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日本國地理位置
日本位於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北部,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和其他7200多個小島嶼組成
② 日本的地理位置在哪裡
(1)海陸位置
日本處在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北部,四周海洋環繞,是一個島國,東臨太平洋,西北隔著日本海同俄羅斯、朝鮮和韓國相望。西南隔東海與中國相望。
(2)緯度位置
日本大致處在23°N~46°N之間,國土南北狹長,大部分處在北溫帶。
日本的領土
作為島國,日本的領土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四個大島組成,它們和周圍眾多的小島一起組成了日本群島。日本國土面積37.7萬平方千米,其中本州島面積最大,首都東京。
日本的地形特點
(1)日本的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原面積狹小且多位於沿海。富士山作為日本的象徵,風景優美,是著名的旅遊勝地,也是一座活火山。關東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櫻花是日本的國花。
(2)日本火山、地震頻繁。因為日本處在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頻繁,形成世界最大的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為了減輕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日本的傳統民居多採用質地較輕的材質建築。
(3)日本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這對於日本的漁業、造船業、海上運輸和對外貿易十分有利。日本河流短小、水流湍急。
日本的氣候與資源
(1) 氣候
日本屬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北海道島及本州島北部屬溫帶季風氣候,本州島以南、四國島和九州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首都東京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與亞洲同緯度地區相比,四季不分明,冬暖夏涼,降水豐富。海洋性特徵明顯。夏秋季節多台風。
(2)資源
礦產資源貧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進口國,主要進口石油(西亞、東南亞)、煤(中國、澳大利亞)、鐵礦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亞)、棉花(中國、美國)。但硫磺礦較多,這是火山活動的結果。
森林、水能資源豐富:國土面積小,山地為主(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蓋率達68%,遠大於其國土面積在世界上的比重),降水較多,河流短急,水能資源豐富。
日本的經濟
(1)發達的經濟
日本經濟發達,是世界經濟強國,也是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日本的人均收入高居世界前列
金融業在國際金融中所佔比重很大,日本的外匯儲備居世界第一位。
(2)發展經濟的條件
①不利條件:
a.國內礦產資源貧乏,發展工業的原料、燃料絕大部分依賴進口;
b.國內市場狹小。生產出的產品絕大部分出口到國外。
②有利條件:
a.豐富的人力資源;
b.較高的科學技術水平;
c.充分利用島國多優良港灣等有利條件,大力發展海上運輸,進口原料、燃料,出口工業產品,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3)經濟特點
①經濟特點:「進口——加工——出口」型的加工貿易經濟,把來自世界各地的原材料加工成高品質的工業產品,再銷往世界各地。
②日本最大的貿易對象是美國;其次是亞洲的東亞和東南亞以及西歐。
③日本兩個對外貿易港口:神戶、橫濱。
(4)工業
①工業特點:加工製造業、高科技產業、國際貿易、金融業和信息產業居世界先進行列。
②工業分布及其原因:工業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近年來,日本工業向國土南北兩端發展。
原因:
a.日本國內資源貧乏,市場狹小,進口原料、燃料,出口產品。這種兩頭在外的經濟主要依賴國際市場,將工業布局在沿海港口附近,便於原料的輸入與產品的輸出,從而節省運費。
b.該地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國內最大的消費地。
c.工廠靠近碼頭,交通便利。
③主要工業部門:鋼鐵、汽車、造船、化學、紡織、電子、家用電器、精密機械。
④工業城市:東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
⑤五大工業區:京濱工業區(東京——橫濱)、阪神工業區(大阪——神戶)、名古屋工業區、北九州工業區、瀨戶內工業區。
⑥主要產業:加工製造業、高科技產業、國際貿易、金融業和信息產業。
(農業和漁業
農業:人多地少,採用小型農業機械,側重於生物技術和水利的發展,單產高。
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達到基本自給自足,多種在平原地區,但每年要進口小麥、玉米等農作物。
山丘地區多種桑樹、果樹和蔬菜。但蔬菜和水果仍需大量進口。蘋果中紅富士蘋果是日本培育的優良品種。日本是一個島國,周圍海域盛產各種海產。
漁業:
日本漁業發達,捕魚量常居於世界前列,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漁場
日本除在近海漁場捕魚,還在發展沿海人工養殖。發達的造船業,使日本有強大的遠洋船隊到遠洋捕魚。
交通運輸業
日本交通運輸業發達,國際貨運以海運為主,國際客運以航空為主,國內沿海航運和告訴公路運輸佔有重要的地位。穿過津輕海峽,連結本州青森與北海道函館的青函海底隧道為目前世界上最長的隧道。
日本的城市
5)圖日本的城市大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如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福山、北九州。神戶和橫濱是全國著名的海港。
東京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是日本最大城市,築波為新興的科學城,京都和奈良是著名古都和文化旅遊城市。橫濱是日本最大的海港。
日本的文化
(1)文化特點
古代,日本文化受中國影響很大。近現代,歐美文化廣泛影響日本社會。日本文化既有傳統民族的內容,又兼有東西方文化特色。
解日本經濟特徵分布及原因
(2)通用語言
日本居民通用日語。
(3)民族
日本民族構成單一,大和民族占絕對優勢。
人種屬黃色人種。
(5)民居建築
「傳統與現代」並存,既有現代化的高層建築物,又有傳統的民居。
(6)傳統服裝
③ 日本的地理位置(半球 海陸 緯度)
日本本土在北緯30.38東經130.49到北緯44.087,東經145.15之間;首都東京是北緯35.70,東經139.69.
