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蚌埠是個怎麼樣的地方
蚌 埠 簡 介
社 會 資 源
蚌埠市公路、市政、道路、供水、供電、郵政通訊事業發展較快,作為中心城市的綜合功能和輻射作用日益顯現。 1998年全社會公路運輸完成客運量1500萬/人次,旅客周轉量11.5億人公里,貨運量2150萬噸,貨運周轉量25.8億噸公里,水運貨運量85.8萬噸;擁有營運貨車3547輛,營運客車921輛,市區有26家出租汽車公司,擁有營運計程車2241輛;市內公共交通有營運車輛182台,營運線路11條,長度83.1公里,客運量達8600萬人次。 蚌埠火車站是京滬線上一等客站,列車直達23個省會城市和20多個沿海、沿江城市。1997年,蚌埠站始發的列車已有10多對,平均日辦理貨車209列,客車118列,編組始發貨車30列。全年辦理車輛數1.16萬輛,上車人數462萬人,下車448萬人,貨物年發送量達120萬噸。1988年11月30日蚌埠民航正式通航,開通至北京航線,飛行700多架次航班,運載旅客3萬多人次,並可代理出售國內各航線機票。 1998年底,蚌埠市區自來水廠3座,日供水能力50萬立方米,供水區面積39平方公里,100%的人口用上了自來水,「引天(河)濟蚌」工程和三水廠的建設改善了飲用水質量,確保了生產生活用水;使用液化氣家庭達12萬戶34.7萬人;路燈達1.1萬余盞,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造型美觀、光源先進的照明網路。綠地總面積達1246公頃,綠化覆蓋率達到30.8%,人均佔有綠地7.01平方米,綠化工作通過省「八五」規劃達標驗收。 蚌埠市話程式控制交換機總容量達到33.6萬門,一市三縣市話聯網,全部實現交換程式控制化、傳輸數字化。無線尋呼實現全省聯網,900兆蜂窩行動電話實現全國漫遊。 1998年蚌埠供電局擁有4.9億元固定資產原值,35千伏以上變電所48座,變電總容量103.3兆伏安,送電線路1277千米,配電線路2103千米,10千伏以上電纜60.5千米,供電區域為蚌埠市區及懷遠縣、五河縣、固鎮縣、鳳陽縣等四個縣,年供電量為16.2億千瓦時。
自 然 資 源
蚌埠市是安徽省直轄市,位於東經117°12"、北緯32°57"。蚌埠因古代盛產河蚌而得名,有「珍珠城」的美譽。現轄東、中、西、郊四區和懷遠、固鎮、五河三縣,總面積5917平方公里,總人口323萬人,其中市區面積445平方公里,市區人口74萬人。 蚌埠市地處淮河流域,四季分明,氣候溫和。農副產品資源豐富,盛產糧、油、棉、蔬菜和水產品等。1997年糧食產量為198.6萬噸,油料總產27.6萬噸,棉花總產1.7萬噸。其中固鎮花生產量居全省前列,懷遠蘆筍、薄荷油、石榴在國內享有盛譽。五河螃蟹蜚聲海外。
蚌埠市是安徽省重要工業城市,經濟建設連續五年以120%左右的速度增長,1997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近200億元,財政收入近20億元,工業總產值200億元。 現有工業企業1258家,其中大中型企業66家。全市已形成以輕紡工業為主,並擁有機械、化工、醫葯、電子、建材等行業的工業體系,能生產400多大類、上萬種產品。近年來, 蚌埠市利用改革試點城市的機遇,全面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快資產重組步伐,著力實施「創牌造艦」戰略,工業結構出現了新的變化,新的優勢產業逐步形成,涌現出一批骨幹企業和優勢產品。華光玻璃集團有限公司、八一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豐原生物化學(集團)有限公司、聖泉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已成為全省乃至全國同行業的重點骨幹企業。平板玻璃、壓鑄機、濾清器、燈芯絨、啤酒、玻璃製品、卷煙等產品產量、質量在國內名列前茅,檸檬酸和對(鄰)硝基氯化苯產量在亞洲位居前列。 