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一年好題啊地理怎麼樣

一年好題啊地理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7-15 15:31:24

❶ 高中(高一)刷地理比必刷題好嗎又更好的嗎

如果米地理成績不錯,並且自己很喜歡地理,很想學好地理,那麼必刷題是不錯的選擇,因為必刷題難度較大,基本是往年的高三模擬題和高考真題(刷真題那一欄)。
如果你成績一般建議用本世紀金榜,五三就可以了。

❷ 高一地理好難啊

在學習了大量感性地理知識之後,通過進一步地綜合分析、比較判斷、逐步推理,最終抽象出來的本質聯系就是地理規律,任何地理規律在時間上和空間上都具有連續不斷、符合實際變化過程中每一個狀況的特點。如何掌握知識規律是地理學習方法中的重要課題,是培養學習能力的途徑之一。

1、學習知識規律的重要性

學習知識規律有助於知識的記憶。在前面我們曾介紹了抓住地理規律推理記憶的典型實例和方法。

學習知識規律有助於把握地理知識結構,特別是地理演變規律更是如此。

學習知識規律有助於提高綜合與分析概括能力的水平。

學習知識規律有助於培養空間想像能力,樹立地理時空觀念。

2、地理知識規律的基本分類

按地理學科的特點,我們將地理知識規律分為三大類型:

地理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規律。這是反映各種地理事物之間本質的、必然聯系的規律。例1: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就是地形、氣候、植被、動物、土壤、地表水與地下水等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規律。這一規律普遍適用於各個地理區域的自然特徵的學習過程。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資源、能源、工業、農業、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要素之間也不斷建立起來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規律特徵,並使得相互聯系這一人世間的普遍規律廣泛地應用在地理學科中,成為地理思維過程中的重要方式之一。

地理演變規律。這是反映地理事物發展變化必然趨勢的規律。例2:在地質作用中,內力與外力總是同時作用;內力使地形不平,外力使地形趨向平坦;內力為主導作用力,外力為輔助作用力;它們共同決定著地殼物質循環的變化規律,使人類生存的地表空間總是在動盪起伏-相對穩定-動盪起伏之間變化著,處在一種相對均衡的狀態之中。

地理時空分布規律。這是反映地理事物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必然分布狀況,是中學地理知識規律的主要內容。依據時空范圍可分為五個小的類型:地理事物水平分布規律是地理事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規律,例如世界上森林資源水平分布主要在熱帶和亞寒帶地區,以及中緯度大陸東西兩岸地區;地理事物垂直分布規律是地理事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規律,例如在對流層中氣溫隨著高度的增加而逐漸降低的變化規律;地理事物日變化規律是地理事物在一個太陽日內的變化規律,例如氣溫日變化規律-從午後14點到凌晨4點氣溫逐漸降低,從凌晨4點到午後14點氣溫逐漸增高;地理事物年變化規律是地理事物一年內不同季節的變化規律,例如塔里木河一年四季水量變化規律-隨著氣溫的增高水量不斷增多;地理事物的年際變化規律是地理事物在不同年份之間的變化規律,例如太陽黑子的11年變化周期。

3、總結知識規律的方法

(1)極值概括法。我們先一起分析一個實例,然後再總結方法。例3:地球公轉線速度的分布規律為由近日點到遠日點逐漸減小。可平時不少同學在回答這一問題時卻總是出現「近日點線速度大,遠日點線速度小」的結論,這種結論顯然沒有概括出地球公轉線速度的分布規律,而只是提出最大和最小線速度值出現的空間位置,兩個特殊點不能反映出公轉軌道上每一個空間位置上地球公轉線速度的大小和連續變化的全過程。前面正確的描述是符合公轉軌道上各點線速度分布規律的。從實例中可以發現,兩種答案有著本質的差異,同時在手法上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同學們是可以從失敗的過程汲取一些有用的經驗呢?