截至2016年10月,日本有791個市、744個町、183個村,共計有1718個市町村。加上東京都23個行政區,達到1741個市町村。此外,還有47個縣級單位,也就是1都(東京都)、1道(北海道)、2府(大阪府和京都府),以及43個縣(日語:県)。政令城市共有20個,共有47個中核市,37個特別市。
④ 日本地理知識概括有哪些
日本地理位置:
日本地處亞歐大陸東部,東臨太平洋,西隔東海、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與中國、朝鮮、韓國、俄羅斯相望,西南部的九州長崎與中國上海市僅相距460海里。全國由本州、四國、九州和北海道4個大島及6800多個小島組成,是一個從東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島國。
日本屬於東9時區,東京時間比北京時間早1小時。北緯約20度-46度,面積372,000kmm,南北長2,500km,由許多大大小小的島嶼組成。日本主要的島嶼是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四島。
日本國土約四分之三是山地與丘陵、缺少平地、使農業用地、城市用地的利用受到限制,在這狹窄的平地上生活著1億3千萬人。
日本的總面積為:377,835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積37萬多平方千米,水域面積3,091平方公里,領海面積310000平方公里。日本是世界上填海造陸最多的國家,填海造陸的面積多達1600平方公里。
1.行政區劃:
日本全國分為47個一級行政區:一都(東京都)、一道(北海道)、二府(大阪府、京都府)、四十三縣。部份市因人口較多,在當地影響較大,而被指定為政令指定都市、中核市、特例市。都道府縣下的行政區劃為市町村,此外還有郡、支廳、區、特別區等行政單位。
2.主要城市:
日本的首都是東京,東京也是全球最大的都市圈。日本的皇居、國會議事堂、內閣、最高裁判所、各省廳、各國駐日大使館、大企業的本部、日本銀行、證券公司、百貨商店、報社及電視台都集中在東京。目前在東京特別區內和東京周邊已經形成了眾多副都心。
3.河流和平原:
日本的河流大多發源於中部山地,向東西兩側流入太平洋和日本海。由於日本東西狹窄,加之山勢陡峭,河流多短而急促。在梅雨和台風季節,水量增大,容易形成洪水。為此,日本修築了大量的堤防和水庫,用於防洪。河水廣泛用於生活用水、農業和工業用水、水力發電。
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帶,多為沖積平原,規模較小,較大的平原有關東平原、石狩平原、越後平原、濃尾平原、十勝平原等。
4.海岸線和海洋:
日本海岸線全長33,889公里。由於日本是一個島國,因此其海岸線十分復雜。西部日本海一側多懸崖峭壁,港口稀少,東部太平洋一側多入海口,形成許多天然良港。
在東部太平洋一側自南向北均被日本暖流(黑潮)環繞、東北部形成千島寒流(親潮),西部日本海一側是對馬暖流和里曼寒流。在寒流和暖流交匯處,魚類資源豐富,成為天然漁場。
(4)日本的地理位置是多少擴展閱讀
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度:
日本的國土約有四分之三為山體所覆蓋。本州中部地區被稱為「日本屋脊」,許多山脈的海拔超過3,000米。
位於山梨縣和靜岡縣的交界處的富士山,海拔3,776米,是日本海拔最高的山。山梨縣境內的北嶽,海拔3,193米,是日本的第二大高峰。位於長野縣和岐阜縣境內的奧穗高岳海拔3,190米,橫跨山梨縣及靜岡縣的間之岳海拔同為3,190米,並列成為第三高峰。
由於地處環太平洋火山帶,日本從最北端到最南端有多個火山區—通常認為有7個。在所有的火山中,約有110座為活火山。盡管日本僅佔世界陸地面積的1/400,但在全球1,500座左右的活火山中,日本幾乎佔了1/10。
盡管火山會因其大規模的噴發而造成巨大的危害,但同時也創造出大量的旅遊資源。例如,日光、箱根和伊豆半島等一系列旅遊勝地便以其溫泉和誘人的火山美景而聞名遐爾。
日本群島下面的地殼極不穩定,蘊涵著極其豐富的能量。因此,日本也是最易遭受地震災害的國家之一。以日本的建築行業為首的各行各業,也紛紛在減震避災材料上大花心思,以求達到預防災難或者減小災難危害的目的。
參考資料網路——日本地理
⑤ 日本地理位置是什麼
日本位於太平洋的西北部,由數千個島嶼組成,眾列島呈弧形。日本國土被海完全包圍,並無與任何國家的陸地相連。西面的日本海對岸是俄羅斯、北韓及韓國,西南面的東海面向中國大陸及台灣,南面面向菲律賓海的美屬北馬里亞納群島。
日本國土位於歐亞大陸以東,太平洋西部,由3個弧狀群島(日本列島、琉球群島、伊豆-小笠原群島)組成。其中北海道、本州、四國及九州四大島的面積就佔了國土面積的99.37%。
日本通常被歸劃於東亞或東北亞的范疇,北與俄羅斯、西與大韓民國、西南與中國大陸東部及台灣隔海相望、南與菲律賓隔海相望。
