%,高原26%,盆地18. 8%,平原12%,丘陵9. 9%。
2,地貌:中國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陸地面積的67%,盆地和平原約占陸地面積的33%。
3,自然資源:中國幅員廣大,地質條件多樣,礦產資源豐富,礦產171種。已探明儲量的有157種。其中鎢、銻、稀土、鉬、釩和鈦等的探明儲量居世界首位。
(8)如何看待中國地理特徵擴展閱讀:
自然災害狀況:
中國經常發生的自然災害有氣象災害和地質災害,其中氣象災害包括旱澇、台風、寒潮,而地質災害包括海嘯、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
中國是多地震的國家之一,主要分布地區:東南部的台灣和福建沿海;華北太行沿線和京津唐地區;西南青藏高原和它邊緣的四川雲南兩省西部;④西北的新疆、甘肅、寧夏。
❾ 中國的地理位置有多好3大特性讓人佩服,果真是天選之國
世界上有很多國家:有的國家又小又窮,比如太平洋;的一些不知名的島國,有的國家雖小但人均GDP很高,比如位於歐洲的盧森堡,人均GDP世界第一;有些國家雖然面積很大,但發展水平一直停滯不前,比如寒冷半年的俄羅斯,然而,一些國家不僅幅員遼闊,而且發展迅速,如我們的祖國中國
一個國家是不是大國,有沒有發展前景,取決於政策、民生等內部因素。其實先天的地理條件也是極其重要的。
中國的地理位置無疑非常優越。緯度、地形和海陸的三大優勢令人欽佩。確實是個物競天擇的國家!
緯度優勢
緯度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非常重要,因為農業是發展經濟的第一要務。這個國家的人民只有有了足夠的糧食才能有足夠的糧食,也只有有了足夠的糧食才能繼續發展工業、第三產業等其他產業。但是,農業需要高緯度的條件。
緯度太低就太熱了。由於天氣炎熱,許多喜歡溫暖涼爽環境的作物無法生長,從而造成很大的限制。
例如,印度尼西亞,作為一個熱帶地區面積很大的國家,只能種植橡膠、椰子和其他作物,這顯然不足以養活自己。盡管大米可以作為主食種植,但與中國相比,它缺乏多樣性
必須說,具有上述三個特徵的中國,確實是一個物競天擇的國家。這大概就是為什麼中國能夠成為四大古文明中唯一一個還存在於這個世界上,並且完全保留了當時文化的國家。具有這三個特點的國家在全世界都是非常罕見的。俗話說物以稀為貴,可見中國作為一個物競天擇的國家的珍貴。
由於它的緯度、地形和海陸,中國今天有如此好的發展前景。就緯度而言,中國地處溫帶,氣溫適中,氣候宜人,不僅創造了作物的多樣性和充足性,也為中國人民創造了良好的宜居環境
就地形而言,中國平原面積廣闊,適合人們聚集和生存,也有利於交通便利和人員物資的流動。東高西低的地形特徵使中國河流復雜,水資源豐富。
在海陸,漫長的海岸線為中國海軍提供了訓練場地,也為中國人民帶來了豐富的海鮮資源。海洋帶來的海洋性氣候也使沿海地區冬不冷夏不熱,環境宜人,心情愉快。
我們很幸運生活在這樣一個舒適的自然選擇的國度。
總結:
現在,我國也正處於發展的關鍵時刻。這是最好的時光,這是最喜歡的時光。
這個時代,每秒鍾都有無數的機器在嘎嘎作響,每秒鍾都會有很多新的變化發生。在這個千變萬化的時代,生活在這樣一個飛速發展的物競天擇的國家,怎麼能夠懶散頹廢呢?
朋友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既然生活在這樣一個好時代,生活在這樣一個物競天擇的國家,就要為祖國的建設和時代的發展而奮斗,不懈努力!作者認為,這不僅是為了給自己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也是為了為我們美麗繁榮的祖國做出貢獻。我相信,在我們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自然國家會越來越好,逐步發展成為一個真正的發達國家。
❿ 中國地理環境特徵
1、中國地理以海洋和陸地為主。陸地29%、海洋71%。2、由於大氣排放不達標,工業越來越發達,導致氣候環境變暖,不只中國,而是全球性問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