總結地理事物時空分布規律要從直觀圖像的仔細觀察入手,這是抽象概括出地理分布規律重要基礎。

抓住分布狀況中的極大值和極小值,這是抽象概括地理事物分布規律的金鑰匙。

由極大值(極小值)向極小值(極大值)做連續不斷的時空描述,其中文字上經常採用「逐漸減小」或「逐漸增加」的描述方式,這是抽象概括地理分布規律的關鍵技巧,不能孤立地強調極值的時間位置。

得出地理分布規律後應做逆向描述的檢查,即從極小值到極大值分布判斷一次,看看規律是否依然成立。這是抽象概括地理分布規律的最後保證。極值方法還可以更細致分為極值點方法、極值線方法、極值面方法及極值方向方法,這些方法應用在後面的範例再加以講解。

(2)成因分析法。有些地理事物在時空上沒有數量大小的變化,但它們在時空分布狀態上也反映出明顯的規律性,需要我們從成因上去分析概括它們的分布規律。例4:地中海式氣候的分布具有明顯的規律-大陸西岸30°-40°之間分布,這一規律適於全球種地地中海式氣候的分布,是從太陽輻射、西風與副熱帶高氣壓帶、風壓帶移動等影響因素中逐一分析得出來的,可以說不懂得地中海式氣候的形成原因是不可能掌握它在世界的分布規律。成因分析法的具體步驟如下:

找出影響某一事物形成的諸因素,進行綜合分析。

特別要注意影響因素的空間范圍及空間變化尺度,這是確定地理事物分布規律的重要依據。

從上述知識中概括出地理事物的分布規律。將這一規律放在全球分布圖中去加以檢驗,便於鞏固和驗證。

(3)推理演繹法。對於地理演變規律的總結我們常常運用推理演繹方法。例5:未來世界能源消費構成的變化具有什麼規律這是各個國家都在研究的問題。要想把握這一發展變化的趨向就必須從世界能源消費構成變化的過去、現狀中去分析,運用推理演繹的方法得出結論。從人類的原始社會到今天,不難看出能源消費從單一化向著多元化構成方向發展著,過去的柴草、水能已擴展到今天的十幾種常規能源和新能源;被消費能源的發熱量也迅速提高,煤炭、石油與天然氣飛躍發展到今天的核能;考慮到環境效益,新能源和水能日益受到重視。這些變化取決於各類能源自身特點、儲量與分布狀況、以及今後科學技術的發展狀況與環境的要求。從上述分析我們推斷:未來能源消費構成的變化規律將是消費構成的多元化和水能、新能源的廣泛利用(煤、石油將作為化工原料)、以及以掌握太陽能製造氫為代表的最新能源不斷涌現。上面為我們提供推理演繹法的具體步驟:

把握某一地理事物的原始或現在的基本狀況。

分析地理事物各個控制因素及其變化規律,這里要考慮自然因素的變化趨向和人類依據發展需求所對自然因素改造利用的趨向。

運用地理事物各個控制因素的變化規律逐級推導地理事物的發展規律。

4、典型實例及方法說明

例6:全球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化規律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當6月22日前後幾天時,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上,很顯然北回歸線上各點的正午太陽高度角為90°,為此時全球正午太陽高度角的極大值,那麼極小值在什麼地方呢?不少同學由於沒有掌握好極值方法,隨口答出「6月22日全球正午太陽高度角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極遞減」,這一答案從整體思路上看是對的,是連續不斷的規律性描述。但此時正午太陽高度角的極小值並不在南北極點上,經計算北極點正午太陽高度角為23°26ˊ,而南極點處於極夜范圍的中心點位置,正午太陽高度無從談起。當同學們再次閱讀6月22日太陽照射地球的剖面圖時,就不難發現極小值點分別出現在南極圈的近日點上和北極圈的遠日點上。正確的描述應為「6月22日全球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分布規律是從北回歸線向北極圈的遠日點、向南極圈的近日點正午太陽高度角逐漸遞減」,從實例中可知,仔細閱讀圖像和准確控制極值點是何等重要啊!同學們可以自己概括12月22日太陽高度角的分布規律。這里還需提示一點,6月22日時,赤道至南極點的地區正午太陽高度角達到全年的極小值;而北回歸線至北極點的地區正午太陽高度角達到全年的極大值;北回歸線到赤道之間的地區的正午太陽高度角既不是全年的極大值,也不是全年的極小值,因為只有當太陽直射(兩次)該地區和直射回歸線的時候,該地區正午太陽高度角才分別達到全年極大值(兩次)和極小值。例6是應用了極值線到極值線總結規律的方法。