日本由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75%屬山地丘陵地帶,因此森林覆蓋率高,但卻不適合農耕,耕地面積僅占日本國土的11.1%。
也因此日本的人口多集中在沿海地區,日本的人口密度在世界排名第37位。日本國土狹長,南北總長3,800公里,與澳大利亞、馬達加斯加、美國相近。
地形地貌
日本是一個多山的島國,山地成脊狀分布於日本的中央,將日本的國土分割為太平洋一側和日本海一側,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71%,大多數山為火山。國土森林覆蓋率高達67%。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被日本人尊稱為:聖岳。
日本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消亡邊界,即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為西太平洋島弧-海岸山脈-海溝組合的一部分,火山、地震活動頻繁。全國68%的地域是山地,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位在日本。據統計,世界全部里氏規模6級以上的地震中,超過二成都發生在日本。危害較大的地震平均3年就要發生1次。
⑥ 日本東京地理位置
東京都屬於關東地方的一角,位於關東平原南端,面向東京灣,大致位於日本列島中心。東部以江戶川為界與千葉縣連接,西部以山地為界與山梨縣連接,南部以多摩川為界與神奈川縣連接,北部與埼玉縣連接。總面積2155平方千米, 城市中心坐標為北緯35°69′—東經139°69′。
(6)日本的地理位置是多少擴展閱讀:
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東京都市圈的中心城市。「東京」狹義上指東京都、舊東京府或東京都區部(舊東京市),亦可泛指東京都市圈 。1868年9月改名為東京。
東京由23個特別行政區和26個市、5個町、8個村所組成,行政區域包括23個特別行政區和多摩地區(26個市、3個町、1個村)的狹長陸地部分,以及分布在東京灣南部海域的伊豆群島和小笠原群島(2個町、7個村)。
其中,東京都區部為日本中央政府所在地。東京都,由東京都區部、多摩地方、伊豆群島、小笠原群島等地區共同組成。
東京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中心部分的年平均氣溫為15.6℃。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夏季受東南季風影響,降水較多。冬季則降雪較少。
江戶川發源於茨城縣五霞町、千葉縣野田市的關宿分基點,向南流經茨城縣、千葉縣、埼玉縣、東京都,在千葉縣市川市附近分為「江戶川放水路」和原流路的舊江戶川。
東京大學,是日本第一所國立大學,也是亞洲創辦最早的大學之一,前身是明治時期創辦的東京開成學校和東京醫科學校。
⑦ 日本國的地理位置特點
(1)海陸位置
日本處在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北部,四周海洋環繞,是一個島國,東臨太平洋,西北隔著日本海同俄羅斯、朝鮮和韓國相望。西南隔東海與中國相望。
(2)緯度位置
日本大致處在23°N~46°N之間,國土南北狹長,大部分處在北溫帶。
日本的領土
作為島國,日本的領土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四個大島組成,它們和周圍眾多的小島一起組成了日本群島。日本國土面積37.7萬平方千米,其中本州島面積最大,首都東京。
⑧ 日本的地理位置在那裡
日本國是位於亞洲大陸東岸外的太平洋島國。西、北隔東海、黃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與中國、朝鮮、韓國、俄羅斯相望,東瀕太平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3900多個小島組成
⑨ 日本地理位置,范圍,地形,河流,氣候,主要工業區
日本(Japan),全稱日本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國名意為「日出之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島及72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千米。
地形:多山,3/4是山地和丘陵;沿海有狹小平原,多火山和地震
氣候:季風氣候具有明顯海洋性;氣溫南北差異,降水東西差異
水文 :河水短急,富水力�異
主要工業區:進口原料、燃料,出口工業產品,「臨海型」工業布局。京濱工業區、名古屋工業區、阪神工業區、北九州工業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