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最早出現的地理考察著作是什麼
中國歷史上出現最早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是《尚書·禹貢》。
是中國第一篇區域地理著作。是戰國時魏國的人士託名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貢》名篇。這是撰著這篇《禹貢》的人士設想在當時諸侯稱雄的局面統一之後所提出的治理國家的方案。這是一個宏偉周密的方案,不與尋常相等,故託名大禹,企望能夠得到實際的施行。
這篇《禹貢》以地理為徑,分當時天下為九州,這是撰著者理想中的政治區劃。此外兼載山脈、河流、土壤、田地、物產、道路,以及各地的部落,無不詳加論述。
❷ 第一篇區域地理著作是什麼
《尚書·禹貢》 是戰國時魏國的人士託名大禹寫成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貢》命名。它是介紹湖北地理的最早的地理書。被認為是中國第一篇區域地理著作。
❸ 中國第一部區域地理著作被李約瑟稱之為考察著作的是
中國第一部區域地理著作被李約瑟稱之為考察著作的是《尚書·禹貢》,是中國第一篇區域地理著作。是戰國時魏國的人士託名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貢》名篇。
這篇《禹貢》以地理為徑,分當時天下為九州,這是撰著者理想中的政治區劃。此外兼載山脈、河流、土壤、田地、物產、道路,以及各地的部落,無不詳加論列。《禹貢》全書1193字,以自然地理實體(山脈、河流等)為標志,將全國劃分為9個區(即「九州」),並對每區(州)的疆域、山脈、河流、植被、土壤、物產、貢賦、少數民族、交通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現象,作了簡要的描述。
❹ 中國第一篇地理區域著作叫什麼
中國第一篇區域地理著作,被李約瑟稱之為「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的是《尚書·禹貢》。
❺ 中國第一篇區域地理著作考察著作的是
中國第一篇區域地理著作考察著作的是《尚書·禹貢》,是戰國時魏國的人士託名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貢》名篇。這是撰著這篇《禹貢》的人士設想在當時諸侯稱雄的局面統一之後所提出的治理國家的方案。
這是一個宏偉周密的方案,不與尋常相等,故託名大禹,企望能夠得到實際的施行。這篇《禹貢》以地理為徑,分當時天下為九州,這是撰著者理想中的政治區劃。此外兼載山脈、河流、土壤、田地、物產、道路,以及各地的部落,無不詳加論列。
❻ 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
《尚書·禹貢》中國第一篇區域地理著作。是戰國時魏國的人士託名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貢》名篇。這是撰著這篇《禹貢》的人士設想在當時諸侯稱雄的局面統一之後所提出的治理國家的方案。這是一個宏偉周密的方案,不與尋常相等,故託名大禹,企望能夠得到實際的施行。這篇《禹貢》以地理為徑,分當時天下為九州。--引自網路
我們在閱讀古代文獻,歷史著作中經常聽到一個名詞,九州神地這個名詞最少出現在《尚書·禹貢》這部著作當中,這部著作一句山脈河流把當時的中華大地分為九個州,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這部著作所記載的地理位置,就是現在中華大地的雛形,隨著時間的不斷流逝,歷代王朝更迭過程中促進民族大融合大發展,中華56個民族的生活區域在不斷擴大,九州神地這個名詞也逐漸退出歷史舞台。
這部書籍全片總共有1000多個字,但是精確,客觀地把當時中原地區分成九個區域,在科技水平並不發達的古代具有指導作用。樹木作為路標,以高山大河奠定界域。
這部書籍對於後代的地理著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和重要依據,很多古代書籍的地理劃分標准和這部書籍有千絲萬縷的關系,突破了早期著作中傳播的許多神秘觀念,打破了傳統束縛。
❼ 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地理考察著作的是什麼
中國歷史上出現最早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是《尚書·禹貢》,是中國第一篇區域地理著作。是戰國時魏國的人士託名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貢》名篇。
這本書一共只有1193個字,但是在這本書裡面卻根據當時的自然地理山脈、河流為主要的標志,將國家分為了不同的9個區,並且對於這9個區中的每一個地方的山川,河流,植被,土壤以及風土人情,人文地理等方面都做了簡要的記錄。關於這本書的作者有傳說是禹所做,但是實際的作者卻並沒有詳細的記錄。在該書中對於長江和黃河這兩條區域沿岸的江河流域以及山脈記錄是比較詳細的,而其他河流的記錄比較粗略。
這是撰著這篇《禹貢》的人士設想在當時諸侯稱雄的局面統一之後所提出的治理國家的方案。
這是一個宏偉周密的方案,不與尋常相等,故託名大禹,企望能夠得到實際的施行。
這篇《禹貢》以地理為徑,分當時天下為九州,這是撰著者理想中的政治區劃。
此外兼載山脈、河流、土壤、田地、物產、道路,以及各地的部落,無不詳加論述。
❽ 第一篇區域地理著作被李約瑟稱之為什麼
第一篇區域地理著作被李約瑟稱之為「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
中國第一篇區域地理著作被李約瑟稱之為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這個著作的名稱是《尚書禹貢》,這個著作裡麵包含了很多的內容,有一些是地理現象,還有一些是關於區域地理研究的內容,在研究中國歷史地理的時候,這個著作是比較重要的參考文獻。
書本內容簡介:
《禹貢》全書1193字,以自然地理實體(山脈、河流等)為標志,將全國劃分為9個區(即「九州」),並對每區(州)的疆域、山脈、河流、植被、土壤、物產、貢賦、少數民族、交通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現象,作了簡要的描述。
1、九州。敘述上古時期洪水橫流,不辨區域,大禹治水以後則劃分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州,並扼要地描述了各州的地理概況。
2、導山。分九州山脈為四列,敘述主要山脈的名稱,分布特點及治理情形,並說明導山的目的是為了治水。
3、導水。敘述9條主要河流和水系的名稱、源流、分布特徵,以及疏導的情形。
4、水功。總括九州水土經過治理以後,河川皆與四海相通,再無壅塞潰決之患。
5、五服。敘述在國力所及范圍,以京都為中心,由近及遠,分為甸、侯、綏、要、荒五服。從此,九州安定。
❾ 中國第一部區域地理學著作是什麼
這個應該是《山海經》。
❿ 中國第一篇區域地理著作是什麼
《尚書·禹貢》是戰國時魏國的人士託名大禹寫成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貢》命名。它是介紹湖北地理的最早的地理書。被認為是中國第一篇區域地理著作。
地理著作禹貢
《禹貢》是中國古代名著,屬於《尚書》(一作《書經》,簡稱《書》)中的一篇,其地理記載囊括了各地山川、地形、土壤、物產等情況。對其作者說法不一,王國維在《古史新證》中認為《禹貢》為周初人所作;史念海在《論〈禹貢〉的著作時代》一文中,則據《禹貢》中有「南河」、「西河」之稱,認定作者為魏國人;顧頡剛認為出自戰國時秦國人之手;此外還有日本學者內藤虎次郎的戰國末至漢初說。
《禹貢》雖然託名為大禹所作,其實卻是戰國後的作品。以前的學者都以為《禹貢》為夏朝史官甚至是大禹本人的著述,現在早已為學界所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