例7:關於地球上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可分為時間變化規律和空間變化規律兩種情況進行討論。當12月22日冬至來臨時,通過讀圖可以找到全球白晝極大值(黑夜極小值)出現在南極圈上,而白晝極小值(黑夜極大值)出現在北極圈上,運用極值線方法可概括出時全球晝夜長短空間分布規律為:從南極圈到北極圈晝時逐漸縮小,夜時逐漸增加;北極圈以北出現極夜現象,南極圈以南出現極晝現象;北半球出現了全年的白晝極小值,黑夜的極大值,南半球的情況相反;赤道全年晝夜等長。上述規律的概括比起課本中南北半球分段總結的手法要科學簡明得多,其關鍵是抓極值的正確思路。當確定某一地點或一定區域范圍後,我們就可討論它一年四季的變化規律。如北京從6月22日到12月22日,再到6月22日白晝時間出現逐漸遞減到逐漸增加;又如9月23日到12月22日之間,北極圈內極夜范圍逐漸擴大,9月23日極夜范圍理論上為半個圓點,12月22日極夜范圍擴展到北極圈以北全部地區,達到全年極大值。

例8:在講解我國降水空間分布規律時,老師一般都先讓同學們閱讀我國降水空間分布圖,並提示注意1200、800、400、200毫米幾條重要的等降水量線的延伸方向和遞變方向。這一教學過程就是要突出我國東南降水的極大值區域,以及西北的極小值區域。然後引導同學們從極大值方向(東南)向極小值方向(西北)概括出我國降水的空間分布規律-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我國降水量逐漸遞減。這是典型的極值方向法的實例,這種方法在總結區域地理的分布規律中經常用到。這種規律有兩大特點:第一是極值數據的隱蔽性,第二是極值范圍的不規范性,「東南沿海」和「西北內陸」都不是嚴格的點、線、面,而是一個范圍粗略的區域。

例9:洋流在全球分布具有明顯的規律性,這種規律性是風海流受全球盛行風的影響而形成的。在赤道到南北緯40º之間,受信風和赤道暖流的驅動,分別出現了北赤道暖流和南赤道暖流;同時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在赤道南北兩側出現了逆時針和順時針旋轉趨向;受中緯西風的推動,南北緯40º附近又出現了自西向東的洋流流向;最終受地轉偏向力和海陸輪廓的作用,又回到了赤道出發區。在中高緯海區受極地東風、地轉偏向力、海陸輪廓的綜合影響,南北半球出現了與中低緯運行方向相反的洋流。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總結出全球洋流分布的基本規律是:中低緯度海區北(半球)順(時針)南(半球)逆(時針),西(大洋西側)暖(流)東(大洋東側)寒(流)。中高緯海區北逆南順,西寒東暖;印度洋北部海域為夏(季)順(時針)冬(季)逆(時針),皆為暖流。北印度洋的季風洋流也同樣受到季風風向有規律變化的影響。南半球中高緯為環球西風漂流。

例10:掌握㵍流的全球分布規律後,世界漁場的分布規律也就隨手可得了。凡是由海洋下層向海洋表層有大量的上升海流的海域,一般來說都是有著漁場分布的可能性。如日本的北海道漁場、歐洲的北海漁場、北美洲的紐芬蘭漁場都是寒暖流交匯引起下層海水上泛、帶來營養鹽分、吸引海洋浮游生物以至魚群的典型實例;我國舟山漁場也是由日本暖流的一個支流-台灣暖流與華北地區沿岸寒流交匯而成的。秘魯漁場好象具有特殊性,但其實質上也是具備海水上泛形成漁場的規律性。