蚌埠市各類人才濟濟,科技力量雄厚。除擁有91個地方科研機構外,還有中央、省屬駐蚌科研院所8個, 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3萬多人,其中高、中級技術專業人員13000多人,擁有先進的技術檢測手段和高科技的開發能力。 蚌埠市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發達,既具有承東啟西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又是中國南北交通的重要樞紐之一。縱貫我國東部地區南北的大動脈──京滬鐵路和千里淮河在蚌埠交匯。鐵路日接發能力320列, 且擁有中國華東地區一流的大型貨運編組站及最大的集裝箱貨場,日編組能力3000輛,年貨物吞吐量達400萬噸。從蚌埠乘火車可直達國內16 個省會城市、3個直轄市和10多個沿海城市, 國家即將建設的京滬高速鐵路將在蚌埠設站。蚌埠港是千里淮河第一大港,可四季通航江蘇、上海、浙江、江西等省市,還可以藉助已開放港口通達海外。公路四通八達,高標準的出入口道路已與國道、省道聯結,市區交通形成了暢通的網路,合肥─徐州高速公路合肥至蚌埠段業已開工建設。民航已開通了蚌埠至北京的航班。水陸空立體交通網路,營造了蚌埠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有利條件。
蚌埠風情
旅 游 資 源
蚌埠市龍湖和塗荊兩處風景區,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水上樂園,烈士陵園、垂釣中心、風情園、度假村以及塗荊山景區內的三皇廟、洞天府地、啟王殿等古跡和被列入省級風景名勝的旅遊區。素有水鄉之稱的五河縣境內的沱湖,近年來經過開發建設,以其獨特的生態風韻吸引了眾多的國內外旅客。沱湖作為天然淡水湖,有6萬多畝水面,其水質較少污染,湖底較平坦,正常水位最深處為3米,以其盛產螃蟹、魚蝦、野鴨而聞名。涉足湖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水天相連,碧波盪漾,漁帆點點的大影壁。乘船漫遊,淺水處透過稀疏的水草,可以目睹一群群魚蝦。泛舟湖中心,是一望無際的人工網養地帶,遊船在網與網之間通道穿行,可見到騰空躍出水面的沱湖特產之一的大青魚和一隻只隨網離水後束手就擒的螃蟹,那些體態秀美的野鴨旁若無人地在湖面上尋食嬉戲,相互追逐,讓遊人流連忘返。游湖後登上觀光船,更有一番情趣。為讓遊人飽覽淮河風光,1986年市航運局購進「禹王號」遊船,開辟了「淮河水上游」欄目,深受人們的歡迎。市區還有張公山、珠園、南山三處園和郊、縣垓下古戰場、十王四妃墓、釣魚台、雙墩遺址、常遇春墓、魯肅故居等古跡。 市中心「珠園」秀木蔥蘢,芳草萋萋,碧波盪漾,曲徑通幽,樓亭台榭,金碧輝煌,石橋玉欄,賞心悅目,既有蘇州園林的神韻,又洋溢著改革開放的現代氣息,展現出蚌埠的嶄新風貌。
環 境 保 護
我市環境保護工作在全省起步較早,1976年即正式成立市級環保機構和環境監測站。三縣西區逐步健立健全了環保機構,已形成了市、區(縣)、街道(鄉鎮)二級管理,成立了蚌埠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委員會,統一組織、協調全市的環境保護工作。20多年來,我市的環境保護工作始終堅持以深化改革、轉變職能、強化監督管理為中心,大力宣傳、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國家、省頒布的各項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市政府也先後頒布了《關於加強城市雜訊管理暫行規定》、《蚌埠市環境保護獎懲、收費試行辦法》、《蚌埠市保護鳥類的布告》等,城市環境保護工作逐步納入法治軌道。