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理時間差怎麼計算詳細一點
相差一個時區(經度15度)時間相差一小時.
簡單計算口訣:
1.同一個時區的相差時間用減法,
2.不同時區的相差時間用加法.
3東加西減.
例如東八區是8點,問東1區幾點.根據上面口訣1,算:8-1=7,相差7個小時.再用口訣三,東一是在東八西邊,減法.那就是8點-7=1點.
例如二,東八區是20點,求西6區時間:根據上面口訣2,算:8+6=14,那說明時間相差14個小時.再根據口訣三:20點-14=6點.類推.
2. 地理上的時差
是的
1周360度24等分
3. 相差一經度的時差為多少
相差一經度的時差為4分鍾。
由於地球自轉形成的原理,經度一共有 360°,一天有 24 小時,所以 360/24 = 15°(一小時是15°),故相差一經度的時差是4分鍾。
經度,一般指球面坐標系的橫坐標,具體來說就是地球上一個地點離一根被稱為本初子午線的南北方向走線以東或以西的度數。而各地的時區也由此劃分,每15個經度便相差一個小時。經度作為地理學的一個基礎,是認識地球轉動和區域地理劃分的基礎理論,需認真並精確掌握。
(3)地理差一個小時差多少度擴展閱讀
時差主要因為地球自轉,地球是不透明球體,面相太陽的一側是白天,另一側則是黑夜。一個地方正午是12點,也就是一天太陽最烈的時候,一天24小時,其他時間依此制定,這就是地方時的來源,嚴格的來說,地方時是最標準的。
為了避免一個地方一個地方時,容易混亂,以倫敦的格林尼治天文台為0°,15°內為一個區間,這個區間內時間統一為中間經度的地方時為整個地區的區時,因為時差大概一小時,對各地影響不會太大了,這就是區時的概念。
因為一天24小時,經度360°一圈,所以大概經度相差15°,時差一小時。由於地球自西向東,所以東邊比西邊更早到達正午,東邊比西邊時間晚一些。
4. 地理兩地的時間差怎麼算
兩個時區標准時間(即時區數)相減就是時差,時區的數值大的時間早。
比如中國是東八區(+8),美國東部是西五區(-5),兩地的時差是13小時,北京比紐約要早13個小時。
時差的產生:隨地球自轉,一天中太陽東升西落,太陽經過某地天空的最高點時為此地的地方時 12點,因此,不同經線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時。同一時區內所用的同一時間是區時(本區中央經線上的地方時),全世界所用的同一時間是世界時(0度經線的地方時)。區時經度每 15 度差一小時,地方時經度每1 度差 4 分鍾。
各地的標准時間為格林威治時間(G.M.T)加上 (+) 或減去 (-) 時區中所標的小時和分鍾數時差。
5. 經度相差多少度,時間差1小時
經度相差15 度,時間差1小時。
全球共劃分經度360度,分為24個時區,相鄰兩個時區時間相差1小時,每小時跨經度為360÷24=15度。
經度的由來
國際上規定以通過英國倫敦近郊的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經線作為計算經度的起點,即經度零度零分零秒,也稱「本初子午線」。在它東面的為東經,共180度;在它西面的為西經,共180度。地球是圓的,所以東經180度和西經180度的經度是同一條經線。各國公定180度經線為「國際日期變更線」。
(5)地理差一個小時差多少度擴展閱讀:
隨地球自轉,一天中太陽東升西落,太陽經過某地天空的最高點時為此地的地方時 12點,因此,不同經線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時。同一時區內所用的同一時間是區時(本區中央經線上的地方時),全世界所用的同一時間是世界時(0度經線的地方時)。區時經度每 15 度差一小時,地方時經度每1 度差 4 分鍾。
各地的標准時間為格林威治時間(G.M.T)加上 (+) 或減去 (-) 時區中所標的小時和分鍾數時差。許多國家還採用夏令時(DST), 比如美國每年4月到9月實行夏令時,時間提前一個小時。
時差的計算方法:兩個時區標准時間(即時區數)相減就是時差,時區的數值大的時間早。比如中國是東八區(+8),美國東部是西五區(-5),兩地的時差是13小時,北京比紐約要早13個小時;如果是美國實行夏令時的時期,相差12小時。
6. 地理怎樣算時差,詳細一點
地理時區&區時
⒈時區
(1)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將全球經度劃分為24個時區,各時區以其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全時區的共用區時。
(2)某經度所在的時區計算:
經度/15度=商……余數。
如果余數小於7.5,所在時區=商數
如果余數大於7.5,所在時區=商數+1
2.區時
(1)時區每差1個區,區時相差1小時,東早(多)西晚(少)
注意:過日界線日期要先加減一天
(2)公式計算:
甲時區-乙時區=甲區時-乙區時