例11:回顧和展望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分布狀況,不難看出這樣一條規律:由分散到集中,再由集中趨向分散。盡管發展中國家可能剛剛邁開第一步,大量集中發展了部分工業經濟區,但最終要走完艱難的第二步,即由集中再趨向於分散。這是因為: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工業生產規模逐步加大,工業部門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越來越明顯,結果使得工業分布越來越趨向集中;隨著新的科學技術革命的到來,以電子技術為代表的新興工業逐步擺脫了自然條件的制約,在新的區域內依靠交通和人才發展起知識密集型的工業區。加之原來過分集中的老工業區不斷出現各種各樣的環境問題,各主要工業國先後形成了集中向分散的趨向。此外,許多發展中國家由於過去受殖民主義者的統治,工業分布呈現畸形狀況-過分集中沿海地區。經濟獨立後,這些比較注重內地資源的開發和工業發展,所以也形成了集中向分散的分布趨向。

例12:地熱、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內能的釋放形式,它們在時空分布上具有極強的規律性。世界上火山、地熱和地震的空間分布規律是環太平洋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帶,這是依據板塊構造理論和實際統計資料證明了的。板塊構造理論認為板塊的內部,地殼比較穩定,兩個板塊之間的交界處是地殼比較活動的地帶。特別是環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帶是消亡型邊界,即兩個板塊相撞擠壓的地區,各種內力地質作用表現得異常活躍。關於火山、地熱和地震在時間上的規律,目前人類還沒有完全掌握,如一些休眠火山和一些構造地震還常以突發形式給人類帶來巨大損失,這些有待今後研究與探索,最終人類是一定能夠把握住它們活動規律的。

例13:關於月相的變化規律想必是很多同學都知道個概況,但恐怕能講得一清二楚的同學就不多了。在這里,我們只想做一些提示,讓同學們自己通過觀察、繪圖、統計分析一下月相的變化規律。形成月相變化的原因有三點:第一,月球本身不發光,完全靠反射太陽光而發亮,迎著陽光一面是明亮的,背著陽光一面是黑暗的;第二,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的位置是在不斷的變化著的,這是月球環繞地球、地球環繞太陽公轉的結果;第三,觀察月相變化規律的人們是在地球上,並隨著地球自轉。根據上述成因,請同學們自己填出下面表格,並概括其中的規律。表格中看到月相的時間是依據地球上晨昏線估算出來的,只要將地球的赤道大圓做24等分即可得出時刻,再由月球向地球做切線,就能確定某一月相出現的時間了。初見時刻的方向需要同學們明確一點,月球東升西落的周期是十二個小時左右(按春分晝夜等時計算)。

農歷

項目
初一


十一
十五
十八
二十二
二十六
二十九

月相形狀

明亮面積的比例

月相名稱

看到的時間段

初見時刻的方向

5、總結知識規律時應注意的問題

(1)總結知識規律必須以大量感性知識為基礎。有些同學平時對知識規律的學習十分重視,花了大量時間去鑽研,但效果往往不太理想,究其原因恐怕是缺乏感性知識作為基礎。

例14:前面講到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具有大陸西岸30-º40º分布規律,但如果西風帶控制35º-55º、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25º-35º、風帶和氣壓帶移動幅度約為10º左右這些地理知識不十分扎實的話,僅僅知道西風與副熱帶高氣壓帶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式氣候是不夠的,是無法確定地掌握氣候的分布規律的。

例15:我國水能資源十分豐富,主要分布在地形區第一階梯的東側和第二階梯之間、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之間的過渡地區,這一規律除依據地形落差大小和河流流量大小等因素外,更重要地是從全國水電站分布圖中觀察、分析、概括得出的,沒有對劉家峽、龔嘴、葛洲壩、魯布格等電站分布的掌握,沒有對地勢呈三級階梯分布的掌握、沒有對我國降水分布的掌握,是不可能掌握水能資源的分布規律的。從感性知識到理性知識的學習過程同樣適用於地理規律的認識過程。