多年來,我市的環境保護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市人大的監督下,經過堅持不懈地努力,大中型建設項目「三同時」審批率達100%,小型建設項目「三同時」執行率也逐年提高。實行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使城市環境保護工作逐步由定性管理轉向定量管理。20多年中,我市環保投資2033萬元,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城市環境質量有所改善。 為實現蚌埠市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近幾年來,我市環境保護工作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根本任務,實行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並重,緊緊圍繞實現淮河流域工業水污染源達標排放這個中心,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整治,不斷強化環境監督管理,全市的環境保護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 為實現到1997年底全流域工業水污染源達標排放的目標,市政府分別與三縣、四區、12家行業主管部門負責人簽定了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1998年以來,淮河幹流蚌埠段水質呈逐漸好轉的趨勢,通過近幾年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我市的水環境質量有了明顯的改善。 在實現工業廢水達標排放工作中,我市堅持採取典型引路的辦法,緊緊抓住限期治理大戶的治理工作,推動各水污染源企業治理工作的開展。近年來,我市不斷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努力改善我市環境質量。為使全市人民飲上放心水,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關心和省直各綜合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投資3000萬元建成天河應急水源引水工程。加上對自來水深加工處理工程的投入使用,基本保證了全市70萬人民在淮河污染嚴重期間應急飲用100天。 為進一步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結合開展創建衛生城市、文明城市活動,開展了環境雜訊達標區和煙塵控制區建設工作。投資166萬元治理了34個雜訊點源。 為認真貫徹實施《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我市從1997年開始對城區交通干線實施機動車「禁鳴」。為加快煙塵控制區的創建步伐,1998年7月31日市政府頒布了《關於對市區爐、窯、灶煙塵污染實行限期治理的通告》。 為防止新污染的產生,市環境保護部門嚴格新建項目管理,注重把好源頭關,要求所有新建項目必須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或評估。 蚌埠的環境保護工作已走過20多年的風雨歷程,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要把一個碧水、清風、藍天、凈地的美好家園帶入21世紀,還將付出更大的努力。
㈡ 安徽蚌埠的地理位置