注意:東時區寫成正數,西時區寫成負數。正負數已經考慮了日界線兩側的日期差別。
3.地方時
(1)根據太陽照射情況形成的時刻,如太陽直射點所在經線(位於晝半球中央)為12點。(地球自轉會造成照射情況的變化,地方時就變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圖上讀出特殊地方時(如12點、0點或24點、6點、18點)的分布。
(2)圖上計算:
經度每相差15度地方時相差1小時(或1度/4分鍾、經度1分/4秒鍾),東早(加)西晚(減)
注意:過日界線時日期還要再加(向西)減(向東)一天
(3)公式計算:
(甲經度-乙經度) 1小時/15度=甲地方時-乙地方時
注意:東經度寫成正數,西經度寫成負數。正負經度已經考慮了日界線兩側的日期差異。
4.太陽高度角的計算方法
兩地之間的太陽高度角的差=兩地之間的緯度差
5.日出、日落時刻
(1)地方時、區時計算
(2)日出時刻=(24-晝長)/2
日出時刻=12-晝長/2
(3)日落時刻=24-日出時刻
日落時刻=12+晝長/2
6.正午太陽高度
(1)正午太陽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陽高度,即地方時12點時的太陽高度。
(2)圖上推導(略)
(3)計算公式(與直射點相比):90度-某地H=直射點緯度與某地緯度的角度差的絕對值
技巧:可以將北緯寫成正數,而將南緯寫成負數。
(4)計算公式(與任意緯度相比):甲H-乙H=(甲緯度-乙緯度)的絕對值
注意:北緯度寫成正數,南緯度寫成負數
7.某日(R)太陽直射點的地理緯度位置=23 26′N—R—6月22日*(23 26′*4/365)
說明:
(1)此公式只能大致計算一年當中某日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位置;
(2)計算結果若是正值,則為北緯;若為負值,則為南緯;
(3)R為某日日期,R-6月22日為該日與6月22日相差的天數,(23 26′*4/365)為太陽直射點一日內移動的緯度距離。(假設其移動是勻速的)
8.極晝極夜的范圍=90-太陽直射點的度數
9.某地晝長=24—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晝長=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夜長
10.某地夜長=24—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夜長=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晝長
即:緯度相同半球不同的2地的夜長+夜長=24小時
11.晝長、夜長
(1)晝長=日落時刻-日出時刻
注意:前後時刻一致即可,比如都是某地地方時,比如都是北京時間
(2)晝長=(12-日
晝長=(日落地的地方時-12)*2注意:均指該地地方時
(3)圖上計算:
晝長=24小時*晝弧/360度
(4)北緯某地晝長=對應南緯的夜長
(5)夜長=24-晝長
12.兩點的相對高度公式:
(x-1) h≤H<(x+1) h,其中H為相對高度,h為等高距,x為等高線條數
7. 地理時差怎麼計算
.計算兩地的經度差:
(1)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同在東經或同在西經,則:經度差=經度大的度數-經度小的度數
(2)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一個在東經另一個在西經,則:經度差=兩地經度相加
2.把經度差轉化為兩地的地方時差,即:地方時差=經度差÷15°/小時;或經度差X4分鍾每度(1小時=15度,1度=4分鍾)
3.東西位置關系的判斷:
(1)同是東經,度數大的在東,小的在西;同是西經,度數大的在西,小的在東。
(2)一個是東經另一個是西經時,東經在東,西經在西(僅對計算時間是對的,對判斷方向不對)。
4.計算地方時:根據所求地在已知地的東西位置關系,加減地方時差,即:所求地在已知地的東邊,則所求地方時=已知地的地方時+地方時差;如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邊,則所求地方時=已知地的地方時-地方時差。
8. 地理時區多少度為一個時區 一個時區相差多少時間
地理時區15度為一個時區,一個時區相差1小時時間
9. 地理時差怎麼計算
一個公式解決不了啊!
一,時差演算法:
【a-b】/15=c-----d*4
東經為正數,西經為負數,兩地所在經度大減小,
所得差除以15,整數c為小時,余數d每度乘以4為分鍾。
二,地方時:
「東加西減」。在原地的東面加,在西面減。
三,日期如果跨越了和180°經線幾乎重合的國際日期變更線,向東去日期減一天,向西則加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