(2)學習地理規律必須樹立空間觀念。樹立空間觀念就是要在學習過程中明確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空間聯系和空間結構,沒有空間思維過程的規律就不是地理學科的規律。

例16:當同學們概括彗星彗尾長短的變化規律時,就要仔細閱讀彗星特有的橢圓形要道在太陽系內的分布狀況;就要去發現並分析彗星運動與太陽位置遠近的空間變化;就要考慮彗核冰物質受太陽溫度的影響,就要觀察彗尾長短與距日遠近的空間聯系。從中總結出由近日點到遠日點彗尾由長逐漸變短,而且始終背向太陽風吹斥的方向。通常地理分布規律本身就是地理事物空間特點的反映。

(3)地理規律要善於聯系應用其它學科的基本規律。學習地理剛入門時,很多同學就體會到地理學科強調各地理事物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基本規律。其實這一規律是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一條基本思維方式,即萬事萬物是普遍聯系的,並不是孤立存在於世界上。這一普遍規律已廣泛應用規律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各要素之間的關繫上,並產生了地理學科綜合性的重要特徵。從某種意義上講,地理事物相互聯系的規律正是人類生存發展過程中正確認識世界的一種思想。

❸ 地理好不好學啊

地理隸屬文科,重點在於背,當然也要明白某地形或某工程等的有利和不利,上課認真聽老師講,了解你所在年級的考試題型,就足夠了。
地理是一門比較綜合的學科,它既需要你用文科的方法來背誦記憶一些知識點,同時也需要用理科的思維角度去思考理解一些具體的典例。比如學地球自轉公轉,不僅要背誦它的規律,更要有立體化的思維去想像,一旦你想通了,很多知識點就會變得理所當然,不用機械的去記憶。學習好地理,就好像在地球儀上定位一個地點,既要經度,也要緯度,文科和理科的思維就是它的經緯度
地理學習地圖是關鍵,一定要熟悉兩張地圖,一是中國地圖,二是世界地圖,地理考試中計算題真的不多,而且大多為基礎題,所以不要死作計算題,要掌握方法,記得幾個特別容易考的公式,在做幾題典型例題就行了。地圖不需要死背,一定要找幾個興奮點,例如中國地圖你可以找到你家鄉的位置,再以此來記憶, 世界地圖你可以找到你感興趣的國家或地區,以此類推。還有要會做題,比如說人家問你地形類型,你就要答地形類型,切忌答非所問,所以要找幾個答題公式,這個要好好背咯

❹ 關於地理的好題

地理分人為地理和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基本靠背和平時的觀察,自然地理要多看地圖,盡量去理解他們
如果你覺得書看的可以了,拿張紙,試者默寫課本的目錄,大標題套小標題,如果你做到了,地理一定OK

❺ 我現在高三 地理不太好 做小題練透適合嗎

去看了一下,

❻ 怎樣做好地理選擇題

我覺得做地理選擇題是有些技巧性的。你的問答題答得好就證明你的地理基礎還可以,有一定分析能力。我的這個辦法的提高選擇題的速度和正確率的。第一個是提高你的閱題速度,規定自己在45分鍾內完成30道選擇題,然後慢慢的縮短時間,基本上到20分鍾內就算完成了;第二是開始不怕錯的多,但凡錯的你都要弄懂錯在哪;第三,當你達到30分鍾完成30道選擇題的時候准備一本錯題本,這個你知道幹嘛用的啦。
最後我來解釋一下為什麼這么做:考試時間是120分鍾,我一般75分鍾就能解決,剩下的時間就在選擇題上了,問答題的答得比較認真根本沒想怎麼去檢查和修改,就在最後把選擇題都檢查好了才看那麼一下。有45分鍾沒壓力的檢查時間,解決全部選擇題那是綽綽有餘的啦,再加上你已經做過一遍了,大腦有一定的記憶,檢查的時候你可以直接用「排除法」,而你之前做題和錯題本的作用就是積累信息和了解自己的薄弱環節。

❼ 怎麼樣學好地理

地理學科作為初中和高中都會存在一門學科,在考試當中也佔去一定的分數值。地理知識的掌握程度最終會在考試中得以提現,考試就意味著競爭和較量。那麼到底中學地理該如何學,才能得心應手、游刃有餘呢?