首先蚌埠因為京滬鐵路和淮河接軌,因而歷來就是淮河流域的物資集散中心和 水陸交通中心,這也促進了蚌埠的商業發展,中心城市都是一定區域內的商業中心,而區域中心城市,像皖北地區這樣的中心城市,還必須是一個綜合性的城市,不僅是經濟,還有科教,蚌埠是安徽三個科教中心,有安徽財經大學,安徽科技學院,蚌埠醫學院,蚌埠學院,解放軍汽車管理學院,蚌埠坦克學院,蚌埠空軍飛行學院,安徽電子信息學院,電子40何41所,核工業214所,華東光電研究所,和全國唯一的玻璃設計院等從多科研機構,交通更是不用所,未來京滬高鐵和京福高鐵更將鞏固蚌埠的中心交通地位,而且安徽省內的高速公路網,在皖北也是一蚌埠為中心的放射狀,而且在工業方面蚌埠工業門類齊全,輕重比例協調,不是單一的資源型城市,而且最近的合肥蚌埠蕪湖自主創新經濟改革區的申報,更加確定蚌埠在省內的第一方陣的發展位置,歷來安徽都 是重點放在皖北蚌埠,皖中合肥,皖南蕪湖。蚌埠作為皖北區域中心城市不僅的現實而且也又歷史傳統。
於安徽省東北部,淮河中游,京滬、淮南鐵路交點。
是安徽省重要樞紐城市,皖北的商貿中心與加工製造業中心、郵電通訊指揮調度中心,是科教文化中心,擁有高等院校11所,其中解放軍坦克學院與解放軍汽車管理學院,空軍第十三飛行學院,解放軍海軍士官學校四所重要軍校均駐蚌埠,海軍蚌埠士官學校是我軍創辦最早的兩所士官學校之一,戰略地位可見一斑。蚌埠擁有科研院所眾多,原電子工業部40、41所,兵器工業部214所(華東微電子研究中心)等重要軍工部門附設於此。解放軍第123醫院設於蚌埠。
蚌埠站是華東地區重要的鐵路樞紐,一級站,原鐵路分局,現上海局鐵路辦事處仍駐蚌埠,管轄安徽全省及江蘇銅山段鐵路。所有列車除直達車Z字頭外均經停此站。蚌埠是京滬、皖贛、淮北線樞紐,南下列車在此變次換頭,很多列車越行徐州、南京,但必停蚌埠,如T105;現京滬線每日直發特快T字頭,全線僅停濟南、蚌埠兩站;蚌埠站也是上海至拉薩鐵路唯一非省會站(工程要求一省一站)。蚌埠東站是華東地區最大的貨運列車編組站及最大的集裝箱貨場。蚌埠新站(在建)是京滬高鐵首設站、華東地區中心站。
蚌埠港是千里淮河第一大港,可四季通航江蘇、上海、浙江、江西等省市,還可以藉助已開放港口通達海外。蚌埠是縱貫我國東部地區南北的大動脈——京滬鐵路的一等客站,並經淮南線與京九鐵路相連。鐵路日接發能力320列,擁有中國華東地區一流的大型貨運編組站及最大的集裝箱貨場,並拓展了鐵海聯運業務。從蚌埠乘火車可直達國內20個省會城市、3個直轄市和10多個沿海城市,國家即將建設的京滬高速鐵路將在蚌埠設站。公路四通八達,高標準的城市出入口道路已與國道、省道相聯結。合肥——徐州高速公路已建成,界首——阜陽——蚌埠、蚌埠——南京兩條高速公路開工建設。4C級標准新機場已建成投入使用。現代交通區位優勢,營造了蚌埠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有利條件。
蚌埠市地處淮河流域,四季分明,氣候溫和。農副產品資源豐富,盛產糧、油、蔬菜、肉類和水產品等。其中固鎮花生產量居全國前列,懷遠石榴在國內享有盛譽,五河螃蟹蜚聲海內外。
㈢ 蚌埠的經濟並不算發達,為什麼可以成為交通樞紐呢
蚌埠,從字面看便是個「埠」,換句話說,很早以前以前,這並並不是個大地址,僅僅一個小港口、小城鎮建設:蚌埠名字的來歷在鐵路線發生以前是多少兩者之間坐落於黃河沿岸地區相關,因內河航運而盛行。
來源於「蚌」字來源於生產製造天然珍珠的河蚌,蚌埠出產天然珍珠,做為一個出產天然珍珠的港口的城區而言,用「蚌埠」二字為其取名再適合但是了,如今的蚌埠也是有「珠城」之說。危害蚌埠較大 的鐵路線莫過津浦線(現京滬線)的完工。大家都知道,津浦線,在安徽省地區來啦一個折邊,促使津浦線強制歷經了安徽省,而沒有立即直接從江浙走,一方面由於江浙水體繁雜,湖水江河諸多:另一方面安徽省合肥人李鴻章在這其中起了主導作用,竭盡全力爭得才擁有現京滬線的線位,從而決策了與京滬線大概並行處理的寧杭高鐵的線位(自然,蚌埠南-滁州區段由於新任二把手的緣故,家鄉沒有高鐵動車說不過去,並且得有站,因此促使此段線位略微更改,且將其家鄉本來作為越行站的地鐵站升級為了更好地汽車站)。
㈣ 蚌埠在哪
