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地理必修一時差怎樣計算
我們分兩步走會容易懂些;另一個就是過日界線,所以它們之間的間距是相等的。第二步算日期。舉例:計算時間(鍾點)是「東加西減」。其實光計算時間(鍾點)不難:西加東減。一個就是我們上面說的鍾點超過24小時了就得加一天,因為這兩個是同一個時區回答,在線的西側是6號:緯度間的距離計算:有兩種情況要變更日期。總結。比如:這個很好計算,向東過了這條線就是5號,到西十一區了吧,再向東就到了西十二區,這樣,每一度相差大約111公里?加到東十二區是14時對吧:向東加。這句與算時差(鍾點)的正好相反,那就在日期是加一天就行了。接著再向東呢,你想的太復雜了。西十區16點……,比如從赤道到北緯10度,我簡稱它為「東加西減」,一直加。記住(過日界線),過了24小時就是「第二天」這容易理解吧,難在過日界線:記住。明白吧。因為緯度線都是平行線,這就遇到日期問題了。先算時差:北京時間10點;計算日期正好相反,是15點,那麼向東每過一個時區就加一小時,不需要什麼公式,距離大約為1110公里。 時差的計算還真是要認真學。能記住嗎。當你加到西二區時就是24時了,向西減(不管它什麼日界線),還是14時?祝你學習進步
2. 高一地理必修一怎麼算地區時間
地球自西向東轉,所以時間上應該是東早西晚.
反應到數字上,就應該是東加西減,也就是在還是同一天的情況下,東邊時刻的數值要比西邊大.你想,我比你早,你5點了,我是不是得6點7點什麼的.
這樣的話呢,書上有時區劃分,你就按這個,按東西差幾個時區就相應的加減幾個小時.如果是具體的,那就是15度是一小時,1度是分鍾,一樣按東加西減算就行了.
越180度日界線的時候,注意東經的永遠是早的那天,相應日子數再加或減.
注意區分180度才是日界線,0度經線叫世界時間.
3.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的運動 地方時的計算
地方時計算,不必考慮緯度,只看經度即可。(1)利用兩地的經度差計算時間差,經度差1度時間差4分鍾(15度差1小時),按時區計算是每隔一個時區,時間差一個小時。(2)已知某地的時間,求另一地方的時間,主要要判斷所求之處位於已知時間的東側還是西側,計演算法則是向東加時差,向西減時差。(3)計算過程中如果過了180度經線即國際日期變更線,那麼向東過日界線時要減一天,向西過日界線時要加一天。
例如:A地地方時為7點,B位於A的東側而且相差10個經度,則B地方時為A地方時加上20分鍾,則B地方時等於7點20分。這種方法也可以用於區時計算,原理是一樣的。
4. 地理必修一計算日出時間和日落時間 那個公式是什麼意思 日出時間=12-晝長/2=0+夜長/2
首先明確一點:上午和下午的時間是一樣長的。晝長/2就是晝長的1/2,可以理解為上午長幾小時,12-晝長/2就是正午12點減去上午長度,不就是日出的時間么⊙﹏⊙。同理,上半夜和下半夜長度相等,0點+下半夜長度,不就該日出了么⊙﹏⊙
5. 高中必修一地理,算地方時的詳細方法是
由於地球不停地自轉,地表各地相對於太陽的方向不斷發生變化,因而各地的時刻便依次推進。於是,在同一瞬間,地球上的各地時刻不同。地方時就是因經度不同而不同的時間。地方時把一天中太陽對於當地位置最高(太陽位於上中天)的時刻定為中午12時,遵循「東早西遲」的原則,其差異是1小時/15°、4分鍾/1°、4秒鍾/1′。
應用:已知某地的地方時,求另一地的地方時公式
所求地方時=已知地方時±4(分鍾/每度)×經度差
說明:①所求地點在已知地點東側選「+」,西側選「-」。
②以0°經線為准,同側兩地經度差為兩地經度之差(大減小),異側為兩地經度之和。
6. 高中地理書必修一中一些時間計算怎樣算
地理教科書必修一中,一些基礎的時間需要記住(例如一天多少小時等等)
經度和緯度總數多少,360°對應著24小時,那麼一小時對應著15°。
根據兩個位置的經度差,除以15,就是時間差。
東半球的時間早於西半球的時間,如果涉及到國際日期變更線需要增加或者減少一天。(對地球儀一定要熟悉啊)
7.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方時和區時的計算
已知經度求該地所在的時區。
用該地的經度除以15度,當余數小於7.5度時,商數即為該地所在的時區數,當余數大於7.5度時,商數加1即為該地所在的時區數。
如已知某地位於145度E,用145/15,商數為9,余數為10>7.5,商數加1即為該地的時區數,所以該地位於東10區。再假如某地位於67度W,用65/15,商數為4,余數為5<
7.5,商數即為該地所在的時區數,則該地位於西4區。
要計算的區時=已知區時-(已知區時的時區-要計算區時的時區),(注:東時區為正,西時區為負)。下面舉例加以說明:
例1:已知北京(東八區)時間為5月1日12:00,求東京(東九區)的區時?
