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流水(或風、海浪)對地形的變化有什麼作用
流水有兩種作用,流水侵蝕和流水沉積,流水侵蝕會形成峽谷等,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也是流水侵蝕造成的;流水沉積會形成沖積平原,沖積扇等。風對沙漠、戈壁的影響比較大,推動沙丘移動、形成「風蝕蘑菇」等。
這是我學習的大概總結,可能不完整,僅供參考。
Ⅱ 地理流水地貌的作用
地表流水在陸地上是塑造地貌最重要的外動力。它在流動過程中,不僅能侵蝕地面,形成各種侵蝕地貌(如沖溝和河谷),而且把侵蝕的物質,經搬運後堆積起來,形成各種堆積地貌(如沖積平原),這些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統稱為流水地貌。
Ⅲ 地面流水的地質作用(河流的地質作用)
第一節
河流的剝蝕作用
河流的剝蝕作用
即河水在流動過程中,對地表的破壞作用。分下蝕、側蝕兩種:
一、下蝕作用
侵蝕河床下部,使河床高度不斷降低的作用。
河流自身力量下蝕(流速),溶蝕,河水攜帶沙石撞擊河床(含沙量,河床岩石的軟硬,河床鬆散物的粘度)
1.
發生在河流發育的初期和上游地段,V形峽谷,
流速大,長江三峽。
2.
河床岩石軟硬不一(或抗溶蝕能力不同),易於下蝕形成急流地段.
急流
瀑布,貴州黃果樹瀑布(我國最大),瀑布後退。
3.
河流向源侵蝕,河流源頭,地利較陡,也是一個跌水區,類似瀑布後退一樣.源頭後退,河谷向上游伸長、推進。
4.
下蝕作用使河谷不斷加深,但有一定限度,即如果一條河流流向湖泊,當河谷加深到河水面與湖水面一樣高時,河流流速為0,下蝕作用停止。河流一般最終要入海,故海平面是河流的下飾基準面。
5.
河流的襲奪:侵蝕速度快的河流,將侵蝕速度慢的河流切斷,使其歸入自己上遊河段。襲奪河,斷頭河。
軟硬岩層相間形成的瀑布和急流
二、側蝕作用
河流沿水平方向對河流兩側和谷坡的破壞作用.
1.
河流中、下游,河床坡度變緩,下蝕不顯著,以側蝕為主.
2.
橫向環流,橫剖面上看,河流表層水從凸岸流向凹岸,底層水則反向,形成一種環形流動。
但實際上不是簡單環流,同時又向前運動,螺旋狀前進。
3.
凹岸處破壞下來的碎屑物搬運到凸岸,沉積下來,這樣凹岸不斷後退,凸岸不斷前伸,河流越來越彎,河谷越來越寬.
曲流--->蛇曲
4.
河床裁彎取直.
牛軛湖;
長江下游十五世紀到二十世紀河流變遷。
曲流河彎道示意圖
凹岸有侵蝕坑,凸岸有點砂壩,主流線偏凹岸
第二節
河流的搬運作用
河流把所攜帶的物質從某處搬至另一個地方的過程即河流的搬運作用。
1.
碎屑物質(礫石,沙,泥等
)--機械搬運;
呈溶解狀態物質(NaCl,FeSO4等)--化學搬運。
呈溶解狀態搬運的物質:真溶液---K,Na,Ca,Mg
等鹵化物、硫酸鹽;膠
體---K,Mg,Al,Si等氧化物、氫氧化物。
2.
流速大,搬運量大,碎屑物粒度大;
流速小,懸浮變推移。
粗砂、礫石---推移搬運(滑動、滾動、跳躍)搬運近。
粉砂、泥---懸浮搬運,搬運較遠。
3.
磨蝕作用、磨園作用:搬動過程中,相互碰撞,與河床碰撞。
4.
沙坡移動成層理。
第三節
河流沉積作用
河流的沉積作用:是指當河流的動能減小(流速,流量減小)或化學條件改變,降低了河流搬運力,致使搬運物沉積下來,或在河口處化學條件改變使得呈溶解狀態搬運的物質發生沉澱。但主要的是河速降低,使機械搬運物發生沉積,一般在河流凸岸,或河流入湖、海處。
機械沉積分異---大而重先沉積,小、輕後沉積
上游(下層)
下游(上層)
分選性:
粗細均勻性。
若大小相差不大,則分先好;
大小懸殊則分選性差。
沖積物---河流沉積的碎屑物質。
一、河谷內的沉積作用
較粗,多為粗砂、礫石,常具斜層理。地形上分心灘,邊灘,河漫灘.