蚌埠(bèng bù)位於淮河中下游,是安徽省最大的城市之一,是安徽省第一個建市的地級市,是安徽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經濟腹地十分寬廣,被稱作兩淮重鎮,滬寧咽喉。蚌埠又稱珠城,跨中國南北分界線,擁有千里淮河第一大港口,是京滬高速鐵路一等客站所在地、同時京福高速鐵路也經過蚌埠,蚌埠火車原上海鐵路局蚌埠鐵路分局,現上海鐵路局蚌埠鐵路辦事處仍駐蚌埠。蚌埠是中國著名的水陸交通樞紐城市,也是安徽省重要的工業基地。常住人口360萬人,其中市區人口105萬人,市區建成區面積104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底)。
㈤ 蚌埠作為安徽的鐵路樞紐城市,為何經濟發展的不行
蚌埠簡介首先先介紹一下安徽省蚌埠市吧,安徽省蚌埠市之前是一個小漁村,由於公路和鐵路以及水路的便捷造就了蚌埠的快速成長,但是很長一段時間蚌埠基本上是不在發展了,或者說發展得很慢。合肥是安徽省後起之秀,蕪湖也漸漸的超過了蚌埠。蚌埠現在的GDP連阜陽都不如了,真的是一個四線城市。
說句實話蚌埠這幾年發展的還是不錯的。新城區,高新區,大學城的陸續建成蚌埠市區面積擴大了好幾倍,濱湖新區,臨港經濟開發區的建立更加擴大了蚌埠的發展潛力。新建的兩座淮河大橋拉近了南北兩岸的距離,更好地促進淮河兩岸的發展。高鐵南站的建好使得蚌埠擁有了三座火車站,更加鞏固了蚌埠作為皖北交通樞紐的地位。
㈥ 安徽蚌埠是一個怎樣的城市有發展的潛力嗎
蚌埠是安徽最早設立的地級市,一座交通發達的城市;是淮河和京滬鐵路的交匯點,把徐州、合肥、南京三座城市連在一起,構成了一個三角形,蚌埠便是三角形的重心點。
隨著交通與商貿的發展,大量民眾擁入蚌埠,使這座城市南北不分,成為了潮流引者。
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淮海戰役,蚌埠就是主戰場,因此淮海戰役又稱“徐蚌會戰”。
蚌埠經得起考驗,也守得住安寧,是一座有發展前途的城市,一定能夠找到出路。
㈦ 蚌埠的地理位置
蚌埠市位於安徽省北部,北緯32°43′至33°30′,東經116°45′至118°04′,北與濉溪縣、宿州市、靈璧縣、泗縣接壤,南與淮南市、鳳陽縣相連,東與明光市和江蘇省泗洪縣毗鄰,西與蒙城縣、鳳台縣搭界
㈧ 「珠城」蚌埠市有什麼地理環境上的發展優勢
隨著城市間的競爭發展,如今很多省份的GDP差距也在縮減,像廣東和山東省,是我國GDP增長速度最快的省份。要是說到安徽省,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它存在感太低。但要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的合肥、蕪湖和馬鞍市都在快速發展。尤其是安徽的這座城市,本身經濟水平相對落後,屬於省內的第二梯隊,但卻靠著省內的交通地位慢慢崛起。
所以說,城市的發展不僅要靠自身的努力,也會依賴政策的扶持、地理上的優勢和人才的認可,這些因素都將影響一座城市未來的發展。相信蚌埠有省內最重要的交通線路網,在經濟發展的崛起問題上,也只是時間問題。你覺得蚌埠需要多久才能騰飛起來呢?
㈨ 安徽地理位置「最好」城市是哪座城市在安徽的哪個位置呢
自從新中國成立之後,國內各大城市經濟發展的速度都是非常的快的,現如今城市的經濟實力都有著顯著的提升了,不過既然是發展總會有些發展上的差距的,造成這些差距的因素有很多,與城市所處的地理位置,境內交通狀況,資源豐富程度等都有著很直接的關系的。這些影響因素當中,地理位置的影響力是最大的,身處在一個好的地理位置,境內的交通狀況自然也就不會差。
安徽地理位置最好的城市,合肥、蕪湖落選,不是安慶也不是阜陽,而是蚌埠,大家對於這座城市未來的發展有著怎樣的期待呢?
㈩ 蚌埠的地理位置優先在哪些方面
處在我國南北地理分界線上,具有承東起西的作用,蚌埠位於淮河中游,歷來就是淮河流域的物資集散中心,水路交通中心,而且京滬鐵路在此與淮河結合,鐵路交通一直都很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