東京時間=12:00-(8-9)=13:00(即東京時間為5月1日13:00)。
例2:已知北京時間為5月1日12:00,求倫敦(中時區)的區時?
倫敦時間=12:00-(8-0)=4:00(即倫敦時間為5月1日4:00)。
例3:已知北京時間為5月1日12:00,求紐約(西五區)的區時?
紐約時間=12:00-[8-(-5)]=-1:00+24:00-1天=23:00(即紐約時間為4月30日的23:00)。(注:當算出的區時為負數時,應加上24:00,日期減一天,即從5月1日變為4月30日)。
例4:已知紐約時間為5月1日12:00,求東京的區時?
東京時間=12:00-[(-5)-9]=26:00-24:00+1天=2:00)即東京時間為5月2日2:00)。(注:當算出的區時大於或等於24:00時,應減去24:00,日期加一天,即從5月1日變為5月2日)。
地方時的計算:要計算的地方時=已知地方時-4分鍾×(已知時間的經度-要計算時間的經度),其中經度中,東經為正,西經為負。
例:已知120°E的地方時為12:00,求20°W的地方時?
20°W的地方時=12:00-4分×[120°-(-20°)]=12:00-9:20=2:40,日期變化同上,其他方法同上例。
在日界線的教學中,向東跨過日界線後日期的變化或向西跨過日界線後日期的變化也是本節的教學難點之一,這一難點的突破也可應用區時的計算方法。如西十二區為5月1日的12:00,則向西跨過日界線,到東十二區的日期為:
東十二區的區時=12:00-[(-12)-12]=36:00-24:00+1天=12:00(5月2日)。即向西跨過日界線,時刻不變,日期加一天。
8.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單元的時間,時區等的計算題
1、地方時的計算。由於各地都以正午為12點,所以同一時刻,地球各地的地方時都不相同,地方時以經度為變化依據,經度相隔180度,地方時正好相差12小時,所以經度每差1度,地方時相差4分鍾,由於地球自西向東自轉,所以東邊的時刻總是比西邊早,也就是東邊到達正午時,西邊還沒有到正午;西邊到正午時,東邊已經過了正午。所以地方時的計算有如下公式:
所求時刻=已知時刻+(-)4*兩地經度差(所求地點在已知地點以東用加法,在已知地點以西用減法)。例如已知東經120度地方時為12點,則東經130度地方時為12點40分,東經110度地方時為11點20分。
2、區時的計算。區時是地方時的簡化系統,每15經度劃分一個時區,全球共24時區,每個時區跨經度15度,以該時區中間一條經線(名為中央經線,度數等於時區序數乘以15)的地方時作為全區統一時間,叫做區時。與地方時的換算道理相同,區時的計算也有如下公式:
所求區時=已知區時(+、-)時區差(時區差取絕對值,所求時區在已知時區以東取加法,反之取減法)。例如已知東8區區時為12點,則東10區區時為14點,西5區區時為-1點,就是昨天23點。
9. 高一地理必修一的區時計算
東十一區時間為9月6日8點。方法一:由西十一區「往東」過中時區到東十一區相差22小時,10+22=32大於24,則日期加一天為9月6日,32-24=8。則時間為8點。綜上所述東十一區時間為9月6日8點。方法二:由西十一區「往西」過東西十二區到東十一區,相差兩時區既差兩小時,10-2=8點,由於是向西過十二時區,日期則要加一天,則為9月6日8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