1.
心灘:
河流變寬,河心障礙物,河流速降低,河心沉積。
長幾十---幾千米,寬幾--幾百米,表面平坦,干水期出露水面,洪水期淹沒。上游受侵蝕,下游接受沉積,故心灘向下游移動。
2.
邊灘:
橫向環流把凹岸侵蝕物攜帶到凸岸堆積成新月形邊灘.
3.
河漫灘:
洪水期,河水上漲,淹沒了邊灘,並在原地邊灘沉積物上沉積了較細的物質,這就是河漫灘沉積,具有不明顯的水平層理。
河流沖積層的二元結構:由下部邊灘的粗粒沉積物和上部河漫灘的細粒沉積物兩部分組成的沉積剖面結構。
華北平原即黃河下游的河漫灘,稱沖積平原。
Ⅳ 流水作用地貌有哪些
流水作用,包括水侵蝕作用流水搬運作用和流水沉積作用。流水侵蝕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是溝谷地貌還有就是v型谷。包括河流上的瀑布等等。流水的搬運和沉積作用,主要形成了地貌就是河谷平原,河口三角洲和沖積扇平原。
Ⅳ 流水的沉積作用和侵蝕作用,風的的沉積作用和侵蝕作用各是什麼,還產生那些地貌,舉些地貌和實際的例子
1、流水沉積作用:·河流流水挾帶的泥沙,由於河床坡度減小、水流流速變慢、水量減少和泥沙增多等都可引起搬運能力減弱而發生沉積。
(產生地貌:洪積扇、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等)
2、流水侵蝕作用:河流水流有破壞地表並掀起地表物質的作用。水流破壞地表有三種方式,即沖蝕作用、磨蝕作用和溶蝕作用,總稱為河流的侵蝕作用。
(產生地貌:河口三角灣、河流階地、河谷等)
3、風的沉積作用:風所搬運的沙粒由於條件改變而發生堆積。產生風積作用的原因是挾沙氣流在運動過程中遇到山體阻礙,或地面草叢、建築物阻擋,風速減慢,或沙量增多,都可形成沙粒堆積。
(產生地貌:沙丘、沙漠等)
4、風的侵蝕作用:地表物質在風力作用下脫離原地稱為風蝕作用。風蝕作用包括吹蝕作用和磨蝕作用。
(產生地貌:石窩、風蝕蘑菇和風蝕柱、雅丹地貌、風蝕窪地與風蝕谷、風蝕殘丘等)
Ⅵ 流水對地形的作用是什麼
流水對地形的作用,主要表現為流水的侵蝕作用和堆積作用。
河流往往發源於山區,地表起伏大,以流水的侵蝕作用為主,坡面處形成溝谷,(黃土高原即溝谷發育的結果),在河流下切侵蝕作用強烈地區,常常形成峽谷,比如長江三峽。
河流流出山口時,流速降低,形成沖積扇或者洪積扇。
河流流經平原地區,由於地表較為平坦,以流水堆積作用為主,泥沙淤積,形成寬廣的沖積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Ⅶ 流水作用的名詞解釋是什麼
1、流水對地表岩石和土壤進行侵蝕,對地表鬆散物質和它侵蝕的物質以及水溶解的物質進行搬運,最後由於流水動能的減弱又使其搬運物質沉積下來,這些作用統稱為流水作用。
2、流水作用一般可分為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堆積作用。
希望幫到你 望採納 謝謝 加油~
Ⅷ 高中地理:流水沉積作用與流水侵蝕作用有什麼區別
流水沉積作用主要是把流水攜帶的泥沙沉積起來,形成平原或三角洲,這種作用發生在河流的下游,因為水流速度慢,河流無法在把泥沙帶走。
流水侵蝕是在水流速度非常快的時候,流水可以把河流兩岸給侵蝕掉,主要發生在上游,這里河流落差大,水流快。