第一、培養自己對地理學科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對地理學科缺乏必要的學習興趣,一定要在學習生活中去培養。比如詩句中「春風不度玉門關」,那麼自己就要研究一下了,古人為何會寫出如此詩句呢?明白後,原來「春風」是指影響我國的夏季風,玉門在非季風區,夏季風影響不到這里,因而這里降水稀少,一片荒涼。如此這般,便可激發自己的學習興趣。

第七、自己要經常我做階段性總結,要有自己的學習計劃。在周考或者月考等考試結束後,要針對自己在考試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有所總結,分析一下自己最近的學習情況,多和老師同學溝通交流,從而進行調節和完善。

❽ 高考文綜地理大題好難呀,要怎麼做才能得高分

現在高考的題目,文綜地理題

  1. 一般是要善於分析,給到一個題目要會看坐標,坐標有緯度經度,通過這個可以判斷一個大概的位置。最好是腦子里有這樣的宏觀圖,比如北緯30度穿越哪些省份,哪些國家等等。

  2. 要學費分析地形地貌(高原,山地,丘陵 平原,要會看等高線),水文特徵,如河流的走向,寬度,沖積岸,這些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河流上遊河道比較窄,水流速度快,以及當地的一些特有的經濟作物,因為地形和緯度決定了農作物的生長,水文特徵可以判斷季節的變化。要學會看地圖,找對南北東西各個方向。進行綜合分析。

  3. 地貌特徵,與人類的生活關系,比如修鐵路公路的走向和地形有關系。

  4. 高考的地理題一般非常接近現實生活,要學會審題。不會出非常偏的題目,高考的文綜地理題目,答案一般是唯一的,不會出現一些有學術分歧的問題。

❾ 地理選擇題怎麼做好

就像你們老師說的 那些死記硬背的東西你錯了那確實是再有技巧也沒法
其他的需要轉換思維的時候 切忌不能慌 做不來就不做嘛 換下一題做 不然你胡思亂想的 想出來北回歸似乎就是60°N那你下面的題目基本也就完了
你現在高三還有一年時間啥
在不影響其他學科的情況下真的是要抓下地理把基礎打牢
上半年認真攻下自然地理 多做題 基本的地球模型建立在腦子裡面 經緯度什麼的記清楚不要混淆
人文地理本來就是靠背的 下半年抽一個多月 空閑的時間認真過一遍 稍微做點題 對照答案看下思路(忙完其他科的情況下哈)
然後最後留半個月復習地理的時間來綜合做題(上地理課的時候是做題的絕佳時候 因為沒人說你)
這樣的話 錯過一半的題基本是不可能的 而且對於你答大題的時候是大大的有幫助
反正我高中的時候 因為地理老師長得丑 脾氣又丑 沒聽過課
但是最後一年自己抽空補
高考的時候雖然不是很理想 但是 選擇題確實是只錯了一個 大題基本都是挨著標准答案走的(當然那年的地理主要是比較簡單)
所以我總結了一下 做題還是要買有答案講解的(雖然答案錯誤是有的但畢竟很少) 做完根據答案來分析 無論你那道題是對是錯 相信我這樣你的地理絕對會進步神速

❿ 地理大題好,但是選擇題好差,怎麼提高選擇題的分數啊

平時多注意積累看到的知識點,關鍵詞重點深記,多看地圖,重要的經緯線,典型的國家地理位置以及地形分布,從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問題,你可以排除那些有明顯錯誤的,有時這樣解題會更快一點

閱讀全文

與一年好題啊地理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3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